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扁平電纜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扁平電纜夾具,該扁平電纜夾具用于將諸如FFC(亦即柔性扁平電纜)以及帶狀電纜這樣具有柔性的扁平電纜固定到諸如車體面板這樣的待安裝本體上。
背景技術:
作為常規(guī)扁平電纜夾具中的一種,已公知用兩個夾具主體夾緊扁平電纜、并將其固定到印刷電路板上(例如參看專利公布JP-A-06-275966)。
該扁平電纜夾具設有其上形成了孔口部分和凸面部分的兩個夾具主體。按照所述扁平電纜夾具,其構造方式是,扁平電纜和印刷電路板被夾緊在其上設有孔口部分和凸面部分的兩個夾具主體的各自表面之間,并通過使緊固件穿過固定孔將所述扁平電纜固定到印刷電路板上。
該扁平電纜夾具中,必須使用作為單獨構件的緊固件來維持這種由分開形成的兩個夾具主體夾緊扁平電纜的狀態(tài),并且構成所述扁平電纜夾具的組件數(shù)目較多。由此能想到的構造是,不使用緊固件,而是通過布置例如鎖緊機構來維持由兩個夾具主體夾緊扁平電纜的狀態(tài),所述鎖緊機構通過結合鎖緊突起和能與所述鎖緊突起配合的鎖緊孔等構成。
然而關于上述方面,即使在采用按這種方式構造的夾具主體的情況下,也有必要減小扁平電纜和平表面之間的間距,使得如果扁平電纜夾具安裝在諸如汽車這樣的車輛上時,布置在夾具主體的平擠壓面和平印刷電路板之間的扁平電纜(亦即其位于兩個平面之間)不會由于過度的振動而發(fā)生搖擺產(chǎn)生噪音。然而,按該方式進行構造,當兩個夾具主體相互配合時,沒有機會來減小鎖緊機構的過行程(over-stroke),并使兩個夾具主體的配合變得困難。因此,存在改進的空間。
同時,在作為示例說明鎖緊機構通過鎖緊突起與能和所述鎖緊突起配合的鎖緊孔進行構造的情況下,鎖緊機構的過行程是指在其中形成了鎖緊孔的各個內(nèi)周邊表面中、由鎖緊突起抓持的抓持面和由該抓持面抓持的鎖緊突起的抓持面之間形成的預定的間隔尺寸(亦即抓持面之間的距離)。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根據(jù)上述情況形成,其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容易地完成用于夾緊扁平電纜、防止被夾緊的扁平電纜搖擺(亦即不穩(wěn)的固定)的構件的相互配合操作的扁平電纜夾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扁平電纜夾具的特征如以下(1)-(3)所示。
(1)用于固定扁平電纜的扁平電纜夾具,所述扁平電纜設有至少兩個具有用于遮蓋導體部分和所述導體部分的外周邊表面的絕緣外皮的電線部分,還設有在絕緣外皮上一體形成的橋接部分,使得那些電線部分平行地連接起來,并將那些絕緣外皮連接到待安裝本體上,所述扁平電纜夾具有夾具主體,其具有能裝配連接連接到待安裝本體上的鎖緊部分;罩蓋,其能與所述夾具主體配合,致使所述扁平電纜夾緊在所述罩蓋和所述夾具主體之間;鎖緊機構,其布置在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之間,以維持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的配合狀態(tài);以及至少一個電纜夾持突起,其形成在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中的一個的內(nèi)表面上,用于將所述扁平電纜夾持到夾具主體和罩蓋中的另一個的內(nèi)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電纜夾持突起沿著其厚度方向對橋接部分進行擠壓,使得在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進行配合的情況下,所述扁平電纜的所述橋接部分彎向夾具主體和罩蓋中的另一個的內(nèi)表面。
