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它的制備方法、含有它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該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含有該共聚物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其應用。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對金屬或極性樹脂具有優(yōu)異粘合性和有優(yōu)異柔韌性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該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含有該共聚物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由于聚烯烴一般具有優(yōu)良的模壓性、耐熱性、力學性能、衛(wèi)生性能、防水蒸汽滲透性和模壓制品的外觀之類的優(yōu)點,因此它們廣泛應用于擠塑制品、吹塑制品和注塑制品。然而,由于聚烯烴分子中不含極性基團,所以它們與尼龍和EVOH之類的極性樹脂的相容性低以及對極性樹脂和金屬的粘合性差。因此,難以通過與這些材料摻混或層合使用聚烯烴。另外,聚烯烴模壓制品具有表面親水性和抗靜電性差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至今廣泛使用通過自由基聚合反應把含極性基團的單體接枝到聚烯烴上的方法,以提高對極性材料的親和力。尼龍之類的工程塑料具有優(yōu)良的耐熱性和強度,因此它們已用于電子/電氣部件。尼龍之類的工程塑料具有低的耐沖擊性,因此它們有時為了提高耐沖擊性而與烯烴共聚物摻混。然而,由于聚烯烴分子中不含極性基團且與極性樹脂的相容性差,所以目前廣泛使用把極性單體接枝在聚烯烴上的方法,以改善與極性樹脂的相容性。然而在這種方法中,由于在接枝反應時會發(fā)生聚烯烴分子間的交聯(lián)和分子鏈的斷裂,所以難以使接枝聚合物和極性樹脂粘度匹配,有時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相容性。另外,分子間交聯(lián)產(chǎn)生的凝膠組分或分子鏈斷裂產(chǎn)生的雜質(與模唇粘連的雜質)會使模壓產(chǎn)品的外觀變差。在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59012/1989、51510/1990、51511/1990和177403/1991中記載了一種包括用鈦催化劑或釩催化劑使α-烯烴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共聚的方法。按照該方法,分子間交聯(lián)和分子鏈斷裂很少發(fā)生,但用這些聚合催化劑制得的共聚物具有非均勻的分子結構如寬的分子量分布或高轉化含量。因此,極性基團向該共聚物和極性材料間界面的取向不能令人滿意,且對極性材料的粘合性和相容性不足。當用作組合物耐,如果不加入大量的接枝共聚物,則沒有粘合性和相容性效果。為了提高表面親水性和抗靜電性,已使用在聚烯烴中加入少量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劑并模壓該混合物的方法。然而,在該方法中,加入的表面活性劑會從表面上滲出,模塑后,薄膜表面有時有泛白的問題。滲出表面的表面活性劑與粘在上面的水滴一起流走,從而產(chǎn)生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不會長久的問題。本發(fā)明人對上述問題作了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具有特定分子結構的共聚物以及含有該共聚物的組合物與極性樹脂有極好的相容性和對極性樹脂和金屬有極好的粘合性。他們也發(fā)現(xiàn)該共聚物和組合物具有極好的表面親水性和抗靜電性。另外,本發(fā)明發(fā)現(xiàn)該共聚物和組合物適用于各種用途。目前已知在鈦催化劑或釩催化劑的存在下聚合烯烴的方法可用作制備烯烴聚合物(如乙烯均聚物、乙烯/α-烯烴共聚物、丙烯均聚物或丙烯/α-烯烴共聚物)的方法。上述的鈦催化劑含有固體鈦催化劑組分和有機鋁化合物。上述的固體鈦催化劑組分含有鎂、鹵素和電子給體。上述的釩催化劑含有釩化合物和有機鋁化合物。在使用這種催化劑共聚極性單體時,還有分子量分布或組成分布寬和聚合活性低的問題。如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59012/1989、51510/1990、51511/1990和177403/1991中所述,當用齊格勒催化劑共聚烯烴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例如制備含極性基團的聚烯烴時,僅能進行低溫聚合,從而使該方法有低活性的問題。眾所周知,烯烴可以在含有過渡金屬化合物(如二茂鋯)和有機鋁氧化合物(如鋁氧烷)的茂金屬催化劑的存在下進行聚合。同樣知道,如果使用茂金屬催化劑,可以高活性地制得高分子量的烯烴聚合物,而且所得的烯烴聚合物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和窄的組成分布。同樣已知使用茂金屬催化劑的方法可用作制備含極性基團的聚烯烴的方法。例如,眾所周知,含OH基團的烯烴可以用含非交聯(lián)環(huán)戊二烯基、交聯(lián)或非交聯(lián)的聯(lián)茚或亞乙基交聯(lián)的未取代茚基或芴基為配體的茂金屬催化劑進行聚合。該方法記載在Macromolecules,28,5351(1995)、Macromolecules,29,5255(1966)和PolymerPreprints,Japan,49(2),215(2000)中。眾所周知,含有NR2(R烷基)極性基團的烯烴可以用含非交聯(lián)環(huán)戊二烯基、交聯(lián)或非交聯(lián)的聯(lián)茚或交聯(lián)的未取代茚基/環(huán)戊二烯基為配體的茂金屬催化劑進行聚合。該方法記載在Macromolecules,31,2019(1998)和Macromolecules,32,14(1999)中。據(jù)Science,287,460(2000),OCOP2000atOsloandBooksofAbstracts(C.W.Chien)所述,使用茂金屬化合物以外的有機金屬化合物的方法也是已知的。然而,這些方法的缺點是聚合活性太低。因此,用保護基團對極性基團進行保護。例如在Macromolecules,31,2019(1998),J.Am.Chem.Soc.,114,9679(1992),和PolymerPreprints,Japan,49(2),209(2000)中記載了保護方法。然而,在這些方法中需引入保護基團,反應后必須除去保護基團。因此,操作復雜。在這些情況下,本發(fā)明人研究后發(fā)現(xiàn)通過在引入環(huán)戊二烯基或其它特定配體的過渡金屬催化劑的存在下(不用自由基聚合催化劑或齊格勒聚合催化劑)共聚烯烴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可以制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聚合物。在上述發(fā)現(xiàn)基礎上完成了本發(fā)明。僅在聚合物鏈的一端或主鏈的內部和主鏈的一端選擇性地引入極性基團的方法是至今未知的。然而,本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了僅在聚合物鏈的一端或主鏈的內部和主鏈的一端選擇性地引入極性基團的方法,并完成了本發(fā)明。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對金屬或極性樹脂具有極好粘合性和相容性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該共聚物的制備方法、該共聚物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其應用。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包含用下式(1)表示的構成單元、用下式(2)表示的構成單元和用下式(3)表示的構成單元,其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Tαβ對Tαα+Tαβ(Tαβ/(Tαα+Tαβ))的強度比(由上述共聚物的13C-NMR譜測得)不大于1.0式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氫原子或含1-18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脂族烴基;R3是烴基;R4是雜原子或含雜原子的基團;r為0或1;X是極性基團,選自醇羥基、酚羥基、羧酸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環(huán)氧基和巰基;p為1-3的整數(shù),并且當p為2或3時,各個X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r為0,X可以連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X可以連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在本發(fā)明中,用式(3)表示的構成單元中的R3優(yōu)選為含11或更多個碳原子的烴基。在本發(fā)明中,用式(3)表示的構成單元中的X優(yōu)選是選自酚羥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環(huán)氧基和巰基的極性基團。在本發(fā)明中,用式(1)表示的構成單元中的R1和用式(2)表示的構成單元中的R2各為含2或更多個碳原子,較好為2-18個碳原子的烴基,且上述共聚物的結晶度(用X射線衍射法測得)優(yōu)選不小于10%。在本發(fā)明中,用式(1)表示的構成單元中的R1和用式(2)表示的構成單元中的R2各為含2或更多個碳原子,較好為2-18個碳原子的烴基,且上述共聚物的結晶度(用X射線衍射法測得)優(yōu)選小于10%。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二種實施方式是含有用下式(1)表示的構成單元、用下式(4)表示的構成單元和任選的用下式(5)表示的構成單元的支鏈型共聚物,其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Tαβ對Tαα+Tαβ(Tαβ/(Tαα+Tαβ))的強度比(由上述共聚物的13C-NMR譜測得)不大于1.0式中R1是氫原子或含1-18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脂族烴基;R5是烴基;R6是雜原子或含雜原子的基團;r為0或1;Z是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和縮聚中任何一種制得的聚合鏈段;W是羥基或環(huán)氧基;p是1-3中的整數(shù),q為0、1或2,且p+q≤3;當p為2或3時,各個-O-Z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r等于0,-O-Z可以連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O-Z可以連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當q等于2,各個W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r等于0,W可以連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W可以連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在p≥1和q≥1的情況下,如果r等于0,W和-O-Z可以連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W和-O-Z可以連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m等于0或1;n是1-3的整數(shù);且當n等于2或3時,各個W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m等于0,W可以連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m等于1,W可以連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的是式(4)中的r等于0,且Z是由陰離子聚合得到的聚合物鏈段。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的是式(4)中的Z是由開環(huán)聚合或縮聚制得的聚合物鏈段。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三種實施方式包含用下式(1)表示的構成單元、用下式(6)表示的構成單元和任選的用下式(3)表示的構成單元,其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Tαβ對Tαα+Tαβ(Tαβ/(Tαα+Tαβ))的強度比(由上述共聚物的13C-NMR譜測得)不大于1.0式中R1是氫原子或含1-18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脂族烴基;R3是烴基;R4是雜原子或含雜原子的基團;R7是直鍵或含1個或多個碳原子的脂族烴基;R8是氫原子、直鍵或含1個或多個碳原子的脂族烴基;Y是含O和/或N的極性基團;m和n各為0-2的整數(shù);且m+n不等于0;s為0或1;r為0或1;X是極性基團,選自醇羥基、酚羥基、羧酸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環(huán)氧基和巰基;p為1-3的整數(shù);當p為2或3時,各個X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r為0,X可以連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X可以連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本發(fā)明的含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的第一個實施方式包括在催化劑的存在下共聚至少一種α-烯烴和至少一種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上述的α-烯烴選自含2-20碳原子的α-烯烴;上述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選自用下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和用下式(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上述的催化劑包含(A)選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鑭系和錒系)至第10族的過渡金屬的化合物;和(B)至少一種選自如下的化合物(B-1)有機鋁氧基化合物(organoaluminumoxy-compound),(B-2)與化合物(A)反應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B-3)有機鋁化合物;式中R3是烴基;R4是雜原子或含雜原子的基團;r為0或1;X是極性基團,選自醇羥基、酚羥基、羧酸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環(huán)氧基和巰基;p為1-3的整數(shù);當p為2或3時,各個X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r為0,X可以連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X可以連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式中R7是直鍵或含1個或多個碳原子的脂族烴基;R8是氫原子、直鍵或含1個或多個碳原子的脂族烴基;Y是含O和/或N的極性基團;m和n各為0-2的整數(shù);且m+n不等于0;s為0或1。在本發(fā)明的含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的第一個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的是過渡金屬化合物(A)用下式(11)、(12)、(13)、(14)、(15)和(16)中任何一種表示,且含極性基團的單體是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式中X是-OH或氨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25、R26、R27和R28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氫原子、含氮基團、含磷基團、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或鹵原子;在用R25、R26、R27和R28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Cp是與M1π鍵合的環(huán)戊二烯基或其衍生物;Z1是含有氧原子、硫原子、硼原子或元素周期表第14族中元素的配體;Y1是含有選自氮原子、磷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的原子的配體;各個X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氫原子、鹵原子、含20個或更少碳原子且含1個或多個雙鍵的烴基、含20個或更少個硅原子的硅烷基、含20個或更少個鍺原子的鍺烷基或含20個或更少個硼原子的硼烷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11-R14、R17-R20和R4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R18、R19、R20和R41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為氫原子的情況以及R12或R13為叔丁基,且其余的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為氫原子的情況除外);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11、R12、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在用R11、R12、R41和R42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當R11、R12、R41和R42都為氫原子,Y1不為亞乙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在用R41和R42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11、R12、R15-R20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在用R11、R12、R15-R20和R42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當R11、R12、R15、R16、R17、R18、R19、R20和R42都為氫原子,Y1不為亞乙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氮化合物殘基)。在本發(fā)明的含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的第一個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的是過渡金屬(A)用上式(11)、(12)、(13)、(14)、(15)和(16)中任何一種表示,含極性基團的單體是用上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式中X是-NR’R″(R’和R″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氫原子或烷基)。本發(fā)明的含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的第二個實施方式包括在催化劑的存在下共聚至少一種α-烯烴和至少一種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上述的α-烯烴選自含2-20碳原子的α-烯烴;上述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選自用下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用下式(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和下式(9)表示的大分子單體。上述的催化劑包含(A)選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鑭系和錒系)至第10族的過渡金屬的化合物;和(B)至少一種選自如下的化合物(B-1)有機鋁氧化合物,(B-2)與化合物(A)反應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B-3)有機鋁化合物;式中R5是烴基;R6是雜原子或含有雜原子的基團;r為0或1;Z是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和縮聚中任何一種制得的聚合物鏈段;W是羥基或環(huán)氧基;p是1-3中的整數(shù),q為0、1或2,且p+q≤3;當p為2或3時,各個-O-Z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r等于0,-O-Z可以連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O-Z可以連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當q等于2,各個W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r等于0,W可以連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W可以連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在p≥1和q≥1的情況下,如果r等于0,W和-O-Z可以連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W和-O-Z可以連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本發(fā)明的含有極性基團的支鏈型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的第三個實施方式包括在催化劑的存在下共聚至少一種α-烯烴、一種用下式(10)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和任選的用上式(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上述的α-烯烴選自含2-20碳原子的α-烯烴。上述的催化劑包含(A)選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鑭系和錒系)至第10族的過渡金屬的化合物;和(B)至少一種選自如下的化合物(B-1)有機鋁氧化合物,(B-2)與化合物(A)反應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B-3)有機鋁化合物;然后進行下列步驟(i)和(ii)中的任何一步;式中R5是烴基;R6是雜原子或含有雜原子的基團;m為0或1;W是羥基或環(huán)氧基;n是1-3的整數(shù),當n為2或3時,各個W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m等于0,W可以連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m等于1,W可以連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i)由共聚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W部分通過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或縮聚形成Z部分;(ii)使共聚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W部分與通過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或縮聚形成的聚合物的末端官能團反應。本發(fā)明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含有上述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本發(fā)明的粘合劑樹脂含有上述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本發(fā)明的相容性試劑含有上述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本發(fā)明的樹脂改性劑含有上述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本發(fā)明的填料分散劑含有上述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本發(fā)明的分散劑分散劑含有上述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本發(fā)明的薄膜或片材含有上述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該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含有該共聚物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其應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包含用下式(1)表示的構成單元(下文中也稱為“構成單元1”)、用下式(2)表示的構成單元(下文中也稱為“構成單元2”)和用下式(3)表示的構成單元(下文中也稱為“構成單元3”)。式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氫原子或含1-18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脂族烴基。含1-18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脂族烴基的實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2-甲基丙基、正丁基、異丁基、仲丁基、叔丁基、1,1-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丙基、戊基、新戊基、正己基、2-乙基-1-甲基丙基、1,1-二乙基丙基、2-乙基己基、辛基、癸基和十二烷基。其中優(yōu)選的是含1-10碳原子的烴基,特別是含1-6個碳原子的烴基。R3是烴基,如飽和或不飽和的脂族烴基、脂環(huán)族烴基或芳烴基。飽和或不飽和的脂族烴基例如是含1-20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烴基。它的實例包括亞甲基、亞乙基、1,3-亞丙基、甲基亞乙基、1,4-亞丁基、甲基-1,3-亞丙基、1,5-亞戊基、1,6-亞己基、1,7-亞庚基、1,8-亞辛基、1,9-亞壬基、1,10-亞癸基、1,11-亞十一烷基、1,12-亞十二烷基、1,14-亞十四烷基、1,15-亞十五烷基、1,16-亞十六烷基、1,17-亞十七烷基、1,18-亞十八烷基、1,19-亞十九烷基和1,20-亞二十烷基。脂環(huán)族烴基較好是脂環(huán)結構為其結構的一部分且含有3-20個碳原子的基團。它的實例包括亞環(huán)丙基、亞環(huán)戊基、亞環(huán)己基和亞環(huán)辛基。芳烴基優(yōu)選是芳環(huán)為其結構的一部分且含有6-20個碳原子的基團,它的實例包括-Ph-、-Ph-CH2-、-Ph-(CH2)2-、-Ph-(CH2)3-、-Ph-(CH2)6-、-Ph-(CH2)10-、-Ph-(CH2)11-、-Ph-(CH2)12-和-Ph-(CH2)14-。當r等于1,且R4與R3連接時,R3的化合價等于2。當r為0,且p的各個X連接到R3時,R3的化合價為p+1。R4是雜原子或含雜原子的基團。雜原子例如是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優(yōu)選是氧原子或氮原子。含有雜原子的基團例如是含有氧原子、氮原子或硫原子的基團,它的實例包括-O-、-C(=O)-、-C(=O)O-、-OC(=O)O-、-C(=O)NH-、-NH-、-N=(叔胺)、-S-的基團以及含有這些基團的脂族烴基、脂環(huán)族烴基或芳烴基。具體地可列舉下述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中所述的結構。R4中的雜原子或與雜原子相連的碳原子優(yōu)選與R3相連接,且這些結構的實例包括-R3-O-R-X、-R3-C(=O)-R-X、-R3-C(=O)O-R-X、-R3-OC(=O)O-R-X、-R3-(C=O)NH-R-X和-R3-S-R-X(R是亞甲基、亞苯基或亞環(huán)己基)。當R4含有碳原子時,形成R4的碳原子數(shù)為1-20個,更好為1-10個,最好為1-5個。r為0或1。當r為0,X連接到形成R3的任何一個碳原子上。當r等于1,X連接到形成R4的任何一個碳原子上。X是極性基團,選自醇羥基、酚羥基、羧酸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伯,仲,叔)、酰胺基、環(huán)氧基和巰基。當X是醇羥基時,含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具有優(yōu)異的涂布性、表面親水性(消霧性)、抗靜電性、對極性樹脂(聚氨酯樹脂、環(huán)氧樹脂等)的粘合性、填料分散性、吸濕性、阻氣性(含量高時)、吸水性(醇羥基含量高時)、水分散性和耐油性(醇羥基含量高時)。當X為酚羥基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極性樹脂(芳族聚合物、酚醛樹脂等)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和相容性。當X是羧基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具有優(yōu)異的對金屬的粘合性、水分散性(特別是金屬鹽的情況下)、顏料分散性、填料分散性和耐油性(羧基含量高時)。當X是羧酸酯基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極性樹脂(尼龍、EVOH等)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和相容性,且有優(yōu)異的表面親水性。當X是環(huán)氧基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金屬和極性樹脂(聚酯、環(huán)氧樹脂、尼龍、EVOH、脲醛樹脂等)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且與極性樹脂(聚酯、環(huán)氧樹脂、尼龍、EVOH、脲醛樹脂等)具有優(yōu)異的相容性,還有優(yōu)異的顏料分散性和涂布性。當X是酸酐基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金屬和極性樹脂(尼龍、EVOH、聚酯等)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且與極性樹脂(尼龍、EVOH、聚酯等)具有優(yōu)異的相容性,還有優(yōu)異的顏料分散性、填料分散性和水分散性(特別是金屬鹽的情況下)。當X是氨基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極性樹脂(環(huán)氧樹脂、聚酮、聚氨酯等)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還有優(yōu)異的涂布性、抗真菌性(銨鹽時)、離子交換性(銨鹽時)、表面親水性(特別是銨鹽時)、抗靜電性(特別銨鹽時)、顏料分散性和填料分散性(特別是銨鹽時)。當X是酰胺基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聚酰胺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和相容性。當X是巰基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后周期過渡金屬(如Fe、Cu、Co、Ni、Cd和Zn)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對聚酰胺和聚酯具有優(yōu)異的相容性和粘合性。p是1-3的整數(shù),且當p為2或3時,各個X可以相同或不同。當p為2或3且r為0,X可以連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當p為2或3且r為1,X可以連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在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中,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通常任意連接。共聚物的組成在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中,構成單元(1)和構成單元(2)的總量與構成單元(3)間的摩爾比((1)+(2)∶(3))通常為99.99∶0.01-0.01∶99.99,較好為99.95∶0.05-10∶90,更好為99.9∶0.1-30∶70。構成單元(1)和構成單元(2)間的摩爾比((1)∶(2))通常為99.99∶0.01-0.01∶99.99,較好為99∶1-1∶99,更好為90∶10-10∶90。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可含有兩種或更多種構成單元(1)、兩種或更多種構成單元(2)和兩種或更多種構成單元(3)。其它可聚合的組分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還可含有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以外的構成單元,以不損害本發(fā)明的目的為限??珊械臉嫵蓡卧膶嵗ㄓ墒?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以外的環(huán)烯烴、非共軛多烯、含羥基的烯鍵式不飽和化合物、含氨基的烯鍵式不飽和化合物、含環(huán)氧基的烯鍵式不飽和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不飽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酯化合物和氯乙烯得到的構成單元。當含有這些構成單元時,它的含量不超過30%摩爾,較好不超過20%摩爾,更好不超過10%摩爾,以構成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所有構成單元為基準。共聚物的性能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一般為500-2,000,000,較好為800-1,500,000,更好為1,000-1,300,000,它的分子量分布(Mw/Mn)一般不大于3,較好不大于2.8,更好不大于2.7。當它的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中極性基團對上述共聚物和極性材料間的界面具有極好的取向,且對極性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和相容性。Mw和Mw/Mn由在140℃和鄰二氯苯溶劑中用GPC(凝膠滲透色譜)測得的數(shù)據(jù)確定。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13C-NMR譜中Tαβ對Tαα+Tαβ的強度比(Tαβ/(Tαα+Tαβ))不大于1.0,較好不大于0.8,更好不大于0.5。當強度比(Tαβ/(Tαα+Tαβ))不大于1.0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中極性基團對上述共聚物和極性材料間的界面具有極好的取向。13C-NMR譜中的Tαα和Tαβ分別為由含4或更多個碳原子的α-烯烴得到的構成單元中CH2的峰強度,且如下所示,它們是指與叔碳位置不同的兩種CH2。Tαβ/(Tαα+Tαβ)強度比可按下述方法確定。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13C-NMR譜例如用JapanElectronOpticsLaboratoryJEOL-GX270NMR測量儀測量。該測量在67.8MHz,25℃和以d6-苯為標準物的條件下進行,使用六氯丁二烯/d6-苯的混合溶液(體積比為2/1),試樣濃度為5%重量。測得的13C-NMR譜按LindemannAdams(AnalysisChemistry43,p1245(1971))和J.C.Randall(ReviewMacromolecularChemistryPhysics,C29,201(1989))提出的方法進行分析,以確定Tαβ/(Tαα+Tαβ)強度比。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實例包括如下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VI)。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中,式(1)中的R1和式(2)中的R2較好分別為氫原子或甲基,且R1和R2相同。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中,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的優(yōu)選組合例如是選自表1中所示構成單元(1)實例的構成單元和選自表1中所示構成單元(3)實例的構成單元的組合。這些組合的具體例子包括1-A、1-B、1-C、1-D、1-E、1-F、1-G、1-H、1-I、1-J、1-K、1-L、1-M、2-A、2-B、2-C、2-D、2-E、2-F、2-G、2-H、2-I、2-J、2-K、2-L和2-M的組合。上述的組合是R1和R2相同的組合,且構成單元(1)包括構成單元(2)。在上述的組合實例中,數(shù)字表示構成單元(1)的實例,字母表示構成單元(3)的實例。表1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對金屬和極性樹脂之類的極性材料)、相容性和柔韌性。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I)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I)中,式(1)中的R1和式(2)中的R2不相同。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I)中,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的優(yōu)選組合例如是選自表2中所示的構成單元(1)和構成單元(2)的實例的構成單元和選自表2中所示的構成單元(3)的實例的構成單元的組合。這些組合的具體例子包括1-A、1-B、1-C、1-D、1-E、1-F、1-G、1-H、1-I、1-J、1-K、1-L、1-M、2-A、2-B、2-C、2-D、2-E、2-F、2-G、2-H、2-I、2-J、2-K、2-L、2-M、3-A、3-B、3-C、3-D、3-E、3-F、3-G、3-H、3-I、3-J、3-K、3-L、3-M、4-A、4-B、4-C、4-D、4-E、4-F、4-G、4-H、4-I、4-J、4-K、4-L、4-M、5-A、5-B、5-C、5-D、5-E、5-F、5-G、5-H、5-I、5-J、5-K、5-L、5-M、6-A、6-B、6-C、6-D、6-E、6-F、6-G、6-H、6-I、6-J、6-K、6-L、6-M、7-A、7-B、7-C、7-D、7-E、7-F、7-G、7-H、7-I、7-J、7-K、7-L和7-M的組合。在上述的組合實例中,數(shù)字表示構成單元(1)和(2)的實例,字母表示構成單元(3)的實例。表2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I)較好不含上述的其它可共聚組分,且僅由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形成。特別當X是醇羥基、酚羥基或氨基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I)最好僅由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形成。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I)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對金屬和極性樹脂之類的極性材料)、相容性和柔韌性。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II)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II)中,式(3)中的R3是含11或更多個碳原子的烴基。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II)中,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的優(yōu)選組合例如是選自表3所示的構成單元(1)和(2)的實例的構成單元和選自表3所示的構成單元(3)的實例的構成單元的組合。這些組合的具體例子包括1-A、1-B、1-C、2-A、2-B、2-C、3-A、3-B、3-C、4-A、4-B、4-C、5-A、5-B、5-C、6-A、6-B、6-C、7-A、7-B、7-C、8-A、8-B、8-C、9-A、9-B、9-C、10-A、10-B和10-C的組合。表3中,構成單元(1)和(2)一欄中記載一種構成單元是指R1和R2相同,且在構成單元(1)和(2)一欄中記載三種構成單元是指含有兩種構成單元(1)或構成單元(2)。在上述的組合實例中,數(shù)字表示構成單元(1)和(2)的實例,字母表示構成單元(3)的實例。表3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II)較好不含上述的其它可共聚組分,且僅由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形成。特別當X是醇羥基、酚羥基或氨基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II)最好僅由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形成。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II)與金屬和極性樹脂之類的極性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和相容性。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V)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V)中,式(3)中的X是選自酚羥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環(huán)氧基和巰基的極性基團。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V)中,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的優(yōu)選組合例如是選自表4所示的構成單元(1)的實例的構成單元和選自表4所示的構成單元(3)的實例的構成單元的組合。這些組合的具體例子包括1-A、1-B、1-C、1-D、2-A、2-B、2-C、2-D、3-A、3-B、3-C、3-D、4-A、4-B、4-C、4-D、5-A、5-B、5-C、5-D、6-A、6-B、6-C、6-D、7-A、7-B、7-C、7-D、8-A、8-B、8-C、8-D、9-A、9-B、9-C、9-D、10-A、10-B、10-C和10-D的組合。上述組合是R1和R2相同的組合,且構成單元(1)包括構成單元(2)。在上述的組合實例中,數(shù)字表示構成單元(1)和(2)的實例,字母表示構成單元(3)的實例。表4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IV)與金屬和極性樹脂之類的極性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和相容性。