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產硬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
生產硬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通過使多異氰酸酯與具有至少兩個對異氰酸酯基有反 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反應生產硬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
硬聚氨酯泡沫材料長久以來是已知的,并且主要用于熱和冷的隔絕, 例如用于制冷器具、熱水貯存、局部加熱管道或建筑和建造,例如夾層構 件。硬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生產和應用的簡要綜述可以例如參見
Kunststoff-Handbuch ,第7巻,聚氨酯,1966年由Dr.R.Vieweg和 Dr.A.H6chtlen編著的第一版,1983年由Dr.Gtinter Oertel編著的第二版, 和1993年由Dr.Giinter Oertel編著的第三版,Carl Hansen Munich,
在硬聚氨酯泡沫材料的使用中,重要的是達到對于相關應用而言最佳 的性能。
在硬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生產和應用中,最經常使用具有至少兩個對異 氰酸酯基有反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
特別對于制冷應用,通過將環(huán)氧烷加成到芳族胺上獲得的聚醚醇通常 用作具有至少兩個對異氰酸酯基有反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在芳族胺中, 曱苯二胺(T1)A)的異構體是特別重要的。這些產品導致在泡沫材料的生 產中最佳的流動性能以及泡沫材料的低熱導率。
基于TDA的聚醚醇和這些產物的制備方法也是公知的。因此,EP747 411描述了基于鄰-TDA的聚醚醇,稱為鄰位TDA。在這些聚醚醇的制備 中,在第一個工藝步驟中在不使用催化劑的情況下加成純環(huán)氧乙烷,并且 在第二個工藝步驟中使用堿性催化劑加成純環(huán)氧丙烷。
以此方式制得的聚醚醇具有較低的官能度,并導致聚氨酯體系的晚固 化。所以可能存在甚至復雜的中空空間,特別在要完全填充的制冷應用中出現。在聚醚醇中的高含量環(huán)氧乙烷導致與多異氰酸酯之間的相容性差, 從而導致更差的固化和泡沫材料的更大脫模厚度。
WO 05/044889也描述了使用基于TDA的聚醚醇制備的硬聚氨酯泡沫 材料。其中,在笫一個反應步驟中加成環(huán)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的混合物,并 在第二步中加成純環(huán)氧丙烷?;诰勖汛加?,環(huán)氧乙烷的比例是2-25重量%。
在硬質泡沫材料的許多應用中,尤其在制冷裝置的絕熱中, 一個重要 的因素是所用體系的固化行為,這對裝置生產中的循環(huán)時間有關鍵影響。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產硬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此方法導致 優(yōu)良的熱導率,并顯示發(fā)泡劑在體系中的高溶解度,以及最佳的流動時間 和固化時間。另外,所用的多元醇應當彼此相容。
此目的驚奇地通過使用一種能通過芳族胺與環(huán)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反應 制備的多元醇來實現,其中在第一個工藝步驟中先加成環(huán)氧丙烷和隨后加 成環(huán)氧乙烷,并且在第二個工藝步驟中加成環(huán)氧丙烷。
據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生產硬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其中在c)發(fā)泡 劑的存在下使
a) 多異氰酸酯,與
b) 具有至少兩個對異氰酸酯基有反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反應, 其中具有至少兩個對異氰酸酯基有反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含有至