(2)在具有上述構造(1)的扁平電纜夾具中,在所述夾具主體和罩蓋中的另一個的內(nèi)表面以及橋接部分之間,形成容許所述橋接部分彎曲的避讓空間。
(3)在具有上述構造(1)或(2)的扁平電纜夾具中,所述鎖緊機構具有在所述夾具主體和罩蓋中的一個上形成的抓持面,還具有被抓持的、在夾具主體和罩蓋中的另一個上形成的抓持面,以維持所述夾具主體和罩蓋的配合狀態(tài),以及與所述抓持面之間的過行程相等的是,在所述抓持面處于相互抓持的狀態(tài)下,并且進而當所述夾具主體和罩蓋沿著所述扁平電纜的夾緊方向受到擠壓時,至少一個電纜夾持突起的最前部表面移向所述夾具主體和罩蓋中的另一個的內(nèi)表面的距離。
按照具有上述構造(1)的扁平電纜夾具,當至少一個電纜擠壓突起與所述夾具主體和罩蓋配合時,所述橋接部分在其厚度方向受到擠壓,使其向夾具主體和罩蓋中的另一個的內(nèi)表面彎曲,所述扁平電纜通過這種方式夾持到夾具主體和罩蓋中的另一個的內(nèi)表面上,從而防止通過夾具主體和罩蓋夾緊的扁平電纜發(fā)生搖擺(亦即不穩(wěn)的固定),此外,也沒有必要減小鎖緊機構的過行程,從而有可能保證鎖緊機構抑制扁平電纜的搖擺所必需的過行程,因此就有可能容易地完成夾具主體和罩蓋夾緊扁平電纜的配合操作。
按照具有上述構造(2)的扁平電纜夾具,在夾具主體和罩蓋中的另一個的內(nèi)表面以及橋接部分之間形成用于容許橋接部分彎曲的避讓空間,并有可能保證鎖緊機構足夠的過行程,因此就有可能容易地完成夾具主體和罩蓋夾緊扁平電纜的配合操作。
按照具有上述構造(3)的扁平電纜夾具,與所述抓持面之間的過行程相等的距離是,在所述抓持面處于相互抓持的狀態(tài)下,并且進而當所述夾具主體和罩蓋沿著所述扁平電纜的夾緊方向受到擠壓時,至少一個電纜夾持突起的最前部表面移向所述夾具主體和罩蓋中的另一個的內(nèi)表面的距離,因此,有可能通過任意地設定電纜夾持突起的高度,在所述抓持面之間配置理想的過行程。
此外,按照具有上述構造(3)的扁平電纜夾具,與上述構造(2)中一樣,通過任意地設定所述橋接部分到夾具主體和罩蓋中的另一個的內(nèi)表面的深度(亦即避讓空間的深度),有可能在所述抓持面之間配置抓持具有余量的、理想的過行程。
按照本發(fā)明,有可能提供一種能容易地完成用于夾緊扁平電纜、防止被夾緊的扁平電纜搖擺(亦即不穩(wěn)的固定)構件的的相互配合操作的扁平電纜夾具。
以上簡要地說明了本發(fā)明。進而參看附圖,通過通讀將在以下說明的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最佳模式,將更加清楚本發(fā)明的細節(jié)。
圖1是顯示涉及本發(fā)明的扁平電纜夾具的一個實施例的外觀透視圖,所述扁平電纜夾具的夾具主體和罩蓋處于張開狀態(tài);圖2是顯示由圖1的扁平電纜夾具夾緊的扁平電纜的外觀透視圖;圖3是顯示圖2的扁平電纜處于由圖1的扁平電纜夾具夾緊的狀態(tài)的外觀透視圖;
圖4是從圖3的IV-IV箭頭看過去獲得的剖視圖(示意性的剖視圖);圖5是從圖3的V-V箭頭看過去獲得的剖視圖(示意性的剖視圖);圖6是顯示扁平電纜夾具的參考示例的外觀透視圖,所述扁平電纜夾具的夾具主體和罩蓋處于張開狀態(tài);圖7是顯示扁平電纜處于由圖6的扁平電纜夾具夾緊的狀態(tài)的外觀透視圖;圖8是顯示圖7的扁平電纜處于由圖6的扁平電纜夾具參考示例夾緊的狀態(tài)的外觀透視圖;圖9是從圖8的IX-IX箭頭看過去獲得的剖視圖(示意性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此后,將在附圖的基礎上,詳細說明涉及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
圖1是顯示涉及本發(fā)明的扁平電纜夾具的一個實施例的外觀透視圖,所述扁平電纜夾具的夾具主體和罩蓋處于張開狀態(tài);圖2是顯示由圖1的扁平電纜夾具夾緊的扁平電纜的外觀透視圖;圖3是顯示圖2的扁平電纜處于由圖1的扁平電纜夾具夾緊的狀態(tài)的外觀透視圖;圖4是從圖3的IV-IV箭頭看過去獲得的剖視圖(示意性的剖視圖);圖5是從圖3的V-V箭頭看過去獲得的剖視圖(示意性的剖視圖)。
