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shù)涉及熱泵,尤其涉及一種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
背景技術(shù):
1、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fā)展,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在新能源汽車領(lǐng)域的應用越來越流行。
2、將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系統(tǒng)中時,由于新能源汽車的負載較多,并且不同負載在不同工況下存在不同的冷卻和加熱需求,這使得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的冷卻液回路設(shè)計非常復雜。
3、因此,亟需提出一種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使其冷卻液回路既能實現(xiàn)多負載的集成,又能實現(xiàn)多種工作模式的切換。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其冷卻液回路既能實現(xiàn)多負載的集成,又能實現(xiàn)多種工作模式的切換。
2、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
3、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包括第一蒸發(fā)器、第二蒸發(fā)器、壓縮機、冷凝器、節(jié)流降壓元件、連接閥組、電機冷卻器、風冷換熱器、電池換熱器、暖芯以及冷芯,其中:
4、第一蒸發(fā)器的制冷劑出口和第二蒸發(fā)器的制冷劑出口均通過壓縮機與冷凝器的制冷劑進口連通,冷凝器的制冷劑出口通過節(jié)流降壓元件分別與第一蒸發(fā)器的制冷劑進口和第二蒸發(fā)器的制冷劑進口連通;
5、連接閥組包括第一三通閥、第二三通閥、第一二通閥、第二二通閥、第三二通閥、第四二通閥、第五二通閥、第六二通閥、第七二通閥、第八二通閥、第九二通閥、第十二通閥、第十一二通閥以及第十二二通閥;
6、第一三通閥的第一接口與冷凝器的冷卻液出口連通,第一三通閥的第三接口與暖芯的進口連通;第二三通閥的第一接口與第一蒸發(fā)器的冷卻液出口連通,第二三通閥的第二接口與第二蒸發(fā)器的冷卻液出口連通,第二三通閥的第三接口與冷芯的進口連通;
7、第一二通閥的第一接口分別與電機冷卻器的進口和風冷換熱器的出口連通,第一二通閥的第二接口分別與第二二通閥的第一接口和第五二通閥的第一接口連通;第二二通閥的第一接口與第五二通閥的第一接口連通,第二二通閥的第二接口分別與第一三通閥的第二接口和第六二通閥的第一接口連通;第三二通閥的第一接口分別與第十二二通閥的第一接口、暖芯的出口以及冷凝器的冷卻液進口連通,第三二通閥的第二接口分別與電機冷卻器的出口和第四二通閥的第一接口連通;第四二通閥的第二接口分別與第十一二通閥的第一接口、第二蒸發(fā)器的冷卻液進口、第一蒸發(fā)器的冷卻液進口以及冷芯的出口連通;第五二通閥的第二接口分別與第七二通閥的第二接口和第八二通閥的第一接口連通;第六二通閥的第一接口與第一三通閥的第二接口連通,第六二通閥的第二接口分別與電池換熱器的進口、第九二通閥的第一接口以及第十二通閥的第一接口連通;第七二通閥的第一接口與風冷換熱器的進口連通,第七二通閥的第二接口與第八二通閥的第一接口連通;第八二通閥的第二接口分別與第九二通閥的第二接口、第二蒸發(fā)器的冷卻液出口以及第二三通閥的第二接口連通;第九二通閥的第一接口分別與電池換熱器的進口和第十二通閥的第二接口連通,第九二通閥的第二接口分別與第二蒸發(fā)器的冷卻液出口和第二三通閥的第二接口連通;第十二通閥的第一接口與電池換熱器的進口連通,第十二通閥的第二接口分別與電池換熱器的出口、第十一二通閥的第二接口以及第十二二通閥的第二接口連通;第十一二通閥的第一接口分別與第二蒸發(fā)器的冷卻液進口、第一蒸發(fā)器的冷卻液進口以及冷芯的出口連通,第十一二通閥的第二接口分別與電池換熱器的出口和第十二二通閥的第二接口連通;第十二二通閥的第一接口分別與暖芯的出口和冷凝器的冷卻液進口連通,第十二二通閥的第二接口與電池換熱器的出口連通。
8、可選地,當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處于第一模式時,第一三通閥的第一接口與第一三通閥的第二接口連通,第二三通閥的第一接口與第二三通閥的第三接口連通,第二二通閥、第五二通閥、第七二通閥、第三二通閥、第十一二通閥以及第九二通閥均打開,第一二通閥、第四二通閥、第六二通閥、第八二通閥、第十二通閥以及第十二二通閥均關(guān)閉。