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V)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V)中,式(1)中的R1和式(2)中的R2各為含2或更多個碳原子,更好含2-18個碳原子的烴基,且該共聚物用X射線衍射法測得的結晶度不小于10%,較好為15-80%,更好為20-70%。結晶度可用X射線衍射法(按S.L.AGGARWAL,J.PolymerSci.,18,17(1955))等方法測量。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V)的立構規(guī)整度(全同立構規(guī)整度)一般不小于20%,較好為30-100%,更好為40-100%。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V)中,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的優(yōu)選組合例如是選自表5所示的構成單元(1)實例的構成單元和選自表5所示的構成單元(3)實例的構成單元的組合。這些組合的具體例子包括1-A、1-B、1-C、1-D、1-E、1-F、1-G、1-H、1-I、1-J、1-K、1-L、1-M、2-A、2-B、2-C、2-D、2-E、2-F、2-G、2-H、2-I、2-J、2-K、2-L和2-M的組合。上述的組合是R1和R2相同的組合,且構成單元(1)包括構成單元(2)。在上述的組合實例中,數(shù)字表示構成單元(1)的實例,字母表示構成單元(3)的實例。表5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V)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對金屬和極性樹脂之類的極性材料)、相容性和剛性。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VI)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VI)中,式(1)中的R1和式(2)中的R2各為含2或更多個碳原子,更好含2-18個碳原子的烴基,且該共聚物用X射線衍射法測得的結晶度小于10%,較好不大于5%,更好不大于2%。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VI)較好不含上述的其它可共聚組分,且僅由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形成。特別當X是醇羥基、酚羥基或氨基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最好僅由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形成。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VI)中,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2)和構成單元(3)的優(yōu)選組合例如是選自表6所示的構成單元(1)實例的構成單元和選自表6所示的構成單元(3)實例的構成單元的組合。這些組合的具體例子包括1-A、1-B、1-C、1-D、1-E、1-F、1-G、1-H、1-I、1-J、1-K、1-L、1-M、2-A、2-B、2-C、2-D、2-E、2-F、2-G、2-H、2-I、2-J、2-K、2-L和2-M的組合。上述的組合是R1和R2相同的組合,且構成單元(1)包括構成單元(2)。在上述的組合實例中,數(shù)字表示構成單元(1)的實例,字母表示構成單元(3)的實例。表6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VI)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對金屬和極性樹脂之類的極性材料)、相容性、粘性和柔韌性。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二種實施方式是含有用下式(1)表示的構成單元、用下式(4)表示的構成單元(也稱為構成單元(4))和任選的用下式(5)表示的構成單元(也稱為構成單元(5))的支鏈型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用式(1)表示的構成單元與上述的構成單元(1)相同。在式(4)和(5)中,R5是烴基,如飽和或不飽和的烴基、脂環(huán)烴基或芳烴基,且這些烴基的實例包括式(3)中對R3所述的相同基團。在式(4)中,當r等于1且R6連接到R5上時,R5的化合價為2。當r等于0且p中的各個-O-Z或q中的各個W連接到R5上時,R5的化合價等于p+q+1。在式(5)中,當m等于1且R6連接到R5上時,R5的化合價為2。當m等于0且n中的各個W連接到R5上時,R5的化合價等于n+1。雖然式(4)中的R5和式(5)中的R5可以相同或不同,但它們較好相同。在式(4)和(5)中,R6是雜原子或含雜原子的基團,雜原子和含雜原子的基團的實例包括式(3)中對R4所述的相同原子和基團。在式(4)中,R6中的雜原子或與雜原子相連的碳原子較好與R5相連接,這些結構的實例包括-R5-O-R-O-Z、-R5-C(=O)-R-O-Z、-R5-C(=O)O-R-O-Z、-R5-OC(=O)O-R-O-Z、-R5-C(=O)NH-R-O-Z和-R5-S-R-O-Z(R是亞甲基、亞苯基或亞環(huán)己基)。上述的實例是式(4)中p等于1和q等于0的實例,且同樣適用于其它情況。在式(5)中,R6中的雜原子或與雜原子相連的碳原子較好與R5相連接,這些結構的實例包括-R5-O-R-W、-R5-C(=O)-R-W、-R5-C(=O)O-R-W、-R5-OC(=O)O-R-W、-R5-C(=O)NH-R-W和-R5-S-R-W(R是亞甲基、亞苯基或亞環(huán)己基)。上述的實例是式(5)中n等于1的實例,且同樣適用于其它情況當R6含有式(4)和(5)中的碳原子時,形成R6的碳原子數(shù)較好為1-20個,更好為1-10個,最好為1-5個。雖然式(4)中的R6和式(5)中的R6可以相同或不同,但它們較好相同。在式(4)中,r為0或1。當r等于0,-O-Z可以連接到形成的R5任何一個碳原子上。當r等于1,-O-Z可以連接到形成的R6任何一個碳原子上。在式(5)中,m為0或1。當m等于0,W可以連接到形成的R5任何一個碳原子上。當m等于1,W可以連接到形成的R6任何一個碳原子上。在式(4)中,Z是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或縮聚制得的聚合鏈段;該聚合物鏈段的實例包括由選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和丙烯酰胺中的一種或多種單體的陰離子聚合制得的鏈段;由內酯、交酯、硅氧烷、內酰胺、環(huán)醚、噁唑啉、環(huán)氧乙烷、環(huán)氧丙烷等的開環(huán)聚合制得的鏈段;和由多元羧酸和多元醇、多元羧酸和多胺或羥基羧酸之類的單體的縮聚制得的鏈段。在形成上述聚合物鏈段時所用的極性單體的實例包括(甲基)丙烯酸酯,如單元醇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單酯,具體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1,1,1,3,3,3-六氟異丙酯、甲基丙烯酸1,1,1,3,3,3-六氟異丙酯、丙烯酸2,2,2-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丙烯酸1H,1H,2H,2H-十七氟癸酯、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環(huán)己酯、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丙烯酸四氫糠酯、丙烯酸芐酯和甲基丙烯酸β-苯基乙酯;末端用醚鍵保護的二元醇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單酯,如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丙烯酸2-二環(huán)戊二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1-甲氧基-2-丙酯、丙烯酸3-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丁酯、丙烯酸6-甲氧基己酯、甲氧基二甘醇丙烯酸酯、苯氧基二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三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二元醇或多元醇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多元酯,如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propyleneglycol)二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聚(環(huán)氧乙烷)三醇三丙烯酸酯、聚(環(huán)氧丙烷)三醇三丙烯酸酯和聚(環(huán)氧丙烷)三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含酯鍵的醇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酯,如丙烯酸2-苯甲酰氧乙酯、甲基丙烯酸2-苯甲酰氧乙酯、丙烯酸2-乙酰氧乙酯、丙烯酸5-四氫糠氧羰基戊酯、甲基丙烯酸5-四氫糠氧羰基戊酯、和2,2,6,6-四甲基-4-氧-5-氧雜-1,7-庚二醇二丙烯酸酯;含環(huán)縮醛鍵的醇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酯,如甲基丙烯酸2-叔丁基-1,3-二氧環(huán)戊烷-2’-基酯和丙烯酸2-叔丁基-5-乙基-5-乙烯基羰氧基甲基-1,3-二氧環(huán)己烷-2’(2)-基酯;羥丁二酰亞胺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酯,如N-羥丁二酰亞胺丙烯酸酯和羥丁二酰亞胺甲基丙烯酸酯;含有仲氨基的醇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酯,如丙烯酸2-二甲基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丙基氨基乙酯;和含有氰基的醇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酯,如丙烯酸2-氰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2-氰基丙酯。(甲基)丙烯腈的實例包括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丙烯酰胺包括丙烯酰胺、N-一取代或N,N-二取代的丙烯酰胺,如丙烯酰胺;N-一取代的丙烯酰胺,如N-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丙烯酰胺、N-丙基丙烯酰胺、N-丁基丙烯酰胺、N-辛基丙烯酰胺、N-苯基丙烯酰胺、N-縮水甘油基丙烯酰胺和N,N’-亞乙基二丙烯酰胺;N,N-二取代的單丙烯酰胺,如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N-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N,N-二正丙基丙烯酰胺、N,N-二辛基丙烯酰胺、N,N-二苯基丙烯酰胺、N-乙基-N-縮水甘油基丙烯酰胺、N,N-二縮水甘油基丙烯酰胺、N-甲基-N-(4-環(huán)氧丙氧基丁基)丙烯酰胺、N-甲基-N-(5-環(huán)氧丙氧基戊基)丙烯酰胺、N-甲基-N-(6-環(huán)氧丙氧基己基)丙烯酰胺、N-丙烯酰吡咯烷、N-丙烯酰-L-脯氨酸甲酯、N-丙烯酰哌啶、N-丙烯酰嗎啉和1-丙烯酰咪唑;和N,N’-二取代的二丙烯酰胺,如N,N’-二乙基-N,N’-亞乙基二丙烯酰胺、N,N’-二甲基-N,N’-亞己基二丙烯酰胺和二(N,N’-亞乙基)二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啶的實例包括乙烯基—或異丙烯基取代的吡啶,如2-乙烯基吡啶、2-異丙烯基吡啶和4-乙烯基吡啶。N-取代的馬來酰亞胺的實例包括N-脂族基取代的馬來酰亞胺,如N-甲基馬來酰亞胺和N-乙基馬來酰亞胺;和N-芳基取代的馬來酰亞胺,如N-苯基馬來酰亞胺和N-(4-甲基苯基)馬來酰亞胺。乙烯基酮的實例包括甲基乙烯基酮、異丙烯基甲基酮、乙基乙烯基酮、乙基異丙烯基酮、丁基乙烯基酮和苯基乙烯基酮。苯乙烯衍生物的實例包括對甲氧基羰基苯乙烯、對叔氧基羰基苯乙烯和對氰基苯乙烯。極性單體的實例包括烯化氧化合物,如環(huán)氧化合物如環(huán)氧乙烷、環(huán)氧丙烷、1,2-環(huán)氧丁烷、2,3-環(huán)氧丁烷、氧化苯乙烯、氧化環(huán)己烯、表氯醇、表溴醇、甲基縮水甘油基醚、烯丙基縮水甘油基醚和苯基縮水甘油基醚。其中,優(yōu)選的是環(huán)氧乙烷、環(huán)氧丙烷、1,2-環(huán)氧丁烷和氧化苯乙烯。更優(yōu)選的的環(huán)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最優(yōu)選的是環(huán)氧丙烷。其中優(yōu)選的是由(甲基)丙烯酸酯的陰離子聚合制得的聚合物鏈段和由環(huán)氧乙烷或環(huán)氧丙烷的開環(huán)聚合制得的聚合物鏈段。上述聚合物鏈段的分子量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其重均分子量為200-1,000,000,較好為500-100,000。當Z是聚環(huán)氧乙烷或聚環(huán)氧丙烷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具有優(yōu)異的涂布性、表面親水性(消霧性)、抗靜電性、對極性樹脂(聚氨酯樹脂、環(huán)氧樹脂等)的粘合性、與極性樹脂的相容性、吸濕性、吸水性(Z含量高時)、水分散性和耐油性(Z含量高時)。當Z是PMMA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具有優(yōu)異的表面硬度、對金屬的粘合性、顏料分散性、填料分散性、耐油性(Z含量高時)、對極性樹脂(丙烯酸類樹脂、尼龍、EVOH等)的粘合性和與極性樹脂的相容性。當Z是聚丙烯腈或聚丙烯酰胺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具有優(yōu)異的表面硬度、表面親水性(消霧性)、抗靜電性、涂布性、對金屬的粘合性、對極性樹脂(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聚酰胺、聚酯等)的粘合性、與極性樹脂的相容性、水分散性、生物相容性、刺激反應、吸濕性和吸水性。當Z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或聚丙烯酸丁酯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具有優(yōu)異的對金屬的粘合性、對極性樹脂(丙烯酸類樹脂、尼龍、EVOH等)的粘合性、與極性樹脂的相容性和耐油性。當Z是聚酰胺(包括內酰胺的開環(huán)聚合物)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具有優(yōu)異的對極性樹脂(聚酰胺等)的粘合性、與極性樹脂的相容性、阻氣性和耐油性。當Z是聚酯(包括內酯的開環(huán)聚合物)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具有優(yōu)異的對極性樹脂(聚酯等)的粘合性、與極性樹脂的相容性、阻氣性和耐油性。在式(4)中,p是1-3中的整數(shù),且當p為2或3時,各個-O-Z可以相同或不同。當p為2或3且r等于0,-O-Z可以連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當p為2或3且r等于1時,-O-Z可以連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在式(4)和(5)中,W是羥基或環(huán)氧基。雖然式(4)中的W和式(5)中的W可以相同或不同,但它們較好相同。在式(4)中,q為0、1或2,且當q等于2,各個W可以相同或不同。當q等于2且r等于0時,W可以連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當q等于2且r等于1,W可以連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在p≥1和q≥1的情況下,當r等于0,W和-O-Z可以連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當r等于1,W和-O-Z可以連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p+q≤3。在式(5)中,n是1-3的整數(shù);且當n等于2或3時,各個W可以相同或不同。當n為2或3,且m等于0,W可以連接到R5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當n為2或3,且m等于1,W可以連接到R6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在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二個實施方式中,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4)和任選的構成單元(5)通常任意連接。共聚物的組成在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二個實施方式中,構成單元(1)與構成單元(4)和構成單元(5)的總量間的摩爾比((1)∶(4)+(5))通常為99.99∶0.01-0.01∶99.99,較好為99.95∶0.05-10∶90,更好為99.9∶0.1-30∶70。構成單元(4)和構成單元(5)間的摩爾比((4)∶(5))通常為100∶0-0.01∶99.99,較好為100∶0-1∶99,更好為100∶0-10∶90。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二個實施方式可含有兩種或更多種構成單元(1)、兩種或更多種構成單元(4)和兩種或更多種構成單元(5)。在本發(fā)明中,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4)和構成單元(5)的優(yōu)選組合例如是選自表7所示的構成單元(1)實例的構成單元、選自表7所示的構成單元(4)中-R5-(R6)r-O-部分的實例和Z部分的實例的構成單元以及選自表7所示的構成單元(5)實例的構成單元的組合。這些組合的具體實例包括如下組合1-A-Z1-a、1-A-Z2-a、1-A-Z3-a、1-A-Z4-a、1-A-Z5-a、1-A-Z6-a、1-A-Z7-a、1-B-Z1-b、1-B-Z2-b、1-B-Z3-b、1-B-Z4-b、1-B-Z5-b、1-B-Z6-b、1-B-Z7-b、1-C-Z1-c、1-C-Z2-c、1-C-Z3-c、1-C-Z4-c、1-C-Z5-c、1-C-Z6-c、1-C-Z7-c,2-A-Z1-a、2-A-Z2-a、2-A-Z3-a、2-A-Z4-a、2-A-Z5-a、2-A-Z6-a、2-A-Z7-a、2-B-Z1-b、2-B-Z2-b、2-B-Z3-b、2-B-Z4-b、2-B-Z5-b、2-B-Z6-b、2-B-Z7-b、2-C-Z1-c、2-C-Z2-c、2-C-Z3-c、2-C-Z4-c、2-C-Z5-c、2-C-Z6-c、2-C-Z7-c,3-A-Z1-a、3-A-Z2-a、3-A-Z3-a、3-A-Z4-a、3-A-Z5-a、3-A-Z6-a、3-A-Z7-a、3-B-Z1-b、3-B-Z2-b、3-B-Z3-b、3-B-Z4-b、3-B-Z5-b、3-B-Z6-b、3-B-Z7-b、3-C-Z1-c、3-C-Z2-c、3-C-Z3-c、3-C-Z4-c、3-C-Z5-c、3-C-Z6-c、3-C-Z7-c,4-A-Z1-a、4-A-Z2-a、4-A-Z3-a、4-A-Z4-a、4-A-Z5-a、4-A-Z6-a、4-A-Z7-a、4-B-Z1-b、4-B-Z2-b、4-B-Z3-b、4-B-Z4-b、4-B-Z5-b、4-B-Z6-b、4-B-Z7-b、4-C-Z4-c、4-C-Z2-c、4-C-Z3-c、4-C-Z4-c、4-C-Z5-c、4-C-Z6-c、4-C-Z7-c,5-A-Z1-a、5-A-Z2-a、5-A-Z3-a、5-A-Z4-a、5-A-Z5-a、5-A-Z6-a、5-A-Z7-a、5-B-Z1-b、5-B-Z2-b、5-B-Z3-b、5-B-Z4-b、5-B-Z5-b、5-B-Z6-b、5-B-Z7-b、5-C-Z1-c、5-C-Z2-c、5-C-Z3-c、5-C-Z4-c、5-C-Z5-c、5-C-Z6-c、5-C-Z7-c,6-A-Z1-a、6-A-Z2-a、6-A-Z3-a、6-A-Z4-a、6-A-Z5-a、6-A-Z6-a、6-A-Z7-a、6-B-Z1-b、6-B-Z2-b、6-B-Z3-b、6-B-Z4-b、6-B-Z5-b、6-B-Z6-b、6-B-Z7-b、6-C-Z1-c、6-C-Z2-c、6-C-Z3-c、6-C-Z4-c、6-C-Z5-c、6-C-Z6-c、6-C-Z7-c,7-A-Z1-a、7-A-Z2-a、7-A-Z3-a、7-A-Z4-a、7-A-Z5-a、7-A-Z6-a、7-A-Z7-a、7-B-Z1-b、7-B-Z2-b、7-B-Z3-b、7-B-Z4-b、7-B-Z5-b、7-B-Z6-b、7-B-Z7-b、7-C-Z1-c、7-C-Z2-c、7-C-Z3-c、7-C-Z4-c、7-C-Z5-c、7-C-Z6-c、7-C-Z7-c,8-A-Z1-a、8-A-Z2-a、8-A-Z3-a、8-A-Z4-a、8-A-Z5-a、8-A-Z6-a、8-A-Z7-a、8-B-Z1-b、8-B-Z2-b、8-B-Z3-b、8-B-Z4-b、8-B-Z5-b、8-B-Z6-b、8-B-Z7-b、8-C-Z1-c、8-C-Z2-c、8-C-Z3-c、8-C-Z4-c、8-C-Z5-c、8-C-Z6-c、8-C-Z7-c,9-A-Z1-a、9-A-Z2-a、9-A-Z3-a、9-A-Z4-a、9-A-Z5-a、9-A-Z6-a、9-A-Z7-a、9-B-Z1-b、9-B-Z2-b、9-B-Z3-b、9-B-Z4-b、9-B-Z5-b、9-B-Z6-b、9-B-Z7-b、9-C-Z1-c、9-C-Z2-c、9-C-Z3-c、9-C-Z4-c、9-C-Z5-c、9-C-Z6-c和9-C-Z7-c。在上述的組合中,數(shù)字表示構成單元(1)的實例,A、B和C表示構成單元(4)中-R5-(R6)r-O-部分的實例,Z1-Z7表示構成單元(4)中Z部分的實例,a、b和c表示構成單元(5)中-R5-(R6)m-Wn-部分的實例。表7其它可共聚的組分本發(fā)明的支鏈型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可含有除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4)和構成單元(5)以外的構成單元,其用量以不損害本發(fā)明的目的為限。可含有的構成單元的實例包括由用下式(10)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以外環(huán)烯烴、非共軛多烯、含羥基的烯鍵式不飽和化合物、含氨基的烯鍵式不飽和化合物、含環(huán)氧基的烯鍵式不飽和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不飽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酯化合物和氯乙烯得到的構成單元。當含有這些構成單元時,它的用量不大于30%摩爾,較好不大于20%摩爾,更好不大于10%摩爾,以構成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所有構成單元為基準。共聚物的性能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一般為500-2,000,000,較好為1000-1500000,更好為5,000-1,300,000,它的分子量分布(Mw/Mn)一般不大于3,較好不大于2.8,更好不大于2.5。當它的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中極性基團對上述共聚物和極性材料間的界面具有極好的取向,且對極性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和相容性。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13C-NMR譜中Tαβ對Tαα+Tαβ的強度比(Tαβ/(Tαα+Tαβ))不大于1.0,較好不大于0.8,更好不大于0.5。當強度比(Tαβ/(Tαα+Tαβ))不大于1.0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中極性基團對上述共聚物和極性材料間的界面具有極好的取向。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二實施方式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和相容性(與金屬和極性材料)、表面親水性、涂布性、印刷性、消霧性、抗靜電性、耐油性、生物相容性、水分散性、溶劑分散性、顏料分散性、填料分散性、透明性、機械強度和模壓性。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三種實施方式包含用下式(1)表示的構成單元、用下式(6)表示的構成單元和任選的用下式(6)表示的構成單元(也稱為構成單元(6))。用式(1)表示的構成單元與上述的構成單元(1)相同,用式(3)表示的構成單元與上述的構成單元(3)相同。在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三實施方式中,用式(3)表示的構成單元也較好為用下式(3’)表示的構成單元。在式(3’)中,R3’是烴基,較好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更好為含3-20個碳原子的烴基。p為1-3的整數(shù),較好等于1。X’是含有O和/或N的極性基團,較好為-OR、-COOR、-CRO、-NR2、環(huán)氧基、(R為氫或烴基)、-C≡N、-OH、-COOH或NH2。用式(3’)表示的構成單元例如是用下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得到的構成單元。在式(6)中,R7是直鍵或含1或多個碳原子的脂族烴基,較好為直鍵或含1-10個碳原子的烴基。R8是氫原子、直鍵或含1個或多個碳原子的脂族烴基,較好為直鍵或含1-10個碳原子的烴基。Y是含有O和/或N的極性基團,這些極性基團的優(yōu)選實例包括X’中所述的相同基團。m和n各為0-2的整數(shù),且m+n不等于0。s為0或1。用式(6)表示的構成單元例如是用下式(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得到的構成單元。在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三實施方式中,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3)和構成單元(6)通常任意連接。共聚物的組成在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三個實施方式中,構成單元(1)與構成單元(3)和構成單元(6)的總量間的摩爾比((1)∶(3)+(6))通常為99.99∶0.01-0.01∶99.99,較好為99.95∶0.05-10∶90,更好為99.9∶0.1-30∶70。構成單元(3)和構成單元(6)間的摩爾比((3)∶(6))通常為0∶100-99.99∶0.01,較好為0∶100-99∶1,更好為0∶100-90∶10。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三個實施方式可含有兩種或更多種構成單元(1)、兩種或更多種構成單元(3)和兩種或更多種構成單元(6)。其它可聚合的組分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還可含有構成單元(1)、構成單元(3)和構成單元(6)以外的構成單元,以不損害本發(fā)明的目的為限??珊械臉嫵蓡卧膶嵗ㄓ墒?8)或(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以外的環(huán)烯烴、非共軛多烯、含羥基的烯鍵式不飽和化合物、含氨基的烯鍵式不飽和化合物、含環(huán)氧基的烯鍵式不飽和化合物、芳族乙烯基化合物、不飽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乙烯基酯化合物和氯乙烯得到的構成單元。當含有這些構成單元時,它的含量不超過30%摩爾,較好不超過20%摩爾,更好不超過10%摩爾,以構成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所有構成單元為基準。共聚物的性能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重均分子量(Mw)一般為500-2,000,000,較好為1,000-1,500,000,更好為5,000-1,300,000,它的分子量分布(Mw/Mn)一般不大于3,較好不大于2.8,更好不大于2.5。當它的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中極性基團對上述共聚物和極性材料間的界面具有極好的取向,且對極性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和相容性。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13C-NMR譜中Tαβ對Tαα+Tαβ的強度比(Tαβ/(Tαα+Tαβ))不大于1.0,較好不大于0.8,更好不大于0.5。當強度比(Tαβ/(Tαα+Tαβ))不大于1.0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中極性基團對上述共聚物和極性材料間的界面具有極好的取向。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第三種實施方式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性(對金屬和極性材料,如極性樹脂)、相容性和柔性。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的含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包括在烯烴聚合催化劑的存在下共聚至少一種α-烯烴和至少一種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上述的α-烯烴選自含2-20碳原子的α-烯烴;上述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選自用下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和用下式(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上述的催化劑包含(A)選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鑭系和錒系)至第10族的過渡金屬的化合物;和(B)至少一種選自如下的化合物(B-1)有機鋁氧化合物,(B-2)與化合物(A)反應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下文中有時稱為電離化離子化合物),(B-3)有機鋁化合物。當用下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用作本發(fā)明中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時,得到上述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當用式(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和任選的用下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用作本發(fā)明中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時,得到上述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首先,描述用于形成本發(fā)明中所用的烯烴聚合催化劑的組分。(A)過渡金屬化合物用于本發(fā)明中的過渡金屬化合物(A)是選自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包括鑭系和錒系)至第10族的過渡金屬的化合物。選自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包括鑭系和錒系)至第10族的過渡金屬的實例包括鈧、鈦、鋯、鉿、釩、鈮、鉭、鈀、鎳、鈷、銠、釔、鉻、鉬、鎢、錳、錸、鐵和釕。其中優(yōu)選的是鈧、鈦、鋯、鉿、釩、鈮、鉭、鈀、鎳、鈷和銠。特別優(yōu)選的是鈦、鋯和鉿。本發(fā)明中,不僅齊格勒-納塔催化劑和茂金屬催化劑可用作過渡金屬化合物(A),而且已知的有機金屬配合物也可用作過渡金屬化合物(A)。優(yōu)選使用的過渡金屬化合物(A)的實例是用下式(11)-(16)表示的任何化合物。用式(11)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如下。在上式中,M1是選自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包括鑭系和錒系)至第10族的過渡金屬原子,優(yōu)選的是第4族過渡金屬原子,具體為鋯、鈦或鉿,較好為鋯。R25、R26、R27和R28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氫原子、含氮基團、含磷基團、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或鹵原子。含氮基團的例子包括氨基;伯氨基;烷基氨基,如甲氨基、二甲氨基、二乙氨基、二丙氨基、二丁氨基和二環(huán)己基氨基;芳基氨基或烷基芳基氨基,如苯氨基、二苯氨基、二甲苯基氨基、二萘基氨基和甲基苯基氨基。含磷基團的例子包括膦基,如二甲基膦基和二苯基膦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的實例包括烷基、環(huán)烷基、鏈烯基、芳烷基和芳基。更具體地可以列舉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二十烷基;環(huán)烷基,如環(huán)戊基、環(huán)己基、降冰片基和金剛烷基;鏈烯基,如乙烯基、丙烯基和環(huán)己烯基;芳烷基,如芐基、苯乙基和苯丙基;和芳基,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三甲苯基、乙苯基、丙苯基、聯(lián)苯基、萘基、甲基萘基、蒽基和菲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的實例包括被鹵原子取代上述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得到的基團。含氧基團的例子包括羥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甲基苯氧基、二甲基苯氧基和萘氧基;以及芳基烷氧基,如苯基甲氧基和苯基乙氧基。含硫基團的例子包括在上面列舉的含氧基團中的氧被硫取代的那些基團;磺酸鹽基團,如甲磺酸鹽基團、三氟甲磺酸鹽基團、苯磺酸鹽基團、芐磺酸鹽基團、對甲苯磺酸鹽基團、三甲基苯磺酸鹽基團、三異丁基苯磺酸鹽基團、對氯苯磺酸鹽基團和五氟苯磺酸鹽基團;和亞磺酸鹽基團,如甲基亞磺酸鹽基團、苯基亞磺酸鹽基團、芐基亞磺酸鹽基團、對甲苯亞磺酸鹽基團、三甲基苯亞磺酸鹽基團和五氟苯亞磺酸鹽基團。含硅基的實例包括單烴基取代的甲硅烷基,如甲基甲硅烷基和苯基甲硅烷基;二烴基取代的甲硅烷基,如二甲基甲硅烷基和二苯基甲硅烷基;三烴基取代的甲硅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丙基甲硅烷基、三環(huán)己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甲基二苯基甲硅烷基、三甲苯基甲硅烷基和三萘基甲硅烷基;烴基取代的甲硅烷基的甲硅烷基醚,如三甲基甲硅烷基醚;硅取代的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和硅取代的芳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鹵原子的實例包括氟原子、氯原子、溴和碘原子。在用R25、R26、R27和R28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R25、R26、R27和R28分別表示在兩個位置上,例如,R25和R25可以是相同的基團或不同的基團。在用R25-R28表示的基團中,用相同符號表示的基團是連接成環(huán)的基團的優(yōu)選組合。由R25、R26、R27和R28中部分相鄰基團與相連的碳原子形成的環(huán)的實例包括稠環(huán),如苯環(huán)、萘環(huán)、二氫苊環(huán)和茚環(huán);以及這些環(huán)的氫原子被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取代的基團。其中優(yōu)選的是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或氫原子,特別優(yōu)選的是含1-4個碳原子的烴基,如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連接烴基形成的苯環(huán)、或連接烴基形成的苯環(huán)上氫原子被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或叔丁基)取代的基團。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R25、R26、R27和R28中所述的相同的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其中優(yōu)選的是鹵原子、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或磺酸鹽基團。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其中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或鹵原子)。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的例子包括亞烷基,如亞甲基、二甲基亞甲基、1,2-亞乙基、二甲基-1,2-亞乙基、1,3-三亞甲基、1,4-四亞甲基、1,2-亞環(huán)己基和1,4-亞環(huán)己基;芳基亞烷基,如二苯基亞甲基和二苯基-1,2-亞乙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的例子包括上述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鹵代后的基團,如氯亞甲基。二價含硅基團的例子包括烷基亞甲硅烷基,如亞甲硅烷基、甲基亞甲硅烷基、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乙基亞甲硅烷基、二(正丙基)亞甲硅烷基、二(異丙基)亞甲硅烷基、二(環(huán)己基)亞甲硅烷基、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對甲苯基)亞甲硅烷基和二(對氯苯基)亞甲硅烷基;烷基芳基亞甲硅烷基;芳基亞甲硅烷基;烷基二亞甲硅烷基,如四甲基-1,2-二亞甲硅烷基和四苯基-1,2-二亞甲硅烷基;烷基芳基二亞甲硅烷基和芳基二亞甲硅烷基。二價含鍺基團的例子包括上面所述二價含硅基團的硅被鍺取代后的那些基團。二價含錫基團的例子包括上面所述二價含硅基團的硅被錫取代的那些基團。R21是與R25、R26、R27和R28中所述的相同的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或鹵原子,或者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上面的基團中,特別優(yōu)選為Y1的是取代亞甲硅烷基,如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苯基亞甲硅烷基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用式(11)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的實例包括亞乙基-二(茚基)二甲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二(茚基)合鋯、二(三氟甲磺酸)亞乙基-二(茚基)合鋯、二(甲磺酸)亞乙基-二(茚基)合鋯、二(對甲苯磺酸)亞乙基-二(茚基)合鋯、二(對氯苯磺酸)亞乙基-二(茚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二(4,5,6,7-四氫茚基)合鋯、二氯化亞異丙基(環(huán)戊二烯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亞異丙基(環(huán)戊二烯基)(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環(huán)戊二烯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二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三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茚基)合鋯、二(三氟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茚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4,5,6,7-四氫茚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環(huán)戊二烯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茚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二(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2,3,5-三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2,4,7-三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2-甲基-4-叔丁基環(huán)戊二烯基)合鋯、二氯化亞異丙基(環(huán)戊二烯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3-叔丁基環(huán)戊二烯基)(茚基)合鋯、二氯化亞異丙基-(4-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3-甲基茚基)合鋯、二氯化亞異丙基-(4-叔丁基環(huán)戊二烯基)(3-甲基茚基)合鋯、二氯化亞異丙基-(4-叔丁基環(huán)戊二烯基)(3-叔丁基茚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4-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3-甲基茚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4-叔丁基環(huán)戊二烯基)(3-甲基茚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4-叔丁基環(huán)戊二烯基)(3-叔丁基茚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3-叔丁基環(huán)戊二烯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亞異丙基-(3-叔丁基環(huán)戊二烯基)(芴基)合鋯、二氯化N,N-二苯基氨基亞硼烷基-二(環(huán)戊二烯基)合鋯、二氯化N,N-二萘基氨基亞硼烷基-二(環(huán)戊二烯基)合鋯、二氯化N,N-二甲基氨基亞硼烷基-二(環(huán)戊二烯基)合鋯、二氯化N-甲基-N-苯基氨基亞硼烷基-二(環(huán)戊二烯基)合鋯。在上述化合物中鋯被鈦或鉿取代的化合物也可用的。用式(11)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更具體地是用下式(11a)或(11b)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在上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具體為鋯、鈦或鉿,優(yōu)選為鋯。各個R3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6個碳原子的烴基。這種烴基的實例包括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正己基和環(huán)己基;和鏈烯基,如乙烯基和丙烯基。其中優(yōu)選的是連接到茚基的碳原子為伯碳原子的烷基,更優(yōu)選的是含1-4個碳原子的烷基,最優(yōu)選的是甲基和乙基。R31、R34、R35和R36可以相同或不同,各分別為氫原子、鹵原子或與R31中所述的相同的含1-6個碳原子的烴基。各個R33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氫原子或含6-16個碳原子的芳基。