如圖1~圖5所示,作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扁平電纜夾具10是一種用于固定扁平電纜60的扁平電纜夾具,所述扁平電纜60設有四個電線部分61,該電線部分61具有由多根導線組成的導體部分61a和用于遮蓋所述導體部分61a的外周邊表面的絕緣外皮61b;所述扁平電纜60還設有柔性的、分別與絕緣外皮61b形成一體的橋接部分62,使得所述橋接部分62平行于那些電線部分61,并沿著諸如車身面板80(參看圖1)這樣的本體連接在那些絕緣外皮61b之間(參看圖2~圖5)。同時,如果所述扁平電纜60設有至少兩個電線部分61,這種情況是滿足要求的,因此,如果所述扁平電纜60設有至少一個橋接部分62,這也是滿足要求的。
該扁平電纜夾具10設有夾具主體11,所述夾具主體11具有能裝配連接到車身面板80的鎖緊部分44;能與夾具主體11配合的第一和第二罩蓋12、13;具有柔性的第一和第二薄壁鉸鏈14、15,所述鉸鏈與夾具主體11和第一、第二罩蓋12、13形成一體,致使夾具主體11和第一、第二罩蓋12、13能以相對自由擺動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參看圖1、圖4和圖5);鎖緊機構,其布置在夾具主體11和第一、第二罩蓋12、13之間,以便維持夾具主體11和第一、第二罩蓋12、13的配合狀態(tài)(具體而言是鎖緊突起24、25和鎖緊孔33、40的結合,如圖1、圖3和圖4所示);以及電纜夾持突起35、42,其用于將扁平電纜60夾持到夾具主體11的第一和第二固定面18、19(亦即內(nèi)表面)上,所述電纜夾持突起35、42在第一和第二罩蓋12、13的第一和第二擠壓面30、37(亦即內(nèi)表面)上形成。至于第一罩蓋12以及與其配合的夾具主體11的一部分,第二罩蓋13以及與其配合的夾具主體11的另一部分,它們只是在定位突起(28、29)的數(shù)目和位置上,以及突起最前部貯存部分(34、41)的數(shù)目和位置上有所不同,所述這些部分設有的構造與其它的相同。
同時,該實施例中,就鎖緊機構而言,鎖緊突起24、25布置在夾具主體11上,鎖緊孔33、40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罩蓋12、13中,但是顯然,如果其構造是鎖緊突起24、25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罩蓋12、13上,而鎖緊孔33、40布置在夾具主體11中,這也是滿足要求的。關于這點,例如,即使鎖緊突起24布置在夾具主體11上,鎖緊突起25布置在第二罩蓋13上,或者鎖緊突起25布置在夾具主體11上,鎖緊突起24布置在第一罩蓋12上,并且與之對應,鎖緊孔33、40布置在夾具主體11、第一罩蓋12和第二罩蓋13中的任意一個中,這種情況是滿足要求的。此外,該實施例中,電纜夾持突起35、42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罩蓋12、13的第一和第二擠壓面30、37(亦即內(nèi)表面)上,但是顯然,即使其構造是電纜夾持突起35、42布置在夾具主體11的第一和第二固定面18、19(亦即內(nèi)表面)上,這也是滿足要求的。在電纜夾持突起35、42布置在夾具主體11的第一和第二固定面(亦即內(nèi)表面)上的情況下,需要定位突起28、29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罩蓋12、13上、而突起最前部貯存部分34、41布置在夾具主體11上,以使得能將扁平電纜60容易地定位到扁平電纜夾具10中。同時,即使扁平電纜夾具10的構造中只布置了第一和第二罩蓋12、13中的任一罩蓋,這也是滿足要求的。并且,如果電纜夾持突起35、42的數(shù)目為至少一個,這就是滿足要求的。
