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竹紅菌素糖苷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具有光動力活性的光敏劑領(lǐng)域,尤其是涉及竹紅菌素糖苷及其制法。
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簡稱PDT)是一種具有吸引力的新型療法,它是指給人體施用光敏劑,然后光照激活光敏劑,在氧的參與下,產(chǎn)生活性氧及其他活性中間體(如光敏劑自由基),破壞病變組織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其中要求光敏劑在光療窗口(600-900納米)有強吸收,光毒性高,暗毒性低,且能高度選擇性地富集于病變組織上。同時,由于光照也可以選擇性地進行,使光動力療法具有雙重選擇性。因此,光療就比一般的化療和輻射療法更易將治療作用點集中于病變組織內(nèi),減小對正常組織的損傷,降低副作用。
早在本世紀初,喇博(Rabb)就在《生物雜志》1900年第9卷第524頁報道了染料吖啶橙對生物分子的光動力效應(Z.Biol.1900,9,524)。接著赫斯曼(Hausmann)又在《生物化學雜志》1911年第30卷第176頁上報道了血卟啉(Hematoporphyrin,簡稱HP)加光輻照導致家兔紅細胞溶血(Biochem.Z.1911,30,176)。但直到1964年,利普生(Lipson)才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癌癥研究所雜志》1961年第26卷第1頁和《乳腺疾病》1964年第46卷676頁上提出了用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s,簡稱HPD)的光敏化作用來治療腫瘤的設(shè)想,并發(fā)現(xiàn)用HPD可對支氣管癌和食道癌進行確診,可使乳腺癌變組織部分壞死(J.Natl.Cancer Inst.,1961,26,1;Dis.Chest 1964,46,676)。1972年,戴爾芒得(Diamond)首先在《手術(shù)刀》1972年第2卷第1175頁上報道了應用HPD光動力療法來治療動物腫瘤(Lancet 1972,2,1175),不久凱利(Kelly)等在《英國癌癥雜志》1975年第31卷第237頁上報道了用HPD光動力治療了1例膀胱癌患者,結(jié)果也發(fā)現(xiàn)腫瘤壞死(Br.J.Cancer 1975,31,237)。道爾蒂(Dougherty)等人在《癌癥研究》1976年第36卷第2326頁和1978年第38卷2628頁發(fā)表的工作為腫瘤HPD光動力治療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依據(jù)(Cancer Res.1976,36,2326;1978,38,2628)。在道爾林(Doiron)和高默(Gomer)編的《卟啉定位及腫瘤治療》一書中,早田義博(Hayata)等人的工作則在某種程度上為確定光動力療法的適應癥和提高治療效果積累了有用的經(jīng)驗(Porphyrin Local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Tumors.New York,Liss,1984,pp 747)。1993年4月,加拿大首先批準了將光卟啉(Photofrin)商品化,用于治療膀胱癌。之后,美國、日本和歐洲也相繼批準了光動力來治療一些癌癥。
盡管HPD及其商品已廣泛用于實驗臨床,但這些第一代光敏劑存在著難以克服的不足。首先,其選擇性差,易引起皮膚過敏的副作用,體內(nèi)代謝慢,需要避光時間長;其次,其紅光部分的吸收帶(帶I,約630納米)很弱,不能很好地吸收紅光;再則,其組分復雜,穩(wěn)定性差;這些都限制了它的應用。
