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992794閱讀:16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可切換成橫向行走的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
      即,

      圖15中所示出的現有叉車1,在其車身2的前部設有左右一對前車輪(驅動輪)3,并在后部設有左右一對后車輪(換向輪)4,在車身2的前部上方設駕駛室5。在所述車身2的前端部,通過車寬方向的連結軸7可在前后方向自由轉動地安裝著在上下方向可自由伸縮的柱6,同時,在車身2與柱6間設進行前后轉動的傾倒用液壓缸8。
      所述柱6由叉車1一側的左右一對外框9、和由該外框9導向自由升降的左右一對內框10構成,在外框9與內框10間設升降液壓缸11。另外還設有由內框10側導向自由升降的升降托架12,同時在該升降托架12上,通過上下一對伸縮桿設有左右一對叉13。
      在所述駕駛室5中,配設有駕駛座15和位于該駕駛座15前方的手柄16等;在上方通過從本體2一側立設的前管17與后管18配設頂蓋19。在駕駛座15后方在本體2上設配重20。
      但在上述現有叉車1中,由于左右前車輪3由共同的行走驅動裝置驅動等,不能操縱這些前車輪3向著正橫向,因而不能進行橫向行走。
      另外,由于左右前車輪3之間與左右后車輪4間存在車軸,必須避開這些車軸搭載電池,由于這種限制,不能很容易地進行這些電池的裝拆、即不方便維護;還有,由于搭載狀態(tài)決定了重心處于上位,恐怕穩(wěn)定性也變壞。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可容易裝拆并穩(wěn)定搭載電池的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
      為達到上述第一個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車身上分別可90°換向地設置著左右一對前車輪和左右一對后車輪;左右一對前車輪分別安裝于可繞縱軸心自由轉動地設在車身側的旋轉構件上,同時,設有使旋轉構件轉動的轉動裝置;左右一對前車輪分別與收納在前車輪的旋轉范圍內的行走驅動裝置連動。
      如依上述構成,在通常行走時,左右前車輪與左右后車輪向著前后方向。當從通常行走切換成橫向行走時,首先使轉動裝置作動,借使旋轉構件繞縱軸轉動,可使前車輪對車身換向成90°狀態(tài)(換向為正橫向)。這樣,在使前車輪換向成正橫向之后,由行走驅動裝置正反驅動前車輪,可使作業(yè)車輛左右橫向行走;這時后車輪成旋轉腳輪形式的跟隨換向,或者也可與前車輪一樣強制換向。這時,由于將連動于左右一對前車輪的行走驅動裝置分別收納于前車輪的范圍內,使得整體成緊湊結構。
      為達到上述第二個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在車身上分別可90°換向地設置有左右一對前車輪與左右一對后車輪;左右一對前車輪分別可繞縱軸心自由轉動地設于車身側,同時,設有使其轉動的前輪轉動裝置;左右一對后車輪分別可繞縱軸心自由轉動地設于設于車身側,同時,設有使其轉動的后輪轉動裝置;自由搭載于車身上的電池,由可以在直進行走姿勢的兩后車輪間沿車長方向移動的寬幅的前部、和可位于橫向行走姿勢的兩后車輪間的窄幅的后部構成。
      如依上述構成,在通常行走時,左右前車輪與左右后車輪向著前后方向。在從通常行走切換成橫向行走時,比如操作桿式橫行模式開關,使前輪轉動裝置與后輪轉動裝置作動。即,由使前輪轉動裝置作動,使前車輪繞縱軸15轉動,可相對車身換向為90°(正橫向);而借后輪轉動裝置作動,使后車輪繞縱軸心轉動,可相對車身換向成90°(正橫向)。這樣,在前車輪與后車輪換向成正橫向之后,可使作業(yè)車輛左右橫向行走。
