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密封裝置的機動車車身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動車車身,其具有兩個在打開和關閉位置之間可相對運動的車身部件,例如車門和車門框或后蓋板和框架,以及在關閉位置上在兩個車身部件之間夾緊的密封型材。
背景技術:
在圖1中示出一種已知的在車門6和機動車車身的車門框14之間應用了密封型材的密封裝置。該密封裝置包括借助固定夾26固定在車門6上的基礎段21、在與車門框14的接觸中可高度彈性變形的主密封段22以及基本由從基礎段21的面向車門6 —側上突出的彈性肋條40構成的從屬密封段。當在圖1中以松弛的形態(tài)示出的肋條40在與車門6的接觸中從松弛形態(tài)偏移,并且肋條40的頂部42或側邊密封地壓靠在車門上時,則會導致接觸被削弱并且影響肋條40底部上的密封區(qū)41的密封效果。如果肋條40的頂端42沒有緊靠在車門6上時,則在肋條40和車門6之間會累積污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污物會影響密封效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機動車車身,其具有優(yōu)化的并且受污物影響較小的密封裝置。所述技術問題通過一種機動車車身得以解決,其具有在打開和關閉位置之間可相對運動的車身部件以及在所述可相對運動的車身部件之間的密封裝置,其中第一車身部件具有由第一和第二側邊形成的延伸或伸展的拐角或彎折部,所述密封裝置包含固定在所述第一車身部件的第一側邊上的基礎段和在關閉位置上在與第二車身部件的接觸中被彈性壓縮的主密封段,并且在所述基礎段和所述第一車身部件的第一側邊之間形成第一密封接觸區(qū),通過肋條形成第二密封接觸區(qū),所述肋條與第一密封接觸區(qū)相間隔地從所述基礎段上突出、且跨接所述基礎段和所述第二側邊之間的縫隙。所述肋條和第一密封接觸區(qū)之間局部的分離防止了由于肋條的變形而對第一密封接觸區(qū)的密封效果的影響。因此,所述肋條可以在第二側邊上施加確保密封效果的較強的壓力,而不會由此損害第一密封接觸區(qū)的密封效果。當所述肋條封閉基礎段和第二側邊之間的縫隙時,在縫隙內便不再累積污物,并且減少在密封接觸區(qū)內產生污物的可能性。所述肋條優(yōu)選在與第二側邊的接觸中可彈性地偏移。當所述基礎段通過鎖止在第一側邊的開口內的固定夾被固定在第一車身部件上時,至少一個、優(yōu)選兩個密封接觸區(qū)應設置在所述固定夾的與外界通風一側,以便使開口以及第一車身部件的內部可靠地與雨水隔離。如上述,第一密封接觸區(qū)和肋條應該相互間隔,由此作用在肋條和第二側邊之間的接觸壓力不會影響第一密封接觸區(qū)的密封效果。當所述固定夾具有嵌接在基礎段的側凹凹槽內的頭部時,由此所述肋條優(yōu)選比凹槽離第一側邊更遠。
另一密封接觸區(qū)可以在開口面向車輛內部的一側上在密封裝置和第一車身部件之間延伸。從基礎段上突出的可彎曲的肋條可以尤其形成所述另一密封接觸區(qū)。在可能的情況下所述肋條在第一側邊上施加的壓力,通過杠桿作用也增大了作用在第一密封接觸區(qū)的壓力。第一車身部件的內飾件可以插入所述肋條和第一側邊之間的縫隙內。為了一方面可以保證在第一車身部件上的固定并且另一方面保證密封裝置具有較強的變形能力,基礎段和主段優(yōu)選由不同的彈性材料制成,尤其以混合擠壓方法(coextrusion)制造。尤其可以通過條帶形成所述第一密封接觸區(qū),所述條帶的材料比基礎段的材料更有彈性,以便與條帶與第一側邊的接觸中發(fā)生強烈的變形并且形成較寬的密封面。第二肋條也可以相應地由比基礎段更有彈性的材料制成,使得內飾件更容易插入第二肋條和第一側邊之間的縫隙,或當不插入內飾件時,用于實現第二肋條自身的密封。當第二肋條由比基礎段更有彈性的材料制成時,第二肋條可以方便地與同樣具有高彈性的主密封段材料接合地相連接。
