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聚酯反光粉末涂料及其生產(chǎn)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涂料組合物,尤其為一種含有發(fā)(反)光材料的粉末涂料及其生產(chǎn)方法。
天暗、夜間,為保證機動車輛在公路上(尤其高速公路上)高速安全行駛,路旁應(yīng)設(shè)有反光路標(biāo)、車輛標(biāo)牌亦應(yīng)能反光;航海的航標(biāo)亦應(yīng)能反光。以前,這些反光物體(路標(biāo)、車輛標(biāo)牌、航標(biāo)……)是靠貼上進口的反光膜來實現(xiàn)反光性能的,據(jù)有關(guān)部門統(tǒng)計,我國年進口的反光膜價值達七億美元。這種進口的反光膜不僅造價高,而且和物體之間的附著力差,經(jīng)風(fēng)刮雨淋日曬容易剝落,使用壽命短,并且這種反光膜(如美國3M公司生產(chǎn)的)僅能往鋁板上貼,如果貼在鐵板上,會使鐵板在短期內(nèi)生銹。這種反光膜粘貼在平面物體上其反光性能好,若粘貼到形狀復(fù)雜的物體上,粘貼就困難。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以上已有技術(shù)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反光性能好的,價廉的聚酯粉末涂料及其生產(chǎn)方法,這種反光粉末涂料可利用高壓靜電噴涂設(shè)備直接把粉末涂料噴涂到平面、凸凹面及形狀復(fù)雜的物體表面上。
本發(fā)明的構(gòu)成這種聚酯反光粉末涂料分為反光基層涂料(簡稱A基層粉末料或A料)和反光折射層表面膜涂料(簡稱B表面膜粉末料或B料)兩部分,A料、B料兩者匹配使用而不能分開單獨使用,即不能單獨噴涂到某物體表面上來使用。應(yīng)該是先把制配好A基層粉末料噴涂到被涂物表面上,再把B表面膜粉末料噴涂到已噴涂過A料的被涂物表面上,即被涂物表面上B料為A料的復(fù)蓋層。這種被涂物表面上形成的涂膜(層)在光的作用下能定向把光反射回光源發(fā)出點。當(dāng)人射光束垂直射向被涂物時,光仍能定向返回;當(dāng)人射光斜射向被涂物時,光仍能定向返回。
A基層粉末料具有良好的附著力、抗沖擊強度和反光性能;B表面膜粉末料具有良好的流平度、光亮度、耐磨性、耐沖擊性、抗塵性、耐溶性,還應(yīng)具有不吸收光而反射光的性能。A料、B料分別為組合物。生產(chǎn)工藝流程見附圖
。
A料的成分、配比、工藝流程A料中分甲組料和乙組料甲組料(諸成分占各色組料的重量百分比)表1
表1中的諸成分(即原料)為市場上已有的化工原料。
甲組料的工藝流程諸色配料→混合→熔融擠壓→粗粉碎→細粉碎→篩選。
篩選出的混合料即稱甲組料。
所說熔融擠壓即混合料在擠壓機中的熱混融,擠壓溫度為85℃-130℃,擠壓后的塊料進行粗粉碎、細粉碎,而后篩選,粒度達180目。
乙組料由FG合成樹酯和鋁粉組成。
A料的成分、配比、工藝流程A料(諸成分占各色組料的重量百分比)表2
A料的工藝流程先把FG合成樹酯與鋁粉混合、攪拌均勻,再把混合、攪拌均勻的混合料與甲組料的相應(yīng)色料混合、攪拌均勻,而后包裝、出廠。
B料的成分、配比、工藝流程
B料中諸成分占各色組料的重量百分比。表3
表3中所列的諸成分(即原料)均為市場上已有的化工原料。
B料的工藝流程與上述A料中的甲組料的工藝流程及其它條件均相同。出廠時,A料、B料分別包裝出廠。
實施例按上述表1、表2、表3中所列出化工材料(原料),依照不同顏色的涂料對原料的要求,以一定的成分、配比(重量百分比或組分)、工藝流程可分別生產(chǎn)出A料(即反光基層涂料),B料(即反光表面膜涂料)。
如配制(生產(chǎn))紅色的反光基層(粉末)涂料A紅色A料先配制出A料中的甲組料(紅色)取聚酯樹酯(100g)、鈦白粉(10g)、硫酸鋇(25g)、流平劑(5g)、固化劑(12g)、大紅(3g)、檸蒙黃(0.5g),其諸色配料按組分混合,經(jīng)過熔融擠壓、粗粉碎、細粉碎、篩選,所篩選出的混合料(粉末狀態(tài))即為紅色甲組料;取FG合成樹酯0.6g、鋁粉7克,二者混合攪拌后,再與100g的紅色甲組料混合、攪拌均勻后,所得到的紅色粉末料即為紅色反光層涂料(A料)。
如配制紅色的反光表面膜涂料B(粉末)-紅色A料取丙烯酸樹酯90g,環(huán)氧樹酯5g,聚乙烯醇縮丁醛5g,透明紅3g,透明黃0.5g,玻璃微珠25g,其諸色配料按組合混合,經(jīng)過熔融擠壓、粗粉碎、細粉碎、篩選、所篩選出的混合料(粉末狀態(tài))即為紅色反光表面膜涂料B-紅色B料。
其它諸色如白色A料、白色B料;黃色A料、黃色B料;綠色A料、綠色B料;蘭色A料、蘭色B料均分別依照上述紅色A料、紅色B料的配制方法來進行生產(chǎn)。所生產(chǎn)出的諸色A料、B料均分別包裝、出廠。
應(yīng)用時,可采用高壓靜電噴涂設(shè)備施工,噴涂時高壓靜電發(fā)生器的電壓為40-55千伏,適應(yīng)噴涂的氣壓在0.5-1個大氣壓為合適。往被噴涂物上噴涂時,先噴涂反光基料-A料,噴涂后在180℃±5℃的溫度下經(jīng)30分鐘烘烤固化,固化后,再噴涂反光表面膜料-B料,噴涂后在200℃±5℃的溫度中固化15分鐘,固化后的被涂物體表面即具有反射光的作用。
