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操作裝置和車輛座椅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座椅操作裝置,包括:操作構件;第一離合器構件,該第一離合器構件連接至調節(jié)機構,并且在該第一離合器構件中形成有沿第一離合器構件的轉動徑向方向向外敞開的第一切口部;第二離合器構件,該第二離合器構件連接至另一調節(jié)機構,并且在該第二離合器構件中形成有沿第二離合器構件的轉動徑向方向向外敞開的第二切口部;以及切換構件,該切換構件具有定位在跨過轉動中心相互對置的兩側處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當切換構件定位在切換構件的移動范圍的一端處時,第一接合部與第一切口部接合,并且當切換構件定位在該移動范圍的另一端處時,第二接合部與第二切口部接合。
【專利說明】座椅操作裝置和車輛座椅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操作設置在車輛座椅處的調節(jié)機構的座椅操作裝置,并且涉 及一種車輛座椅。
【背景技術】
[0002] 日本專利No. 4758779中公開的座椅調節(jié)裝置包括:操作桿,操作力由于坐著的人 的操作而施加至該操作桿;升降板,該升降板用于將操作桿的操作力傳遞至椅墊的高度調 節(jié)機構;傾斜板,該傾斜板用于將操作桿的操作力傳遞至椅背的角度調節(jié)機構;以及切換 機構,該切換機構能夠將操作桿的操作力選擇性地傳遞至升降板及傾斜板。
[0003] 前述切換機構構造成使得能夠根據(jù)安裝至操作桿的切換把手的操作而在第一接 合狀態(tài)與第二接合狀態(tài)之間切換,其中,在第一接合狀態(tài)中,切換銷與升降板的接合槽接 合,在第二接合狀態(tài)中,切換銷與傾斜板的接合槽接合。因此,可以通過一個操作桿選擇性 地操作兩個調節(jié)機構。
【發(fā)明內容】
[0004] 然而,在日本專利No. 4758779中公開的調節(jié)裝置中,存在如下結構:在該結構中, 切換銷(接合部)在形成于傾斜板的外周部中的接合槽(切口部)與形成于升降板的內周部 中的接合槽(切口部)之間移動。因此,形成為環(huán)形并設置在傾斜板外周的外側處的升降板 變大。
[0005] 考慮到上述情形,本發(fā)明的主題是提供一種座椅操作裝置以及一種設置有該座椅 操作裝置的車輛座椅,其中,該座椅操作裝置能夠將操作構件的操作力選擇性地傳遞至設 置在座椅主體處的多個調節(jié)機構,并且該座椅操作裝置能夠減小結構構件的尺寸。
[0006] 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座椅操作裝置具有:操作構件,該操作構件安裝至車輛座椅 的座椅主體從而以轉動方式操作;第一離合器構件,該第一離合器構件安裝至座椅主體以 圍繞操作構件的轉動中心轉動,并且該第一離合器構件連接至座椅主體所裝備的調節(jié)機 構,并且在第一離合器構件中形成了第一切口部,第一切口部沿第一離合器構件的轉動徑 向方向向外敞開;第二離合器構件,該第二離合器構件安裝至座椅主體以圍繞操作構件的 轉動中心轉動,并且第二離合器構件連接至座椅主體所裝備的另一調節(jié)機構,并且在第二 離合器構件中、在跨過轉動中心與第一切口部相反的一側處形成了第二切口部,該第二切 口部沿第二離合器構件的轉動徑向方向向外敞開;以及切換構件,該切換構件安裝至操作 構件以在操作構件的轉動徑向方向上以移動的方式操作,并且切換構件具有定位在跨過轉 動中心相互對置的兩側處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以及在切換構件定位在切換構件的 移動范圍的一端處的狀態(tài)下,第一接合部與第一切口部接合,并且在切換構件定位在切換 構件的移動范圍的另一端處的狀態(tài)下,第二接合部與第二切口部接合。
[0007] 在第一方面中,操作構件安裝至車輛座椅的座椅主體從而以轉動方式操作。第一 離合器構件與座椅主體所裝備的調節(jié)機構連接,并且第二離合器構件與座椅主體所裝備的 另一調節(jié)機構連接。切換構件安裝至操作構件以在操作構件的轉動徑向方向上移動。在切 換構件定位在切換構件的移動范圍的一端處的狀態(tài)下,設置在切換構件處的第一接合部與 第一離合器構件的第一切口部接合。在這種狀態(tài)下,當操作構件以轉動方式操作時,第一離 合器構件與操作構件一體地轉動,并且操作構件的操作力傳遞至連接至第一離合器構件的 調節(jié)機構。
[0008] 在切換構件定位在移動范圍的另一端處的狀態(tài)下,設置在切換構件處的第二接合 部與第二離合器構件的第二切口部接合。當在這種狀態(tài)下以轉動方式操作操作構件時,第 二離合器構件與操作構件一體地轉動,并且操作構件的操作力傳遞至連接至第二離合器構 件的另一調節(jié)機構。
[0009] 這里,在本發(fā)明中,切換構件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定位在跨過第一離合器 構件和第二離合器構件的轉動中心相互對置的側部處。此外,第一離合器構件的與第一接 合部接合的第一切口部以及第二離合器構件的與第二接合部接合的第二切口部分別沿相 應的離合器構件的轉動徑向方向向外敞開。由于這種結構,這個離合器構件與如下結構相 比能夠制作成緊湊的:在該結構中,在第一離合器構件和第二離合器構件中的一者中形成 沿轉動徑向方向向內敞開的切口部,并且一個接合部在該面向內的切口部與形成在另一離 合器構件中的面向外的切口部之間移動。
