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
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混合物的形成方法,且特別涉及一種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背景技術(shù):
目前主要的含銅氧化物的制作方法有下列三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將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和提供的另一種可還原銅的溶液,如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銨、氨水、尿素或硼氫化鈉的溶液等,同時倒入容置槽中,并通過攪拌的方式進行混合。第二種方式是將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倒入另一種可還原銅的溶液中,并通過攪拌的方式進行混合。第三種方式是將另一種離子溶液倒入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中,并通過攪拌的方式進行混合。然而,這三種含銅氧化物的制作方式在進行混合的過程中,混合物的酸堿濃度值會不斷改變,易導(dǎo)致所形成的含銅氧化物產(chǎn)生濃度、顆粒大小與成份不均的現(xiàn)象。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其在制作的過程中可規(guī)則性且連續(xù)性地混合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及可還原銅的溶液,該可還原銅的溶液例如為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銨、氨水、尿素或硼氫化鈉溶液等,以達成濃度、溫度、速度均一化的效果。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其包含下述步驟提供靜態(tài)型混合攪拌裝置,該靜態(tài)性混合攪拌裝置具有第一流體注入口、第二流體注入口、攪拌本體以及流體輸出口,其中第一流體注入口、第二流體注入口、攪拌本體以及流體輸出口相互連通;提供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提供可還原銅的溶液;分別將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及可還原銅的溶液注入第一流體注入口以及第二流體注入口,并通過攪拌本體來攪拌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及可還原銅的溶液,而在流體輸出口形成含銅氧化物。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包括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氨銅離子溶液(copper ammine complex ion)(其化學(xué)式為(Cu(NH3)4))或醋酸銅的溶液。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還原銅的溶液包括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碳酸氫銨溶液、氨水、尿素或硼氫化鈉溶液。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含銅氧化物包括氧化銅、氧化亞銅或堿式碳酸銅。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還包括提供另一種可還原銅的溶液,該另一種可還原銅的溶液包括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碳酸氫銨溶液、氨水、尿素或硼氫化鈉溶液,其中靜態(tài)型混合攪拌裝置還包括第三流體注入口,分別將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可還原銅的溶液及另一種可還原銅的溶液注入第一流體注入口以及第二流體注入口與第三流體注入口。基于上述,本發(fā)明的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是將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及可還原銅的溶液注入于靜態(tài)型混合攪拌裝置,通過靜態(tài)型混合攪拌裝置的攪拌本體規(guī)則性且連續(xù)性地混合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及可還原銅的溶液,以形成濃度均一化的含銅氧化物。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I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的剖面示意圖。主要附圖標記說明110、IlOa :靜態(tài)型混合攪拌裝置
112:第一流體注入口114:第二流體注入口116:攪拌本體118:流體輸出口119:第三流體注入口Fl :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F2:可還原銅的溶液F3 :另一種可還原銅的溶液Ml、M2 :含銅氧化物
具體實施方式
圖I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依照本實施例的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首先,提供靜態(tài)型混合攪拌裝置110。在本實施例中,靜態(tài)性混合攪拌裝置110具有第一流體注入口 112、第二流體注入口 114、攪拌本體116以及流體輸出口 118,其中第一流體注入口 112、第二流體注入口 114、攪拌本體116以及流體輸出口118相互連通。接著,提供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Fl,其中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Fl例如是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氨銅離子溶液(copper ammine complex ion)或醋酸銅溶液。接著,提供可還原銅的溶液F2,其中可還原銅的溶液F2例如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銨、氨水、尿素或硼氫化鈉溶液等。之后,分別將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Fl及可還原銅的溶液F2注入靜態(tài)性混合攪拌裝置110的第一流體注入口 112以及第二流體注入口 114,并通過攪拌本體116攪拌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Fl及可還原銅的溶液F2,而在流體輸出口 118形成含銅氧化物Ml。在此,含銅氧化物Ml例如是氧化銅、氧化亞銅或堿式碳酸銅。