少一種聚醚醇bi),所述聚醚醇bi)可以通過芳族胺、優(yōu)選甲苯二胺與環(huán) 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反應來制備,其中在第一個工藝步驟中先加成環(huán)氧丙烷、 隨后加成環(huán)氧乙烷或環(huán)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的混合物,并且在第二個工藝步 驟中加成剩余量的環(huán)氧丙烷。
本發(fā)明還提供聚醚醇bi),以及通過將環(huán)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加成到芳 族胺上制備聚醚醇bi)的方法,其中在第一個工藝步驟中先加成環(huán)氧丙烷、 隨后加成環(huán)氧乙烷或環(huán)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的混合物,并且在第二個工藝步 驟中使用堿性催化劑加成剩余量的環(huán)氧丙烷。
曱苯二胺的氨基先與環(huán)氧丙烷進行反應是特別有利的。這形成仲羥基。隨后環(huán)氧乙烷的進一步加成反應優(yōu)先在剩余的氨基上進行,并主要與這些 氨基鍵合。這導致游離氨基的進一步減少,從而進一步降低聚醚醇的固有 反應性。在已經加入環(huán)氧丙烷之后,如上所述優(yōu)選加入純環(huán)氧乙烷。也可 以加入環(huán)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的混合物,在這種情況下在此混合物中的環(huán)氧
丙烷含量應當不超過20重量%,基于此混合物計。
聚醚醇bi)的羥值優(yōu)選是140-480mg KOH/g,特別是140-470mg K()H/g。在本發(fā)明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羥值可以才艮據按照本發(fā)明方法 制備的聚醚醇的優(yōu)選應用領域而在140-180mg KOH/g的范圍內或在 370-420mg KOH/g的范圍內。
作為用于制備聚醚醇bi)的芳族胺,可以單獨使用二苯基甲烷二胺 (MI)A),或使用它與更高級同系物或曱苯二胺(TDA)的混合物。優(yōu)選 使用T1)A,其中TI)A特別優(yōu)選具有至少95重量%的鄰位TDA比例。
在制備聚醚醇bi)中的第一個工藝步驟優(yōu)選在不存在催化劑的情況下 進行。
此外,在制備聚醚醇bi)中的第二個工藝步驟優(yōu)選在堿性催化劑的存 在下進行。作為堿性催化劑,優(yōu)選使用堿性化合物和/或胺,特別優(yōu)選堿金 屬和/或堿土金屬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尤其是氫氧化鉀。
優(yōu)選在第一個工藝步驟中使用2.5-4摩爾環(huán)氧烷/摩爾芳族胺。特別優(yōu) 選在第一個工藝步驟中使用1.5-2摩爾環(huán)氧乙烷和1-2摩爾環(huán)氧丙烷/摩爾 芳族胺。
在第一階段中的環(huán)氧乙烷的量是35-80重量%,基于在第一階段中環(huán) 氧烷的總重量計。聚醚醇中的環(huán)氧乙烷含量優(yōu)選是4-20重量%,基于聚醚 醇的重量計。
在第二個工藝步驟中,代替純環(huán)氧丙烷,可以使用環(huán)氧丙烷和從〉0到 20重量%、優(yōu)選從〉0到5重量。/。的環(huán)氧乙烷的混合物,在每種情況下基于 混合物的重量計。
在制備聚醚醇bi)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第二個工藝步驟在水或至少 一種其它具有至少兩個反應性氫原子的化合物的存在下進行。水可以原樣加入或作為用于堿性催化劑的溶劑加入。
聚醚醇bi)的制備通過常規(guī)方法進行,例如描述在EP 747 411中。其 中,環(huán)氧烷的加成反應優(yōu)選在100-135。C的溫度和0.1-8巴的壓力下進行。 引入環(huán)氧烷之后通常是環(huán)氧烷的后反應階段,從而完全反應。以此方式獲 得的粗聚醚醇通過蒸餾而脫除未反應的環(huán)氧烷和揮發(fā)性化合物,優(yōu)選在減 壓下蒸餾,脫水,并且通過酸中和和除去所形成的鹽進行后處理。
在使用叔胺催化的情況下,粗產物用氮氣和/或在減壓下汽提,隨后在 合適時過濾。
如上所述,硬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生產通過多元醇與多異氰酸酯的反應 進行,通常在催化劑、發(fā)泡劑和助劑和/或添加劑的存在下進行。
聚醚醇bi)在這里可以單獨使用,但是優(yōu)選在其它具有至少兩個對異氰 酸酯基有反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的存在下使用。
關于在本發(fā)明方法中使用的其它原材料,可以如下所述。
作為有機多異氰酸酯a),優(yōu)選使用芳族的多官能異氰酸酯。