[0010] 此外,在本發(fā)明中,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形狀和尺寸能夠分別根據(jù)連接至 第一離合器構件的調節(jié)機構以及連接至第二離合器構件的另一調節(jié)機構的所需的操作力 來單獨地選擇。因此,能夠改善設計的靈活性。
[0011]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的座椅操作裝置在第一方面中還具有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 所述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設置成使得不能相對于座椅主體移位并且所述一對錯誤操作防 止部在操作構件的轉動方向上面向彼此,并且在切換構件在移動范圍中居中地定位的狀態(tài) 下,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中的一者設置在所述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之間。
[0012] 在第二方面中,在切換構件在相對于操作構件的移動范圍中居中地定位的狀態(tài) 下,即,在處于切換構件的操作途中的狀態(tài)下,設置在切換構件處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 部中的一者設置在所述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之間,所述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設置成使得不 能相對于座椅主體移位。在這種狀態(tài)下,由于其中一個接合部在操作構件的轉動方向上抵 接所述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而限制了操作構件的轉動操作。因此,能夠防止由于在切換構 件的操作途中以轉動方式操作操作構件而引起的錯誤操作。
[0013] 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的座椅操作裝置在第二方面中還具有基部支架,其中,操作構 件和第一離合器構件經(jīng)由基部支架安裝至座椅主體,并且所述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設置在 基部支架處。
[0014] 在第三方面的本發(fā)明中,設置用于將操作構件和第一離合器構件安裝至座椅主體 的基部支架還具有在切換構件的操作途中限制操作構件的轉動操作的功能。因此,能夠減 少部件的數(shù)目。
[0015] 在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的座椅操作裝置中,在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第一接合部 和第二接合部中的一者的沿著切換構件的移動方向的尺寸設定成比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 合部中的另一者的尺寸更小。
[0016] 在第一方面中,在切換構件在相對于操作構件的移動范圍中居中地定位的狀態(tài)下 (在處于切換構件的操作途中的狀態(tài)下),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中的一者設置在所述一 對錯誤操作防止部之間,所述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設置成使得不能相對于座椅主體移位。 這些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中的一者的沿著切換構件的移動方向的尺寸設定成比第一 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中的另一者的尺寸更小。因此,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中的一者穿 過所述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之間所需的切換構件的移動量(操作行程)能夠設定得較短,并 且因此,能夠改善切換構件的操作性。
[0017] 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的車輛座椅具有:座椅主體,該座椅主體用于乘員的乘坐,并且 在該座椅主體處設置有多個調節(jié)機構;以及根據(jù)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者的座椅操 作裝置,在該座椅操作裝置處,操作構件、第一離合器構件和第二離合器構件安裝至座椅主 體,并且調節(jié)機構分別連接至第一離合器構件和第二離合器構件。
[0018] 在第五方面中,根據(jù)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者的座椅操作裝置安裝至座椅 主體。因此,實現(xiàn)了與根據(jù)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者的本發(fā)明的操作和效果類似的 操作和效果。
