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和含有該碳酸鈣的樹脂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764756閱讀:31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和含有該碳酸鈣的樹脂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和含有該碳酸鈣的樹脂組合物。更具體地說,涉及經特定表面處理劑進行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和含有該碳酸鈣的樹脂組合物,當該碳酸鈣被混合到樹脂組合物中時,例如混合到以改性硅酮為代表的密封材料或者以氯乙烯類、丙烯酸類為代表的增塑溶膠中時,不僅可使所得混合物具有粘性、觸變性,而且可使所得混合物具有特別優(yōu)異的抗滑性、抗坍塌性。
      背景技術
      碳酸鈣被廣泛用作塑料、涂料、油墨、密封膠、粘合劑、增塑溶膠、紙、橡膠等的填料或顏料。其中,作為合成樹脂的填料,碳酸鈣是很重要的材料。
      混合了碳酸鈣的樹脂組合物有密封膠、粘合劑、涂料、防水劑、地面材料、增塑溶膠等固化性樹脂組合物。例如,就密封膠而言,在建筑、汽車、地面材料等領域被廣泛用于防水、密封等目的,在垂直部位施工的情況也很多,自然要求在施工到固化期間不流掛,在適當范圍內需要具備高粘性和高觸變性。但是,當具備高粘性、高觸變性時,零部件材料與樹脂組合物的粘結性下降,這通常導致抗滑性變差,因此需要開發(fā)兼具優(yōu)異抗滑性、抗坍塌性的密封材料。
      另外,例如特別是在用于汽車車身的增塑溶膠中,一般使用熱塑性聚合物顆粒,但通常采用噴涂,因而噴涂后防止溶膠的流掛、滑移變得重要。
      作為熱塑性聚合物顆粒,由于優(yōu)異的防銹性、對接合部位空隙的良好填充性以及可形成較厚的涂膜等原因,大多采用以氯乙烯聚合物或者氯乙烯與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等為代表的聚氯乙烯類化合物,但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方面的問題,排除氯乙烯的潮流正在加速,正在開發(fā)丙烯酸類溶膠、聚氨酯類溶膠、改性硅酮類溶膠等作為其替代品。其中,開發(fā)出了將丙烯酸類聚合物顆粒與填充劑一起分散到增塑劑中的丙烯酸類增塑溶膠,并已實際使用。丙烯酸類增塑溶膠具有與聚氯乙烯類組合物同樣的形態(tài)、操作性、加工性,因而被作為其替代材料得到研究,并已得到具有可與聚氯乙烯類增塑溶膠相匹敵的強度、耐用性的涂膜。
      然而,該丙烯酸類增塑溶膠中所用的丙烯酸聚合物顆粒與氯乙烯聚合物顆粒相比,作用于分子之間的分子間力弱,因而增塑劑容易進入到分子之間,進入分子間的增塑劑隨時間流逝發(fā)生滲溢,而溢出的增塑劑在加熱成膜時易引起滑移。
      另一方面,為提供可賦予分散性、粘合性、粘度穩(wěn)定性的碳酸鈣,日本特開2002-235015號公報中提出了用飽和脂肪酸(鹽)與不飽和脂肪酸(鹽)的混合物包覆后再用鄰苯二甲酸酯等有機化合物包覆的表面包覆碳酸鈣。
      日本特開平11-60950號公報中提出了用選自硫酸酯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磺酸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至少一種表面活性劑和脂肪酸(鹽)進行表面處理的碳酸鈣,以期獲得使用期長、具有適度粘性、使用性能良好的固化性組合物。
      日本特開2002-220547號還提出了用脂肪酸、樹脂酸、表面活性劑等有機系處理劑進行表面處理以使其形成具有抗滑性、接合部追蹤性(adaptability)、高強度的涂膜的經表面處理的鏈狀碳酸鈣。
      但是,很難說這些方案在改善抗滑性方面一定能滿足要求。
      這樣一來,就存在對能解決上述問題的填料和樹脂組合物的需求。
      本發(fā)明鑒于上述實際情況,提供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和含有該碳酸鈣的樹脂組合物,所述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在混合到例如改性硅酮為代表的密封材或者以聚氯乙烯類、丙烯酸類為代表的增塑溶膠等中時,能顯現(xiàn)出特別優(yōu)異的抗滑性能。
      本發(fā)明人為解決上述課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構成表面處理劑的具有特定碳原子數(shù)的脂肪酸系處理劑的比例對抗滑性具有很大影響,通過使用由含有具特定碳原子數(shù)的脂肪酸的表面處理劑進行過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可以解決上述課題,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權利要求1的內容為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所述碳酸鈣由滿足下式(a)的脂肪酸系的表面處理劑進行表面處理,其特征在于經該表面處理后的碳酸鈣滿足(b)式。
      (a)C12+C14≥85(%)(b)Pv≤90(%)C12具有碳原子數(shù)為12的烷基的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的比例C14具有碳原子數(shù)為14的烷基的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的比例Pv在己烷中的沉淀容積比例(%體積)本發(fā)明權利要求2的內容為權利要求1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表面處理劑為滿足下式(c)的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
      (c)C12+C14≥95(%)本發(fā)明權利要求3的內容為權利要求1或2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表面處理劑還滿足下式(d)。
      (d){C12/(C12+C14)}×100≥80(%)本發(fā)明權利要求4的內容為權利要求1或2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表面處理劑還滿足下式(e)。