八十年代以后,光動力療法已成為腫瘤防治研究中的一個十分活躍的領(lǐng)域,光動力藥物(即光敏劑)、光源和導光器材都有了新的發(fā)展。許多光敏劑經(jīng)研究證明是較HPD更為優(yōu)良的光療藥物,具有潛在的光療前景,稱之為第二代光敏劑。博耐特(Bonnett)在《化學綜述》1995年第19頁中發(fā)表了對一些第二代光敏劑的介紹,如卟啉、卟吩、二氫卟吩、內(nèi)源卟啉、酞菁和萘酞菁(Chem.Rev.1995,19)。第五振軍(Diwu)在《光化學與光生物》1995年第61卷第529頁上全面總結(jié)了竹紅菌素(Hypocrellin)和金絲桃蒽酮(Hypericin)的光動力研究進展(Photochem.Photobiol.1995,61,529)。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竹紅菌素,它是一種盛產(chǎn)于我國云南地區(qū)的一種光敏色素,包括竹紅菌甲素(Hypocrellin A,簡稱HA)和竹紅菌乙素(Hypocrellin B,簡稱HB)(結(jié)構(gòu)如I和II所示),對這種新型光敏劑的開發(fā)和研究也是始于我國,后來又吸引了國外研究者們的廣泛興趣。
作為新型光敏劑,竹紅菌素具有如下優(yōu)勢原料易得,容易純化;光毒性高,暗毒性低;穩(wěn)定性好;不簇集,在溶液狀態(tài)下以單體形式存在;能富集于癌細胞;體內(nèi)代謝快,無明顯副作用;三重態(tài)量子產(chǎn)率高,單重態(tài)氧(1O2)的量子產(chǎn)率高;光動力作用中,不僅涉及到1O2,還涉及到自由基如超氧陰離子自由基(O2·-)、羥基自由基(·OH)和光敏劑負離子自由基。后者在癌細胞缺氧的條件下將起主要作用。哈得森(Hudson)等人在《光化學與光生物》1994年第60卷第253頁上報道了HA能光敏殺滅愛滋病毒(Photochem.Photobiol.1994,60,253)。曹恩華(Cao)等人《光化學與光生物雜志B生物》1998年第43卷第106頁上發(fā)表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HA能光敏導致三種惡性腫瘤細胞的凋亡(J.PhotochemPhotobiol.BBiol.1998,43,106)。傅乃武(Fu)等人曾在《中國藥理學報》1989年第10卷第371頁上報道了HA對肝癌細胞的線粒體和微粒體具有光動力殺傷作用。鄒偉(Zou)等人曾在《光化學與光生物雜志B生物》1996年第33卷第73頁上報道HA-脂質(zhì)體及13-SO3Na-DDHA對pBR322 DNA產(chǎn)生光敏損傷(J.Photochem.Photobiol.BBiol.1996,33,73)。這些都證明了竹紅菌素具有很好的光療應用前景。但是,竹紅菌素是油溶性色素,且其在光療窗口(600-900納米)的吸收不夠強,影響了竹紅菌素的進一步臨床應用研究。吉達(Kieda)和蒙斯格尼(Monsigny)在《侵入與新陳代謝》1986年第6卷第347頁上發(fā)表的研究表明光敏劑與糖配體的結(jié)合具有重要意義,因為糖不僅能提高水溶性,而且能提高光敏劑與惡性腫瘤細胞膜的相互作用和特定親和力(Invasion andMetastasis 1986,6,347)。到目前為止,麥喇德(Maillard)等人在《美國化學會志》1989年第111卷第9125頁上報道卟啉糖苷和酞菁糖苷已經(jīng)合成成功,并證明糖的引入使光敏劑的光動力活性得以改善(J.Am.Soc.Chem.1989,111,9125)。但是,還沒有關(guān)于竹紅菌素糖苷方面的報道。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竹紅菌素水溶性差、光療窗口吸收弱的弱點,提高竹紅菌素對腫瘤組織的靶向選擇性,而提供一種竹紅菌素糖苷及其制法。
本發(fā)明采用在竹紅菌素5和(或)8位先利用巰基乙醇(HSCH2CH2OH)中巰基(-SH)的高反應活性,引入對糖具有結(jié)合活性的醇羥基(-OH),然后再用有名的克尼格斯-克諾爾(Knigs-Knrr)反應實現(xiàn)竹紅菌素的間接糖苷化,得到竹紅菌甲素糖苷和竹紅菌乙素糖苷(結(jié)構(gòu)分別如III和IV所示)。
其中竹紅菌甲素糖苷的結(jié)構(gòu)如III所示,IIIAR1=H,R2=SCH2CH2O(C6H10O5)n-1C6H11O5;或IIIBR1=SCH2CH2O(C6H10O5)n-1C6H11O5;R2=H;或IIICR1=SCH2CH2OH,R2=SCH2CH2O(C6H10O5)n-1C6H11O5;或IIIDR1=SCH2CH2O(C6H10O5)n-1C6H11O5,R2=SCH2CH2OH;或IIIER1=R2=SCH2CH2O(C6H10O5)n-1C6H11O5。