圖5顯示了這樣的狀態(tài),即當多個電纜夾持突起42(在第一罩蓋12、電纜夾持突起35的情況下)在其厚度方向擠壓扁平電纜60的橋接部分62時,圖2的扁平電纜60由代表性的第二罩蓋13和夾具主體11夾緊,致使當夾具主體11與第二罩蓋13(或第一罩蓋12)(在第一罩蓋12和夾具主體11進行配合的情況下為第一固定面18)配合時,橋接部分62向夾具主體11的第二固定面19彎曲。如圖4所示,在扁平電纜60的橋接部分62和夾具主體11的第二固定面19(在第一罩蓋12和夾具主體11進行配合的情況下為第一固定面18)之間,形成容許橋接部分62發(fā)生彎曲的避讓空間RS。
圖4顯示了這樣的狀態(tài),即圖2的扁平電纜60由代表性的第一罩蓋12和夾具主體11夾緊。在該實施例的鎖緊機構中,對于第一罩蓋12以及與所述罩蓋配合的夾具主體11的一部分,在其中形成鎖緊孔33的第一罩蓋12的各內(nèi)表面中設置了通過鎖緊突起24抓持的抓持面33a,還設置了由所述抓持面33a抓持的鎖緊突起24的抓持面24a。當夾具主體11和第一罩蓋12在夾緊扁平電纜的方向上進一步受到擠壓時,其所處的狀態(tài)是,第一罩蓋12的抓持面33a與鎖緊突起24的抓持面24a相互抓持,與抓持面33a和24a之間的過行程相等的是,電纜夾持突起35的最前部表面移向夾具主體11的第一固定面18的距離。同時,在該實施例中,在第一罩蓋12與夾具主體11進行配合的狀態(tài)下(參看圖4),夾具主體11的一對導板20、21的上表面和第一擠壓面30之間的距離也等于抓持面33a、24a之間的過行程。
按照相同的方式,對于第二罩蓋13以及與所述罩蓋配合的夾具主體11的另一部分,在該實施例的鎖緊機構中,在其中形成鎖緊孔40的第二罩蓋13的各內(nèi)表面中設置了由鎖緊突起25抓持的抓持面(未標參考數(shù)字),還設置了由所述抓持面抓持的鎖緊突起25的抓持面(未標參考數(shù)字)。如圖4所示,當夾具主體11和第二罩蓋13在夾緊扁平電纜60的方向上進一步受到擠壓時,其所處的狀態(tài)是,第二罩蓋13的所述抓持面與鎖緊突起25的所述抓持面相互抓持,與所述抓持面之間的過行程相等的是,電纜夾持突起42的最前部表面移向夾具主體11的第二固定面19的距離。同時,在該實施例中,在第二罩蓋13與夾具主體11進行配合的狀態(tài)下(參看圖5),夾具主體11的一對導板22、23的上表面和第二擠壓面37之間的距離也等于第二罩蓋13和鎖緊突起25的抓持面之間的過行程。
以下將說明按照該方式構造的扁平電纜夾具10的細節(jié)。
上述夾具主體11、第一和第二薄壁鉸鏈14和15以及第一和第二罩蓋12和13使用合成樹脂為原料形成一個整體,并且扁平電纜夾具10按這種方式形成。
夾具主體11形成T形,并且比較薄,所述夾具主體11具有長的第一板部分16以及連接到第一板部分16的中心部分的、短的第二板部分17。
對于第一板部分16,其一個端部的形狀從橫截面看近似為C形,并且其具有作為底面的第一固定面18,其另一端部的形狀從橫截面看也近似為C形,并且其具有作為底面的第二固定面19。第一和第二固定面18、19具有從其兩個端部在垂直方向上伸出的成對導板20、21、22、23。相互地平行延伸的導板20、21的間隔尺寸以及相互地平行延伸的導板22、23的間隔尺寸,分別稍微大于扁平電纜60的寬度尺寸。用于鎖緊第一罩蓋的鎖緊突起24形成在第二板部分17一側的導板20的側面上,以便從所述部位伸出,用于鎖緊第二罩蓋的鎖緊突起25形成在第二板部分17一側的導板22的側面上,以便從所述部位伸出。
四個定位突起28、28、28、28形成在第一固定面18上,以便從該處伸出。這些定位突起28、28、28、28的布置使得其適合一體形成的橋接部分62的狹縫形定位切口63(參看圖2)的位置,以便通過使用諸如聚烯烴和硅橡膠這樣的絕緣材料為原料,按一定的間隔連接扁平電纜60的電線部分61。
一個定位突起29在第二固定面19上形成,以便從該處伸出。所述定位突起29的布置使其適合扁平電纜60的橋接部分62的狹縫形定位切口63(參看圖2)的位置。
