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晶顯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且特別涉及一種應(yīng)用高分子輔助配向技術(shù)的液晶顯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shù):
近年來液晶顯示面板發(fā)展出一種配向的技術(shù)聚合高分子輔助配向(Polymer-Stabilizing Alignment,PSA)技術(shù),是將感光性單體混入液晶層中,待其排列好之后施以外加能量源(例如是照射紫外光或加熱),讓感光性單體聚合成配向聚合體,引導(dǎo)液晶分子排列。
然而,應(yīng)用聚合高分子輔助配向技術(shù)制成的液晶顯示面板,容易產(chǎn)生影像不均勻(mura)瑕疵或者是影像殘留(image sticking)問題。影像不均勻瑕疵泛指局部影像具有低對比度與不均勻亮度問題。影像殘留指當(dāng)液晶面板長時間顯示同一影像之后切換至另一影像顯示時,前面的影像會長時間殘留并重疊于后續(xù)影像上。
目前業(yè)界提出的解決方法是在液晶層中摻入光起始劑(initiator)觸發(fā)聚合反應(yīng),以使得聚合反應(yīng)更為完整。然而,即便是添加光起始劑,制造出來的液晶顯示面板仍會有影像殘留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施行兩次聚合反應(yīng),第二次聚合反應(yīng)施加的紫外光線波長較長,并且在液晶材料添加至少一種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感光性單體作為第二次聚合反應(yīng)時的紫外光接收物。通過降低液晶材料內(nèi)感光性單體的殘留量,改善影像殘留的問題。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目的,提出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包括下基板、上基板以及填充于兩者間的液晶層。液晶層包含液晶分子以及配向聚合體,配向聚合體由至少兩種感光性單體聚合而成,其中至少一種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大于300nm。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目的,還提出一種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a)提供上基板以及下基板;(b)注入液晶材料于上基板與下基板之間,液晶材料包含至少一種液晶分子以及至少兩種感光性單體,其中至少一種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大于300nm;(c)施加電壓于上基板以下基板之間,并照射第一波長的紫外光,使大部分感光性單體聚合成配向聚合體;以及(d)照射第二波長的紫外光,第二波長大于第一波長,使剩余的感光性單體聚合。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目的,再提出一種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a)提供上基板以及下基板;(b)注入液晶材料于上基板與下基板之間,液晶材料包含至少一種液晶分子以及至少兩種感光性單體,其中至少一第一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大于300nm,至少一第二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小于300nm;(c)施加電壓于上基板以下基板之間,并照射第一波長的紫外光,使大部分感光性單體聚合成配向聚合體;以及(d)照射第二波長的紫外光,第二波長大于第一波長,使剩余的感光性單體聚合。
為讓本發(fā)明上述內(nèi)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一優(yōu)選實(shí)施例,并配合所附圖,作詳細(xì)說明如下
圖1A~圖1E表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shí)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液晶顯示面板 110上基板 120下基板 130液晶分子 141第一感光性單體 143第二感光性單體 145配向聚合體
具體實(shí)施例方式 根據(jù)申請人初步實(shí)驗(yàn)結(jié)果顯示,液晶顯示面板內(nèi)的感光性單體殘留量越高,亮度不均勻或者是影像殘留問題就越嚴(yán)重。據(jù)此,申請人認(rèn)為導(dǎo)致液晶顯示面板亮度不均勻或影像殘留的主因在于液晶顯示面板內(nèi)的感光性單體并未全數(shù)聚合成配向聚合體,而雜質(zhì)(i.e.感光性單體)充斥于液晶材料中對液晶分子反應(yīng)特性產(chǎn)生負(fù)面影響。因此,本發(fā)明主要提出一種液晶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施行兩次聚合反應(yīng),使得感光性單體得以完全地聚合成配向聚合體,避免殘留在液晶材料中,改善亮度不均勻或者是影像殘留問題。特別是,第二次聚合反應(yīng)施加的紫外光線波長較長,同時在液晶材料中摻雜至少一種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感光性單體作為第二次聚合反應(yīng)時的紫外光接收物,藉此提升剩余感光性單體的聚合反應(yīng)效率。
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a)提供上基板以及下基板;(b)注入液晶材料于上基板與下基板之間,液晶材料包含至少一種液晶分子以及至少兩種感光性單體,其中至少一種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大于300nm,另一種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可小于300nm;(c)照射第一波長的紫外光,使得大部分感光性單體聚合成配向聚合體;以及(d)照射第二波長的紫外光,第二波長大于第一波長,其中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感光性單體得以吸收第二波長的紫外光,使剩余的感光性單體聚合。以下為配合附圖依序說明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其結(jié)構(gòu),然而此附圖及說明僅為本發(fā)明的發(fā)明精神下的一種實(shí)施方式,并不會對本發(fā)明的保護(hù)范圍造成限縮。
請參照圖1A~圖1E,其表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優(yōu)選實(shí)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圖。本實(shí)施例的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提供上基板110以及下基板120,如第1A圖所示。