9、可選地,當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處于第二模式時,第一三通閥的第一接口與第一三通閥的第二接口連通,第二三通閥的第一接口與第二三通閥的第二接口連通,第二二通閥、第五二通閥、第七二通閥、第三二通閥、第十一二通閥以及第九二通閥均打開,第一二通閥、第四二通閥、第六二通閥、第八二通閥、第十二通閥以及第十二二通閥均關(guān)閉。
10、可選地,當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處于第三模式時,第一三通閥的第一接口分別與第一三通閥的第二接口和第一三通閥的第三接口連通,第二三通閥的第一接口與第二三通閥的第二接口連通,第六二通閥、第十二通閥、第十二二通閥、第四二通閥、第八二通閥以及第七二通閥均打開,第一二通閥、第二二通閥、第三二通閥、第五二通閥、第九二通閥以及第十一二通閥均關(guān)閉。
11、可選地,當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處于第四模式時,第一三通閥的第一接口分別與第一三通閥的第二接口和第一三通閥的第三接口連通,第二三通閥的第一接口與第二三通閥的第二接口連通,第六二通閥、第十二通閥、第十二二通閥、第四二通閥、第八二通閥、第五二通閥以及第一二通閥均打開,第二二通閥、第三二通閥、第七二通閥、第九二通閥以及第十一二通閥均關(guān)閉。
12、可選地,當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處于第五模式時,第一三通閥的第一接口與第一三通閥的第三接口連通,第二三通閥的第一接口與第二三通閥的第三接口連通,第十二通閥、第四二通閥、第八二通閥以及第七二通閥均打開,第一二通閥、第二二通閥、第三二通閥、第五二通閥、第六二通閥、第九二通閥、第十一二通閥以及第十二二通閥均關(guān)閉。
13、可選地,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還包括第一水泵,第一水泵的出口與冷凝器的冷卻液進口連通,第一水泵的進口分別與暖芯的出口、第三二通閥的第一接口以及第十二二通閥的第一接口連通。
14、可選地,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還包括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的出口與第一蒸發(fā)器的冷卻液進口連通,第二水泵的進口分別與冷芯的出口、第二蒸發(fā)器的冷卻液進口、第十一二通閥的第一接口以及第四二通閥的第二接口連通。
15、可選地,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還包括第三水泵,第三水泵的出口與電池換熱器的進口連通,第三水泵的進口分別與第六二通閥的第二接口、第九二通閥的第一接口以及第十二通閥的第一接口連通。
16、可選地,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還包括第四水泵,第四水泵的出口與第二蒸發(fā)器的冷卻液進口連通,第四水泵的進口分別與第一蒸發(fā)器的冷卻液進口、冷芯的出口、第十一二通閥的第一接口以及第四二通閥的第二接口連通。
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通過設(shè)置連接閥組,實現(xiàn)了第一蒸發(fā)器的冷卻液端、第二蒸發(fā)器的冷卻液端、冷凝器的冷卻液端、電機冷卻器、風冷換熱器、電池換熱器、暖芯以及冷芯的集成和選擇性連通,同時配合第一蒸發(fā)器的制冷劑端和第二蒸發(fā)器的制冷劑端分別與冷凝器的制冷劑端的連通,使得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的冷卻液回路具有多種工作模式,并且能夠在多種工作模式之間進行切換。
1.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蒸發(fā)器(110)、第二蒸發(fā)器(120)、壓縮機、冷凝器(200)、節(jié)流降壓元件、連接閥組、電機冷卻器(300)、風冷換熱器(400)、電池換熱器(500)、暖芯(610)以及冷芯(620),其中: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處于第一模式時,所述第一三通閥(710)的第一接口與所述第一三通閥(710)的第二接口連通,所述第二三通閥(720)的第一接口與所述第二三通閥(720)的第三接口連通,所述第二二通閥(740)、所述第五二通閥(770)、所述第七二通閥(790)、所述第三二通閥(750)、所述第十一二通閥(7104)以及所述第九二通閥(7102)均打開,所述第一二通閥(730)、所述第四二通閥(760)、所述第六二通閥(780)、所述第八二通閥(7101)、所述第十二通閥(7103)以及所述第十二二通閥(7105)均關(guān)閉。