      (e){C12/(C12+C14)}×100≥90(%)本發(fā)明權利要求5的內容為權利要求1或2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表面處理劑還滿足下式(f)。
      (f){C12/(C12+C14)}×100≥95(%)本發(fā)明權利要求6的內容為權利要求1-5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滿足下式(g)。
      (g)Pv≤80(%)本發(fā)明權利要求7的內容為權利要求1-5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滿足下式(h)。
      (h)Pv≤70(%)本發(fā)明權利要求8的內容為權利要求1-7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的形態(tài)選自脂肪酸、脂肪酸鹽的至少一種。
      本發(fā)明權利要求9的內容為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該碳酸鈣用于樹脂。
      本發(fā)明權利要求10的內容為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樹脂為固化性樹脂。
      本發(fā)明權利要求11的內容為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樹脂中混合有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
      本發(fā)明權利要求12的內容為權利要求11的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樹脂為固化性樹脂。
      本發(fā)明權利要求13的內容為權利要求12的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固化性樹脂為改性硅酮。
      本發(fā)明權利要求14的內容為權利要求12的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固化性樹脂為增塑溶膠。
      本發(fā)明權利要求15的內容為權利要求14的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增塑溶膠為丙烯酸增塑溶膠。
      附圖簡述

      圖1是表示剛涂布了樹脂組合物后的狀態(tài)的透視圖,圖2是底視圖,圖3是側視圖。圖4是表示所涂布的樹脂組合物滑移后的狀態(tài)的斜視圖,圖5是表示所涂布的樹脂組合物坍塌后的狀態(tài)的斜視圖,圖6是表示同時發(fā)生滑移和坍塌兩種情況的狀態(tài)的斜視圖。
      實施發(fā)明的最佳方式下面對本發(fā)明的詳細內容進行具體說明。
      本發(fā)明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的特征在于經滿足下式(a)的表面處理劑進行表面處理而成,且該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滿足(b)式。
      (a)C12+C14≥85(%)(b)Pv≤90(%)C12具有碳原子數(shù)為12的烷基的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的比例C14具有碳原子數(shù)為14的烷基的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的比例Pv在己烷中的沉淀容積比例(%體積)優(yōu)選本發(fā)明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的特征在于用滿足下式的表面處理劑進行表面處理而成。
      (c)C12+C14≥95(%)本發(fā)明中,C12和C14的合計(C12+C14)%是通過氣相色譜測定的碳原子數(shù)為12和14的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的合計重量在全部脂肪酸組成中的比例。具體地說,就是將1mg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和2μL酯化劑TMAH(氫氧化四甲銨)的25%重量水溶液裝入鋁測定池中,在溫度300℃下于柱內熱分解并氣化,然后通過GC/MS(島津制作所制造)測定烷基組成,算出全部脂肪酸中C12和C14的合計重量%。
      本發(fā)明中,C12和C14的合計(C12+C14)%必須滿足C12+C14≥85(%)。(C12+C14)%小于85(%)時,與非極性樹脂、溶劑的親和性下降,不能充分獲得本發(fā)明目的所在的樹脂組合物的抗滑性能。因此更優(yōu)選(C12+C14)≥95(%)本發(fā)明中,在己烷中的沉淀容積比例Pv必須滿足Pv≤90(%)。這里所說的在己烷體系中的沉淀容積比例是表示表面處理劑對碳酸鈣表面的處理狀態(tài)的參數(shù)。通常,精細的碳酸鈣形成二次聚集,對其未進行充分表面處理時,無法以初級粒子單位包覆處理劑,大部分都是對二次聚集粒子進行表面處理。這種情況下,在后序步驟例如進行粉碎時或者混合密封膠、增塑溶膠等的時的混合等步驟中,未處理面容易露出。以這種狀態(tài)混合到非極性樹脂、溶劑等中時,由于未處理面捕獲液態(tài)成分發(fā)生溶脹,因而難以沉淀。這種處理狀態(tài)不當?shù)谋砻嫣幚硖妓徕}對增塑劑、溶劑等液態(tài)成分的捕獲狀態(tài)非常不穩(wěn)定,因而這些液態(tài)成分容易隨時間滲溢出來,混合到密封膠、增塑溶膠等中時,必然使滑移性能變差。
      因此,需要使Pv的值在一定以下,優(yōu)選Pv≤80(%),更優(yōu)選Pv≤70(%)。
      該參數(shù)表示混合到本發(fā)明的樹脂組合物中時的潤濕性,因此作為用于試驗的溶劑,從揮發(fā)性低考慮,非極性溶劑己烷是最優(yōu)選的。由于甲醇、乙醇、甲苯等溶劑基本上沒有差別,難以判斷處理狀態(tài),因而不能使用這些溶劑。
      本發(fā)明中,可如下計算在己烷中的沉淀溶劑比例Pv。即,將己烷(試劑)/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以100g/10g的比例裝入225m1蛋黃醬瓶中,在RECIPRO SHAKER SR-2s(TAITEC制)上以振蕩數(shù)300次/分鐘振蕩10分鐘,然后轉移到100ml量筒中,將其容積調整到100ml,在23℃靜置24小時。靜置后,該混合物分離成己烷層和沉淀層,測定沉淀層的容積,將相對于100ml總量的容量%定義為Pv。