其中,n為正整數(shù)。
竹紅菌乙素糖苷的結(jié)構(gòu)如IV所示,IVAR1=H,R2=SCH2CH2O(C6H10O5)n-1C6H11O5;或IVBR1=SCH2CH2O(C6H10O5)n-1C6H11O5;R2=H;或IVCR1=SCH2CH2OH,R2=SCH2CH2O(C6H10O5)n-1C6H11O5;或IVDR1=SCH2CH2O(C6H10O5)n-1C6H11O5,R2=SCH2CH2OH。
或IVER1=R2=SCH2CH2O(C6H10O5)n-1C6H11O5。
其中,n為正整數(shù)。
本發(fā)明的竹紅菌素糖苷的制備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將竹紅菌素和巰基乙醇,按摩爾比1∶10~1∶100混合,然后再與極性有機溶劑-緩沖溶液混合,并使其溶解,加到反應器中,其中極性有機溶劑-緩沖溶液的體積比為2∶1~1∶4,pH值為7.0~14.0,緩沖溶液為無機鹽的水溶液;同時攪拌,用強光照射20~30分鐘,或在暗處反應5~10天;然后再用酸中和至中性,用氯仿萃取,取氯仿層,用水洗3~4次,減壓濃縮氯仿液,用薄層層析法或柱層析法分離得到竹紅菌素巰基乙醇取代的衍生物;取該產(chǎn)物與溴代乙?;桥潴w,按摩爾比1∶2~1∶4,加入到非極性有機溶劑中使其溶解,攪拌,再加入氧化銀、碘和分子篩,氧化銀∶碘∶竹紅菌素巰基乙醇取代的衍生物的摩爾比為1∶2∶1~4∶1∶1,分子篩為溶劑體積(毫升)的1/60~1/15克,在暗處攪拌24~48小時;反應結(jié)束后,過濾,取濾液,抽干溶劑,再用氯仿溶解,經(jīng)薄層層析法或柱層析法分離得到乙?;闹窦t菌素糖苷;最后,將乙?;闹窦t菌素糖苷溶于甲醇鈉的甲醇溶液中使其溶解,暗處攪拌6~12小時后,用酸中和,然后用氯仿萃??;取氯仿層,用水洗3~4次,再用薄層層析法或柱層析法分離提純,即可得到竹紅菌素糖苷。
其中竹紅菌素為竹紅菌甲素或竹紅菌乙素;極性有機溶劑為甲醇、乙醇、二甲基亞砜或氮,氮-二甲基甲酰胺;緩沖溶液為磷酸鹽水溶液、碳酸鹽水溶液、磷酸鹽-NaOH水溶液或NaOH水溶液;非極性有機溶劑為苯、氯仿或二氯甲烷;所用的薄層層析法和柱層析法的展開液為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體積比4∶2∶1)、氯仿-乙酸乙酯(體積比2∶1)和氯仿-甲醇(體積比5∶1);酸為鹽酸;所用的糖配體為單糖或寡糖,如匍萄糖、甘露糖或麥芽糖;分子篩為經(jīng)過活化的4分子篩;光源為高壓鈉燈或鹵鎢燈。
本發(fā)明的用途本發(fā)明合成的竹紅菌素糖苷在光療窗口(600-900納米)的吸收增強;由于糖基的引入,使其水溶性大大提高,有利于藥物在體內(nèi)的傳送;與癌細胞的親合能力增強,使其體內(nèi)靶向性提高,毒副作用降低。在激光照射下,竹紅菌素糖苷的光動力作用強,有望成為較血卟啉類光敏劑性能更優(yōu)、功能更強的新一代光療藥物,用于治療腫瘤、白血病、抗愛滋病毒和血液凈化。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效果此竹紅菌素糖苷的制備方法表明,竹紅菌素與巰基乙醇的光化學反應較熱化學反應的速度快,副產(chǎn)物少,目標產(chǎn)物的產(chǎn)率極大提高。在用克尼格斯-克諾爾(Knigs-Knrr)反應進行竹紅菌素糖苷化反應一步中,由于氧化銀、碘和分子篩的加入,使糖苷的產(chǎn)率提高到60%左右。最后一步的脫乙?;磻a(chǎn)率可達93%。最重要的是這是首次竹紅菌素糖苷的合成,所得到的竹紅菌素糖苷的水溶性大大提高,二糖苷易于溶解在水溶液中,其最大吸收峰也發(fā)生了紅移,單巰基取代的糖苷最大吸收峰紅移30納米左右,二巰基取代的糖苷最大吸收峰紅移50納米左右,由于糖配體的生物識別作用,所合成的竹紅菌素糖苷也有望像卟啉糖苷或酞菁糖苷一樣,具有更好的靶向選擇性。