根據如下附圖對實施例的說明,獲得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由說明和附圖還可知未在權利要求中提及的實施例的特征。這些特征也能夠以與此處特定公開的組合不同的方式出現。在相同的語句中或者以另一種上下文的方式相互涉及了本發(fā)明的多個特征,但是這種情況并不證明,這些特征只能以特定公開的組合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只要不影響本發(fā)明的功能性,也可以從多個這種特征中去除或更換單個特征。在附圖中:圖1示出車門與機動車車身的車門框之間的常規(guī)的密封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2示出機動車的視圖,在其上可應用本發(fā)明;圖3示出與圖1相似的本發(fā)明所述裝置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2示出機動車I的透視示意圖,在其上可應用本發(fā)明。所述機動車的車身包括固定部件,例如翼子板2、3、車頂4和車門檻5,這些部件構成框架圍繞著在打開和關閉位置間活動的車門6 ;后蓋板7考慮是另一活動的車身部件。在車身固定部件和活動部件之間設置有密封裝置,其防止雨水、污物和氣流進入車身內部,尤其進入客艙。圖3借助剖切車頂4的邊緣區(qū)域和鄰接在其上的車門6的上部區(qū)域所得的示意性剖面圖,示出一種根據本發(fā)明的典型的密封裝置的結構。限定車門6的車窗開口的上部邊界的縱梁8由兩個在其縱向邊緣相互焊接的板材9、10接合構成。板材9、10的上部縱向邊緣形成連接板11,塑料型材12從與外界通風一側套入連接板11。型材12的彈性密封唇13在圖3中顯示為松弛的形態(tài),其與車頂4的側壁板14交叉。實際中,當車門6處于圖中所示的關閉位置時,密封唇13在與側壁板14接觸下彈性向外偏移。相應地當車窗處于關閉位置時,塑料型材12的密封唇15在與車窗16接觸下偏移。
密封唇13形成針對縫隙17的第一與外界通風一側的密封,縫隙17在縱梁8的板材9和車頂的側壁板14之間延伸。兩個大約相互垂直的板材9的側邊18、19形成在縱梁8縱向上延伸的拐角,在這個拐角內安裝密封裝置20。所述密封裝置20是由兩種不同的彈性材料制成的擠壓模塑型材。面向側邊18的密封裝置20的基礎段21全部或大部分由相對堅硬的材料制成,面向側壁板14的主密封段22基本由高彈性的橡膠彈性材料制成,其圍繞中央的空腔23呈弧形延伸。像密封唇13 —樣,所示出的是在車門6處于打開位置時的主密封段22的松弛形態(tài)。當車門6處于關閉位置時,主密封段22在與側壁板14的接觸下被壓縮,其中,兩個沿著主密封段22延伸的薄弱位置24,使得處在薄弱位置24之間的與側壁板14接觸的主密封段22的部段25更容易發(fā)生彈性下陷。密封裝置20借助塑料制成的固定夾26固定在側邊18上,該固定夾26插入沿側邊18分布的開口 27內并且具有與基礎段21的側凹凹槽28形狀嚙合的頭部。在面向側邊18的基礎段21的底側上在開口 27與外界通風一側延伸出稍微突起的條帶29,其優(yōu)選比基礎段21更具彈性并且可以如主密封段22 —樣由相同的材料擠壓制成。由彈性材料制成的第二肋條30在密封裝置20的朝向客艙的一側上延伸。同樣,所述肋條30在圖中也以松弛的形態(tài)示出,當車門6完成接合裝配時,通過插入側邊18和基礎段21底側之間的內飾件31的邊緣進入基礎段21的相鄰的空隙32,使得肋條30彈性地壓在內飾件31上并且密封地與之貼靠。內飾件31在縱梁8的下方呈弧形延伸,并且當內飾件31包住向著車窗玻璃16凸出的板材10的肋條33時,該內飾件31形狀接合地固定在縱梁8上。基礎段21的窄面34設在縱梁8的側邊19的對面,從而形成縫隙35。在遠離側邊18的窄面34的邊緣上突起肋條36,其頂端彈性地抵壓在側邊19上,由此將縫隙35從與外界通風一側封閉。在此,肋條36與基礎段21—體地由堅硬材料制造成形,但是由于其較薄的壁厚仍然使其可以彈性地偏移。因為肋條36、29被基本不能變形的基礎段21相互分開,所以肋條36與側邊19的接觸變形不會對肋條29與側邊18的接觸產生影響,由此肋條36可以固定地且良好密封地貼靠在側邊19上,而不影響肋條29與側邊18之間的接觸密封性。在縫隙17朝向客艙的端部上,另一密封裝置37插在側壁版14的邊緣上。該密封裝置37也具有基本形狀固定的、在此通過壓鑄的金屬U型型材38加固的基礎段21以及向縫隙17內凸出的、借助內部空腔與內飾件31接觸的可輕微變形的主密封段。附圖標記列表I機動車2翼子板3翼子板4 車頂5車門榲6 車門7后蓋板8 縱梁
9 板材10 板材11連接板12塑料型材13密封唇14側壁版15密封唇16車窗玻璃17 縫隙18 側邊19 側邊20密封裝置21基礎段22主密封段23 空腔24薄弱位置25 部段26固定夾27 開口28 凹槽29 條帶30 肋條31內飾件32 空隙33 肋條34 窄面35 縫隙36 肋條37密封裝置38U型型材