      更優(yōu)選的方式是{C12/(C12+C14)}≥80(%)。{C12/(C12+C14)}小于80(%)時,混合到樹脂組合物中時的抗滑性、抗坍塌性有時會下降。由此,更優(yōu)選{C12/(C12+C14)}≥90(%),最優(yōu)選{C12/(C12+C14)}≥95(%)。即,對于C12和C14而言,C12的親水基與親油基具有良好平衡,所以C12的比例越多,越能獲得良好的抗滑性。
      本發(fā)明中C12、C14的脂肪酸系處理劑的原料優(yōu)選椰子油、棕櫚核油、巴巴蘇油等,但通常的牛油、豬油、棕櫚油、蓖麻油、菜子油等作為原料也無妨。這些脂肪酸可以天然物質,也可以是合成物質,更優(yōu)選根據(jù)需要,進行氫化除去不飽和成分、蒸餾分離等操作,對其純成分進行操作。為滿足本發(fā)明的范圍,可以將這些處理劑兩種或多種結合使用。
      本發(fā)明中所用脂肪酸的形態(tài)可以是胺鹽、銨鹽、酯等形態(tài),優(yōu)選包括脂肪酸或脂肪酸金屬鹽中的至少一種形態(tài)。這里,脂肪酸金屬鹽的例子有鈉鹽、鉀鹽等堿金屬鹽;鈣鹽、鎂鹽等堿土金屬鹽等。
      C12是月桂酸或月桂酸鹽,C14是豆蔻酸或豆蔻酸鹽。一般將含有50%以上C12的物質總稱為月桂酸,將含有50%以上C14的物質總稱為豆蔻酸。雖然有時也使用這些物質作為碳酸鈣的表面處理劑,但工業(yè)上基本上使用C12+C14小于80%的物質。特別是C12+C14含量高的物質因為成本問題,一般都未予使用。而且C12含量高的物質還存在作為堿金屬鹽的處理問題,因此未作為表面處理劑使用。例如,上述日本特開2002-235015號公報( 段落)、日本特開平11-60950號公報( 段落)、日本特開2002-220547號公報( 段落)都有關于月桂酸鹽的記載,但對C12的含量都未曾提及,本發(fā)明在這一點上與現(xiàn)有技術存在本質不同。
      優(yōu)選本發(fā)明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滿足下述(i)式。
      (i)2≤Sw≤70(m2/g)其中Sw是通過氮吸附法測定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的BET比表面積(m2/g)。
      (i)式是本發(fā)明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的BET比表面積,比表面積小于2m2/g,則混合到樹脂組合物中時有時不具備粘度賦予作用,而超過70m2/g,則初級粒子變得太小,粒子之間的聚集力增強,因而制成粉末時隨時間的穩(wěn)定性變差,有時在分散性方面出現(xiàn)問題。因此,更優(yōu)選5≤Sw≤50(m2/g),進一步優(yōu)選7≤Sw≤40(m2/g)。
      本發(fā)明中表面處理劑對碳酸鈣的處理量隨比表面積不同而不同,優(yōu)選滿足下式(j)。
      (j)1.0≤As≤6.0(mg/m2)其中As是用Tg/Sw表示的每單位表面積的表面處理量(mg/m2),Tg是每1g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中表面處理劑所占的重量(mg/g)。
      (j)式是本發(fā)明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的每單位比表面積的表面處理量,少于1.0mg/m2時,有時會因處理不夠引起粘性、觸變性異常,而超過6.0mg/m2時,每單位面積的表面處理量太多,有時發(fā)生表面處理劑向樹脂成分或增塑成分中游離,引起抗滑性降低。因此,更優(yōu)選1.3≤As≤5.0(mg/m2),進一步優(yōu)選1.5≤As≤4.0(mg/m2)。
      另外,Sw、Tg是通過下述方法得到的值。
      Sw稱量0.3g試料裝進有效體積為0.45ml的玻璃制丸狀小池(pellet cell)中,在氮氣氛下于180℃干燥1小時,然后用BET比表面積儀NOVA2000(Yuasa Ionics公司制造)通過1點法進行測定。
      Tg稱量0.15g試料裝進外徑5.2mm、高2.5mm的鋁制測定池中,用TAS-100(リガク制造)測定,以15℃/分鐘的升溫速度從常溫升溫至510℃時的200-500℃范圍內的熱減量值。單位用1g碳酸鈣中的重量變化mg表示(mg/g)。
      本發(fā)明的表面處理劑可以根據(jù)需要與其它的表面活性劑、乳化劑等結合使用,對其比例沒有特別限定,但為了取得粘性、觸變性與抗滑性的平衡,通常希望全部表面處理劑中的50%重量以上為本發(fā)明的表面處理劑。
      更希望本發(fā)明所用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滿足下述(k)、(l)式。
      (k)0.005≤Dxp≤0.30(μm)(l)10≤Dyp/Dxp≤150其中Dxp壓汞法中,在微孔范圍0.001-5.0μm的范圍內的微孔分布中,汞壓入增量(累積微孔容積增量/log平均微孔直徑)為最大值(Dyp)時的平均微孔直徑(μm)
      Dyp汞壓入增量的最大值(mg/l)Dyp/Dxp平均微孔量(k)、(l)式是本發(fā)明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的分散狀態(tài)的指標。(k)式是在用壓汞法(孔度計)測定的0.001-5.0μm范圍內的微孔分布中,汞壓入增量為最大值(Dyp)時的平均微孔直徑(Dxp),表示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顆粒間的間隙的細度。這表示初級粒子的分布或二次聚集粒子的分布,平均微孔徑小于0.005μm時,由于初級粒子太細,出現(xiàn)穩(wěn)定性隨時間發(fā)生變化的問題,而超過0.30μm,則初級粒子太大,或者大量存在聚集而成的二級粒子,出現(xiàn)粘性降低、抗坍塌性變差等弊病。由此,更優(yōu)選0.01≤Dxp≤0.20(μm),進一步優(yōu)選0.015≤Dxp≤0.15(μm)。此外,汞壓入量是指微孔容積增量,用計算式(累積微孔容積增量/log平均微孔直徑)表示(單位ml/g)。當然,由于微孔徑越小,整個微孔的尺寸就越小,所以最大汞壓入量(Dyp)取決于微孔徑。
      (1)式是表示(k)式的平均微孔直徑數(shù)值的指標,如前所述,微孔直徑越小,微孔容積就越小,因此,通過將最大汞壓入量(Dyp)和(k)式的平均微孔直徑放在一起分析,就可以導出本發(fā)明所需的微孔量(數(shù)量)。因此,Dyp/Dxp小于10時,由于平均微孔徑太大,粒子的均一性和分散性將出現(xiàn)問題,有時無法得到在樹脂組合物中的分散性、高粘性物性,而超過150,則平均微孔徑極端小,初級粒子或二級粒子的隨時間穩(wěn)定性出現(xiàn)問題。因此,優(yōu)選20≤Dyp/Dxp≤120,更優(yōu)選30≤Dyp/Dxp≤100。
