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客車前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客車前防撞梁。
背景技術:
在日常的交通意外中,經(jīng)常發(fā)生車輛正面碰撞的事故。當客車撞到前面的轎車時, 由于轎車后部的高度要明顯低于客車前部的高度,導致客車騎上轎車,從而造成對轎車后 排乘客的傷害。所以適當降低客車前部的碰撞點,有利于減少重大安全事故的發(fā)生,降低車 禍中的人身傷害。此外,公路客車在日常使用過程中,由于輪胎保養(yǎng)不規(guī)范和輪胎使用不 當,難免發(fā)生爆胎的情況。為了保證車輛的正常運營,整車裝備備胎顯得尤為重要。普通公 路客車一般采用吊掛式備胎架安裝于前懸車架大梁下側,并通過升降器來升降備胎。對于 傳統(tǒng)客車而言,備胎的位置占據(jù)了前保險杠后部的空間,導致碰撞結構布置困難。并且,當 車停在路面上時,備胎在車架下部上下升降,即使升降器放下備胎后,也很難取出備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客車前防撞梁,簡單實用,顯著降低客車前部的碰撞點, 增強正面碰撞的安全性能,減輕事故發(fā)生對人身的傷害,并且方便備胎的存儲和取用,便于 維修。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客車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為分段式結構防撞梁。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客車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為分段式結構防 撞梁;所述前防撞梁包括外護板、位于外護板內側的中部防撞梁總成、安裝在中部防撞梁 總成兩側的側輔助防撞梁,所述側輔助防撞梁通過車身連接梁與車身前圍骨架固定連接; 所述外護板和中部防撞梁總成固定為一體結構,所述中部防撞梁總成的上端與車身前圍鉸 接;所述側輔助防撞梁包括前防撞板、安裝在前防撞板后側的兩根潰敗管柱,所述潰敗管柱 的后端與車身連接梁通過螺栓連接。本發(fā)明更詳細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客車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為分段式結構防 撞梁;所述前防撞梁包括外護板、位于外護板內側的中部防撞梁總成、安裝在中部防撞梁 總成兩側的側輔助防撞梁,所述側輔助防撞梁通過車身連接梁與車身前圍骨架固定連接; 所述外護板和中部防撞梁總成固定為一體結構,所述中部防撞梁總成的上端與車身前圍鉸 接;所述側輔助防撞梁包括前防撞板、安裝在前防撞板后側的兩根潰敗管柱,所述潰敗管柱 的后端與車身連接梁通過螺栓連接;所述中部防撞梁總成后側設有備胎存放區(qū),所述備胎 安裝在車架下方,位于備胎存放區(qū)中。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1.本發(fā)明采用分段式防撞結構,降低了整車前部的碰撞點,提高了正面碰撞時的 安全性能,降低了對人身的傷害程度;2.本發(fā)明的中部防撞梁總成在正面碰撞中變形最大,承受大部分沖擊力,但由于 鋼材的延展性強,有利于保持碰撞中形態(tài)的完整性;
3.本發(fā)明采用兩個側輔助防撞梁,其中間位置的潰敗管柱為最大應力點用于吸收 碰撞中能量,更換方便;4.本發(fā)明中部防撞梁總成后側有充足的空間存儲備胎,便于備胎的取用更換。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未打開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打開狀態(tài)的示意圖。其中1為外護板;2為中部防撞梁總成;3為側輔助防撞梁;4為車身連接梁;5為 備胎;6工藝車;7為前防撞板;8為潰敗管柱。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種客車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為分段式結構防撞梁,方便防撞梁后部 空間的利用。如圖1所示,該分段式結構防撞梁包括外護板1、位于外護板1內側的中部防 撞梁總成2、安裝在中部防撞梁總成2兩側的側輔助防撞梁3,所述側輔助防撞梁3通過車 身連接梁4與車身前圍骨架固定連接。