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安全帶卷收器的扭力桿及安全帶卷收器、安全帶總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安全帶技術,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安全帶卷收器的扭力桿。本發(fā)明同時涉及一種使用所述扭力桿的安全帶卷收器和安全帶總成。
背景技術:
安全帶是應用于汽車上的重要被動安全部件。在車輛發(fā)生碰撞時,安全帶能夠保護使用者,使其免受或減輕碰撞時的二次傷害。最初被設計的應用于汽車座椅上的標準三點式安全帶,其僅僅包括鎖止機構和用于固定使用者(人體)的織帶。在車輛發(fā)生碰撞時,鎖止機構鎖止,織帶不再向外拉伸,從而將使用者捆綁在汽車座椅上。然而由于碰撞瞬間速度變化很快,碰撞時速度變化引起的動量變化時間很短,使得織帶作用于使用者身上的力很大,例如可達8-10kN。會導致使用者肋 骨折斷甚至更嚴重的傷害?;谏鲜龅脑?,標準式安全帶被進一步改進,提出了限力式安全帶,即在碰撞瞬間,可以通過一定的限力機構限制織帶作用于人體上的力,不會導致人體受到織帶本身的傷害,以達到最大限度保護使用者的目的。在文獻號為EP1607288B1的歐洲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用于限力式安全帶的安全裝置。具體的,在所述歐洲專利文獻的第二實施例中,公開的安全裝置包括一 U型框架、卷軸和扭力桿。在所述U型框架的相對的兩側壁上,設置有帶內(nèi)齒的圓形孔。卷軸包括用于纏繞織帶的芯軸和設置于芯軸兩端的分離式端蓋。在所述端蓋上設置有與框架上內(nèi)齒相匹配的外齒;所述卷軸可旋轉浮動設置于所述U型框架上,且兩端蓋分別設置于所述U型框架的圓形孔中,在正常狀態(tài)下,端蓋上的外齒與所述圓形孔的內(nèi)齒并不嚙合,卷軸可在所述圓形孔中轉動,以纏繞織帶或者釋放織帶。所述扭力桿呈桿狀,沿所述卷軸軸線設置于卷軸之中,并在所述卷軸沿軸線中心位置通過內(nèi)外齒嚙合方式連接;此外,所述扭力桿兩端穿過所述兩端蓋中心,伸出端蓋之外并通過外齒與兩端蓋上的內(nèi)齒相嚙合。上述的限力式安裝裝置工作過程如下在發(fā)生碰撞時,傳感裝置觸發(fā)包括氣體發(fā)生器在內(nèi)的動作機構,使得卷軸的端蓋上的外齒與U型框架的內(nèi)齒相嚙合,將卷軸由可旋轉浮動狀態(tài)(也可稱為自由狀態(tài))變?yōu)殒i止狀態(tài)。使得纏繞在卷軸上的織帶不再向外釋放。從而將使用者固定于座椅上。在此過程中,織帶承受的來自于使用者由于慣性而產(chǎn)生的向前移動的力會越拉越大,該力總是在試圖牽引卷軸的芯軸轉動。但是芯軸通過與之嚙合的扭力桿、與扭力桿嚙合的端蓋而被固定于U型框架上而無法轉動。當織帶的牽引力足夠大能夠使得扭力桿產(chǎn)生扭曲轉動時,芯軸就會發(fā)生一定角度的轉動,從而使得織帶會被釋放出一段長度,進而使得使用者可以向前產(chǎn)生一定的位移,減輕織帶作用于使用者身上的拉力,達到了限制織帶作用于使用者身上的力的作用,獲得限力效果。上述專利的重要特征在于,扭力桿兩端固定,中段通過內(nèi)外齒嚙合芯軸,使得扭轉變形均勻分布在整個扭力桿上,防止局部應力集中而斷裂,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扭力桿的材料,產(chǎn)生穩(wěn)定一致的限力效果。此外,扭力桿變形過程對稱,使卷收器框架受力平衡,框架的扭轉變形小。有關上述專利文獻的限力式安裝裝置的詳細內(nèi)容,可進一步參看上述的歐洲專利文獻。然而,上述的歐洲專利所公開的限力式安全裝置也有一定的缺陷。主要問題在于,其中的扭力桿伸出端蓋的兩端部還受到來自其他結構的約束力,使得整個扭力桿受力復雜化,容易產(chǎn)生局部應力集中而斷裂失效。