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座椅托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座椅,特別是涉及一種可拆卸的汽車座椅托臂。
背景技術:
汽車的普及使得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汽車的舒適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大部分小型乘用車的座椅上無托臂結構;即便小部分車輛的座椅有托臂結構,也是直接固定安裝在座椅上,拆裝十分不便。不能滿足在不同使用場合中各種舒適性及便利性的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便于裝卸的汽車座椅托臂,提高小型乘用車在各種使用場合中的舒適度及便利性。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汽車座椅托臂,包括托臂本體;上部固定元件,所述上部固定元件設有安裝孔,用于通過所述安裝孔將上部固定元件可拆卸地安裝在座椅靠背的上端面上;以及與上部固定元件連接的側部支撐元件,所述側部支撐元件還與托臂本體連接。作為優(yōu)選,所述上部固定元件可以通過頭枕支撐桿穿過所述安裝孔固定在座椅靠背的上端面上。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側部支撐元件位于座椅靠背的后面,所述托臂本體通過托臂支撐桿延伸至座椅靠背的前面。所述托臂本體沿其長度延伸方向開設有與托臂支撐桿相適配的導向孔,通過將所述托臂支撐桿插入所述托臂本體的導向孔中支撐所述托臂本體。在側部支撐元件上還可以設置用于從側面夾持座椅靠背的側部夾持臂。所述側部夾持臂可以是通過將ー剛性桿材料彎曲成L形結構而形成,與所述側部支撐元件一起組成U形夾結構。該實施方式適用于擔任座椅的情況。在另ー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側部支撐元件位于座椅靠背的前面,所述托臂本體固定在側部支撐元件上。上部固定元件還可以包括從上面夾持座椅靠背上端面的上部夾持臂。在這里,所述的前、后、左、右是以坐在座椅上的乘客為基準。本發(fā)明的汽車座椅托臂,結構簡單,便于安裝、拆卸,可實施性強。有利于提高小型乘用車在各種使用場合中的舒適度及便利性。例如對于后排座椅,在多人乘坐的情況下,可以安裝本發(fā)明的托臂,為后排乘乘客提供舒適的肘部支撐。在只有一個乘客的情況下,可以不用扶手,以便于乘客自由選擇乘坐的姿勢,如斜靠或躺著。本發(fā)明不需要對現有車輛的座椅進行改裝,具有普適性。
圖I為本發(fā)明的汽車座椅托臂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圖I中所示的汽車座椅托臂安裝在單人座椅上的前面效果示意圖。圖3為圖I中所示的汽車座椅托臂安裝在單人座椅上的后面效果示意圖。圖4為圖2的右視圖。圖5為本發(fā)明的汽車座椅托臂的另ー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的左視圖。圖7為圖5中所示的汽車座椅托臂安裝在多人座椅上的前面效果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對于下文的說明,所謂的前、后、左、右是以坐在座椅上的乘客為基準。
如圖1-4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座椅托臂,包括托臂本體51,上部固定元件56以及側部支撐元件54。上部固定元件56設有安裝孔55,能夠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地安裝在座椅靠背2的上端面上。側部支撐元件54與上部固定元件56連接,并沿靠背2后面向下延伸。側部支撐元件54上設有支撐托臂本體51的托臂支撐桿53。托臂支撐桿53可以沿著靠背2的側面邊緣延伸至靠背前面。托臂本體51沿其長度延伸方向開設有與托臂支撐桿53相適配的導向孔(圖中未明顯示出),通過將托臂支撐桿53插入托臂本體51的導向孔中將托臂本體51支撐至與坐墊I基本平行的位置。側部支撐元件54上還可以設置用于從側面夾持座椅靠背2的側部夾持臂52。如圖I所示,該側部夾持臂52可以是通過將ー剛性桿材料彎曲成L形結構而形成,包括與側部支撐元件54連接的連接端以及沿連接端垂直延伸的夾持端;其中,連接端的長度對應于靠背2的厚度,夾持端與側部支撐元件54分別緊貼靠背2的前、后面。側部夾持臂52與側部支撐元件54 —起組成U形夾結構,從而能夠從側面夾持靠背2。在圖1-4所示的實施例中,側部夾持臂52位于托臂支撐桿53的下方,且側部夾持臂52的連接端與托臂支撐桿53平行設置。這樣即使乘客用カ壓在托臂本體51上,本發(fā)明的托臂也可以很好地保持穩(wěn)固。上部固定元件56可以緊貼靠背2從靠背后面向上延伸至覆蓋部分靠背上端面,再通過螺釘等緊固件將其固定。當座椅靠背2上端面設有通過頭枕支撐桿4固定的頭枕3吋,還可以將上部固定元件56固定在頭枕支撐桿4能夠穿過安裝孔55的位置。這樣在安裝托臂時就不需要對座椅本身做出任何調整或改裝,有利于保護座椅完整不受損壞,同時也提高了托臂的普適性。上述實施例比較適合于一般的單人座椅。