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輛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的電動車輛包含:電池;電氣組件單元,電氣組件單元相對于電池朝向車輛的后方設置;電力供應配線,電力供應配線連接到電氣組件單元并且朝向電池形成路徑;和馬達,馬達由從電池供應的電力驅(qū)動。電氣組件單元安裝在底板面板(2)的上部分。電池安裝在底板面板的下方。電力供應配線被安裝的安裝部設置在電氣組件單元的底表面。安裝部面對底板面板的開口(21),并且安裝部在該安裝部的車輛縱向方向上的前側(cè)具有固定部(61),固定部(61)允許電力供應配線以朝向車輛的前方形成路徑的方式被固定到固定部(61)。朝向車輛的前方向下傾斜的傾斜表面(64)在車輛縱向方向上設置在安裝部的后側(cè)。
【專利說明】電動車輛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動車輛。
【背景技術】
[0002]每個電動車輛具有電池組、作為驅(qū)動源的馬達和逆變器,逆變器用于將來自電池組的直流電流轉(zhuǎn)換為用于進入馬達的交流電流。電池組、馬達和逆變器通過高壓電纜連接。即,在電動車輛中,來自電池組的電能經(jīng)由高壓電纜輸入到逆變器,并且通過逆變器從直流電流轉(zhuǎn)換而成的交流電流經(jīng)由其他高壓電纜輸入到作為驅(qū)動源的馬達。
[0003]對于這種電動車輛,電氣組件系統(tǒng)、電池和馬達可以設置在相對于底板面板的不同位置。在專利文獻I中描述的電動車輛,例如,具有如下結(jié)構:電池設置在該底板面板上,從而從電池開始的高壓電纜貫穿底板面板(參見,例如,專利文獻I)。
[0004]現(xiàn)有技術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I JP-A-2Ol 1_25863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8]在顯示了被構造成具有貫穿底板面板的高壓電纜的電動車輛的專利文獻I中,高壓電纜由管狀壁保護,該管狀壁在從產(chǎn)生的底板貫穿孔的圓周邊緣以管狀形狀突出。然而,如果車輛被從后方碰撞,底板面板可能向前移動,從而使得管狀壁自身接觸高壓電纜而損害高壓電纜。
[0009]上述問題并不局限于車輛的后碰撞,即使車輛的橫向或者前碰撞時,根據(jù)電氣組件單元和電纜的連線狀態(tài)也可能產(chǎn)生上述問題。
[0010]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車輛,這種電動車輛解決上述傳統(tǒng)技術的問題,并且當高壓電纜貫穿底板面板時最小程度地損害高壓電纜。
[0011]解決問題的方法
[0012]本發(fā)明的電動車輛包含:電池,電池布置在車輛的底板面板的下部分;電氣組件單元,電氣組件單元布置在底板面板的上部分,用于轉(zhuǎn)換從電池供應的電能,以將轉(zhuǎn)換的電能輸出到馬達;電力供應配線,電力供應配線用于連接電氣組件單元和電池;和安裝部,安裝部用于使電力供應配線穿過設置在底板面板中的開口,并且將電力供應配線安裝到電氣組件單元;其中,安裝部與開口的開口邊緣相對,并且具有引導部,該引導部用于向開口的斜下方引導電力供應配線。在本發(fā)明中,如上所述,安裝部與開口的開口邊緣相對,并且具有引導部,該引導部用于向開口的斜下方引導電力供應配線。因此,即使底板面板的開口邊緣在例如車輛被從后方碰撞時移動,底板面板的開口邊緣在由引導部引導的同時向車輛的前下側(cè)移動。因此,能夠防止底板面板與電力供應配線接觸。
[0013]優(yōu)選地,用于將電力供應配線固定到安裝部的固定部利用螺栓被緊固到引導部的下端。因為螺栓設置在固定部的下端,即使底板面板的端部在碰撞時移動,底板面板的端部被螺栓引導并且進一步向車輛的斜下方移動。因此,能夠防止底板面板與電力供應配線接觸。
[0014]優(yōu)選地,電動車輛進一步設置有三相線配線,三相線配線用于連接電氣組件單元和馬達,馬達設置在底板面板的下部分。同樣優(yōu)選地,電氣組件單元具有用于固定三相線配線的安裝基座部,安裝基座部與安裝部并排布置,并且安裝基座部面對底板面板的開口并且相對于底板面板向下突出。三相線配線中的三相電線中,設置在最接近車輛的后端的電線配置在安裝部的前方。根據(jù)本發(fā)明,如上所述,三相線配線同樣設置在安裝基座部上。因此,即使底板面板的端部在車輛碰撞時移動,底板面板的端部接觸安裝基座部,從而能夠抑制底板面板的端部接觸三相線配線并且防止底板面板與三相線配線接觸。此外,在三相線中,設置在最接近車輛的后端的電線配置在安裝部的前方。因此,即使底板面板的端部向前移動而超出安裝基座部,能夠通過安裝部抑制其與三相線配線接觸。