      電池,由于在直進行走姿勢兩后車輪間寬幅部分可沿車長方向無任何障礙地移動,故可從車身后方容易而迅速地向車身進行裝拆,因而可很容易地進行維護。另外,搭載于車身的電池,由于窄幅的后部位于兩后輪間,故兩后車輪向橫向行走姿勢的換向可無障礙地進行;而且,從車身中間部分向后端延伸的下部上可搭載大型物件,因而可提供重心低而且穩(wěn)定的作業(yè)車輛。
      另外,在適于本發(fā)明的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的第一實施例中,左右一對前車輪分別通過橫向的車輪軸安裝于旋轉構件上;在所述車身側,以行走驅動裝置的驅動軸向下位于縱軸心部分的狀態(tài)設置所述行走驅動裝置;在所述旋轉構件側,設置使驅動軸與車輪軸連動的轉動傳遞裝置。
      如依該第一實施例,可通過轉動傳遞裝置,將行走驅動裝置中驅動軸的轉動傳遞給車輪軸。這時,可與旋轉構件無關地向固定于本體的行走驅動裝置配設動力源供給零件,因此,可以簡單而有效地進行配設。
      在適于本發(fā)明的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的第二實施例中,左右一對前車輪分別通過橫向的車輪軸安裝于旋轉構件上;在所述車身側,以行走驅動裝置的驅動軸向下位于縱軸心部分的狀態(tài)設置所述行走驅動裝置;在所述旋轉構件側,設置使驅動軸與車輪軸連動的轉動傳遞裝置。
      如依該第二實施例,可將行走驅動裝置之驅動軸的轉動傳遞給前車輪;這里,由于前車輪分別與行走驅動裝置成為一體,故可很容易而平滑地進行其90°的換向。
      在適于本發(fā)明的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的第三實施例中,在車身的前端側設柱,同時在該柱上設叉。
      如依該第三實施例,在通常行走時,左右前車輪與左右后車輪向著前后方向,而后操作升降用桿,使叉沿柱升降運動可進行所希望的叉車作業(yè)。這樣,可進行通常的叉車作業(yè),而通過操縱使驅動式前車輪向著正橫向,可進行橫向行走,比如通過叉可很容易進行長物件的搬運。
      圖2是圖1中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的前車輪部分的局部剖正視圖。
      圖3是圖1中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的前車輪部分的局部剖側視圖。
      圖4是圖1中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的前車輪部分的平面圖。
      圖5是圖1中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通常行走時的概略平面圖。
      圖6是圖1中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橫向行走時的概略平面圖。
      圖7示出了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是具有橫行系統(tǒng)之作業(yè)車輛的前車輪部分的局部剖正視圖。
      圖8是圖7中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的前車輪部分的平面圖。
      圖9是圖7中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通常行走時的概略平面圖。
      圖10是圖7中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橫向行走時的概略平面圖。
      圖11示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是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通常行走時的側視圖。
      圖12是圖11中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的后車輪部分的背面圖。