具體例子是曱苯2,4-和2,6-二異氰酸酯(TDI)以及相應的異構體混合 物,二苯基甲烷4,4,-、 2,4,-和2,2,-二異氰酸酯(MDI)以及相應的異構體混 合物,二苯基曱烷4,4,-和2,4,-二異氰酸酯的混合物,聚苯基聚亞曱基多異 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 2,4,-和2,2,-二異氰酸酯和聚苯基聚亞甲基多異 氰酸酯的混合物(粗MDI),以及粗MDI和甲苯二異氰酸酯的混合物。有機 二異氰酸酯和多異氰酸酯可以單獨使用或以混合物的形式使用。
通常也使用改性的多官能異氰酸酯,即通過有機二異氰酸酯和/或多異 氰酸酯的化學反應獲得的產物??梢蕴岬降睦邮呛挟惽桦逅狨セ桶?基曱酸酯基的二異氰酸酯和/或多異氰酸酯。改性的多異氰酸酯可以任選地 彼此混合,或與未改性的多異氰酸酯例如二苯基曱烷2,4,-和4,4,-二異氰酸 酯、粗MDI、甲苯2,4-和/或2,6-二異氰酸酯混合。
也可以使用多官能異氰酸酯與多官能多元醇的反應產物,或它們與其 它二異氰酸酯和多異氰酸酯的混合物。
發(fā)現特別有用的是使用NCO含量為29-33重量。/。且25。C下的粘度為
7150-1000 mPa.s的粗MDI作為有機多異氰酸酯。
作為可以與本發(fā)明聚醚醇bi)—起使用的具有至少兩個對異氰酸酯基 有反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b),特別使用羥值為100-1200mg KOH/g的聚
醚醇或聚酯醇。
與本發(fā)明聚醚醇bi)—起使用的聚酯醇通常通過使具有2-12個碳原子、 優(yōu)選2-6個碳原子的多官能醇(優(yōu)選二醇)與具有2-12個碳原子的多官能 羧酸縮合制備,所述多官能羧酸是例如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 壬二酸、癸二酸、癸烷二甲酸、馬來酸、富馬酸以及優(yōu)選鄰苯二曱酸、間 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和同分異構的萘二羧酸。
與本發(fā)明使用的聚醚醇bi)—起使用的聚醚醇通常具有2-8、特別是3-8 的官能度。
特別地,使用由已知方法制得的聚醚醇,例如通過在催化劑、優(yōu)選堿 金屬氫氧化物存在下環(huán)氧烷的陰離子聚合制得的聚醚醇。
所用的環(huán)氧烷通常是環(huán)氧乙烷和/或環(huán)氧丙烷,優(yōu)選純1,2-環(huán)氧丙烷。
作為起始分子,尤其使用在分子中具有至少3個、優(yōu)選4-8個羥基或 至少兩個伯氨基的化合物。
作為在分子中具有至少3個、優(yōu)選4-8個羥基的起始分子,優(yōu)選使用 三羥甲基丙烷,甘油,季戊四醇,糖化合物例如葡萄糖、山梨醇、甘露醇 和蔗糖,多元酚,曱階酚醛樹脂,例如苯酚和甲醛的低聚縮合產物,以及 苯酚、甲醛和二烷醇胺以及三聚氰胺的曼尼奇縮合物。
作為在分子中具有至少兩個伯氨基的起始分子,優(yōu)選使用芳族二胺和/ 或多胺,例如亞苯基二胺,2,3-、 2,4-、 3,4-和2,6-甲苯二胺,和4,4,-、 2,4,-和2,2,-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以及脂族二胺和多胺,例如乙二胺。
聚醚醇的官能度優(yōu)選為3-8,羥值優(yōu)選為100 -1200mgKOH/g,特別為 120 -570 mg KOH/g。
在多元醇組分中使用分子量為500-1500的雙官能多元醇,例如聚乙二 醇和/或聚丙二醇,能調節(jié)多元醇組分的粘度。
具有至少兩個對異氰酸酯基有反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b)還包括可以伴隨使用的任何擴鏈劑和交聯劑??梢栽诎殡S使用或不伴隨使用擴鏈劑
和交聯劑的情況下生產硬PUR泡沫材料。可以證明雙官能擴鏈劑、三官能
和更高官能的交聯劑或者任選它們的混合物的加入對改進機械性能是有利
的。作為擴鏈劑和/或交聯劑,優(yōu)選使用鏈烷醇胺,特別是分子量小于400、 優(yōu)選為60-300的二醇和/或三醇。
擴鏈劑、交聯劑或其混合物的用量有利地是l-20重量%、優(yōu)選2-5重 量%,基于多元醇組分b)計。
關于使用的聚醚醇和聚酯醇及其制備的詳細資料可以例如參見 Giinter Oertd編著的Kunststoffhandbuch,第7巻,"聚氨酯,,, Carl-Hanser-Verlag Munich,1993年第3版。
在本發(fā)明方法的一個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組分b)包含能通過H-官能糖與環(huán)氧烷反應制備的聚醚醇bii)。
用于制備聚醚醇bii)的糖優(yōu)選是蔗糖和/或山梨醇。聚醚醇bii)優(yōu)選具有 350-謂mg K()H/g的羥值。
所用的催化劑尤其是能強烈促進異氰酸酯基與能與異氰酸酯基反應的 基團之間的反應的化合物。這些催化劑是強堿性胺,例如脂族仲胺、咪唑、 脒和鏈烷醇胺;或有機金屬化合物,特別是有機錫化合物。