[0015]在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中,引導部與開口的位于車輛后側(cè)的開口邊緣相對,并且引導部向開口的斜前下方引導電力供應配線。
[0016]封裝在三相線配線中的三相線的各個電線在車輛的縱向方向上布置成一排。所以,將各個電線布置成一排由于僅僅對三相線中的一個的損害而能夠防止短路。
[0017]本發(fā)明的效果
[0018]本發(fā)明的上述電動車輛能夠展現(xiàn)突出的效果:當高壓電纜貫穿底板面板時,最小程度地損害高壓電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根據(jù)實施例的電動車輛的示意性側(cè)視圖;
[0020]圖2是根據(jù)實施例的電動車輛的局部仰視圖;
[0021]圖3是沿著圖2中的線X-X’的截面示意圖;
[0022]圖4是根據(jù)實施例的電動車輛的局部側(cè)視圖,其顯示在后碰撞時車輛的狀態(tài);
[0023]圖5是根據(jù)實施例的電動車輛的局部側(cè)視圖,其顯不在后碰撞時車輛的狀態(tài)。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現(xiàn)在將參考圖1至5描述本發(fā)明的電動車輛。
[0025]在作為電動車輛的電動汽車I中,電池3在車輛縱向方向上設置在底板面板2的前側(cè)。電池3設置在底板面板2的下方,并且被車室外部的框架(圖中未示)支撐。電池3由串行連接在其內(nèi)部的多個電池組成。
[0026]在底板面板2的在車輛縱向方向上相對于電池3的后側(cè),逆變器(電氣組件單元)4安裝在底板面板2上,即在車室內(nèi)。在本實施例中,逆變器4設置在底板面板2上,SP在車室內(nèi),從而不需要用于逆變器4的防水結(jié)構。進一步,在逆變器4的在車輛縱向方向上的后方,馬達5設置在底板面板2下方。即,在本實施例中,逆變器4安裝在底板面板2上,并且電池3和馬達5安裝在底板面板2的下方。
[0027]在電池3和逆變器4之間,設置有第一高壓配線11和第二高壓配線12,第一高壓配線11封裝用于連接電池3和逆變器4的正線,第二高壓配線12封裝用于連接電池3和逆變器4的負線。在本發(fā)明中,第一高壓配線11和第二高壓配線12也共同地稱為電能供應配線。電能供應配線形成從逆變器4朝向電池3,也就是說,朝向車輛的前方的路徑。
[0028]在逆變器4和馬達5之間,設置有第三高壓配線13 (三相線配線),第三高壓配線13封裝用于連接逆變器4和馬達5的三相線(U線、V線、W線)。第三高壓配線13從逆變器4朝向馬達5,也就是說,朝向車輛的后方形成路徑。在本發(fā)明中,第一至第三高壓配線在下文中將會共同地稱為高壓配線。
[0029]在電動汽車I中,來自電池3的電能經(jīng)由作為正線的第一高壓配線11輸入到逆變器4。被輸入的電流,即直流電流,通過逆變器4轉(zhuǎn)換為交流電流,并且經(jīng)由包含三相線的第三高壓配線13被輸入到馬達5以驅(qū)動馬達5。
[0030]順便地,逆變器4設置在底板面板2上,電池3和馬達5設置在底板面板2的下方。因此,高壓配線貫穿底板面板2,也就是說,開口 21設置在底板面板2上。將使用圖2和3說明高壓配線貫穿底板面板2的狀態(tài)。
[0031 ] 逆變器4的殼體41具有底表面,在該底表面,設置安裝有高壓配線的安裝表面42。安裝表面42面對底板面板2的開口 21,并且在底板面板的底部露出。安裝表面42的外周被包含聚氨酯樹脂的密封部43包圍,并且逆變器4布置在底板面板2上,從而密封部43的圓周邊緣和底板面板的開口 21的圓周邊緣彼此一致。因為以這樣的方式用密封部43密封開口 21,能夠防止水從逆變器4的安裝位置進入車室。
[0032]安裝表面42設置有第一安裝部6,第一高壓配線11安裝在第一安裝部6上。第一安裝部6設置有朝向車輛的前方的固定部61,第一高壓配線11固定到固定部61。
[0033]將具體地描述第一高壓配線11。第一高壓配線11具有被封裝在護套部111內(nèi)的正線112。凸緣部113繞著護套部111的外周設置,并且凸緣部螺栓孔114設置在凸緣部113中。固定部在車輛縱向方向上朝向前上方設置有開口 62,用于插入正線112。在固定部61的下端部分,設置有螺栓孔(圖中未示)。
[0034]第一高壓配線11通過將螺栓63插入該螺栓孔和設置在凸緣部113中的凸緣部螺栓孔114而被固定,正線112被插入到設置在固定部61中的開口 62中。在該構造中,第一高壓配線11從逆變器4朝向車輛的前方,也就是說,朝向電池3(參見圖1)形成路徑。
