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傳動發(fā)電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摩擦傳動發(fā)電車,屬于發(fā)電汽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傳統汽車使用汽油或者柴油提供動力,隨著目前成品油價大幅波動,養(yǎng)車成本讓人不堪承受,使用汽油或者柴油提供動力也不環(huán)保,污染環(huán)境,因此不少城市實行汽車限購限行政策,這樣給購車人的出行帶來很多的不便,同時近些年國家大力提倡發(fā)展電動汽車,這樣既能滿足環(huán)保要求又不影響人們的出行。然而現有的電動汽車不僅價格昂貴,而且一般為自帶蓄電池作為動力,蓄電池電量使用完畢需要去特定場所充電,充電完成才可以再次駕駛出行,但是這些特有的汽車充電樁由于各種原因在我國公共場所的供應極其匱乏,導致本來高價電動汽車的出行困難變得難上加難。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摩擦發(fā)電汽車。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摩擦傳動發(fā)電車,包括車架、前輪摩擦輪、前輪摩擦輪傳動軸、電瓶組、前三角皮帶輪、后三角皮帶輪、后輪摩擦輪傳動軸和后輪摩擦輪,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后輪摩擦輪傳動軸均設置在車架底部,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兩端分別連接有前輪摩擦輪,所述前輪摩擦輪設置在前輪輪盤用于跟行駛過程的前輪輪盤表面摩擦,所述后輪摩擦輪傳動軸兩端分別連接有后輪摩擦輪,所述后輪摩擦輪設置在后輪輪盤用于跟行駛過程的后輪輪盤表面摩擦,在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中心位置開有安裝前三角皮帶輪的前皮帶輪槽、在所述后輪摩擦輪傳動軸中心位置開有安裝后三角皮帶輪的后皮帶輪槽,前三角皮帶輪、后三角皮帶輪通過三角皮帶與放置于汽車后備箱內的發(fā)電機相連,所述電瓶組設置在車架底部;
所述前輪摩擦輪、后輪摩擦輪均為小直徑摩擦輪。
[0005]所述前輪摩擦輪、后輪摩擦輪的直徑均為二公分至三公分,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后輪摩擦輪傳動軸的直徑均為二公分。
[0006]所述前輪摩擦輪設置在前輪輪盤的頂部、后輪摩擦輪設置在后輪輪盤的頂部。
[0007]本發(fā)明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一、在汽車前后輪胎上方通過傳動摩擦軸安裝固定摩擦輪使之與汽車輪胎進行有效到位摩擦,在前后兩個傳動軸的中心部位安裝三角皮帶輪,皮帶輪與放置于汽車后備箱內的發(fā)電機相連,驅動發(fā)電機產生發(fā)電,再由發(fā)電機給汽車源源不斷提供前進動力,使輪胎飛速轉動,多余電力則存于放置于汽車車頭下方接近前輪位置的電瓶組內,以備必要之需。本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
[0009]二、前輪摩擦輪設置在前輪輪盤的頂部、后輪摩擦輪設置在后輪輪盤的頂部,這樣使得汽車在行駛過程前輪摩擦輪最大程度的與前輪輪盤摩擦、后輪摩擦輪最大程度的與后輪輪盤摩擦,使得本裝置摩擦發(fā)電的工作效率更高。
[0010]三、前輪摩擦輪、后輪摩擦輪的直徑均為二公分至三公分,前輪摩擦輪傳動軸、后輪摩擦輪傳動軸的直徑均為二公分,這樣的直徑設置能夠使得前輪摩擦輪、后輪摩擦輪的轉速更高,基本達到每秒1450轉,同樣前輪摩擦輪傳動軸、后輪摩擦輪傳動軸對皮帶輪的傳動效率也比較高,最終使得本裝置的摩擦發(fā)電工作效率比較高。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I為前輪,2為前輪摩擦輪,3為前輪摩擦輪傳動軸,4為電瓶組,5為前三角皮帶輪,6為后三角皮帶輪,7為后輪摩擦輪傳動軸,8為后輪摩擦輪,9為后輪,10為車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摩擦傳動發(fā)電車,包括車架10、前輪摩擦輪2、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電瓶組
4、前三角皮帶輪5、后三角皮帶輪6、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和后輪摩擦輪8,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均設置在車架10底部,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兩端分別連接有前輪摩擦輪2,所述前輪摩擦輪2設置在前輪I輪盤用于跟行駛過程的前輪I輪盤表面摩擦,所述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兩端分別連接有后輪摩擦輪8,所述后輪摩擦輪8設置在后輪9輪盤用于跟行駛過程的后輪9輪盤表面摩擦,在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中心位置開有安裝前三角皮帶輪5的前皮帶輪槽、在所述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中心位置開有安裝后三角皮帶輪6的后皮帶輪槽,前三角皮帶輪5、后三角皮帶輪6通過三角皮帶與放置于汽車后備箱內的發(fā)電機相連,所述電瓶組4設置在車架10底部;
所述前輪摩擦輪2、后輪摩擦輪8均為小直徑摩擦輪。