由于扭力桿受力情況和其在扭轉方向的延展有較大的關系,所述的歐洲專利所公開的限力式安全裝置會產(chǎn)生扭力桿延展情況復雜化的問題,使該裝置難以較為精確控制限力值。此外,扭力桿的加工需要采用冷壓工藝以保證其特性的一致性,零件越長,加工難度和模具制造成本越高,上述歐洲專利提供的扭力桿比較長,使其成本高,制造難度大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安全帶的扭力桿,以解決現(xiàn)有安全帶卷收器的扭力桿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另外提供使用扭力桿的卷收器和安全帶總成。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安全帶卷收器的扭力桿,所述安全帶卷收器包括卷收器框架和卷軸,所述卷軸包括沿中軸線設置有通孔且用于纏繞織帶的芯軸,以及可分離的分別設置于芯軸兩端的兩個端蓋;所述端蓋朝向芯軸的內(nèi)端面的中心位置設置帶內(nèi)齒的中心凹孔;所述芯軸中軸線位置的通孔的中段位置設置有內(nèi)齒;所述扭力桿呈桿狀,在其兩端部和中部均設置有周向外齒,且位于扭力桿兩端部的外齒與卷收器上的兩端蓋端面的中心凹孔內(nèi)齒相配合,位于扭力桿中部的周向外齒與所述芯軸中軸線位置的通孔的中段位置設置的內(nèi)齒相配合;其中,所述扭力桿沿軸向的長度不大于所述卷軸的軸向長度。優(yōu)選的,所述扭力桿中部設置的周向外齒上具有避讓齒缺;優(yōu)選的,其一個端部設置的周向外齒中,在與上述避讓齒缺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防錯齒缺。優(yōu)選的,所述扭力桿位于中部的外齒齒形向設置防錯缺口的端部傾斜。優(yōu)選的,所述避讓齒缺的位置對應于芯軸上穿過并固定織帶端部的固定槽。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安全帶卷收器,包括,卷收器框架、卷軸以及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用于安全帶卷收器的扭力桿;其中,所述卷收器框架包括兩相對的側壁;在所述兩側壁相對應位置設置有帶內(nèi)齒的圓形孔;所述卷軸包括沿中軸線設置有通孔且用于纏繞織帶的芯軸,以及可分離的分別設置于芯軸兩端的兩個端蓋;端蓋沿外周設置有外齒,且朝向芯軸的內(nèi)端面的中心位置設置帶內(nèi)齒的中心凹孔;所述芯軸中軸線位置的通孔的中段位置設置有內(nèi)齒;所述扭力桿穿過所述芯軸的通孔,且中部的外齒與芯軸通孔內(nèi)壁的內(nèi)齒相嚙合;所述扭力桿兩端分別插入所述卷軸兩端蓋的中心凹孔之中,且兩端的外齒與所述端蓋內(nèi)端面的中心凹孔的內(nèi)齒相嚙合;該扭力桿在周向的扭曲具有穩(wěn)定的延展性;在自由狀態(tài)下,所述卷軸可旋轉的浮動設置于所述卷收器框架中,兩端蓋置于所述卷收器框架的兩側壁的圓形孔中;在鎖止時,所述卷軸兩端蓋的外齒與所述框架上的內(nèi)齒相哨合。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安全帶總成,使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安全帶卷收器。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扭力桿具有以下優(yōu)點扭力桿的兩端設置于卷軸的兩端蓋處,而未穿出端蓋,相對于背景技術中的扭力桿,本扭力桿長度縮短;背景技術伸出在外的部分,在該安全帶卷收器中被設置于端蓋外側的伸出軸所代替。