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多個充氣物的安全氣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安全氣囊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同時從正面保護駕駛員和前排乘員或同時從正面保護后排乘員的具有多個充氣物的安全氣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用以保護駕駛員和前排乘員的安全氣囊已經(jīng)成為標準配置。如用以保護駕駛員的安全氣囊DAB安裝在方向盤內,用以保護乘員的安全氣囊 PAB安裝在儀表臺上。由于目前機動車上所使用的駕駛側和乘員側均是單氣囊結構,各自采用單獨的氣體發(fā)生器進行充氣。而通常來說,駕駛側和乘員側的安全氣囊一般都涵蓋較多復雜零件,例如門蓋、氣囊固定容器、發(fā)生器、固定支架、氣囊支架、線束固定夾、隔音棉等, 因此兩套這樣的安全氣囊將造成整車總量和成本增加。同時也限制了方向盤和儀表臺的拓展空間。還有目前在機動車上,雖然有采用安全氣囊來保護駕駛員和乘員,但是沒有發(fā)現(xiàn)采用安全氣囊來同時保護駕駛員和前排乘員的報道以及同時從正面保護后排乘員的報道。在采用安全氣囊來保護駕駛員和乘員方面,美國專利US2002/0024200公開了一種安全氣囊,其安裝在頂棚區(qū)域,該氣囊設計分為兩部分腔體,通過拉帶連接,第一部分先打開,第二部分是從第一部分擴展打開,與之呈90度關系。第二部分朝乘員打開,位置在頭部平面以下;氣囊展開時,其中第一部分腔體沿著風擋展開,大小為接觸到儀表板為止。第二部分的腔體需至少覆蓋乘員的胸腔區(qū)域。該氣囊僅限于保護前排乘員。為此本申請人于2009年10月30日向中國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提交了一份安全氣囊的發(fā)明專利申請,該安全氣囊裝置內嵌在車輛頂部上,具有氣體發(fā)生器和氣袋組件,所述氣袋組件具有一個進氣口和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充氣物,所述的進氣口與所述的氣體發(fā)生器連接,并通過獨立的進氣通道與各個充氣物連通,并且各個獨立的進氣通道還相互連通。但是通過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該安全氣囊在乘員側沒有乘員時,在安全氣囊打開后, 駕駛員側的充氣物受到駕駛員身體的壓迫,其內的氣體會沖向乘員側的充氣物內,造成駕駛員側的充氣物氣量減少,壓力下降,不能有效地保護駕駛員,而乘員側的充氣物內的氣量增加,壓力增高,有時會爆裂,造成整個安全氣囊的氣袋組件迅速泄氣,無法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另外,在一些具有多個充氣物的安全氣囊中,有時候將需要多個充氣物設計成壓力不同的充氣物,而這在技術上比較難以實現(xiàn),需要使用多個氣體發(fā)生器才能解決,這由帶來了結構復雜程度的上升。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同時從正面保護駕駛員和前排乘員的具有多個充氣物安全氣囊裝置,該安全氣囊裝置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DAB、PAB保護乘員的功能,簡化和集成了模塊結構;或同時從正面保護后排乘員的安全氣囊裝置,為后排乘員提供更好
3保護。同時又能保持各個充氣物內部的壓力恒定。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具有多個充氣物的安全氣囊裝置,該安全氣囊裝置內嵌在車輛頂部上,具有氣體發(fā)生器和氣袋組件,所述氣袋組件具有一個進氣口和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充氣物,所述的進氣口與所述的氣體發(fā)生器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氣袋組件還包括一與所述的進氣口連通的氣體分流室,在所述氣體分流室上設置有多個分流出氣道,每一分流出氣道相對于所述的氣體分流室成縮頸狀態(tài),所述的氣體分流道延伸進所對應的充氣物內部并與該充氣物內部貫通。本發(fā)明所述的進氣口可以直接與所述的氣體發(fā)生器連接,也可以通過導氣裝置與所述的氣體發(fā)生器連接。優(yōu)選是進氣口直接與所述的氣體發(fā)生器連接。