[0019] 如上所述,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座椅中,能夠選擇性地將單個操作構件的操作力 傳遞至設置在座椅主體處的多個調節(jié)機構,并且能夠減小座椅操作裝置的結構構件的尺 寸。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 將基于下圖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其中:
[0021] 圖1為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車輛座椅的主部的結構的側視圖;
[0022] 圖2為示出了設置在車輛座椅處的座椅操作裝置的主部的結構的側視圖,并且為 選擇器定位在移動范圍的一端處的情況的附圖;
[0023] 圖3為示出了圖2中示出的結構的一部分的側視圖;
[0024] 圖4為與圖3對應的側視圖并且示出了選擇器定位在移動范圍的另一端處的狀 態(tài);以及
[0025] 圖5為與圖3和圖4對應的側視圖并且示出了選擇器在移動范圍中居中地定位的 狀態(tài)。
【具體實施方式】
[0026] 下文參照圖1至圖5描述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座椅操作裝置10和車輛座 椅12。注意到,在各附圖中適當?shù)厥境龅募^FR表示車輛座椅12的前方方向,而箭頭UP 表不車輛座椅12的向上方向。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車輛座椅12的前-后方向、上-下 方向以及寬度方向與車輛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寬度方向相一致。
[0027] (結構)
[0028] 如圖1中所示,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車輛座椅由座椅主體14和座椅操作裝置10構 成。座椅主體14設置在未不出的車身地板部的頂表面上。座椅主體14具有構成椅墊的骨 架的椅墊框架16、以及構成椅背的骨架的椅背框架18。未不出的相應的座椅襯墊安裝到椅 墊框架16和椅背框架18,并且各座椅襯墊的表面由未不出的座椅表皮覆蓋?;瑒訖C構20、 傾斜機構22以及升降機構24 (全都為調節(jié)機構)設置在該座椅主體14處。
[0029] 滑動機構20為用于調節(jié)座椅主體14相對于車身地板部的前-后位置的調節(jié)機 構,并且構造成包括設置在下框架26的下方的滑軌28。在該滑軌28處,固定至座椅主體 14上所設有的下框架26的下端部的上軌道30被支承成能夠通過固定至車身地板部的下軌 道32沿座椅前-后方向滑動。
[0030] 上述滑動機構20為鎖定式調節(jié)機構,并且具有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未示出并且 限制了上軌道30相對于下軌道32的滑動。在該鎖定機構處,前述限制(鎖定)由于軸向地 支承在上軌道30處的鎖定解除桿34沿鎖定解除方向(圖1中的箭頭A方向)轉動而被解 除。因此,變成了如下狀態(tài):上軌道30能夠相對于下軌道32滑動,S卩,能夠調節(jié)座椅主體14 相對于車身地板部的前-后位置。
[0031] 傾斜機構22為將椅背以可傾斜的方式連接至椅墊的角度調節(jié)機構。傾斜機構22 設置在椅墊框架16的后端部與椅背框架18的下端部之間。該傾斜機構22為鎖定式調節(jié) 機構,并且具有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未不出并且限制了椅背框架18相對于椅墊框架16的 傾斜。在該鎖定機構處,前述限制(鎖定)由于鎖定解除桿36沿鎖定解除方向(圖1中箭頭 B方向)轉動而被解除。因此,變成了如下狀態(tài):能夠對椅背框架18相對于椅墊框架16的 傾斜角度進行多級調節(jié)。
[0032] 此外,在椅墊框架16與椅背框架18之間設置了沿向前傾斜方向推壓椅背框架18 的螺旋彈簧38。因此,當在傾斜機構22的鎖定解除狀態(tài)下未向椅背框架18施加載荷時,椅 背框架18相對于椅墊框架16向前傾斜至預定位置。另一方面,當在傾斜機構22的鎖定解 除狀態(tài)下向椅背框架18施加沿向后方向的、具有預定值或更大值的載荷時,椅背框架18相 對于椅墊框架16向后傾斜。此外,當鎖定解除桿36的操作力在任意傾斜角處解除時,傾斜 機構22返回到鎖定狀態(tài),并且椅背框架18被約束成使得其傾斜被限制。
[0033] 升降機構24是用于調節(jié)椅墊的座椅表面高度的調節(jié)機構,并且升降機構24插置 在椅墊框架16與下框架26之間,并連接椅墊框架16和下框架26。該升降機構24具有前 偵鏈桿40和后側連桿42,前側連桿40和后側連桿42連接至椅墊框架16和下框架26以自 由轉動。前側連桿40和后側連桿42與椅墊框架16和下框架26 -起構成了四連桿結構。
[0034] 上述升降機構24為操作式調節(jié)機構,并且具有常規(guī)已知的泵式升降裝置(未示 出)。該泵式升降裝置安裝至位于椅墊框架16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處的側表面,并且具有 輸入軸,輸入軸的軸向方向沿著座椅寬度方向延伸。當該輸入軸轉動時,該輸入軸的轉動力 經(jīng)由安裝至椅墊框架16的小齒輪和升降齒輪(未示出)傳遞至后側連桿42。因此,后側連 桿42和前側連桿40轉動,并且椅墊框架16相對于下框架26的設置高度被調節(jié)。注意到, 在本實施方式中,調節(jié)升降機構24所需的操作力設定得比解除滑動機構20和傾斜機構22 的鎖定所需的操作力更大。