應用本發(fā)明扭力桿的安全帶的車輛在發(fā)生碰撞時,織帶帶動所述芯軸旋轉,并通過中段的內(nèi)齒帶動扭力桿轉動;而兩端蓋被鎖止在框架上,兩端蓋同時嚙合扭力桿的兩端部,使得扭力桿的兩端部無法轉動。故扭力桿中間轉動,而兩端部不轉動,使其承受扭轉力,當該扭轉力足夠大時,該扭力桿會發(fā)生扭轉形變,從而使得芯軸發(fā)生一定角度的轉動,釋放部分織帶,織帶作用于安全帶使用者身體上的力量得以降低。本發(fā)明采用的扭力桿長度較背景技術中的更短,且沿軸向不伸出端蓋之外,這使得扭力桿不易發(fā)生彎曲變形,且不受來自于兩側端蓋之外的其它約束,扭力桿整體受力狀況簡單化,使用過程更為安全穩(wěn)定。扭力桿不易發(fā)生彎曲變形,能夠使芯軸和端蓋之間的相對角度得到保持,不會引起芯軸和端蓋之間的局部金屬摩擦和膠 合。此外,由于扭力桿的材質需要滿足特殊的扭力要求,其成本高,制造要求高,本發(fā)明采用短的扭力桿還能夠節(jié)約成本,降低制造難度。
圖I為本發(fā)明的用于安全帶的卷收器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的卷軸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沿卷軸軸向的剖視圖;圖4為卷軸部件及扭力桿裝配的部件分解圖;圖5為本發(fā)明扭力桿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示出的為圖5所示的扭力桿左側端部的端部齒形;圖7示出了扭力桿左側端部插入左側端蓋的凹孔的配合圖;圖8為圖5所示的扭力桿右側端部的端部齒形;圖9示出了扭力桿右側端部插入右側端蓋的凹孔的配合10為中部外齒具有缺齒口的扭力桿插入芯軸中其外齒部與芯軸通孔相配合的示意圖;圖11示出扭力桿的立體圖;圖12示出扭力桿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fā)明內(nèi)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發(fā)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請參考圖5,其為本發(fā)明的扭力桿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所述扭力桿3呈桿狀,在其兩端和中部沿周向均設置有外齒3-2a和外齒3-2b。且位于扭力桿3兩端部的外齒與卷收器上的兩端蓋端面的中心凹孔內(nèi)齒相配合,位于扭力桿中部的周向外齒與所述芯軸中軸線位置的通孔的中段位置設置的內(nèi)齒相配合;其中,所述扭力桿沿軸向的長度不大于所述卷軸的軸向長度。為更好的理解本實施例的扭力桿,下面結合應用該扭力桿的安全帶卷收器對本發(fā)明的扭力桿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描述安全帶卷收器的其它零部件主要是為了更好的理解本實施例的扭力桿,且該描述不應構成對本申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請參考圖1,其為本發(fā)明的用于安全帶的卷收器的其中一種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看圖1,卷收器包括卷收器框架I、卷軸2和本實施例中上述的扭力桿3 (圖4中所示)其中,所述卷收器框架I呈U型,其包括兩相對的側壁第一側壁1-1和第二側壁