[0035]第一安裝部6設置有朝向車輛的后方的傾斜部(引導部)64,傾斜部64向車輛的前下方傾斜。即,第一安裝部6具有朝向車輛的前方的固定部61和朝向車輛的后方的傾斜部64。因此,當橫向看時,第一安裝部6為近似三角形形狀。螺栓63設置在位于該三角形形狀的第一安裝部6的下部分的頂部分中。
[0036]在安裝表面42上,第二高壓配線12類似于第一高壓配線11進行安裝。S卩,安裝表面42設置有第二安裝部7,第二高壓配線12安裝在第二安裝部7上;第二高壓配線12與第一高壓配線11是相同的構造;并且第二安裝部7與第一安裝部6是相同的構造。因此,第二高壓配線12也固定到第二安裝部7的固定部61,并且因此朝向車輛的前方形成路徑。
[0037]此外,安裝表面42設置有第三安裝部8,第三高壓配線13安裝在第三安裝部8上。第三安裝部8具有設置在其中的第三開口 81和安裝基座部82,當從其底部看時第三開口81為近似矩形形狀,安裝基座部82設置在第三開口 81的外周。第三開口 81的縱向方向與車輛縱向方向一致,并且第三開口 81的橫向方向與車輛寬度方向一致。在安裝基座部82上,設置在第三高壓配線13的護套部131中的安裝部132通過固定構件(圖中未示)安裝。安裝基座部82設置成相對于底板面板2朝向車底突出。
[0038]封裝在第三高壓配線13的護套部131中的三相線在車輛縱向方向上在第三開口81中布置成一排。S卩,三相線中的U線133、V線134和W線135以該順序在車輛前后方向上布置成一排。在三相線中,位于車輛縱向方向上的最后方位置的W線135設置成位于第一安裝部6的后端部分的前方。
[0039]在本實施例中,高壓配線在底板面板2的下方,而不在車室內(nèi),從逆變器4的底表面開始形成路徑。這樣提高安全性。此外,因為高壓配線如上在底板面板2的下方形成路徑,可操作性高。此外,以下將描述,根據(jù)本實施例的結(jié)構,從后方被撞擊的車輛的碰撞中的安全性高。
[0040]圖4和圖5顯示了車輛被從后方撞擊的示意圖。
[0041]在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當車輛被從后方撞擊時,相對于逆變器4位于車輛的后方的底板面板2朝向車輛的前方移動。此時即使當?shù)装迕姘?向前移動時,構成開口 21的底板面板2的端部25 (開口邊緣)接觸位于第一安裝部6的后側(cè)的傾斜部64。因此,底板面板2的端部25通過朝向車輛的前方向下傾斜的傾斜部64被引導,并且向下移動。因此,能夠抑制底板面板2的端部25接觸第一高壓配線11,從而最低程度地損害電力供應配線。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底板面板2的端部25越過傾斜部64,其接觸設置在固定部61的下端側(cè)的螺栓63,從而底板面板2的端部25進一步向下移動。因此,能夠更加可靠地抑制底板面板2的端部25與第一高壓配線11接觸。
[0042]同樣,對于三相線,如圖5所示,在與第三高壓配線13相對的位置的底板面板2的端部25由于后碰撞而朝向前方移動。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底板面板2的端部25移動,底板面板2的端部25接觸相對于底板面板2向下突出的安裝基座部82的后端部分。因此,能夠抑制底板面板2的端部25與第三高壓配線13直接接觸。此外,即使底板面板2的端部25相對于安裝基座部82的后端部分前進,底板面板2的端部25根據(jù)傾斜部64朝向車輛的下部分移動,因為第一和第二安裝部分6、7的傾斜部64位于W線135的后部,其中在封裝在三相線配線中的U線133、V線134和W線135中,該W線135配置成最接近車輛的后端。因此,能夠抑制底板面板2的端部與第三高壓配線13接觸。結(jié)果,能夠抑制對第三高壓配線13的損害。
[0043]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底板面板2的端部25接觸第三高壓配線13,只有配置成最接近車輛的后方的W線135接觸底板面板2的端部,因為封裝在第三高壓配線13中的U線133、V線134和W線135在車輛縱向方向上布置成一排。如果三相線中的兩個破損,則發(fā)生短路。另一方面,即使在只有W線135與底板面板2的端部25接觸時線破損的情況下,不會發(fā)生短路。因此,無火花產(chǎn)生,并且能夠提高安全性。即,在本實施例中,在車輛縱向方向上成一排的三相線的布置在車輛的后碰撞中是非常有效的。
[0044]在本實施例中,如上所述,電池3和馬達5能夠安裝在車室外部,并且逆變器4能夠安裝在車室內(nèi)。因此,不需要用于逆變器4的防水結(jié)構,并且車室外部的高壓配線的形成路徑保證高安全性。當車輛被從后方撞擊時,車室外部的高壓配線的形成路徑可能引起安全性問題。然而,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安裝部6、第二安裝部7和第三安裝部8能夠保護各個高壓配線,因此確保高安全性。