[0035] 接下來描述座椅操作裝置10。
[0036] 如圖2和圖3中所示,座椅操作裝置10由基部支架46、操作桿48 (操作構件)、第 一離合器構件50、第二離合器構件52以及選擇器54 (切換構件)構成。下文中描述了相應 的結構元件。
[0037] 基部支架46由金屬板材制成,并且安裝至位于椅墊框架16的車輛寬度方向上的 外側處的表面,使得從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外側覆蓋前述泵式升降裝置?;恐Ъ?6具有側 壁部46A、上壁部46B和下壁部46C,其中,該側壁部46A面向椅墊框架16使得二者之間形 成間隙,上壁部46B和下壁部46C從側壁部46A的上端和下端朝向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內側 延伸。側壁部46A形成為從座椅寬度方向觀察時呈大致圓形形狀,并且上壁部46B和下壁 部46C沿著側壁部46A的外周以圓弧形形狀彎曲。
[0038] 此外,上凸緣部46D從上壁部46B的位于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內側處的端部朝向上 側延伸。下凸緣部46E從下壁部46C的位于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內側處的端部朝向下側延伸。 在上凸緣部46D和下凸緣部46E中形成螺栓孔56。穿過這些螺栓孔56插入的未示出的螺 栓穿過椅墊框架16并與未示出的螺母擰在一起。因此,基部支架46緊固并固定至椅墊框 架16。
[0039] 在上述基部支架46的側壁部46A的后端部中形成有大致T形的T形槽58。由于 形成了該T形槽58,因此在側壁部46A的后端部處形成了作為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的一對 止動部60、62。這些止動部60、62不能相對于椅墊框架16移位,并且在稍后描述的操作桿 48的轉動方向上面向彼此。這些止動部60、62的面向彼此的那側處的端部彎曲成從座椅寬 度方向觀察時呈圓弧形形狀,并且在這些端部之間形成了間隙。
[0040] 此外,在上述基部支架46的側壁部46A的中央部處同中心地設置了定形為圓筒形 管的凸起部64。支承軸68插入穿過該凸起部64的內側。該支承軸68固定至凸起部64, 并且突出到側壁部46A的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內側和外側。支承軸68與前述泵式升降裝置 的輸入軸同軸地設置。操作桿48安裝至支承軸68的一部分,該部分從側壁部46A進一步 朝向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外側。
[0041] 操作桿48由樹脂材料制成細長形狀,并且由基部部分48A和臂部部分48B構成, 其中,基部部分48A形成為具有底部的圓筒形管并且朝向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內側敞開,臂 部部分48B呈管狀并且從基部部分48A朝向座椅前側延伸。該臂部部分48B的管內部與基 部部分48A的內側連通。此外,支承軸68以可轉動的方式插入設置在基部部分48A處的未 示出的凸起部內。因此,操作桿48以可轉動的方式支承在支承軸68處,并且經(jīng)由支承軸68 和基部支架46安裝至椅墊框架16。
[0042] 未示出的復位彈簧橫跨在上述操作桿48與椅墊框架16之間。操作桿48通過復 位彈簧的推動力而被保持在圖1中示出的中立位置處。此外,第一離合器構件50安裝至支 承軸68的一部分,該部分從側壁部46A進一步朝向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內側。
[0043] 第一離合器構件50由金屬板材制成,并且具有形成為大致盤形的主體部50A。主 體部50A設置在側壁部46A與泵式升降裝置之間,使得主體部50A的板厚度方向沿著座椅 寬度方向延伸。在主體部50A的中央部中形成了圓形通孔,并且支承軸68插入穿過該通孔。 因此,第一離合器構件50能夠圍繞作為操作桿48的轉動中心的支承軸68轉動,并且經(jīng)由 支承軸68和基部支架46安裝至椅墊框架16。
[0044] 連接部50B從主體部50A的后端部朝向座椅后下側延伸。在連接部50B中形成一 對上長孔70和下長孔72,其各自的縱向方向沿著座椅前后方向延伸。由棒形成為細長形狀 的下側連接構件74橫跨在長孔72與上述滑動機構20的鎖定解除桿34之間。該下側連接 構件74的在縱向方向上的一個端部74A和另一端部74B朝向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內側彎曲。 該端部74A插入到長孔72中以能夠在長孔72中轉動并且能夠沿長孔72的縱向方向滑動。 該另一端部72B以可轉動的方式插入鎖定解除桿34的上端部中形成的圓形孔中。下側連 接構件74的端部74A平時定位在長孔72的前端部處。
[0045] 由棒形成為細長形狀的上側連接構件76橫跨在長孔70與上述傾斜機構22的鎖 定解除桿36之間。該上側連接構件76的在縱向方向上的一個端部76A和另一端部76B朝 向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內側彎曲。該端部76A插入到長孔70中以能夠在長孔70中轉動并能 夠沿長孔70的縱向方向滑動。該端部76B以可轉動的方式插入鎖定解除桿36的一個端部 中形成的圓形孔中。上側連接構件76的端部76A平時定位在長孔70的后端部處。