      圖13是圖11中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的后車輪部分的局部剖平面圖。
      圖14是圖11中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概略平面圖,(a)是通常行走時的圖,(b)是橫向行走時的圖。
      圖15是表示現有例的叉車的側視圖。
      即,1是作為作業(yè)車輛的一例的叉車,2是車身,3是前車輪(驅動輪),4是后車輪(換向輪),5是駕駛室,6是柱,7是連結軸,8是傾倒用液壓缸,9是外框,10是內框,11是升降缸,12是升降托架,13是叉,15是駕駛座,16是手柄,17是前管,18是后管,19是頂導向件,20是配重。
      左右一對前車輪3,設置成可分別相對車身2換向90°(可換成正橫向)。即,在車身2側固定上下方向的筒構件21,相對該筒構件21(相對車身2側)可繞縱軸心23自由轉動地設置旋轉構件22。
      這里旋轉構件22由成倒T字形且成殼體狀的上位旋轉部22A、和成C字形且成殼體狀的下位旋轉部22B構成,下位旋轉部22B的上部與連結于上位旋轉部22A的下部成為一體。上位旋轉部22A的上部插入筒構件21內由軸承裝置24支承導向,借此構成為旋轉構件22可繞縱向的縱軸心23自由轉動。
      在所述下位旋轉部22B的下端部分,通過軸承裝置26可自由轉動地安裝著橫向車輪軸25。左右一對前車輪3,借其輪緣3A分別通過連結件27安裝于車輪軸25的外端,設置成連同旋轉構件22繞縱軸心23自由轉動。這時,前車輪3位于縱軸心23的大致正下方位置。
      左右一對前車輪3,分別連動于收納進前車輪3旋轉范圍3a內的行走驅動裝置。即,以電動馬達(行走驅動裝置的一例)30的驅動軸31向下位于縱軸心23部分的狀態(tài),將該電動馬達30設于所述筒構件21的上部(車身2側)。而且在所述旋轉構件22側,設置使驅動軸31連動于車輪軸25的轉動傳遞裝置32。
      該轉動傳遞裝置32作為其一例由如下部分構成在上位旋轉部22A內并位于縱軸心23上部的上位轉動軸33,使該上位轉動軸33的上端部分連動于驅動軸31的連動構件34,設于該連動構件34部分的制動裝置35,可自由轉動地設于下位旋轉部22B內的縱向下位轉動軸36,使上位轉動軸33的下端連動于下位轉動軸36的上端的減速齒輪裝置37,使下位轉動軸36的下端連動于車輪軸25內端的錐齒輪裝置38。
      在所述車身2側,設有使所述旋轉構件22轉動的轉動裝置。即,左右旋轉構件22由連桿40等連結,而后由共同的旋轉液壓缸(作為轉動裝置之一例)41使其轉動,左右前車輪3相互向相反方向換向,向著正橫向。
      在所述車身2側搭載著電池45,同時在該電池45上設控制器46。從控制器46伸出來的電纜(動力源供給零件)47,分別連接于所述電動馬達30。這時,電纜47與旋轉構件22一側無關,從而可實現簡單有效地配置。
      左右一對后車輪4,分別設置成可對車身2成90°換向(可換向成正橫向)。即,左右一對后車輪4的輪緣4A,可自由轉動地分別安裝于倒L字形的旋轉構件50的縱板部分,同時旋轉構件50的橫板部分可設置成,通過軸承51與縱軸52,相對車身2側繞縱軸心53自由轉動。這時后車輪4位于縱軸心53的大致正下方部分。由此,左右一對后車輪4構成為隨動換向。
      下邊來說明上述第一實施例的作用。
      圖1與圖2的實線以及圖3~圖5示出了通常行走時的狀態(tài)。這時左右前車輪3與左右后車輪4向著前后方向。這種狀態(tài)的叉車1,由坐在駕駛室5的駕駛座15上的操作者操縱手柄16,可行走運動。
      即,將電池45的電力由控制器46控制之后通過電纜47分別供給電動馬達30,由驅動該電動馬達30,通過轉動傳遞裝置32等對前車輪3進行正反驅動,從而可使叉車1前后行走運動。
      這時,將電動馬達30的驅動軸31的轉動,通過連動構件34、上位轉動軸33、減速齒輪裝置37、下位轉動軸36、錐形齒輪裝置38、車輪軸25可傳遞到前車輪3。而且借助使制動裝置35作動,可使其適時停止。
