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礦用自卸車圈梁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用自卸車車架結構,具體涉及一種礦用自卸車圈梁結構。
背景技術:
礦用自卸車是礦用運輸車,屬于礦山開采設備之一,主要用于礦山的礦石及其它 散料的運輸,礦用自卸車車架作為整車的基體,不僅聯(lián)接、支撐其它各大零部件,而且承受 著車輛本身及各種載荷,其在整車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普遍使用的礦用自卸車車架及懸缸結構是由各種板厚、形狀各異的鋼板和圓 管組焊而成的,一般包括保險杠總成、前縱梁總成、圈梁總成、后縱梁總成、扭力筒總成及后 尾座總成,圈梁除了具有加強車架整體強度作用外還通常用來安裝駕駛室、轉(zhuǎn)向系統(tǒng)及懸 缸裝置。參見圖1至圖3所示,圈梁總成包括圈梁上梁1、圈梁左上鑄鋼件2、圈梁右上鑄鋼 件3、圈梁左下鑄鋼件4、圈梁中間下鑄鋼件6及圈梁右下鑄鋼件5,其中,前懸缸裝置7與車 架的聯(lián)接方式是懸缸活塞桿頭通過上鉸接軸與車架圈梁上鑄件的耳形結構8內(nèi)的鉸接孔9 聯(lián)接,上鑄件的耳形結構是直接從鑄件的相關側面延伸出來的。然而在實際使用中發(fā)現(xiàn),在鑄件的耳形結構鉸接孔位置,由于鑄件側面位置及鉸 接孔間的開檔位置固定,致使錐臺過長即鉸接孔內(nèi)側端面到耳形結構內(nèi)側面的長度過長, 鑄件澆注時容易在此處形成缺陷,再加上車架自身的結構,這時與懸缸連接的耳形結構則 成為應力的集中區(qū),在這種情況下,最大應力出現(xiàn)在圈梁鑄件的耳形結構上,導致耳形結構 強度往往不能滿足使用要求,進而使得此處鑄鋼件易開裂,嚴重影響了車架的安全性。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礦用自卸車圈梁結構,通過對結構的改進,消除了圈 梁鑄鋼件在澆注時存在的缺陷,提高了車架的安全性。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礦用自卸車圈梁結構,包 括圈梁上梁、圈梁左上鑄鋼件、圈梁右上鑄鋼件、圈梁左下鑄鋼件、圈梁中間下鑄鋼件及圈 梁右下鑄鋼件,所述圈梁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鑄鋼件上對應車輛懸缸裝置設有耳形結 構,所述耳形結構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耳板,所述耳板外表面不高于所述圈梁鑄鋼件的外 表面,所述耳板中部開設有鉸接孔,所述鉸接孔內(nèi)端面與所述耳板內(nèi)表面的距離為15mm 25mm0上文中,所述礦用自卸車圈梁采用現(xiàn)有技術,包括圈梁上梁、圈梁左上鑄鋼件、圈 梁右上鑄鋼件、圈梁左下鑄鋼件、圈梁中間下鑄鋼件及圈梁右下鑄鋼件,在圈梁左上鑄鋼 件、左下鑄鋼件、右上鑄鋼件及右下鑄鋼件外端設有耳形結構,用來連接懸缸裝置。本技術 方案中,在圈梁鑄鋼件澆注時,耳形結構即兩個耳板不直接從鑄鋼件的側面延伸,而是根據(jù) 開檔位置及鉸接孔所需的合理的錐臺長度,兩個耳板向鑄鋼件內(nèi)側偏移一定距離后與鑄鋼 件主體澆注在一起,使得耳板的外表面低于所述鑄鋼件的外表面,并且保證耳板上鉸接孔 的內(nèi)端面到耳板的內(nèi)表面的距離為15mm 25mm,經(jīng)過這樣改進后的耳形結構保證了強度,又比原來的耳形結構縮短了錐臺長度,消除了鑄鋼件澆注時的缺陷。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的優(yōu)點是1、由于本實用新型通過將耳板向鑄鋼件內(nèi)側偏移一定距離使耳板外表面不高于 所述鑄鋼件外表面,并且耳板上鉸接孔內(nèi)端面到耳板內(nèi)表面的距離為15mm 25mm,從而消 除了鑄鋼件在澆注時的缺陷,提高了耳板的強度,提高了車架的安全性;2、本實用新型只需對耳板與鑄鋼件的連接處進行改變,無須多現(xiàn)有圈梁結構進行 大規(guī)模改變,易于實現(xiàn)。