      所用的壓汞裝置(孔度計)和主要的測定條件如下所述。
      &lt;測定裝置&gt;
      島津制作所9520型&lt;主要的測定條件&gt;
      汞純度=99.99(%)汞表面張力=480(dyns/cm)
      汞接觸角=135℃電導池常數(shù)=10.79(μl/pF)試料重量各稱量約0.10g進行測定對本發(fā)明所用碳酸鈣的制備方法沒有特別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進行制備。例如,可以是將石灰石進行機械粉碎得到的重質碳酸鈣,也可以是化學合成的沉淀性碳酸鈣。作為制備沉淀性碳酸鈣的方法,可以是例如向碳酸鈉中添加氯化鈣進行制備的方法,也可以是向氫氧化鈣水漿中吹入二氧化碳進行制備的二氧化碳化合法。
      例如,可以是如日本特開平10-72215號公報中記載的那樣,通過向氫氧化鈣水漿中添加與鈣形成絡合物的試劑,使碳酸化反應終止而形成的物質。即,在向氫氧化鈣水懸浮液中吹入二氧化碳制備碳酸鈣時,向氫氧化鈣水懸浮液中添加與金屬離子配位形成絡合物的物質,經碳酸化反應生成碳酸鈣,然后使該碳酸鈣熟化得到的精細碳酸鈣顆粒。
      如上制得的碳酸鈣可根據(jù)需要熟化至目標粒徑、粒度。這里,為使本發(fā)明的效果更顯著,優(yōu)選在表面處理前的狀態(tài)下良好分散。因此,優(yōu)選表面處理前的碳酸鈣滿足下述(m)式。
      (m)0.5≤D50≤5.0(μm)D50通過Microtrac FRA激光式粒度分布儀(日機裝制造)測定的50%粒子分布時的平均粒徑。
      D50是表示碳酸鈣在漿液中的分散程度的指標。D50越小,表示二次聚集越精細,越均勻。D50小于0.5μm時,接近單分散狀態(tài),將在這種狀態(tài)下進行表面處理的碳酸鈣混合到密封膠、增塑溶膠等中時,有時會因太過分散反而難以表現(xiàn)出粘性、觸變性。而D50超過5.0μm時,二次聚集激烈,將這樣表面處理后的碳酸鈣混合到密封膠、增塑溶膠等中時,二次聚集粒子恰如單一粒子那樣運動,所以有時仍然招致粘性、觸變性降低。因此,優(yōu)選0.8≤D50≤4.0(μm),更優(yōu)選1.0≤D50≤3.0(μm)。
      優(yōu)選碳酸鈣的BET比表面積在臨表面處理前的階段為2-100m2/g。小于2m2/g時,粉末狀態(tài)的BET比表面積達不到2m2/g以上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范圍的可能性高,從而混合到樹脂組合物中時粘性賦予作用、抗坍塌性賦予作用有可能變差。而BET比表面積超過100m2/g時,粉末狀態(tài)的BET比表面積達不到70m2/g以下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范圍的可能性高,從而制成粉末后,會出現(xiàn)穩(wěn)定性隨時間變差以及分散性方面的問題。
      作為測定方法,例如當為漿液形態(tài)時,將30g左右裝到平皿中,通過微波爐或100℃的烘箱干燥至水分被充分蒸發(fā),用研缽將其研碎成粉末,通過與上述測定Sw相同的方法測定BET比表面積。
      對經上述調整后的碳酸鈣,用本發(fā)明的表面處理劑進行表面處理,之后按照常規(guī)方法進行脫水、干燥、粉碎等操作,制成粉末,不過只要最終滿足Pv≤90(%),則采用任何方法制備都可以。因此,除了使用本發(fā)明的表面處理劑外,其它沒有特殊限制,表面處理可以是濕式,也可以是干式。進行表面處理后,按照常規(guī)方法進行脫水,然后干燥。
      為使本發(fā)明的處理劑進行充分處理,需要使表面處理劑浸透至二次聚集體內部,其效果特別是干燥時施加的熱量達到一定值以上時很顯著。因此,為充分獲得本發(fā)明的效果,優(yōu)選在100℃以上的溫度干燥足夠長的時間。若想通過低于100℃的干燥獲得所需的物性,則需要延長干燥時間來進行補償,但這有時會使干燥效率降低,使運行成本超過必要水平。也可以采用通過瞬間的高溫熱風(150℃以上)進行干燥這種類型的干燥機,但停留時間短,處理劑向聚集體內部的浸透少,難以顯現(xiàn)出效果,并且有時會引起處理狀態(tài)不均勻。進而,冷凍干燥、減壓干燥、風干等方法更難發(fā)生表面處理劑的浸透,獲得所需Pv值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或者需要其它能量。所以,優(yōu)選本發(fā)明中最適合的干燥方式為爐式干燥機、亨舍爾混合機、帶式干燥機、槳式干燥機等具有充分停留時間的干燥機。
      通過上述方法干燥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通過粉碎步驟制成粉末。粉碎方法可以按照常規(guī)方法進行,可使用角柱式粉碎機、錘磨機等。
      如上所述得到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特別適合作為樹脂用填料,混合到例如密封膠用樹脂或增塑溶膠用樹脂等各種樹脂中,形成具有優(yōu)良特性、物性的樹脂組合物。
      對可混合本發(fā)明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的樹脂沒有特別限制,由于本發(fā)明的作用是改善抗滑性,具有抗滑性問題的樹脂更能體現(xiàn)本發(fā)明的效果。例如有主要用于建材施工的密封材料,以及主要用于汽車車身施工的增塑溶膠等。其中,對于密封材料而言最有用的是改性硅酮等,對于增塑溶膠而言最有用的是丙烯酸系增塑溶膠。
      改性硅酮樹脂可以是例如在PPG骨架末端導入了反應性甲硅烷基的樹脂。改性硅酮類密封膠主要由改性硅酮聚合物、增塑劑、填料構成,但也可以根據(jù)需要,混合助粘劑(接著付與剤)、抗老化劑、著色劑、抗氧化劑、發(fā)泡劑、稀釋劑、紫外線吸收劑等。
      丙烯酸系增塑溶膠由丙烯酸聚合物顆粒、增塑劑、填料、防滑劑構成,但也可以根據(jù)需要混合封端型聚氨酯樹脂和固化劑,而且,在不損害本發(fā)明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混合歷來已知的其它添加劑,例如著色劑、抗氧化劑、發(fā)泡劑、稀釋劑、紫外線吸收劑等。
      作為構成本發(fā)明樹脂組合物的增塑劑,可以使用鄰苯二甲酸酯、磷酸酯、己二酸酯、癸二酸酯系增塑劑等公知的增塑劑。