      而后,借操作升降用桿使升降液壓缸11作動,可通過升降托架12等使叉13沿柱6升降運動。從而可進行所希望的叉車作業(yè)。另外,借操作擺動用桿使傾倒用液壓缸8作動,可使柱6繞連結軸7轉動,從而可通過升降托架12等改變叉13的姿勢。
      在從這樣的通常行走狀態(tài)切換到橫向行走時,首先操作桿式橫行模式開關(圖中未示出),由使桿傾斜可使旋轉液壓缸41作動,通過連桿40使旋轉構件22繞縱軸心23轉動。因而像圖1與圖2虛線與圖6所示,使前車輪3對車身2轉90°(換向成正橫向)。
      這時,電動馬達30被設于本身2側,而后釋放電動馬達30且打開制動裝置35,由此可通過旋轉構件22輕快容易而平滑地進行前車輪3的90°換向。另外,由于前車輪3位于縱軸心23的大致正下方位置,前車輪3等變得很緊湊并可進行90°換向。
      這樣,如由傳感器感受到前車輪3所進行的換向,即前車輪3換向成正橫向,指示燈亮,由此即可轉入橫行模式。
      從而,叉車1,由坐在駕駛室5中駕駛座15上的操作手操縱手柄16,和所述一樣,可將電池45的電力經控制器46控制后通過電纜47分別供給電動馬達30,驅動電動馬達30、通過轉動傳遞裝置32等向正反向驅動前車輪3,因而可使叉車1左右橫向行走。這時,左右一對后車輪4跟隨轉動。
      由這樣進行橫向行走,可通過叉13很容易地進行比如長物件的搬運。而且,使桿前后傾斜、并使旋轉液壓缸41微動、對前車輪3的角度進行微調,從而很容易進行橫向行走的直進性修正。
      如依上述第一實施例,借左右一對前車輪3分別連動于收納進前車輪3旋轉范圍3a內的縱向的電動馬達30,可使其整體緊湊化,同時電纜47向固定于本體2的電動馬達30的配設,與旋轉構件22側無關,從而可簡單有效地進行配設。
      下邊借圖7~圖10說明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而且,在第二實施例中,對于與所述第一實施例(圖1~圖6)相同的構成物或大致相同的構成物,給予相同符號而省去詳細說明。
      左右一對前車輪3,分別連動于收納在前車輪3的旋轉范圍3a內的行走驅動裝置。即,左右一對前車輪3,其輪緣3A分別通過連接件63直接安裝于油壓馬達(行走驅動裝置的一例)61的橫向轉動法蘭(驅動軸的一例)62上,借此連動連結于油壓馬達61側。在這里油壓馬達61形成為可收納于旋轉范圍3a內的大小。
      油壓馬達61的安裝是,橫向安裝于倒L字形的旋轉構件64的縱板部分,同時旋轉構件64的橫板部分設置成,通過軸承裝置65與縱軸66,可相對車身2繞縱軸心67自由轉動。這時,前車輪3位于縱軸心67的大致正下方。
      左右的旋轉構件64由連桿40等連結,而后,由共同的旋轉液壓缸(轉動裝置)41使其轉動,因而左右前車輪3可相互換成相反方向,而向著正橫向。
      在所述車身2側設發(fā)動機70,同時設由該發(fā)動機70驅動的一對油壓泵71。而后,以分別一個油壓泵71對應一個油壓馬達61的狀態(tài)、即成雙泵雙馬達型的油壓驅動系統(tǒng)(HST系統(tǒng)),通過配管(油壓軟管等)72將對應的油壓泵71與油壓馬達61連通。
      下邊來說明上述第二實施例的作用。
      圖7、圖8與圖9示出了通常行走時的情況。這時,左右前車輪3與左右后車輪4向著前后方向。從而,可將由發(fā)動機70驅動的一對油壓泵71來的油壓,經駕駛室5的正反控制,通過配管72供給對應的油壓馬達61,借此正反驅動前車輪3,可使叉車1前后行走運動。
      在由這樣的通常行走切換到橫向行走時,如圖10所示,使前車輪3對車身2進行90°換向(換向為正橫向)。這樣在進行前車輪3的換向之后,將油壓泵71來的油壓通過配管72供給對應的油壓馬達61,對前車輪3正反驅動,因而可使叉車1左右橫向行走。這時,作為腳輪形式的左右一對后車輪4也跟隨換向。
      如依上述第二實施例,由于左右一對前車輪3,分別連動于收納在前車輪3的旋轉范圍3a內的橫向油壓馬達61,故使得整體上緊湊化。另外,作為叉車1的驅動形式,由于采用了雙泵雙馬達型式的油壓驅動系統(tǒng),所述通常行走時的旋轉,只以手輪操縱前車輪3的轉動方向、轉速差來進行,而進行橫向行走時,以電氣方式使旋轉系統(tǒng)停止。