然后,注入液晶材料于上基板110與下基板120之間,液晶材料包含復(fù)數(shù)個液晶分子130以及至少兩種感光性單體,其中至少一種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大于300nm。在本實(shí)施例中,液晶材料包含兩種感光性單體第一感光性單體141及第二感光性單體143,如第1B圖所示。第一感光性單體143的吸收波長大于300nm,可以為化合物I或化合物II其中至少一種。第二感光性單體143的吸收波長優(yōu)選是小于300nm,第二感光性單體143的吸收波長也可沒有限制,第二感光性單體143可以為化合物III。
化合物I以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
化合物II以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
化合物III以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
“L”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烷基、烷羰基、烷氧羰基或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其中m≥1。當(dāng)“L”為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時,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氫原子可以被氟原子或氯原子所取代。
“R”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CN)、氰硫基(-SCN)、五氟化硫基(-SF5H)、亞硝酸根(-NO2)、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X2-Sp2-P2基。當(dāng)”R”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時,其不相鄰的一或二個-CH2-基可以由氧原子、硫原子、乙烯撐基(-CH=CH-)、羰基(C=O)、羰氧基(-COO-)、硫化羰基(S-CO-,-CO-S-)或炔基所取代。
“X1”及”X2”分別為氧原子、硫原子、甲氧基(-OCH2-)、羰基(C=O)、羰氧基(-COO-)、胺甲?;?-CO-N0R-,-N0R-CO-)、甲硫基(-CH2S-,-SCH2-)、乙烯羰氧基(-CH=CH-COO-)、羰氧乙烯基(-COO-CH=CH-)或單鍵。
“Sp1”及”Sp2”為具有1至8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單鍵。
“P1”及”P2”分別為可聚合基團(tuán)。在優(yōu)選實(shí)施例中,可聚合基團(tuán)可以為基團(tuán)1(以化學(xué)式[1]表示如下),其中“Y”選自氫原子、甲基、氟原子、三氟甲苯基(-C6H5CF3)和苯基。
在優(yōu)選的實(shí)施例中,第一感光性單體141可以為化合物I-1(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屬于化合物I,其中“Lm”為氫原子,m=3,“R”為“X2-Sp2-P2”基,“X1”及“X2”為單鍵,“Sp1”及”Sp2”為單鍵,“P1”及“P2”為基團(tuán)1,“Y”為甲基。
在優(yōu)選的實(shí)施例中,第一感光性單體141也可以為化合物II-1(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屬于化合物II,其中”Lm”為氫原子,m=2或3,”R”為”X2-Sp2-P2”基,”X1”及”X2”為單鍵,”Sp1”及”Sp2”為單鍵,”P1”及”P2”為基團(tuán)1,”Y”為甲基。
在優(yōu)選的實(shí)施例中,第二感光性單體143可以為化合物III-1(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屬于化合物III,其中”Lm”為氫原子,m=4,”R”為”X2-Sp2-P2”基,”X1”及”X2”為單鍵,”Sp1”及”Sp2”為單鍵,”P1”及”P2”為基團(tuán)1,”Y”為甲基。
關(guān)于液晶材料中液晶分子與感光性單體的混合比例,至少兩種感光性單體大約占液晶材料總重量的0.1%至10%之間,而液晶分子則大約占液晶材料總重量的99.9%至90%。特別是,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第一感光性單體141大約占感光性單體總重量的50%至70%之間。另外,液晶材料更包括起始劑,其含量可以小于該液晶材料總重量的0.002%,用以觸發(fā)第一次聚合反應(yīng)。
之后,如圖1C所示,施加電壓于兩基板110與120之間,待液晶分子與感光性單體排列好之后,照射第一波長的紫外光。在優(yōu)選實(shí)施例中,第一次照光程序所使用的紫外光波長(也就是第一波長)介于300nm至340nm之間,照光時間小于1分鐘。在第一次照光程序中,大部分感光性單體141及143聚合成配向聚合體(請見圖1D的145),用以決定預(yù)傾角,此為第一次聚合反應(yīng)。
接著,如圖1D所示,維持相同的電壓于兩基板110與120之間,照射第二波長的紫外光。第二波長大于該第一波長,在優(yōu)選實(shí)施例中,第二次照光程序所使用的紫外光波長(第二波長)介于340nm至380nm之間,其波長較長能量較低,可以避免液晶顯示面板內(nèi)其他元件在長時間的照射下遭受損害。同時,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第一感光性單體141可以吸收第二波長(i.e.340nm至380nm)的紫外光,剩余的感光性單體141以及143可以快速地聚合成配向聚合體145(以下稱第二次聚合反應(yīng))。由于經(jīng)過第一次聚合反應(yīng)之后,反應(yīng)物(i.e.感光性單體)濃度銳減,催化劑(i.e.光起始劑)也被消耗殆盡,第二次聚合反應(yīng)比較不容易發(fā)生。然而,本實(shí)施例的第一感光性單體141可以作為第二波長紫外光的吸收物,乃是讓第一感光性單體141在第二次聚合反應(yīng)中扮演反應(yīng)物與催化劑的雙重角色,解決第二次聚合反應(yīng)難以發(fā)生的窘境??偠灾诙尉酆戏磻?yīng)采用溫和但有效率的方式觸發(fā)感光性單體之間的聚合反應(yīng),在不傷害液晶顯示面板其余元件的前提下,有效率地降低液晶顯示面板內(nèi)感光性單體的殘留量。
最后,液晶顯示面板100完成,如圖1E所示。利用上述方法制成的液晶顯示面板包括上基板110、下基板120以及填充于兩者間的液晶層。液晶層包含液晶分子130以及配向聚合體145,配向聚合體145由至少兩種感光性單體聚合而成,其中至少一種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大于300nm。即使不施加電壓,液晶分子130也會順著配向聚合體145排列而傾斜。依照上述方法制成的液晶顯示面板,其內(nèi)的感光性單體殘留量大為降低,以下舉幾組實(shí)驗(yàn)結(jié)果以茲證明。
感光性單體殘留量測試 在測試組別中,空白組的液晶材料不添加任何的感光性單體,其余測試組別中的液晶材料都是由99.7%的液晶分子以及0.3%的感光性單體所組成。三組實(shí)驗(yàn)組都包含兩種感光性單體,化合物I-1以及化合物III-1,其中化合物I-1可以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紫外光。兩種感光性單體分別按照0.2%∶0.1%、0.15%∶0.15%、0.1%∶0.2%等不同比例添加于液晶材料中。對照組只包含單一種感光性單體,即化合物III-1。所有測試組采用相同的聚合條件相同的電壓、紫外光波長以及照射時間。最后,分別測量液晶材料中化合物I-1以及化合物III-1的殘留量,并將結(jié)果整理于表一。