      鄰苯二甲酸酯系增塑劑的例子有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己酯(D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OP)、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鄰苯二甲酸丁基芐基酯(BB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鄰苯二甲酸二壬酯(DNP)等;磷酸酯系增塑劑的例子有磷酸三甲苯酯(TCP)、磷酸三苯酯(THP)、磷酸三(苯二甲撐)酯(TXP)等;己二酸酯系增塑劑的例子有己二酸二辛酯(DOA)、己二酸二異癸酯(DIDA)等;癸二酸酯系增塑劑的例子有癸二酸二丁酯(DBS)、癸二酸二辛酯(DOS)等。另外還可以使用環(huán)氧化大豆油等環(huán)氧系增塑劑、苯甲酸系增塑劑、聚酯系增塑劑等,這些增塑劑可以單獨使用一種,也可以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特別優(yōu)選鄰苯二甲酸系增塑劑。
      填料除了本發(fā)明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以外,還有例如通過沉淀制成的碳酸鈣、重質碳酸鈣、膠態(tài)二氧化硅、滑石、陶土、沸石、樹脂囊、玻璃囊等通常的填料,這些填料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
      著色劑可以使用例如二氧化鈦、炭黑等無機顏料,偶氮類顏料、酞菁類等有機顏料等??寡趸瘎┛梢允褂美绶宇悺奉惖瓤寡趸瘎?。發(fā)泡劑可以使用例如經加熱產生氣體的形式的發(fā)泡劑,例如偶氮二酰胺、偶氮二甲酰胺等偶氮類發(fā)泡劑。稀釋劑可以使用例如二甲苯、礦質松節(jié)油等溶劑等。紫外線吸收劑可以使用例如苯并三唑類等。
      作為構成本發(fā)明的丙烯酸系增塑溶膠的丙烯酸聚合物顆粒,可以使用通常作為丙烯酸系增塑溶膠的形成物已知的丙烯酸聚合物顆粒。例如可以使用選自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的單體的均聚物或共聚物。這些單體的具體例子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羥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甲基丙烯酸羥丙酯等,這些化合物可以單獨使用一種,或者可以將兩種或多種組合使用。
      其中,從儲存穩(wěn)定性和調整膠凝速度的簡便性考慮,優(yōu)選使用具有芯/殼結構的聚合物顆粒。例如芯部由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羥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羥基酯的均聚物、這些丙烯酸酯的共聚物以及這些丙烯酸酯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衣康酸、苯乙烯等的共聚物中與增塑劑相容的物質形成;殼部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或者甲基丙烯酸甲酯與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羥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羥基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衣康酸、苯乙烯等的共聚物中與增塑劑不相容的物質形成。
      優(yōu)選在本發(fā)明的氯乙烯系、丙烯酸系增塑溶膠中混合封端(block)型聚氨酯樹脂。作為封端型聚氨酯樹脂,可優(yōu)選使用將由聚醚型多元醇、聚酯型多元醇等多元醇與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1,6-己二異氰酸酯、二異氰酸二甲苯酯、1,3-二環(huán)己烷二異氰酸酯、四甲代苯二甲撐二異氰酸酯、二異氰酸間異丙烯基二甲基芐酯等異氰酸酯反應得到的聚氨酯樹脂經肟或胺等封端劑進行封端后形成的聚氨酯樹脂;以及二異氰酸酯聚合物的羥苯甲酸酯或烷基苯酚封端體(ブロツク體)、二異氰酸酯聚合物的三聚異氰酸酯(ヌレ-ト)環(huán)形成物等的一種或多種的組合等。
      對封端型聚氨酯樹脂的混合比例沒有特別限定,可根據(jù)所需物性適當確定,而且,不用說還可以添加上述的其它填料、增塑劑、穩(wěn)定劑等各種添加劑。
      對本發(fā)明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在樹脂中的混合量沒有特別限定,可根據(jù)樹脂的種類和用途適當確定,例如在改性硅酮的情況下,相對于100重量份樹脂,通常為0.01-300重量份,優(yōu)選1-250重量份,更優(yōu)選5-220重量份,進一步優(yōu)選10-200重量份左右。而在例如增塑溶膠的情況下,相對于100重量份樹脂,則通常為0.01-300重量份,優(yōu)選1-250重量份,更優(yōu)選5-220重量份,進一步優(yōu)選10-200重量份左右。
      本發(fā)明的樹脂組合物特別是在混合到改性硅酮密封膠或丙烯酸增塑溶膠樹脂組合物中時,能發(fā)揮出優(yōu)異的抗滑性。
      下面給出合成例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更詳細的說明,但本發(fā)明在不超出其要點的前提下,并不限于這些例子。另外,在下面的內容中,%和份除特別限定外,都以重量為基準。
      合成例1向調整至濃度10%、溫度12℃的1400kg石灰乳中,以210m3/hr(每1kg氫氧化鈣為1500L/hr)的流量吹入濃度為25%的二氧化碳,直至pH達到7,合成碳酸鈣。之后,在攪拌條件下熟化12小時。所得碳酸鈣的BET比表面積為25.0m2/g,漿液的FRA粒度分布D50為1.78μm。通過電子顯微鏡確認分散狀態(tài)良好。
      合成例2向調整至濃度13%、溫度12℃的1400kg石灰乳中,以273m3/hr(每1kg氫氧化鈣為1500L/hr)的流量吹入濃度為25%的二氧化碳,直至pH達到9,合成碳酸鈣。之后,在攪拌條件下熟化96小時。所得碳酸鈣的BET比表面積為6.5m2/g,漿液的FRA粒度分布D50為1.42μm。通過電子顯微鏡確認分散狀態(tài)良好。
      合成例3向調整至濃度8%、溫度12℃的1400kg石灰乳中加入2.58kg檸檬酸(相對于最終的CaCO3為1.7%,相對于Ca(OH)2為2.3%)。向其中以168m3/hr(每1kg氫氧化鈣為1500L/hr)的流量吹入濃度為25%的二氧化碳,直至pH達到7,合成碳酸鈣。之后,將CaCO3的濃度調整至10%,在攪拌條件下熟化48小時。所得碳酸鈣的BET比表面積為40m2/g,漿液的FRA粒度分布D50為2.1μm。通過電子顯微鏡確認分散狀態(tài)良好。