      下邊,借圖11~圖14來說明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而且,在第三實施例中,對與所述第一實施例(圖1~圖6)相同的構成物或大致相同的構成物給予相同的符號,而省去詳細說明。
      在車身2側設有使所述旋轉構件22轉動的前輪轉動裝置80。即,前輪轉動裝置80具有前輪橫行用液壓缸81,該前輪橫行用液壓缸81,其本體81a通過縱銷82可自由搖動地安裝于車身2側,同時活塞桿81b,通過縱向連結銷84可自由相對轉動地連結于固定在單側旋轉構件22的連桿83。從左右旋轉構件22連設的臂85間,可自由相對轉動地連結著連桿體86與連結銷87。
      從而,由所述橫行用液壓缸81的作動,通過連桿83使旋轉構件22轉動,由此,使單側前車輪3繞縱軸心23換向成向著正橫向,同時通過臂85與連桿體86等,使另一側前車輪3繞旋轉軸心23換向成向著正橫向。即,借助前車就轉動裝置80,由共同的前輪橫行用液壓缸81的作動,使左右前車輪3相互向相反方向換向成向著正橫向。由以上的81~87等構成了前輪轉動裝置80的一例。
      左右一對后車輪4,設置成可分別相對車身2換向成90°(正橫向)。即,左右一對后車輪4的輪緣4A,可分別通過橫向車軸91等可自由空轉地安裝于倒L字形旋轉構件90的縱板部分,另外,旋轉構件90的橫板部分可設置成,通過軸承92與縱軸93相對車身2側繞縱軸心94自由轉動。這時,后車輪4位于縱軸心94的大致正下方。
      另外還設有可使左右一對后車輪4繞縱軸心94轉動的后輪轉動裝置100,該后輪轉動裝置100,由換向用液壓缸101與后輪橫行用液壓缸103等構成。
      即,換向用液壓缸101,其本體101a配置于車寬方向,同時連結于其活塞101b的活塞桿101c向車寬方向兩側突出。而活塞桿101c突出的兩端部,分別通過保持框體102固定于車身2側,因而本體101a可自由移動于車寬方向。
      后輪橫行用液壓缸103是左右一對,其各自的本體103a通過連結件104與所述換向用液壓缸101的本體101a連成一體(連結)。這時,連結于這些后輪橫行用液壓缸103的活塞103b的活塞桿103c,分別向車寬方向外側突出。而連設于所述縱軸93上端的臂體105與活塞桿103c的突出端之間,通過連桿106以及縱向連結銷107、108等可自由相對轉動地連結起來。
      借助上述后輪轉動裝置100,換向用液壓缸101的動作,由其本體101a相對于固定的活塞桿101c向車寬方向移動來進行,而后輪橫行用液壓缸103的本體103a同換向用液壓缸101的本體101a一體向車寬方向移動。這時,在保持框體102側,設貫穿連結件104的導向體(圖中未示出),因而,可由導向體對本體101a、103a的移動導向、并防止其轉動。
      所述換向用液壓缸101的作動,借轉動手柄16由軌道滾子(全液壓式動力轉向裝置)來進行。而后輪橫行用液壓缸103左右設置一對,借換向用液壓缸101處中立狀態(tài)時作動于控制閥,可分別轉動后車輪4,同時,在換向用液壓缸101作動時,取規(guī)定的非作動姿勢。
      從而,由后輪橫行用液壓缸103的作動,通過連桿106與臂體105等使縱軸93轉動,由此通過旋轉構件90等使后車輪4繞縱軸心94換向為向著正橫向。即,由后輪橫行用液壓缸103的作動,左右后車輪4相互向同方向換向而向著正橫向。由以上的101~108等,構成了可使左右一對后車輪4繞縱軸94轉動的后輪轉動裝置100的一例。
      在所述車身2側搭載電池110。該電池110由可在直進行走姿勢時的兩后車輪4間沿車長方向移動的寬幅的前部110a、和可位于橫向行走姿勢時的兩后車輪4間的窄幅的后部110b構成為俯視呈T字形。車身2的后部側構成于背面看成U字型的電池收納部2a,這時,在電池收納部2a的后端部分,形成了允許后車輪4轉動的缺口部2b。而在電池收納部2a后端敞開部2c,設有可自由裝拆的蓋體2d。
