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用護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護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車用護欄。
背景技術:
在行駛過程中,一般客車隨時會遇到交通障礙而進行減速或緊急制動,這種情況下,靠近乘客門的乘客就不可避免撞擊護欄而產(chǎn)生傷害事故,以前的護欄大多乘客門處安裝金屬管扶手,這樣在撞擊時,由于有效防護的面積小,漏空太大,金屬管又比較硬,沒有起到防撞緩沖的作用。因此需要一種防撞緩沖能力較好的,能提高安全性的護欄。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緩沖吸能設計,在抗彎、抗扭、抗拉強度及車體防撞吸能性上提高安全系數(shù)的護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車用護欄,包括上下橫桿、左右豎桿和底腳,上下橫桿與左右豎桿為注塑整體組成護欄框架,底腳插入護欄框架下部端口處固定,其特征在于在左豎桿和下橫桿上裝有與底腳平行的一個彎曲扶手桿,護欄框架內設有大面積軟質護板。為了增加護欄主體乘客區(qū)的安全性,護欄框架外層覆蓋一層發(fā)泡層。所述發(fā)泡層厚度不小于20mm為了增加軟件護板的安全性,里面有裝飾面板和海綿層。。所述海綿層厚度不小于20mm。為了讓撞擊時減少乘客傷害,護欄框架邵氏硬度不大于50度。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施以緩沖吸能設計,在抗彎、抗扭、抗書室拉強度及車體防撞吸能性上安全系數(shù)提高的護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扶手桿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I為上橫桿,2為下橫桿,3為左豎桿,4為右豎桿,5為扶手桿,6為底腳,7為軟質護板,8為護欄框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0017]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車用護欄,包括上橫桿1、下橫桿2、左豎桿3、右豎桿4和底腳6,上橫桿1、下橫桿2與左豎桿3、右豎桿4為注塑整體組成護欄框架8,底腳6插入護欄框架8下部端口處固定,其特征在于在左豎桿3和下橫桿2上裝有與底腳6平行的一個彎曲扶手桿5,護欄框架8內設有大面積軟質護板7。所述的護欄框架8外層覆蓋一層發(fā)泡層。所述發(fā)泡層厚度為20mm。 所述軟質護板7包括裝飾面板和海綿層。所述海綿層厚度為20mm。所述的護欄框架8邵氏硬度為50度。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將發(fā)泡層的厚度改為30mm,海綿層厚度改為30mm,護欄框架8的邵氏硬度為45度。該護欄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同時,在遇到意外情況的時候,又不至于太過堅硬,而對乘客造成損傷。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車用護欄,包括上橫桿(I)、下橫桿(2)、左豎桿(3)、右豎桿(4)和底腳(6),上橫桿(I)、下橫桿(2 )、左豎桿(3 )和右豎桿(4 )為注塑整體組成護欄框架(8 ),底腳(6 )插入護欄框架(8)下部端口處固定,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在左豎桿(3)和下橫桿(2)上裝有與底腳(6)平行的一個彎曲扶手桿(5),護欄框架(8)內設有大面積軟質護板(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用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護欄框架(8)外層覆蓋一層發(fā)泡層。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用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泡層厚度為20mm-30mm之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用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軟質護板(7)包括裝飾面板和海綿層。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用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綿層厚度在20mm-30mm之間。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用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護欄框架(8)邵氏硬度在45-50度之間。
專利摘要一種車用護欄,包括上下橫桿、左右豎桿和底腳,上下橫桿與左右豎桿為注塑整體組成護欄框架,底腳插入護欄框架下部端口處固定,其特征在于在左豎桿和下橫桿上裝有與底腳平行的一個彎曲扶手桿,護欄框架內設有大面積軟質護板。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防撞緩沖、使用舒適、牢固耐用功能。
文檔編號B60N3/00GK202966043SQ20122064102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29日
發(fā)明者李德云, 林峰 申請人:江蘇先昌電能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