竹紅菌素糖苷的光物理和光化學實驗表明,此類衍生物完全保持了竹紅菌甲素和竹紅菌乙素的光敏特性,能夠光敏產(chǎn)生單重態(tài)氧(1O2)、超氧陰離子自由基(O2·-)和羥基自由基(·OH);在無氧條件下,能光敏產(chǎn)生竹紅菌素糖苷的負離子自由基。其中單重態(tài)氧(1O2)的量子產(chǎn)率有所下降(0.18~0.25),但自由基的生成效率卻比竹紅菌素提高了2~3倍左右。對于癌細胞內(nèi)的厭氧環(huán)境來說,自由基機制往往占主導地位。由于糖基的引入,使其水溶性得到改善,有利于在體內(nèi)的傳送。同時其與癌細胞和DNA分子的親合力增強,光照條件下可導致癌細胞和DNA分子的破壞和損傷,因而不僅可以用于腫瘤光療,還有望用于抗愛滋病毒和凈化血液。從現(xiàn)階段的實驗數(shù)據(jù)以及結(jié)構(gòu)、作用機制推測,此類糖苷化衍生物具有更好的潛在應用前景。以前我們的生物體實驗已證明竹紅菌素是光毒性高、暗毒性低的光敏劑。卟啉和酞菁類光敏劑的研究表明,糖基的引入有利于光敏劑的選擇性富集和光療作用的最大發(fā)揮。
實施例1竹紅菌甲素(HA)109毫克(0.2×10-3摩爾),巰基乙醇0.14毫升(2×10-3摩爾),與200毫升甲醇-磷酸鹽緩沖溶液(體積比2∶1)混合,并使其濟解,加入到500毫升的圓底燒瓶中,同時攪拌,用高壓鈉燈照射30分鐘,然后用鹽酸中和至中性,用氯仿萃取;取氯仿層,用水洗3~4次。減壓濃縮氯仿液,用薄層層析法分離,所用展開液為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體積比4∶2∶1);再用此法純化,可得巰基乙醇單取代的竹紅菌甲素衍生物(如結(jié)構(gòu)III所示,R1=H,R2=SCH2CH2OH或R1=SCH2CH2OH,R2=H)。
將巰基乙醇單取代的竹紅菌甲素衍生物62毫克(0.1×10-3摩爾)和溴代乙?;咸烟?2毫克(0.2×10-3摩爾)加入60毫升苯中,同時攪拌。再加入46毫克氧化銀、25毫克碘和1克4分子篩(500℃常壓活化),暗處反應24小時后過濾,取濾液,抽干溶劑,再用氯仿溶解,用薄層層析法分離,所用展開液為氯仿-乙酸乙酯(體積比2∶1)。用同樣的方法純化,即可得到乙?;闹窦t菌甲素單取代葡萄糖糖苷(如結(jié)構(gòu)III所示,R1=H,R2=SCH2CH2O(C6H7O5)(CH3CO)4或R1=SCH2CH2O(C6H7O5)(CH3CO)4,R2=H)。
將乙酰化的竹紅菌甲素單取代葡萄糖糖苷66毫克(0.07×10-3摩爾)加入到0.05摩爾/升甲醇鈉的甲醇溶液中暗處攪拌6小時。然后用鹽酸中和,再用氯仿萃取。取氯仿層,用水洗3~4次,再用柱層析法分離,所用展開液為氯仿-甲醇(體積比5∶1)。最后,用同樣的方法純化,即可得到竹紅菌甲素單取代葡萄糖糖苷(如結(jié)構(gòu)IIIA或結(jié)構(gòu)IIIB所示,n=1)。反應產(chǎn)率約為60%。
此化合物的鑒定紫外吸收(λmax)488nm,580nm。紅外吸收(νmax)3416cm-1,1695cm-1,1590cm-1,1100cm-1,1070cm-1,1018cm-1,897cm-1,800cm-1。核磁共振(δ1H)15.96(s),15.93(s),7.98(broad),6.90(broad),6.46(s),5.88(d),5.67(m),4.77(m),4.60(m),4.37(m),4.25(m),4.10(s),4.07(s),4.02(dd),3.94(s),3.85(s),3.30(t),3.22(dd),2.98(t),2.37(s),1.60(s)ppm。質(zhì)譜分析m/z 784(M+)。
實施例2竹紅菌乙素(HB)105毫克(0.2×10-3摩爾),巰基乙醇0.7毫升(1×10-2摩爾),與200毫升乙醇-碳酸鹽緩沖溶液(體積比1∶2)混合,并使其溶解,加入到500毫升的圓底燒瓶中,同時攪拌,在暗處反應8天,然后用鹽酸中和至中性,用氯仿萃取;取氯仿層,用水洗3~4次。減壓濃縮氯仿液,用柱層析法分離,所用展開液為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體積比4∶2∶1);再用此法純化,可得巰基乙醇二取代的竹紅菌乙素衍生物(如結(jié)構(gòu)IV所示,R1=R2=SCH2CH2OH)。