      從而,在兩后車輪4取直進行走姿勢且蓋體2d成脫離狀態(tài)下,電池110可從車身后方沿車長方向裝拆,這時,寬幅的前部110a可在兩后車輪4間無任何障礙地移動。另外,在安裝著電池110的狀態(tài)下,窄幅的后部110b位于兩后車輪4間,因而可無障礙地進行兩后車輪4向橫向行走姿勢的換向。
      在所述電池110上,附設有控制器111。從控制器111來的電纜(動力源供給零件)112分別連接于所述電動馬達30。這時,電纜112與旋轉構件22側無關,從而可簡單而有效地進行配設。而后輪轉動裝置100配設為位于電池110上方。
      下邊來說明上述第三實施例的作用。
      圖11、圖12的實線與圖13、圖14(a)示出了通常行走時的狀態(tài)。這時,左右前車輪3與左右后車輪4向著前后方向。這樣的叉車1,由坐在駕駛室5的駕駛座15上的操作手操縱手柄16即可行走運動。即,將電池110的電力經控制器111控制之后通過電纜112分別供給電動馬達30,由驅動該電動馬達30,即可通過轉動傳遞裝置32等正反驅動前車輪3,因此可使叉車1前后行走運動。
      在所述行走運動時,根據手柄16的操縱而旋轉。即,比如將手柄16向左側轉,換向用液壓缸101的本體101a由軌道滾子向左側作動,通過連結件104兩后輪橫行用液壓缸103的本體103a一體向左側移動。這時,兩后輪橫行用液壓缸103在規(guī)定的收縮限內以非作動姿勢起連桿狀態(tài)作用。從而,兩后輪橫行用液壓缸103向左側的移動,通過連桿106傳遞到臂體105,因而使旋轉構件90繞縱軸心94轉動,使后車輪4換向并向左旋轉。
      另外,在使兩后輪橫行用液壓缸103收縮運動到中途時,使兩旋轉構件90繞縱軸心94相互向相反方向轉動,使左右后車輪4換向成其外緣稍稍向前方傾斜狀,因而可在這種狀態(tài)下旋轉。而且與上述一樣,比如可借使手柄16向右側轉動而使得向右旋轉。
      在從這樣的通常行走狀態(tài)切換到橫向行走時,首先使換向用液壓缸101成圖13所示中立狀(直進狀)的位置。在此狀態(tài),比如操作桿或橫行型式開關(圖中未示出),使前輪轉動裝置80與后輪轉動裝置100作動。
      即,在前輪轉動裝置80中,操作桿式橫行模式開關使桿傾斜,由此使前輪橫行用液壓缸81作動,通過連桿83使旋轉構件22繞縱軸心23轉動,因此如圖11的虛線和圖14(b)所示,使前車輪3對車身2換向90°(正橫向)。
      而在后輪轉動裝置100中,由控制閥使兩后輪橫行用液壓缸103收縮動作,活塞桿103c的退縮動作通過連桿106傳遞給臂體105,使旋轉構件90繞縱軸心94轉動,因而如圖11、圖12的虛線和圖14(b)所示,使后車輪4對車身2換向90°(正橫向)。
      這樣,由傳感器測到前車輪3與后車輪4的換向、即前車輪3與后車輪4換向成正橫向,指示燈亮,由此即可變?yōu)闄M行模式。
      從而,叉車1,由坐在駕駛室5的駕駛座15的操作人員操縱手柄16,和所述一樣,可將電池110的電力經控制器111控制之后通過電纜112分別供給電動馬達30,由驅動該電動馬達30,通過轉動傳遞裝置32等正反驅動前車輪3轉動,因此可使叉車1左右橫向行走。這時,左右一對后車輪4跟隨轉動。
      在上述這樣的叉車1中,電池110,由于在直進行走姿勢的兩后車輪4間寬幅的前部110a可沿車長方向無任何障礙地移動,故可從車身后方容易而迅速地進行向電池收納部2a的裝拆,因此可以很容易進行維護。搭載于電池收納部2a的電池110,由于窄幅110b位于兩后車輪4間,故兩后車輪可毫無障礙地向橫向行走姿勢換向,而且,由于是從座位15下方向車身2后方搭載,所以大型物件可配設于車身2下部,故可得到重心低穩(wěn)定性好的叉車1。
      在上述各實施例中,示出了作為作業(yè)車輛的配重型叉車1,但作為作業(yè)車輛,對大型搬運車、裝載機、側叉車等有著同樣的作用。
      如采用上述第一、第三實施例,由于左右一對前車輪3分別連動于收納在前車輪3旋轉范圍3a內的縱向電動馬達30,可使得整體上緊湊化;同時電纜47、112向固定于車身2的電動馬達30的配設,可與旋轉構件22側無關地進行,從而可簡單有效地進行配設。
      但也可以將電動馬達30安裝于旋轉構件22之后,使前車輪3的輪緣3A連動連結于橫向驅動軸31的形式。在這種情況下,使前車輪3相對車身2換向90°時,由于前車輪3分別同電動馬達30成一體,其換向可容易而平滑地進行。