這些芳基的實例包括苯基、α-萘基、β-萘基、蒽基、菲基、芘基、苊基(acenaphthyl)、周萘基(phenalenyl)、醋蒽烯基(aceanthrylenyl)、四氫萘基、2,3-二氫化茚基和聯(lián)苯基。其中最好是苯基、萘基、蒽基和菲基。這些芳基可以被下列基團取代鹵原子,如氟、氯、溴和碘;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如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環(huán)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二十烷基、降冰片基和金剛烷基;鏈烯基,如乙烯基、丙烯基和環(huán)乙烯基;芳烷基,如芐基、苯乙基和苯丙基;和芳基,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三甲苯基、乙苯基、丙苯基、聯(lián)苯基、α-或β-萘基、甲基萘基、蒽基、菲基、芐基苯基、芘基、苊基、周萘基、醋蒽烯基、四氫萘基、2,3-二氫化茚基和聯(lián)苯基;有機甲硅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和三苯基甲硅烷基。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具有與式(11)中X1和X2相同的含義。在上述原子和基團中,優(yōu)選的是鹵原子或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Y具有與式(11)中Y1相同的含義。在上述基團中,優(yōu)選的是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亞烷基或二價含硼的硼烷基,更優(yōu)選的是二價含硅基團或二價亞烷基,最優(yōu)選的是烷基亞甲硅烷基、烷基芳基亞甲硅烷基、芳基亞甲硅烷基、烷基亞烷基或芳基亞烷基。用式(11a)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的實例包括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β-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1-蒽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2-蒽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9-蒽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9-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對氟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五氟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對氯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間氯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鄰氯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鄰,對-二氯苯基)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對溴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對甲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間甲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鄰甲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鄰,鄰’-二甲基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對乙基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對異丙基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對芐基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對聯(lián)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間聯(lián)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對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間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苯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乙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異丙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正丁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環(huán)己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對甲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對氯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亞甲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亞乙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鍺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錫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溴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甲基·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氯化甲基·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MeSO2·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β-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5-苊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9-蒽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9-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鄰甲基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間甲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對甲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3-二甲基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4-二甲基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5-二甲基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4,6-三甲基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鄰氯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間氯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對氯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3-二氯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6-二氯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3,5-二氯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2-溴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3-溴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4-溴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4-聯(lián)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4-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β-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5-苊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9-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丙基-4-(9-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丙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丙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丙基-4-(β-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丙基-4-(8-甲基-9-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丙基-4-(5-苊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丙基-4-(9-蒽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丙基-4-(9-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β-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5-苊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9-蒽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仲丁基-4-(9-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戊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戊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β-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5-苊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9-蒽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丁基-4-(9-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丁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丁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丁基-4-(β-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丁基-4-(2-甲基-1-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丁基-4-(5-苊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丁基-4-(9-蒽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異丁基-4-(9-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新戊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新戊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己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正己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9-蒽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9-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9-蒽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9-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4-聯(lián)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亞甲基-二[1-(2-乙基-4-(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亞甲基-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亞乙基-二[1-(2-乙基-4-(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亞乙基-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亞二基-二[1-(2-正丙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甲鍺烷基-二[1-(2-乙基-4-(4-苯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甲鍺烷基-二[1-(2-乙基-4-(α-萘基)茚基)]合鋯和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甲鍺烷基-二[1-(2-正丙基-4-(4-苯基茚基)]合鋯。也可用上述化合物中鋯被鈦或鉿取代的化合物。在本發(fā)明中,用式(11a)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的外消旋體通??捎米鞔呋瘎┙M分,但也可以使用R型或S型。用式(11a)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可以按JournalofOrganomethallicChem.,288,pp.63-67(1985)中所述的歐洲專利A0320762的說明書和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制備。接下來描述用式(11b)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在上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具體為鋯、鈦或鉿,優(yōu)選為鋯。R37和R38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氫原子、或與式(11)中對R25、R26、R27和R28所述的相同的含氮基團、含磷基團、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或鹵原子。R37較好是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最好是含1-3個碳原子的烴基,如甲基、乙基或丙基。R38較好是氫原子或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最好是氫原子或含1-3個碳原子的烴基如甲基、乙基或丙基。R39和R40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烷基。這些烷基的實例包括直鏈或支鏈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正己基、環(huán)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和二十烷基;和環(huán)烷基,如降冰片基和金剛烷基。R39較好是仲或叔烷基。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具有與式(11)中X1和X2相同的含義。Y具有與式(11)中Y1相同的含義。用式(11b)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的實例包括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正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正丁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仲丁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正戊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正己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環(huán)己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甲基環(huán)己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苯基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苯基二氯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氯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乙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異丙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正丁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環(huán)己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對甲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對氯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7-二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溴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異丙基-7-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正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正丁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仲丁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正戊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正己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環(huán)己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甲基環(huán)己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苯基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苯基二氯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氯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乙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異丙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正丁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環(huán)己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叔丁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對甲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對氯苯基)亞甲硅烷基-二[1-(2,3,7-三甲基-4-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甲基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異丙基-7-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氯化甲基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異丙基-7-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異丙基-7-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對苯基亞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異丙基-7-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3-甲基-4-異丙基-7-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4,6-二異丙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乙基-4-異丙基-7-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苯基-4-異丙基-7-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1-(2-甲基茚基)]合鋯、外消旋-二氯化亞乙基-二[1-(2,4,7-三甲基茚基)]合鋯和外消旋-二氯化亞異丙基-二[1-(2,4,7-三甲基茚基)]合鋯。也可擴上述化合物中鋯被鈦或鉿取代的化合物。在上述化合物中,特別優(yōu)選的是在4-位上有支鏈烷基(如異丙基、仲丁基或叔丁基)的化合物。在本發(fā)明中,用式(11b)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的外消旋體通常用作催化劑組分,但也可以使用R型或S型對映體。用式(11b)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可用已知的方法由茚衍生物合成得到。上述的方法例如是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68307/1992中所述的方法。下面描述用式(12)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在上式中,M1是選自元素周期表第3-10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優(yōu)選為選自元素周期表第4族的過渡金屬原子,更優(yōu)選為鋯、鈦或鉿,最優(yōu)選為鋯。Cp是與M1π鍵結合的環(huán)戊二烯基或其衍生物。Z1是含有氧原子、硫原子、硼原子或元素周期表第14族中元素的配體,如-Si(R222)-、-C(R222)-、-Si(R222)Si(R222)-、-C(R222)C(R222)-、-C(R222)C(R222)C(R222)-、-C(R22)=C(R22)-、-C(222)Si(R222)-或-Ge(R222)-。Y1是含有氮原子、磷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的配體,如-N(R23)-、-O-、-S-或-P(R23)-。Z1和Y1可以一起形成稠環(huán)。R22是氫原子、烷基、芳基、硅烷基、鹵代烷基或含高達20個非氫原子的鹵代芳基、或這些基團的結合。R23是含1-10個碳原子的烷基、含6-10個碳原子的芳基或含7-10個碳原子的芳烷基,或可與一個或多個R22形成含高達30個非氫原子的稠環(huán)。各個X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氫原子、鹵原子、含20個或更少的碳原子和含1個或多個雙鍵的烴基、含20或更少個硅原子的硅烷基、含20或更少個鍺原子的鍺烷基、或含20或更少個硼原子的硼烷基。用式(12)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的實例包括二氯化(叔丁酰氨基)(四甲基-η5-環(huán)戊二烯基)-1,2-亞乙基合鋯、二氯化(叔丁酰氨基)(四甲基-η5-環(huán)戊二烯基)-1,2-亞乙基合鈦、二氯化(甲酰氨基)(四甲基-η5-環(huán)戊二烯基)-1,2-亞乙基合鋯、二氯化(甲酰氨基)(四甲基-η5-環(huán)戊二烯基)-1,2-亞乙基合鈦、二氯化(乙酰氨基)(四甲基-η5-環(huán)戊二烯基)-亞甲基合鈦、二氯化(叔丁酰氨基)二甲基(四甲基-η5-環(huán)戊二烯基)硅烷合鈦、二氯化(叔丁酰氨基)二甲基(四甲基-η5-環(huán)戊二烯基)硅烷合鋯、二氯化(芐酰氨基)二甲基(四甲基-η5-環(huán)戊二烯基)硅烷合鈦和二芐基(苯膦基)二甲基(四甲基-η5-環(huán)戊二烯基)硅烷合鋯。下面描述用式(13)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在上式中,M1是選自元素周期表第3-10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優(yōu)選為選自元素周期表第4族的過渡金屬原子,更優(yōu)選為鋯、鈦或鉿,最優(yōu)選為鋯。R11-R14、R17-R20和R4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在用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除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是氫原子的情況以及R12或R13是叔丁基且其余的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是氫原子的情況以外)。含有1-40個碳原子的烴基的實例是含1-20個碳原子的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環(huán)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和二十烷基;含6-20個碳原子的芳基,如苯基、α-或β-萘基、聯(lián)苯基、蒽基和菲基;含7-40個碳原子的芳烷基,如芐基、苯乙基、苯丙基、菲甲基、菲乙基和菲丙基;含8-40個碳原子的芳基鏈烯基,如乙烯基菲基;含7-40個碳原子的烷基芳基,如甲基菲基、乙基菲基和丙基菲基;和含2-10個碳原子的鏈烯基,如乙烯基、丙烯基和環(huán)己烯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的實例包括上述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被鹵素取代的基團。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和鹵原子的實例包括與式(11)中對R25、R26、R27和R28所述的相同基團和原子。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與式(11)中X1和X2具有相同的含義。Y1與式(11)中的Y1具有相同的含義。用式(13)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的實例包括二氯化亞異丙基-(環(huán)戊二烯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3-叔丁基環(huán)戊二烯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亞異丙基-(3-叔丁基環(huán)戊二烯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亞異丙基-(環(huán)戊二烯基)(2,7-叔丁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2,7-叔丁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環(huán)戊二烯基)(2,7-叔丁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亞異丙基-(2-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2,7-叔丁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亞異丙基-(2-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3,6-叔丁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3,6-叔丁基芴基)合鋯和二氯化二苯基亞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芴基)合鋯。也可用上述化合物中鋯被鈦或鉿取代的化合物。下面描述用式(14)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在上式中,M1是選自元素周期表第3-10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優(yōu)選為選自元素周期表第4族的過渡金屬原子,更優(yōu)選為鋯、鈦或鉿,最優(yōu)選為鋯。R11、R12、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的實例包括與式(13)中對R11-R14、R17-R20和R41所述的相同基團。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和鹵原子的實例包括與式(11)中對R25、R26、R27和R28所述的相同基團和原子。在用R11、R12、R41和R42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與相連的碳原子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與式(11)中X1和X2具有相同的含義。Y1與式(11)中的Y1具有相同的含義,當R11、R12、R41和R42都是氫原子時,Y1不是亞乙基。用式(14)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的實例包括二氯化亞乙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甲基-α-苊并(acenaphtho)-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正丙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6-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三氟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4(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三氟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亞甲基菲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異丙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η4-1-苯基-1,3-戊二烯·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η4-1,4-二苯基丁二烯·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η4-2,4-己二烯·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鋯、η4-1,4-二苯基-1,3-丁二烯·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η4-3-甲基-1,3-戊二烯·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η4-2,4-己二烯·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甲基苯基亞甲硅烷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2-甲基-7-三甲基甲硅烷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和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2-甲基-7-三甲基甲硅烷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鋯。也可用上述化合物中鋯被鈦或鉿取代的化合物。下面描述用式(15)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在上式中,M1是選自元素周期表第3-10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優(yōu)選為選自元素周期表第4族的過渡金屬原子,更優(yōu)選為鋯、鈦或鉿,最優(yōu)選為鋯。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的實例包括與式(13)中對R11-R14、R17-R20和R41所述的相同基團。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和鹵原子的實例包括與式(11)中對R26、R26、R27和R28所述的相同基團和原子。在用R41和R42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與相連的碳原子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與式(11)中X1和X2具有相同的含義。Y1與式(11)中的Y1具有相同的含義。用式(15)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的實例包括亞乙基-二(芴基)二甲基合鋯、二氯化亞乙基-二(芴基)合鋯、二(三氟甲磺酸)亞乙基-二(芴基)合鋯、二(甲磺酸)亞乙基-二(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芴基)合鋯、二(三氟甲磺酸)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芴基)合鋯、二氯化二苯基亞甲硅烷基-二(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基-二(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基-二(2,7-叔丁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2,7-叔丁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基-二(3,6-叔丁基芴基)合鋯、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烷基-二(3,6-叔丁基芴基)合鋯、和二氯化N,N-二苯基氨基亞甲硼烷基二(芴基)鋯。下面描述用式(16)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在上式中,M1是選自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具體為鋯、鈦或鉿,優(yōu)選為鋯。R11、R12、R15-R20、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的實例包括與式(13)中對R11-R14、R17-R20和R41所述的相同基團。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和鹵原子的實例包括與式(11)中對R25、R26、R27和R28所述的相同基團和原子。在用R11、R12、R15、R16、R17、R18、R19、R20和R42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與相連的碳原子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與式(11)中X1和X2具有相同的含義。Y1與式(11)中的Y1具有相同的含義.用式(16)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的實例包括在式(11a)或(11b)化合物中列舉的相同化合物。也可用上述化合物中鋯被鈦或鉿取代的化合物。上述的過渡金屬化合物(A)可以單獨使用或兩種或多種化合物結合使用。(B-1)有機鋁氧化合物本發(fā)明所用的有機鋁氧化合物(B-1)可以是常規(guī)的鋁氧烷或不溶于苯的有機鋁氧化合物(在日本專利公開公報/1990中有示例)。常規(guī)的鋁氧烷例如可用以下方法制備,并且通常得到的是烴溶劑的溶液。(1)將如三烷基鋁之類的有機鋁化合物加入含吸附水的化合物即含結晶水的鹽的烴介質懸浮液中,使有機鋁化合物與吸附水或結晶水反應。該含結晶水的鹽例如有水合氯化鎂、水合硫酸銅、水合硫酸鋁、水合硫酸鎳或水合氯化鈰。(2)在苯、甲苯、乙醚或四氫呋喃之類的介質中,讓水、冰或水蒸汽直接作用在三烷基鋁之類的有機鋁化合物上。(3)在癸烷、苯或甲苯之類的介質中,讓氧化三甲基錫或氧化二丁基錫之類的有機錫氧化物與三烷基鋁之類的有機鋁化合物反應。鋁氧烷可含有少量有機金屬組分。另外,可以鋁氧烷的回收溶液中蒸餾出溶劑或未反應的有機鋁化合物,再將留下物質溶解在溶劑中。用于制備鋁氧烷的有機鋁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三烷基鋁,例如三甲基鋁、三乙基鋁、三丙基鋁、三異丙基鋁、三正丁基鋁、三異丁基鋁、三仲丁基鋁、三叔丁基鋁、三戊基鋁、三己基鋁、三辛基鋁和三癸基鋁;三環(huán)烷基鋁,例如三環(huán)己基鋁和三環(huán)辛基鋁;鹵化二烷基鋁,例如氯化二甲基鋁、氯化二乙基鋁、溴化二乙基鋁和氯化二異丁基鋁;氫化二烷基鋁,例如氫化二乙基鋁、氫化二異丁基鋁;烷氧基二烷基鋁,例如甲氧基二甲基鋁和乙基二乙基鋁;以及芳氧基二烷基鋁,例如苯氧基二乙基鋁。其中,較好的是三烷基鋁和三環(huán)烷基鋁。另外,用于制備鋁氧烷的有機鋁化合物的例子包括由式(i-C4H9)xAly(C5H10)z(其中x、y和z分別為正數(shù),且z≥2x)表示的異戊二烯基鋁。所述有機鋁化合物可以單獨使用,或者兩種或多種結合使用。用于制造鋁氧烷的溶劑的例子包括芳烴,如苯、甲苯、二甲苯、異丙基苯和甲基·異丙基苯;脂肪烴,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十二烷、十六烷和十八烷;脂環(huán)烴,如環(huán)戊烷、環(huán)己烷、環(huán)辛烷和甲基環(huán)戊烷;石油餾分,如汽油、煤油和粗柴油;以及這些芳烴、脂肪烴和脂環(huán)烴的鹵化產(chǎn)物(例如它們的氯化產(chǎn)物和溴化產(chǎn)物)。也可使用醚類,如乙醚和四氫呋喃。這些溶劑中,較好的是芳烴。本發(fā)明中所用的有機鋁氧化合物是,例如由下式(17)表示的含有硼的有機鋁氧化合物其中R8是含1-10個碳原子的烴基;各個R9可以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鹵原子或含1-10個碳原子的烴基。(B-2)電離化的離子化合物本發(fā)明中使用的與過渡金屬化合物(A)反應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B-2)(下文稱為“電離化的離子化合物”)包括路易斯酸、離子化合物、硼烷化合物和碳硼烷化合物,其描述可參見專利國際申請的國家公布No.501950/1989和No.502036/1989,日本未審定專利公布No.179005/1991、No.179006/1991、No.207703/1991和No.207704/1991和美國專利No.5,321,106。也可使用雜多化合物和同多化合物。路易斯酸包括含鎂路易斯酸、含鋁路易斯酸、和含硼路易斯酸。其中,較好是含硼路易斯酸。離子化合物是含陽離子化合物和陰離子化合物的鹽。陰離子與過渡金屬化合物反應形成過渡金屬化合物陽離子,從而形成離子對,穩(wěn)定過渡金屬陽離子部分。這種陰離子包括有機硼化合物陰離子、有機砷化合物陰離子和有機鋁化合物陰離子。較好的是那些體積相對較大并穩(wěn)定過渡金屬陽離子部分的陰離子。含硼原子的路易斯酸是例如由下式(18)表示的化合物BR’R″R″’(18)其中R’、R″、和R″’可相同或不同,各為氟原子或者可含有取代基(如氟原子、甲基、三氟甲基)的苯基。由式(18)表示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三氟化硼、三苯基硼、三(4-氟苯基)硼、三(3,5-二氟苯基)硼、三(4-氟甲基苯基)硼、三(五氟苯基)硼、三(對甲苯基)硼、三(鄰甲苯基)硼、三(3,5-二甲基苯基)硼和三[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其中,三(五氟苯基)硼是較好的。離子化合物是包含陽離子化合物和陰離子化合物的鹽。陰離子與上述過渡金屬化合物反應使之陽離子化并形成具有穩(wěn)定過渡金屬化合物陽離子部分功能的離子對。這種陰離子的例子包括有機硼化合物陰離子、有機砷化合物陰離子和有機鋁化合物陰離子,較好是體積相對較大并能穩(wěn)定過渡金屬陽離子部分的陰離子。陽離子包括金屬陽離子、有機金屬陽離子、碳鎓陽離子、鎓陽離子、氧鎓(cxisonium)陽離子、硫鎓陽離子、磷鎓陽離子和銨陽離子,更詳細地說包括三苯基碳鎓陽離子、三丁基銨陽離子、N,N-二甲基銨陽離子和二茂鐵鎓(ferrocenium)陽離子。其中,較好的陰離子是包含硼化合物陰離子的離子化合物。三烷基取代的銨鹽的例子包括四苯基硼酸三乙基銨、四苯基硼酸三丙基銨、四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銨、四對甲苯基硼酸三甲基銨、四鄰甲苯基硼酸三甲基銨、四(五氟苯基)硼酸三丁基銨、四(2,4-二甲基苯基)硼酸三丙基銨、四(3,5-二甲基苯基)硼酸三丁基銨、四(4-三氟甲基苯基)硼酸三丁基銨、四(鄰甲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銨和四(4-氟苯基)硼酸三正丁基銨。N,N-二烷基苯銨鹽的例子包括四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銨、四苯基硼酸N,N-二乙基苯銨和四苯基硼酸N,N-2,4,6-五甲基苯銨。二烷基銨鹽的例子包括四(五氟苯基)硼酸二(正丙基)銨和四苯基硼酸二環(huán)己基銨。三芳基磷鎓鹽的例子包括四苯基硼酸三苯基磷鎓、四苯基硼酸三(甲基苯基)磷鎓和四甲基硼酸三(二甲基苯基)磷鎓。還可作為含硼離子化合物的化合物的例子有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銨、四(五氟苯基)硼酸二茂鐵鎓、五苯基環(huán)戊二烯基三苯基碳鎓配合物、五苯基環(huán)戊二烯基N,N-二乙基苯銨配合物和下式(19)或(20)表示的含硼化合物還可作為含硼原子的離子化合物的有下列化合物。在下列離子化合物中,反離子是三正丁基銨,但是不限于該離子。陰離子鹽的例子包括壬硼酸二(三正丁基銨)、癸硼酸二(三正丁基銨)、十一硼酸二(三正丁基銨)、十二硼酸二(三正丁基銨)、十氯癸硼酸二(三正丁基銨)、十二氯十二硼酸二(三正丁基銨)、1-碳代癸硼酸三正丁基銨、1-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銨、1-碳代十二硼酸三正丁基銨、1-三甲基甲硅烷基-1-碳代癸硼酸三正丁基銨、以及溴-1-碳代十二硼酸三正丁基銨。