第一罩蓋12具有作為底面的、矩形的第一擠壓面30,并且具有從其兩個端部在垂直方向上伸出的一對導板31、32,從橫截面上看所述罩蓋形成為近似的C字形。相互地平行伸出的導板31、32的間隔尺寸稍微大于導板20、21的間隔尺寸。
兩個第一薄壁鉸鏈14在導板32的基座端部(亦即根部)的側面和導板21的基座端部(亦即根部)的側面之間,相互平行地形成一體。同時,在導板31中形成與在導板20的側面上形成的鎖緊突起24配合的配合孔33。
在第一擠壓面30上形成四個突起保持部分34、34、34、34,以便從其中通過。當?shù)谝徽稚w12覆蓋在夾具主體11上時,所述四個突起保持部分34、34、34、34分別與第一固定面18上的定位突起28、28、28、28配合。此外,在所述這對導板31、32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擠壓面30的兩個端部上,形成對應于扁平電纜60的橋接部分62數(shù)目的三個電線夾持突起35。
第二罩蓋13的構造與第一罩蓋12的構造基本相似,其具有作為底面的第二擠壓面37,并具有從其兩個端部在垂直方向上伸出的一對導板38、39,從橫截面上看所述罩蓋形成為近似的C字形。相互地平行伸出的導板38、39的間隔尺寸稍微大于導板22、23的間隔尺寸。
兩個第二薄壁鉸鏈15在導板39的基座端部(亦即根部)的側面和導板23的基座端部(亦即根部)的側面之間,相互平行地形成一體。同時,在導板38中形成與在導板22的側面上形成的鎖緊突起25配合的配合孔40。
在第二擠壓面37上形成一個突起保持部分41,以便從其中通過。當?shù)诙稚w13覆蓋在夾具主體11上時,突起保持部分41與第二固定面19上的定位突起29配合。此外,在所述這對導板38、39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擠壓面37的兩個端部上,形成對應于扁平電纜60的橋接部分62數(shù)目的三個電線夾持突起42。
鎖緊部分44形成在夾具主體11的第二板部分17的下表面上,并且與車身面板80上形成的夾緊孔(圖上未示出)進行配合。
如圖2所示,所述扁平電纜是通稱為FFC的電線,其中四個電線部分61由橋接部分62連接,但是除了FFC外,所述扁平電纜也可以是帶狀電線等。如上所述,狹縫形定位切口63在橋接部分62中形成。同時,根據(jù)待應用的電路數(shù)目等情況選擇電線部分61的數(shù)目。
下一步說明將扁平電纜60固定到扁平電纜夾具10上的方法。首先,將扁平電纜60置于第一板部分16的第一和第二固定面18、19上。此時,定位突起28、29穿過扁平電纜60的橋接部分62的定位切口63。通過這種方式,扁平電纜60在其縱向和寬度方向上(電線部分61的排列方向)進行定位。
此后,第一和第二罩蓋12、13通過第一和第二薄壁鉸鏈14、15進行轉動并覆蓋在夾具主體11上,以便通過第一和第二固定面18、19以及第一和第二擠壓面30、37夾緊扁平電纜60。此時,第一罩蓋12的鎖緊孔33與導板20的鎖緊突起24進行配合,而第二罩蓋13的鎖緊孔40與導板22的鎖緊突起25進行配合。另外在此刻,定位突起28、29插入突起最前部貯存部分34、41。
另外,此時,第一罩蓋12的六個電纜夾持突起35擠壓扁平電纜60的橋接部分62,并將扁平電纜60夾持到夾具主體11的第一固定面18上,而第二罩蓋13的六個電纜夾持突起42擠壓扁平電纜60的橋接部分62,并將扁平電纜60夾持到夾具主體11的第二固定面19上,通過這種方式,扁平電纜60在其厚度方向上定位到扁平電纜夾具10中,并固定在扁平電纜夾具10上。
然后,扁平電纜夾具10的鎖緊部分44裝配連接到車身面板80的夾孔(圖上未示出)中,從而將扁平電纜60固定到車身面板80上。