將巰基乙醇二取代的竹紅菌乙素衍生物68毫克(0.1×10-3摩爾)和溴代乙酰化葡萄糖82毫克(0.2×10-3摩爾)加入60毫升苯和氯仿的混合溶劑中(體積比9∶1),同時攪拌。再加入92毫克氧化銀、25毫克碘和3克4分子篩(180℃真空活化),電磁攪拌。暗處反應36小時后過濾,取濾液,抽干溶劑,再用氯仿溶解,用柱層析法分離,所用展開液為氯仿-乙酸乙酯(體積比2∶1)。用同樣的方法純化,即可得到巰基乙醇單取代的乙?;窦t菌乙素葡萄糖單糖苷(如結(jié)構(gòu)IV所示,R1=SCH2CH2OH,R2=SCH2CH2O(C6H7O5)(CH3CO)4·或R1=SCH2CH2O(C6H7O5)(CH3CO)4,R2=SCH2CH2OH)。
將巰基乙醇單取代的乙?;窦t菌乙素葡萄糖單糖苷72毫克(0.07×10-3摩爾)加入到0.05摩爾/升甲醇鈉的甲醇溶液中暗處攪拌10小時。然后用鹽酸中和,再用氯仿萃取。取氯仿層,用水洗3~4次,再用薄層層析法分離,所用展開液為氯仿-甲醇(體積比5∶1)。最后,用同樣的方法純化,即可得到巰基乙醇單取代的竹紅菌乙素葡萄糖單糖苷(如結(jié)構(gòu)IVC或IVD所示,n=1)。反應產(chǎn)率約為54%。
此化合物的鑒定紫外吸收(λmax)512nm,580nm。紅外吸收(νmax)3414cm-1,1690cm-1,1592cm-1,1100cm-1,1070cm-1,1018cm-1,897cm-1,800cm-1。核磁共振(δ1H)15.96(s),15.90(s),7.96(broad),6.90(broad),5.89(d),5.66(m),4.78(m),4.60(m),4.37(m),4.26(m),4.13(s),4.08(s),4.05(s),4.02(s),3.96(dd),3.52(t),3.30(t),3.20(dd),3.10(t),2.93(t),2.38(s),1.96(s)ppm。質(zhì)譜分析m/z 842(M+)。
實施例3竹紅菌甲素(HA)109毫克(0.2×10-3摩爾),巰基乙醇1.4毫升(2×102摩爾),與200毫升二甲基亞砜-(磷酸鹽-NaOH)緩沖溶液(體積比1∶4)混合,并使其溶解,加入到500毫升的圓底燒瓶中,同時攪拌,用鹵鎢燈照射25分鐘,然后用鹽酸中和至中性,用氯仿萃?。蝗÷确聦?,用水洗3~4次。減壓濃縮氯仿液,用薄層層析法分離,所用展開液為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體積比4∶2∶1);再用此法純化,可得巰基乙醇二取代的竹紅菌甲素衍生物(如結(jié)構(gòu)III所示,R1=R2=SCH2CH2OH)。
將巰基乙醇二取代的竹紅菌甲素衍生物70毫克(0.1×10-3摩爾)和溴代乙?;事短?64毫克(0.4×10-3摩爾)加入60毫升二氯甲烷中,同時攪拌。再加入46毫克氧化銀、25毫克碘和2克4分子篩(500℃常壓活化),電磁攪拌。暗處反應48小時后過濾,取濾液,抽干溶劑,再用氯仿溶解,用薄層層析法分離,所用展開液為氯仿-乙酸乙酯(體積比2∶1)。用同樣的方法純化,即可得到乙酰化的竹紅菌甲素二取代甘露糖糖苷(如結(jié)構(gòu)III所示,R1=R2=SCH2CH2O(C6H7O5)(CH3CO)4)。
將乙?;闹窦t菌甲素二取代甘露糖糖苷95毫克(0.07×10-3摩爾)加入到0.10摩爾/升甲醇鈉的甲醇溶液中攪拌12小時。然后用鹽酸中和,再用氯仿萃取。取氯仿層,用水洗3~4次,再用柱層析法分離,所用展開液為氯仿-甲醇(體積比5∶1)。最后,用同樣的方法純化,即可得到竹紅菌甲素二取代甘露糖糖苷(如結(jié)構(gòu)IIIE所示,n=1)。反應產(chǎn)率約為58%。
此化合物的鑒定紫外吸收(λmax)510nm,580nm。紅外吸收(νmax)3410cm-1,1685cm-1,1590cm-1,1100cm-1,1070cm-1,1018cm-1,897cm-1,800cm-1。核磁共振(δ1H)15.93(s),15.87(s),7.90(broad),7.00(broad),5.90(d),5.64(m),4.80(m),4.60(m),4.38(m),4.26(m),4.14(s),4.06(s),4.02(s),4.00(dd),3.96(s),3.32(t),3.18(dd),2.94(t),2.37(s),1.60(s)ppm。質(zhì)譜分析m/z 1022(M+)。