硼烷化合物、碳硼烷配合物和碳硼烷陰離子鹽的例子包括癸硼烷(14)、7,8-二碳代十一硼烷(13)、2,7-二碳代十一硼烷(13)、十一氫-7,8-二甲基-7,8-二碳代十一硼烷、十二氫-11-甲基-2,7-二碳代十一硼烷、6-碳代癸硼酸(14)三正丁基銨、6-碳代癸硼酸(12)三正丁基銨、7-碳代十一硼酸(13)三正丁基銨、7,8-二碳代十一硼酸(12)三正丁基銨、2,9-二碳代十一癸硼酸(12)三正丁基銨、十二氫-8-甲基-7,9-二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銨、十一氫-8-乙基-7,9-二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銨、十一氫-8-丁基-7,9-二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銨、十一氫-8-烯丙基-7,9-二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銨、十一氫-9-三甲基甲硅烷基-7,8-二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銨和十一氫-4,6-二溴-7-碳代十一硼酸三正丁基銨。碳硼烷鹽化合物和碳硼烷的例子包括4-碳代壬硼烷(14)、1,3-二碳代壬硼烷(13)、6,9-二碳代癸硼烷(14)、十二氫-1-苯基-1,3-二碳代壬硼烷、十二氫-1-甲基-1,3-二碳代壬硼烷和十一氫-1,3-二甲基-1,3-二碳代壬硼烷。還可用作含硼原子的離子化合物的有下列金屬碳硼烷鹽和金屬硼陰離子。在下列離子化合物中,反離子是三正丁基銨,但不限于該反離子。可使用的有二(九氫-1,3-二碳代壬硼酸)鈷(III)酸三正丁基銨、二(十一氫-7,8-二碳代十一硼酸)高鐵(III)酸三正丁基銨、二(十一氫-7,8-二碳代十一硼酸)鈷(III)酸三正丁基銨、二(十一氫-7,8-二碳代十一硼酸)鎳(III)酸三正丁基銨、二(十一氫-7,8-二碳代十一硼酸)銅(III)酸三正丁基銨、二(十一氫-7,8-二碳代十一硼酸)金(III)酸三正丁基銨、二(九氫-7,8-二甲基-7,8-二碳代十一硼酸)高鐵(III)酸三正丁基銨、二(九氫-7,8-二甲基-7,8-二碳代十一硼酸)鉻(III)酸三正丁基銨、二(三溴八氫-7,8-二碳代十一硼酸)鈷(III)酸三正丁基銨、二(十二氫二碳代十二硼酸)鈷(III)酸三正丁基銨、二(十二氫十二硼酸)鎳(III)酸二[三(正丁基)銨]、二(十一氫-7-碳代十一硼酸)鉻(III)酸三[三(正丁基)銨]、二(十一氫-7-碳代十一硼酸)錳(IV)酸二[三(正丁基)銨]、二(十一氫-7-碳代十一硼酸)鈷(III)酸二[三(正丁基)銨],以及二(十一氫-7-碳代十一硼酸)鎳(IV)酸二[三(正丁基)銨]。含硼原子的離子化合物的其它例子包括下列化合物,例如四[(2,3,5,6-四氟-4-三異丙基甲硅烷基)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四[(2,3,5,6-四氟-4-三異丙基甲硅烷基)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四[(2,3,5,6-四氟-4-二甲基叔丁基甲硅烷基)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四[(2,3,5,6-四氟-4-二甲基叔丁基甲硅烷基)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二(八氟亞聯(lián)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二(八氟亞聯(lián)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胺、二(八氟-1,1’-螺)硼酸氫(biboronol)三苯基碳鎓和二(八氟-1,1’-螺)硼酸氫N,N-二甲基苯胺。雜多化合物包含一個選自硅、磷、鈦、鍺、砷或錫的原子和一個或多個選自釩、鈮、鉬和鎢的原子。這種化合物的例子包括磷釩酸、鍺釩酸、砷釩酸、磷鈮酸、鍺鈮酸、硅鉬酸、磷鉬酸、鈦鉬酸、鍺鉬酸、砷鉬酸、錫鉬酸、磷鎢酸、鍺鎢酸、錫鎢酸、磷鉬釩酸、磷鎢釩酸、鍺鎢釩酸、磷鉬鎢釩酸、鍺鉬鎢釩酸、磷鉬鎢酸、磷鉬鈮酸、這些酸的鹽,尤其是這些酸與例如周期表第一族或第二族金屬(如鋰、鈉、鉀、銣、銫、鈹、鎂、鈣、鍶和鋇)的鹽以及上述酸的有機鹽例如與三苯基乙基的鹽。上述電離化的離子化合物可以單獨使用或兩種或多種結合使用。(B-3)有機鋁化合物用于本發(fā)明的有機鋁化合物(B-3)可用下式(21)表示RanAlX3-n(21)其中,Ra為含1-12個碳原子的烴基;X是鹵原子或氫原子;n為1-3。在上式(21)中,Ra是具有1-12個碳原子的烴基,例如,烷基、環(huán)烷基或芳基。其例子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異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環(huán)戊基、環(huán)己基、苯基和甲苯基。有機鋁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三烷基鋁,例如三甲基鋁、三乙基鋁、三異丙基鋁、三異丁基鋁、三辛基鋁和三(2-乙基己基)鋁;烯基鋁,如異戊二烯基鋁;鹵化二烷基鋁,如氯化二甲基鋁、氯化二乙基鋁、氯化二異丙基鋁、氯化二異丁基鋁和溴化二甲基鋁;倍半鹵化烷基鋁,如倍半氯化甲基鋁、倍半氯化乙基鋁、倍半氯化異丙基鋁、倍半氯化丁基鋁和倍半溴化乙基鋁;二鹵化烷基鋁,如二氯化甲基鋁、二氯化乙基鋁、二氯化異丙基鋁和二溴化乙基鋁;氫化烷基鋁,如氫化二乙基鋁和氫化二異丁基鋁。其它有機鋁化合物(B-3)可由下式(22)表示RanAlY3-n(22)其中,Ra與前面所述相同,Y是-ORb基團、-OSiRc3基團、-OAlRd2基團、-NRe2基團、-SiRf3基團、或-N(Rg)AlRh2基團,n為1-2,Rb、Rc、Rd和Rh各自為甲基、乙基、異丙基、異丁基、環(huán)己基和苯基。Re是氫、甲基、乙基、異丙基、苯基和三甲基,Rf和Rg各自為甲基和乙基。有機鋁化合物的例子包括(i)由式RanAl(ORb)3-n表示的化合物,例如甲氧基二甲基鋁、乙氧基二乙基鋁和甲氧基二異丁基鋁;(ii)由式RanAl(OSiRc3)3-n表示的化合物,例如(C2H5)2Al(OSi(CH3)3)、(i-C4H9)2Al(OSi(CH3)3)和(i-C4H9)2Al(OSi(C2H5)3);(iii)由式RanAl(OAlRd2)3-n表示的化合物,例如(C2H5)2Al(OAl(C2H5)2)和(i-C4H9)2Al(OAl(i-C4H9)2);(iv)由式RanAl(NRe2)3-n表示的化合物,例如(CH3)2Al(N(C2H5)2)、(C2H5)2Al(NH(CH3))、(CH3)2Al(NH(C2H5))、(C2H5)2Al[N(Si(CH3)3)2]和(i-C4H9)2Al[N(Si(CH3)3)2];以及(v)由式RanAl(SiRf3)3-n表示的化合物,例如(i-C4H9)2Al(Si(CH3)3)。在本發(fā)明中,較好的是式Ra3Al、RanAl(ORb)3-n、RanAl(OAlRd2)3-n表示的有機鋁化合物。最好的是Ra是異烷基并且n=2的化合物。該有機鋁化合物可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本發(fā)明烯烴聚合催化劑包括過渡金屬化合物(A)和至少一種選自有機鋁氧化合物(B-1)、離子化的離子化合物(B-2)和有機鋁化合物(B-3)的化合物。例如,在過渡金屬化合物(A)含有帶環(huán)戊二烯基骨架的配位體時,催化劑包括所述化合物(A)和有機鋁氧化合物(B-1)和/電離化的離子化合物(B-2)以及任選的有機鋁化合物(B-3)。用于本發(fā)明的烯烴聚合催化劑可以是固態(tài)催化劑(其中過渡金屬化合物(A)、至少一種選自有機鋁氧化合物(B-1)、電離化的離子化合物(B-2)和有機鋁化合物(B-3)的組分負載在顆粒載體上)或者是預聚的催化劑,它包括顆粒載體、過渡金屬化合物(A)、有機鋁氧化合物(B-1)(或電離化的離子化合物(B-2))、預聚形成的烯烴聚合物和(如有必要)有機鋁化合物(B-3)。用于固態(tài)催化劑和預聚催化劑中的顆粒載體是粒狀或顆粒固體狀的無機或有機化合物,粒徑為10-300微米,較好為20-200微米。無機載體的較好例子有多孔氧化物、無機氯化物、粘土、粘土礦物質和離子交換層狀化合物。多孔氧化物的例子包括SiO2、Al2O3、MgO、ZrO、TiO2、B2O3、CaO、ZnO、BaO、ThO2、以及含有這些氧化物的混合物,如SiO2-MgO、SiO2-Al2O3、SiO2-TiO2、SiO2-V2O5、SiO2-Cr2O3和SiO2-TiO2-MgO。其中,較好的是含有SiO2和/或Al2O3作為主要組分的化合物。無機氧化物可含有少量的碳酸鹽、硫酸鹽、硝酸鹽和氧化物組分,如Na2CO3、K2CO3、CaCO3、MgCO3、Na2SO4、Al2(SO4)3、BaSO4、KNO3、Mg(NO3)2、Al(NO3)3、Na2O、K2O或Li2O。盡管顆粒載體的性能隨其類型和制造方法的不同而異,但是其比表面積宜為50-1,000米2/克,較好為100-700米2/克,孔體積為0.3-2.5厘米3/克。如有必要,可在100-1000℃、較好在150-700℃對載體進行鍛燒后使用。另外,顆粒載體可以是例如粒狀或顆粒固體狀有機化合物,粒徑為10-300微米。這種有機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使用含2-14個碳原子的α-烯烴(如乙烯、丙烯、1-丁烯或4-甲基-1-戊烯)作為主要組分制得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使用乙烯基環(huán)己烷或苯乙烯作為主要組分制得的聚合物或共聚物。適用于本發(fā)明的無機氯化物的例子包括MgCl2、MgBr2、MnCl2和MnBr2??墒褂迷瓲畹臒o機氯化物,或者可例如用球磨或振動研磨進行粉碎后使用之。還可將無機氯化物溶解在溶劑(如乙醇)中隨后加沉淀劑沉淀后制得細粒使用之。粘土一般主要由粘土礦物質組成。離子交換層狀化合物是具有晶體結構的化合物,其中由離子鍵合等形成的平面相互以弱的鍵合強度平行疊合,并且其中所含的離子是可交換的。大多數(shù)粘土礦物質是離子交換的層狀化合物。適用于本發(fā)明的粘土、粘土礦物質和離子交換的層狀化合物不限于天然材料,可以是合成材料。這種粘土、粘土礦物質和離子交換的層狀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具有層狀晶體結構(如六方密堆型、銻型、CdCl2型和CdI2型)的粘土、粘土礦物質和離子晶體化合物。粘土、粘土礦物質的具體例子包括高嶺土、膨潤土、kibushi粘土、gairome粘土、水鋁英石、硅鐵土、葉蠟石、云母、蒙脫土、蛭石、綠泥石、坡縷石、高嶺石、珍珠陶土、地開石和埃洛石。離子交換層狀化合物的具體例子包括多價金屬的結晶酸鹽,如α-Zr(HAsO4)2.H2O、α-Zr(HPO4)2、α-Zr(KPO4)2.3H2O、α-Ti(HPO4)2、α-Ti(HAsO4)2.H2O、α-Sn(HPO4)2.H2O、γ-Zr(HPO4)2、γ-Ti(HPO4)2和γ-Ti(NH4PO4)2.H2O。粘土、粘土礦物質和離子交換層狀化合物較好是孔體積(用壓汞法在半徑不小于20埃的孔上測得)不小于0.1cc/g的材料,最好是孔體積為0.3-5cc/g的材料。該孔體積是用汞孔隙率檢測計用壓汞法在半徑為20-3×104埃的孔上測得的。當使用孔體積(在半徑不小于20埃的孔上測得)小于0.1cc/g的化合物作為載體,難以獲得高的聚合活性。最好還對粘土和粘土礦物質進行化學處理??墒褂糜糜诶绯フ掣皆谄浔砻嫔系碾s質以及影響粘土晶體結構的任何表面處理。這種化學處理的例子包括酸處理、堿處理、鹽處理和有機物質處理。酸處理不僅可從表面上除去雜質,而且還可除去晶體結構中的陽離子,如Al、Fe和Mg以增加表面積。堿處理可破壞粘土的晶體結構,使粘土的結構發(fā)生變化。鹽處理和有機物質處理可例如形成離子復合物、分子復合物或有機衍生物,改變表面積或層間的距離。離子交換層狀化合物可以是其中層間的可交換離子被其它大體積離子交換的層狀化合物,從而利用離子交換性能增加層間的距離。所述大體積離子起支柱的作用以支承層結構,該離子通常被稱為“支柱”。在層狀化合物的層之間引入其它物質被稱為“嵌入”。可嵌入的客體化合物的例子包括陽離子無機化合物,如TiCl4和ZrCl4;金屬烷氧化物,如Ti(OR)4、Zr(OR)4、PO(OR)3和B(OR)3(R為烴基等);和金屬氫氧化物離子,如[Al13O4(OH)24]7+、[Zr4(OH)14]2+和[Fe3O(OCOCH3)6]+。上述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稍诮饘偻檠趸?如Si(OR)4、Al(OR)3和Ge(OR)4,R是烴基等)水解形成的聚合物的存在下,或者在膠體無機化合物(如SiO2)的存在下進行化合物的嵌入。支柱的例子包括在層之間嵌入上述金屬氫氧化物離子,隨后加熱脫水形成的氧化物。上述粘土、粘土礦物質和離子交換層狀化合物可原狀使用,或者經(jīng)球磨、過篩等處理后使用。另外,可在吸水或者加熱脫水后使用之。粘土、粘土礦物質和離子交換的層狀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在上述材料中,較好的是粘土和粘土礦物質,更好的是蒙脫土、蛭石、鋰蒙脫石、帶云母和合成云母。適用于本發(fā)明的烯烴聚合催化劑可含有下列有機硅化合物(C)和/或下列二烷基鋅化合物(D)。(C)有機硅化合物任選使用的有機硅化合物(C)由下式(22)表示R1R2R3SiH(22)其中R1、R2、R3可相同或不同,各自為氫原子、具有1-4個碳原子的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或叔丁基)、具有6-12個碳原子的芳基(如苯基或甲苯基)、具有7-20個碳原子的烷芳基(如乙基苯基或乙基甲苯基)、具有7-20個碳原子的芳烷基(如苯基乙基或芐基)、具有1-4個碳原子的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丁氧基)、具有3-6個碳原子的含氟烷基(如3,3,3-三氟丙基)、含1-4個碳原子烷基的二烷基氨基(如二甲基氨基)或者含1-10個硅氧烷單元并可用式R63SiO(SiR62O)n-(R6是甲基、苯基、3,3,3-三氟丙基、甲氧基或乙氧基,n為0-9的整數(shù))表示的二有機聚硅氧烷。其中,較好的是氫原子、甲基、乙基、異丙基、異丁基、3,3,3-三氟丙基、二甲基氨基或式R63SiO(SiR62O)n-表示的基團。用式(22)表示的有機硅化合物的較好例子包括苯基硅烷、二苯基硅烷、苯基甲基硅烷、五甲基二硅氧烷、甲基硅烷和二甲基硅烷。上述有機硅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D)二烷基鋅化合物任選使用的二烷基鋅化合物(D)可用下式(23)表示ZnR4R5(23)其中R4和R5可相同或不同,各自為具有1-20個碳原子的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叔丁基、己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和二十烷基)。其中,較好的是具有1-12個碳原子的烷基,更好的是具有1-6個碳原子的烷基。式(23)表示的二烷基鋅化合物的較好例子包括二乙基鋅、二異丁基鋅和二正癸基鋅。其中,最好是二乙基鋅。上述二烷基鋅化合物(D)可單獨使用或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有機硅化合物(C)和二烷基鋅化合物(D)可各自與氫混合在一起作為鏈轉移劑。當將有機硅化合物(C)用作鏈轉移劑時,得到末端具有甲硅烷基的烯烴聚合物。具有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的例子包括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4-二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和1-二十碳烯。其中,較好的是選自乙烯、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和1-辛烯的α-烯烴。下面將更詳細地描述用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其中,R3、R4、r、X和p分別與式(3)中的R3、R4、r、X和p具有相同的含義。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X是醇羥基的式(7)化合物,具體是ω-烯醇,例如烯丙醇、4-戊烯-1-醇、5-己烯-1-醇、6-庚烯-1-醇、7-辛烯-1-醇、8-壬烯-1-醇、9-癸烯-1-醇、10-十一碳烯-1-醇和11-十二碳烯-1-醇。具有直鏈烴基的醇,如5-己烯-2-醇、6-庚烯-2-醇、7-辛烯-2-醇、8-壬烯-2-醇、9-癸烯-2-醇、10-十一碳烯-2-醇、6-庚烯-3-醇、7-辛烯-3-醇、8-壬烯-3-醇、9-癸烯-3-醇、10-十一碳烯-3-醇、11-十二碳烯-3-醇、7-辛烯-4-醇、8-壬烯-4-醇、9-癸烯-4-醇、10-十一碳烯-4-醇、8-壬烯-5-醇、9-癸烯-5-醇和10-十一碳烯-5-醇。具有支鏈烴基的醇,例如2-乙基-5-己烯-1-醇、3-甲基-6-庚烯-1-醇、3-甲基-7-辛烯-1-醇、4-甲基-8-壬烯-1-醇、3-乙基-9-癸烯-1-醇、2-甲基-10-十一碳烯-2-醇、2,2-二甲基-7-辛烯-1-醇、3-乙基-2-甲基-8-壬烯-1-醇、2,2,3-三甲基-9-癸烯-1-醇和2,3,3,4-四甲基-10-十一碳烯-2-醇;二元醇,例如9-癸烯-1,2-二醇、10-十一碳烯-1,2-二醇、11-十二碳烯-1,2-二醇和11-十二碳烯-1,2-二醇;以及三元醇,例如10-十一碳烯-1,2,3-三醇;X是羧酸基團的式(7)化合物,具體是ω-烯基羧酸,例如3-丁烯酸、5-己烯酸、6-庚烯酸、7-辛烯酸、8-壬烯酸、9-癸烯酸、10-十一碳烯酸和11-十二碳烯酸。具有直鏈烴基的烯基羧酸,例如2-甲基-5-己烯酸、2-甲基-6-庚烯酸、2-甲基-7-辛烯酸、2-甲基-8-壬烯酸、2-甲基-9-癸烯酸、2-甲基-10-十一碳烯酸、2-甲基-11-十二碳烯酸、2-乙基-5-己烯酸、2-乙基-6-庚烯酸、2-乙基-7-辛烯酸、2-乙基-8-壬烯酸、2-乙基-9-癸烯酸、2-乙基-10-十一碳烯酸、2-丙基-5-己烯酸、2-丙基-6-庚烯酸、2-丙基-7-辛烯酸、2-丙基-8-壬烯酸、2-丙基-9-癸烯酸、2-丙基-10-十一碳烯酸、2-丁基-5-己烯酸、2-丁基-6-庚烯酸、2-丁基-7-辛烯酸、2-丁基-8-壬烯酸、2-丁基-9-癸烯酸、2-丁基-10-十一碳烯酸;以及具有支鏈烴基的烯基羧酸,如2-異丙基-5-己烯酸、2-異丙基-6-庚烯酸、2-異丙基-7-辛烯酸、2-異丙基-8-壬烯酸、2-異丙基-9-癸烯酸、2-異丙基-10-十一碳烯酸、2-異丁基-5-己烯酸、2-叔丁基-6-庚烯酸、2-異丙基-3-甲基-7-辛烯酸、2-甲基-3-異丙基-8-壬烯酸、3-異丁基-3-甲基-9-癸烯酸、2,2-二甲基-10-十一碳烯酸和2,3,3-三甲基-11-十二碳烯酸;X是羧酸酯的式(7)化合物,具體是ω-烯基羧酸酯,如3-丁烯酸甲酯、5-己烯酸甲酯、6-庚烯酸甲酯、7-辛烯酸甲酯、8-壬烯酸甲酯、9-癸烯酸甲酯、10-十一碳烯酸甲酯、11-十二碳烯酸甲酯、5-己烯酸乙酯、6-庚烯酸乙酯、7-辛烯酸乙酯、8-壬烯酸乙酯、9-癸烯酸乙酯、10-十一碳烯酸乙酯、11-十二碳烯酸乙酯、5-己烯酸異丙酯、6-庚烯酸異丙酯、7-辛烯酸異丙酯、8-壬烯酸異丙酯、9-癸烯酸異丙酯、10-十一碳烯酸異丙酯、11-十二碳烯酸異丙酯、5-己烯酸丁酯、6-庚烯酸丁酯、7-辛烯酸丁酯、8-壬烯酸丁酯、9-癸烯酸丁酯、10-十一碳烯酸丁酯、11-十二碳烯酸丁酯、5-己烯酸戊酯、6-庚烯酸戊酯、7-辛烯酸戊酯、8-壬烯酸戊酯、9-癸烯酸戊酯、10-十一碳烯酸戊酯、11-十二碳烯酸戊酯。具有直鏈烴基的烯基羧酸酯,如2-甲基-5-己烯酸甲酯、2-甲基-6-庚烯酸甲酯、2-甲基-7-辛烯酸乙酯、2-甲基-8-壬烯酸甲酯、2-甲基-9-癸烯酸丁酯、2-甲基-10-十一碳烯酸乙酯、2-乙基-5-己烯酸丁酯、2-乙基-6-庚烯酸乙酯、2-乙基-7-辛烯酸異丙酯、2-乙基-8-壬烯酸乙酯、2-乙基-9-癸烯酸甲酯、2-乙基-10-十一碳烯酸乙酯、2-丙基-5-己烯酸甲酯、2-丙基-6-庚烯酸甲酯、2-丙基-7-辛烯酸乙酯、2-丙基-9-癸烯酸甲酯、2-丙基-10-十一碳烯酸乙酯、2-丁基-7-辛烯酸甲酯、2-丁基-8-壬烯酸甲酯、2-丁基-9-癸烯酸甲酯、2-丁基-10-十一碳烯酸甲酯;以及具有支鏈烴基的烯基羧酸酯,例如2-異丙基-5-己烯酸丁酯、2-異丙基-6-庚烯酸乙酯、2-異丙基-7-辛烯酸甲酯、2-異丙基-8-壬烯酸甲酯、2-異丙基-9-癸烯酸丁酯、2-異丙基-10-十一碳烯酸甲酯、2-異丁基-5-己烯酸甲酯、2-叔丁基-6-庚烯酸甲酯、2-異丙基-3-甲基-7-辛烯酸乙酯、3-異丁基-3-甲基-9-癸烯酸丙酯;式(7)中X為酸酐基團的化合物,例如(2,7-辛二烯基)琥珀酸酐、五丙烯基琥珀酸酐和上述例舉的X為羧酸基團的化合物中羧酸基團被酸酐基團取代的化合物。X為氨基的式(7)化合物,具體ω-烯基胺,例如烯丙胺、5-己烯胺、6-庚烯胺、7-辛烯胺、8-壬烯胺、9-癸烯胺、10-十一碳烯胺和11-十二碳烯胺;具有直鏈烴基的烯基胺,例如2-甲基-5-己烯胺、2-甲基-6-庚烯胺、2-甲基-7-辛烯胺、2-甲基-8-壬烯胺、2-甲基-9-癸烯胺、2-甲基-10-十一碳烯胺、2-甲基-11-十二碳烯胺、2-乙基-5-己烯胺、2-乙基-6-庚烯胺、2-乙基-7-辛烯胺、2-乙基-8-壬烯胺、2-乙基-9-癸烯胺、2-乙基-10-十一碳烯胺、2-丙基-5-己烯胺、2-丙基-6-庚烯胺、2-丙基-7-辛烯胺、2-丙基-8-壬烯胺、2-丙基-9-癸烯胺、2-丙基-10-十一碳烯胺、2-丁基-5-己烯胺、2-丁基-6-庚烯胺、2-丁基-7-辛烯胺、2-丁基-8-壬烯胺、2-丁基-9-癸烯胺、2-丁基-10-十一碳烯胺;具有支鏈烴基的烯基胺,例如2-異丙基-5-己烯胺、2-異丙基-6-庚烯胺、2-異丙基-7-辛烯胺、2-異丙基-8-壬烯胺、2-異丙基-9-癸烯胺、2-異丙基-10-十一碳烯胺、2-異丁基-5-己烯胺、2-叔丁基-6-庚烯胺、2-異丙基-3-甲基-7-辛烯胺、2-甲基-3-異丙基-8-壬烯胺、2-異丁基-3-甲基-9-癸烯胺、2,2-二甲基-10-十一碳烯胺和2,3,3-三甲基-11-十二碳烯胺;N-烷基-ω-烯基胺,如N-甲基-5-己烯胺、N-甲基-6-庚烯胺、N-甲基-7-辛烯胺、N-甲基-8-壬烯胺、N-甲基-9-癸烯胺、N-甲基-10-十一碳烯胺、N-甲基-11-十二碳烯胺、N-乙基-5-己烯胺、N-乙基-6-庚烯胺、N-乙基-7-辛烯胺、N-乙基-8-壬烯胺、N-乙基-9-癸烯胺、N-乙基-10-十一碳烯胺、N-乙基-11-十二碳烯胺;具有直鏈烴基的N-烷基烯基胺,例如N-甲基-6-庚烯-2-胺、N-乙基-7-辛烯-2-胺、N-甲基-8-壬烯-2-胺、N-乙基-9-癸烯-2-胺、N-甲基-10-十一碳烯-2-胺、N-乙基-8-壬烯-3-胺、N-甲基-9-癸烯-3-胺、N-乙基-10-十一碳烯-3-胺、N-乙基-8-壬烯-4-胺、N-甲基-9-癸烯-4-胺、N-乙基-10-十一碳烯-4-胺;具有支鏈烴基的N-烷基烯基胺,例如N-甲基-2-甲基-5-己烯胺、N-乙基-2-甲基-6-庚烯胺、N-甲基-2-甲基-7-辛烯胺、N-乙基-2-甲基-8-壬烯胺、N-乙基-2-甲基-9-癸烯胺、N-甲基-2-甲基-10-十一碳烯胺、N-甲基-2-乙基-7-辛烯胺、N-乙基-2-乙基-9-癸烯胺、N-甲基-2-乙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烷基-ω-烯基胺,例如N,N-二甲基-5-己烯胺、N,N-二甲基-6-庚烯胺、N,N-二甲基-7-辛烯胺、N,N-二甲基-8-壬烯胺、N,N-二甲基-9-癸烯胺、N,N-二甲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甲基-11-十二碳烯胺、N,N-二乙基-5-己烯胺、N,N-二乙基-6-庚烯胺、N,N-二乙基-7-辛烯胺、N,N-二乙基-8-壬烯胺、N,N-二乙基-9-癸烯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乙基-11-十二碳烯胺;具有直鏈烴基的N,N-二烷基烯基胺,例如N,N-二甲基-6-庚烯-2-胺、N,N-二乙基-7-辛烯-2-胺、N,N-二甲基-8-壬烯-2-胺、N,N-二乙基-9-癸烯-2-胺、N,N-二甲基-10-十一碳烯-2-胺、N,N-二乙基-8-壬烯-3-胺、N,N-二甲基-9-癸烯-3-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3-胺、N,N-二乙基-8-壬烯-4-胺、N,N-二甲基-9-癸烯-4-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4-胺;以及具有支鏈烴基的N,N-二烷基烯基胺,例如N,N-二甲基-2-甲基-5-己烯胺、N,N-二乙基-2-甲基-6-庚烯胺、N,N-二甲基-2-甲基-7-辛烯胺、N,N-二乙基-2-甲基-8-壬烯胺、N,N-二乙基-2-甲基-9-癸烯胺、N,N-二甲基-2-甲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甲基-2-乙基-7-辛烯胺、N,N-二乙基-2-乙基-9-癸烯胺、N,N-二甲基-2-乙基-10-十一碳烯胺;X是酰胺基的式(7)化合物,具體是ω-烯基酰胺,例如烯丙基酰胺、5-己烯酰胺、6-庚烯酰胺、7-辛烯酰胺、8-壬烯酰胺、9-癸烯酰胺、10-十一碳烯酰胺和11-十二碳烯酰胺;具有直鏈烴基的烯基酰胺,例如6-庚烯-2-酰胺、7-辛烯-2-酰胺、8-壬烯-2-酰胺、9-癸烯-2-酰胺、10-十一碳烯-2-酰胺、8-壬烯-3-酰胺、9-癸烯-3-酰胺、10-十一碳烯-3-酰胺、11-十二碳烯-3-酰胺、8-壬烯-4-酰胺、9-癸烯-4-酰胺、10-十一碳烯-4-酰胺、11-十二碳烯-4-酰胺、9-癸烯-5-酰胺、10-十一碳烯-5-酰胺;N-烷基-ω-烯基酰胺,如N-甲基-5-己烯酰胺、N-甲基-6-庚烯酰胺、N-甲基-7-辛烯酰胺、N-甲基-8-壬烯酰胺、N-甲基-9-癸烯酰胺、N-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N-甲基-11-十二碳烯酰胺、N-乙基-5-己烯酰胺、N-乙基-6-庚烯酰胺、N-乙基-7-辛烯酰胺、N-乙基-8-壬烯酰胺、N-乙基-9-癸烯酰胺、N-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N-乙基-11-十二碳烯酰胺;N,N-二烷基-ω-烯基酰胺,例如N,N-二甲基-5-己烯酰胺、N,N-二甲基-6-庚烯酰胺、N,N-二甲基-7-辛烯酰胺、N,N-二甲基-8-壬烯酰胺、N,N-二甲基-9-癸烯酰胺、N,N-二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N,N-二甲基-11-十二碳烯酰胺、N,N-二乙基-5-己烯酰胺、N,N-二乙基-6-庚烯酰胺、N,N-二乙基-7-辛烯酰胺、N,N-二乙基-8-壬烯酰胺、N,N-二乙基-9-癸烯酰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N,N-二乙基-11-十二碳烯酰胺;具有支鏈烴基的烯基酰胺,例如2-甲基-5-己烯酰胺、2-甲基-6-庚烯酰胺、2-甲基-7-辛烯酰胺、2-甲基-8-壬烯酰胺、2-甲基-9-癸烯酰胺、2-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2-乙基-5-己烯酰胺、2-乙基-6-庚烯酰胺、2-乙基-7-辛烯酰胺、2-乙基-8-壬烯酰胺、2-乙基-9-癸烯酰胺、2-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2-乙基-11-十二碳烯酰胺、2-丙基-5-己烯酰胺、2-丙基-6-庚烯酰胺、2-丙基-7-辛烯酰胺、2-丙基-8-壬烯酰胺、2-丙基-9-癸烯酰胺、2-丙基-10-十一碳烯酰胺、2-丙基-11-十二碳烯酰胺、2-丁基-5-己烯酰胺、2-丁基-6-庚烯酰胺、2-丁基-7-辛烯酰胺、2-丁基-8-壬烯酰胺、2-丁基-9-癸烯酰胺、2-丁基-10-十一碳烯酰胺;具有支鏈烴基的N,N-二烷基烯基酰胺,例如N,N-二甲基-2-甲基-5-己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6-庚烯酰胺、N,N-二甲基-2-甲基-7-辛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8-壬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9-癸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N,N-二甲基-2-乙基-7-辛烯酰胺、N,N-二乙基-2-乙基-9-癸烯酰胺、N,N-二甲基-2-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烯基酰胺,例如6-庚烯-1,2-二酰胺7-辛烯-1,2-二酰胺、8-壬烯-1,2-二酰胺、9-癸烯-1,3-二酰胺、10-十一碳烯-1,3-二酰胺和11-十二碳烯酰胺;烯基三酰胺,如9-癸烯-1,2,3-三酰胺和10-十一碳烯-1,2,3-三酰胺;以及X為環(huán)氧基團的式(7)化合物,具體是ω-烯基環(huán)氧化物,例如5-己烯環(huán)氧化物、6-庚烯環(huán)氧化物、7-辛烯環(huán)氧化物、8-壬烯環(huán)氧化物、9-癸烯環(huán)氧化物、10-十一碳烯環(huán)氧化物和11-十二碳烯環(huán)氧化物;以及具有支鏈烴基的ω-烯基環(huán)氧化物,例如2-甲基-5-己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6-庚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7-辛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8-壬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9-癸烷環(huán)氧化物、2-甲基-10-十一碳烯環(huán)氧化物;X為巰基的式(7)化合物,例如CH2=CH-CH2-CH2-CH2-CH2-O-Ph-SH。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其它例子包括下列化學式表示的化合物還可使用正壬基-1-醇、正壬基-1-羧酸、正壬基-1-乙氧羰基、1,-環(huán)氧壬基、(6-己烯-1-基)琥珀酸酐、正十一烷-1-醇、正十二烷基-1-羧酸、正十二烷基-1-乙氧羰基、4-己烯氧基酚、4-己烯氧基硫酚、正壬基-1-酰胺、正壬基-1-氨基和N-甲基正壬基-1-氨基。在本發(fā)明第一個實例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制備方法中,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可以是下列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其中R3’、P和X’分別與前面式(3’)中的R3’、P和X’具有相同的含義。X’為-OR的式(7’)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ω-烷氧基-α-烯烴,如3-甲氧基-1-丙烯、5-甲氧基-1-戊烯、6-甲氧基-1-己烯、7-甲氧基-1-庚烯、8-甲氧基-1-辛烯、9-甲氧基-1-壬烯、10-甲氧基-1-癸烯、11-甲氧基-1-十一碳烯、5-乙氧基-1-戊烯、6-乙氧基-1-己烯、7-乙氧基-1-庚烯、8-乙氧基-1-辛烯、9-乙氧基-1-壬烯、10-乙氧基-1-癸烯、11-乙氧基-1-十一碳烯、5-丙氧基-1-戊烯、6-丙氧基-1-己烯、7-丙氧基-1-庚烯、8-丙氧基-1-辛烯、9-丙氧基-1-壬烯、10-丙氧基-1-癸烯、11-丙氧基-1-十一碳烯、5-丁氧基-1-戊烯、6-丁氧基-1-己烯、7-丁氧基-1-庚烯、8-丁氧基-1-辛烯、9-丁氧基-1-壬烯、10-丁氧基-1-癸烯、11-丁氧基-1-十一碳烯;具有支鏈烴基的醚,例如7-甲氧基-7-甲基-1-庚烯、8-甲氧基-8-甲基-1-辛烯、9-甲氧基-8-甲基-1-壬烯、10-甲氧基-9-甲基-1-癸烯、11-甲氧基-7-乙基-1-十一碳烯、7-乙氧基-6-甲基-1-庚烯、8-乙氧基-6-乙基-1-辛烯、9-乙氧基-7-乙基-1-壬烯、10-乙氧基-乙基-1-癸烯、11-乙氧基-8-丙基-1-十一碳烯、6-丙氧基-6-甲基-1-己烯、7-丙氧基-7-甲基-1-庚烯、8-丙氧基-8,8-二甲基-1-辛烯、9-丙氧基-9-甲基-1-壬烯、10-丙氧基-9,9-二甲基-1-癸烯、11-丙氧基-10-甲基-1-十一碳烯、5-丁氧基-5-乙基-1-庚烯、6-丁氧基-6,6-二甲基-1-己烯、7-丁氧基-6-甲基-1-庚烯、8-丁氧基-6-乙基-1-辛烯、9-丁氧基-9-甲基-1-壬烯、10-丁氧基-8,8-二甲基-1-癸烯、11-丁氧基-8,9-二乙基-1-十一碳烯;二烷氧基-α-烯烴,例如9,10-二甲氧基-1-十二碳烯和10,11-二甲氧基-1-十一碳烯;和三烷氧基-α-烯烴,例如9,10,11-三甲氧基-1-十一碳烯。X’為-COOR的式(7’)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ω-烯基羧酸酯,例如5-己烯酸甲酯、6-庚烯酸甲酯、7-辛烯酸甲酯、8-壬烯酸甲酯、9-癸烯酸甲酯、10-十一碳烯酸甲酯、11-十二碳烯酸甲酯、5-己烯酸乙酯、6-庚烯酸乙酯、7-辛烯酸乙酯、8-壬烯酸乙酯、9-癸烯酸乙酯、10-十一碳烯酸乙酯、11-十二碳烯酸乙酯、5-己烯酸異丙酯、6-庚烯酸異丙酯、7-辛烯酸異丙酯、8-壬烯酸異丙酯、9-癸烯酸異丙酯、10-十一碳烯酸異丙酯、11-十二碳烯酸異丙酯、5-己烯酸丁酯、6-庚烯酸丁酯、7-辛烯酸丁酯、8-壬烯酸丁酯、9-癸烯酸丁酯、10-十一碳烯酸丁酯、11-十二碳烯酸丁酯、5-己烯酸戊酯、6-庚烯酸戊酯、7-辛烯酸戊酯、8-壬烯酸戊酯、9-癸烯酸戊酯、10-十一碳烯酸戊酯、11-十二碳烯酸戊酯;具有直鏈烴基的烯基羧酸酯,例如2-甲基-5-己烯酸甲酯、2-甲基-6-庚烯酸甲酯、2-甲基-7-辛烯酸乙酯、2-甲基-8-壬烯酸甲酯、2-甲基-9-癸烯酸丁酯、2-甲基-10-十一碳烯酸乙酯、2-乙基-5-己烯酸丁酯、2-乙基-6-庚烯酸乙酯、2-乙基-7-辛烯酸異丙酯、2-乙基-8-壬烯酸乙酯、2-乙基-9-癸烯酸甲酯、2-乙基-10-十一碳烯酸乙酯、2-丙基-5-己烯酸甲酯、2-丙基-6-庚烯酸甲酯、2-丙基-7-辛烯酸乙酯、2-丙基-9-癸烯酸甲酯、2-丙基-10-十一碳烯酸乙酯、2-丁基-7-辛烯酸甲酯、2-丁基-8-壬烯酸甲酯、2-丁基-9-癸烯酸甲酯、2-丁基-10-十一碳烯酸甲酯;和具有支鏈烴基的烯基羧酸酯,例如2-異丙基-5-己烯酸丁酯、2-異丙基-6-庚烯酸乙酯、2-異丙基-7-辛烯酸甲酯、2-異丙基-8-壬烯酸甲酯、2-異丙基-9-癸烯酸丁酯、2-異丙基-10-十一碳烯酸甲酯、2-異丁基-5-己烯酸甲酯、2-叔丁基-6-庚烯酸甲酯、2-異丙基-3-甲基-7-辛烯酸乙酯和3-異丁基-3-甲基-9-癸烯酸丙酯。X’是-CRO的式(7’)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具有直鏈烴基的烯基酮,例如5-己烯-2-酮、6-庚烯-2-酮、7-辛烯-2-酮、8-壬烯-2-酮、9-癸烯-2-酮、10-十一碳烯-2-酮、11-十二碳烯-2-酮、6-庚烯-3-酮、7-辛烯-3-酮、8-壬烯-3-酮、9-癸烯-3-酮、10-十一碳烯-3-酮、11-十二碳烯-3-酮、7-辛烯-4-酮、8-壬烯-4-酮、9-癸烯-4-酮、10-十一碳烯-4-酮、11-十二碳烯-4-酮、9-癸烯-5-酮、10-十一碳烯-5-酮、11-十二碳烯-5-酮;具有支鏈烴基的烯基酮,例如3-甲基-6-庚烯-2-酮、3-甲基-7-辛烯-2-酮、3-甲基-8-壬烯-2-酮、3-甲基-9-癸烯-2-酮、3-乙基-10-十一碳烯-2-酮、3-甲基-11-十二碳烯-2-酮、2-甲基-7-辛烯-3-酮、2-甲基-8-壬烯-3-酮、2-甲基-9-癸烯-3-酮、2-甲基-10-十一碳烯-3-酮、3-甲基-7-辛烯-4-酮、3-乙基-8-壬烯-4-酮、3-乙基-9-癸烯-4-酮、3-乙基-10-十一碳烯-4-酮、3-乙基-11-十二碳烯-4-酮、3-乙基-9-癸烯-5-酮、3-乙基-10-十一碳烯-5-酮、3-乙基-11-十二碳烯-5-酮;烯基二酮,例如8-壬烯-2,4-二酮、9-癸烯-2,4-二酮、10-十一碳烯-2,4-二酮;和烯基三酮,例如10-十一碳烯-2,4,6-三酮和11-十二碳烯-2,4,6-三酮。X’是-NR’R″(R’和R″可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和/或烴基)的式(7’)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ω-烯基胺,例如5-己烯胺、6-庚烯胺、7-辛烯胺、8-壬烯胺、9-癸烯胺、10-十一碳烯胺和11-十二碳烯胺;具有直鏈烴基的烯基胺,例如2-甲基-5-己烯胺、2-甲基-6-庚烯胺、2-甲基-7-辛烯胺、2-甲基-8-壬烯胺、2-甲基-9-癸烯胺、2-甲基-10-十一碳烯胺、2-甲基-11-十二碳烯胺、2-乙基-5-己烯胺、2-乙基-6-庚烯胺、2-乙基-7-辛烯胺、2-乙基-8-壬烯胺、2-乙基-9-癸烯胺、2-乙基-10-十一碳烯胺、2-丙基-5-己烯胺、2-丙基-6-庚烯胺、2-丙基-7-辛烯胺、2-丙基-8-壬烯胺、2-丙基-9-癸烯胺、2-丙基-10-十一碳烯胺、2-丁基-5-己烯胺、2-丁基-6-庚烯胺、2-丁基-7-辛烯胺、2-丁基-8-壬烯胺、2-丁基-9-癸烯胺、2-丁基-10-十一碳烯胺;具有支鏈烴基的烯基胺,例如2-異丙基-5-己烯胺、2-異丙基-6-庚烯胺、2-異丙基-7-辛烯胺、2-異丙基-8-壬烯胺、2-異丙基-9-癸烯胺、2-異丙基-10-十一碳烯胺、2-異丁基-5-己烯胺、2-叔丁基-6-庚烯胺、2-異丙基-3-甲基-7-辛烯胺、2-甲基-3-異丙基-8-壬烯胺、3-異丁基-3-甲基-9-癸烯胺、2,2-二甲基-10-十一碳烯胺和2,3,3-三甲基-11-十二碳烯胺。還可使用N-烷基-ω-烯基胺,如N-甲基-5-己烯胺、N-甲基-6-庚烯胺、N-甲基-7-辛烯胺、N-甲基-8-壬烯胺、N-甲基-9-癸烯胺、N-甲基-10-十一碳烯胺、N-甲基-11-十二碳烯胺、N-乙基-5-己烯胺、N-乙基-6-庚烯胺、N-乙基-7-辛烯胺、N-乙基-8-壬烯胺、N-乙基-9-癸烯胺、N-乙基-10-十一碳烯胺、N-乙基-11-十二碳烯胺;具有直鏈烴基的N-烷基烯基胺,例如N-甲基-6-庚烯-2-胺、N-乙基-7-辛烯-2-胺、N-甲基-8-壬烯-2-胺、N-乙基-9-癸烯-2-胺、N-甲基-10-十一碳烯-2-胺、N-乙基-8-壬烯-3-胺、N-甲基-9-癸烯-3-胺、N-乙基-10-十一碳烯-3-胺、N-乙基-8-壬烯-4-胺、N-甲基-9-癸烯-4-胺、N-乙基-10-十一碳烯-4-胺;具有支鏈烴基的N-烷基烯基胺,例如N-甲基-2-甲基-5-己烯胺、N-乙基-2-甲基-6-庚烯胺、N-甲基-2-甲基-7-辛烯胺、N-乙基-2-甲基-8-壬烯胺、N-乙基-2-甲基-9-癸烯胺、N-甲基-2-甲基-10-十一碳烯胺、N-甲基-2-乙基-7-辛烯胺、N-乙基-2-乙基-9-癸烯胺、N-甲基-2-乙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烷基-ω-烯基胺,例如N,N-二甲基-5-己烯胺、N,N-二甲基-6-庚烯胺、N,N-二甲基-7-辛烯胺、N,N-二甲基-8-壬烯胺、N,N-二甲基-9-癸烯胺、N,N-二甲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甲基-11-十二碳烯胺、N,N-二乙基-5-己烯胺、N,N-二乙基-6-庚烯胺、N,N-二乙基-7-辛烯胺、N,N-二乙基-8-壬烯胺、N,N-二乙基-9-癸烯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乙基-11-十二碳烯胺;具有直鏈烴基的N,N-二烷基烯基胺,例如N,N-二甲基-6-庚烯-2-胺、N,N-二乙基-7-辛烯-2-胺、N,N-二甲基-8-壬烯-2-胺、N,N-二乙基-9-癸烯-2-胺、N,N-二甲基-10-十一碳烯-2-胺、N,N-二乙基-8-壬烯-3-胺、N,N-二甲基-9-癸烯-3-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3-胺、N,N-二乙基-8-壬烯-4-胺、N,N-二甲基-9-癸烯-4-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4-胺;以及具有支鏈烴基的N,N-二烷基烯基胺,例如N,N-二甲基-2-甲基-5-己烯胺、N,N-二乙基-2-甲基-6-庚烯胺、N,N-二甲基-2-甲基-7-辛烯胺、N,N-二乙基-2-甲基-8-壬烯胺、N,N-二乙基-2-甲基-9-癸烯胺、N,N-二甲基-2-甲基-10-十一碳烯胺、N,N-二甲基-2-乙基-7-辛烯胺、N,N-二乙基-2-乙基-9-癸烯胺、N,N-二甲基-2-乙基-10-十一碳烯胺;X是-CONR2(R是氫原子或烴基)的式(7’)化合物的例子包括ω-烯基酰胺,例如5-己烯酰胺、6-庚烯酰胺、7-辛烯酰胺、8-壬烯酰胺、9-癸烯酰胺、10-十一碳烯酰胺和11-十二碳烯酰胺;具有直鏈烴基的烯基酰胺,例如6-庚烯-2-酰胺、7-辛烯-2-酰胺、8-壬烯-2-酰胺、9-癸烯-2-酰胺、10-十一碳烯-2-酰胺、8-壬烯-3-酰胺、9-癸烯-3-酰胺、10-十一碳烯-3-酰胺、11-十二碳烯-3-酰胺、8-壬烯-4-酰胺、9-癸烯-4-酰胺、10-十一碳烯-4-酰胺、11-十二碳烯-4-酰胺、9-癸烯-5-酰胺、10-十一碳烯-5-酰胺;N-烷基-ω-烯基酰胺,如N-甲基-5-己烯酰胺、N-甲基-6-庚烯酰胺、N-甲基-7-辛烯酰胺、N-甲基-8-壬烯酰胺、N-甲基-9-癸烯酰胺、N-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N-甲基-11-十二碳烯酰胺、N-乙基-5-己烯酰胺、N-乙基-6-庚烯酰胺、N-乙基-7-辛烯酰胺、N-乙基-8-壬烯酰胺、N-乙基-9-癸烯酰胺、N-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N-乙基-11-十二碳烯酰胺;N,N-二烷基-ω-烯基酰胺,例如N,N-二甲基-5-己烯酰胺、N,N-二甲基-6-庚烯酰胺、N,N-二甲基-7-辛烯酰胺、N,N-二甲基-8-壬烯酰胺、N,N-二甲基-9-癸烯酰胺、N,N-二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N,N-二甲基-11-十二碳烯酰胺、N,N-二乙基-5-己烯酰胺、N,N-二乙基-6-庚烯酰胺、N,N-二乙基-7-辛烯酰胺、N,N-二乙基-8-壬烯酰胺、N,N-二乙基-9-癸烯酰胺、N,N-二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N,N-二乙基-11-十二碳烯酰胺;具有支鏈烴基的烯基酰胺,例如2-甲基-5-己烯酰胺、2-甲基-6-庚烯酰胺、2-甲基-7-辛烯酰胺、2-甲基-8-壬烯酰胺、2-甲基-9-癸烯酰胺、2-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2-乙基-5-己烯酰胺、2-乙基-6-庚烯酰胺、2-乙基-7-辛烯酰胺、2-乙基-8-壬烯酰胺、2-乙基-9-癸烯酰胺、2-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2-乙基-11-十二碳烯酰胺、2-丙基-5-己烯酰胺、2-丙基-6-庚烯酰胺、2-丙基-7-辛烯酰胺、2-丙基-8-壬烯酰胺、2-丙基-9-癸烯酰胺、2-丙基-10-十一碳烯酰胺、2-丙基-11-十二碳烯酰胺、2-丁基-5-己烯酰胺、2-丁基-6-庚烯酰胺、2-丁基-7-辛烯酰胺、2-丁基-8-壬烯酰胺、2-丁基-9-癸烯酰胺、2-丁基-10-十一碳烯酰胺;具有支鏈烴基的N,N-二烷基烯基酰胺,例如N,N-二甲基-2-甲基-5-己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6-庚烯酰胺、N,N-二甲基-2-甲基-7-辛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8-壬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9-癸烯酰胺、N,N-二乙基-2-甲基-10-十一碳烯酰胺、N,N-二甲基-2-乙基-7-辛烯酰胺、N,N-二乙基-2-乙基-9-癸烯酰胺、N,N-二甲基-2-乙基-10-十一碳烯酰胺;烯基二酰胺,例如6-庚烯-1,2-二酰胺、7-辛烯-1,2-二酰胺、8-壬烯-1,2-二酰胺、9-癸烯-1,3-二酰胺、10-十一碳烯-1,3-二酰胺和11-十二碳烯酰胺;烯基三酰胺,如9-癸烯-1,2,3-三酰胺和10-十一碳烯-1,2,3-三酰胺。X’為-OCOR(R為烴基)的式(7’)含極性基團單體的例子包括羧酸-ω-烯基,例如甲酸-5-己烯基、甲酸-6-庚烯基、甲酸-7-辛烯基、甲酸-8-壬烯基、甲酸-9-癸烯基、甲酸-10-十一碳烯基、甲酸-11-十二碳烯基、乙酸-5-己烯基、乙酸-6-庚烯基、乙酸-7-辛烯基、乙酸-8-壬烯基、乙酸-9-癸烯基、乙酸-10-十一碳烯基、乙酸-11-十二碳烯基、丙酸-5-己烯基、丙酸-6-庚烯基、丙酸-7-辛烯基、丙酸-8-壬烯基、丙酸-9-癸烯基、丙酸-10-十一碳烯基、丙酸-11-十二碳烯基、丁酸-5-己烯基、丁酸-6-庚烯基、丁酸-7-辛烯基、丁酸-8-壬烯基、丁酸-9-癸烯基、丁酸-10-十一碳烯基、丁酸-11-十二碳烯基;和具有支鏈烴基的羧酸-ω-烯基,例如甲酸-2-甲基-5-己烯基、甲酸-2-甲基-6-庚烯基、甲酸-3-乙基-7-辛烯基、甲酸-2-甲基-8-壬烯基、甲酸-3-乙基-9-癸烯基、甲酸-2-甲基-10-十一碳烯基、甲酸-2-甲基-11-十二碳烯基、乙酸-2-甲基-5-己烯基、乙酸-2-甲基-6-庚烯基、乙酸-3-乙基-3-乙基-7-辛烯基、乙酸-2-甲基-8-壬烯基、乙酸-3-乙基-9-癸烯基、乙酸-2-甲基-10-十一碳烯基、乙酸-3-乙基-11-十二碳烯基、丙酸-2-甲基-5-己烯基、丙酸-2-甲基-6-庚烯基、丙酸-2-甲基-7-辛烯基、丙酸-2-甲基-8-壬烯基、丙酸-2-甲基-9-癸烯基、丙酸-2-甲基-10-十一碳烯基、丙酸-2-甲基-11-十二碳烯基、丁酸-2-甲基-5-己烯基、丁酸-2-甲基-6-庚烯基、丁酸-2-甲基-7-辛烯基、丁酸-3-甲基-8-壬烯基、丁酸-3-甲基-9-癸烯基、丁酸-4-甲基-10-十一碳烯基、丁酸-3-甲基-11-十二碳烯基;X’是-CN的式(7’)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ω-烯基腈(nitrile),例如5-己烯腈、6-庚烯腈、7-辛烯腈、8-壬烯腈、9-癸烯腈、10-十一碳烯腈、11-十二碳烯腈;具有直鏈烴基的烯腈,例如2-甲基-5-己烯腈、2-甲基-6-庚烯腈、2-甲基-7-辛烯腈、2-甲基-8-壬烯腈、2-甲基-9-癸烯腈、2-甲基-10-十一碳烯腈、2-甲基-11-十二碳烯腈、2-乙基-5-己烯腈、2-乙基-6-庚烯腈、2-乙基-7-辛烯腈、2-乙基-8-壬烯腈、2-乙基-9-癸烯腈、2-乙基-10-十一碳烯腈、2-丙基-5-己烯腈、2-丙基-6-庚烯腈、2-丙基-7-辛烯腈、2-丙基-8-壬烯腈、2-丙基-9-癸烯腈、2-丙基-10-十一碳烯腈、2-丁基-5-己烯腈、2-丁基-6-庚烯腈、2-丁基-7-辛烯腈、2-丁基-8-壬烯腈、2-丁基-9-癸烯腈、2-丁基-10-十一碳烯腈;具有支鏈烴基的烯腈,例如2-異丙基-5-己烯腈、2-異丙基-6-庚烯腈、2-異丙基-7-辛烯腈、2-異丙基-8-壬烯腈、2-異丙基-9-癸烯腈、2-異丙基-10-十一碳烯腈、2-異丁基-5-己烯腈、2-叔丁基-6-庚烯腈、2-異丙基-3-甲基-7-辛烯腈、2-甲基-3-異丙基-8-壬烯腈、3-異丁基-3-甲基-9-癸烯腈、2,2-二甲基-10-十一碳烯腈、2,3,3-三甲基-11-十二碳烯腈;烯基二腈。