[0046] 此外,在連接部50B的上側附近、主體部50A的后端部中形成了第一切口部80。該 第一切口部80朝向第一離合器構件50的轉動徑向方向上的外側(這里,為與支承軸68相 對的座椅后側)敞開。平時,第一切口部80面向上述一對止動部60、62之間的間隙。第一 切口部80與稍后描述的選擇器54的第一選擇銷86對應。
[0047] 第二離合器構件52設置在上述第一離合器構件50的主體部50A與泵式升降裝置 之間。第二離合器構件52由金屬板材形成為盤形,并且設置成與支承軸68同軸并且使得 板厚度方向沿著座椅寬度方向延伸。第二離合器構件52與泵式升降裝置的輸入軸同軸地 連接并且能夠與泵式升降裝置的輸入軸一體地轉動。因此,當?shù)诙x合器構件52轉動時, 椅墊框架16相對于下框架26的設置高度被調節(jié)。在這種狀態(tài)下,當?shù)诙x合器構件52沿 圖2中的箭頭C方向轉動時,椅墊框架16朝向上側移位,并且當?shù)诙x合器構件52沿圖2 的箭頭D方向轉動時,椅墊框架16朝向下側移位。
[0048] 在第二離合器構件52的前端部處設置有朝向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外側延伸的周向 壁部52A。在第二離合器構件52的前端部中形成第二切口部82。該第二切口部82朝向第 二離合器構件52的轉動徑向方向上的外側(這里,為與支承軸68相對的座椅前側)敞開。 第二切口部82與稍后描述的選擇器54的第二選擇銷88對應。
[0049] 選擇器54由例如金屬材料形成為細長形狀,并且沿著操作桿48的縱向方向容置 在操作桿48的內部。選擇器54與設置在操作桿48處的多個支承部(未在附圖中示出)接 合,并且被支承成使得能夠沿操作桿48的縱向方向(轉動徑向方向)操作性地移動(操作性 地滑動)。選擇器54具有形成為細長形狀的棒部54A。在該棒部54A的縱向方向上的一個 端部(座椅后側處的端部)處設置有板狀的板部54B。此外,在棒部54A的縱向方向上的另 一端部(座椅前側處的端部)處設置有實心圓柱形的操作按鈕部54C。該操作按鈕部54C插 入穿過形成在臂部48B的遠端部(座椅前側處的端部)中的圓孔,并且比臂部48B更加朝向 座椅前側突出。
[0050] 板部54B定位在基部支架46的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外側處。在板部54B的縱向方 向上的中央部處形成了沿著選擇器54的縱向方向較長的長孔84。支承軸68插入穿過該長 孔84。因此,選擇器54被支承成使得能夠相對于支承軸68在長孔84的范圍內滑動。在板 部54B上設置有朝向座椅寬度方向上的內側突出的第一選擇銷86 (第一接合部)和第二選 擇銷88 (第二接合部)。
[0051] 第一選擇銷86和第二選擇銷88定位在跨過支承軸68 (其為操作桿48的轉動中 心)相互對置的兩側?;恐Ъ?6的側壁部46A、第一離合器構件50和第二離合器構件52 設置在第一選擇銷86與第二選擇銷88之間。
[0052] 第一選擇銷86形成為長圓形形狀,長圓形形狀的縱向方向大致沿著堅向方向延 伸。第一選擇銷86的兩個縱向方向端部(沿著操作桿48的轉動方向的兩個端部)被制作成 從座椅寬度方向觀察時的圓弧形彎曲表面。第一選擇銷86設置成使得:在選擇器54定位 在第一操作位置(圖2中示出的位置)--第一操作位置為選擇器54相對于操作桿48的 移動范圍的一端-的狀態(tài)下,第一選擇銷86與第一離合器構件50的第一切口部80配合 在一起(接合)。此外,第一選擇銷86的堅向方向尺寸設定成略小于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 之間的間隙,并且第一選擇銷86能夠在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之間穿過。
[0053] 第二選擇銷88形成為矩形形狀,矩形形狀的縱向方向大致沿著堅向方向延伸,并 且其兩個縱向方向端部(沿著操作桿48的轉動方向的兩個端部)形成為平坦表面形狀。注 意到,第二選擇銷54B的四個角部被倒角。第二選擇銷88設置在板部54B處,使得在選擇 器54定位在圖2中示出的第一操作位置處的狀態(tài)下,第二選擇銷88設置成朝向座椅前側 與第二切口部82分開。
[0054] 未示出的螺旋彈簧橫跨在如上所述構造的選擇器54與操作桿48之間。選擇器54 被該螺旋彈簧朝向操作桿48的前端側推動。因此,選擇器54通常保持在圖1和圖2中所 示的第一操作位置(移動范圍的一端)處。
[0055] 在選擇器54以此方式定位在第一操作位置處的狀態(tài)下,當朝向中立位置的上側 (一側)操作操作桿48的臂部48B時,第一離合器構件50沿圖2中的箭頭C方向轉動,其 中,在第一離合器構件50處,第一選擇銷86與第一切口部80配合在一起。因此,上側連接 構件76被朝向座椅前側和下側斜拉,并且傾斜機構22的鎖定解除桿36沿圖1中的箭頭B 方向轉動。因此,傾斜機構22的鎖定被解除。在這種狀態(tài)下,由于長孔72相對于下側連接 構件74的在縱向方向上的一個端部74A朝向前方方向移動,并且該一個端部74A在長孔72 中相對地朝向后方方向移動,因此操作桿48的操作力沒有傳遞至滑動機構20。