實施例4竹紅菌乙素(HB)105毫克(0.2×10-3摩爾),巰基乙醇1.4毫升(2×10-2摩爾),與200毫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NaOH緩沖溶液(體積比1∶3)混合,并使其溶解,加入到500毫升的圓底燒瓶中,同時攪拌,用高壓鈉燈照射20分鐘,然后用鹽酸中和至中性,用氯仿萃??;取氯仿層,用水洗3~4次。減壓濃縮氯仿液,用柱層析法分離,所用展開液為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體積比4∶2∶1);再用此法純化,可得巰基乙醇二取代的竹紅菌乙素衍生物(如結(jié)構(gòu)IV所示,R1=R2=SCH2CH2OH)。
將巰基乙醇二取代的竹紅菌乙素衍生物68毫克(0.1×10-3摩爾)和溴代乙酰化麥芽糖140毫克(0.2×10-3摩爾)加入60毫升苯中,同時攪拌。再加入23毫克氧化銀、50毫克碘和4克4分子篩(500℃常壓活化),電磁攪拌。暗處反應36小時后過濾,取濾液,抽干溶劑,再用氯仿溶解,用柱層析法分離,所用展開液為氯仿-乙酸乙酯(體積比2∶1)。用同樣的方法純化,即可得到巰基乙醇單取代的乙?;窦t菌乙素麥芽糖單糖苷(如結(jié)構(gòu)IV所示,R1=SCH2CH2OH,R2=SCH2CH2O(C6H7O5)2(CH3CO)7或R1=SCH2CH2O(C6H7O5)2(CH3CO)7,R2=SCH2CH2OH)。
將巰基乙醇單取代的乙?;窦t菌乙素麥芽糖單糖苷86毫克(0.07×10-3摩爾)加入到0.10摩爾/升甲醇鈉的甲醇溶液中暗處攪拌10小時。然后用鹽酸中和,再用氯仿萃取。取氯仿層,用水洗3~4次,再用薄層層析法分離,所用展開液為氯仿-甲醇(體積比5∶1)。最后,用同樣的方法純化,即可得到巰基乙醇單取代的竹紅菌乙素麥芽糖單糖苷(如結(jié)構(gòu)IVC或IVD所示,n=2)。反應產(chǎn)率約為57%。
此化合物的鑒定紫外吸收(λmax)512nm,580nm。紅外吸收(νmax)3412cm-1,1690cm-1,1590cm-1,1100cm-1,1070cm-1,1018cm-1,897cm-1,800cm-1。核磁共振(δ1H)15.94(s),15.90(s),7.90(broad),6.95(broad),5.88(d),5.66(m),5.30(m),4.78(m),4.65(m),4.34(m),4.26(m),4.11(s),4.06(s),4.02(s),4.00(s),3.98(dd),3.50(t),3.29(t),3.22(dd),3.10(t),2.94(t),2.38(s),1.96(s)ppm。質(zhì)譜分析m/z 1004(M+)。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竹紅菌素糖苷,其特征在于竹紅菌素糖苷為竹紅菌甲素糖苷,其結(jié)構(gòu)為III,和竹紅菌乙素糖苷,其結(jié)構(gòu)為IV,
其中R1=H,R2=SCH2CH2O(C6H10O5)n-1C6H11O5;或R1=SCH2CH2O(C6H10O5)n-1C6H11O5;R2=H;或R1=SCH2CH2OH,R2=SCH2CH2O(C6H10O5)n-1C6H11O5;或R1=SCH2CH2O(C6H10O5)n-1C6H11O5,R2=SCH2CH2OH;或R1=R2=SCH2CH2O(C6H10O5)n-1C6H11O5n為正整數(shù)。
2.一種竹紅菌素糖苷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將竹紅菌素和巰基乙醇,按摩爾比1∶10~1∶100混合,然后再與極性有機溶劑-緩沖溶液混合,并使其溶解,加到反應器中,其中極性有機溶劑-緩沖溶液的體積比為2∶1~1∶4,pH值為7.0~14.0,緩沖溶液為無機鹽的水溶液;同時攪拌,用強光照射20~30分鐘,或在暗處反應5~10天;然后再用酸中和至中性,用氯仿萃取,取氯仿層,用水洗3~4次,減壓濃縮氯仿液,用薄層層析法或柱層析法分離得到竹紅菌素巰基乙醇取代的衍生物;取該產(chǎn)物與溴代乙?;桥潴w,按摩爾比1∶2~1∶4,加入到非極性有機溶劑中使其溶解,攪拌,再加入氧化銀、碘和分子篩,氧化銀∶碘∶竹紅菌素巰基乙醇取代的衍生物的摩爾比為1∶2∶1~4∶1∶1,分子篩為溶劑體積的1/60~1/15克,在暗處攪拌24~48小時;反應結(jié)束后,過濾,取濾液,抽干溶劑,再用氯仿溶解,經(jīng)薄層層析法或柱層析法分離得到乙?;闹窦t菌素糖苷;最后,將乙?;闹窦t菌素糖苷溶于甲醇鈉的甲醇溶液中使其溶解,暗處攪拌6~12小時后,用酸中和,然后用氯仿萃取;取氯仿層,用水洗3~4次,再用薄層層析法或柱層析法分離提純,即可得到竹紅菌素糖苷。