例如10-十一碳烯-1,2-二腈和11-十二碳烯-1,2-二腈;以及烯基三腈,例如10-十一碳烯-1,2,3-三腈。X’是-OH的式(7’)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ω-烯基醇,例如4-戊烯-1-醇、5-己烯-1-醇、6-庚烯-1-醇、7-辛烯-1-醇、8-壬烯-1-醇、9-癸烯-1-醇、10-十一碳烯-1-醇和11-十二碳烯-1-醇;具有直鏈烴基的醇,如5-己烯-2-醇、6-庚烯-2-醇、7-辛烯-2-醇、8-壬烯-2-醇、9-癸烯-2-醇、10-十一碳烯-2-醇、6-庚烯-3-醇、7-辛烯-3-醇、8-壬烯-3-醇、9-癸烯-3-醇、10-十一碳烯-3-醇、11-十二碳烯-3-醇、7-辛烯-4-醇、8-壬烯-4-醇、9-癸烯-4-醇、10-十一碳烯-4-醇、8-壬烯-5-醇、9-癸烯-5-醇和10-十一碳烯-5-醇;具有支鏈烴基的醇,例如2-乙基-5-己烯-1-醇、3-甲基-6-庚烯-1-醇、3-甲基-7-辛烯-1-醇、4-甲基-8-壬烯-1-醇、3-乙基-9-癸烯-1-醇、2-甲基-10-十一碳烯-2-醇、2,2-二甲基-7-辛烯-1-醇、3-乙基-2-甲基-8-壬烯-1-醇、2,2,3-三甲基-9-癸烯-1-醇和2,3,3,4-四甲基-10-十一碳烯-2-醇;二元醇,例如9-癸烯-1,2-二醇、10-十一碳烯-1,2-二醇、11-十二碳烯-1,2-二醇和11-十二碳烯-1,2-二醇;以及三元醇,例如10-十一碳烯-1,2,3-三醇。X’是-CHO的式(7’)含極性基團單體的例子包括ω-烯基醛,例如5-己烯醛、6-庚烯醛、7-辛烯醛、8-壬烯醛、9-癸烯醛、10-十一碳烯醛和11-十二碳烯醛;具有直鏈烴基的烯基醛,例如2-甲基-5-己烯醛、2-甲基-6-庚烯醛、2-甲基-7-辛烯醛、2-甲基-8-壬烯醛、2-甲基-9-癸烯醛、2-甲基-10-十一碳烯醛、2-甲基-11-十二碳烯醛、2-乙基-5-己烯醛、2-乙基-6-庚烯醛、2-乙基-7-辛烯醛、2-乙基-8-壬烯醛、2-乙基-9-癸烯醛、2-乙基-10-十一碳烯醛、2-丙基-5-己烯醛、2-丙基-6-庚烯醛、2-丙基-7-辛烯醛、2-丙基-8-壬烯醛、2-丙基-9-癸烯醛、2-丙基-10-十一碳烯醛、2-丁基-5-己烯醛、2-丁基-6-庚烯醛、2-丁基-7-辛烯醛、2-丁基-8-壬烯醛、2-丁基-9-癸烯醛、2-丁基-10-十一碳烯醛;具有支鏈烴基的烯基醛,例如2-異丙基-5-己烯醛、2-異丙基-6-庚烯醛、2-異丙基-7-辛烯醛、2-異丙基-8-壬烯醛、2-異丙基-9-癸烯醛、2-異丙基-10-十一碳烯醛、2-異丁基-5-己烯醛、2-叔丁基-6-庚烯醛、2-異丙基-3-甲基-7-辛烯醛、2-甲基-3-異丙基-8-壬烯醛、3-異丁基-3-甲基-9-癸烯醛、2,2-二甲基-10-十一碳烯醛和2,3,3-三甲基-11-十二碳烯醛。X’是-COOH基團的式(7’)化合物的例子包括ω-烯基羧酸,例如丙烯酸、5-己烯酸、6-庚烯酸、7-辛烯酸、8-壬烯酸、9-癸烯酸、10-十一碳烯酸和11-十二碳烯酸。具有直鏈烴基的烯基羧酸,例如2-甲基-5-己烯酸、2-甲基-6-庚烯酸、2-甲基-7-辛烯酸、2-甲基-8-壬烯酸、2-甲基-9-癸烯酸、2-甲基-10-十一碳烯酸、2-甲基-11-十二碳烯酸、2-乙基-5-己烯酸、2-乙基-6-庚烯酸、2-乙基-7-辛烯酸、2-乙基-8-壬烯酸、2-乙基-9-癸烯酸、2-乙基-10-十一碳烯酸、2-丙基-5-己烯酸、2-丙基-6-庚烯酸、2-丙基-7-辛烯酸、2-丙基-8-壬烯酸、2-丙基-9-癸烯酸、2-丙基-10-十一碳烯酸、2-丁基-5-己烯酸、2-丁基-6-庚烯酸、2-丁基-7-辛烯酸、2-丁基-8-壬烯酸、2-丁基-9-癸烯酸、2-丁基-10-十一碳烯酸;以及具有支鏈烴基的烯基羧酸,如2-異丙基-5-己烯酸、2-異丙基-6-庚烯酸、2-異丙基-7-辛烯酸、2-異丙基-8-壬烯酸、2-異丙基-9-癸烯酸、2-異丙基-10-十一碳烯酸、2-異丁基-5-己烯酸、2-叔丁基-6-庚烯酸、2-異丙基-3-甲基-7-辛烯酸、2-甲基-3-異丙基-8-壬烯酸、3-異丁基-3-甲基-9-癸烯酸、2,2-二甲基-10-十一碳烯酸和2,3,3-三甲基-11-十二碳烯酸;X’為環(huán)氧基團的式(7’)化合物的例子包括ω-烯基環(huán)氧化物,例如5-己烯環(huán)氧化物、6-庚烯環(huán)氧化物、7-辛烯環(huán)氧化物、8-壬烯環(huán)氧化物、9-癸烯環(huán)氧化物、10-十一碳烯環(huán)氧化物和11-十二碳烯環(huán)氧化物;以及具有支鏈烴基的烯基環(huán)氧化物,例如2-甲基-5-己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6-庚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7-辛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8-壬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9-癸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10-十一碳烯環(huán)氧化物。其中,R7、R8、Y、m、n和s分別與式(6)中的R7、R8、Y、m、n和s具有相同的含義。在上面通式(8)中,R7、R8較好是直接鍵或具有1-10個碳原子的烴基,Y較好是-OR、-COOR、-CRO、-NR2、環(huán)氧基團、-C(O)NR2、-OC(O)R(R是氫原子或烴基)、-C≡N、-OH、-COOH或NH2。Y是-OR(R是氫原子或烴基)的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二環(huán)單醚,如二環(huán)二醚,例如四環(huán)單醚,例如和四環(huán)二醚,例如Y是-COOR(R是氫原子或烴基)的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二環(huán)羧酸酯,例如二環(huán)二羧酸酯,例如四環(huán)單羧酸酯,例如四環(huán)二羧酸酯,例如和酸酐,例如Y是-CRO(R是烴基)的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二環(huán)酮,例如二環(huán)二酮,例如四環(huán)酮,例如和四環(huán)二酮,例如Y是-NR2(R是氫原子或烴基)的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二環(huán)胺,例如二環(huán)二胺,例如四環(huán)胺,例如四環(huán)二胺,例如Y是-C(O)NR2(R是氫原子或烴基)的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二環(huán)酰胺,例如二環(huán)二酰胺,例如四環(huán)酰胺,例如四環(huán)二酰胺,例如Y是-OC(O)R(R是氫原子或烴基)的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二環(huán)酯,例如二環(huán)二酯,例如四環(huán)酯,例如和四環(huán)二酯,例如Y是-C≡N的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二環(huán)腈,例如二環(huán)二腈,例如四環(huán)腈,例如和四環(huán)二腈,例如Y是-OH的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二環(huán)醇,例如二環(huán)二醇,例如四環(huán)醇,例如四環(huán)二醇,例如Y是-COOH的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二環(huán)單羧酸,例如二環(huán)二羧酸,例如四環(huán)羧酸,例如和四環(huán)二羧酸,例如Y是-CHO的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二環(huán)醛,例如二環(huán)二醛,例如四環(huán)醛,例如和四環(huán)二醛,例如Y是-NH2的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例子包括二環(huán)單胺,例如二環(huán)二胺,例如四環(huán)單胺,例如和四環(huán)二胺,例如在本發(fā)明中,還可將多烯與α-烯烴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共聚在一起。多烯的例子有具有脂環(huán)或芳環(huán)的烯烴,例如環(huán)戊烯、環(huán)庚烯、2-甲基-1,4,5,8-二甲橋-1,2,3,4,4a,5,8,8a-八氫萘、苯乙烯和乙烯基環(huán)己烷;鏈二烯或環(huán)二烯,例如丁二烯、異戊二烯、1,4-己二烯、二環(huán)戊二烯、5-偏亞乙基-2-降冰片烯、7-甲基-1,6-辛二烯;鏈三烯或環(huán)三烯,例如6,10-二甲基-1,5,9-十一碳三烯和5,9-二甲基-1,4,8-癸三烯;以及鏈四烯或環(huán)四烯,例如6,10,14-三甲基-1,5,9,13-十五碳四烯和5,9,13-三甲基-1,4,8,12-十四碳四烯。在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方式的含極性基團的共聚物的制備方法中,在上述烯烴聚合催化劑的存在下在下列聚合條件下,將至少一種選自上述具有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的烯烴與式(7)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和/或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進行聚合。當含極性基團的單體是X為-OH的式(7)單體和Y為-OH的式(8)單體時,較好使用式(11)-(16)中任何一種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A),更好使用式(11)-(15)中任何一種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A)。當含極性基團的單體是X為-NR’R″(R’和R″可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和烷基)的式(7)單體和Y為-NR2(R是氫或烷基)的式(8)單體時,較好使用式(11)-(16)中任何一種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A),更好使用式(11)、(12)、(14)、(15)和(16)中任何一種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A)。在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方式的含極性基團的共聚物的制備方法中,可通過選擇極性基團的類型和反應條件而選擇性地將極性基團引入聚合物鏈的末端或引入主鏈內部。另外,可在聚合中使用兩種或多種烯烴來改變含極性基團的聚合物的特性。通過使過渡金屬化合物(A)和/或含極性基團的單體與有機鋁化合物預先接觸,可將含官能團單體對催化劑的減活作用盡可能降低。在將含極性基團的單體與有機鋁化合物接觸時,采用將其加至聚合體系以前先使之接觸的方法和將兩種組分依次加至聚合體系中的方法,這兩種方法中的任何一種均是適用的。在將過渡金屬化合物與有機鋁化合物接觸時,采用與上面相同的將其加至聚合體系以前先使之接觸的方法和將兩種組分依次加至聚合體系中的方法,這兩種方法中的任何一種均是適用的。在聚合時,按1升聚合體積計,過渡金屬化合物(A)的用量以過渡金屬原子計通常約為0.00005-0.1mmol,較好約0.0001-0.05mmol。按1mol過渡金屬原子計,有機鋁氧化合物(B-1)的用量以鋁原子的量計通常約1-10000mol,較好約10-5000mol。按1mol過渡金屬原子計,電離化的離子化合物(B-2)的用量以硼原子的量計通常約0.5-500mol,較好約1-100mol。按1mol過渡金屬原子計,有機鋁化合物(B-3)的用量以鋁原子的量計通常約10-500mol,較好約20-200mol。當組合使用有機鋁氧化合物(B-1)和有機鋁化合物(B-3)時,如有必要,按1mol有機鋁氧化合物(B-1)中的鋁原子計,有機鋁化合物(B-3)的用量通常約0-200mol,較好約0-100mol。當組合使用電離化的離子化合物(B-2)和有機鋁化合物(B-3)時,如有必要,按1mol電離化的離子化合物(B-2)中的硼原子計,有機鋁化合物(B-3)的用量通常約0-1000mol,較好約0-500mol。當使用有機硅化合物(C)時,按1mol過渡金屬原子計,該化合物的用量為1-1,0000摩爾,較好為10-5000摩爾。當使用二烷基鋅化合物(D)時,按1摩爾過渡金屬原子計,該化合物的用量為1-10000摩爾,較好為10-5,000摩爾。當使用氫時,按1摩爾用于聚合的烯烴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計,其用量為10-5-1摩爾,較好為10-4-10-1摩爾。盡管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和過渡金屬原子之間的比例無特別的限定,但是含極性基團的單體/過渡金屬原子的摩爾比通常為1/100-10000/1,較好為1/10-5000/1。可使用液相聚合方法(例如懸浮聚合或溶液聚合)、氣相聚合方法和高壓聚合方法中的任何一種方法對烯烴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進行共聚。在液相聚合中,使用惰性烴介質,其例子包括脂肪烴,如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十二烷和煤油;脂環(huán)烴,如環(huán)戊烷、環(huán)己烷和甲基環(huán)戊烷;芳香烴,如苯、甲苯和二甲苯;以及鹵代烴,如二氯乙烷、氯苯和二氯甲烷。烯烴本身也可作為溶劑。這些溶劑可組合使用。當進行懸浮聚合時,聚合溫度通常為-50至100℃,較好為0-90℃;當進行溶液聚合時,聚合溫度通常為0-300℃,較好為20-250℃;當進行氣相聚合時,聚合溫度通常為0-120℃,較好為20-100℃;當使用高壓法時,聚合溫度通常為50-1000℃,較好為100-500℃。聚合壓力通常為大氣壓力至100kg/cm2,較好為大氣壓力至50kg/cm2。在高壓法的情況下,壓力通常為100-10000kg/cm2,較好為500-5000kg/cm2。可以用間歇、半連續(xù)或連續(xù)法中任何一種方法進行聚合反應。另外,可在不同的反應條件下用兩步或多步進行聚合。通過控制氫、有機硅化合物或二烷基鋅化合物的量或者改變聚合溫度或聚合壓力可調節(jié)形成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分子量。在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方式的含極性基團的聚合物的制備方法中,可在催化劑的存在下共聚具有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和下式(7″)和/或(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所述催化劑包括(A)過渡金屬化合物,和(B)至少一種選自(B-1)有機鋁氧化合物,(B-2)與化合物(A)反應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和(B-3)有機鋁化合物。CH2=CH-R3″-X″p(7″)其中R3″是具有2個或更多個碳原子的烴基,X″是-OR、-COOR、-CRO、-C(O)NR2、-OC(O)R(R是氫原子或烴基)、環(huán)氧基團、-C≡N或-NH2,p是1-3的正整數(shù)。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是例如上式(7’)中X是-OH和-NR2以外基團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其中R7是直接鍵或具有1個或多個碳原子的脂肪烴基,R8是氫原子、直接鍵或具有1個或多個碳原子的脂肪烴基、Y’是-OR、-COOR、-CRO、-C(O)NR2、-OC(O)R(R是氫原子或烴基)、環(huán)氧基團、-C≡N或-NH2,m和n各自為0-2的整數(shù),m+n不是0,s為0或1。式(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是例如上式(8)中Y是除-OH和-NR2基團以外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這種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可單獨使用或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聚合條件可與上面使用的聚合條件相同。下面將描述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方式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方式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在烯烴聚合物催化劑的存在下,對至少一種選自具有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的α-烯烴、下式(9)表示的大分子單體、和至少一種選自上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和上式(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進行共聚,所述催化劑包括(A)選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鑭系和鋼系元素)至第10族的過渡金屬的化合物,較好是上面式(11)-(15)中任何一種表示的過渡金屬化合物,和(B)至少一種選自下列的化合物(B-1)有機鋁氧化合物,(B-2)與化合物(A)反應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和(B-3)有機鋁化合物;其中,R5、R6、Z、W、p、q和r與式(4)中的R5、R6、Z、W、p、q和r分別具有相同的含義。當將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用作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單體時,可得到上述本發(fā)明第二個實例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式(9)所示的大分子單體的例子包括下列大分子單體等等。所述大分子單體可例如使用極性單體(下面將描述)制得,具體地說,與下列方法(i)相似,由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極性基團通過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或縮聚制得聚合物鏈段形成大分子單體。在具有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和式(9)大分子單體的共聚中,使用與下列方法(i)中具有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與式(10)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共聚時相同的烯烴聚合催化劑,其聚合條件與下列方法(i)中具有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與式(10)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共聚采用的條件相同。在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方式的含極性基團的共聚物的制備方法中,在上述烯烴聚合物催化劑的存在下,在與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方式制備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方法相同的聚合條件下,對至少一種選自上述具有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的烯烴、式(9)表示的大分子單體、和至少一種選自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和式(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進行共聚。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在催化劑的存在下,對至少一種選自具有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的α-烯烴、下式(10)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下面也稱為含極性基團的單體(10))、和任選的上式(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進行共聚,所述催化劑包括(A)選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鑭系和錒系元素)至第10族的過渡金屬的化合物,和(B)至少一種選自下列的化合物(B-1)有機鋁氧化合物,(B-2)與化合物(A)反應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和(B-3)有機鋁化合物;隨后實施任何一步下列步驟(i)和(ii),制得支化型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其中R5、R6、m、W和n分別與式(5)中的R5、R6、m、W和n具有相同的含義;(i)由共聚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10)的W部分通過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或縮聚形成Z部分;(ii)使共聚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10)的W部分與通過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和縮聚形成的聚合物的末端官能團反應。下面更詳細地描述步驟(i)。在步驟(i)中,使具有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含極性基團的單體(10)、任選的由式(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共聚,制得含官能團的烯烴共聚物,隨后通過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或縮聚由共聚的含官能團的單體的W部分中所含的極性基團形成聚合物鏈段(Z)。當由含官能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構成單元(該構成單元來自含極性基團的單體(10))中任何一個W部分所含的極性基團形成聚合物鏈段時,所述構成單元形成構成單元(4)。當含官能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構成單元(該構成單元來自含極性基團的單體(10))中任何一個W部分所含的極性基團不形成聚合物鏈段時,所述構成單元形成構成單元(5)。具有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的例子包括乙烯、丙烯、1-丁烯、2-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4-二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和1-二十碳烯。其中至少兩種α-烯烴選自乙烯、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和1-辛烯。含極性基團單體(10)的例子包括W是羥基的式(10)化合物,具體是ω-烯基醇,例如4-戊烯-1-醇、5-己烯-1-醇、6-庚烯-1-醇、7-辛烯-1-醇、8-壬烯-1-醇、9-癸烯-1-醇、10-十一碳烯-1-醇和11-十二碳烯-1-醇。具有直鏈烴基的醇,如5-己烯-2-醇、6-庚烯-2-醇、7-辛烯-2-醇、8-壬烯-2-醇、9-癸烯-2-醇、10-十一碳烯-2-醇、6-庚烯-3-醇、7-辛烯-3-醇、8-壬烯-3-醇、9-癸烯-3-醇、10-十一碳烯-3-醇、11-十二碳烯-3-醇、7-辛烯-4-醇、8-壬烯-4-醇、9-癸烯-4-醇、10-十一碳烯-4-醇、8-壬烯-5-醇、9-癸烯-5-醇和10-十一碳烯-5-醇;具有支鏈烴基的醇,例如2-乙基-5-己烯-1-醇、3-甲基-6-庚烯-1-醇、3-甲基-7-辛烯-1-醇、4-甲基-8-壬烯-1-醇、3-乙基-9-癸烯-1-醇、2-甲基-10-十一碳烯-2-醇、2,2-二甲基-7-辛烯-1-醇、3-乙基-2-甲基-8-壬烯-1-醇、2,2,3-三甲基-9-癸烯-1-醇和2,3,3,4-四甲基-10-十一碳烯-2-醇;二元醇,例如9-癸烯-1,2-二醇、10-十一碳烯-1,2-二醇、11-十二碳烯-1,2-二醇和11-十二碳烯-1,2-二醇;以及三元醇,例如10-十一碳烯-1,2,3-三醇;W為環(huán)氧基團,的式(10)化合物,具體是ω-烯基環(huán)氧化物,例如5-己烯環(huán)氧化物、6-庚烯環(huán)氧化物、7-辛烯環(huán)氧化物、8-壬烯環(huán)氧化物、9-癸烯環(huán)氧化物、10-十一碳烯環(huán)氧化物和11-十二碳烯環(huán)氧化物;以及具有支鏈烴基的ω-烯基環(huán)氧化物,例如2-甲基-5-己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6-庚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7-辛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8-壬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9-癸烯環(huán)氧化物、2-甲基-10-十一碳烯環(huán)氧化物。另外,含極性基團單體(10)的例子還包括下列化合物還可使用正壬基-1-醇、1,2-環(huán)氧壬基、正十一烷基-1-醇和4-己烯氧基苯酚。具有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含極性基團的單體(10)和任選的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共聚是在例如上述烯烴聚合催化劑的存在下,在與第一個實施方式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相同的聚合條件下進行的,所述催化劑包括(A)選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鑭系和錒系元素)至第10族的過渡金屬的化合物,和(B)至少一種選自下列的化合物(B-1)有機鋁氧化合物,(B-2)與化合物(A)反應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和(B-3)有機鋁化合物。隨后通過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或縮聚由上面制得的含官能團的烯烴共聚物中的共聚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10)的W部分形成Z部分。為了通過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或縮聚由共聚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10)的W部分形成Z部分,可例如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和質子抽取劑(protonabstractingagent)的存在下,或者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質子抽取劑和活性氫化合物的存在下對極性單體進行陰離子聚合。極性單體的例子包括上述構成單元(4)的例子,例如(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腈、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啶、N-取代的馬來酰亞胺、乙烯基酮和苯乙烯衍生物。這些極性單體中,分子中具有兩個或多個烯鍵不飽和鍵的化合物在該化合物本身的聚合中形成高度交聯(lián)的聚合物,但是當該化合物與僅具有一根烯鍵不飽和鍵的單體共聚時,由僅具有一根烯鍵不飽和鍵的含極性基團的烯鍵不飽和單體制得的聚合物主鏈可相互交聯(lián)在一起。上述極性單體中,較好是一元醇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一元酯、一端用醚鍵保護的二元醇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一元酯、二元醇或更高級醇的所有羥基以及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均被酯化的多元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N,N-二取代的單丙烯酰胺、乙烯基或異丙烯基取代的吡啶、N-芳基取代的馬來酰亞胺和乙烯基酮。更好的是一元醇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一元酯、一端用醚鍵保護的二元醇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一元酯、二元醇或更高級醇的所有羥基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均被酯化的多元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和N,N-二取代的單丙烯酰胺。極性單體的例子包括上述構成單元(4)的例子,例如環(huán)氧烷化合物。極性單體可單獨使用或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在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極性單體時,較好組合使用除環(huán)氧烷化合物以外的上述極性單體(這種單體下面有時稱之為烯鍵不飽和單體)和環(huán)氧烷化合物。在組合使用多種極性單體進行共聚時,可使用多種烯鍵不飽和單體、使用單種烯鍵不飽和單體和多種環(huán)氧烷化合物、使用多種烯鍵不飽和單體和單種環(huán)氧烷化合物、或者使用多種烯鍵不飽和單體和多種環(huán)氧烷化合物。在將這些組分加至聚合反應器時,可采用同時加入的方法、依次加入的方法、或者重復依次加入的方法。如果組合使用多種極性單體并且同時進行共聚,則可得到無規(guī)度相對較高的共聚物組成的聚合物鏈段,盡管該無規(guī)度取決于所用化合物之間的活性差異。當依次共聚兩種或多種單體時,可得到含兩個或多個嵌段的嵌段共聚物組成的聚合物鏈段。當重復進行這種依次加入時,可得到復雜共聚物組成的聚合物鏈段。尤其是,較好依次使用烯鍵不飽和單體和環(huán)氧烷化合物制備由多種單體形成的嵌段共聚物組成的聚合物鏈段。在這種情況下,更好環(huán)氧烷化合物是環(huán)氧丙烷或環(huán)氧乙烷,最好環(huán)氧烷是環(huán)氧丙烷?;钚詺浠衔锸抢缭谔荚由暇哂谢钚詺涞幕钚詺浠衔?、在氧原子上具有活性氫的活性氫化合物、在氮原子上具有活性氫的活性氫化合物、或者在硫原子上具有活性氫的活性氫化合物。在碳原子上具有活性氫的活性氫化合物的例子包括氰化氫;單羧酸酯,例如乙酸乙酯、丙酸環(huán)己酯、丁酸異丙酯、異丁酸甲酯、異丁酸叔丁酯、己酸己酯、月桂酸丁酯、硬脂酸甲酯、油酸乙酯、苯基乙酸甲酯、環(huán)己烷羧酸甲酯、1,2-二(2-丙基羰氧基)乙烷和1,2,3-三(2-丙基羰氧基)丙烷;多羧酸酯,如丙二酸二甲酯、甲基丙二酸二甲酯、琥珀酸二乙酯、2,3-二甲基琥珀酸丁酯、己二酸甲酯、辛二酸乙酯、丁烷四羧酸甲酯、1,2-二(2-甲氧基羰基乙氧基)乙烷、1,2-二(2-乙氧基羰基丙氧基)乙烷、1,2-二(2-乙氧基羰基丙基巰基)乙烷和N,N,N’,N’-四(2-丁氧基羰基丙基)乙二胺;酮羧酸酯,如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環(huán)戊酯、甲氨酰乙酸甲酯、2-環(huán)己基羰基乙酸乙酯和苯甲酰乙酸丁酯;腈,例如乙腈、2-氰基丙烷、丙二腈、甲基丙二腈、1,3-二氰基丙烷和己二腈;和酮,例如丙酮、甲乙酮、二異丙酮、二環(huán)己酮、苯乙酮和異丙基苯基酮。在氧原子上具有活性氫的活性氫化合物的例子包括水;一元醇,如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異戊醇、叔戊醇、正辛醇、月桂醇、十六烷醇、環(huán)戊醇、環(huán)己醇、烯丙醇、巴豆醇、甲基乙烯基甲醇、苯甲醇、1-苯基乙醇、三苯基甲醇、肉桂醇、全氟叔丁醇、α-羥基異丙基苯基酮、α-羥基環(huán)己基苯基酮、α-羥基異丙基萘基酮和α-羥基異丁酸甲酯;多元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二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4-環(huán)己二醇、三羥甲基丙烷、丙三醇、雙甘油、季戊四醇和二季戊四醇;和芳族羥基化合物,例如苯酚、甲酚、二甲酚、2-萘酚、2,6-二羥基萘和雙酚A。在氮原子上具有活性氫的活性氫化合物的例子包括脂族或芳族伯胺,如甲胺、乙胺、正丙胺、異丙胺、正丁胺、異丁胺、仲丁胺、叔丁胺、環(huán)己胺、芐胺、β-苯基乙胺、苯胺、鄰甲苯胺、間甲苯胺和對甲苯胺;脂族或芳族仲胺,例如二甲胺、甲乙胺、二乙胺、二正丙胺、乙基正丁胺、甲基仲丁胺、二苯胺、二環(huán)己胺、N-甲基苯胺、和二苯胺;具有伯或仲氨基的多胺,例如乙二胺、二(2-氨基乙基)胺、1,6-己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乙烷、三(2-氨基乙基)胺、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乙基乙二胺和二(2-甲基氨基乙基)胺;飽和的環(huán)仲胺,例如吡啶、哌啶、嗎啉和1,2,3,4-四氫喹啉;不飽和的環(huán)仲胺,例如3-吡咯啉、吡咯、吲哚、咔唑、咪唑、吡唑和嘌呤;具有仲胺基團的環(huán)多胺,如哌嗪、吡嗪和1,4,7-三氮雜環(huán)壬烷;不飽和或N-單取代的酰胺,如乙酰胺、丙酰胺、N-甲基丙酰胺、N-甲基苯甲酰胺、和N-乙基硬脂酰胺;環(huán)酰胺,例如β-丙內酰胺、2-吡咯烷酮、δ-戊內酰胺(valerolactam)和ε-己內酰胺;和二羧酸的酰亞胺,例如琥珀酰亞胺、馬來酰亞胺和鄰苯二甲酰亞胺。在硫原子上具有活性氫的活性氫化合物包括單硫醇,例如甲硫醇、乙硫醇、正丁硫醇、叔丁硫醇、己硫醇、癸硫醇、環(huán)戊硫醇和環(huán)己硫醇;多硫醇,例如1,2-乙二硫醇、1,3-丙二硫醇、2,3-丁二硫醇、1,6-己二硫醇、1,2,3-丙三硫醇和2,3-二(巰甲基)-1,4-丁二硫醇;和芳族巰基化合物,例如硫酚、鄰甲硫酚、萘硫酚和1,2-苯二硫酚。還可用作活性氫化合物的有例如端部具有活性氫的聚環(huán)氧烷,例如聚環(huán)氧乙烷和聚環(huán)氧丙烷;由(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腈、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啶、N-取代的馬來酰亞胺、乙烯基酮和苯乙烯衍生物通過陰離子聚合或其它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物;由內酯、內酰胺、交酯和環(huán)硅氧烷開環(huán)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在末端和/或在主鏈上具有活性氫的聚合物,例如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腈、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基吡啶、聚N-取代的馬來酰亞胺、聚乙烯基酮、聚苯乙烯衍生物、聚酯、聚酰胺、聚交酯和聚硅氧烷及其共聚物。在上述活性氫化合物中,較好的是氰化氫、單羧酸酯、多羧酸酯、水、一元醇、多元醇、一元硫醇、在末端和/或主鏈上具有活性氫的聚合物,例如聚環(huán)氧烷、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腈、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基吡啶、聚N-取代的馬來酰亞胺、聚乙烯基酮和聚苯乙烯衍生物及其共聚物。質子抽取劑可單獨使用或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在本發(fā)明中,在質子抽取劑和活性氫化合物的存在下,或者在在質子抽取劑的存在下對至少一種極性單體進行陰離子聚合。在本方法中可使用開環(huán)聚合。對于使用質子抽取劑的方法或從活性氫化合物中抽取質子形成陰離子的方法中,可使用下列方法(1)使用堿金屬氫氧化物或堿金屬碳酸鹽的方法;(2)使用堿金屬、堿金屬氫化物、酰胺堿金屬或烷基堿金屬的方法;(3)使用鋅化合物的方法;(4)使用氫氧化銨的方法;(5)使用磷腈鎓(phosphazenium)鹽的方法??墒褂肊P0791600,pp12-13所述的方法或其類似方法制備磷腈鎓化合物。用陰離子聚合法由含極性基團的單體(10)的W部分制備Z部分的方法無特別的限制,只要至少質子抽取劑和極性單體能有效接觸即可,可使用間歇法和包括間歇地或連續(xù)地加入極性單體的方法。可在極性單體處于熔融狀態(tài)進行聚合反應,或者使用合適的溶劑在液相進行聚合反應。液相可以是勻相或懸浮相。適用的溶劑的例子包括脂族和脂環(huán)烴,例如正己烷、正庚烷和環(huán)己烷;芳香烴,如苯、甲苯和二甲苯;芳族鹵化物,例如氯苯和二氯苯;醚,例如乙醚、二苯醚、四氫呋喃、四氫吡喃、1,4-二噁烷、乙二醇二甲醚和二甘醇二乙醚;非質子的極性溶劑,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亞砜、環(huán)丁砜和N,N’-二甲基咪唑啉酮。盡管質子抽取劑的用量無特別限制,但是其用量通常為1×10-6-1×10-1摩爾,較好為1×10-4-3×10-1摩爾。聚合反應溫度通常為-50至250℃,較好為-20至150℃,盡管根據(jù)所使用的質子抽取劑和極性單體等的類型和用量而異。聚合反應的壓力通常不超過3.0MPa(以兆帕表示的絕對壓力,下同),較好為0.01-1.5MPa,更好為0.1-1.0MPa,盡管它根據(jù)所用的極性單體的類型和用量以及反應溫度等而異。聚合反應時間通常不超過50小時,較好為0.1-24小時,盡管它根據(jù)質子抽取劑和極性單體的類型和用量以及反應溫度等而異。下面更詳細地描述步驟(ii)。在步驟(ii)中,使具有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與含極性基團的單體(10)以及任選的式(8)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共聚,制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隨后使共聚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10)的W部分與由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或縮聚制得的聚合物的末端官能團反應??捎门c步驟(i)相同的方法制得含末端官能團的烯烴共聚物。通過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和縮聚制得的聚合物(下面有時稱之為“含末端官能團的聚合物”)包括陰離子聚合一種或多種選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和丙烯酰胺制得的鏈段、開環(huán)聚合內酯、交酯、硅氧烷、內酰胺、環(huán)醚、噁唑啉、環(huán)氧乙烷、環(huán)氧丙烷等制得的鏈段、和縮聚單體(例如多元羧酸和多元醇、或者多元羧酸和多元酰胺或羥基羧酸)得到的聚合物。其中,較好的是陰離子聚合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制得的鏈段、或者開環(huán)聚合環(huán)氧乙烷或環(huán)氧丙烷制得的片段。這種含末端官能團的聚合物可例如在質子抽取劑的存在下,或者在質子抽取劑和活性氫化合物的存在下,對與用于步驟(i)相同的極性單體進行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或縮聚而制得。隨后使上面制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與含末端官能團的聚合物進行共聚。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由兩種或多種選自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共聚物制成本發(fā)明熱塑性樹脂組合物,或者可由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和除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以外的熱塑性樹脂形成本發(fā)明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熱塑性樹脂較好適用于本發(fā)明的熱塑性樹脂是一種選自聚烯烴、聚酰胺、聚酯、聚縮醛、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苯醚、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二烯橡膠的熱塑性樹脂。聚烯烴的例子包括烯烴均聚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1-丁烯、聚甲基戊烯、聚甲基丁烯;烯烴共聚物,例如乙烯/α-烯烴無規(guī)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丙烯/乙烯無規(guī)共聚物、丙烯/α-烯烴無規(guī)共聚物和丙烯/乙烯/α-烯烴三元共聚物。其中,較好的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α-烯烴無規(guī)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丙烯/乙烯無規(guī)共聚物和丙烯/α-烯烴無規(guī)共聚物。當聚烯烴是具有3個或更多個碳原子的烯烴制得的聚烯烴時,這種聚烯烴可以是全同立構的聚合物或間同立構的聚合物。對于制備聚烯烴的催化劑,可使用任何Ziegler-Natta催化劑、茂金屬催化劑和已知的催化劑。聚酰胺的例子包括脂族聚酰胺,例如尼龍-6、尼龍-66、尼龍-10、尼龍-12、和尼龍-46;以及由芳族二羧酸和脂族二胺制得的芳族聚酰胺。其中,較好是尼龍-6。聚酯的例子包括芳族聚酯,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己內酯;和聚羥基丁酸酯。其中,較好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縮醛的例子包括聚甲醛、聚乙醛、聚丙醛、和聚丁醛。其中,較好是聚甲醛。聚苯乙烯可以是苯乙烯的均聚物或者苯乙烯與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α-甲基苯乙烯等的共聚物,例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對于ABS,較好使用含20-35摩爾%來自丙烯腈的構成單元、20-30摩爾%來自丁二烯的構成單元和40-60摩爾%來自苯乙烯的構成單元的ABS。對于聚甲基丙烯酸酯,較好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的例子包括由二(4-羥基苯基)甲烷、1,1-二(4-羥基苯基)乙烷、2,2-二(4-羥基苯基)丙烷和2,2-(4-羥基苯基)丁烷得到的聚碳酸酯。其中,較好是由2,2-二(4-羥基苯基)丙烷得到的聚碳酸酯。對于聚苯醚,較好是聚(2,6-二甲基-1,4-苯醚)。聚氯乙烯可以是氯乙烯的均聚物或者氯乙烯與偏二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腈、丙烯等的共聚物。對于聚偏二氯乙烯,使用包含偏二氯乙烯和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酯、不飽和醚、苯乙烯等的共聚物,一般偏二氯乙烯單元的含量不小于85%。聚乙酸乙烯酯可以是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或者乙酸乙烯酯與乙烯或氯乙烯的共聚物。其中,較好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對于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較好的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或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二烯橡膠的例子包括共軛的聚二烯,例如聚丁二烯、聚異戊二烯、稱為SBR的彈性體型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橡膠)。