      在上述各實施例中,示出了設置使左右一對前車輪3同時轉動的共同轉動裝置41、80,但也可以是由各自的轉動裝置分別使左右一對前車輪3轉動的形式。
      在上述第二實施例中,左右一對前車輪3分別連動于收納在前車輪3的旋轉范圍3a內的油壓馬達61;但作為行走驅動裝置,也可以采用電動馬達。
      在上述第一、第二實施例中,作為左右一對后車輪4,采用了跟隨換向的旋轉腳輪形式,但其也可以和前車輪3一樣,如第二實施例那樣,采用由液壓缸等強制換向的形式。
      在上述第三實施例中,采用了設置使左右一對后車輪4同時轉動的共同的后輪轉動裝置100的形式;但也可以是左右一對后車輪4中,其一方的后車輪4由手輪操縱的形式,而另一方的后車輪4采取小腳輪的形式。在這種情況下,當切換為橫向行走時,由液壓缸等對一方的后車輪4強制換向。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其特征在于,車身上分別可90°換向地設置著左右一對前車輪和左右一對后車輪;左右一對前車輪分別安裝于可繞縱軸心自由轉動地設在車身側的旋轉構件上,同時,設有使旋轉構件轉動的轉動裝置;左右一對前車輪分別與收納在前車輪的旋轉范圍內的行走驅動裝置連動。
      2.一種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其特征在于,在車身上分別可90°換向地設置有左右一對前車輪與左右一對后車輪;左右一對前車輪分別可繞縱軸心自由轉動地設于車身側,同時,設有使其轉動的前輪轉動裝置;左右一對后車輪分別可繞縱軸心自由轉動地設于車身側,同時,設有使其轉動的后輪轉動裝置;自由搭載于車身上的電池,由可以在直進行走姿勢的兩后車輪間沿車長方向移動的寬幅的前部、和可位于橫向行走姿勢的兩后車輪間的窄幅的后部構成。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記述的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其特征在于,左右一對前車輪分別通過橫向的車輪軸安裝于旋轉構件上;在所述車身側,以行走驅動裝置的驅動軸向下位于縱軸心部分的狀態(tài)設置所述行走驅動裝置;在所述旋轉構件側,設置使驅動軸與車輪軸連動的轉動傳遞裝置。
      4.按權利要求1所記述的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其特征在于,行走驅動裝置分別安裝于左右一對旋轉構件上;同時,各個前車輪連動連結在其橫向驅動軸上。
      5.按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記述的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其特征在于,在車身的前端側設柱,同時,在該柱側設叉。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具有橫行系統(tǒng)的作業(yè)車輛,將前車輪(3)分別安裝于可相對車身(2)側繞縱軸心(23)自由轉動的旋轉構件(23)上,并設置使旋轉構件(22)轉動的轉動裝置(41)。將前車輪(3)分別連動于收納在前車輪(3)旋轉范圍(3a)內的行走驅動裝置(30),使其整體構成變得緊湊。由可在直進行走姿勢的后車輪(4)間沿車長方向移動的寬幅的前部(70a)、和可位于橫向行走姿勢的后車輪(4)間的窄幅的后部(70b),構成自由搭載于車身(2)的電池(70),從而形成可容易裝拆、穩(wěn)定搭載的構造。
      文檔編號B60K7/00GK1450965SQ01812715
      公開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7月14日
      發(fā)明者菅田方士, 上田勉 申請人:Tcm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