1-2。還包括兩連接所述第一側壁1-1和第二側壁1-2的第三壁1-4。在所述第一側壁1-1和第二側壁1-2上相對應位置分別設置有圓形第一通孔I-Ia和第二通孔l_2a,在所述兩通孔上相同位置均設置有內(nèi)齒段1_3(圖I中僅僅示出了第二通孔l_2a上設置內(nèi)齒段的情 形)。所述內(nèi)齒段1-3用于與卷軸上外齒相配合將卷軸鎖止,故所述內(nèi)齒段1-3的設置位置為纏繞于卷軸上的織帶的牽引方向所對應的位置。如所述圖I中所示的框架中,織帶的由所述第三壁1-4內(nèi)側頂部向外引出,故所述內(nèi)齒段1-3設置于兩通孔頂部。在所述框架I上還設置有其它結構,例如兩側壁上的減重孔、連接兩側壁的加強肋的接口等等,這里不再一一贅述。請參看圖2、3和4,其中,圖2為圖I中的卷軸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沿卷軸軸向的剖視圖;圖4為卷軸及扭力桿裝配的部件分解圖。所述卷軸2包括芯軸2-1和可分離設置于所述芯軸2-1兩端的端蓋左側端蓋
2-2a和右側端蓋2-2b。所述芯軸2-1用于纏繞安全帶織帶,其可以沿其軸線旋轉將織帶纏繞于其上或將纏繞的織帶釋放。所述芯軸沿其軸線設置有通孔2-3,通孔2-3內(nèi)壁設置有內(nèi)齒。在所述芯軸2-1的兩端面上均分別設置有兩個向外伸出的銷柱2-6,稱為限力銷2-6。在所述芯軸2-1上還設置有用于穿過并固定織帶端部的扁長型固定槽2-4以及用于減重的減重槽2-5。所述兩端蓋的外周均設置有外齒,如圖4所示,左側端蓋2_2a外周設置外齒
2-2a-l,在右側端蓋2-2b的外周設置外齒圈2_2b_l,且所述兩端蓋上的齒均為單向齒,朝向織帶釋放時芯軸2-1轉動方向,所述兩端蓋外周的外齒與所述框架I上兩通孔的內(nèi)齒段相配合。在所述兩端蓋朝向芯軸2-1的端面上相應于所述限力銷的位置,還設置有銷孔,如圖4中所示的右側端蓋2-2b上的銷孔2-2b-2。在兩端蓋如圖2所示的方式設置于所述芯軸2-1兩端面?zhèn)葧r,限力銷插入相應的銷孔中。此外,也可以將限力銷設置于端蓋內(nèi)側,而在芯軸2-1端面相應位置設置銷孔。所述限力銷在芯軸兩端的設置位置可以不同,借此可用于在端蓋與芯軸2-1裝配時定位,防止左右端蓋裝配錯誤。更重要的方面是,該限力銷
2-6還可以承受芯軸旋轉時的剪切力,并在該剪切力達到一閾值時被切斷。在所述兩端蓋朝向芯軸2-1的端面中心還設置有帶內(nèi)齒的中心凹孔(以下簡稱凹孔),如圖4中所示的右側端蓋2-2b上的凹孔2-2b-3。本實施例中,兩端蓋的凹孔設置于伸出其所在端面?zhèn)鹊耐古_上。相應的芯軸端面則設置容納該凸臺的止口。在所述兩端蓋的外側端面(即遠離芯軸2-1的端面)側,沿該端面的中心設置有向外伸出的伸出軸。如圖I中所示的右側伸出軸2-2b-5和如圖4中所示的左側伸出軸
2-2a-5。其中,左側伸出軸2-2a-5與敏感元件相連接,右側伸出軸2_2b_5外周設置有齒,與卷簧相連接。
在使用本實施例的扭力桿到卷收器卷軸中時,如圖2、3和4所示,扭力桿3插入并穿過所述芯軸2-1的通孔2-3之中,且其軸向中部的外齒與所述芯軸2-1的通孔2-3內(nèi)壁設置的內(nèi)齒相嚙合。左側端蓋2-2a和右側端蓋2-2b分別從左右兩側覆蓋于芯軸2_1的兩端部,且相應位置的限力銷與銷孔相對應。所述扭力桿3的兩端分別插入所述左右端蓋的凹孔之中,且其端部外齒與相應凹孔的內(nèi)齒相嚙合。請繼續(xù)參考圖4,在所述兩端蓋的凸臺與芯軸2-1的止口之間還設置有減磨環(huán)4b。該減磨環(huán)4b —般采用低摩擦塑料制成,可以為端蓋2-2與芯軸2-1的相對端面之間配合的止口位置提供過渡,使止口位置的金屬面不會直接接觸,避免了金屬面相互摩擦造成的膠合作用對扭力桿正常工作的影響。請繼續(xù)參考圖4,端蓋內(nèi)側外沿設置有環(huán)形凸臺(圖4中示出的右側端蓋上的環(huán)形凸臺2-2b-6),在所述芯軸2-1的端面相應位置設置有與環(huán)形凸臺相配合的避讓止口 ;通過設置環(huán)形凸臺和避讓止口結構,可減小芯軸2-1端面與端蓋相對旋轉時的摩擦面積,從而降低芯軸與端蓋之間的摩擦力,提高限力效果的穩(wěn)定性。