如果異氰脲酸酯基也要被引入硬聚氨酯泡沫材料中,則為此需要特殊 的催化劑。作為異氰脲酸酯催化劑,通常使用金屬羧酸鹽,特別是乙酸鉀 和其溶液。
催化劑可以根據需要單獨使用或以彼此的混合物形式使用。 作為發(fā)泡劑c),優(yōu)選使用能與異氰酸酯基反應的水來代替二氧化碳。 也可以使用物理發(fā)泡劑代替水或與水結合使用。這些發(fā)泡劑是對起始組分 呈惰性、在室溫下通常為液體并且在氨基甲酸酯反應條件下蒸發(fā)的化合物。 這些化合物的沸點優(yōu)選低于50°C。物理發(fā)泡劑也包括在室溫為氣態(tài)且在壓 力下被引入起始組分中或溶于起始組分中的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碳、低沸 點烷經和氟代烷烴。
物理發(fā)泡劑通常選自具有至少4個碳原子的烷烴和環(huán)烷烴,二烷基醚,酯,酮,縮醛,具有l(wèi)-8個碳原子的氟代烷,以及在烷基鏈中具有l(wèi)-3 個碳原子的四烷基硅烷,特別是四甲基硅烷。
可以提及的實例為丙烷、正丁烷、異丁烷、環(huán)丁烷、正戊烷、異戊烷、 環(huán)戊烷、環(huán)己烷、二曱醚、曱乙醚、甲基丁基醚、甲酸曱酯、丙酮和在對 流層中分解并且因此不破壞臭氧層的氟代烷,例如三氟曱烷、二氟曱烷、 1,1,1,3,3-五氟丁烷、1,1,1,3,3-五氟丙烷、1,1,1,2-四氟乙烷、二氟乙烷和 1,1,1,2,3,3,3-七氟丙烷,以及全氟鏈烷經,例如C3Fs、 C4F10、 C5F12、 C6F14 和C^,n。特別優(yōu)選戊烷,尤其是環(huán)戊烷。所述物理發(fā)泡劑可以單獨使用或 以彼此任何組合物的形式使用。
本發(fā)明方法可以任選地在阻燃劑和常規(guī)助劑和/或添加劑的存在下進行。
作為阻燃劑,可以使用有機磷酸酯和/或膦酸酯。優(yōu)選使用不能與異氰 酸酯基反應的化合物。優(yōu)選的化合物也包括含氯的磷酸酯。
此類阻燃劑的典型代表是磷酸三乙酯、磷酸二苯基甲酚酯、磷酸三(氯 丙基)酯和乙烷膦酸二乙基酯。
也可以使用含溴的阻燃劑。作為含溴的阻燃劑,優(yōu)選使用具有對異氰 酸酯基有反應性的基團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是四溴鄰苯二曱酸與脂族二 醇形成的酯,以及二溴丁烯二醇的烷氧基化產物。也可以使用從一系列溴 化的含羥基的新戊基化合物衍生的化合物。
使用的助劑和/或添加劑是對于本目的本身已知的材料,例如表面活性 物質、泡沫穩(wěn)定劑、泡孔調節(jié)劑、填料、顏料、染料、水解抑制劑、抗靜 電劑、抑霉劑和抑菌物質。
關于實施本發(fā)明方法所使用的原材料、發(fā)泡劑、催化劑和助劑和/或添 加劑的其它資料可以例如參見Kunststoffhandbuch,第7巻,"聚氨酯", Carl-Hanser-Verlag Munich, 1966年第1版、1983年第2版和1993年第 3版。
為了生產硬聚氨酯泡沫材料,多異氰酸酯a)和具有至少兩個對異氰酸 酯基有反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b)以這樣的量反應,使得異氰酸酯指數在H)()-220的范圍內,優(yōu)選在115-195的范圍內。硬聚氨酯泡沫材料可以在公 知的混合裝置的幫助下間歇或連續(xù)地生產。
聚異氰脲酸酯泡沫材料的生產也可以在更高的指數下進行,優(yōu)選最高
350。
本發(fā)明的硬聚氨酯泡沫材料通常通過雙組分工藝生產。在此工藝中, 將具有至少兩個對異氰酸酯基有反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b)與阻燃劑、催 化劑、發(fā)泡劑和其它助劑和/或添加劑混合形成多元醇組分,并且使其與多 異氰酸酯或多異氰酸酯和任選發(fā)泡劑的混合物(亦稱為異氰酸酯組分)反應。
起始組分通常在15-35°C、優(yōu)選20-30。C的溫度下混合??梢酝ㄟ^高壓 或低壓計量機器將反應混合物引入到閉合的支撐工具中。例如,通過此技 術不連續(xù)地生產夾心元件。
如上所述,通過本發(fā)明方法生產的聚醚醇可以與多異氰酸酯反應形成 硬聚氨酯泡沫材料。它們非常容易與多元醇組分的其它成分混溶,并且能 與優(yōu)選用作用于生產硬聚氨酯泡沫材料的發(fā)泡劑的烴相容。所述泡沫材料 具有低的熱導率、優(yōu)良的流動性、優(yōu)良的固化性能和優(yōu)良的脫模性。
本發(fā)明通過下面的實施例來"i兌明。
實施例1 (本發(fā)明)
