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氣式噴霧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噴霧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液氣式噴霧裝置。技術背景現在生產使用的常規(guī)式噴霧裝置,如圖1所示,經打氣裝置打氣后,使壺體內的氣壓升高,壓迫壺體內的液體,從而使液體經吸液管向上流動經過閥門,再經過噴嘴分散噴出(通過調節(jié)噴嘴,可以調節(jié)噴霧距離),噴出的液流與空氣撞擊后分散霧化。吸液管在壺體內只有一個開口,就是吸液口(圖l中的a口),這樣的結構存在兩大缺陷1、在近程噴霧狀態(tài)時,操作時噴霧距離特別短,約20cm。所以,需要貼近目標物進行噴霧,而且霧滴直徑不夠小,綜合噴霧效果差;2、在遠程噴霧狀態(tài)時,以水珠或液柱的形式噴出,基本上沒有進行霧化,噴霧效果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噴霧效果好的液氣式噴霧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本液氣式噴霧裝置,包括壺體、打氣筒、吸液管,壺體內裝有液體,吸液管的一端伸進液體內,吸液管設置有閥門,吸液管的另一端設置有噴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壺體內的液面上,吸液管設置有進氣孔。所述吸液管伸進液體內的一端有吸液口。所述進氣孔的直徑小于吸液口的直徑。所述吸液口的直徑為28mm。所述進氣孔的直徑為0.1lmm。所述進氣孔個數為14個。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本液氣式噴霧裝置對現有的噴霧裝置進行了原理上的革新和結構上的新設計,這種氣液混合的吸液方式,有以下具體優(yōu)點-一、吸液管有吸液口和進氣孔,打氣筒打氣后,形成了先壓入液體后吸入氣體的吸液系統(tǒng),從而使液體在吸液管內進行一次與氣體的混合,之后在噴嘴處再二次霧化(噴嘴處的霧化機理為與空氣碰撞霧化,與常規(guī)式相同),因此形成更小的霧滴直徑,噴霧的霧化效果大大提高;二、足夠的噴霧射程,噴霧射程大大增加。本液氣式噴霧裝置可應用于手提式噴壺,或者其它噴霧設備。圖1是現有的常規(guī)式噴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液氣式噴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液氣式噴霧裝置與常規(guī)式噴霧裝置的噴霧效果比較圖。圖4是霧滴直徑測量實驗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2所示的液氣式噴霧裝置,包括壺體l、打氣筒2、吸液管3,壺體1內裝有液體4,吸液管3的一端伸進液體4內,吸液管3設置有閥門5,吸液管3的另一端設置有噴嘴6,吸液管3伸進液體4內的一端有吸液口7,吸液口7位于壺體1底部(吸液口7貼近壺體1底部,以能夠將全部液體4吸盡為準),在壺體1內的液面40上,吸液管3設置有一個進氣孔30(進氣孔30在噴霧過程中始終處于上方的空氣中)。吸液口7的直徑為28mm(與吸液管3的直徑相等或大約一致或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計)。進氣孔30的直徑為0.1lmm(保證其遠小于吸液口7的直徑)。吸液管3有吸液口7和進氣孔30,打氣筒2(打氣筒2的結構與常規(guī)式噴霧裝置的打氣筒相同,此處不再加以說明)打氣后,在上方氣體壓力及液體4重力形成的壓強下,液體4經吸液口7向上流,經直徑很小的進氣孔30時,由于吸液管3內液體4流動形成負壓力以及氣體本身的壓力,就從進氣孔30吸入氣體混合到液流中,形成氣液混合相,混合相經過閥門5,在噴嘴6處噴出與空氣碰撞從而二次混合霧化,因此形成更小的霧滴直徑,噴霧的霧化效果大大提高,同時噴霧射程大大增加。圖3是液氣式噴霧裝置與常規(guī)式噴霧裝置的噴霧效果比較圖,圖中(1)為常規(guī)式噴霧裝置在噴嘴6處進行近程噴霧時,噴霧距離非常短,而且霧化效果不理想,霧滴直徑偏大;(2)為常規(guī)式噴霧裝置在噴嘴6處進行遠程噴霧時,未霧化,以水柱或者水滴形式噴出,噴霧效果很差;(3)為液氣式噴霧裝置在噴嘴6處進行噴霧時,霧滴非常小,霧滴直徑較常規(guī)式噴霧裝置近/遠程模式都大大減小,霧化效果顯著,而且射程大于常規(guī)式噴霧裝置的近程噴霧距離。進行如下試驗-以英雄牌純藍墨水稀釋20倍,作為噴霧液,正前方以白色濾紙8(直徑9cm,取其四分之一,即為扇形)作為霧滴接收靶標(16);常規(guī)式噴霧裝置近程噴霧時,測定其最大噴霧距離L,為使白色濾紙易于接受霧滴,噴嘴的高度與白色濾紙的高度一致,結果如表1的序號1、2;常規(guī)式噴霧裝置遠程噴霧時,為反映實際應用情況,噴嘴6距地高度H設置為l米(如圖4所示,9表示霧滴前進路線),結果如表l的序號3、4、5;液氣式噴霧裝置進行噴霧時,為反映實際應用情況,噴嘴6距地高度H設置為1米(如圖4所示,9表示霧滴前進路線),結果如表1的序號6。上述的6個噴霧實驗各重復5次,得到30張白色濾紙8后,涼干,于第一張白色濾紙8上劃一標準線,線長0.5cm,于顯微鏡下觀察拍照,照片打印后以事先在白色濾紙8上的標準線為參照,測量標準線經放大后,長度為10cm,計算實際放大倍數,實際放大倍數計算為20倍(10cm/0.5cm=20),也就是說從打印的圖像上量得的直徑為實際霧滴直徑的20倍。最后,測量長度除以20得實際霧滴直徑的大小。每張白色濾紙8測量霧滴數目50個,取其平均值,然后5個平均值再取最后平均值,最后進行比較。實驗結果-表l:常規(guī)式噴霧裝置(通過調節(jié)噴嘴調節(jié)到不同的噴霧距離)與液氣式噴霧裝置的噴霧效果比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上述具體實施方式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不能對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進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所做的改變或其它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液氣式噴霧裝置,包括壺體、打氣筒、吸液管,壺體內裝有液體,吸液管的一端伸進液體內,吸液管設置有閥門,吸液管的另一端設置有噴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壺體內的液面上,吸液管設置有進氣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氣式噴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伸進液體內的一端有吸液口。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氣式噴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孔的直徑小于吸液口的直徑。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氣式噴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口的直徑為28mm。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氣式噴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孔的直徑為0.1lmm。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氣式噴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孔個數為14個。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液氣式噴霧裝置,包括壺體、打氣筒、吸液管,壺體內裝有液體,吸液管伸進液體內,吸液管設置有閥門,吸液管的一端設置有噴嘴,在所述壺體內的液面上,吸液管設置有進氣孔。本液氣式噴霧裝置能形成更小的霧滴直徑,噴霧的霧化效果大大提高,噴霧射程大大增加。文檔編號B05B9/04GK201172022SQ20082004446公開日2008年12月31日申請日期2008年3月4日優(yōu)先權日2008年3月4日發(fā)明者喬保勇申請人: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