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竹紅菌素糖苷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紅菌素為竹紅菌甲素或竹紅菌乙素。
4.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竹紅菌素糖苷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極性有機溶劑為甲醇、乙醇、二甲基亞砜或氮,氮-二甲基甲酰胺。
5.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竹紅菌素糖苷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沖溶液為磷酸鹽水溶液、碳酸鹽水溶液、磷酸鹽-NaOH水溶液或NaOH水溶液。
6.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竹紅菌素糖苷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極性有機溶劑為苯、氯仿或二氯甲烷。
7.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竹紅菌素糖苷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層層析法和柱層析法的展開液為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其體積比4∶2∶1,氯仿-乙酸乙酯,其體積比2∶1,或氯仿-甲醇,其體積比5∶1。
8.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竹紅菌素糖苷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為鹽酸。
9.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竹紅菌素糖苷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糖配體為單糖或寡糖,如葡萄糖、甘露糖或麥芽糖。
10.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竹紅菌素糖苷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為高壓鈉燈或鹵鎢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具有光動力活性的光敏劑領(lǐng)域,尤其是涉及竹紅菌素糖苷及其制法。將竹紅菌素和巰基乙醇,按摩爾比1∶10~1∶100混合,然后再與極性有機溶劑-緩沖溶液混合;再用酸中和至中性,用氯仿萃取,取氯仿層,得到竹紅菌素巰基乙醇取代的衍生物;與溴代乙?;桥潴w,按摩爾比1∶2~1∶4,加入到非極性有機溶劑中,再加入氧化銀、碘和分子篩,反應結(jié)束后,得到乙?;闹窦t菌素糖苷,溶于甲醇鈉的甲醇溶液中,分離提純,即得到竹紅菌素糖苷。糖基的引入有利于光敏劑的選擇性富集和光療作用的最大發(fā)揮。
文檔編號C07H15/00GK1271732SQ9910593
公開日2000年11月1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9年4月26日
發(fā)明者蔣麗金, 何玉英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