另外,也可以以側部支撐元件54為中心,在側部支撐元件54上固定設置分別向左右兩側伸出的一對托臂支撐桿53,參見圖2和圖3?;蚴遣捎脠DI所示的托臂結構以及與其左右対稱的托臂結構,分別安裝在靠背2的左右兩側。圖5-7示出了本發(fā)明的汽車座椅托臂的另ー個實施例。側部支撐元件54設置在靠背前面,上部固定元件56可以緊貼靠背上端面延伸至覆蓋部分靠背后面形成從靠背上端面夾持靠背2的上部夾持臂。從圖6可以看出,上部固定元件56和側部支撐元件54 —起組成U形夾結構。托臂本體51可以直接固定在側部支撐元件54上?;蛘吲c前述實施例類似,通過托臂支撐桿53支撐起托臂本體51。對于該類托臂,可以在側部支撐元件54與托臂支撐桿53相連接處設置加強板(圖中未示出)用以增大托臂的耐壓強度。對于圖5-7所不的實施例,較適用于雙人或多人座椅的情況,如汽車后排座椅。為了增強乘客的舒適度,可以將托臂本體51加粗設置。另外,也可以在托臂本體51以及托臂支撐桿53的相應位置設置插槽57,將設有同樣插槽(圖中未示出)的活動托臂58通過支撐軸(圖中未明顯示出)可滑動地插入插槽內固定,使得并排坐著的乘客可以分別単獨使用托臂。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 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座椅托臂,包括 托臂本體(51); 上部固定元件(56),所述上部固定元件(56)設有安裝孔(55),用于通過所述安裝孔(55)將上部固定元件(56)可拆卸地安裝在座椅靠背(2)的上端面上;以及 與上部固定元件(56)連接的側部支撐元件(54),所述側部支撐元件(54)還與托臂本體(51)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座椅托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固定元件(56)通過頭枕支撐桿(4)穿過所述安裝孔(55)固定在座椅靠背(2)的上端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車座椅托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部支撐元件(54)位于座椅靠背(2 )的后面,所述托臂本體(51)通過托臂支撐桿(53 )延伸至座椅靠背(2 )的前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座椅托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本體(51)沿其長度延伸方向開設有與托臂支撐桿(53)相適配的導向孔,通過將所述托臂支撐桿(53)插入所述托臂本體(51)的導向孔中支撐所述托臂本體(5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座椅托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部支撐元件(54)上還設置有用于從側面夾持座椅靠背(2 )的側部夾持臂(52 )。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座椅托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部夾持臂(52)是通過將一剛性桿材料彎曲成L形結構而形成,與所述側部支撐元件(54) —起組成U形夾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車座椅托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部支撐元件(54)位于座椅靠背(2 )的前面,所述托臂本體(51)固定在側部支撐元件(54 )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座椅托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固定元件(56)還包括夾持座椅靠背(2)上端面的上部夾持臂。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汽車座椅托臂,包括托臂本體;上部固定元件,所述上部固定元件設有安裝孔,用于通過所述安裝孔將上部固定元件可拆卸地安裝在座椅靠背的上端面上;以及與上部固定元件連接的側部支撐元件,所述側部支撐元件還與托臂本體連接。本發(fā)明的汽車座椅托臂,結構簡單,便于安裝、拆卸,可實施性強。有利于提高小型乘用車在各種使用場合中的舒適度及便利性。例如對于后排座椅,在多人乘坐的情況下,可以安裝本發(fā)明的托臂,為后排乘乘客提供舒適的肘部支撐。在只有一個乘客的情況下,可以不用扶手,以便于乘客自由選擇乘坐的姿勢,如斜靠或躺著。本發(fā)明不需要對現有車輛的座椅進行改裝,具有普適性。
文檔編號B60N2/46GK102862500SQ20121035951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fā)明者宋百忠, 王海林, 劉強, 楊安志, 趙福全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