將43.6kg的鄰位曱苯二胺放入帶有拉桿攪拌器(250rpm)、反應器加 熱和冷卻裝置、用于固體和液體物質以及環(huán)氧烷的計量添加裝置、以及用 于氮氣保護和真空體系的裝置的250L壓力釜中,并加熱到卯。C。隨后計 量加入22.0kg的環(huán)氧丙烷,并在130。C反應。在計量添加結束后IO分鐘時, 用2.5巴氮氣填充反應器,并且在130。C計量加入28.7kg的環(huán)氧乙烷。在3 小時的后反應時間后,向反應混合物加入0.705kg的48%氫氧化鉀溶液, 并混合。隨后計量加入100.2kg的環(huán)氧丙烷,同時確保壓力不超過6.5巴。 在反應期間,反應溫度升高到135°C,并在整個反應時間期間保持此溫度。 然后在135。C進行后反應3小時。
粗聚醚醇用水水解,用磷酸中和,過濾并且真空汽提。最終產物具有以下數值 羥值391 mg KOH/g 胺值105mgKOH/g 水含量0.044重量% 在25。C下的粘度11,144 mPa.s
實施例2 (本發(fā)明)
將43.6kg的鄰位甲苯二胺放入帶有拉桿攪拌器(250rpm )、反應器加 熱和冷卻裝置、用于固體和液體物質以及環(huán)氧烷的計量添加裝置、以及用 于氮氣保護和真空體系的裝置的250L壓力釜中,并加熱到卯。C。隨后計 量加入22.0kg的環(huán)氧丙烷,并在110。C反應。在計量添加結束后IO分鐘時, 用2.5巴氮氣填充反應器,并且在110。C計量加入28.7kg的環(huán)氧乙烷。在3 小時的后反應時間后,向反應混合物加入1.945kg的二曱基乙醇胺,并混 合。隨后計量加入100.2kg的環(huán)氧丙烷,同時確保壓力不超過6.5巴。在反 應期間,反應溫度升高到112°C,并在整個反應時間期間保持此溫度。然 后在120。C進行后反應3小時。
得到的粗聚醚醇進行真空汽提和過濾。
最終產物具有以下數值
羥值395 mgKOH/g
胺值111mgKOH/g
水含量0.032重量%
在25。C下的粘度25,620 mPa.s
實施例3 (本發(fā)明)
將17.3kg的鄰位甲苯二胺放入帶有拉桿攪拌器(250rpm)、反應器加 熱和冷卻裝置、用于固體和液體物質以及環(huán)氧烷的計量添加裝置、以及用 于氮氣保護和真空體系的裝置的250L壓力釜中,并加熱到90。C。隨后計 量加入8.75kg的環(huán)氧丙烷,并在130。C反應。在計量添加結束后10分鐘時,
12用2.5巴氮氣填充反應器,并且在130。C計量加入11.4kg的環(huán)氧乙烷。在3 小時的后反應時間后,向反應混合物加入0.80kg的48%氫氧化鉀溶液,并 混合。隨后計量加入160kg的環(huán)氧丙烷,同時確保壓力不超過6.5巴。在 反應期間,反應溫度升高到135°C,并在整個反應時間期間保持此溫度。 然后在135。C進行后反應3小時。
粗聚醚醇用水水解,用磷酸中和,過濾并且真空汽提。
最終產物具有以下數值
羥值161 mgKOH/g
pH值8.5
水含量0.07重量%
在25。C下的粘度834 mPa.s
實施例4
生產硬聚氨酯泡沫材料 以下組分混合形成多元醇組分
58.75份的蔑糖/甘油引發(fā)的PO聚醚醇,其羥值為450 mg KOH/g, 10.00份的來自實施例2的聚醚醇,
25.00份的TDA引發(fā)的PO/EO/PO聚醚醇,其羥值為160 mg KOH/g, 2.50份的Tegostab B8462, 0.50份的PMI)ETA, 0.50份的l)MCHA,
0.40份的1,3,5-三(3-二曱基氨基丙基)六氫-s-三嗪, 2.35份的水。
此混合物用環(huán)戊烷/異戊烷和Luprana條M20s按照100: n: 1"的 重量比在Puromat 80/30高壓計量裝置中發(fā)泡。 測得以下值 乳化時間7秒 纖維化時間39秒在15%過度填充時的脫模厚度(90mm模具) 4分鐘93.1 mm 5分鐘92.0mm
熱導率19.2mW/mK,平均溫度23。C 壓縮強度0.13N/mm權利要求
1. 一種生產硬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其中在c)發(fā)泡劑的存在下使a)多異氰酸酯,與b)具有至少兩個對異氰酸酯基有反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反應,其中具有至少兩個對異氰酸酯基有反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含有至少一種聚醚醇bi),所述聚醚醇bi)通過芳族胺與環(huán)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反應來制備,其中在第一個工藝步驟中先加成環(huán)氧丙烷、隨后加成環(huán)氧乙烷或環(huán)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的混合物,并且在第二個工藝步驟中加成剩余量的環(huán)氧丙烷。
2. 權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在制備聚醚醇bi)中的第一個工藝步驟在 不存在催化劑的情況下進行。