      合成例4向調整至濃度8%、溫度12℃的1400kg石灰乳中加入4.53kg檸檬酸(相對于最終的CaCO3為3.0%,相對于Ca(OH)2為4.0%)。向其中以168m3/hr(每1kg氫氧化鈣為1500L/hr)吹入濃度為25%的二氧化碳,直至pH達到7,合成碳酸鈣。之后,將CaCO3的濃度調整至10%,在攪拌條件下熟化72小時。所得碳酸鈣的BET比表面積為55m2/g,漿液的FRA粒度分布D50為2.4μm。通過電子顯微鏡確認分散狀態(tài)良好。
      合成例5以1090m3/hr(每1kg氫氧化鈣為6000L/hr)向調整至濃度13%、溫度15℃的1400kg石灰乳中吹入濃度為25%的二氧化碳,直至pH達到7,合成碳酸鈣。之后,在攪拌條件下熟化3小時。所得碳酸鈣的BET比表面積為25m2/g,漿液的FRA粒度分布D50為5.2μm。通過電子顯微鏡確認分散狀態(tài)時,可見到很多聚集體。
      合成例6以546m3/hr(每1kg氫氧化鈣為3000L/hr)向調整至濃度13%、溫度12℃的1400kg石灰乳中吹入濃度為25%的二氧化碳,直至pH達到7,合成碳酸鈣。之后,在攪拌條件下熟化6小時。所得碳酸鈣的BET比表面積為25m2/g,漿液的FRA粒度分布D50為2.9μm。通過電子顯微鏡確認分散狀態(tài)時,可見到聚集體。
      上述合成例1-6的合成條件、熟化條件和臨表面處理前的物性如表1所示。
      表1

      實施例1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2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50%/50%,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3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C16(棕櫚酸)=50%/38%/1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4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C16(棕櫚酸)=2%/96%/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5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83%/17%,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6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3%/7%,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7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C16(棕櫚酸)=73%/15%/1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8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C16(棕櫚酸)=82%/6%/1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9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C16(棕櫚酸)=86%/2%/1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10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85℃干燥30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11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95℃干燥15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12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5g脂肪酸鉀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13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49g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的脂肪酸鈉鹽、19g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的脂肪酸的10%溫水懸浮液(80℃),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14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21g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的脂肪酸鈉鹽、44g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的脂肪酸的10%溫水溶液(80℃),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15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63g脂肪酸的10%溫懸浮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16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2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17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17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3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12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18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4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16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19