表一、不同液晶配方與感光性單體殘留量的比較
當(dāng)液晶材料中只添加化合物III-1但不包括化合物I-1(i.e.對照組)時,感光性單體的總殘留量高達(dá)277ppm,是所有測試組別中總殘留量最高的。一旦將化合物I-1摻入液晶材料中,在相同的照光程序與時間內(nèi),感光性單體快速地被聚合成配向聚合體,使得殘留在液晶材料內(nèi)的感光性單體總量至少可以降至40%(實(shí)驗(yàn)組一殘留量為67.3ppm),甚至可以縮減為15%(實(shí)驗(yàn)組三殘留量為42.4ppm)。結(jié)果顯示在液晶配方中添加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感光性單體(化合物I-1)可以提高感光性單體的聚合效率,使得游離的感光性單體總量減少。
此外,在感光性單體總量都占液晶材料的0.3%的前提下,化合物I-1添加比例越高,感光性單體的總殘留量也越低。當(dāng)化合物III-1與化合物I-1混合比例為0.15%∶0.15%或0.1%∶0.2%時,感光性單體總殘留量降至大約50ppm之下,其影像顯示品質(zhì)(包括亮度均勻程度與影像殘留性質(zhì))與不包含任何感光性單體的空白組性質(zhì)相似,改善影像不均勻瑕疵或者是影像殘留問題。因此,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感光性單體優(yōu)選地占感光性單體總重量的大約50%至70%之間。
本發(fā)明上述實(shí)施例所公開的液晶顯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采用兩次聚合反應(yīng),第一次聚合反應(yīng)用以形成預(yù)傾角,第二次聚合反應(yīng)用以消耗殘留的感光性單體。第二次聚合反應(yīng)施用的紫外光的波長較長能量較低,可以避免液晶顯示面板內(nèi)其他元件在長時間的照射下遭受損害。同時,液晶材料內(nèi)摻雜的至少一種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感光性單體可以作為第二次聚合反應(yīng)時的紫外光接收物,因此剩余的感光性單體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有效率地聚合成配向聚合體。因此,本實(shí)施例的制造方法采用溫和但有效率的方式觸發(fā)感光性單體之間的聚合反應(yīng),藉此在不傷害液晶顯示面板其余元件的前提下,快速地降低液晶顯示面板內(nèi)感光性單體的殘留量,改善亮度不均勻或者是影像殘留問題。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優(yōu)選實(shí)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shù)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dāng)可作各種更動和修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hù)范圍當(dāng)視后附權(quán)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為準(zhǔn)。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包括
一下基板以及一上基板;以及
一液晶層,填充于該上基板以及該下基板間,其中該液晶層包含
至少一液晶分子;以及
一配向聚合體,該配向聚合體由至少兩種感光性單體聚合而成,其中至少一種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大于300nm。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該感光性單體為一化合物I或一化合物II其中至少一種,該化合物I以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
該化合物II以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
“L”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烷基、烷羰基、烷氧羰基或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其中m≥1;
”R”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氰硫基、五氟化硫基、亞硝酸根、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X2-Sp2-P2基;
“X1”及”X2”分別為氧原子、硫原子、甲氧基、羰基、羰氧基、胺甲?;⒓琢蚧?、乙烯羰氧基、羰氧乙烯基或單鍵;以及
“Sp1”及”Sp2”為具有1至8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單鍵;以及
“P1”及”P2”分別為一可聚合基團(tuán)。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L”為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時,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氫原子被氟原子或氯原子所取代。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R”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時,其不相鄰的一或二個-CH2-基由氧原子、硫原子、乙烯撐基、羰基、羰氧基、硫化羰基或炔基所取代。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該感光性單體為
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該感光性單體為
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兩種感光性單體中另一種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小于300nm。
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兩種感光性單體中另一種感光性單體為化合物III,以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
“L”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烷基、烷羰基、烷氧羰基或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其中m≥1;
”R”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氰硫基、五氟化硫基、亞硝酸根、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X2-Sp2-P2基;
“X1”及”X2”分別為氧原子、硫原子、甲氧基、羰基、羰氧基、胺甲?;?、甲硫基、乙烯羰氧基、羰氧乙烯基或單鍵;
“Sp1”及”Sp2”為具有1至8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單鍵;以及
