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輪胎安全胎中胎續(xù)跑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輪胎安全胎中胎續(xù)跑裝置,是一種安裝在車輛輪胎鋼圈上,在輪胎破損時具有安全保護性能的裝置,尤其是能利用模具大量規(guī)格化生產同時適應各種規(guī)格輪胎的續(xù)跑裝置。
已有的輪胎續(xù)跑裝,如美國第4393911號發(fā)明專利公開的,在外胎中置入兩內胎,兩內胎中個別置入一補強管,在兩開放端的內胎中置入一連接件,將兩內胎于鎖合部位連接在一起,再利用插銷及軸襯將兩內胎拉緊并連接固定于輪胎鋼圈上,輪胎破胎時,提供保護外胎的功能。又如更早期的美國第3394749號發(fā)明專利公開的,利用兩連接件互相拉緊并連接固定于輪胎鋼圈上,在連接件內周緣及外周緣上均設有凸齒,與輪胎鋼圈互相卡合,以增加其間的磨擦力。綜觀以上兩文獻的記載,可以發(fā)現下列缺點一、由于采用兩對稱而設的連接件,當安裝于不同尺寸的輪胎鋼圈時,需要另外開模,生產制造成本增加,產品競爭力差。
二、兩開放端的鎖合部位,均采用連接件連接在一起,再利用插銷或六角螺栓將兩內胎拉緊并連接固定于輪胎鋼圈上,在輪胎行進間由于高熱及振動,內胎會產生變形及松脫現象,影響行車安全。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輪胎安全胎中胎續(xù)跑裝置,采用許多個結構完全對稱且相同的主結構件串聯而成,以便利用模具大量規(guī)格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
其次要目的,是采用可調節(jié)結構,使單一規(guī)格的主結構能適用于不同尺寸的鋼圈。
其又一目的在于每一個主結構串聯后的兩開放端用一鎖合裝置固定連接,防止松脫,保證安全。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輪胎安全胎中胎續(xù)跑裝置,主要由若干個預定數目的主結構所構成,其特征在于各個主結構形狀結構完全對稱且相同,每一個主結構的形狀均呈圓弧形,其橫截面呈工字型,主結構的上方設有一頂曲面,其下方左側設有一反折曲面,其下方右側設有第一容置空間,主結構左側由正面凹設一第三結合端,在第三結合端面上適當位置處設有第二貫孔,在其右側由背面凹設一第一結合端,在第一結合端面上也于適當位置處設有第一貫孔,主結構的下方第一容置空間中塞置一相等厚度的頂持片,該頂持片寬度較第一容置空間為長,頂持片的外側設為頂持曲面,在頂持片的上方設有兩水平方向的第一燕尾槽孔及第二燕尾槽孔,其燕尾設于頂持片的下方并呈穿透狀態(tài);各主結構相鄰的主結構左側由正面也凹設一第二結合端,第二結合端恰與主結構右側的第一結合端相吻合,在相鄰的主結構第二結合端面上也設有第三貫孔,第三貫孔恰與第一結合端上的第一貫孔相對正,由外側插入一插銷穿入第一貫孔及第三貫孔將主結構與相鄰主結構相接在一起,各個主結構按相同結構依次相接成環(huán)形圍箍于輪胎鋼圈底面;各反折曲面外側與鋼圈底面之間可視需要加設墊補片,墊補片用螺釘由反折曲面的中垂線上鎖入固定,各螺釘埋入墊補片之中;各主結構的頂曲面上方復蓋一由橡膠制成的蓋板,相鄰的兩主結構接觸部位的棱角均設為倒角。
由若干預定數目的主結構依次串聯后,其兩開放端為鎖合端,該鎖合端的連接結構是左鎖合端的第一結合端靠內側設一倒T型槽孔,左鎖合端的外側沿開放端設有一長形槽孔,在左鎖合端的倒T型槽孔內側的單邊內壁上設有齒排;右鎖合端的第二結合端設有一貫孔,貫孔內插入一鎖合裝置,該鎖合裝置呈階梯狀圓柱體,其腰側設有第一圓形棘齒,在其上方接設有第二圓形棘齒,在第二圓形棘齒上方的圓柱體外側設有外螺紋,在圓柱體中心內設有內六角孔,當鎖合裝置插入貫孔后,其下方穿透第二結合端,其下方套設一墊圈,鎖合時,左鎖合端的第一結合端與右鎖合端的第二結合端互相疊合,鎖合裝置的第一圓形棘齒位于左鎖合端下方倒T型槽孔中并與齒排互相嚙合,在鎖定位置時,鎖合裝置的第二圓形棘齒上套設一限止片,該限止片呈長形片體,其中心處有一棘齒孔,棘齒孔恰套于第二圓形棘齒上,限止片恰好卡于長形槽孔中,限止片上方設一墊圈,一螺母將限止片壓緊定位于長形槽孔中。