如前所述,按照扁平電纜夾具10,當夾具主體11與第一和第二罩蓋12、13配合時,電纜夾持突起35、42在橋接部分62的厚度方向對其進行擠壓,致使扁平電纜60的橋接部分62向夾具主體11的第一和第二固定面18、19(亦即內(nèi)表面)彎曲,并且扁平電纜60通過該方式被夾持到夾具主體11的第一和第二固定面18、19(亦即內(nèi)表面)上,從而防止由夾具主體11以及第一和第二罩蓋12、13夾緊的扁平電纜60發(fā)生搖擺(亦即不穩(wěn)的固定),除此之外,也沒有必要減小鎖緊機構抑制扁平電纜60發(fā)生搖擺所必需的過行程,因此,有可能保證鎖緊機構抑制扁平電纜60的搖擺所必需的過行程,從而就有可能容易地完成夾具主體11以及第一和第二罩蓋12、13夾緊扁平電纜60的配合操作。
此外,按照扁平電纜夾具10,在夾具主體11的第一和第二固定面18、19(亦即內(nèi)表面)和橋接部分62之間,形成容許橋接部分62發(fā)生彎曲的避讓空間RS,這就有可能保證用于鎖緊機構的足夠的過行程,從而就有可能容易地完成夾具主體11以及第一和第二罩蓋12、13夾緊扁平電纜60的配合操作。
此外,按照扁平電纜夾具10,與所述抓持面之間的過行程相等的是,在由導板31、38的抓持面相互抓持鎖緊突起24、25的抓持面狀態(tài)下,并且進而當夾具主體11以及第一和第二罩蓋12、13受到扁平電纜60的夾緊方向上的擠壓時,電纜夾持突起35、42的最前部表面移向夾具主體11的第一和第二固定面18、19(亦即內(nèi)表面)的距離,因此,有可能通過任意地設定電纜夾持突起35、42的高度,在所述抓持面之間配置理想的過行程。
此外,按照扁平電纜夾具10,通過任意地設定扁平電纜60的橋接部分62的下表面到夾具主體11的第一、第二固定面18、19(亦即內(nèi)表面)的深度(亦即避讓空間RS的深度),有可能在鎖緊突起24、25的抓持面和導板31、18的抓持面之間配置抓持抓持具有余量的、理想的的過行程。
同時,在扁平電纜夾具10中,在第一、第二罩蓋12、13與夾具主體11進行配合的狀態(tài)下,通過任意地設定夾具主體11的導板20、21、22、23的上表面和第一、第二擠壓面30、37之間的距離,有可能在鎖緊突起24、25的抓持面和導板31、18的抓持面之間配置抓持抓持具有余量的、理想的過行程。
在此刻,為了說明本發(fā)明的另外的優(yōu)越性,在圖6~圖9中顯示一個參考示例。圖6是顯示扁平電纜夾具的參考示例的外觀透視圖,所述扁平電纜夾具的夾具主體和罩蓋處于張開狀態(tài);圖7是顯示扁平電纜處于由圖6的扁平電纜夾具夾緊的狀態(tài)的外觀透視圖;圖8是顯示圖7的扁平電纜處于由圖6的扁平電纜夾具參考示例夾緊的狀態(tài)的外觀透視圖;圖9是從圖8的IX-IX箭頭看過去獲得的剖視圖(示意性的剖視圖)。
如圖6所示,在扁平電纜夾具100中,兩個罩蓋103、103通過兩個薄壁鉸鏈102、102連接到夾具主體101上。
如圖7所示,對于該扁平電纜夾具100,扁平電纜120得到固定,所述扁平電纜具有與多個電線部分123的絕緣外皮形成一體的橋接部分124的狹縫型定位切口121,以便連接多個電線部分123。夾具主體101的定位突起插入橋接部分124的這些定位切口121中。
如圖8所示,在扁平電纜夾具100中,扁平電纜120放置在夾具主體101上,此后,兩個罩蓋103、103裝配到夾具主體101上。
然而,即使在如圖9所示的這種扁平電纜夾具100中,也有必要減小扁平電纜120和平表面之間的間距,使得如果扁平電纜夾具100安裝在諸如汽車這樣的車輛上時,布置在罩蓋103的平擠壓面和夾具主體101的平固定面之間的扁平電纜120(亦即其位于兩個平面之間)不會由于過度的振動而發(fā)生搖擺產(chǎn)生噪音。然而,按該方式進行構造,當夾具主體101與罩蓋103、103進行配合時,沒有機會來減小鎖緊機構的過行程,并使夾具主體101與罩蓋103、103的配合變得困難。
與此形成對比,如前所述,按照如圖1~圖5所示的本發(fā)明的扁平電纜夾具10,有可能容易地完成用于夾緊扁平電纜60、防止被夾緊的扁平電纜60搖擺(亦即不穩(wěn)的固定)的構件的相互配合操作。
