成對角接觸球軸承之間隔墊的加工輔助工具、隔墊加工方法、隔墊及成對角接觸球軸承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之間隔墊的加工輔助工具,還涉及采用該加工輔助工具的隔墊加工方法,還涉及采用該加工方法加工出的隔墊,還涉及采用該隔墊組裝的成對角接觸球軸承組。
【背景技術】
[0002]高速機床主軸由于高轉速、高剛度及高精度的特點,對支承的精度、剛度要求很嚴格。通常用兩套或兩套以上的角接觸球軸承進行串聯組合作為主軸的支承。在同一組角接觸球軸承中,應要求每一套軸承應承受同樣的載荷。由于軸承之間隔墊高度調配不當,各軸承實際承受的載荷并不相等,容易造成其中的一套軸承過早損害停止工作,從而造成整套軸承報廢。為防止這種情況發(fā)生,常選用萬能配對軸承。萬能配對軸承在出廠前廠家將組裝后軸承的凸出量調制為零,軸承用戶只要將內、外隔墊的厚度加工成一致即可,但萬能配對軸承(如:FAG、NSK)以進口為主,制造困難,價格很高。非萬能配對軸承價格便宜,但軸承凸出量通常不為零,軸承之間的內、外隔墊高度差尺寸不好確定。工人裝配憑個人經驗進行配磨隔墊,無法量化,軸承的運轉壽命無法保證。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之間隔墊的加工輔助工具。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之間隔墊的加工輔助工具,包括軸承座、軸以及軸承壓蓋,
軸承座具有軸承座孔,軸承座孔一端具有支撐軸承外圈端面的臺肩,軸承壓蓋安裝于軸承座孔另一端,軸承壓蓋具有與另一軸承外圈接觸的工作部,
軸包括軸向上順次設置的螺紋段、用于裝設軸承的軸頸和支撐軸承內圈的軸肩,螺紋段上安裝用于壓緊另一軸承內圈的鎖緊螺母,
軸承座壁上具有當成對角接觸球軸承、內隔墊和外隔墊均安裝于軸承座和軸上時供塞尺伸進以多點測量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間隙值的通孔。
[0005]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之間隔墊的加工方法。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上述加工輔助工具的隔墊加工方法,步驟為
1)磨削內隔墊端面和外隔墊端面,使它們端面平整,且內隔墊軸向高度-外隔墊軸向高度=0.2 ?0.4mm ;
2)將成對角接觸球軸承按面對面的方向與內隔墊和外隔墊安裝于軸承座和軸上,安裝軸承壓蓋,按軸承的使用要求用測力扳手施加規(guī)定的預緊力;
3)用塞尺測量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間隙,如果沒有間隙,繼續(xù)磨削外隔墊,每次磨削量0.005?0.02mm,直到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有間隙,多點測量該間隙的數值,并計算出平均間隙值;如果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有間隙,多點測量該間隙的數值,并計算出平均間隙值;
4)根據平均間隙值配磨內隔墊,每次磨削量0.005?0.02_,每磨削完一次,將成對角接觸球軸承、內隔墊和外隔墊重新安裝于加工輔助工具中,并重新測量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間隙值,最后一次測量配磨前要對內隔墊端面和外隔墊端面進行精密研磨。
[0007]上述隔墊加工方法,步驟I)中,內隔墊軸向高度-外隔墊軸向高度=0.3_。
[0008]上述隔墊加工方法,步驟3)中,每次磨削量0.01mm。
[0009]上述隔墊加工方法,步驟4)中,每次磨削量0.01mm。
[0010]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之間的隔墊。
[0011]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之間的隔墊,包括采用權利要求2-5任一所述隔墊加工方法加工出的內隔墊和外隔墊。
[0012]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組。
[0013]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組,包括權利要求6所述的內隔墊和外隔墊以及內隔墊和外隔墊加工過程中的成對角接觸球軸承。
[0014]采用隔墊的加工輔助工具和隔墊加工方法加工出的內隔墊和外隔墊以及內隔墊和外隔墊加工過程中的成對角接觸球軸承可以成套安裝使用,其運轉壽命得到了提高,可替代萬能配對軸承,大幅降低軸承的采購成本。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說明:、
圖1為隔墊的加工輔助工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I軸承座,2軸,3外隔墊,4內隔墊,5軸承壓蓋,6鎖緊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所示,一種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之間隔墊的加工輔助工具,包括軸承座1、軸2以及軸承壓蓋5。
[0018]軸承座具有軸承座孔,軸承座孔一端具有支撐軸承外圈端面的臺肩,軸承壓蓋安裝于軸承座孔另一端,軸承壓蓋具有與另一軸承外圈接觸的工作部。
[0019]軸包括軸向上順次設置的螺紋段、用于裝設軸承的軸頸和支撐軸承內圈的軸肩,螺紋段上安裝用于壓緊另一軸承內圈的鎖緊螺母6。
[0020]軸承座壁上具有當成對角接觸球軸承、內隔墊4和外隔墊3均安裝于軸承座和軸上時供塞尺伸進以多點測量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間隙值的通孔。
[0021]下面介紹采用上述加工輔助工具的隔墊加工方法,步驟為
I)磨削內隔墊端面和外隔墊端面,使它們端面平整,且內隔墊軸向高度-外隔墊軸向高度=0.2 ?0.4mm ;
2)將成對角接觸球軸承按面對面的方向與內隔墊和外隔墊安裝于軸承座和軸上,安裝軸承壓蓋,按軸承的使用要求用測力扳手施加規(guī)定的預緊力;