本發(fā)明的安全氣囊裝置的氣體發(fā)生器為一個,可以放置在機動車上任何合適的位置。本發(fā)明的氣袋組件采用折疊或滾卷的折疊方式,優(yōu)選采用往復式折疊方式進行折疊或者采用卷繞式方式進行折疊。所述的氣袋組件由第一氣袋片和第二氣袋片縫制而成,所述的氣體分流室設置在第一氣袋片和第二氣袋片之間。所述的氣體分流室以及分流道采用第一氣體分流室袋片和第二氣體分流室袋片縫制而成。在本發(fā)明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安全氣囊裝置內嵌在頂篷前端上,所述氣袋組件具有二個充氣物,其中第一充氣物用以從正面保護駕駛員,第二充氣物用以從正面保護前排乘員;在所述氣體分流室上的兩個,一個為第一分流出氣道,另一個為第二分流出氣道,第一分流出氣道伸進第一充氣物內部并與該第一充氣物內部貫通,第二分流出氣道伸進第二充氣物內部并與該第二充氣物內部貫通,在本發(fā)明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安全氣囊裝置內嵌在頂篷每一后排乘員前側,所述氣袋組件具有三個充氣物,其中每一充氣物用以從正面保護每一位后排乘員,所述的每一氣袋的容積比相同,在所述氣體分流室上設置有三個分流出氣道,每一分流出氣道伸進所對應的充氣物內部并與該充氣物內部貫通。在本發(fā)明再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安全氣囊裝置內嵌在頂篷前端上,所述氣袋組件具有間隔排列的兩排或兩排以上氣袋組件,其中第一排氣袋組件設置在頂篷前端,該第一排氣袋組件具有連接在一起的兩個充氣物,其中第一充氣物用以從正面保護駕駛員, 第二充氣物用以從正面保護前排乘員;后面每一排的氣袋組件內嵌在頂篷每一后排乘員前側,具有與每一后排乘員位置數(shù)量對應的充氣物,用以同時從正面保護每一位后排乘員;在每一排氣袋組件中均設置有一氣體分流室,在每一氣體分流室上設置有與該排氣袋組件中充氣物數(shù)量相同的分流出氣道,每一分流出氣道伸進所對應的充氣物內部并與該充氣物內部貫通。由于采用了如上的設計方案,本發(fā)明創(chuàng)新地提出了在氣袋組件中通過增加氣體分流室和分流出氣道,并將各個分流出氣道伸入充氣物內的部分相對于氣體分流室設置成縮頸狀,利用分流出氣道內外壓力差,來開啟與關閉該分流出氣道,進而達到控制具有多個充氣物的安全氣囊中每一充氣物內部的氣量和壓力的目的,使每一個充氣物都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同時與從根本上杜絕了充氣物爆裂的可能性。另外本發(fā)明的一個安全氣囊裝置同時從正面保護前排駕駛員和前排乘員或/和同時保護后排每一位乘員的概念,即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DAB、PAB保護每一位乘員的功能,或/和對后排乘員提供了更好的保護。相比傳統(tǒng)的氣囊,由于減少了一組或多組氣囊零件,簡化和集成了模塊結構,因而減輕了重量,降低了成本,也拓展了方向盤和儀表臺的利用空間。
以下參考附圖中示意的示例性實施例更加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氣袋組件的展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中分流出氣道關閉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中分流出氣道開啟時的狀態(tài)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氣袋組件采用往復式折疊方式進行折疊的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氣袋組件采用卷繞式方式進行折疊的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氣袋組件點爆后的正面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氣袋組件點爆后乘員側有乘員時的側面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氣袋組件點爆后乘員側無乘員時的側面示意圖。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氣袋組件點爆后的側面示意圖。圖10為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氣袋組件點爆后兩排的側面示意圖。