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圈梁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xiàn)有技術中左上鑄鋼件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側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左上鑄鋼件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的側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左下鑄鋼件結構示意圖。其中1、圈梁上梁;2、圈梁左上鑄鋼件;3、圈梁右上鑄鋼件;4、圈梁左下鑄鋼件; 5、圈梁右下鑄鋼件;6、圈梁中間下鑄鋼件;7、前懸缸裝置;8、耳形結構;9、鉸接孔;11、圈梁 左上鑄鋼件;12、耳板;13、鉸接孔;14、圈梁左下鑄鋼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圖4至圖6所示,一種礦用自卸車圈梁結構,包括圈梁上梁、圈梁左 上鑄鋼件11、圈梁右上鑄鋼件、圈梁左下鑄鋼件14、圈梁中間下鑄鋼件及圈梁右下鑄鋼件, 所述圈梁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鑄鋼件上對應車輛懸缸裝置設有耳形結構,所述耳形結構 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耳板12,所述耳板12外表面不高于所述圈梁鑄鋼件的外表面,所述 耳板中部開設有鉸接孔13,所述鉸接孔13內(nèi)端面與所述耳板12內(nèi)表面的距離為15mm 25mm0本實施例在使用時,耳板向圈梁鑄鋼件內(nèi)側偏移一定距離后與鑄鋼件主體連接在 一起,并且所述耳板上鉸接孔內(nèi)端面到耳板內(nèi)表面的距離為15mm 25mm,經(jīng)使用發(fā)現(xiàn),采 用本實施例后,消除了鑄鋼件在澆注時的缺陷,圈梁強度得到了提高,車架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權利要求1. 一種礦用自卸車圈梁結構,包括圈梁上梁、圈梁左上鑄鋼件(11)、圈梁右上鑄鋼件、 圈梁左下鑄鋼件(14)、圈梁中間下鑄鋼件及圈梁右下鑄鋼件,所述圈梁左上、左下、右上及 右下鑄鋼件上對應車輛懸缸裝置設有耳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形結構包括兩個對稱 設置的耳板(12),所述耳板(12)外表面不高于所述圈梁鑄鋼件的外表面,所述耳板(12)中 部開設有鉸接孔(13),所述鉸接孔內(nèi)端面與所述耳板內(nèi)表面的距離為15mm 2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礦用自卸車圈梁結構,包括圈梁上梁、圈梁左上鑄鋼件、圈梁右上鑄鋼件、圈梁左下鑄鋼件、圈梁中間下鑄鋼件及圈梁右下鑄鋼件,所述圈梁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鑄鋼件上對應車輛懸缸裝置設有耳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形結構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耳板,所述耳板外表面不高于所述圈梁鑄鋼件的外表面,所述耳板中部開設有鉸接孔,所述鉸接孔內(nèi)端面與所述耳板內(nèi)表面的距離為15mm~25mm。本實用新型通過將耳板向內(nèi)偏移使其外表面不高于鑄鋼件外表面,耳板鉸接孔內(nèi)端面到耳板內(nèi)表面距離為15mm~25mm,消除了鑄鋼件在澆注時的缺陷,提高了車架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B60P1/28GK201784689SQ20102050347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25日
發(fā)明者周廣萍, 張強, 李洲 申請人:三一重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