所述卷軸2整體設置于所述框架I之中,且卷軸2上兩端蓋分別置于框架I側壁的通孔之中。自由狀態(tài)時,所述卷軸2可旋轉浮動設置于所述卷收器框架I之中,其端蓋上的外齒與卷收器框架I上通孔的內(nèi)齒不接觸。卷軸2由其端蓋兩端外側的伸出軸所支撐,卷軸2可以自由轉動,實現(xiàn)織帶的纏繞和釋放。而在鎖緊時,所述卷軸2兩端蓋的外齒與所述框架I上相應位置內(nèi)齒相嚙合,卷軸2無法轉動。本實施例的卷收器中,其扭力桿3的兩端設置于卷軸的兩端蓋處,而未穿出端蓋,相對于背景技術中的扭力桿,本實施例的扭力桿長度縮短。被縮短的部分被設置于端蓋外側的伸出軸所代替。應用上述的實施例的扭力桿的安全帶,在發(fā)生碰撞時,織帶帶動所述芯軸旋轉,進而帶動扭力桿轉動。而兩端蓋被鎖止在框架上,兩端蓋同時嚙合扭力桿的兩端部,使得扭力桿的兩端部無法轉動。而扭力桿3中部通過中部的周向外齒與芯軸2-1的內(nèi)齒嚙合,使其承受織帶的拉力,而兩端部則由于端部外齒與端蓋2-2內(nèi)端面的齒輪的嚙合關系而被固定;當織帶的拉力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該扭力桿3發(fā)生扭轉形變,從而使得芯軸2-1發(fā)生一定角度的轉動,釋放部分織帶,該扭力桿3的扭轉形變特性能夠將織帶適當放出,使織帶對人體的束縛力控制在一個預訂值,避免了過大的束縛力對人體的損傷;同時,織帶又不會放出過長的距離而造成對人體束縛的失效。可見,由于扭力桿長度縮短,以及端蓋內(nèi)側凸臺和芯軸的止口設置,其僅僅承受來自于芯軸的作用力和端蓋的反作用力,避免扭力桿直接承受織帶牽引力,因而其受力狀況簡單且可控,能夠根據(jù)需要設計滿足限力要求的限力銷,且其在使用過程中安全穩(wěn)定。此夕卜,扭力桿中段扭轉,更易于產(chǎn)生均勻分布的變形,避免局部應力過高而斷裂失效;同時,左右兩側分別承受一半的限力值,可以減小扭力桿所需的直徑。由于扭力桿的材質需要滿足特殊的扭力要求,其成本高,制造要求高,本實施例中采用短的扭力桿可明顯節(jié)約成本。
此外,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在所述卷收器框架的通孔上設置內(nèi)齒段1-3,且內(nèi)齒段1-3的位置為纏繞于卷軸上的織帶的牽引方向所對應的位置。相對于通孔整圈均設置內(nèi)齒的結構,本實施例的結構能可保證在鎖止時卷軸被鎖止在確定的位置,即設置內(nèi)齒段1-3的位置。其次,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在所述卷軸2的芯軸兩端設置的限力銷2-6如上所述,在卷軸2鎖止狀態(tài)時,芯軸2-1由于收到來自安全帶織帶的拉力,會相對兩側端蓋產(chǎn)生旋轉趨勢,而所述限力銷2-6以及扭力桿3中部的外齒3-1會阻止其旋轉。限力銷2-6受到端蓋與芯軸2-1的剪切力。在發(fā)生碰撞時,織帶牽引力存在迅速的由小變大的牽引力加載過程。在此過程中,當牽引力小于限力銷2-6的承受閾值時,所述芯軸2-1所承受的牽引力加載在限力銷2-6上,所述扭力桿3不承擔或者不主要承擔該牽引力;當該牽引力值增大到超過限力銷2-6的承受閾值時,限力銷2-6就會折斷,扭力桿3開始完全承擔通過芯軸2-1傳來的織帶的牽引力,進而才會發(fā)生扭力桿3的扭曲變形過程。故限力銷2-6可以調節(jié)該安全帶的限力閾值。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扭力桿3中部的外齒設還置有缺齒口,稱為避讓齒缺;如圖11中所示的避讓齒缺3-1-1。圖10為中部外齒具有避讓齒缺3-1-1的扭力桿插入芯軸2-1中其外齒部與芯軸通孔相配合的示意圖。