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氧化石墨與導電高分子的復合材料技術(shù),特別是一種氧化石墨片層/聚 苯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聚苯胺等導電高分子由于具有優(yōu)異的電性能和電化學性能,特別還具有化學性質(zhì) 穩(wěn)定和環(huán)境友好等優(yōu)勢,是一類備受關(guān)注的導電高分子材料,它在超級電容器、化學 電源、抗靜電、電致變色、電磁屏蔽和生物與化學傳感器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目前的研究表明它已開始在和氧化石墨的復,材料中顯示出獨特的性質(zhì),在電化學儲 能特別是電化學電容器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1859年,Brodie制備得到氧化石墨后,氧化石墨就得到了較為廣泛地研究。氧化 石墨的表面富含大量的氧基功能團,剝層后的氧化石墨片層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目 前關(guān)于單片層氧化石墨與導電高分子復合的文章,還鮮有報道。而與氧化石墨相近的 材料-經(jīng)酸處理的碳納米管在與導電高分子復合研究上已經(jīng)有了較多研究,而且所得復 合材料的性能比單一材料要有所提高。因此,氧化石墨與導電高分子的復合物具有很 高的利用前景,然而關(guān)于氧化石墨單片層與納米導電高分子復合這方面的研究確很少。
目前,氧化石墨單片層與聚合物的復合工作主要體現(xiàn)在與普通聚合物的機械混合。 自氧化石墨單片層比發(fā)現(xiàn),由SashaStankovich等人首先將其應用于和高分子材料聚苯 乙烯的復合。該復合材料同以往的碳材料和她分子的復合不同之處在于,氧化石墨以 剝離的單片層形式均勻分散于高分子材料中,具有較好的導電性。但是,該法制得的 氧化石墨/聚苯乙烯復合材料的性能離實際儲能系統(tǒng)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就現(xiàn)有的 制備氧化石墨/高分子復合材料的方法中,研究人員采取的措施是先在一定的條件下合 成出高分子材料,然后將其添加到氧化石墨片層中,然而,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氧化石 墨片層的與聚合物的無力結(jié)合界面狀況不佳,而且分散性不均勻,使得無機、有機單 一材料的性能很難在復合材料中較好發(fā)揮,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不高,尤其是氧化石 墨片層的特性;另外操作步驟繁瑣、制備條件較苛刻,操作不方便,從而限制了復合 物的進一步工業(yè)應用。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電性良好、制備工藝簡單且成本^對較低的氧化石 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為 一種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由以下 步驟制備而得
第一步,將氧化石墨加到分散劑中超聲分散,形成均勻分散的單片層氧化石墨混 合液;
第二步,室溫下,向第一步所得混合液中滴加苯胺,繼續(xù)超聲分散形成混合液; 第三步,將氧化劑加入摻雜酸中得到的溶液逐滴加入第二步所得混合液中,攪拌麥厶.
豕pi ;
第四步,將第三步得到的混合液離心、洗滌、真空烘干得到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 復合材料。
一種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氧化石墨加到分散劑中超聲分散,形成均勻分散的單片層氧化石墨混 合液;
第二步,室溫下,向第一步所得混合液中滴加苯胺,繼續(xù)超聲分散形成混合液; 第三步,將氧化劑加入摻雜酸中得到的溶液逐滴加入第二歩所得混合液中,攪拌
麥A,
漲pi ; ,
第四步,將第三步得到的混合液離心、洗滌、真空烘干得到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 復合材料。 .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其顯著優(yōu)點(1)制備方法上,充分利用氧化石墨大的 比表面積,和表面氧基基團形成結(jié)合位點,通過氧化石墨單片層上的羧酸基團的化學 摻雜作用,與聚苯胺骨架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氧化石墨/聚苯胺復合物;(2)采用 通過原位聚合和原位摻雜實現(xiàn)了氧化石墨以片層形式均勻分散于聚苯胺高分子材料 中,或使得聚苯胺均勻地沉降在氧化石墨片上,從而降低其團聚性,提高其比表面積 的利用率;(3)制備該產(chǎn)品的操作過程簡便,和先制備高分子材料再同氧化石墨摻雜 的方法相比,其生產(chǎn)周期短,產(chǎn)率高,對設備要求不高,成本較低;(4)應用本發(fā)明 制備的復合物,結(jié)合了氧化石墨和聚苯胺以k納米材料的特性,可在超級電容電極材料、化學電源、傳感器、環(huán)境、生命科學等l頁域有著較好的應用前景和經(jīng)濟效益。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是本發(fā)明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制備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fā)明氧化石墨單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的透射電鏡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結(jié)合圖l,本發(fā)明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通過原位聚合和原位摻雜實現(xiàn) 了氧化石墨以片層形式均勻分散于聚苯胺高分子材料中,或使得聚苯胺均勻地沉降在
氧化石墨片上,由以下步驟制備而得 ,
第一步,將氧化石墨加到分散劑中超聲分散,形成均勻分散的單片層氧化石墨混
合液。其中,分散劑可以為水或乙醇。超聲時間為20-120 min。 .