下面結合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及其附圖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片段立體分解圖。
圖2是圖1中單個主結構的主視圖。
圖3是圖2的側視圖。
圖4是兩相鄰的主結構連結圖。
圖5是圖1中頂持片主視圖。
圖6是圖5的仰視圖。
圖7是本實施例與輪胎、鋼圈的裝配圖。
圖8是各個主結構串聯后的狀態(tài)圖。
圖9是主結構串聯后的兩鎖合端立體分解圖。
圖10是圖9中各部件的裝配圖。
本發(fā)明一種輪胎安全胎中胎續(xù)跑裝置100由若干個預定數目的主結構所構成,例如需要直徑為14英寸,則主結構的數目為14個,如需要直徑為15英寸,則主結構的數目為15個,依次類推。各個主結構形狀構造完全相同且對稱,依次串聯相接成環(huán)形。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續(xù)跑裝置100部分片段的立體分解圖,兩個主結構10、20一左一右,形狀構造完全相同,僅需描述其中之一即可。左側主結構10的形狀略呈“工”字型,其軸向又略呈圓弧形(見圖2所示)。參閱圖3,左側主結構10沿徑向截面呈“工”字型形狀,其上方設有一頂曲面11,下方左側設有一反折曲面12,下方右側設有一水平方向的長形第一容置空間13。相對于第一容置空間13上方,即左側主結構10的底部沿徑向設有第一底螺孔18及第二底螺孔19(見圖7中標注位置)。參閱圖1、2,左側主結構10的左側由正面凹設一第三結合端14,在第三結合端14的面上適當位置處設有第二貫孔17,在其右側由背面凹設一第一結合端15,在第一結合端15的面上也于適當位置處設有第一貫孔16。左側主結構10的下方第一容置空間13中恰可塞置一左頂持片40,左頂持片40的厚度恰與第一容置空間13的厚度相等,其寬度較第一容置空間13為長,故會露出一小段寬度于左側主結構10的下方外側。右側主結構20的左側與左側主結構20的左側相同由正面凹設一第二結合端24,第二結合端恰與左側主結構10右側的第一結合端15相吻合,在第二結合端24的面上也設有一第三貫孔27,第三貫孔27恰與設于第一結合端15上的第一貫孔16相對正。當第一結合端15與第二結合端24吻合時,由其外側插入一插銷50依次穿入第一貫孔16及第三貫孔27。插銷50的頭部設有圓形的卡制頭51,其靠近尾端處凹設一環(huán)形槽52,在插銷50的尾端環(huán)形槽52中套上一C型扣環(huán)53,如圖4所示,插銷50不會自兩貫孔中脫離。右側主結構20下方的第二容置空間29也塞置一右頂持片30,右頂持片30內側塞于第二容置空間29中,外側設為頂持曲面31。右頂持片30的上方設有兩水平方向的第一燕尾槽孔32及第二燕尾槽孔33(如圖6所示,左頂持片40也有相同構造),其燕尾設于右頂持片30下方并呈穿透狀態(tài)(如圖5所示)。當右頂持片30由下方用斜頭螺釘與右側主結構20互相鎖合于第二容置空間29時,得益于第一及第二燕尾槽孔32、33可移動調整右頂持片30外露的長度,以適應各種不同尺寸鋼圈60底面61的結合狀態(tài)(如圖7所示)。再于左側主結構10的頂曲面11上方復蓋一左蓋板55,于右側主結構20的頂曲面上方也復蓋一右蓋板56。左蓋板55有第一夾持片57及第二夾持片58夾住左側主結構10的喉部,使左蓋板55不致脫離于左側主結構10的上方。兩蓋板是用橡膠制成,當輪胎66破胎時,兩蓋板能保護鋼圈60及輪胎66。
在左側主結構10與右側主結構20接觸部位上下的棱角設為倒角,使各主結構串聯時不會產生互相干涉的現象。