由圖10可以看出,所述避讓齒缺3-1-1于扭力桿3上設置的位置滿足該扭力桿3插入芯軸2-1的通孔后,避讓齒缺3-1-1對準或大致對準芯軸2-1上設置的用于穿過并固定織帶6的固定槽2-4。該固定槽2-4為扁長型通孔,其設置滿足織帶穿過方向垂直于所述芯軸2-1的中心軸,并需要盡可能的接近所述中心軸。所述避讓齒缺3-1-1為織帶6穿過固定槽2-4提供了讓位空間,以避免在該處設置齒牙引起織帶6與該齒牙干涉,并導致織帶6在該處遠離芯軸2-1中心線,而不利于織帶6在拉緊時芯軸2-1的穩(wěn)定。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扭力桿3還設置有防錯齒缺。如圖5所示,扭力桿3的其中一側端部(本實施例中為以右側設置為例)設置防錯齒缺3-2b-l,而另一側則不必設置該缺齒口。相應的,在該端的卷軸端蓋上的凹孔也需要設置相配合的結構。如圖4中所示的,在端蓋2-2b的凹孔2-2b-3中設置的相對應的防錯口 2-2b-4。設置上述防錯齒缺3-2b-l的原因在于,由于存在上述避讓齒缺3-1-1,所述扭力桿3必須以適當?shù)慕嵌炔迦胄据S的通孔2-3,防錯齒缺3-2b-l能夠確保裝配時插入扭力桿3的操作一次成功。圖6示出的為圖5所示的扭力桿3左側端部3_2a的端部齒形,圖7示出了扭力桿3左側端部3-2a插入左側端蓋2-2a的凹孔的配合圖;圖8為圖5所示的扭力桿3右側端部3-2b的端部齒形,可以看到其端部設置的防錯缺口 3-2b-l,圖9示出了扭力桿3右側端部3-2b插入右側端蓋2-2b的凹孔的配合圖。在扭力桿3右端設置所述的防錯缺口 3-2b_l導致左右兩端的齒數(shù)不同,進而會導致在扭桿桿3扭曲時兩端承受的扭力不再相同。為此,本發(fā)明中通過如下的方式解決該問題。設置扭力桿3位于中部的外齒3-1向右側端部3_2b (即設置防錯缺口的端部)傾斜,,使扭力桿3中部的周向外齒齒面向設置防錯齒缺3-1-1 —端整體偏移。圖11和圖12分別示出了扭力桿3的立體圖和剖面圖,由圖11和圖12可以看出齒3-1-2傾斜的情形。通過設置外齒3-1向右側傾斜,有利于平衡芯軸2-1施加于該扭力桿3上的力,使其整體受力平衡。本發(fā)明還保護一種安全帶卷收器,該安全帶卷收器使用了上述實施例的扭力桿。關于扭力桿應用于卷收器中的技術細節(jié),該卷收器的具體結構可參看上面對扭力桿描述的實施例。這里不再重復描述。本發(fā)明還保護一種安全帶總成,該安全帶總成使用了上述實施例所述卷收器,并能夠獲得上述實施例的卷收器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卷收器與織帶以及其它相關零配件的裝配可以參看現(xiàn)有的技術,這里不再展開論述。本發(fā)明雖然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不是用來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本領域技 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都可以做出可能的變動和修改,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安全帶卷收器的扭力桿,所述安全帶卷收器包括卷收器框架和卷軸,所述卷軸包括沿中軸線設置有通孔且用于纏繞織帶的芯軸,以及可分離的分別設置于芯軸兩端的兩個端蓋;所述端蓋朝向芯軸的內(nèi)端面的中心位置設置帶內(nèi)齒的中心凹孔;所述芯軸中軸線位置的通孔的中段位置設置有內(nèi)齒;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力桿呈桿狀,在其兩端部和中部均設置有周向外齒,且位于扭力桿兩端部的外齒與卷收器上的兩端蓋端面的中心凹孔內(nèi)齒相配合,位于扭力桿中部的周向外齒與所述芯軸中軸線位置的通孔的中段位置設置的內(nèi)齒相配合;其中,所述扭力桿沿軸向的長度不大于所述卷軸的軸向長度。