圖1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氣袋組件點爆后兩排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實施例1本實施例公開的具有多個充氣物安全氣囊裝置,能夠同時從正面保護駕駛員和前排乘員,該安全氣囊裝置內嵌在頂篷前端位置,具有氣體發(fā)生器(圖中未示出)和氣袋組件 100。參見圖1,該氣袋組件100具有兩個充氣物110、120和一個氣體分流室200,在氣袋組件100上設置有一個進氣口 130,氣體分流室200與該進氣口 130連通,進氣口 130直接與氣體發(fā)生器連接,當然也可以通過導氣裝置與所述的氣體發(fā)生器連接。整個氣袋組件縫制過程可以是這樣的首先采用第一氣體分流室袋片(圖中未示出)和第二氣體分流室袋片(圖中未示出)縫制成氣體分流室200??p制時均在平面上進行,這樣容易操作,方便控制,過程簡單。然后將縫制好的氣體分流室200夾在第一氣袋片(圖中未示出)和第二氣袋片(圖中未示出)之間,然后縫制第一氣袋片和第二氣袋片形成兩個充氣物110、120, 最終得到氣袋組件100。氣體分流室200上設置有兩個分流出氣道210、220,分流出氣道210、220相對于氣體分流室200成縮頸狀態(tài),氣體分流道210延伸進充氣物110內并與該充氣物110內部貫通。氣體分流道220延伸進充氣物120內并與該充氣物120內部貫通。當氣體發(fā)生器被點爆時,所產(chǎn)生的高壓氣體由氣體分流室200中,由于此時分流出氣道210、220內部的壓力P2遠遠大于充氣物110、120內部的壓力Pl (參見圖2),分流出氣道210、220張開,這樣,氣體分流室200內的高壓氣體由氣體分流室200上的分流出氣道 210、220分別進入到充氣物110、120,使充氣物110、120鼓脹。當氣體分流室200內的氣體排放殆盡后,此時分流出氣道210、220內部的壓力P2遠遠小于充氣物110、120內部的壓力 Pl (參見圖幻,這時分流出氣道210、220被壓扁而關閉。在分流出氣道210、220被關閉后, 充氣物110、120內部的氣體不會退回至氣體分流室200。參見圖8即使乘員側沒有乘員時, 充氣物110內的氣體也不會被壓入到充氣物120內,因此仍然可使充氣物110保持很好壓力,真正起到保護駕駛員的作用。在充氣物110和充氣物120的外頂邊角出設置有掛扣170、180,以便于將整個氣袋
組件100掛在頂篷上。參見圖4和圖5,該氣袋組件采用往復式折疊方式進行折疊(圖幻或者采用卷繞式方式進行折疊(圖3)置于頂篷前端位置,充氣后可以向下展開,置于駕駛員前側和前排乘員的前側,以同時保護駕駛員和前排乘員(參見圖7和圖8)。氣體發(fā)生器為一個,可以置于頂篷,A柱,或其他適當位置。該安全氣囊裝置安裝在頂篷上后,可以釋放出方向盤和儀表臺的空間。實施例2 參見圖9,安全氣囊裝置內嵌在頂篷每一后排乘員前側,氣袋組件IOOa具有兩個或三個充氣物,其中每一充氣物用以從正面保護每一位后排乘員,所述的每一氣袋的容積比相同。其余結構同實施例1。實施例3參見圖7,安全氣囊裝置內嵌在頂篷上,各氣袋組件間隔排列。第一排氣袋組件 100設置在頂篷前端,具有連接在一起的兩個充氣物110、120和一個氣體分流室200,其中一個充氣物110用以從正面保護駕駛員,另一個充氣物120用以從正面保護前排乘員。氣體分流室200上設置有兩個分流出氣道210、220,分流出氣道210、220相對于氣體分流室 200成縮頸狀態(tài),氣體分流道210延伸進充氣物110內并與該充氣物110內部貫通。氣體分流道220延伸進充氣物120內并與該充氣物120內部貫通。后面每一排的氣袋組件IOOa內嵌在頂篷,并設置在每一排乘員前側,且具有與每一排乘員位置數(shù)量對應的充氣物110a、120a、130a和一個氣體分流室200a,用以同時從從正面保護每一位后排乘員。氣體分流室200上設置有三個分流出氣道210a、220a、230a,分流出氣道210a、220a、230a相對于氣體分流室200a成縮頸狀態(tài),氣體分流道210a延伸進充氣物IlOa內并與該充氣物IlOa內部貫通,氣體分流道220a延伸進充氣物120a內并與該充氣物120a內部貫通,氣體分流道230a延伸進充氣物130a內并與該充氣物130a內部貫
