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外包式帶緊急制動的車輛剎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車輪外部摩擦減速、車輪底部加塞式增加車輪靜摩擦力而起制動作用的新型車輛剎車裝置。
目前機動車輛的制動、基本上都是通過剎車系統(tǒng)的剎車片與車輛輪軸之間摩擦來減慢或停止車輪的轉動而達到制動目的的,其不足之處在于,對于以一般車速行駛的車輛而言,效果還好,而對于高速行駛的車輛,由于車輪與地面之間的接觸面積基本不變(或變化有限),導致車輪已停止轉動,而車輛在巨大慣性作用下仍然前沖,即剎車距離,而這個剎車距離正是許多交通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如追尾事故。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傳統(tǒng)剎車裝置中,高速行駛車輛剎車距離較長,安全性能與速度難兼顧的不足而設計的一種外包式在緊急情況下能大幅增加車輪與地面之間摩擦力的新型剎車裝置。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如下措施來完成,其裝置由半弧形剎車腔體1、可在腔體1內滑動的半弧形剎車桿2及固定在其前端的剎車舌體3構成主體,滑動剎車桿2尾部由復位彈簧4連接于剎車腔體1內底部,剎車腔體1頂部由復位彈簧5向上拉緊貼于車輛底盤6上,并可在液壓腔(或氣壓)7的壓力推動下,由頂桿8推動整個剎車腔體1向車輪9靠近,止動桿10穿過弧形剎車體1上部插入弧形制動桿2上的定位孔11中,止動桿10固定于車底盤6上。
本發(fā)明之剎車裝置,其制動方式與傳統(tǒng)剎車裝置相比,其特點是利用了間接增加車輪與地面接觸面積,如圖1-3所示,增大車輛與地面的靜摩擦力,有效縮短高速行駛車輛的剎車距離,從而提高其安全性能。
對照
如下圖1-1為本發(fā)明構造圖其中所示1為弧形剎車腔體;2為弧形剎車桿;3為剎車舌體;4為剎車桿復位彈簧;5為剎車腔體1復位彈簧;6為車底盤;7為液壓(或氣壓)腔體;8為滑動推桿;9為車輪;10為止動桿;11為定位孔。
圖1-2為本發(fā)明非緊急制動示意圖,其特征是由剎車舌體3逐步緊貼車輪9,通過兩者之間的摩擦力達到減緩車輪轉速而減速之目的。
圖1-3為本發(fā)明緊急制動剎車示意圖,其特征是制動壓力腔體7壓力進一步增大,推動推桿8帶動弧形剎車腔體1繼續(xù)下移,從而使止動桿10脫出弧形制動桿2上的定位孔11,剎車舌體3在仍在轉動的車輪9的摩擦力帶動下,使弧形制動桿2沿弧線向前滑出剎車腔體1舌體3落入車輪9的前底部,通過增大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的更大靜摩擦力,達到快速止動目的。
同時當舌體3落入車輪9前底部時,除起到快速止動目的外,還能有效防止車輛側滑。因為車輛制動側滑主要原因是車輛制動時,車輪正面阻力遠遠大于車輪側面阻力所致。
制動動作結束時,車輛稍作后轉,壓力腔7泄壓,復位彈簧5使弧形剎車腔體1上升,其內的復位彈簧4同時將弧形剎車桿2拉回弧形剎車腔體1中;參照附圖1-3,止動桿10同時落入定位孔11內,如此又回復到如圖1-1所示狀態(tài)。
權利要求
1.一種外包式帶緊急制動的車輛剎車裝置,其特征在于,置于車輪(9)上方,利用復位彈簧(5)與壓力腔(7)的活動推桿(8)將車輛底盤(6)連接在一起的半弧形剎車腔體(1),剎車腔體(1)內部裝有一可在其內滑動的半弧形剎車桿(2),剎車桿(2)的前端裝有剎車舌體(3),剎車桿(2)尾部由復位彈簧(4)連接于剎車腔體(1)內底部,固定于底盤(6)上的止動桿(10)穿過剎車腔體(1),插入弧形剎車桿(2)上定位孔(11)中,并可在壓力腔(7)內壓力加到最大時,滑出定位孔(11)。
全文摘要
一種利用車輪外部摩擦減速,輪底部加塞式增加車輛靜摩擦力來達到緊急制動目的外包式帶緊急制動的車輛剎車裝置,其特點是能有效縮短特別是高速行駛車輛的剎車距離,減小剎車時車輛側滑幅度,提高安全性能。其構造為在車輪上方裝一半弧形剎車腔體,由復位彈簧及液壓腔與車輛底盤相連,剎車舌體置于可在剎車腔體內滑動伸縮的半弧形剎車桿的前端,尾部裝有可使其回位的彈簧。參照
如下1為弧體剎車腔體;2是可在1內滑動的弧形剎車桿;3是剎車桿舌體;4、5分別為剎車桿2和腔體1的復位彈簧;8是可在壓力腔7內滑動的推桿;止動桿10連于底盤6上,并可進退于剎車桿2上的定位孔11中。
文檔編號B60T1/00GK1618673SQ200310116739
公開日2005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左禮平 申請人:左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