圖7所示的是本實施例續(xù)跑裝置100與鋼圈60及輪胎66的裝配結構。續(xù)跑裝置100環(huán)設于鋼圈60底面61的周緣上,鋼圈60的截面略呈Y字型形狀,其鋼圈60左側延伸向上有一左唇部63,其右側延伸向上有一右唇部62,輪胎66由右唇部62與左唇部63的內側卡住。左側主結構10下方左側的反折曲面12與鋼圈60底面61的形狀相吻合,如圖7中實線所示;若因不同規(guī)格的鋼圈60造成無法吻合,如圖7中左側虛線所示,則于反折曲面12之外部加設一墊補片65,墊補片65的下方中垂線處設有一螺孔,由螺釘擰入反折曲面12中垂線上的斜螺孔28鎖入固定,該螺釘埋入墊補片65之中,另一方面,使用左、右頂持片30及40調整與鋼圈60底面61的右側結合狀態(tài),如此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結構的鋼圈,是本發(fā)明的最大功效及進步性。
在反折曲面12及左頂持片30與鋼圈60底面61之間,還可設一圈橡膠墊(圖中未示),增加其間的彈性接觸。
如圖8所示,各主結構串聯成圓環(huán)狀。由于要適應各種不同直徑及結構的鋼圈60,需要一個一個地增加主結構的數目,在滿足設定的最小尺寸的鋼圈時,其主結構結合端的隙縫呈現上方較下方寬的狀態(tài),以后要滿足較大尺寸的鋼圈時,每增加一個主結構,因在結合端采用樞接的方式,上方的隙縫略為縮小,下方的隙縫略為放大,每一個主結構10和20的底部與鋼圈底面61有兩點接觸,可增加其間的彈性接觸,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功效及進步性。
參閱圖9、10,各主結構串聯后的首尾兩開放端為鎖合端70,其中左鎖合端71的第一結合端15靠內側設有一倒T型槽孔73,左鎖合端71的外側(在圖9、10中為繪圖表達的方便,將鎖合端70旋轉90度,在圖7所示,應為兩側方向才是),沿開放端設有一長形槽孔75,長形槽孔75靠內側設為圓弧形,在左鎖合端71的倒T型槽孔73內側容置空間的單邊內壁上設有齒排74。右鎖合端72的第二結合端24設有一貫孔76,此貫孔76較第一、二、三貫孔16、17、27略大;當左鎖合端71與右鎖合端72互相靠近鎖合時,由右鎖合端72第二結合端24的貫孔76插入一鎖合裝置77,該鎖合裝置77呈階梯狀圓柱體,其腰側設有一直排式第一圓形棘齒78,在第一圓形棘齒78上方接設有直排式第二圓形棘齒79,該第二圓形棘齒79直徑較第一圓形棘齒78小,在第二圓形棘齒79上方圓柱體外側設有外螺紋80,在圓柱體上方中心部位設有一內六角孔81,鎖合裝置77的下方向內設有一內螺孔。當鎖合裝置77插入貫孔76后,第一圓形棘齒78受制于右鎖合端72的第二結合端24上,其下方穿透第二結合端24,并露出一小段,再由其下方套設一墊圈86,用一螺釘旋入鎖合裝置77下方的內螺孔鎖入固定,此時鎖合裝置77仍可在貫孔76中旋轉。當鎖合時,左鎖合端71的第一結合端15與右鎖合端72的第二結合端24互相疊合,鎖合裝置77的第一圓形棘齒78進入左鎖合端71下方的倒T型槽孔73中并與齒排74互相嚙合,產生連動結構,再利用一六角板手插入頂端的內六角孔81中,旋轉鎖合裝置77,使第一圓形棘齒78向內旋轉移動將續(xù)跑裝置100鎖合定位。鎖合端70鎖固后,再以一限止片82置于鎖合裝置77的第二圓形棘齒79上套住,限止片82是兩端凸起設有握持部84的長形片體,其中心處設有一垂直狀的棘齒孔83,該棘齒孔83恰好套于第二圓形棘齒79上并卡于長形槽孔75中,防止鎖合裝置77回旋松脫。限止片82上方置一墊圈85,用一六角螺帽87將限止片82壓住定位于長形槽孔75中。
從上述結構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發(fā)明具有諸多優(yōu)點一、續(xù)跑裝置是由若干個互相對稱且完全相同的主結構互相串聯而成,便于模組化大量生產,也有利于自動化生產,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增加產品競爭力。