[0056] 此外,在選擇器54定位在第一操作位置的狀態(tài)下,當操作桿48的臂部48B朝向中 立位置的下側(另一側)操作時,第一離合器構件50沿圖2中的箭頭D方向轉動,其中,在第 一離合器構件50處,第一選擇銷86與第一切口部80配合在一起。因此,下側連接構件74 被朝向座椅后側和上側斜拉,并且滑動機構20的鎖定解除桿34沿圖1的箭頭A方向轉動。 因此,滑動機構20的鎖定被解除。在這種狀態(tài)下,由于長孔70相對于上側連接構件76的 縱向方向上的一個端部76A朝向后方方向移動,并且該一個端部76A在長孔70中相對地朝 向前方方向移動,因此操作桿48的操作力沒有傳遞至傾斜機構22。
[0057] 另一方面,如圖4中所示,當選擇器54由于操作按鈕部54C被朝向操作桿48側推 入而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第二操作位置為選擇器54的移動范圍的另一端--移動時,第 一選擇銷86穿過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之間并且朝向座椅后側移位,并且第一選擇銷86 與第一切口部80的配合在一起的狀態(tài)被解除。另外,此時,第二選擇銷88與第二離合器構 件52的第二切口部82配合在一起(接合)。在該配合在一起的狀態(tài)中,第二選擇銷86的上 端和下端的平坦表面面向第二離合器構件52的周向壁部52A。
[0058] 以此方式,在選擇器54定位在第二操作位置處的狀態(tài)下,當朝向中立位置的上側 操作操作桿48的臂部48B時,第二離合器構件52沿圖4中的箭頭C方向與泵式升降裝置 的輸入軸一體地轉動,其中,在第二離合器構件52處,第二選擇銷88與第二切口部82配合 在一起。因此,該輸入軸的轉動力經(jīng)由小齒輪和升降齒輪傳遞至后側連桿42,并且椅墊框架 16相對于下框架26朝向上側移位(座椅高度被調節(jié)得更高)。
[0059] 此外,在選擇器54定位在第二操作位置處的狀態(tài)下,當朝向中立位置的下側操作 操作桿48的臂部48B時,第二離合器構件52沿圖4中的箭頭D方向與泵式升降裝置的輸 入軸一體地轉動,其中,在第二離合器構件52處,第二選擇銷88與第二切口部82配合在一 起。因此,該輸入軸的轉動力經(jīng)由小齒輪和升降齒輪傳遞至后側連桿42,并且椅墊框架16 相對于下框架26朝向下側移位(座椅高度被調節(jié)得更低)。
[0060] 注意到,在選擇器54定位在第一操作位置處的狀態(tài)下,在朝向中立位置的上側和 下側操作操作桿48的臂部48B時,由于第一選擇銷86在T形槽58內堅向地移動而防止了 第一選擇銷86與基部支架46之間的干涉。然而,在選擇器54的操作按鈕部54C在操作桿 48的該操作途中被推動的狀態(tài)下,由于第一選擇銷86從座椅前側抵接所述一對止動部60、 62中的一個止動部而抑制了選擇器54朝向第二操作位置的操作。
[0061] 此外,在選擇器54定位在第二操作位置處的狀態(tài)下,在朝向中立位置的上側和下 側操作操作桿48的臂部48B時,由于第一選擇銷86在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的座椅后側 處堅向地移動而防止了第一選擇銷86與基部支架46之間的干涉。然而,在選擇器54的操 作按鈕部54C的推動在操作桿48的該操作途中被解除的狀態(tài)下,由于第一選擇銷86從座 椅后側抵接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中的一個止動部而抑制了選擇器54朝向第一操作位置 的移動。
[0062]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朝向上側和下側操作操作桿48的臂部48B時,設置在基 部支架46的側壁部46A的前端部處的一對上載荷接受部92和下載荷接受部94與設置在 操作桿48處的抵接部(未在附圖中示出)彼此抵接。因此,操作桿48的進一步的操作被限 制。T形槽58和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的形狀設定成使得同時還防止了第一選擇銷86與 基部支架46之間的干涉。
[0063] 此外,如圖5中所示,在選擇器54定位在第一操作位置與第二操作位置之間(在移 動范圍中居中)的狀態(tài)下,第一選擇銷86設置在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之間。在這種狀態(tài) 下,由于第一選擇銷86在操作桿48的轉動方向上抵接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而限制了操 作桿48的轉動操作。
[0064]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一離合器構件50的第一切口部80配合在一起的第一 選擇銷86的、沿著選擇器54的縱向方向(移動操作方向)延伸的尺寸設定成:比與第二離合 器構件52的第二切口部82配合在一起的第二選擇銷88的尺寸更小。第一選擇銷86的強 度基于解除滑動機構20和傾斜機構22的鎖定所需的操作力來設定,并且設定成比基于調 節(jié)升降機構24所需的操作力而設定的第二選擇銷88的強度更小。注意到,第一選擇銷86 和第二選擇銷88的強度通過其截面模量(形狀、厚度等)和其材料來設定。
[0065] (實施方式的操作和效果)
[0066] 接下來,描述本實施方式的操作和效果。