“P1”及”P2”分別為一可聚合基團(tuán)。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L”為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時,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氫原子被氟原子或氯原子所取代。
10.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R”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時,其不相鄰的一或二個-CH2-基由氧原子、硫原子、乙烯撐基、羰基、羰氧基、硫化羰基或炔基所取代。
11.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兩種感光性單體中另一種感光性單體為
1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該兩種感光性單體大約占液晶層總重量的0.1%至10%之間。
1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其中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該感光性單體大約占該兩種感光性單體總重量的50%至70%之間。
1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更包括
一起始劑,其含量小于該液晶層總重量的0.002%。
15.一種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上基板以及一下基板;
注入一液晶材料于該上基板與該下基板之間,該液晶材料包含至少一種液晶分子以及至少兩種感光性單體,其中至少一種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大于300nm;
施加一電壓于該上基板以該下基板之間,并照射一第一波長的紫外光,使大部分該些感光性單體聚合成一配向聚合體;以及
照射一第二波長的紫外光,該第二波長大于該第一波長,使剩余的該些感光性單體聚合。
16.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該感光性單體為化合物I或化合物II中至少一種,化合物I以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
化合物II以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
“L”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烷基、烷羰基、烷氧羰基或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其中m≥1;
”R”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氰硫基、五氟化硫基、亞硝酸根、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X2-Sp2-P2基;
“X1”及”X2”分別為氧原子、硫原子、甲氧基、羰基、羰氧基、胺甲酰基、甲硫基、乙烯羰氧基、羰氧乙烯基或單鍵;
“Sp1”及”Sp2”為具有1至8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單鍵;以及
“P1”及”P2”分別為一可聚合基團(tuán)。
17.如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L”為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時,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氫原子被氟原子或氯原子所取代。
18.如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R”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時,其不相鄰的一或二個-CH2-基由氧原子、硫原子、乙烯撐基、羰基、羧基、硫化羰基或炔基所取代。
19.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該感光性單體為
20.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該感光性單體為
21.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兩種感光性單體中另一種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小于300nm。
22.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兩種感光性單體中另一種感光性單體為化合物III,以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
“L”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烷基、烷羰基、烷氧羰基或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其中m≥1;
”R”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氰硫基、五氟化硫基、亞硝酸根、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X2-Sp2-P2基;“X1”及”X2”分別為氧原子、硫原子、甲氧基、羰基、羰氧基、胺甲?;⒓琢蚧?、乙烯羰氧基、羰氧乙烯基或單鍵;以及
“Sp1”及”Sp2”為具有1至8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單鍵;以及
“P1”及”P2”分別為一可聚合基團(tuán)。
23.如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L”為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時,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氫原子被氟原子或氯原子所取代。
24.如權(quán)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R”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時,其不相鄰的一或二個-CH2-基由氧原子、硫原子、乙烯撐基、羰基、羰氧基、硫化羰基或炔基所取代。
25.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兩種感光性單體中另一種感光性單體為
26.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兩種感光性單體大約占液晶材料總重量的0.1%至10%之間。
27.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該感光性單體大約占該感光性單體總重量的50%至70%之間。
28.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更包括