二、各主結構的下方,一方面使用頂持片調整適應鋼圈底面右側的結合狀態(tài),另一方面再采用墊補片彌補鋼圈底面左側的結合狀態(tài),使本發(fā)明在一定范圍內可調整,以適應各種不同形狀結構的鋼圈。
三、每一主結構底部與輪胎鋼圈的底面呈兩點接觸,增加了其間的彈性接觸,可緩解輪胎駛過路上坑洞造成的沖擊。
四、在主結構串聯后的兩開放端,以鎖合裝置把它們拉緊并鎖合固定,不會有松脫之慮,安全有保障。
五、每一主結構與相鄰主結構的接觸部位,在其上下接觸的棱角處均設為倒角,故在串聯時,不會產生互相干涉現象。
權利要求
1.一種輪胎安全胎中胎續(xù)跑裝置,主要由若干個預定數目的主結構所構成,其特征在于各個主結構形狀結構完全對稱且相同,每一個主結構的形狀均呈圓弧形,其橫截面呈工字型,主結構的上方設有一頂曲面,其下方左側設有一反折曲面,其下方右側設有第一容置空間,主結構左側由正面凹設一第三結合端,在第三結合端面上適當位置處設有第二貫孔,在其右側由背面凹設一第一結合端,在第一結合端面上也于適當位置處設有第一貫孔,主結構的下方第一容置空間中塞置一相等厚度的頂持片,該頂持片寬度較第一容置空間為長,頂持片的外側設為頂持曲面,在頂持片的上方設有兩水平方向的第一燕尾槽孔及第二燕尾槽孔,其燕尾設于頂持片的下方并呈穿透狀態(tài);各主結構相鄰的主結構左側由正面也凹設一第二結合端,第二結合端恰與主結構右側的第一結合端相吻合,在相鄰的主結構第二結合端面上也設有第三貫孔,第三貫孔恰與第一結合端上的第一貫孔相對正,由外側插入一插銷穿入第一貫孔及第三貫孔將主結構與相鄰主結構相接在一起,各個主結構按相同結構依次相接成環(huán)形圍箍于輪胎鋼圈底面;各反折曲面外側與鋼圈底面之間可視需要加設墊補片,墊補片用螺釘由反折曲面的中垂線上鎖入固定,各螺釘埋入墊補片之中;各主結構的頂曲面上方復蓋一由橡膠制成的蓋板,相鄰的兩主結構接觸部位的棱角均設為倒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安全胎中胎續(xù)跑裝置,其特征在于由若干預定數目的主結構依次串聯后,其兩開放端為鎖合端,該鎖合端的連接結構是左鎖合端的第一結合端靠內側設一倒T型槽孔,左鎖合端的外側沿開放端設有一長形槽孔,在左鎖合端的倒T型槽孔內側的單邊內壁上設有齒排;右鎖合端的第二結合端設有一貫孔,貫孔內插入一鎖合裝置,該鎖合裝置呈階梯狀圓柱體,其腰側設有第一圓形棘齒,在其上方接設有第二圓形棘齒,在第二圓形棘齒上方的圓柱體外側設有外螺紋,在圓柱體中心內設有內六角孔,當鎖合裝置插入貫孔后,其下方穿透第二結合端,其下方套設一墊圈,鎖合時,左鎖合端的第一結合端與右鎖合端的第二結合端互相疊合,鎖合裝置的第一圓形棘齒位于左鎖合端下方倒T型槽孔中并與齒排互相嚙合,在鎖定位置時,鎖合裝置的第二圓形棘齒上套設一限止片,該限止片呈長形片體,其中心處有一棘齒孔,棘齒孔恰套于第二圓形棘齒上,限止片恰好卡于長形槽孔中,限止片上方設一墊圈,一螺母將限止片壓緊定位于長形槽孔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一種輪胎安全胎中胎續(xù)跑裝置,由若干形狀結構對稱且相同的主結構串聯成環(huán)形裝置于輪胎鋼圈的底面上,每一主結構下方用頂持片調整與鋼圈底面右側狀態(tài),用墊補片調整與鋼圈底面左側狀態(tài),串聯后的兩開放端用一鎖合裝置拉緊鎖合固定,其優(yōu)點是主結構便于模組化大量生產,能適應不同尺寸的鋼圈,與鋼圈的結合牢固,安全有保障。
文檔編號B60C7/00GK1179390SQ9710646
公開日1998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6月16日
發(fā)明者張東順 申請人:張東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