在二烯橡膠中,分子中至少一部分雙鍵可被氫化。上述熱塑性樹脂可單獨使用或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熱塑性樹脂中,較好使用聚烯烴、聚酯、聚酰胺或聚苯乙烯。本發(fā)明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例如使用螺帶式摻混機、滾動摻混機或Henschel摻混機將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與熱塑性樹脂摻混而成。還可使用熔融捏合裝置熔融捏合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和熱塑性樹脂制得本發(fā)明熱塑性樹脂組合物,所述捏合裝置的例子有例如捏合機,如共捏合機、Banbury混合機、Brabender混合機、單螺桿擠出機或雙螺桿擠出機,臥式攪拌機如雙螺桿表面更換機或雙螺桿多盤裝置,或立式攪拌器,如雙螺帶式攪拌器。添加劑可向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和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加入添加劑,例如無機填料、有機填料、成核劑、熱穩(wěn)定劑、天候老化穩(wěn)定劑、抗靜電劑、著色劑、潤滑劑、阻燃劑和防噴霜劑,添加劑的加入以不影響本發(fā)明的目的為限。無機填料無機填料的例子包括氧化硅、硅藻土、氧化鋁、氧化鈦、氧化鎂、浮石粉、浮石珠、氫氧化鋁、氫氧化鎂、堿式碳酸鎂、白云石、硫酸鈣、鈦酸鈣、硫酸鋇、亞硫酸鈣、滑石粉、粘土、云母、石棉、玻璃纖維、玻璃片、玻璃珠、硅酸鈣、蒙脫土、膨潤土、石墨、鋁粉和硫化鉬。其中,較好是層狀化合物,更好使用在分散介質中具有溶脹和分裂性能的粘土礦物質。粘土礦物質一般分成兩層結構型(由氧化硅四面體層和在該四面體層上以鋁或鎂作為中心金屬的八面體層組成)以及三層結構型(由氧化硅四面體層和含有夾在兩層四面體層之間的鋁或鎂作為中心金屬的八面體層組成)。根據(jù)層間陽離子的數(shù)量分類,兩層結構型(前一種類型)有例如高嶺石類或葉蛇紋石類;三層結構型(后一種類型)有例如蒙脫石類、蛭石類或云母類。粘土礦物質的具體例子包括高嶺土、地開石、珍珠陶土、埃洛石、葉蛇紋石、溫石棉、葉蠟石、蒙脫石、貝得石、綠脫石、皂石、鋅蒙脫石、富鎂蒙脫石、鋰蒙脫石、四硅云母、帶云母(taeniolite)鈉、白云母、珍珠云母、滑石粉、蛭石、金云母、黃綠脆云母和綠泥石。還可使用經(jīng)有機物質處理的粘土礦物質(有時稱為有機改性的粘土礦物質)作為無機層狀化合物。對于經(jīng)有機材料處理的粘土礦物質,可參見AsakuraShoten的“粘土詞典”。在上述粘土礦物質中,從溶脹性和分裂性看,較好是蒙脫土石類、蛭石類和云母類,更好是蒙脫石類。蒙脫石類粘土礦物質的例子包括蒙脫石、貝得石、綠脫石、皂石、鋅蒙脫石、富鎂蒙脫石和鋰蒙脫石。在天然溶脹粘土礦物質的情況下用于溶脹或分裂無機層狀化合物的分散介質的例子有水;醇,例如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乙二醇和二甘醇;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亞砜和丙酮。其中,較好是水和醇,例如甲醇。在有機改性的粘土礦物質的情況下,分散介質可以是芳香烴,例如苯、甲苯和二甲苯;醚,例如乙醚和四氫呋喃;酮,例如丙酮、甲乙酮和甲基異丁基酮;脂肪烴,如正戊烷、正己烷和正辛烷;鹵代烴,如氯苯、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和全氯乙烷;乙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亞砜;甲基溶纖劑和硅油。成核劑作為成核劑,可使用各種已知的成核劑,它無特別的限制。成核劑的例子包括下列芳族磷酸酯鹽、亞芐基山梨醇、芳族羧酸和松香成核劑。芳族磷酸酯鹽的例子有式(A)表示的化合物在上式中,R11是氧原子、硫原子或具有1-10個碳原子的烴基;R12和R13各自為氫或具有1-10個碳原子的烴基并可相同或不同,一個或多個R12、R13可相互連接成環(huán);M是1-3價的金屬原子;n為1-3的整數(shù)。上式(A)表示的化合物的具體例子有2,2’-亞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鈉、2,2’-亞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鈉、2,2’-亞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鋰、2,2’-亞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鋰、2,2’-亞乙基二(4-異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鈉、2,2’-亞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鋰、2,2’-亞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鋰、二(2,2’-硫代二(4-甲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鈣、二(2,2’-硫代二(4-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鈣、二(2,2’-硫代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鈣、二(2,2’-硫代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鎂、二(2,2’-硫代二(4-叔辛基苯基)磷酸)鎂、2,2’-亞丁基二(4,6-二甲基苯基)磷酸鈉、2,2’-亞丁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鈉、2,2’-叔辛基亞甲基二(4,6-二甲基苯基)磷酸鈉、2,2’-叔辛基亞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鈉、二(2,2’-亞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鈣、二(2,2’-亞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鎂、二(2,2’-亞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鋇、2,2’-亞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鈉、2,2’-亞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鈉、(4,4’-二甲基-5,6’-二叔丁基-2,2’-聯(lián)苯基)磷酸鈉、二[(4,4’-二甲基-6,6’-二叔丁基-2,2’-聯(lián)苯基)磷酸]鈣、2,2’-亞乙基二(4-間丁基-6-叔丁基苯基)磷酸鈉、2,2’-亞甲基二(4,6-二甲基苯基)磷酸鈉、2,2’-亞甲基二(4,6-二乙基苯基)磷酸鈉、2,2’-亞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鉀、二(2,2’-亞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鈣、二(2,2’-亞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鎂、二(2,2’-亞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鋇、三(2,2’-亞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鋁和三(2,2’-亞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鋁及其兩種或多種的混合物。最好的是2,2’-亞甲基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鈉。芳族磷酸酯鹽的例子有下式(B)表示的化合物在上式中,R14是氫或具有1-10個碳原子的烴基;M是1-3價的金屬原子;n是1-3的整數(shù)。上式(B)表示的化合物的具體例子有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鈉、二(4-甲基苯基)磷酸鈉、二(4-乙基苯基)磷酸鈉、二(4-異丙基苯基)磷酸鈉、二(4-叔辛基苯基)磷酸鈉、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鉀、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鈣、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鎂、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鋰、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鋁及其兩種或多種的混合物。最好的是二(4-叔丁基苯基)磷酸鈉。亞芐基山梨醇的例子有式(C)表示的化合物在上式中,各個R15可相同或不同,為氫原子或具有1-10個碳原子的烴基,m和n各自為0-5的整數(shù)。式(C)表示的化合物的例子有1,3,2,4-二亞芐基山梨醇、1,3-亞芐基-2,4-對甲亞芐基山梨醇、1,3-亞芐基-2,4-對乙基亞芐基山梨醇、1,3-對甲亞芐基-2,4-亞芐基山梨醇、1,3-對乙基亞芐基-2,4-亞芐基山梨醇、1,3-對甲亞芐基-2,4-對乙基亞芐基山梨醇、1,3-對乙基亞芐基-2,4-對甲基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對甲基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對乙基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對正丙基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對異丙基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對正丁基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對仲丁基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對叔丁基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2’,4’-二甲基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對甲氧基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對乙氧基亞芐基)山梨醇、1,3-亞芐基-2,4-對氯亞芐基山梨醇、1,3-對氯亞芐基-2,4-亞芐基山梨醇、1,3-對氯亞芐基-2,4-對甲亞芐基山梨醇、1,3-對氯亞芐基-2,4-對乙基亞芐基山梨醇、1,3-對甲亞芐基-2,4-對氯亞芐基山梨醇、1,3-對乙基亞芐基-2,4-對氯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對氯亞芐基)山梨醇、及其兩種或多種的混合物。其中,較好的是1,3,2,4-二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對甲基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對乙基亞芐基)山梨醇、1,3-對氯亞芐基-2,4-對甲亞芐基山梨醇、1,3,2,4-二(對氯亞芐基)山梨醇、及其兩種或多種的混合物。在上述亞芐基山梨醇中,較好的是式(D)表示的化合物在上式中,各個R15可相同或不同,為甲基或乙基。芳族羧酸是例如式(E)表示的二(對叔丁基苯甲酸)氫氧化鋁松香型成核劑是例如松香酸的金屬鹽。松香酸金屬鹽是松香酸與金屬化合物的反應產(chǎn)物。松香酸的例子天然松香,如松香、浮油松香、和木松香;各種改性松香,例如歧化的松香、氫化松香、脫氫松香、聚合松香和α,β-烯鍵不飽和羧酸改性的松香;天然松香的純化產(chǎn)物;改性松香的純化產(chǎn)物。用于制備α,β-烯鍵不飽和羧酸改性的松香的不飽和羧酸的例子包括馬來酸、馬來酸酐、富馬酸、衣康酸、衣康酸酐、檸康酸、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上述松香中,較好的是至少一種選自天然松香、改性松香、天然松香的純化產(chǎn)物和改性松香的純化產(chǎn)物的松香。松香酸包括選自海松酸、山達海松酸、長葉松酸(palustricacid)、異海松酸、樅酸、脫水樅酸、新樅酸、二氫海松酸、二氫樅酸、四氫樅酸。與松香酸反應形成金屬鹽的金屬化合物是例如包含金屬元素(如鈉、鉀和鎂)并與松香酸一起形成鹽的化合物。金屬鹽的例子包括上述金屬的氯化物、硝酸鹽、乙酸鹽、硫酸鹽、碳酸鹽、氧化物和氫氧化物。成核劑的其它例子包括高熔點聚合物、芳族羧酸或脂肪酸的金屬鹽、和無機化合物。高熔點聚合物的例子包括聚乙烯基環(huán)烷烴,如聚乙烯基環(huán)己烷和聚乙烯基環(huán)戊烷;聚-3-甲基-1-戊烯、聚-3-甲基-1-丁烯和聚烯基硅烷。芳族羧酸或脂族羧酸的金屬鹽的例子包括苯甲酸鋁、對叔丁基苯甲酸鋁、己二酸鈉、噻吩羧酸鈉和吡咯羧酸鈉。模塑方法可采用各種模塑方法(例如壓延擠塑、注塑、吹塑、壓模和沖壓)制造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和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采用擠塑將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和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制成片材或膜(未拉伸的)。經(jīng)拉幅縱向(橫向-寬拉伸、橫向-縱向拉伸)、同時雙軸取向或單軸拉伸來拉伸擠出片材或擠出膜(未拉伸的)可制得拉伸膜。由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制得吹脹膜。通過例如噴絲頭擠出熔融組合物可制得長絲。可用熔噴法制得長絲。使用已知的注塑機在已知的條件下將組合物注塑成各種形狀可得到注塑產(chǎn)品。由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得到的注塑產(chǎn)品幾乎不帶靜電電荷,具有優(yōu)良的剛性、耐熱性、耐沖擊性、表面光澤度、耐化學品性能和耐磨性,因此它們可廣泛用于汽車的內裝飾、汽車外裝飾、電器的外殼、容器等。吹塑制品可用已知的吹塑機在已知的條件下制得。在注吹吹塑法中,將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在100-300℃的樹脂溫度下注入型坯模具中,形成型坯,隨后將型坯置于所需形狀的模具中,將空氣吹入型坯使型坯適配(fit)模具,從而制得吹塑制品。壓模產(chǎn)品是例如一種模具沖壓產(chǎn)品。用涂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和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用于各種用途,例如以下用途。(1)膜和片材包含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膜和片材具有優(yōu)良的撓性、透明度、粘合性、消霧性、耐熱性和分離性能。(2)層壓材料至少一層包含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層壓材料例如是農用膜、包裝膜、收縮膜、保護膜、分離膜,如血漿分離膜或水選擇性滲透蒸發(fā)膜、或者選擇性分離膜,如離子交換膜、電池隔膜,或者光學分辨膜。(3)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用于微膠囊、PTP包裝、化學球狀物和給藥系統(tǒng)。(4)改性劑當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作樹脂改性劑時,可以獲得耐沖擊性、流動性、涂覆性、結晶性、粘合性、透明度等方面的改性效果。當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作橡膠改性劑時,可以獲得耐候性、耐熱性、粘合性、耐油性等方面的改性效果。橡膠的例子包括交聯(lián)橡膠,如天然橡膠(NR)、異戊二烯橡膠(IR)、丁二烯橡膠(BR)、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氯丁二烯橡膠(CR)、丙烯腈/丁二烯橡膠(NBR)、丁基橡膠(IIR)、乙烯/丙烯橡膠(EPM、EPDM)、氯磺化聚乙烯(CSM)、丙烯酸類橡膠(ACM、ANM等)、表氯醇橡膠(CO、ECO等)、硅橡膠(Q)和氟橡膠(FKM等);以及熱塑性橡膠,如苯乙烯系、烯烴系、聚氨酯系、酯系、酰胺系和氯乙烯系橡膠。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用作潤滑油的改性劑,所述潤滑油例如是汽油發(fā)動機用油、柴油發(fā)動機用油、船用發(fā)動機用油、齒輪油、金屬加工油、馬達油、機油、錠子油和絕緣油。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還可用作這些潤滑油的粘度改性劑或冰點下降劑。當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作蠟用改性劑時,可以得到粘合性、流動性和硬度方面的改進。蠟的例子包括礦物蠟,如褐煤蠟、泥煤蠟、地蠟/微晶蠟和石油蠟;合成蠟,如聚乙烯、費-托合成過程中得到的蠟、經(jīng)化學改性的烴類蠟和取代的酰胺蠟;植物蠟和動物蠟。當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作水泥用改性劑時,可獲得成型性和硬度方面的改進。水泥的例子包括空氣固化型水泥,如石灰、石膏和鎂氧水泥;水固化型水泥,如羅馬水泥、天然水泥、卜特蘭水泥、高鋁水泥和高硫酸鹽礦渣水泥;和特種水泥,如防酸水泥、耐火水泥、水玻璃水泥和牙科用水泥。(5)粘度改性劑、成型性改進劑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作為用于油墨和涂料的粘度改性劑或成型性改進劑,所述油墨和涂料例如是活版印刷油墨、石印油墨、苯胺印刷油墨、凹印油墨、油性涂料、纖維素衍生物涂料、合成樹脂涂料、水性烘漆、粉狀水性涂料和日本漆。(6)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作為建筑/土木工程用樹脂和建筑/土木工程用模塑制品,如地板鋪面材料、地磚、地板板材、隔音板、熱絕緣板、阻尼材料、裝飾板、踢腳板、瀝青改性劑、墊片、密封材料、屋頂板和擋板。(7)汽車內部和外部裝飾、油箱包含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汽車內部或外部裝飾和油箱具有優(yōu)良的剛性、耐沖擊性、耐油性和耐熱性。(8)電氣或電子部件本發(fā)明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用作電氣或電子部件。電氣或電子部件的例子包括電絕緣材料、電子部件處理儀、磁性記錄介質、磁性記錄介質的粘合劑、電路的密封材料、家用電氣設備的材料、諸如電子爐容器等容器的基材、用于電子爐的膜、聚合物電解質基材和導電合金基材。還可例舉的電氣或電子部件有連接器、插座、電阻器、延遲開關線圈繞線管、電容器、可變電容器、光學傳感器、光學連接器、振蕩器、各種終端裝置、變壓器、插頭、印刷線路板、調諧器、揚聲器、擴音器、頭戴式耳機、小馬達、磁頭基、電源模塊、外殼、半導體、液晶顯示部件、FDD托架、FDD底盤、HDD部件、發(fā)動機電刷柄、拋物面天線和計算機相關部件;VTR部件、TV部件、熨斗、吹風機、煮飯器部件、電子爐部件、聲學儀器部件、音頻設備部件,如激光唱片和影碟、家用或辦公用電氣設備部件,如燈具部件、冰箱部件、空調部件、打字機部件和文字處理機部件;辦公用電腦相關部件、電話相關部件、傳真相關部件、復印機相關部件、電磁屏蔽材料、揚聲器喇叭材料和揚聲器用震動部件。(9)水乳液包含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水乳液可作為粘合劑用于聚烯烴,獲得優(yōu)良的熱密封性能。(10)涂料基料含有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溶劑分散體在溶劑中的分散穩(wěn)定性優(yōu)良,在金屬或極性樹脂與聚烯烴粘合時顯示優(yōu)良的粘合性。(11)醫(yī)用或衛(wèi)生材料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以被用作醫(yī)用物品,如無紡布、無紡布層壓材料、駐極體、醫(yī)用管、醫(yī)用容器、輸液袋、預裝填注射器和注射器、醫(yī)用材料、人造器官、人造肌肉、過濾膜、食品衛(wèi)生/健康用品、蒸餾袋和保鮮膜。(12)雜項物品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用作文具,如書桌墊、切割墊、直尺、筆架、筆握、筆套、剪刀握把、刀具握把、磁鐵片、筆盒、壓紙尺、粘合劑、標簽密封、膠帶和白板;日用雜項物品,如衣服、簾子、板、地毯、門廳踏腳、浴室踏腳、桶、軟管、袋、種植器、空調過濾器、廢氣扇過濾器、餐具、碟、杯、飯盒、咖啡壺漏斗、鏡架、容器、儲存盒、衣架、繩和洗滌網(wǎng);運動物品,如鞋、護目鏡、滑雪撬、球拍、球、帳篷、游泳鏡、游泳鰭、魚桿、冷藏箱外殼、休閑用片料和運動網(wǎng);玩具,例如積木和紙牌;容器,如煤油罐、鼓、洗滌劑瓶和洗發(fā)精瓶;和展示物品,如招牌、標塔和塑料鏈。(13)填料改性劑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適于用作添加劑,用來制備填料分散性改進劑或者經(jīng)分散性改進的填料。(14)相容劑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用作相容劑。當使用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時,含極性基團的聚烯烴和熱塑性樹脂可以任意混合比加以混合。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具有聚烯烴主鏈和含極性基團的支鏈,從而通過其使用,本身不相容的組分可以被相容。因此,斷裂伸長率與不使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情況相比有顯著提高。接著更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和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用途。粘合劑樹脂當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作粘合劑樹脂時,式(3)中的X較好是酸酐基團、環(huán)氧基團、氨基或羥基,式(6)中的Y較好是環(huán)氧基團、氨基或羥基。若X是羥基、式(3)中的R3是含9個或更少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脂族烴基,則可以獲得具有優(yōu)良的流動性和粘合性綜合性能的粘合劑樹脂。若X是羥基、式(3)中的R3是含11個或更多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脂族烴基,,則可以獲得粘合性特別優(yōu)異的粘合劑樹脂。本發(fā)明的粘合劑樹脂包含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因此顯示對金屬(例如鐵和鋁)和含極性基團的聚合物的優(yōu)良粘合性。所述含極性基團的聚合物例如是聚酰胺、聚酯、聚縮醛、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苯醚、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完全或部分皂化產(chǎn)物,以及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此外,由于主鏈是聚烯烴結構,本發(fā)明的粘合劑樹脂對聚烯烴也具有優(yōu)良的粘合性,可用作極性材料之間或者極性材料和聚烯烴之間的粘合劑樹脂。相容劑當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作相容劑時,含極性基團的聚烯烴和熱塑性樹脂可以任意混合比加以混合。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具有聚烯烴主鏈和含極性基團的支鏈,從而使本身不相容的各組分可以互相相容。因此,斷裂伸長率與不使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情況相比有顯著提高。在用作相容劑時,式(3)中的X較好是酸酐基團、環(huán)氧基團、氨基、羧酸基團、羧酸酯基團或羥基,特別好是酸酐基團、環(huán)氧基團、氨基或羧酸酯基團,式(6)中的Y較好是環(huán)氧基團、氨基或羥基。在式(3)中,若X是羥基、R3是含9個或更少碳原子、較好是含8個或更少碳原子,更好是含7個或更少碳原子的烴基,則相容劑顯示優(yōu)良的流動性和相容性的綜合性能。在式(3)中,若X是羥基、R3是含11個或更多個碳原子、較好是含12個或更多個碳原子、更好是含13個或更多個碳原子的烴基,則尤其可提高相容性的改進效果。樹脂改性劑當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作樹脂改性劑時,可以獲得在親水性、抗靜電性、涂覆性、印刷性等方面的改進效果。當用作親水性改進劑或抗靜電性改進劑時,式(3)中的X較好是羥基、羧酸基團、酰胺基團、氨基、酸酐基團或羧酸酯基團。當用作涂覆性改進劑或印刷性改進劑時,式(3)中的X較好是羥基、羧酸基團、酰胺基團、氨基、環(huán)氧基團或酸酐基團,式(6)中的Y較好是環(huán)氧基團、氨基或羥基。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作涂覆性改進劑或印刷性改進劑,當式(3)中的X為羥基、R3是含9個或更少碳原子、較好是含8個或更少碳原子、更好是含7個或更少碳原子的脂族烴基時,改進劑顯示優(yōu)良的流動性和涂覆性或印刷性的綜合性能。當式(3)中的X為羥基、R3為含11個或更多個碳原子、較好是含12個或更多個碳原子、更好是含13個或更多個碳原子的脂族烴基時,可以進一步增加對涂覆性和印刷性的改進效果。填料分散劑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以適合于作為填料分散劑用來改進填料的分散性,或者用作添加劑以制備具有改進分散性的填料。例如,在混合熱塑性樹脂與填料時使用填料分散劑。所述熱塑性樹脂的例子包括上述熱塑性樹脂,較好是聚烯烴。用于本發(fā)明的填料的例子包括纖維,例如全芳族聚酰胺纖維、脂族聚酰胺纖維、聚酯纖維和纖維素纖維;有機填料,例如液態(tài)聚酯或聚酰胺的細分散體,以及上述無機填料。對于填料的用量無特別限制,例如填料用量可以是0.01-100重量份,較好是0.1-20重量份,以100重量份熱塑性樹脂計。本發(fā)明的填料分散劑具有與填料的高親和力,能夠改進填料的分散性。當使用該填料分散性改進劑時,含填料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在機械性能(如剛性、硬度、耐熱性、耐沖擊性和伸長率)方面能得到改進。填料分散劑可用于使用填料的熱塑性樹脂或熱固性樹脂,較好是用于聚烯烴。本發(fā)明含填料分散劑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用任何一種已知方法,例如用上述方法進行模塑。用這些方法獲得的模制品可用在從家用制品到工業(yè)產(chǎn)品的廣泛應用。用這些方法獲得的模制品的例子包括電氣部件、電子部件、汽車部件、機械結構部件、食品容器、膜、片材和纖維制品。更具體而言,例如辦公室和辦公自動化(OA)設備,如打印機、個人電腦、文字處理器、鍵盤、PDA(便攜式數(shù)據(jù)終端)、電話、傳真、復印機、ECR(電子現(xiàn)金出納機)、電子計算機、電子筆記本、電子字典、卡片、支架和文具;電氣設備,如洗衣機、冰箱、清潔器、電子爐、燈具、游戲機、熨斗和腳爐;AV設備,如TV、VTR、攝像機、盒式收錄機、磁帶錄音機、小型光盤、CD播放器、揚聲器和液晶顯示;電氣或電子部件和通訊設備,如連接器、繼電器、電容器、開關、印刷線路板、線圈繞線管、半導體密封材料、電線、電纜、變壓器、偏轉線圈、配電盤和時計。其它例子包括車用、船用、飛機用材料和建筑材料,例如座椅(填塞料、面料)、皮帶、頂蓋泡沫襯料、活動頂蓋、扶手架、門飾、后組裝架、地毯、墊子、遮陽板、輪轂罩、墊子罩、氣袋、絕緣材料、衣架、皮帶拉手、電線包層材料、電絕緣材料、涂料、涂覆材料、面料、地板材料、墻角材料、甲板板材、覆蓋材料、膠合板、天花板、分隔板、側壁材料、地毯、壁紙、墻飾材料、外飾材料、內飾材料、屋頂材料、隔音材料、熱絕緣材料和窗戶材料;日用或運動用品,如衣服、簾、板、膠合板、合成纖維板、地毯、入口踏腳、片、桶、軟管、容器、眼鏡、袋、箱、護目鏡、滑雪撬、球拍、帳篷和音樂器材。還可提及的有洗發(fā)精和洗滌劑的瓶子、調味品(如食油和醬油)的瓶子、飲料(如礦泉水和果汁)的瓶子、耐熱性食品容器(如飯盒和飯碗)、餐具(如盤子和筷子)、其它各種食品容器、包裝膜和包裝袋。分散體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通過將其分散在水中用作樹脂水分散體,或者可以通過將其分散在溶劑中用作溶劑分散體。樹脂水分散體本發(fā)明的樹脂水分散體包含水和分散在其中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如有必要,本發(fā)明的樹脂水分散體可以包含改性的聚烯烴和/或表面活性劑,其用量應限于不會對本發(fā)明目的造成損害。改性聚烯烴是通過用烯鍵式不飽和羧酸化合物接枝改性含2-20個碳原子α-烯烴的聚合物而獲得的聚烯烴。作為改性聚烯烴材料的聚烯烴(初始聚烯烴)的粘均分子量通常在1,000-50,000的范圍內,較好是2,000-30,000,更好是5,000-10,000。為了獲得優(yōu)良的乳液性能,初始聚烯烴于180℃測得的熔體粘度通常在10-5,000厘泊的范圍內,較好是20-2,000厘泊,更好是30-1,000厘泊??刹捎闷褚阎亩喾N方法來制備初始聚烯烴。例如,可采用使用過渡金屬催化劑(如已知的茂金屬催化劑)聚合α-烯烴以獲得所需分子量的方法,以及加熱用過渡金屬催化劑制得的高分子量聚烯烴以進行降解的方法。用于初始聚烯烴接枝改性的烯鍵式不飽和羧酸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在其分子中具有烯鍵式不飽和鍵并含有羧酸或羧酸酐的化合物,以及它們的衍生物。具體而言,可以提及的有烯鍵式不飽和羧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α-乙基丙烯酸、馬來酸、富馬酸、衣康酸、檸康酸、四氫化鄰苯二甲酸、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內順式二環(huán)[2.2.1]庚-5-烯-2,3-二甲酸(nadicacidTM)和甲基內順式二環(huán)[2.2.1]庚-5-烯-2,3-二甲酸(methylnadicacidTM);以及烯鍵式不飽和羧酸衍生物,如?;u、酰胺、酰亞胺、酸酐和上述酸的酯。烯鍵式不飽和羧酸衍生物的具體例子包括馬來酰氯、馬來酰亞胺、馬來酸酐、檸康酸酐、馬來酸一甲酯和馬來酸二甲酯。其中,較好的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酐、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烯鍵式不飽和羧酸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者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或者可以與其它單體混合使用,用量范圍應限于不對發(fā)明效果產(chǎn)生不利影響。可用來與烯鍵式不飽和羧酸化合物組合使用的單體例子包括含氨基的烯鍵式不飽和化合物,如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丙酯、N,N-二甲基氨基丙基丙烯酰胺和氨基苯乙烯;含羥基的烯鍵式不飽和化合物,如丙烯酸2-羥乙酯、丙烯酸2-羥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和烯丙醇;以及苯乙烯型烴類化合物,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鄰甲基苯乙烯、間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間乙基苯乙烯、對乙基苯乙烯、鄰異丙基苯乙烯、間異丙基苯乙烯和對異丙基苯乙烯。全部接枝單體組分中所含的烯鍵式不飽和羧酸化合物的比例較好應不低于50。改性的聚烯烴可按照已知方法(例如日本專利公報No.22988/1977中所述方法)進行制備。具體來說,對初始聚烯烴在高于被熔融的熔點以上的溫度進行加熱,邊攪拌邊向其中同時加入或依次加入烯鍵式不飽和羧酸化合物和過氧化物,以進行接枝共聚反應。改性聚烯烴的粘均分子量通常在1,000-50,000的范圍內,較好是2,000-20,000,更好是5,000-10,000。改性聚烯烴中烯鍵式不飽和羧酸化合物的含量通常在1.0×10-3至0.2摩爾當量的范圍內,較好是5.0×10-3至0.15摩爾當量,更好是0.01-0.1摩爾當量,以100克改性聚烯烴計。改性聚烯烴可單獨使用或者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表面活性劑的例子包括磺酸或羧酸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如烷基萘磺酸鹽、萘磺酸甲醛縮合物的鈉鹽、甲酚Shaff酸甲醛縮合物的鈉鹽、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鈉鹽、木質素磺酸鈣鹽、黑素樹脂磺酸鈉鹽、特殊的聚丙烯酸鹽、葡糖酸鹽、烯烴/馬來酸鹽共聚物、羧甲基纖維素鈉鹽、金屬皂(Zn、Al、Na或K鹽)、油酸鉀鹽、油酸鈉鹽、硬脂酸鉀鹽、硬脂酸鈉鹽、牛脂酸鉀鹽、牛脂酸鈉鹽和硬脂酸三乙醇胺鹽;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如脂肪酸一甘油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糖脂肪酸偏酯、聚甘油脂肪酸偏酯、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偏酯、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偏脂、聚氧乙烯脂肪胺、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聚氧乙烯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羥乙基纖維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甲基纖維素;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如氯化烷基銨、溴化三甲基烷基銨和氯化烷基吡啶鎓;兩性表面活性劑,如二甲基烷基內銨鹽和烷基甘氨酸。其中較好是使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因為能獲得更穩(wěn)定的樹脂水分散體。其中更好的是較高級的脂肪酸,更好的是含1-20個碳原子的飽和或不飽和較高級脂肪酸的鹽,特別好是它們的堿金屬鹽。更具體而言,可以提及的有癸酸、十一酸、月桂酸、肉豆蔻酸、軟脂酸、十七烷酸、硬脂酸、花生酸、林丹酸、苧酸、巖芹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和牛脂酸的堿金屬鹽。表面活性劑可以單獨使用或者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本發(fā)明的樹脂水分散體可例如通過將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和可任選的改性聚烯烴、表面活性劑和多種添加劑分散在水分散介質中而制得。具體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1)和(2)。(1)將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溶解在諸如甲苯或二甲苯的有機溶劑中,以制備濃度為10-50重量%的溶液。然后,將該溶液與親水溶劑(如甲醇、乙醇或異丙醇)和乳化劑一起加入水中,用均相混合機或類似機器進行攪拌,得到乳液。然后,用蒸發(fā)器或類似設備從乳液中除去有機溶劑和乳化劑。(2)熔融捏和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并向熔融的捏和物中加入水。然后,同時進行或依次進行在樹脂仍熔融的狀態(tài)下捏和樹脂和水的步驟以及若改性聚烯烴未經(jīng)中和則加入堿性物質的步驟。上述兩種方法中,方法(2)可較好地用來制備樹脂水分散體。以下更詳細地說明方法(2)。先熔融捏和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熔融捏和的溫度高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熔點或者高于在熱塑性樹脂組合物所含樹脂中熔點最高的樹脂的熔點,較好是使得熔體粘度不超過105泊的溫度。然后向熔融捏和物中加入水,在樹脂仍熔融的狀態(tài)下捏和該樹脂和水,以使得樹脂固體變成分散的顆粒。若使用未中和和/或未皂化的聚烯烴,則在該步驟中加入堿性物質以中和聚烯烴。堿性物質的例子包括在水中用作堿的物質,如堿金屬、堿土金屬、氨和胺;在水中用作堿的物質,如堿金屬的氧化物、氫氧化物、弱酸鹽或氫化物,和堿土金屬的氧化物、氫氧化物、弱酸鹽或氫化物;以及這些金屬的醇鹽。這些物質的具體例子如下。堿金屬的例子包括鈉和鉀;堿土金屬的例子包括鈣、鍶和鋇;胺的例子包括無機胺,如羥胺和肼、甲胺、乙胺、乙醇胺和環(huán)己胺;堿金屬和堿土金屬的氧化物、氫氧化物和氫化物的例子包括氧化鈉、過氧化鈉、氧化鉀、過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鍶、氧化鋇、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鍶、氫氧化鋇、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和氫化鈣;堿金屬和堿土金屬的弱酸鹽的例子包括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碳酸氫鉀、碳酸氫鈣、乙酸鈉、乙酸鉀和乙酸鈣;氨和胺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季銨化合物,如氫氧化銨和氫氧化四甲銨。盡管堿性物質可以就這樣加入,但較好是以水溶液形式加入。由樹脂固體形成分散顆粒的步驟和對未中和和/或未皂化的改性聚烯烴進行中和的步驟可以同時進行或依次進行。盡管可用任何已知方法進行熔融捏和,熔融捏和裝置的較佳例子包括捏和機、班伯里混合機和多螺桿擠出機。然后,將通過依次進行加入水并熔融捏和獲得的其中分散有熔融樹脂的水分散體,然后自然或人工地冷卻至室溫。此時,分散顆粒硬化,獲得穩(wěn)定的樹脂水分散體。當然,在制備本發(fā)明樹脂水分散體時,可結合使用多種常用于樹脂水分散體的輔助物質,如穩(wěn)定劑、濕潤劑、發(fā)泡劑、消泡劑、凝固劑、膠凝劑、防老劑、增塑劑、填料、著色劑、芳香化劑、防粘連劑和脫模劑。如上所述獲得的本發(fā)明樹脂水分散體中所含的分散顆粒通常是球狀的,但不一定必須是球狀的。分散顆粒的平均直徑并無特別限制,但通常在1-20微米的范圍內,較好是5-15微米。樹脂水分散體的顆粒濃度(固體含量)并無特別限制,但通常在5-40重量%的范圍。本發(fā)明的樹脂水分散體適用于粘合曾難以粘合的聚烯烴(如聚乙烯和聚丙烯),分散體可用于聚烯烴和聚烯烴之間的粘合或者聚烯烴與其它材料之間的粘合。任意材料可用作其它材料,例如布、纖維、塑料、紙或金屬。布或纖維的例子包括天然纖維,如棉和大麻;無機纖維,如玻璃纖維、碳纖維、石棉纖維和金屬纖維;再生纖維,如粘膠人造絲和銅銨絲(cupra);半合成纖維,如二乙酸酯或三乙酸酯纖維;尼龍-6、尼龍-66和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纖維;以及芳族聚酰胺纖維、丙烯酸類纖維、聚氯乙烯纖維、聚烯烴纖維、不溶或部分溶解的乙烯醇纖維。在植絨時可采用短纖維來粘合結合。不僅聚烯烴可用作塑料,還可使用其它任意塑料,如聚氯乙烯、ABS、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和環(huán)氧樹脂。待粘合的塑料模制品可采用任何形狀,如片、膜或其它形狀。通過將本發(fā)明的樹脂水分散體施涂到粘合體表面上(類似于常規(guī)的水分散體型粘合劑),然后如有必要加熱該分散體至干燥,如此進行粘合結合。溶劑分散體本發(fā)明的溶劑分散體包含有機介質和以固態(tài)分散在其中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聚烯烴良溶劑的有機介質的例子包括芳烴,如苯、甲苯和二甲苯;脂族烴,如己烷、庚烷、辛烷和癸烷;脂環(huán)族烴,如環(huán)己烷、環(huán)己烯和甲基環(huán)己烷;脂族醇,如乙醇和異丙醇;酮溶劑,如丙酮、甲基異丁基酮和甲基乙基酮;鹵代烴,如三氯乙烯、二氯乙烯和氯苯。聚烯烴不良溶劑的有機介質的例子包括醇、酮、醚、酯和溶纖劑。具體而言,可提及的有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己醇、丙二醇、苯酚、二乙醚、二丙醚、二丁醚、苯甲醚、二噁烷、四氫呋喃、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戊酮、己酮、異佛爾酮、甲基苯基酮、無水乙酸、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酸甲酯、甲酸丁酯、乙基溶纖劑和甲基溶纖劑。有機介質可單獨使用或者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從低溫流動性和分散穩(wěn)定性的角度考慮,較好是使用良溶劑和不良溶劑的混合物。對于良溶劑和不良溶劑之間的比例無特別限制。如有必要,可向本發(fā)明溶劑分散體中加入已知添加劑,如顏料、填料和穩(wěn)定劑,應限制在不對發(fā)明目的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范圍內。制備本發(fā)明溶劑分散體時,例如將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與有機介質混合,并加熱至完全溶解。熔融溫度通常在100-150℃。然后,冷卻該溶液以沉淀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為了在60-100℃的溫度范圍內沉淀共聚物或組合物,較好是預先設定有機介質的組成,調節(jié)平均冷卻速率至1-20℃/小時,較好是2-10℃/小時??梢詫⒑瑯O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溶解在僅由良溶劑組成的有機介質中,在完成沉淀之后加入不良溶劑,然后進行進一步沉淀。如上獲得的本發(fā)明溶劑分散體中所含的分散顆粒通常為球狀,但它們并不必須總是球狀的。分散顆粒的平均直徑并無特別限制,但通常在1-20微米的范圍內,較好是5-15微米。溶劑分散體的顆粒濃度(固體濃度)并無特別限制,但通常在5-40重量%的范圍內。用作粘合金屬與金屬、聚烯烴與聚烯烴或者金屬與聚烯烴的粘合劑的樹脂分散體顯示優(yōu)良的粘合性能,從而能有效地用作藥品PTP包裝的粘合劑、層合用粘合劑、涂覆材料或者底涂料。膜和片材包含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膜和片材可以是拉伸的或者未拉伸的,可以用合適的已知方法制得。制備本發(fā)明膜和片材的方法的例子包括擠出成型、注塑、吹脹成型、吹塑、擠坯吹塑、注坯吹塑、壓模、真空模塑、壓延和膨脹模塑。當通過擠出成型制得包含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膜和片材時,可采用迄今已知的擠出成型設備和模塑條件。例如使用單螺桿擠出機、捏和擠出機、活塞式擠出機、齒輪擠出機等。熔融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者熔融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從T形模頭擠出,由此制得未拉伸膜或者片材。本發(fā)明的膜和片材可通過吹脹成型法制得。當包含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本發(fā)明膜和片材由吹脹成型制得時,幾乎不會發(fā)生垂伸(drawdown)。當通過注塑制得包含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本發(fā)明膜和片材時,可采用迄今已知的注塑設備和模塑條件。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以被注塑成具有所需形狀和厚度的膜或片材。由注塑獲得的膜和片材可以是拉伸的。通過已知拉伸方法拉伸未經(jīng)拉伸的膜或片材(如上述擠出膜和片材)可獲得經(jīng)拉伸的膜或片材,所述拉伸方法例如是拉幅(縱向-橫向拉伸、橫向-縱向拉伸)、同時雙軸取向或單軸拉伸。在未經(jīng)拉伸膜或片材的拉伸過程中,在雙軸取向情況下所需拉伸比通常為20-70倍,在單軸拉伸情況下所需拉伸比通常為2-10倍,盡管這取決于未經(jīng)拉伸膜或片材的厚度。拉伸膜或片材的厚度較好是5-200微米,盡管這取決于膜或片材的用途。下文接著說明具有兩層或多層不同組合物的本發(fā)明膜和片材(下文中有時稱為“層壓材料”)。