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從烴中快速脫除硫醇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脫除烴流體中的硫化氫(H2S)和/或硫醇的方法和組合物,并更特別 地涉及雙取代的偶氮二甲酸酯作為硫醇脫除劑的用途。
背景技術(shù):
烴流體,例如原油、原油乳液、油田冷凝物、石油殘渣、甚至是精制燃料通常都含有 多種硫醇,包括相對低分子量的硫醇。在鉆井、烴類原料的生產(chǎn)、運輸、存儲以及加工過程 中,所遇到的硫醇會引發(fā)從惡臭到金屬腐蝕等多種問題。由于相對低分子量的硫醇(例如 甲基硫醇CH3SH,乙基硫醇CH3CH2SH,和丙基硫醇CH3CH2CH2SH)具有揮發(fā)性,它們往往散發(fā)到 蒸氣空間中,而它們的令人討厭的臭氣會在存儲區(qū)域內(nèi)及其周圍以及遍布烴類運輸管線以 及用來運輸該烴的運輸系統(tǒng)產(chǎn)生問題。原油、石腦油和汽油物流中的硫醇存在安全隱患和 腐蝕風險。人們已經(jīng)采用多種添加劑來試圖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已發(fā)現(xiàn)膽堿或膽堿氫氧化 物能阻礙硫化氫的散發(fā)并能脫除硫醇。例如,參見Roof等人的美國專利號US4594147、R00f 的專利US4867865和Roof等人的US5183560。然而膽堿及膽堿氫氧化物對于很多用途和介 質(zhì)(例如在原油中)不能很好地適用。盡管膽堿及膽堿氫氧化物能夠脫除此類介質(zhì)中的硫 醇,但它們會與此類介質(zhì)中固有的硫化合物產(chǎn)生具有揮發(fā)性及惡臭的副產(chǎn)品。因此,采用膽 堿及膽堿氫氧化物來控制與例如原油的介質(zhì)中低分子量硫醇有關(guān)的惡臭問題反而會弄巧 成拙。所以,在引用的Roof及Roof等人的專利中并未解決該問題,只是描述了膽堿或膽堿 氫氧化物在更精制的燃料油中的用途。Roof等人的歐洲申請0538819A3描述了如下通式的油溶性季銨化合物從特定油
料尤其是高沸點重質(zhì)殘余燃料中脫除包括硫醇在內(nèi)的多種硫化合物的用途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從烴流體中脫除含硫化合物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向烴流體中加入含硫化合物有 效脫除量的至少一種式為R1OOCN = NCOOR2的雙取代的偶氮二甲酸酯,其中R1和R2獨立地 是具有1到18個碳原子的烷基、烯基和芳基。
2.權(quán)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烴流體選自原油、石腦油、汽油、油田冷凝物、殘余燃 料、石油蒸餾物、輕質(zhì)烴、干氣流、鏈烷屬溶劑、包含含氧化合物的燃料、生物柴油以及它們 的混合物。
3.權(quán)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以含硫化合物中的硫為1份作為基準,雙取代的偶氮二 甲酸酯在烴流體中的所述有效脫除量為5到20重量份。
4.權(quán)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以含硫化合物中的硫為1份作為基準,雙取代的偶氮二 甲酸酯在烴流體中的所述有效脫除量為8到10重量份。
5.權(quán)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R1和R2獨立地是具有2到3個碳原子的烷基。
6.權(quán)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含硫化合物選自H2S、硫醇和它們的組合。
7.一種具有降低的含硫化合物濃度的烴組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選自H2S、硫醇和它們 的組合,所述烴組合物包括烴流體;至少一種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有效脫除量的至少一種式為R1OOCN = NCOOR2的雙取代的偶氮二甲酸酯,其 中R1和R2獨立地是具有1到18個碳原子的烷基、烯基和芳基;其中至少一些該添加劑已經(jīng)與含硫化合物反應(yīng)。
8.權(quán)利要求7的烴組合物,其中所述烴流體選自原油、石腦油、汽油、油田冷凝物、殘余 燃料、石油蒸餾物、輕質(zhì)烴、干氣流、鏈烷屬溶劑、包含含氧化合物的燃料、生物柴油以及它 們的混合物。
9.權(quán)利要求7或8的烴組合物,其中以含硫化合物中的硫為1份作為基準,雙取代的偶 氮二甲酸酯在烴流體中的所述有效脫除量為5到20重量份。
10.權(quán)利要求7或8的烴組合物,其中以含硫化合物中的硫為1份作為基準,雙取代的 偶氮二甲酸酯在烴流體中的所述有效脫除量為8到10重量份。
11.權(quán)利要求9的烴組合物,其中R1和R2獨立地是具有2到3個碳原子的烷基。
全文摘要
通過與硫醇脫除劑緊密接觸而從烴類、石腦油、汽油等物質(zhì)中脫除其中的硫醇和/或硫化氫,該硫醇脫除劑含有至少一種式為R1OOCN=NCOOR2的雙取代的偶氮二甲酸酯,其中R1和R2獨立地是具有1到18個碳原子的烷基、烯基和芳基。這些脫除劑從烴中脫除硫醇和/或硫化氫的速度比許多傳統(tǒng)的硫醇脫除劑快。雙取代的偶氮二甲酸酯在烴流體中的有效脫除量為約5到約20重量份,以硫醇和/或H2S中的硫為1份作為基準。
文檔編號C07C7/20GK101998985SQ200980112835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4月11日
發(fā)明者J·J·阿倫斯多夫, M·V·貝克, 楊建中 申請人:貝克休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