3. 權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在制備聚醚醇bi)中的第二個工藝步驟在 堿性催化劑的存在下進行。
4. 權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在第一個工藝步驟中按照35-80重量%的 環(huán)氧乙烷比例先加入環(huán)氧丙烷并隨后加入環(huán)氧乙烷,基于在第一個工藝步 驟中環(huán)氧烷的總重量計。
5. 權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在第二個工藝步驟中的混合物中的環(huán)氧乙 烷含量是從〉0到5重量%,基于在第二個工藝步驟中環(huán)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 的混合物的重量計。
6. 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第一個工藝步驟中使用2.5-4摩爾環(huán)氧 烷/摩爾芳族胺。
7. 權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在第一個工藝步驟中使用1.5-2摩爾環(huán)氧 乙烷和l-2摩爾環(huán)氧丙烷/摩爾芳族胺。
8. 權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第二個工藝步驟在水或至少一種其它具有 至少兩個反應性氫原子的化合物的存在下進行。
9. 權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聚醚醇中的環(huán)氧乙烷總含量是4-20重量%, 基于聚醚醇的重量計。
10.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聚醚醇bi)的羥值是140-480mg KOH/g,
11. 權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聚醚醇bi)的羥值是140-420mgKOH/g。
12. 權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曱苯二胺用作用于制備聚醚醇bi)的芳族胺。
13. 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使用鄰位甲苯二胺比例為至少95重量% 的甲苯二胺作為用于制備聚醚醇bi)的芳族胺。
14. 權利要求l的方法,其中組分b)包含能通過H-官能糖與環(huán)氧烷反 應制備的聚醚醇bii)。
15. 權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用于制備聚醚醇bii)的糖是蔗糖和/或山 梨醇。
16. —種通過將環(huán)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加成到芳族胺上制備聚醚醇的方 法,其中在第一個工藝步驟中先加成環(huán)氧丙烷、隨后加成環(huán)氧乙烷或環(huán)氧 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的混合物,并且在第二個工藝步驟中使用堿性催化劑加成 剩余量的環(huán)氧丙烷。
17. —種能通過權利要求16的方法制備的聚醚醇。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生產硬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其中在c)發(fā)泡劑的存在下使a)多異氰酸酯與b)具有至少兩個對異氰酸酯基有反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反應。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具有至少兩個對異氰酸酯基有反應性的氫原子的化合物含有至少一種聚醚醇bi),所述聚醚醇bi)可以通過芳族胺與環(huán)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反應來制備,其中在第一個工藝步驟中先加成環(huán)氧丙烷、隨后加成環(huán)氧乙烷或環(huán)氧乙烷和環(huán)氧丙烷的混合物,并且在第二個工藝步驟中加成剩余量的環(huán)氧丙烷。
文檔編號C08G18/18GK101535361SQ200780042067
公開日2009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G·赫皮爾, H·塞弗特, J·溫克勒, S·丁施 申請人:巴斯夫歐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