本發(fā)明多層結構的膜或片材由具有不同組成的兩層或多層組成,這些層中至少一層由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形成。本發(fā)明的膜或片材是由具有不同組成的兩層或多層組成的多層結構的膜或片材,這些層中至少一層由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形成。本發(fā)明多層結構的膜和片材較好是由(a)包含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層和(b)熱塑性樹脂層組成,或者較好是由(b)熱塑性樹脂層和(c)包含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層組成。本發(fā)明的層壓材料是多層結構的膜或片材,由具有不同組成的兩層或多層組成,這些層中至少一層由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組成。層壓材料較好是由以下各層組成(a)包含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層,(b)熱塑性樹脂層,或者(b)熱塑性樹脂層,和(c)包含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層。用于形成多層結構的膜或片材中熱塑性樹脂層(b)的熱塑性樹脂的例子包括用于上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的樹脂,例如聚烯烴、聚酰胺、聚酯、聚縮醛、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聚苯醚、聚丙烯酸酯和聚氯乙烯。這些熱塑性樹脂可以單獨使用或者組合使用。熱塑性樹脂層(b)較好是包含含有選自以下的至少一種樹脂的熱塑性樹脂聚烯烴、聚酰胺、聚酯、聚縮醛、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聚碳酸酯,更好是包含選自聚烯烴、乙烯/含極性基團的乙烯基共聚物、聚酯、聚碳酸酯和聚酰胺的熱塑性樹脂。聚酯樹脂是由二羥基化合物單元與二羧酸單元形成的聚酯。二羥基化合物單元得自脂族二醇,如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和1,6-己二醇;脂環(huán)族二醇,如環(huán)己烷二甲醇;芳族二羥基化合物,如雙酚,或者得自兩種或多種選自這些化合物的二羥基化合物。二羧酸單元得自芳族二羧酸,如對苯二酸、間苯二酸和2,6-萘二甲酸;脂族二羧酸,如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癸二酸和十一烷二羧酸;脂環(huán)族二羧酸,如六氫化對苯二甲酸,或者得自選自這些酸的兩種或多種二羧酸。聚酯樹脂可以用少量三價或更高價的多羥基化合物或者多羧酸(例如三醇或三元羧酸)進行改性。較好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等用作熱塑性聚酯樹脂。用已知方法使二羥基化合物與光氣或碳酸二苯酯反應獲得的多種聚碳酸酯和共聚碳酸酯的任何一種可用作聚碳酸酯樹脂。二羥基化合物的例子包括氫醌、間苯二酚、4,4’-二羥基二苯基甲烷、4,4’-二羥基二苯基乙烷、4,4’-二羥基二苯基正丁烷、4,4’-二羥基二苯基庚烷、4,4’-二羥基二苯基苯基甲烷、4,4’-二羥基二苯基-2,2-丙烷(雙酚A)、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2,2-丙烷、4,4’-二羥基-3,3’-二苯基二苯基-2,2-丙烷、4,4’-二羥基二氯二苯基-2,2-丙烷、4,4’-二羥基二苯基-1,1-環(huán)戊烷、4,4’-二羥基二苯基-1,1-環(huán)己烷、4,4’-二羥基二苯基甲基苯基甲烷、4,4’-二羥基二苯基乙基苯基甲烷、4,4’-二羥基二苯基-2,2,2-三氯-1,1-乙烷、2,2’-二羥基二苯基、2,6-二羥基萘、4,4’-二羥基二苯醚、4,4’-二羥基-3,3’-二氯二苯醚和4,4’-二羥基-2,5-二乙氧基苯醚。上述化合物中,較好是使用4,4’-二羥基二苯基-2,2-丙烷(雙酚A)的聚碳酸酯,因為它具有優(yōu)良的機械性能和透明性。通過用已知方法對己內酰胺開環(huán)聚合或者二胺與二羧酸的縮聚而獲得的多種聚酰胺和共聚酰胺中的任何一種可用作聚酰胺樹脂。其中較好是使用尼龍-6、尼龍-6,6或者間二甲苯二胺/己二酸縮聚物。聚烯烴的例子包括乙烯(共)聚合物、丙烯(共)聚合物、丁烯(共)聚合物、4-甲基-1-戊烯(共)聚合物、3-甲基-1-丁烯(共)聚合物和己烯(共)聚合物。其中較好是乙烯(共)聚合物、丙烯(共)聚合物或4-甲基-1-戊烯(共)聚合物。更好是乙烯(共)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者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皂化產(chǎn)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乙烯含量要求在15-60摩爾%的范圍內,較好是25-50摩爾%。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于190℃測得的熔體流動速率在0.1-500克/10分鐘的范圍內,較好是0.1-400克/10分鐘,更好是0.1-300克/10分鐘。較好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產(chǎn)物通過皂化乙烯含量為15-60摩爾%,較好是25-50摩爾%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獲得,皂化程度應不低于50%,較好是不低于90%。當乙烯含量在上述范圍內時,皂化產(chǎn)物幾乎不會熱分解,易于熔融模塑,并具有優(yōu)良的延伸性、防水性和抗透氣性。當皂化程度不低于50%時,皂化產(chǎn)物具有優(yōu)良的抗透氣性,是較佳的。在本發(fā)明的層壓材料中,在熱塑性樹脂層(b)和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層(a)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層(c)之間可以插入例如乙烯(共)聚合物或者已用馬來酸酐接枝共聚的丙烯聚合物。本發(fā)明多層結構的膜和片材(層壓材料)可用任何方法制得。例如,將用于形成層的材料進行整體成型(如共擠出)以形成膜或片材,或者將用于形成多層結構一層的材料形成膜或片材,然后在上面模塑用于形成另一層的材料,以形成膜或片材,或者將用于形成各層的材料各自模塑成膜或片材,接著通過接觸結合、熔融結合、粘合結合等方式層合在一起。本發(fā)明的層壓材料較好是由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層(a)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層(c)與熱塑性樹脂層(b)組成的。為了制備該層壓材料,可使用共擠出成型方法,該方法中將用于形成熱塑性樹脂層(b)的熱塑性樹脂和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者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不同的擠出機各自熔融,然后加入雙層或三層結構的模頭中并共擠出,以使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者粘合劑樹脂組合物形成中間層;或者采用夾層層合方法,在該方法中各自預先形成熱塑性樹脂層(b)、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層(a)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層(c),在這些層之間熔融擠出粘合劑樹脂組合物。在上述方法中,從層間強度來考慮較好是共擠出成型法。共擠出成型法包括使用扁平模頭的T形模頭法和使用圓形模頭的吹脹法。扁平模頭可采用任何使用黑匣(blackbox)的單料道型和多料道型。任何已知模頭可用作用于吹脹法的模頭。層壓材料各層的厚度可以根據(jù)層壓材料的用途恰當?shù)丶右源_定。當層壓材料以片材或膜形式獲得時,熱塑性樹脂層(b)的厚度通常為0.01-1毫米,用作粘合劑的粘合層的厚度通常為0.005-1毫米,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層(a)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層(c)通常厚0.01-5毫米。當本發(fā)明層壓材料包含例如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層(a)和熱塑性樹脂層(b)時,層壓材料可以是兩層結構(即(a)/(b))、層(a)位于層(b)兩面上的結構(即(a)/(b)/(a)),或者其中加入另一層(x)(如聚烯烴層)的結構(即(a)/(b)/(x)/(b)/(a)、(x)/(a)/(b)或(x)/(b)/(a))。其中至少一層是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層(a)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層(c)的本發(fā)明的膜或片材,適于用作農用、包裝、收縮和保護的膜或片材。此外,本發(fā)明的膜或片材能適于用作選擇性分離膜,如血漿分離膜、水選擇性滲透蒸發(fā)膜、離子交換膜、電池隔膜或光學分辨膜。本發(fā)明的片材或膜可用于多種應用,如微膠囊、PTP包裝、化學球狀物和給藥系統(tǒng)。本發(fā)明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具有優(yōu)良的對極性材料(如金屬和極性樹脂)的粘合性、相容性和撓性。參考以下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但應認為本發(fā)明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在實施例中,按以下方法測量各種性能。粘合性膜的制備將一片厚0.1毫米的鋁片、一片聚酰亞胺片和一片厚100微米的鋁片按此順序疊放在壓板上,所述厚100微米的鋁片在其中央被切割掉一塊20cm×20cm的正方形。在該中央(切割部分)上放置4.0克樣品(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然后,依次將一片聚酰亞胺片、一片鋁片和一塊壓板疊放在上面。將夾在壓板之間的樣品置于190℃的熱壓機中并預熱約5分鐘。為了從樣品中除去氣泡,重復加壓(50kg/cm2-G)和釋壓操作數(shù)次。隨后將壓力增加至100kg/cm2-G,在壓力下加熱該樣品5分鐘。釋放壓力后,從壓機中取出壓板,轉移到另一臺不同的壓機中,其加壓部分保持在20℃,接著在100kg/cm2-G的壓力下冷卻5分鐘。釋壓后取出樣品。所得膜(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中,具有約150-170微米均勻厚度的部分被用來測量粘合強度。對Al粘合強度的測量將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夾在兩片20cm×20cm的正方形鋁片(厚度為50微米)之間,在上述“膜的制備”中所述相同加壓條件下層合鋁片和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切割所得層壓材料,以得到寬度為15毫米的試條,在粘合界面以180℃的剝離角度將鋁片和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互相剝離,測量剝離強度。對PET粘合強度的測量將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夾在兩片20cm×20cm的正方形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厚度100微米)之間,在上述“膜的制備”中所述相同加壓條件下層合PET膜和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不同的是加壓溫度變?yōu)?80℃,冷卻壓機中的預設定溫度變?yōu)?8℃。切割所得層壓材料,以得到寬度為15毫米的試條,在粘合界面以180℃的剝離角度將PET膜和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互相剝離,測量剝離強度。對Ny粘合強度的測量將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夾在兩片20cm×20cm的正方形尼龍6膜(厚度100微米)之間,在上述“膜的制備”中所述相同加壓條件下層合尼龍6膜和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不同的是加壓溫度變?yōu)?50℃。切割所得層壓材料,以得到寬度為15毫米的試條,在粘合界面以180℃的剝離角度將尼龍6膜和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互相剝離,測量剝離強度。對EVOH粘合強度的測量將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夾在兩片20cm×20cm的正方形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厚度100微米)之間,在上述“膜的制備”中所述相同加壓條件下層合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和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不同的是加壓溫度變?yōu)?00℃。切割所得層壓材料,以得到寬度為15毫米的試條,在粘合界面以180℃的剝離角度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和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互相剝離,測量剝離強度。耐沖擊性試驗,拉伸試驗懸臂梁式?jīng)_擊強度(缺口的)按ASTMD256于23℃測量沖擊強度拉伸試驗按ASTMD638對從壓制片材中沖出的啞鈴狀樣品進行拉伸試驗,條件為溫度是23℃,跨距為30毫米,拉伸速率為30毫米/分鐘,測量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消霧性能膜的制備將一片PET片材和厚100微米的鋁片按此順序疊放在壓板上,所述鋁片在其中央被切割掉一塊20cm×20cm的正方形。在該中央(切割部分)上放置3.3克樣品(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然后,再將一片PET片材、一片鋁片和一塊壓板依次疊放在上面。將夾在壓板之間的樣品置于200℃的熱壓機中并預熱約7分鐘。為了從樣品中除去氣泡,重復加壓(50kg/cm2-G)和釋壓操作數(shù)次。隨后將壓力增加至100kg/cm2-G,在壓力下加熱該樣品2分鐘。釋放壓力后,從壓機中取出壓板,轉移到另一臺不同的壓機中,其加壓部分保持在0℃,接著在100kg/cm2-G的壓力下冷卻4分鐘。釋壓后取出樣品。用所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膜評定初始消霧性能。初始消霧性能的評定向100cc燒杯中放入70cc水,在燒杯上部覆蓋樣品膜。然后,將燒杯置于50℃的恒溫水浴,使該水浴置于20℃的恒溫室中。24小時后,觀察樣品膜內表面上的起霧程度。評定標準AA在膜表面上有液滴流動,未觀察到有液滴粘附在膜表面上。BB在膜表面的一些部分上粘附有大液滴。CC幾乎在整個膜表面上粘附有細小液滴。涂覆性能劃格法粘合試驗按照JISK5400所述的劃格法粘合試驗制備具有劃格的樣品。將Cellotape(商品名,得自NIchibanCo.,Ltd.)粘貼在樣品上。然后,以90°的角度迅速扯去Cellotape,使之與樣品分離。對其上殘留有涂膜的劃格數(shù)目進行計數(shù),用作粘合性能的表征。填料分散性賦予有機性的蒙脫土的制備將40克Na型蒙脫土分散在1000毫升70℃的蒸餾水中。向所得懸浮液中加入溶液,該溶液通過在100毫升蒸餾水中混合20克12-氨基十二烷酸和2毫升鹽酸制得,于70℃攪拌2小時,以用有機陽離子交換蒙脫土層之間存在的金屬離子。然后,過濾得到的沉淀物,用熱水充分洗滌以進行純化,然后進行冷凍干燥和粉化,得到27克賦予有機性的蒙脫土。性能評定用樣品的制備向92重量份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乙烯含量5.6摩爾%,MFR25克/10分鐘)、5重量份如上獲得的賦予有機性的蒙脫土和3重量份各個實施例中獲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混合物中加入Irganox1010TM、Irgaphos168TM和硬脂酸鈣,它們的用量各自為0.1重量份。用直徑為20毫米的雙螺桿擠出機以200℃的機筒溫度在氮氣氣氛下熔融混合所得樹脂,以制得粒料。在料筒溫度為200℃、模溫為40℃,注射壓力為1000千克/厘米2的條件下對粒料進行注射模塑,獲得用于多種性能評定的樣品。這些樣品被保持在23℃168小時,然后進行試驗。彎曲模量(FM)用長5英寸、寬1/2英寸、厚1/8英寸的注塑樣品,按ASTMD638測量彎曲模量。懸臂梁式?jīng)_擊強度(IZ)用厚度為1/4英寸的樣品(后面缺口的),按ASTMD258于23℃測量懸臂梁式?jīng)_擊強度。熱變形溫度(HDT)用長5英寸、寬1/4英寸、厚1/2英寸的注塑樣品,按ASTMD648測量熱變形溫度。水中的分散性能水分散體的制備于室溫混合40克所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4克作為改性聚烯烴的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丙烯/乙烯摩爾比98/2,馬來酸酐含量4.0重量%,粘均分子量17,000,密度0.919克/厘米3,熔點136℃,軟化點143℃,熔體粘度(180℃)500厘泊)和1.2克作為表面活性劑的油酸鉀。然后,用實驗室塑料研磨機(預設定溫度200℃)熔融捏和該混合物5分鐘。再向該捏和物中加入1.4克18.7%氫氧化鉀水溶液,接著再熔融捏和5分鐘。隨后從研磨機中取出內容物,將所得粘性乳液分散在60℃的熱水中,獲得樹脂水分散體。分散顆粒粒徑的測量使用HoneywellCo.制造的microtrack測量分散顆粒的粒徑。分散穩(wěn)定性將各實施例中獲得的樹脂水分散體放在能夠蓋上的玻璃瓶中,使其于室溫靜置。在1個月后,觀察水相和樹脂相之間的分離情況。對Al的熱合強度用繞線棒刮涂器將每種分散體涂覆在鋁箔(50微米)上,空氣干燥,然后在預設定為200℃的空氣烘箱中加熱10秒,獲得具有均勻涂膜的經(jīng)涂覆箔。于180℃、在1千克/厘米2的壓力下、按JISZ1707中的方法將涂覆箔與LLDPE片材(得自AkosuKogyoK.K.,厚度300微米)熱粘合1秒,然后切割獲得寬15毫米的樣品。使該樣品于23℃的測量溫度進行180°剝離試驗,測量粘合強度(拉扯速率300毫米/分鐘)。溶劑中的分散性溶劑分散體的制備向1升配有攪拌器的玻璃高壓釜中放入55克所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和495克甲苯,將它們加熱至130℃以完全溶解該樹脂。此后,歷時1小時將該溶液冷卻至85℃,然后歷時4.5小時從85℃冷卻至40℃,再歷時30分鐘從40℃冷卻至30℃,獲得樹脂分散體。分散顆粒粒徑的測量使用HoneywellCo.制造的microtrack測量分散顆粒的粒徑。分散穩(wěn)定性將各實施例中獲得的溶劑分散體放在能夠蓋上的玻璃瓶中,使其于室溫靜置。在1個月后,觀察溶劑相和樹脂相之間的分離情況。對Al的熱合強度用繞線棒刮涂器將每種分散體涂覆在鋁箔(50微米)上,空氣干燥,然后在預設定為200℃的空氣烘箱中加熱10秒,獲得具有均勻涂膜的經(jīng)涂覆箔。于180℃、在1千克/厘米2的壓力下、按JISZ1707中的方法將涂覆箔與LLDPE片材(得自AkosuKogyoK.K.,厚度300微米)熱粘合1秒,然后切割獲得寬15毫米的樣品。使該樣品于23℃的測量溫度進行180°剝離試驗,測量粘合強度(拉扯速率300毫米/分鐘)。實施例1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正癸烷,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130℃10分鐘。然后,加入0.6毫摩爾三異丁基鋁,接著再加入0.48毫摩爾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1-醇(已經(jīng)在活性氧化鋁上干燥)。十一碳烯-1-醇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停止通入氮氣,接著以12.5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2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5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130℃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1小時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濃鹽酸水溶液的異丁醇溶液,接著于75℃在氮氣氣氛下加熱。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3.73克聚合物。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用上述方法測量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鋁)的粘合強度。結果見表9。實施例2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90℃10分鐘。然后,加入0.6毫摩爾三異丁基鋁,接著再加入0.48毫摩爾下式表示的1,2-環(huán)氧基-9-癸烯(已經(jīng)在氧化硅鋁上干燥)。1,2-環(huán)氧基-9-癸烯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停止通入氮氣,接著以12.5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2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5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90℃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1小時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濃鹽酸水溶液的異丁醇溶液,接著于75℃在氮氣氣氛下加熱。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3.64克聚合物。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用上述方法測量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PET)的粘合強度。結果見表9。實施例3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正癸烷,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90℃10分鐘。然后,加入0.6毫摩爾三異丁基鋁,接著再加入0.48毫摩爾下式表示的(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已經(jīng)在活性氧化鋁上干燥)。(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停止通入氮氣,接著以12.5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2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5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130℃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1小時,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濃鹽酸水溶液的異丁醇溶液,接著于75℃在氮氣氣氛下加熱。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3.18克聚合物。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用上述方法測量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Ny)的粘合強度。結果見表9。實施例4按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丙烯和含極性基團單體之間的共聚合,不同的是將0.00075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菲基-1-茚基)合鋯用來代替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將下式表示的五丙烯基丁二酸酐用作含極性基團的單體,通入丙烯代替乙烯,于60℃進行聚合反應30分鐘。五丙烯基丁二酸酐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用上述方法測量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EVOH)的粘合強度。結果示于表9。實施例5按實施例4相同的方式進行聚合反應,不同的是使用1,2-環(huán)氧基-9-癸烯代替五丙烯基丁二酸酐。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向20重量%如上獲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中加入80重量%尼龍6(相對粘度2.35dl/g),用直徑為20毫米的雙螺桿擠出機于250℃熔融捏和該混合物,制備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上述方法對該熱塑性樹脂組合物進行耐沖擊性試驗和拉伸試驗,結果示于表9。實施例6向10重量%實施例4中獲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中加入30重量%尼龍6(相對粘度2.35dl/g)和60重量%丙烯均聚物(MFR(230℃,負荷為2.16千克)2.2克/10分鐘),用直徑為20毫米的雙螺桿擠出機于250℃熔融捏和該混合物,以制備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上述方法對該熱塑性樹脂組合物進行耐沖擊性試驗和拉伸試驗。結果示于表9。比較例1向70重量%的丙烯均聚物(MFR(230℃,負荷為2.16千克)2.2克/10分鐘)中加入30重量%尼龍6(相對粘度2.35dl/g),用直徑為20毫米的雙螺桿擠出機于250℃熔融捏和該混合物,制備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上述方法對該熱塑性樹脂組合物進行耐沖擊性試驗和拉伸試驗。結果示于表9。實施例7用上述方法由實施例1制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制備膜。使用該膜評定消霧性能。結果示于表9。實施例8按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進行聚合反應,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δ-12-十三碳烯醇代替十一碳烯-1-醇,用丙烯代替乙烯。δ-12-十三碳烯醇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用上述方法評定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涂覆性能。結果示于表9。實施例9使用實施例4中獲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用上述方法評定填料分散性。結果示于表9。比較例2按與實施例9相同的方式評定填料分散性,不同的是不使用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結果示于表9。實施例10使用實施例1獲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按上述方式制備水分散體,用上述方法評定在水中的分散性。結果示于表9。實施例11按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進行乙烯和含極性基團單體之間的共聚合,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酸代替十一碳烯-1-醇。十一碳烯酸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8。使用如此制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按上述方式制備水分散體,用上述方法評定在水中的分散性。結果示于表9。實施例12使用實施例3中獲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按上述方式制備溶劑分散體,用上述方法評定在溶劑中的分散性。結果示于表9。表8*1于190℃、負荷為2.16千克時測量*2于230℃、負荷為2.16千克時測量表9實施例13向2升用氮氣徹底吹掃過的不銹鋼(SUS)高壓釜中放入120克1-丁烯、880毫升Mitsui己烷和1.50毫摩爾三異丁基鋁。將SUS高壓釜加熱至150℃,加入1.14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然后再加入1.350毫摩爾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1-醇(已經(jīng)在活性氧化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將溫度保持在150℃,用乙烯對高壓釜加壓,以使總壓為30kg/cm2-G。十一碳烯-1-醇單獨用氮氣向20毫升用氮氣徹底吹掃的玻璃燒瓶中注入甲苯漿液,再注入600Nml氫氣,所述甲苯漿液中0.00075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43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經(jīng)于室溫接觸10分鐘。在注入氫氣之后10分鐘的這段時間內,高壓釜內溫度被保持在150℃,高壓釜內壓力被保持在用乙烯加壓注射后這一刻的壓力。然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引入大大過量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10.4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為83千克/毫摩爾·Zr·小時。所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0。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涂覆性能加以評定。結果示于表11。實施例14按實施例13所述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1-丁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酸代替十一碳烯-1-醇。十一碳烯酸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示于表10。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鋁)的粘合強度加以評定。結果示于表11。實施例15按實施例13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1-丁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1,2-環(huán)氧基-9-癸烯代替十一碳烯-1-醇,并使用550Nml氫氣。1,2-環(huán)氧基-9-癸烯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0。向20重量%如上獲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中加入80重量%尼龍6(相對粘度2.35dl/g),用直徑為20毫米的雙螺桿擠出機于250℃熔融捏和該混合物,制備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上述方法對該熱塑性樹脂組合物進行耐沖擊性試驗和拉伸試驗,結果示于表11。實施例16按實施例13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1-丁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代替十一碳烯-1-醇,并使用550Nml氫氣。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0。向20重量%如上獲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中加入80重量%尼龍6(相對粘度2.35dl/g),用直徑為20毫米的雙螺桿擠出機于250℃熔融捏和該混合物,制備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上述方法對該熱塑性樹脂組合物進行耐沖擊性試驗和拉伸試驗,結果示于表11。實施例17按實施例16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丙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注入初始分壓為3千克/厘米2的丙烯代替1-丁烯,不加入氫氣,于80℃的聚合溫度進行聚合反應。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0。向20重量%如上獲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中加入80重量%尼龍6(相對粘度2.35dl/g),用直徑為20毫米的雙螺桿擠出機于250℃熔融捏和該混合物,制備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上述方法對該熱塑性樹脂組合物進行耐沖擊性試驗和拉伸試驗,結果示于表11。表10表11實施例18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正癸烷,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130℃10分鐘。然后,加入0.6毫摩爾三異丁基鋁,接著再加入0.48毫摩爾下式表示的δ-12-十三烯醇(已經(jīng)在活性氧化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δ-12-十三烯醇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停止通入氮氣,接著以12.5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2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5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130℃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1小時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濃鹽酸水溶液的異丁醇溶液,接著于75℃在氮氣氣氛下加熱。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3.44克聚合物。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2。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涂覆性能加以評定。結果見表13。實施例19按實施例18相同的方式進行丙烯和含極性基團單體之間的共聚合,不同的是將0.00075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菲基-1-茚基)合鋯用來代替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通入丙烯代替乙烯,于60℃進行聚合反應30分鐘。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2。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涂覆性能加以評定。結果示于表13。實施例20向2升用氮氣徹底吹掃過的不銹鋼(SUS)高壓釜中放入120克1-丁烯、950毫升Mitsui己烷和1.50毫摩爾三異丁基鋁。將SUS高壓釜加熱至150℃,加入1.14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然后再加入1.350毫摩爾上式表示的δ-12-十三烯醇(已經(jīng)在氧化硅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將溫度保持在150℃,用乙烯對高壓釜加壓,以使總壓為30kg/cm2-G。單獨用氮氣向20毫升用氮氣徹底吹掃的玻璃燒瓶中注入甲苯漿液,再注入600Nml氫氣,所述甲苯漿液中0.00075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43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經(jīng)于室溫接觸10分鐘。在注入氫氣之后10分鐘的這段時間內,高壓釜內溫度被保持在150℃,高壓釜內壓力被保持在用乙烯加壓注射后這一刻的壓力。然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10.4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為83千克/毫摩爾·Zr·小時。所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2。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涂覆性能加以評定。結果示于表13。實施例21按實施例18相同的方式共聚合乙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14-十五碳烯酸代替δ-12-十三烯醇。14-十五碳烯酸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2。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Al)的粘合強度進行評定。結果示于表13。實施例22按實施例19相同的方式共聚合丙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五丙烯基丁二酸酐代替δ-12-十三烯醇。五丙烯基丁二酸酐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2。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Al)的粘合強度進行評定。結果示于表13。表12*1測量條件190℃、負荷為2.16千克*2測量條件230℃、負荷為2.16千克表13<tablesid="table3"num="003"><tablewidth="818">評定項目性能值單位實施例18劃格法粘合試驗100/100劃格數(shù)/劃格數(shù)實施例19劃格法粘合試驗100/100劃格數(shù)/劃格數(shù)實施例20劃格法粘合試驗100/100劃格數(shù)/劃格數(shù)實施例21(對Al)的粘合強度3Kgf/15mm實施例22(對Al)的粘合強度3.5Kgf/15mm</table></tables>實施例23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60℃10分鐘。然后,加入0.6毫摩爾三異丁基鋁,接著再加入0.48毫摩爾下式表示的(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停止通入氮氣,接著以12.5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75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菲基-1-茚基)合鋯和0.5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60℃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30分鐘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濃鹽酸水溶液的異丁醇溶液,接著于75℃在氮氣氣氛下加熱。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1.75克聚合物。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4。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Al)的粘合強度加以評定。結果見表15。實施例24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90℃10分鐘。然后,加入0.6毫摩爾三異丁基鋁,接著再加入0.48毫摩爾下式表示的1,2-環(huán)氧基-9-癸烯(已經(jīng)在氧化硅鋁上干燥)。1,2-環(huán)氧基-9-癸烯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停止通入氮氣,接著以12.5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2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5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90℃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1小時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濃鹽酸水溶液的異丁醇溶液,接著于75℃在氮氣氣氛下加熱。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3.08克聚合物。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4。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Al)的粘合強度加以評定。結果見表15。實施例25按實施例24相同的方式共聚合乙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4-(5-己烯)氧基苯酚代替1,2-環(huán)氧基-9-癸烯。4-(5-己烯)氧基苯酚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4。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PET)的粘合強度進行評定。結果示于表15。表14*1測量條件230℃、負荷為2.16千克*2測量條件190℃、負荷為2.16千克表15實施例26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0℃10分鐘。然后,加入0.6毫摩爾三異丁基鋁,接著再加入0.48毫摩爾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1-醇。十一碳烯-1-醇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停止通入氮氣,接著以12.5升/小時的速率通入1-丁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20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菲基-1-茚基)合鋯和0.5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0℃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60分鐘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濃鹽酸水溶液的異丁醇溶液,接著于75℃在氮氣氣氛下加熱。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0.25克聚合物。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6。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涂覆性能加以評定。結果見表17。實施例27按實施例26相同的方式聚合1-丁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1,2-環(huán)氧基-9-癸烯代替十一碳烯-1-醇。