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處于第二模式時,所述第一三通閥(710)的第一接口與所述第一三通閥(710)的第二接口連通,所述第二三通閥(720)的第一接口與所述第二三通閥(720)的第二接口連通,所述第二二通閥(740)、所述第五二通閥(770)、所述第七二通閥(790)、所述第三二通閥(750)、所述第十一二通閥(7104)以及所述第九二通閥(7102)均打開,所述第一二通閥(730)、所述第四二通閥(760)、所述第六二通閥(780)、所述第八二通閥(7101)、所述第十二通閥(7103)以及所述第十二二通閥(7105)均關(guān)閉。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處于第三模式時,所述第一三通閥(710)的第一接口分別與所述第一三通閥(710)的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閥(710)的第三接口連通,所述第二三通閥(720)的第一接口與所述第二三通閥(720)的第二接口連通,所述第六二通閥(780)、所述第十二通閥(7103)、所述第十二二通閥(7105)、所述第四二通閥(760)、所述第八二通閥(7101)以及所述第七二通閥(790)均打開,所述第一二通閥(730)、所述第二二通閥(740)、所述第三二通閥(750)、所述第五二通閥(770)、所述第九二通閥(7102)以及所述第十一二通閥(7104)均關(guān)閉。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處于第四模式時,所述第一三通閥(710)的第一接口分別與所述第一三通閥(710)的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閥(710)的第三接口連通,所述第二三通閥(720)的第一接口與所述第二三通閥(720)的第二接口連通,所述第六二通閥(780)、所述第十二通閥(7103)、所述第十二二通閥(7105)、所述第四二通閥(760)、所述第八二通閥(7101)、所述第五二通閥(770)以及所述第一二通閥(730)均打開,所述第二二通閥(740)、所述第三二通閥(750)、所述第七二通閥(790)、所述第九二通閥(7102)以及所述第十一二通閥(7104)均關(guān)閉。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處于第五模式時,所述第一三通閥(710)的第一接口與所述第一三通閥(710)的第三接口連通,所述第二三通閥(720)的第一接口與所述第二三通閥(720)的第三接口連通,所述第十二通閥(7103)、所述第四二通閥(760)、所述第八二通閥(7101)以及所述第七二通閥(790)均打開,所述第一二通閥(730)、所述第二二通閥(740)、所述第三二通閥(750)、所述第五二通閥(770)、所述第六二通閥(780)、所述第九二通閥(7102)、所述第十一二通閥(7104)以及所述第十二二通閥(7105)均關(guān)閉。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還包括第一水泵(810),所述第一水泵(810)的出口與所述冷凝器(200)的冷卻液進口連通,所述第一水泵(810)的進口分別與所述暖芯(610)的出口、所述第三二通閥(750)的第一接口以及所述第十二二通閥(7105)的第一接口連通。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還包括第二水泵(820),所述第二水泵(820)的出口與所述第一蒸發(fā)器(110)的冷卻液進口連通,所述第二水泵(820)的進口分別與所述冷芯(620)的出口、所述第二蒸發(fā)器(120)的冷卻液進口、所述第十一二通閥(7104)的第一接口以及所述第四二通閥(760)的第二接口連通。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還包括第三水泵(830),所述第三水泵(830)的出口與所述電池換熱器(500)的進口連通,所述第三水泵(830)的進口分別與所述第六二通閥(780)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九二通閥(7102)的第一接口以及所述第十二通閥(7103)的第一接口連通。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間接式熱泵系統(tǒng)還包括第四水泵(840),所述第四水泵(840)的出口與所述第二蒸發(fā)器(120)的冷卻液進口連通,所述第四水泵(840)的進口分別與所述第一蒸發(fā)器(110)的冷卻液進口、所述冷芯(620)的出口、所述第十一二通閥(7104)的第一接口以及所述第四二通閥(760)的第二接口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