反光粉末涂料(A料、B料匹配使用)具有裝飾性粉末涂料的所有特點,如耐熱、耐磨、耐沖擊、防潮、防霧、防鹽霧、高光澤等,并且具有光的定向回歸反射和抗塵埃作用。
聚酯反光粉末涂料生產(chǎn)出來后,經(jīng)內(nèi)部測試,其反光粉末涂料的主要技術(shù)、性能指標(biāo)為
本發(fā)明的積極效果這種聚酯反光粉末涂料是由有機化工材料和無機化工材料按照一定的成分、配比(組分)、一定的工藝流程而制得的。它除具有粉末涂料的一切特點外,還具有光的定向回歸反射功能,可廣泛應(yīng)用于車輛標(biāo)牌、交通安全標(biāo)志、航海、航空、礦井用安全標(biāo)志、反光瓷片、反光公路護欄、反光皮革、反光倒車鏡、車輛輪鍋和輪鍋護罩系列、反光自行車、可使機動車輛局部或整體反光,其反光效果達450m遠,主要解決夜間交通安全,減少交通事故發(fā)生,亦能使被涂物天暗、夜間時達到醒目、美觀,即裝飾與反光為一體;可噴涂到各種形狀的物體表面上;它同我國進口的反光膜具有同等作用效果,但它在被涂物上的使用壽命長,且生產(chǎn)成本低、價廉。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聚酯反光粉末涂料,其特征在于該涂料由反光基層涂料--A料、反光折射層表面膜涂料--B料兩部分涂料構(gòu)成,A料、B料分別為組合物,該涂料(A料、B料)可為白、紅、黃、綠、蘭諸顏色,A料中由甲組料和乙組料兩部分組成,甲組料(諸成分占各色組料的重量百分比),白色 紅色 黃色 綠色 蘭色聚酯樹酯 63.7 64.3 63.7 63.6 63.7鈦白粉19.1 6.5 6.4 6.4 6.4硫酸鋇6.4 16.0 15.9 15.9 15.9流平劑3.2 3.2 3.2 3.1 3.2固化劑7.6 7.7 7.6 7.6 7.6大紅2.0 1.9檸蒙黃 0.3 1.3鉻黃1.9太青綠美術(shù)綠 1.3太青蘭 0.2 1.6孔雀蘭1.6乙組料由FG合成樹酯和鋁粉組成。A料的成分、配比、工藝流程A料(諸成分占各色組料的重量百分比)白色 紅色 黃色 綠色蘭色混合料 92.94 92.94 94.94 92.94 92.94(甲組料)FG合成樹酯 0.56 0.56 0.560.56 0.56鋁粉6.50 6.50 6.506.50 6.50B料的成分、配比B料中諸成分占各色組料的重量百分比白色 紅色 黃色 綠色 蘭色丙烯酸樹酯 75.0 70.0 72.9 72.6 70.5環(huán)氧樹酯4.2 3.9 4.0 4.0 4.0聚乙烯醇縮丁醛 4.2 3.9 4.0 4.0 4.0透明紅2.3透明黃0.4 2.9透明綠2.4 0.4透明蘭0.8 1.6玻璃微珠16.6 19.5 16.2 16.2 19.5
2.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反光粉末涂料的生產(chǎn)方法,其特征在于A料中的甲組料與B料的工藝流程相同,其工藝流程為諸色配料→混合→熔融擠壓→粗分碎→細粉碎→篩選,篩選出的混合料即稱甲組料或B料,所說熔融擠壓即混合料擠壓機中的熱混融,擠壓溫度為85℃-130℃,擠壓后的塊料進行粗粉碎、細粉碎,而后篩選,粒度達180目,乙組料中的FG合成樹酯和鋁粉先混合、攪拌均勻,再把混合、攪拌均勻的混合料與甲組料的相應(yīng)色料混合、攪拌均勻,這樣制得的混合料-A料,A料、B料分別包裝→出廠。
3.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反光粉末涂料,其特征在于該涂料中的A料和B料必須匹配使用,即先往被涂物上噴涂A料,噴涂后在180℃±5℃的溫度下經(jīng)30分鐘烘烤固化,固化后再噴涂上B涂,噴涂后在200℃±5℃的溫度中固化15分鐘成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反光涂料組合物及其生產(chǎn)方法。該反光粉末涂料由聚酯樹脂、鈦白粉、硫酸鋇、固化劑、FG合成樹脂、環(huán)氧樹脂、玻璃微珠等原料按一定配比、工藝流程分別生產(chǎn)出A料、B料,A料、B料需匹配使用。該反光粉末涂料除具有粉末涂料特點外,還具有光的定向回歸反射功能和抗塵埃作用,集裝飾與反光為一體,可噴涂到不同形狀物體表面上,用于車輛標(biāo)牌、交通安全、標(biāo)志、航海、航空、礦井用安全標(biāo)志、反光自行車、反光倒車鏡、反光瓷片、車輛輪輞等物體上,其反光效果達450m遠,利于交通安全。
文檔編號C09D167/00GK1077730SQ93102578
公開日1993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1993年3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3年3月13日
發(fā)明者王喜獻, 朱志偉, 王乙喆, 徐全木 申請人:王喜獻, 王乙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