[0067] 在本實施方式中,操作桿48安裝至座椅主體14,從而能夠以轉動方式操作,并且 選擇器54安裝至操作桿48以能夠沿操作桿48的轉動徑向方向移動。在選擇器54定位在 第一操作位置處的狀態(tài)下,設置在選擇器54處的第一選擇銷86與第一離合器構件50的第 一切口部80配合在一起(圖2和圖3中示出的狀態(tài))。當在這種狀態(tài)下以轉動方式操作操 作桿48時,第一離合器構件50與操作桿48 -體地轉動,并且操作桿48的操作力傳遞至連 接至第一離合器構件50的滑動機構20或傾斜機構22。
[0068] 另一方面,在選擇器54定位在第二操作位置處的狀態(tài)下,設置在選擇器54處的第 二選擇銷88與第二離合器構件52的第二切口部82接合(圖4中示出的狀態(tài))。當在這種 狀態(tài)下以轉動方式操作操作桿48時,第二離合器構件52與操作桿48 -體地轉動,并且操 作桿48的操作力傳遞至連接至第二離合器構件52的升降機構24。
[0069] 在本實施方式中,選擇器54的第一選擇銷86和第二選擇銷88定位在跨過支承軸 68 (其為第一離合器構件50和第二離合器構件52的轉動中心)相互對置的兩側。此外,第 一離合器構件50的與第一選擇銷86配合在一起的第一切口部80以及第二離合器構件52 的與第二選擇銷88配合在一起的第二切口部82分別沿相應的離合器構件50、52的轉動徑 向方向向外敞開。由于這種結構,該一個離合器構件與如下結構相比能夠制作得緊湊:在該 結構中,在第一離合器構件50和第二離合器構件52中的一者中形成沿轉動徑向方向向內 敞開的切口部,并且一個選擇銷在該面向內的切口部與形成在另一離合器構件中的面向外 的切口部之間移動。
[0070]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選擇銷86和第二選擇銷88的形狀和尺寸能夠分別根 據(jù)連接至第一離合器構件50的滑動機構20和傾斜機構22以及連接至第二離合器構件52 的升降機構24的所需的操作力來單獨地選擇。因此,能夠改善設計的靈活性。
[0071]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選擇器54在相對于操作桿48的移動范圍中居中地定位 的狀態(tài)下,即,在選擇器54的操作途中的狀態(tài)下,選擇器54上設置的第一選擇銷86設置在 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之間,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設置成不能相對于椅墊框架16移位。 在該狀態(tài)下,由于第一選擇銷86沿操作桿48的轉動方向抵接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而限 制了操作桿48的轉動操作。因此,能夠防止在選擇器54的操作途中以轉動方式操作操作 桿48而引起的錯誤操作。
[0072]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操作桿48和第一離合器構件50經(jīng)由基部支架46安裝至 椅墊框架16,并且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設置在基部支架46處。即,設置用于將操作桿48 和第一離合器構件安裝至座椅主體14的基部支架46還具有限制操作桿48在選擇器54的 操作途中進行轉動操作的功能。因此,能夠減少部件的數(shù)目。
[0073]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選擇銷86--在選擇器54處于操作途中的狀態(tài)下, 其設置在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之間--的沿著選擇器54的移動操作方向的尺寸設定成 比第二選擇銷88的該尺寸更小。因此,使第一選擇銷86穿過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之間 所需的選擇器54移動量(操作行程)能夠設定得較短。因此,能夠改善選擇器54的操作性。
[0074] 注意到,在【背景技術】部分(下文稱為常規(guī)示例)中描述的座椅調節(jié)裝置處同樣,優(yōu) 選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防止錯誤操作的止動件以限制操作桿在切換把手的操作途中進行操 作。然而,當在常規(guī)示例中將這種用于防止錯誤操作的止動件設置在傾斜板與升降板之間 時,切換把手的操作行程變長。即,當用于防止錯誤操作的止動件形成為較小以使切換把手 的行程較短時,用于防止錯誤操作的止動件的強度不足。因此,切換把手的操作行程必須制 作得較長。這樣,確保用于防止錯誤操作的止動件的強度與縮短切換把手(選擇器)的操作 行程成為對立的要求。然而,在本實施方式中,這種對立的要求都能夠通過上述結構而得到 滿足。
[0075](實施方式的補充描述)
[0076] 上述實施方式構造成使得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設置在第一選擇銷86的側部處。 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構造成使得一對止動部設置在第二選擇銷88 (第二接合 部)的側部處。
[0077] 此外,上述實施方式構造成使得用作鎖定式調節(jié)機構的滑動機構20和傾斜機構 22連接至第一離合器構件50,并且用作操作式調節(jié)機構的升降機構24連接至第二離合器 構件52。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并且連接至第一離合器構件和第二離合器構件的調節(jié)機構 的類型和數(shù)目能夠被適當?shù)馗淖儭4送?,連接至第一離合器構件和第二離合器構件的調節(jié) 機構包括與上述調節(jié)機構不同的調節(jié)機構,例如,腰部支承機構、傾翻機構、腳凳機構、側部 支承機構等。