第二步,室溫下,向第一歩所得混合液中滴加苯胺,繼續(xù)超聲分散形成混合液; 超聲時間為10 60min。
第三步,將氧化劑加入摻雜酸中得到的溶液逐滴加入第二步所得混合液中,攪拌 聚合。摻雜酸為無機(如鹽酸、硫酸等)或有機酸(如對甲苯磺酸、樟腦磺酸等),氧 化劑為過硫酸銨、三氯化鐵或雙氧水等。攪拌時的溫度為0 5°C,攪拌2 6小時,之 后升溫至室溫,繼續(xù)攪拌2 6h。
第四步,將第三步得到的混合液離心、洗滌、真空烘干得到氧化石墨片層/納米聚 苯胺復合材料。 '
上述的分散劑與氧化石墨的用量之比1:1 10:1,苯胺單體與氧化石墨的用量之比 為0.001:1-50:1,苯胺單體與氧化劑的摩爾用量之比1:1 4:1,氧化劑與摻雜酸的摩爾 用量之比為1:2 1:5。其中,分散劑、苯胺單體的用量,以微升計;氧化劑、氧化石墨 的用量,以毫克計;慘雜酸的用量以毫升計。
實施例l:本發(fā)明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制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氧化石墨片層的制備。將10g五氧化二磷和10g過硫酸鉀加入到8CTC、
30mL濃硫酸中攪拌30min后取出,常溫下反應6 h后將產(chǎn)物過濾、洗滌至中性并在
常溫下晾干至恒重。將上述產(chǎn)物加入到460 mL 0 °C的濃硫酸中,攪拌并緩慢加入高錳酸鉀,同時控制體系溫度不超過15 'C,攪拌均勻后升溫至35士3 'C,繼續(xù)攪拌一定時間后, 向體系中緩慢加入1L去離子水,控制溫度不超過IO(TC,繼續(xù)攪拌'15min.加入2.8L 去離子水和50mL質(zhì)量濃度為30%的雙氧水。攪拌5 min后將所得棕色懸浮液抽濾、 透析至濾液中沒有硫酸根離子。將產(chǎn)物在6(TC下真空烘干;
第二步,將10mg氧化石墨加入50mL水或乙醇中,超聲20 120min。 第三步,將苯胺單體滴加到第二步產(chǎn)物中,超聲10 60min分散形成0.1mol/L苯胺 的混合液。
第四步,在0 5'C下,向第三步所得體系中逐滴加入0.1mol/L過硫酸銨的0.5mol/L 鹽酸溶液10mL,并繼續(xù)攪拌2h后,升溫至室溫,繼續(xù)攪拌2h。
第五步,將上述混合液離心洗滌,用水、乙醇反復洗滌后,經(jīng)4(TC真空干燥得氧 化石墨單片層/納米聚苯胺復合材料。
所得復合材料的透射電鏡圖見圖2 (A),如圖所示,復合材料中的球形聚苯胺被 氧化石墨片層所包裹,聚苯胺的顆粒大小均勻,平均直徑約200nm,形成了附著良好 的氧化石墨片層基的聚苯胺復合物。
實施例2:本發(fā)明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制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同實施例1中的步驟一。
第二步,將lmg氧化石墨加入50mL水或乙醇中,超聲20 120min。
第三步,將苯胺單體滴加到第二步產(chǎn)鉤中,超聲10 60min分散形成0.2mol/L苯
胺的混合液。
第四步,在0 5。C下,向第三步所得體系中逐滴加入0.05mol/L過硫酸銨的 0.1mol/L硫酸溶液10mL,并繼續(xù)攪拌2h后,升溫至室溫,繼續(xù)攪拌6h。 第五步,同實例l中的步驟五。
所得復合材料的透射電鏡圖見圖2 (B),如圖所示,復合材料中的納米纖維形的 聚苯胺長在了氧化石墨片層中,聚苯胺的纖維平均直徑約100 200nrn,形成了附著良 好的氧化石墨片層基的聚苯胺復合物。
實施例3:本發(fā)明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制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同實施例1中的歩驟一。
第二步,將lmg氧化石墨加入100mL ^K或乙醇中,超聲20 120min。第三步,將苯胺單體滴加到第二步產(chǎn)物中,超聲10 60min分散形成0.1mol/L苯 胺的混合液。
第四步,在0-5。C下,向第三步所得體系中逐滴加入0.15 mol/LFeCl3的0.6 mol/L 對甲苯磺酸酸溶液10mL,并繼續(xù)攪拌4h后,升溫至室溫,繼續(xù)攪拌2h。 第五步,同實例1中的步驟五。
所得復合材料的透射電鏡圖見圖2 (C),如圖所示,復合材料中的聚苯胺呈海參 裝,表面的納米纖維與氧化石墨片層緊緊生長在一起,形成了附著良好的聚苯胺納米 纖維基的氧化石墨片層復合物。
實施例4:本發(fā)明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制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同實施例1中的步驟一。
第二步,將10mg氧化石墨加入50mL乙醇中,超聲20 120min。
第三步,將0.1mL苯胺單體滴加到第二步產(chǎn)物中,超聲10 30min分散形成混合 液。 '
第四步,在0 5。C下,向第三步所得體系中逐滴加入0.05 mol/LH202的0.2 mol/L 樟腦磺酸溶液10mL,并繼續(xù)攪拌6h后,升溫至室溫,繼續(xù)攪拌6h。