[0045]本實施例已描述了在處理車輛的后碰撞時用于逆變器4中的高壓配線的安裝結(jié)構。然而,并不局限于車輛的后碰撞。也同樣能夠適用于車輛的前碰撞和車輛的橫向碰撞。例如,能夠改變逆變器4等等的布置,并且第一安裝部6的傾斜部64的傾斜方向能夠為向右(或者向左)和向下方向,為車輛的橫向碰撞做準備。
[0046]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電池3、逆變器4和馬達5在車輛縱向方向上布置,但是并不局限于這種布置。它們的位置可以利用車輛的布局來改變。
[0047]在本實施例中,包含傾斜表面的傾斜部64被顯示為引導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梢圆捎萌魏纹渌螤睿灰渚哂凶鳛橛糜谝龑У谝桓邏号渚€的引導部的功能。
[0048]在本實施例中,電動汽車展示作為電動車輛的實例,但是并不局限于此。電動車輛可以是所謂的混合動力車輛。
[0049]在本實施例中,逆變器展示作為電氣組件單元的實例,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在連接電池和馬達的電路中需要的任何其他電氣組件單元是可利用的。
[0050]符號的說明
[0051]I電動汽車
[0052]2 底板面板
[0053]3 電池
[0054]4 逆變器
[0055]5 馬達
[0056]6 第一安裝部
[0057]7 第二安裝部
[0058]8 第三安裝部
[0059]11第一高壓配線
[0060]12第二高壓配線
[0061]13第三高壓配線
[0062]21 開口
[0063]25 端部
[0064]41 殼體
[0065]42安裝表面
[0066]43密封部
[0067]61固定部
[0068]62 開口
[0069]63 螺栓
[0070]64傾斜部
[0071]81第三開口
[0072]82安裝基座部
[0073]111護套部
[0074]112 正線
[0075]113凸緣部
[0076]114凸緣部螺栓孔
[0077]131護套部
[0078]132安裝部
[0079]133U 線
[0080]134V 線
[0081]135W 線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包含: 電池,所述電池配置在所述車輛的底板面板的下部分; 電氣組件單元,所述電氣組件單元配置在所述底板面板的上部分,用于轉(zhuǎn)換從所述電池供應的電能,以將轉(zhuǎn)換的電能輸出到馬達; 電力供應配線,所述電力供應配線用于連接所述電氣組件單元和所述電池;和安裝部,所述安裝部用于使所述電力供應配線穿過設置在所述底板面板中的開口,并且將所述電力供應配線安裝到所述電氣組件單元; 其中,所述安裝部與所述開口的開口邊緣相對,并且具有引導部,所述引導部用于向所述開口的斜下方引導所述電力供應配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其中,用于將所述電力供應配線固定到所述安裝部的固定部利用螺栓被緊固到所述引導部的下端。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三相線配線,所述三相線配線用于連接所述電氣組件單元和所述馬達,所述馬達設置在底板面板的下部分; 其中,所述電氣組件單元具有用于固定所述三相線配線的安裝基座部,所述安裝基座部與所述安裝部并排布置; 所述安裝基座部面對所述底板面板的所述開口并且相對于所述底板面板向下突出;并且 所述三相線配線中的三相電線中,設置在最接近所述車輛的后端的電線配置在所述安裝部的前方。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引導部與所述開口的位于所述車輛后側(cè)的所述開口邊緣相對,并且所述弓I導部向所述開口的斜前下方引導所述電力供應配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車輛,其特征在于,其中,封裝在所述三相線配線中的三相線的各個電線在所述車輛的縱向方向上布置成一排。
【文檔編號】B60R16/02GK104349923SQ201380030420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29日
【發(fā)明者】長森健夫 申請人:三菱自動車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