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安全帶卷收器的扭力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桿中部設置的周向外齒上具有避讓齒缺。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安全帶卷收器的扭力桿,其特征在于,其一個端部設置的周向外齒中,在與上述避讓齒缺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防錯齒缺。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安全帶卷收器的扭力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桿位于中部的外齒齒形向設置防錯缺口的端部傾斜。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安全帶卷收器的扭力桿,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讓齒缺的位置對應于芯軸上穿過并固定織帶端部的固定槽。
6.一種安全帶卷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卷收器框架、卷軸以及上述權利要求I至5任一所述的用于安全帶卷收器的扭力桿;其中, 所述卷收器框架包括兩相對的側壁;在所述兩側壁相對應位置設置有帶內(nèi)齒的圓形孔; 所述卷軸包括沿中軸線設置有通孔且用于纏繞織帶的芯軸,以及可分離的分別設置于芯軸兩端的兩個端蓋;端蓋沿外周設置有外齒,且朝向芯軸的內(nèi)端面的中心位置設置帶內(nèi)齒的中心凹孔;所述芯軸中軸線位置的通孔的中段位置設置有內(nèi)齒; 所述扭力桿穿過所述芯軸的通孔,且中部的外齒與芯軸通孔內(nèi)壁的內(nèi)齒相嚙合;所述扭力桿兩端分別插入所述卷軸兩端蓋的中心凹孔之中,且兩端的外齒與所述端蓋內(nèi)端面的中心凹孔的內(nèi)齒相嚙合;該扭力桿在周向的扭曲具有穩(wěn)定的延展性; 在自由狀態(tài)下,所述卷軸可旋轉的浮動設置于所述卷收器框架中,兩端蓋置于所述卷收器框架的兩側壁的圓形孔中;在鎖止時,所述卷軸兩端蓋的外齒與所述框架上的內(nèi)齒相口四合。
7.一種安全帶總成,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權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帶卷收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安全帶卷收器的扭力桿,扭力桿呈桿狀,在其兩端部和中部設置周向外齒,且位于扭力桿兩端部的外齒與卷收器上的兩端蓋端面的中心凹孔內(nèi)齒相配合,位于扭力桿中部的周向外齒與所述芯軸中軸線位置的通孔的中段位置設置的內(nèi)齒相配合;扭力桿沿軸向的長度不大于所述卷軸的軸向長度。本發(fā)明提供的扭力桿長度縮短;使得扭力桿不易發(fā)生彎曲變形,且不受來自于兩側端蓋之外的其它約束,扭力桿整體受力狀況簡單化,使用過程更為安全穩(wěn)定。本發(fā)明同時提供使用上述扭力桿的安全帶卷收器、安全帶總成。
文檔編號B60R22/34GK102923091SQ20121030902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27日
發(fā)明者劉學軍 申請人:上海和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