[0078] 此外,上述實施方式構造成使得操作桿48 (操作構件)安裝至座椅主體14以能夠 圍繞沿著座椅寬度方向延伸的軸線轉動。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此。操作桿能夠成為安裝至座 椅主體以能夠以轉動方式操作的構件,并且操作桿的轉動操作的方向能夠被適當?shù)馗淖儭?br>
[0079] 此外,盡管上述實施方式構造成使得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設置在基部支架46 處,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構造成使得所述一對止動部與基部支架分離地固定至座 椅主體。此外,可以存在這種結構:所述一對止動部60、62被從上述實施方式中省去。
[0080] 另外,本發(fā)明能夠通過在不背離其主旨的范圍內以各種方式進行修改來實施。此 夕卜,當然,本發(fā)明的范圍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
1. 一種座椅操作裝置,包括: 操作構件,所述操作構件安裝至車輛座椅的座椅主體,從而以轉動方式操作; 第一離合器構件,所述第一離合器構件安裝至所述座椅主體以圍繞所述操作構件的轉 動中心轉動,并且所述第一離合器構件連接至所述座椅主體所裝備的調節(jié)機構,并且在所 述第一離合器構件中形成有第一切口部,所述第一切口部在所述第一離合器構件的轉動徑 向方向上向外敞開; 第二離合器構件,所述第二離合器構件安裝至所述座椅主體以圍繞所述操作構件的所 述轉動中心轉動,并且所述第二離合器構件連接至所述座椅主體所裝備的另一調節(jié)機構, 并且在所述第二離合器構件中、在跨過所述轉動中心與所述第一切口部相反的一側處形成 有第二切口部,所述第二切口部在所述第二離合器構件的轉動徑向方向上向外敞開;以及 切換構件,所述切換構件安裝至所述操作構件,從而在所述操作構件的轉動徑向方向 上以移動的方式操作,并且所述切換構件具有定位在跨過所述轉動中心相互對置的兩側處 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并且在所述切換構件定位在所述切換構件的移動范圍的一端 處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接合部與所述第一切口部接合,并且在所述切換構件定位在所述移 動范圍的另一端處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二接合部與所述第二切口部接合。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操作裝置,還包括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所述一對錯誤 操作防止部設置成使得不能相對于所述座椅主體移位,并且所述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在所 述操作構件的轉動方向上面向彼此,并且,在所述切換構件在所述移動范圍中居中地定位 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者設置在所述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之 間。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操作裝置,還包括基部支架, 其中,所述操作構件和所述第一離合器構件經(jīng)由所述基部支架安裝至所述座椅主體, 并且所述一對錯誤操作防止部設置在所述基部支架上。
4. 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權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操作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 二接合部中的一者的在沿著所述切換構件的移動方向上的尺寸設定成比所述第一接合部 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另一者的尺寸更小。
5. -種車輛座椅,包括: 座椅主體,所述座椅主體用于乘員乘坐,并且在所述座椅主體上設置有多個調節(jié)機構; 以及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座椅操作裝置,在所述座椅操作裝置處,所述操 作構件、所述第一離合器構件和所述第二離合器構件安裝至所述座椅主體,并且所述調節(jié) 機構分別連接至所述第一離合器構件和所述第二離合器構件。
【文檔編號】B60N2/16GK104097544SQ201410132291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3日
【發(fā)明者】重松良平, 平田貴史, 中園美保, 中村武, 家龜寬, 岡村浩延 申請人:日本發(fā)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