      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35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20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5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21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10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22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13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23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5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實施例24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6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比較例1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產品名Nonsoul SN-1,日本油脂制造)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C16(棕櫚酸)/C18(硬脂酸)=2%/4%/28%/66%,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比較例2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產品名Nonsoul PK-1,日本油脂制造)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C16(棕櫚酸)/C18(硬脂酸)=0.5%/0.4%/97.5%/1.6%,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比較例3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產品名馬賽皂,日本油脂制造)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C16(棕櫚酸)/C18(硬脂酸)/C18F1(油酸)/C18F2(亞油酸)=3%/4%/25%/18%/45%/5%,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比較例4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產品名Nonsoul LN-1,日本油脂制造)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8(辛酸)/C10(癸酸)/C12(月桂酸)/C14(豆蔻酸)/C16(棕櫚酸)=7%/6%/61%/19%/7%,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105℃干燥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比較例5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40℃干燥96小時,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比較例6向10kg調整至10%重量的合成例1的碳酸鈣漿中加入含有70g脂肪酸鈉鹽的10%溫水溶液(80℃),其中脂肪酸組成為C12(月桂酸)/C14(豆蔻酸)=98%/2%,攪拌1小時。之后脫水至固體成分為60%,在氣流式干燥機中調整至入口溫度為250℃、出口溫度為105℃進行干燥。停留時間大致為1-60秒左右。然后用錘磨機將其制成粉末。
      上述實施例1-24和比較例1-6中所得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的特性和物性表示在表2和表3中。
      表2

      表3

      實施例25-48、比較例7-12用實施例1-24、比較例1-6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作為填料,按照下述配比與樹脂捏合得到樹脂組合物。對這些樹脂組合物按照下述方法進行試驗,評價其性能。份為重量份。
      (配比)基材樹脂(MS聚合物S810鐘淵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制造) 500份DOP 400份重質碳酸鈣(丸尾鈣株式會社制造Super S)150份氨基硅烷 5份填料 600份固化劑膠態(tài)碳酸鈣(丸尾鈣株式會社制造的KALFAIN200M) 200份辛酸錫 60份月桂胺 10份DOP 110份重質碳酸鈣(丸尾鈣株式會社制造的Super SSS)280份將各混合物在5升萬能混合攪拌機(DALTON公司制造)中充分捏合至沒有顆粒,制成基材和固化劑。
      &lt;粘性&gt;
      用BS型粘度儀測定10rpm條件下上述固化樹脂組合物的基材粘度。結果如表4所示。
      &lt;抗滑性、抗坍塌性&gt;
      將基材與固化劑按10∶1充分脫泡混合后,在經過充分拋光處理的馬口鐵板上用φ15mm的半圓打漿板(beat plate)拉引成50mm長度,以垂直豎靠狀態(tài)在50℃放置24小時。
      以最初涂布的試料上端為基準,用從該基準到放置后下滑的試料上端的距離(mm)表示抗滑性,該值越小,抗滑性越好。
      以初期的50mm為基準,用流掛導致的試料長度增加率表示抗坍塌性,按下述基準進行評價。結果如表4所示。
      (抗坍塌性)A增加0-5%(不包括5%)B增加5-10%(不包括10%)C增加10-20%(不包括20%)D增加20%以上表4