一起始劑,其含量小于該液晶材料總重量的0.002%。
29.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波長介于300nm至340nm之間。
30.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二波長介于340nm至380nm之間。
31.一種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上基板以及一下基板;
注入一液晶材料于該上基板與該下基板之間,該液晶材料包含至少一種液晶分子以及至少兩種感光性單體,其中至少一第一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大于300nm,至少一第二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小于300nm;
施加一電壓于該上基板以該下基板之間,并照射一大于300nm的第一波長的紫外光,使大部分該第一感光性單體聚合成一配向聚合體;以及
照射一第二波長的紫外光,該第二波長大于該第一波長,使剩余的該第一與第二感光性單體聚合。
32.如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該感光性單體為化合物I或化合物II中至少一種,化合物I以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
化合物II以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
“L”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烷基、烷羰基、烷氧羰基或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其中m≥1;
”R”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氰硫基、五氟化硫基、亞硝酸根、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X2-Sp2-P2基;
“X1”及”X2”分別為氧原子、硫原子、甲氧基、羰基、羰氧基、胺甲?;⒓琢蚧?、乙烯羰氧基、羰氧乙烯基或單鍵;
“Sp1”及”Sp2”為具有1至8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單鍵;以及
“P1”及”P2”分別為一可聚合基團(tuán)。
33.如權(quán)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L”為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時,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氫原子被氟原子或氯原子所取代。
34.如權(quán)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R”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時,其不相鄰的一或二個-CH2-基由氧原子、硫原子、乙烯撐基、羰基、羧基、硫化羰基或炔基所取代。
35.如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該感光性單體為
36.如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該感光性單體為
37.如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兩種感光性單體中另一種感光性單體為化合物III,以化學(xué)式表示如下
“L”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烷基、烷羰基、烷氧羰基或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其中m≥1;
”R”為氫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氰基、氰硫基、五氟化硫基、亞硝酸根、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X2-Sp2-P2基;
“X1”及”X2”分別為氧原子、硫原子、甲氧基、羰基、羰氧基、胺甲?;?、甲硫基、乙烯羰氧基、羰氧乙烯基或單鍵;以及
“Sp1”及”Sp2”為具有1至8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或單鍵;以及
“P1”及”P2”分別為一可聚合基團(tuán)。
38.如權(quán)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L”為具有1至7個碳原子的烷羰氧基時,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氫原子被氟原子或氯原子所取代。
39.如權(quán)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R”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基時,其不相鄰的一或二個-CH2-基由氧原子、硫原子、乙烯撐基、羰基、羰氧基、硫化羰基或炔基所取代。
40.如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兩種感光性單體中另一種感光性單體為
41.如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兩種感光性單體大約占液晶材料總重量的0.1%至10%之間。
42.如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吸收波長大于300nm的該感光性單體大約占該感光性單體總重量的50%至70%之間。
43.如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更包括
一起始劑,其含量小于該液晶材料總重量的0.002%。
44.如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波長介于300nm至340nm之間。
45.如權(quán)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二波長介于340nm至380nm之間。
全文摘要
一種液晶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a)提供上基板以及下基板;(b)注入液晶材料于上基板與下基板之間,液晶材料包含至少一種液晶分子以及至少兩種感光性單體,其中至少一種感光性單體的吸收波長大于300nm;(c)施加電壓于上基板以下基板之間,并照射第一波長的紫外光,使大部分感光性單體聚合成配向聚合體;以及(d)照射第二波長的紫外光,第二波長大于第一波長,使剩余的感光性單體聚合。
文檔編號C09K19/00GK101354500SQ200810149749
公開日2009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9月25日
發(fā)明者謝忠憬, 白家瑄, 黃晟瑋, 鄭德勝, 杉浦規(guī)生 申請人:友達(dá)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