至此,已完成含銅氧化物Ml的制作需說明的是,攪拌本體116中可具有多個阻擋片(未繪示)或攪拌葉片(未繪示),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Fl及可還原銅的溶液F2可通過這些阻擋片或攪拌葉片的規(guī)則性且連續(xù)性地攪拌而混合成濃度均一的含銅氧化物Ml。其中,在攪拌混合的過程中,可使位于攪拌本體116中的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Fl及可還原銅的溶液F2的混合物的濃度、溫度、速度均呈現(xiàn)均一化的效果。如此一來,在流體輸出口 118所產(chǎn)生的含銅氧化物Ml可具有較佳的濃度均一性。以下將再利用一實施例來說明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附圖標記與部分內(nèi)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標記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術(shù)內(nèi)容的說明。關(guān)于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復(fù)贅述。圖2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2,本實施例的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相似于圖I的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差異的處僅在于本實施例還包括提供另一種可還原銅的溶液,例如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銨、氨水、尿素或硼氫化鈉溶液等,而靜態(tài)型混合攪拌裝置IlOa可包括第三流體注入口 119,其中第三流體注入口 119與第一流體注入口 112、第二流體注入口 114、攪拌本體116以及流體輸出口 118相互連通。并且,分別將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F1、可還原銅的溶液F 2以及另一種可還原銅的溶液F3注入第一流體注入口 112、第二流體注入口以及第三流體注入口 119,并通過攪拌本體116攪拌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F1、可還原銅的溶液F2及另一種可還原銅的溶液F3,而在流體輸出口 118形成含銅氧化物M2。至此,已完成含銅氧化物M2的制作。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是將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及可還原銅的溶液注入于靜態(tài)型混合攪拌裝置,通過靜態(tài)型混合攪拌裝置的攪拌本體規(guī)則性且連續(xù)性地混合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及可還原銅的溶液,以在混合的過程中能達到濃度、溫度、速度均呈現(xiàn)均一化的效果,而形成濃度、顆粒大小及成份均一化的含銅氧化物。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實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本發(fā)明所屬技術(shù)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應(yīng)可作任意更改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yīng)以所附權(quán)利要求書限定的范圍為準。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包括 提供靜態(tài)型混合攪拌裝置,該靜態(tài)性混合攪拌裝置具有第一流體注入口、第二流體注入口、攪拌本體以及流體輸出口,其中該第一流體注入口、該第二流體注入口、該攪拌本體以及該流體輸出口相互連通; 提供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 提供可還原銅的溶液;以及 分別將該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及該可還原銅的溶液注入該第一流體注入口以及該第二流體注入口,并通過該攪拌本體攪拌該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及該可還原銅的溶液,而在該流體輸出口形成含銅氧化物。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其中該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包括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氨銅離子溶液或醋酸銅溶液。
3.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其中該可還原銅的溶液包括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碳酸氫銨溶液、氨水、尿素溶液或硼氫化鈉的溶液。
4.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其中該含銅氧化物包括氧化銅、氧化亞銅或堿式碳酸銅。
5.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還包括提供另一種可還原銅的溶液,該另一種可還原銅的溶液包括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碳酸氫銨溶液、氨水、尿素溶液或硼氫化鈉溶液,其中該靜態(tài)型混合攪拌裝置包括第三流體注入口,而分別將該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該可還原銅的溶液以及該另一種可還原銅的溶液注入該第一流體注入口以及該第二流體注入口與該第三流體注入口。
全文摘要
一種含銅氧化物的形成方法。提供一靜態(tài)型混合攪拌裝置。該靜態(tài)性混合攪拌裝置具有第一流體注入口、第二流體注入口、攪拌本體以及流體輸出口。第一流體注入口、第二流體注入口、攪拌本體以及流體輸出口相互連通。提供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提供可還原銅的溶液。分別將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及可還原銅的溶液注入第一流體注入口以及第二流體注入口,并通過攪拌本體來攪拌含銅離子酸性或堿性溶液及可還原銅的溶液,而在流體輸出口形成含銅氧化物。
文檔編號C01G3/02GK102951670SQ201110310770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8月24日
發(fā)明者陳慶盛 申請人:旭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