第五步,同實例1中的步驟五。
實施例5:本發(fā)明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制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同實施例l中的步驟一。
第二步,將lmg氧化石墨加入50mL水或乙醇中,超聲20-120 min。 第三步,將苯胺單體滴加到第二步產(chǎn)物中,超聲10 60min分散形成0.1 mol/L苯 胺的混合液。
第四步,在0 5。C下,向第三步所得體系中逐滴加入0.05mol/L過硫酸銨的 0.2mol/L鹽酸溶液10mL,并繼續(xù)攪拌2h后,升溫至室溫,繼續(xù)攪拌6h。 第五步,同實例1中的步驟五。
所得復合材料的透射電鏡圖見圖2 (D),如圖所示,復合材料中的球形聚苯胺與 氧化石墨表面的羧基由化學鍵結(jié)合緊密地附著在氧化石墨片層表面或中間,聚苯胺的 顆粒分散均勻,平均直徑約100 200nm。
8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驟制備而得第一步,將氧化石墨加到分散劑中超聲分散,形成均勻分散的單片層氧化石墨混合液;第二步,室溫下,向第一步所得混合液中滴加苯胺,繼續(xù)超聲分散形成混合液;第三步,將氧化劑加入摻雜酸中得到的溶液逐滴加入第二步所得混合液中,攪拌聚合;第四步,將第三步得到的混合液離心、洗滌、真空烘干得到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
2、 一種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氧化石墨加到分散劑中超聲分散,形成均勻分散的單片層氧化石墨混 合液;第二步,室溫下,向第一步所得混合液中滴加苯胺,繼續(xù)超聲分散形成混合液; 第三步,將氧化劑加入摻雜酸中得到的溶液逐滴加入第二步所得混合液中,攪拌麥A,跟口 ;第四步,將第三步得到的混合液離心、洗滌、真空烘干得到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 復合材料。 '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散劑為水或乙醇。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摻雜酸為無機酸或有機酸。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無機酸為鹽酸或硫酸,有機酸為對甲苯磺酸或樟腦磺酸。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氧化劑為過硫酸銨、三氯化鐵或雙氧水。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散劑與氧化石墨的用量之比1:1 10:1,苯胺單體與氧化石墨的用量之比為,0.001:1-50:1,苯胺單體與氧化劑的摩爾用量之比1:1 4:1 ,氧化劑與摻雜酸的摩爾用量 之比為1:2 1:5;其中,分散劑、苯胺單體的用量,以微升計;氧化劑、氧化石墨的用 量,以毫克計;摻雜酸的用量以毫升計。
8、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中超聲時間為20 120min;第二歩中超聲時間為10 60min。
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三步中加入氧化劑攪拌時的溫度為0 5'C,攪拌2 6小時,之后升溫至室溫,繼續(xù) 攪拌2 6小時。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材料由以下步驟制備而得將氧化石墨加到分散劑中超聲分散,形成均勻分散的單片層氧化石墨混合液;室溫下,向第一步所得混合液中滴加苯胺,繼續(xù)超聲分散形成混合液;將氧化劑加入摻雜酸中得到的溶液逐滴加入第二步所得混合液中,攪拌聚合;將第三步得到的混合液離心、洗滌、真空烘干得到氧化石墨片層/聚苯胺復合材料。本發(fā)明充分利用氧化石墨大的比表面積,和表面氧基基團形成結(jié)合位點,通過氧化石墨單片層上的羧酸基團的化學摻雜作用,與聚苯胺骨架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氧化石墨/聚苯胺復合物;制備該產(chǎn)品的操作過程簡便,其生產(chǎn)周期短,產(chǎn)率高,對設備要求不高。
文檔編號C08L79/02GK101492569SQ20081012284
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7月1日
發(fā)明者劉孝恒, 卑鳳利, 朱俊武, 楊緒杰, 武曉東, 江曉紅, 信 汪, 王華蘭, 郝青麗, 陸路德, 韓巧鳳 申請人:南京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