      實施例49-72、比較例13-18用實施例1-24、比較例1-6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作為填料,按照下述配比與樹脂捏合得到樹脂組合物。對這些樹脂組合物按照下述方法進行試驗,評價其性能。份為重量份。
      (配比)丙烯酸類樹脂ZEON ACRYLIC RESIN F345(新第一鹽ビ工業(yè)株式會社制造)250份聚氨酯封端(block)聚合物(三井武田化學株式會社制造)120份聚氨酯固化劑(三井武田化學株式會社制造) 7份DINP 500份松節(jié)油 75份填料 275份將各混合劑在5L萬能攪拌機(Dulton公司制造)中調整至常溫,進行捏合直至沒有顆粒,制成丙烯酸溶膠。
      &lt;粘性&gt;
      對根據(jù)上述配比調制而成的丙烯酸溶膠,用BH型粘度儀測定20rpm條件下的粘度。結果如表5所示。
      &lt;抗滑性、抗坍塌性&gt;
      將上述丙烯酸溶膠充分脫泡混合后,在經過充分拋光處理的電沉積噴涂板上用φ10mm的半圓打漿板拉引成50mm長度,以垂直豎靠狀態(tài)在100℃放置10分鐘。
      以最初涂布的試料上端為基準,用從該基準到放置后下滑的試料上端的距離(mm)表示抗滑性,該值越小,抗滑性越好。
      以初期的50mm為基準,用流掛導致的試料長度增加率表示抗坍塌性,按下述基準進行評價。結果如表5所示。
      (抗坍塌性)A增加0-10%(不包括10%)B增加10-20%(不包括20%)C增加20-40%(不包括40%)D增加40%以上表5


      產業(yè)實用性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可提供具有抗滑性和抗坍塌性良好平衡的樹脂組合物,特別是可提供具有優(yōu)異抗滑性的樹脂組合物。
      權利要求
      1.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碳酸鈣由滿足下式(a)的脂肪酸系的表面處理劑進行表面處理,其特征在于經該表面處理后的碳酸鈣滿足(b)式,(a)C12+C14≥85(%)(b)Pv≤90(%)C12具有碳原子數(shù)為12的烷基的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的比例,C14具有碳原子數(shù)為14的烷基的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的比例,Pv在己烷中的沉淀容積比例(%體積)。
      2.權利要求1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表面處理劑為滿足下式(c)的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c)C12+C14≥95(%)。
      3.權利要求1或2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表面處理劑還滿足下式(d)(d){C12/(C12+C14)}×100≥80(%)。
      4.權利要求1或2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表面處理劑還滿足下式(e)(e){C12/(C12+C14)}×100≥90(%)。
      5.權利要求1或2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表面處理劑還滿足下式(f)(f){C12/(C12+C14)}×100≥95(%)。
      6.權利要求1-5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滿足下式(g)(g)Pv≤80(%)。
      7.權利要求1-5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滿足下式(h)(h)Pv≤70(%)。
      8.權利要求1-7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的形態(tài)由選自脂肪酸、脂肪酸鹽的至少一種。
      9.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該碳酸鈣用于樹脂。
      10.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其中所述樹脂為固化性樹脂。
      11.樹脂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樹脂中混合有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
      12.權利要求11的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樹脂為固化性樹脂。
      13.權利要求12的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固化性樹脂為改性硅酮。
      14.權利要求12的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固化性樹脂為增塑溶膠。
      15.權利要求14的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增塑溶膠為丙烯酸增塑溶膠。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用滿足下式(a)的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進行表面處理的表面處理碳酸鈣,其特征在于經該表面處理后的碳酸鈣滿足(b)式。(a)C12+C14≥85(%),(b)Pv≤90(%),C12表示具有碳原子數(shù)為12的烷基的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的比例,C14表示具有碳原子數(shù)為14的烷基的脂肪酸系表面處理劑的比例,Pv表示在己烷中的沉淀容積比例(%體積)。本發(fā)明的經表面處理的碳酸鈣可提供具有抗滑性和抗坍塌性良好平衡的樹脂組合物,特別是可提供具有優(yōu)異抗滑性的樹脂組合物。
      文檔編號C09C3/08GK1694927SQ20038010080
      公開日2005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0月3日
      發(fā)明者高橋洋一, 林祐輔, 福本勝憲 申請人:丸尾鈣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