權利要求
1.一種機動車車身,其具有在打開和關閉位置之間可相對運動的車身部件(4,6)以及在所述可相對運動的車身部件(4,6)之間的密封裝置(20),其中第一車身部件(6)具有由第一側邊(18)和第二側邊(19)形成的延伸的拐角,所述密封裝置(20)包含固定在所述第一車身部件出)的第一側邊(18)上的基礎段(21)和在關閉位置上在與第二車身部件(4)的接觸中被彈性壓縮的主密封段(22),其中,在所述基礎段(21)和所述第一側邊(18)之間形成第一密封接觸區(qū)(29),其特征為,通過肋條(36)形成第二密封接觸區(qū),所述肋條(36)從所述基礎段(21)上突出、與第一密封接觸區(qū)(29)相互間隔并且跨接所述基礎段(21)和所述第二側邊(19)之間的縫隙(3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車車身,其特征為,所述肋條(36)在與所述第二側邊(19)的接觸中可彈性地偏移。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動車車身,其特征為,所述基礎段(21)通過鎖止在所述第一側邊(18)的開口(27)內的固定夾(26)被固定在所述第一車身部件(6)上,并且至少一個所述密封接觸區(qū)(29)設置在所述固定夾(26)與外界通風一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動車車身,其特征為,所述固定夾(26)具有嵌接在所述基礎段(21)的側凹凹槽(28)內的頭部,并且所述肋條(36)比所述凹槽(28)離所述第一側邊(18)更遠。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機動車車身,其特征為,設有另一密封接觸區(qū),其在所述開口(27)的面向車輛 內部的一側上在所述密封裝置(20)和第一車身部件(6)之間延伸。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機動車車身,其特征為,在從所述基礎段(21)上突出的可彎曲的第二肋條(30)上形成所述另一密封接觸區(qū)。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機動車車身,其特征為,所述第一車身部件¢)的內飾件(31)插入所述第二肋條(30)與第一側邊(18)之間的縫隙內。
8.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機動車車身,其特征為,所述基礎段(21)和所述主密封段(22)由不同的彈性材料制成,尤其以混合擠壓方法制造。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機動車車身,其特征為,通過條帶(29)形成所述第一密封接觸區(qū),所述條帶(29)的材料比所述基礎段(21)的材料更有彈性。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以及權利要求6所述的機動車車身,其特征為,所述第二肋條(30)由比所述基礎段(21)更有彈性的材料制成。
11.根據權利要求10的機動車車身,其特征為,所述第二肋條(30)材料接合地與所述主密封段(22)相連接。
全文摘要
一種機動車車身,其具有在打開和關閉位置之間可相對運動的車身部件(4,6),其中第一車身部件(6)具有由第一(18)和第二側邊(19)形成的延伸的拐角以及密封裝置(20),所述密封裝置(20)包含固定在所述第一車身部件(6)的第一側邊(18)上的基礎段(21)和在關閉位置上在與第二車身部件(4)的接觸中被彈性壓縮的主密封段(22)。在所述基礎段(21)和所述第一側邊(18)之間形成第一密封接觸區(qū)(29)。通過肋條(36)形成第二密封接觸區(qū),所述肋條(36)從所述基礎段(21)上突出、與第一密封接觸區(qū)(29)相互間隔并且跨接所述基礎段(21)和所述第二側邊(19)之間的縫隙(35)。
文檔編號B60J10/08GK103158516SQ20121054811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17日
發(fā)明者K-A.普里斯, M.阿爾霍夫 申請人:通用汽車環(huán)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