同時,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而是有可能任意地進行修改和改進等。此外,如果每個構成元件的材料質(zhì)量、形狀、尺寸、數(shù)值、構造、數(shù)目和安裝位置能夠實現(xiàn)本發(fā)明,則它們就可以任意選擇而不受到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固定扁平電纜的扁平電纜夾具,所述扁平電纜設有至少兩個具有導體部分和用于遮蓋所述導體部分的外周邊表面的絕緣外皮的電線部分,還設有在所述絕緣外皮上一體形成的橋接部分,使得在所述電線部分之間進行連接,所述扁平電纜夾具包括夾具主體;罩蓋,其能與所述夾具主體配合,致使所述扁平電纜夾緊在所述罩蓋和所述夾具主體之間;鎖緊機構,其布置在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之間,以維持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之間的配合狀態(tài);以及至少一個突起,其形成在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中的一個的內(nèi)表面上,以便將所述扁平電纜夾持到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中的另一個的內(nèi)表面上,并對所述橋接部分進行擠壓,使得在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進行配合的情況下,所述橋接部分彎向所述另一個的內(nèi)表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電纜夾具,其中所述扁平電纜夾具將所述扁平電纜固定到待安裝的本體上;以及所述夾具主體包括能裝配連接到待安裝本體上的鎖緊部分。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電纜夾具,其中在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中的另一個的內(nèi)表面以及所述橋接部分之間,形成避讓空間,以便容許所述橋接部分進行彎曲。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電纜夾具,其中所述鎖緊機構具有在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中的一個上形成的第一抓持面,還具有在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中的另一個上形成的、由所述第一抓持面抓持的第二抓持面;以及與所述第一抓持面和第二抓持面之間的過行程相等的是,在所述第一抓持面和第二抓持面進行相互抓持、并且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沿著所述扁平電纜的夾緊方向受到擠壓時,所述至少一個突起的最前部表面移向所述夾具主體和所述罩蓋中的另一個的內(nèi)表面的距離。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扁平電纜夾具,其能夠容易地完成用于夾緊扁平電纜、防止被夾緊的扁平電纜發(fā)生搖擺(亦即不穩(wěn)的固定)的構件的相互配合操作,當夾具主體(11)與扁平電纜夾具(10)的第一、第二罩蓋(12、13)進行相互配合時,電纜夾持突起(35、42)擠壓扁平電纜(60)的橋接部分(62),致使橋接部分(62)在其厚度方向上彎向夾具主體的內(nèi)表面。通過該方式,扁平電纜(60)被夾持到夾具主體(11)的內(nèi)表面上。
文檔編號B60R16/02GK1901305SQ20061010615
公開日2007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7月20日
發(fā)明者鈴木薰 申請人:矢崎總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