如圖2所示,所述外護板1和中部防撞梁總成2固定為一體結構,所述中部防撞梁 總成2的上端與車身前圍鉸接。所述側輔助防撞梁3包括前防撞板7、安裝在前防撞板7后 側的兩根潰敗管柱8,所述潰敗管柱8的后端與車身連接梁4通過螺栓連接。所述中部防撞 梁總成2后側設有備胎存放區(qū),所述備胎5安裝在車架下方,位于備胎存放區(qū)中。所述一體結構的外護板1和中部防撞梁總成2采用可以向上翻轉的倉門式結構, 打開后便可以露出備胎,方便備胎取用。所述中部防撞梁總成2是前部碰撞的主要變形區(qū), 在碰撞過程中中部防撞梁總成2能保證形態(tài)的完整性,提高整車前部碰撞時的剛性。碰撞 能量大部分被中部防撞梁總成2和側輔助防撞梁3吸收,部分能量通過側輔助防撞梁3傳 遞到車身。該分段式結構防撞梁在碰撞損傷后,容易更換。如圖3所示,更換備胎5時打開外護板1和中部防撞梁總成2,通過備胎升降器降 下備胎5,備胎5即落下至工藝車6上,然后拉出工藝車6即可方便搬運備胎5。所述工藝 車6可以折疊,不用時可以折疊放置于行李艙。本發(fā)明采用分段式防撞結構,降低了整車前部的碰撞點,提高了正面碰撞時的安 全性能,降低了對人身的傷害程度;本發(fā)明的中部防撞梁總成在正面碰撞中變形最大,承受 大部分沖擊力,但由于鋼材的延展性強,有利于保持碰撞中形態(tài)的完整性;本發(fā)明采用兩個 側輔助防撞梁,其中間位置的潰敗管柱為最大應力點用于吸收碰撞中能量,更換方便;本發(fā) 明中部防撞梁總成后側有充足的空間存儲備胎,便于備胎的取用更換。以上僅是本發(fā)明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除上述 實施例外,本發(fā)明還可以有其它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 落在本發(fā)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一種客車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為分段式結構防撞梁。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護板(1)、位于外護板 ⑴內側的中部防撞梁總成⑵、安裝在中部防撞梁總成⑵兩側的側輔助防撞梁(3),所述 側輔助防撞梁(3)通過車身連接梁(4)與車身前圍骨架固定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護板(1)和中部防撞梁 總成(2)固定為一體結構,所述中部防撞梁總成(2)的上端與車身前圍鉸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側輔助防撞梁(3)包括前 防撞板(7)、安裝在前防撞板(7)后側的兩根潰敗管柱(8),所述潰敗管柱(8)的后端與車 身連接梁(4)通過螺栓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防撞梁總成(2)后側 設有備胎存放區(qū),所述備胎(5)安裝在車架下方,位于備胎存放區(qū)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客車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為分段式結構防撞梁,包括外護板、中部防撞梁總成、安裝在中部防撞梁總成兩側的側輔助防撞梁,側輔助防撞梁通過車身連接梁與車身前圍骨架固定連接;外護板和中部防撞梁總成為一體結構,上端與車身前圍鉸接;側輔助防撞梁包括前防撞板、安裝在前防撞板后側的兩根潰敗管柱,潰敗管柱的后端與車身連接梁通過螺栓連接。本發(fā)明降低了整車前部的碰撞點,提高了正面碰撞時的安全性能,降低了對人身的傷害程度;中部防撞梁總成承受大部分沖擊力,由于鋼材的延展性強,有利于保持碰撞中形態(tài)的完整性;潰敗管柱用于吸收碰撞中能量,更換方便;中部防撞梁總成后側有充足的空間存儲備胎,便于備胎取用。
文檔編號B60R19/34GK101885315SQ20101022157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2日
發(fā)明者康團結, 李江, 殷曉鋒, 邱峰 申請人:金龍聯(lián)合汽車工業(yè)(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