3)用塞尺測量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間隙,如果沒有間隙,繼續(xù)磨削外隔墊,每次磨削量0.005?0.02mm,直到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有間隙,多點測量該間隙的數值,并計算出平均間隙值;如果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有間隙,多點測量該間隙的數值,并計算出平均間隙值;
4)根據平均間隙值配磨內隔墊,每次磨削量0.005?0.02_,每磨削完一次,將成對角接觸球軸承、內隔墊和外隔墊重新安裝于加工輔助工具中,并重新測量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間隙值,為提高隔墊兩平面的平行度,最后一次測量配磨前要對內隔墊端面和外隔墊端面進行精密研磨。
[0022]具體地,步驟I)中,內隔墊軸向高度-外隔墊軸向高度=0.3mm。
[0023]具體地,步驟3)中,每次磨削量0.01mm。
[0024]具體地,步驟4)中,每次磨削量0.01mm。
[0025]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之間的隔墊,采用上述隔墊加工方法加工出。
[0026]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組,包括上述加工出的內隔墊和外隔墊以及內隔墊和外隔墊加工過程中的成對角接觸球軸承。
[0027]在一組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組中,通過上述加工輔助工具和加工方法,調配內隔墊和外隔墊高度,達到每一套軸承應承受同樣的載荷,提高運轉壽命,可替代萬能配對軸承,大幅降低軸承的采購成本。
【主權項】
1.一種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之間隔墊的加工輔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軸承座、軸以及軸承壓蓋, 軸承座具有軸承座孔,軸承座孔一端具有支撐軸承外圈端面的臺肩,軸承壓蓋安裝于軸承座孔另一端,軸承壓蓋具有與另一軸承外圈接觸的工作部, 軸包括軸向上順次設置的螺紋段、用于裝設軸承的軸頸和支撐軸承內圈的軸肩,螺紋段上安裝用于壓緊另一軸承內圈的鎖緊螺母, 軸承座壁上具有當成對角接觸球軸承、內隔墊和外隔墊均安裝于軸承座和軸上時供塞尺伸進以多點測量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間隙值的通孔。
2.采用權利要求1所述加工輔助工具的隔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為 1)磨削內隔墊端面和外隔墊端面,使它們端面平整,且內隔墊軸向高度-外隔墊軸向高度=0.2 ?0.4mm ; 2)將成對角接觸球軸承按面對面的方向與內隔墊和外隔墊安裝于軸承座和軸上,安裝軸承壓蓋,按軸承的使用要求用測力扳手施加規(guī)定的預緊力; 3)用塞尺測量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間隙,如果沒有間隙,繼續(xù)磨削外隔墊,每次磨削量0.005?0.02mm,直到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有間隙,多點測量該間隙的數值,并計算出平均間隙值;如果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有間隙,多點測量該間隙的數值,并計算出平均間隙值; 4)根據平均間隙值配磨內隔墊,每次磨削量0.005?0.02_,每磨削完一次,將成對角接觸球軸承、內隔墊和外隔墊重新安裝于加工輔助工具中,并重新測量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間隙值,最后一次測量配磨前要對內隔墊端面和外隔墊端面進行精密研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內隔墊軸向高度-外隔墊軸向高度=0.3mm。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每次磨削量0.01mm。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墊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每次磨削量0.01mm。
6.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之間的隔墊,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權利要求2-5任一所述隔墊加工方法加工出的內隔墊和外隔墊。
7.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組,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6所述的內隔墊和外隔墊以及內隔墊和外隔墊加工過程中的成對角接觸球軸承。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之間隔墊的加工輔助工具,包括軸承座、軸以及軸承壓蓋,軸承座具有軸承座孔,軸承座孔一端具有支撐軸承外圈端面的臺肩,軸承壓蓋安裝于軸承座孔另一端,軸承壓蓋具有與另一軸承外圈接觸的工作部,軸包括軸向上順次設置的螺紋段、用于裝設軸承的軸頸和支撐軸承內圈的軸肩,螺紋段上安裝用于壓緊另一軸承內圈的鎖緊螺母,軸承座壁上具有當成對角接觸球軸承、內隔墊和外隔墊均安裝于軸承座和軸上時供塞尺伸進以多點測量外隔墊與軸承外圈之間間隙值的通孔。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之間隔墊的加工方法。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面對面配置成對角接觸球軸承組。
【IPC分類】B24B41-04, B24B7-16
【公開號】CN104669109
【申請?zhí)枴緾N201510031556
【發(fā)明人】孫自龍, 閆鳳英, 劉麗, 吳傳軍
【申請人】德州德隆(集團)機床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