1,2-環(huán)氧基-9-癸烯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6。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PET)的粘合強度進行評定。結果示于表17。實施例28按實施例26相同的方式聚合1-丁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1.35毫摩爾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酸代替十一碳烯-1-醇,并使用1.5毫摩爾的三異丁基鋁。十一碳烯酸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6。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Al)的粘合強度進行評定。結果示于表17。實施例29按實施例26相同的方式聚合1-丁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代替十一碳烯-1-醇。(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6。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對Al)的粘合強度進行評定。結果示于表17。表16*1測量條件190℃、負荷為2.16千克表17實施例30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3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毫升1-辛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60℃10分鐘。然后,加入0.6毫摩爾三異丁基鋁,接著再加入0.48毫摩爾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1-醇。十一碳烯-1-醇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和40毫升1-辛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2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菲基-1-茚基)合鋯和0.5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20℃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60分鐘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濃鹽酸水溶液的異丁醇溶液,接著于75℃在氮氣氣氛下加熱。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0.25克聚合物。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8。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涂覆性能加以評定。結果見表19。實施例31按實施例30相同的方式聚合1-辛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1,2-環(huán)氧基-9-癸烯代替十一碳烯-1-醇。1,2-環(huán)氧基-9-癸烯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8。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進行耐沖擊性試驗和拉伸試驗。結果示于表19。實施例32按實施例30相同的方式聚合1-辛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1.35毫摩爾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酸代替十一碳烯-1-醇,并使用1.5毫摩爾的三異丁基鋁。十一碳烯酸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8。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進行耐沖擊性試驗和拉伸試驗。結果示于表19。實施例33按實施例30相同的方式聚合1-辛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下式表示的(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代替十一碳烯-1-醇。(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18。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進行耐沖擊性試驗和拉伸試驗。結果示于表19。表18*1測量條件190℃、負荷為2.16千克表19在以下實施例34-39中,如下制備樣品并進行機械性能的測量。樣品的制備用55噸注塑機(IS55EPN,由ToshibaMachineCo.,Ltd.制造)以200℃的料筒溫度和40℃的模溫對實施例中獲得的接枝共聚物進行模塑。在以下實施例34-39中,如下進行彎曲模量、洛氏硬度和鉛筆硬度的測量,以及用1H-NMR計算(4)/(5)。彎曲模量用厚1/8英寸的樣品按ASTMC790測量彎曲模量,測量條件是跨距為51毫米,彎曲速率為20毫米/分鐘。洛氏硬度(HR)用2mm(厚)×120mm(長)×130毫米(寬)的矩形樣品按ASTMD785測量洛氏硬度。鉛筆硬度用厚1/8英寸的樣品按JISK5401在溫度為23℃的條件下測量鉛筆硬度。用1H-NMR計算(4)/(5)儀器JOELGFX400型核磁共振儀觀察核1H觀察頻率400MHz脈沖寬度45°重復時間5.0秒累積次數(shù)8000測量溫度115℃測量溶劑鄰二氯苯測量將25-40毫克的所得聚合物溶解在鄰二氯苯中,在上述測量條件下測量NMR。實施例34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90℃10分鐘。然后,加入2.0毫摩爾三異丁基鋁,接著再加入1.88毫摩爾下式所示的十一碳烯-1-醇(已經(jīng)在活性氧化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十一碳娣-1-醇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停止通入氮氣,接著以5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8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2.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90℃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1小時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濃鹽酸水溶液的異丁醇溶液,接著于75℃在氮氣氣氛下加熱。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12.21克聚合物,其乙烯/側鏈單體的摩爾比為99.2/0.8。向1500毫升配有測溫管、氣壓表、攪拌器和環(huán)氧烷加料管的高壓釜中加入12.0克乙烯/側鏈單體共聚物(乙烯/側鏈單體的摩爾比=99.2/0.8)、31.0毫克四[三(二甲基氨基)-亞正膦基氨基]氫氧化鏻([(Me2N)3P=N]4P+OH-)(按EP0791600第32頁中所述相同的方法合成)和800克1,2,3,4-四氫化萘。然后,將內容物加熱至125℃,在相同溫度使其進行反應12個小時,并間歇地加入3.1克環(huán)氧乙烷以保持壓力為0.9MPa(絕對壓力)。隨后,于相同溫度在減壓下蒸餾除去留在高壓釜中未反應的環(huán)氧乙烷。然后,將內容物冷卻至室溫并倒入800毫升的甲醇中。過濾分離白色固體沉淀物,向該固體中再加入20毫升甲醇,接著在回流下加熱30分鐘。對混合物進行熱過濾,所得固體于60℃在減壓下干燥,獲得10.1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1個羥基計,接枝共聚有約13個環(huán)氧乙烷單元。所得含極性基團的支化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0。此外,用上述方法評定由含極性基團的支化烯烴共聚物獲得的膜的消霧性能。結果示于表21。用1H-NMR對聚合物(4)/(5)的比例進行測量,結果為100/0。實施例35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10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90℃10分鐘。然后,加入1.08毫摩爾三異丁基鋁,接著再加入0.90毫摩爾十一碳烯-1-醇(已經(jīng)在活性氧化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然后,再加入1.1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停止通入氮氣,接著以10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8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2.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90℃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1小時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然后,加入100毫升含1毫升濃鹽酸水溶液的異丁醇溶液,接著于75℃在氮氣氣氛下加熱。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14.83克聚合物,其乙烯/側鏈單體的摩爾比為99.75/0.25。然后,按實施例34相同的方式進行聚合,不同的是使用12.0克如上獲得的聚合物和15.1克環(huán)氧乙烷。結果得到11.8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1個羥基計,接枝共聚有約65個環(huán)氧乙烷單元。所得含極性基團的支化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0。此外,用上述方法評定由含極性基團的支化烯烴共聚物獲得的膜的消霧性能。結果示于表21。實施例36重復實施例34的過程,不同的是用5.0克環(huán)氧丙烷代替環(huán)氧乙烷。結果得到10.3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1個羥基計,接枝共聚有約10個環(huán)氧丙烷單元。所得含極性基團的支化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0。此外,用上述方法評定由含極性基團的支化烯烴共聚物獲得的膜的消霧性能。結果示于表21。用1H-NMR對聚合物(4)/(5)的比例進行測量,結果為99/1。實施例37使用實施例35制得的乙烯/側鏈單體聚合物(乙烯/側鏈單體的摩爾比=99.75/0.25),邊間歇地加入3.1克環(huán)氧乙烷邊進行聚合反應。結果得到11.8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1個羥基計,接枝共聚有約13個環(huán)氧乙烷單元。所得含極性基團的支化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0。此外,用上述方法評定由含極性基團的支化烯烴共聚物獲得的膜的消霧性能。結果示于表21。實施例38重復實施例34的過程,不同的是除了初始原料以外,再加入7.75克α-羥基異丙基苯基酮,壓力由0.9MPa變?yōu)?.2MPa,用5.8克甲基丙烯酸甲酯代替環(huán)氧乙烷,用四氫呋喃代替甲醇。結果得到11.3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1個羥基計,接枝共聚有約20個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所得含極性基團的支化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0。此外,用上述方法評定含極性基團的支化烯烴共聚物的機械性能。結果示于表21。實施例39向2升用氮氣徹底吹掃過的不銹鋼(SUS)高壓釜中放入105克1-辛烯、895毫升Mitsui己烷和1.50毫摩爾三異丁基鋁。將SUS高壓釜加熱至150℃,加入1.14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然后再加入1.350毫摩爾十一碳烯-1-醇(已經(jīng)在活性氧化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將溫度保持在150℃,用乙烯對高壓釜加壓,以使總壓為30kg/cm2-G。單獨用氮氣向20毫升用氮氣徹底吹掃的玻璃燒瓶中注入甲苯漿液,再注入600Nml氫氣,所述甲苯漿液中0.00075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43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經(jīng)于室溫接觸10分鐘。在注入氫氣之后10分鐘的這段時間內,高壓釜內溫度被保持在150℃,高壓釜內壓力被保持在用乙烯加壓注射后這一刻的壓力。然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8.45克聚合物。類似于實施例34,使用8克該聚合物,邊間歇加入3.1克環(huán)氧乙烷,邊進行聚合反應。結果得到11.8克接枝共聚物,其中以1個羥基計,接枝共聚有約13個環(huán)氧乙烷單元。所得的含極性基團的支化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0。此外,用上述方法對含極性基團的支化烯烴共聚物在水中的分散性加以評定。結果示于表21。表20*1H/C6H13/(4)+(5)的摩爾比表21實施例40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75℃10分鐘。然后,加入0.80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接著再加入0.1000毫摩爾十一碳烯-1-醇(已經(jīng)在氧化硅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然后停止通入氮氣,以10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0.0008毫摩爾二氯化異亞丙基(環(huán)戊二烯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以引發(fā)聚合反應。于75℃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15分鐘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0.9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為4.5千克/毫摩爾·Zr·小時,聚合物的熔點為129.0℃。實施例41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75℃10分鐘。然后,加入1.10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接著再加入0.15毫摩爾十一碳烯-1-醇(已經(jīng)在氧化硅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然后停止通入氮氣,以10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160毫摩爾二氯化二苯基亞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1-(芴基)合鋯和1.10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經(jīng)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75℃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30分鐘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6.67克聚合物。聚合活性為0.83千克/毫摩爾·Zr·小時,聚合物的[η]為3.82dl/g。實施例42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75℃10分鐘。然后,加入1.10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接著再加入0.20毫摩爾十一碳烯-1-醇(已經(jīng)在氧化硅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然后停止通入氮氣,以10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160毫摩爾二氯化(叔丁基酰胺基)二甲基(四甲基環(huán)戊二烯基)癸烷合鈦和1.10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經(jīng)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75℃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1小時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2.54克聚合物。聚合活性為0.03千克/毫摩爾·Zr·小時,聚合物的[η]為3.55dl/g,熔點為129℃,由1H-NMR測得的極性基團加入比為0.25摩爾%。實施例43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75℃10分鐘。然后,加入1.14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接著再加入0.20毫摩爾十一碳烯-1-醇(已經(jīng)在氧化硅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然后停止通入氮氣,以10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08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43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經(jīng)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75℃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5分鐘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3.23克聚合物。聚合活性為48.45千克/毫摩爾·Zr·小時,聚合物的[η]為9.37dl/g。實施例44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75℃10分鐘。然后,加入1.14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接著再加入0.30毫摩爾十一碳烯-1-醇(已經(jīng)在氧化硅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然后停止通入氮氣,以10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16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43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經(jīng)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75℃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5分鐘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2.46克聚合物。聚合活性為18.45千克/毫摩爾·Zr·小時,聚合物的[η]為7.89dl/g。實施例45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75℃10分鐘。然后加入0.480毫摩爾三乙基鋁和0.480毫摩爾十一碳烯-1-醇(已經(jīng)在氧化硅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已經(jīng)于室溫預處理10分鐘的甲苯溶液,接著再加入1.14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然后停止通入氮氣,以10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20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43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經(jīng)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75℃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2分鐘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3.63克聚合物。聚合活性為36.3千克/毫摩爾·Zr·小時,聚合物的[η]為4.97dl/g。實施例46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75℃10分鐘。然后,加入0.480毫摩爾三異丁基鋁,接著再加入0.48毫摩爾十一碳烯-1-醇(已經(jīng)在氧化硅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攪拌3分鐘之后,加入1.14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然后停止通入氮氣,以10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17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43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經(jīng)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75℃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2.5分鐘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3.0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為42.3千克/毫摩爾·Zr·小時。實施例47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75℃10分鐘。然后,加入0.750毫摩爾三異丁基鋁,接著再加入0.48毫摩爾十一碳烯-1-醛(已經(jīng)在氧化硅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攪拌3分鐘之后,加入1.14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然后停止通入氮氣,以10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17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43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經(jīng)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75℃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2.5分鐘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4.5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為63.5千克/毫摩爾·Zr·小時。實施例48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75℃10分鐘。然后,加入0.480毫摩爾三異丁基鋁,接著再加入0.48毫摩爾癸烯-1-胺(已經(jīng)在氧化硅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攪拌3分鐘之后,加入1.14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然后停止通入氮氣,以10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0.0017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43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經(jīng)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75℃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2.5分鐘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0.8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為11.3千克/毫摩爾·Zr·小時。實施例49、50、51、52、53、54、55、56、57和58在與實施例40相同的條件下制備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不同的是如表22所示改變α-烯烴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的類型和用量,三烷基鋁化合物的類型和用量,以及聚合溫度和聚合時間。結果示于表22。表22*1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2單位千克/毫摩爾·Zr·小時MAO甲基鋁氧烷,TEA三乙基鋁,TIBA三異丁基鋁比較例3向用氮氣徹底吹掃的500毫升玻璃聚合反應器中放入400毫升甲苯,然后以2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氮氣,將該內容物保持在75℃10分鐘。然后,加入0.480毫摩爾倍半氯化乙基鋁,接著再加入0.48毫摩爾癸烯-1-胺(已經(jīng)在氧化硅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攪拌3分鐘之后,加入1.1400毫摩爾倍半氯化乙基鋁,然后停止通入氮氣,以100升/小時的速率通入乙烯。最后加入甲苯漿液以引發(fā)聚合反應,所述甲苯漿液中20.0017毫摩爾VO(OC2H5)Cl和0.4300毫摩爾倍半氯化乙基鋁已經(jīng)于室溫接觸10分鐘。于75℃在大氣壓力下進行聚合反應2.5分鐘之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的甲醇中以試圖沉淀聚合物,但未得到任何聚合物。實施例59向2升用氮氣徹底吹掃過的不銹鋼(SUS)高壓釜中放入120克1-丁烯、880毫升Mitsui己烷和1.50毫摩爾三異丁基鋁。將SUS高壓釜加熱至150℃,加入1.14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然后再加入1.350毫摩爾下式表示的十一碳烯-1-醇(已經(jīng)在活性氧化鋁上干燥,然后真空蒸餾)。將溫度保持在150℃,用乙烯對高壓釜加壓,以使總壓為2.9MPa-G(30kg/cm2-G)。十一碳烯-1-醇單獨用氮氣向20毫升用氮氣徹底吹掃的玻璃燒瓶中注入甲苯漿液,再注入600Nml氫氣,所述甲苯漿液中0.00075毫摩爾二氯化二甲基亞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芴基)合鋯和0.4300毫摩爾甲基鋁氧烷已經(jīng)于室溫接觸10分鐘。在注入氫氣之后10分鐘的這段時間內,高壓釜內溫度被保持在150℃,高壓釜內壓力被保持在用乙烯加壓注射后這一刻的壓力。然后,加入少量異丁醇以終止聚合反應。將所得聚合物溶液加入大大過量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然后于80℃真空干燥12個小時。結果得到10.40克聚合物。聚合活性為83千克/毫摩爾·Zr·小時。所得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3。實施例60按實施例59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1-丁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下式所示的十一碳烯酸代替十一碳烯-1-醇。十一碳烯酸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3。實施例61按實施例59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1-丁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下式所示的1,2-環(huán)氧基-9-癸烯代替十一碳烯-1-醇,并使用550Nml氫氣。1,2-環(huán)氧基-9-癸烯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3。實施例62按實施例59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1-丁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用下式所示的(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代替十一碳烯-1-醇,并使用550Nml氫氣。(2,7-辛二烯-1-基)丁二酸酐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3。實施例63按實施例62相同的方式聚合乙烯、丙烯和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不同的是以3kg/cm2的初始分壓注入丙烯來代替1-丁烯,不加入氫氣,于80℃的聚合溫度進行聚合反應。所得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性能列于表23。表23*1乙烯權利要求1.一種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它包含用下式(1)表示的構成單元、用下式(6)表示的構成單元和和任選的用下式(3)表示的構成單元,其分子量分布(Mw/Mn)不大于3,由上述共聚物的13C-NMR譜測得的Tαβ對Tαα+Tαβ(Tαβ/(Tαα+Tαβ))的強度比不大于1.0式中R1是氫原子或含1-18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脂族烴基;R3是烴基;R4是雜原子或含雜原子的基團;R7是直鍵或含1個或多個碳原子的脂族烴基;R8是氫原子、直鍵或含1個或多個碳原子的脂族烴基;Y是含O和/或N的極性基團;m和n各為0-2的整數(shù);且m+n不等于0;s為0或1;r為0或1;X是極性基團,選自醇羥基、酚羥基、羧酸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環(huán)氧基和巰基;p為1-3的整數(shù);當p為2或3時,各個X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r為0,X可以連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X可以連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2.一種含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在催化劑的存在下共聚至少一種α-烯烴和至少一種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上述的α-烯烴選自含2-20碳原子的α-烯烴;上述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選自用下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和用下式(8)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上述的催化劑包含(A)選自元素周期表第3族(包括鑭系和錒系)至第10族的過渡金屬的化合物;和(B)至少一種選自如下的化合物(B-1)有機鋁氧化合物,(B-2)與化合物(A)反應形成離子對的化合物,(B-3)有機鋁化合物;式中R3是烴基;R4是雜原子或含雜原子的基團;r為0或1;X是極性基團,選自醇羥基、酚羥基、羧酸基、羧酸酯基、酸酐基、氨基、酰胺基、環(huán)氧基和巰基;p為1-3的整數(shù);當p為2或3時,各個X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r為0,X可以連接到R3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且如果r等于1,X可以連接到R4的相同或不同原子上;式中R7是直鍵或含1個或多個碳原子的脂族烴基;R8是氫原子、直鍵或含1個或多個碳原子的脂族烴基;Y是含O和/或N的極性基團;m和n各為0-2的整數(shù);且m+n不等于0;s為0或1。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過渡金屬化合物(A)用下式(11)、(12)、(13)、(14)、(15)和(16)中任何一種表示,且含極性基團的單體是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式中X是-OH;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25、R26、R27和R28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氫原子、含氮基團、含磷基團、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或鹵原子;在用R25、R26、R27和R28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Cp是與M1π鍵合的環(huán)戊二烯基或其衍生物;Z1是含有氧原子、硫原子、硼原子或元素周期表第14族中元素的配體;Y1是含有選自氮原子、磷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的原子的配體;各個X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氫原子、鹵原子、含20個或更少碳原子且含1個或更多個雙鍵的烴基、含20個或更少個硅原子的硅烷基、含20個或更少個鍺原子的鍺烷基或含20個或更少個硼原子的硼烷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11-R14、R17-R20和R4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在用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為氫原子的情況以及R12或R13為叔丁基,且其余的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為氫原子的情況除外;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11、R12、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在用R11、R12、R41和R42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當R11、R12、R41和R42都為氫原子,Y1不為亞乙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在用R41和R42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11、R12、R15-R20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在用R11、R12、R15-R20和R42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當R11、R12、R15、R16、R17、R18、R19、R20和R42都為氫原子,Y1不為亞乙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過渡金屬(A)用上式(11)、(12)、(13)、(14)、(15)和(16)中任何一種表示,含極性基團的單體是用上式(7)表示的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式中X是-NR’R″,其中R’和R″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氫原子或烷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25、R26、R27和R28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氫原子、含氮基團、含磷基團、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或鹵原子;在用R25、R26、R27和R28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Cp是與M1π鍵合的環(huán)戊二烯基或其衍生物;Z1是含有氧原子、硫原子、硼原子或元素周期表第14族中元素的配體;Y1是含有選自氮原子、磷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的原子的配體;各個X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氫原子、鹵原子、含20個或更少碳原子且含1個或多個雙鍵的烴基、含20個或更少個硅原子的硅烷基、含20個或更少個鍺原子的鍺烷基或含20個或更少個硼原子的硼烷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11-R14、R17-R20和R4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在用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為氫原子的情況以及R12或R13為叔丁基,且其余的R11、R12、R13、R14、R17、R18、R19、R20和R41都為氫原子的情況除外;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基團;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11、R12、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在用R11、R12、R41和R42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當R11、R12、R41和R42都為氫原子,Y1不為亞乙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41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在用R41和R42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式中M1是元素周期表第4族中的過渡金屬原子;R11、R12、R15-R20和R4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為含1-4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4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鹵原子或氫原子;在用R11、R12、R15-R20和R42表示的基團中,部分相鄰的基團可以與相連的碳原子連接形成環(huán);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分別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含氧基團、含硫基團、含硅基團、氫原子或鹵原子;且Y1是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烴基,當R11、R12、R15、R16、R17、R18、R19、R20和R42都為氫原子,Y1不為亞乙基;含1-20個碳原子的二價鹵代烴基、二價含硅基團、二價含鍺基團、二價含錫基團、-O-、-CO-、-S-、-SO-、-SO2-、-Ge-、-Sn-、-NR21-、-P(R21)-、-P(O)(R21)、-BR21-或-AlR21-,式中的各個R21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為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含1-20個碳原子的鹵代烴基、氫原子、鹵原子或有一個或二個含1-20個碳原子的烴基連接到氮原子上的含氮化合物殘基。5.一種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它含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6.一種粘合劑樹脂,它含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7.一種相容性試劑,它含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8.一種樹脂改性劑,它含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9.一種填料分散劑,它含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10.一種分散體,它含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11.一種薄膜或片材,它含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12.一種粘合劑樹脂,它含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13.一種相容性試劑,它含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14.一種樹脂改性劑,它含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15.一種填料分散劑,它含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16.一種分散體,它含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17.一種薄膜或片材,它含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全文摘要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對金屬或極性樹脂具有極好粘合性和相容性的含極性基團的烯烴共聚物、該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含該共聚物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其應用。該烯烴共聚物含有由含2-20個碳原子的α-烯烴得到的構成單元;由末端有羥基或環(huán)氧基之類的極性基團的含有直鏈、支鏈或環(huán)狀極性基團單體得到的構成單元;和/或由末端帶有由陰離子聚合、開環(huán)聚合或縮聚制得的聚合物鏈段的大分子單體得到的構成單元。該烯烴共聚物可通過在茂金屬催化劑的存在下聚合α-烯烴、含極性基團的單體和/或大分子單體制得。該烯烴共聚物和含有該共聚物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于薄膜、片材、改性劑、建筑/土木工程材料、汽車外裝飾、電氣/電子部件、涂料基料和相容性試劑等。文檔編號C08F210/08GK1737017SQ200510099650公開日2006年2月22日申請日期2001年9月7日優(yōu)先權日2000年9月7日發(fā)明者伊牟田淳一,柏典夫,太田誠治,守屋悟,昇忠仁,水谷一美申請人:三井化學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