ο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 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多個充氣物的安全氣囊裝置,該安全氣囊裝置內嵌在車輛頂部上,具有氣體發(fā)生器和氣袋組件,所述氣袋組件具有一個進氣口和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充氣物,所述的進氣口與所述的氣體發(fā)生器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氣袋組件還包括一與所述的進氣口連通的氣體分流室,在所述氣體分流室上設置有多個分流出氣道,每一分流出氣道相對于所述的氣體分流室成縮頸狀態(tài),所述的氣體分流道延伸進所對應的充氣物內部并與該充氣物內部貫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氣口直接與所述的氣體發(fā)生器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氣口通過導氣裝置與所述的氣體發(fā)生器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的氣體發(fā)生器為一個,放置在機動車上任何合適的位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袋組件采用折疊或滾卷的折疊方式。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袋組件采用往復式折疊方式進行折疊或者采用卷繞式方式進行折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袋組件由第一氣袋片和第二氣袋片縫制而成,所述的氣體分流室設置在第一氣袋片和第二氣袋片之間。
8.如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體分流室以及分流道采用第一氣體分流室袋片和第二氣體分流室袋片縫制而成。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氣囊裝置內嵌在頂篷前端上,所述氣袋組件具有二個充氣物,其中第一充氣物用以從正面保護駕駛員,第二充氣物用以從正面保護前排乘員;在所述氣體分流室上的兩個,一個為第一分流出氣道,另一個為第二分流出氣道,第一分流出氣道伸進第一充氣物內部并與該第一充氣物內部貫通,第二分流出氣道伸進第二充氣物內部并與該第二充氣物內部貫通。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氣囊裝置內嵌在頂篷每一后排乘員前側,所述氣袋組件具有三個充氣物,其中每一充氣物用以從正面保護每一位后排乘員,所述的每一氣袋的容積比相同,在所述氣體分流室上設置有三個分流出氣道,每一分流出氣道伸進所對應的充氣物內部并與該充氣物內部貫通。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氣囊裝置內嵌在頂篷前端上,所述氣袋組件具有間隔排列的兩排或兩排以上氣袋組件,其中第一排氣袋組件設置在頂篷前端,該第一排氣袋組件具有連接在一起的兩個充氣物,其中第一充氣物用以從正面保護駕駛員,第二充氣物用以從正面保護前排乘員;后面每一排的氣袋組件內嵌在頂篷每一后排乘員前側,具有與每一后排乘員位置數(shù)量對應的充氣物,用以同時從正面保護每一位后排乘員;在每一排氣袋組件中均設置有一氣體分流室,在每一氣體分流室上設置有與該排氣袋組件中充氣物數(shù)量相同的分流出氣道,每一分流出氣道伸進所對應的充氣物內部并與該充氣物內部貫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的一種具有多個充氣物的安全氣囊裝置,該安全氣囊裝置內嵌在車輛頂部上,具有氣體發(fā)生器和氣袋組件,氣袋組件具有一個進氣口和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充氣物,進氣口與氣體發(fā)生器連接,其氣袋組件還包括一與進氣口連通的氣體分流室,在氣體分流室上設置有多個分流出氣道,每一分流出氣道相對于氣體分流室成縮頸狀態(tài),氣體分流道延伸進所對應的充氣物內部并與該充氣物內部貫通。本發(fā)明利用分流出氣道內外壓力差,來開啟與關閉該分流出氣道,進而達到控制具有多個充氣物的安全氣囊中每一充氣物內部的氣量和壓力的目的,使每一個充氣物都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同時與從根本上杜絕了充氣物爆裂的可能性。
文檔編號B60R21/237GK102371962SQ20101024752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6日
發(fā)明者周滿瑞, 大衛(wèi)·漢普森 申請人:延鋒百利得(上海)汽車安全系統(tǒng)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