[0014]所述前輪摩擦輪2、后輪摩擦輪8的直徑均為二公分至三公分,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的直徑均為二公分。
[0015]所述前輪1、電瓶組4、前三角皮帶輪5、后三角皮帶輪6、后輪9、車架10均為現有技術。
[0016]實施例二
如圖1所示,摩擦傳動發(fā)電車,包括車架10、前輪摩擦輪2、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電瓶組
4、前三角皮帶輪5、后三角皮帶輪6、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和后輪摩擦輪8,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均設置在車架10底部,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兩端分別連接有前輪摩擦輪2,所述前輪摩擦輪2設置在前輪I輪盤用于跟行駛過程的前輪I輪盤表面摩擦,所述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兩端分別連接有后輪摩擦輪8,所述后輪摩擦輪8設置在后輪9輪盤用于跟行駛過程的后輪9輪盤表面摩擦,在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中心位置開有安裝前三角皮帶輪5的前皮帶輪槽、在所述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中心位置開有安裝后三角皮帶輪6的后皮帶輪槽,前三角皮帶輪5、后三角皮帶輪6通過三角皮帶與放置于汽車后備箱內的發(fā)電機相連,所述電瓶組4設置在車架10底部;
所述前輪摩擦輪2、后輪摩擦輪8均為小直徑摩擦輪。
[0017]所述前輪摩擦輪2、后輪摩擦輪8的直徑均為二公分至三公分,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的直徑均為二公分。
[0018]所述前輪摩擦輪2設置在前輪I輪盤的頂部、后輪摩擦輪8設置在后輪9輪盤的頂部。所述前輪1、電瓶組4、前三角皮帶輪5、后三角皮帶輪6、后輪9、車架10均為現有技術。
[0019]本發(fā)明不僅可以應用于普通小型乘用車,也可以用于其他乘用車,前輪摩擦輪2、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和后輪摩擦輪8的尺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難
iF.0
[0020]上述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的解釋而非限制,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前提下所作的變形也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摩擦傳動發(fā)電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車架(10)、前輪摩擦輪(2)、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電瓶組(4)、前三角皮帶輪(5)、后三角皮帶輪(6)、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和后輪摩擦輪(8 ),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 )、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 )均設置在車架(10 )底部,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 )兩端分別連接有前輪摩擦輪(2 ),所述前輪摩擦輪(2 )設置在前輪(I)輪盤用于跟行駛過程的前輪(I)輪盤表面摩擦,所述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兩端分別連接有后輪摩擦輪(8 ),所述后輪摩擦輪(8 )設置在后輪(9 )輪盤用于跟行駛過程的后輪(9 )輪盤表面摩擦,在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中心位置開有安裝前三角皮帶輪(5)的前皮帶輪槽、在所述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中心位置開有安裝后三角皮帶輪(6)的后皮帶輪槽,前三角皮帶輪(5)、后三角皮帶輪(6)通過三角皮帶與放置于汽車后備箱內的發(fā)電機相連,所述電瓶組(4)設置在車架(10)底部; 所述前輪摩擦輪(2)、后輪摩擦輪(8)均為小直徑摩擦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傳動發(fā)電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輪摩擦輪(2)、后輪摩擦輪(8)的直徑均為二公分至三公分,所述前輪摩擦輪傳動軸(3)、后輪摩擦輪傳動軸(7)的直徑均為二公分。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傳動發(fā)電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輪摩擦輪(2)設置在前輪(I)輪盤的頂部、后輪摩擦輪(8)設置在后輪(9)輪盤的頂部。
【專利摘要】摩擦傳動發(fā)電車,屬于發(fā)電汽車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摩擦發(fā)電汽車,所采用的技術方案:電瓶組、前輪摩擦輪傳動軸、后輪摩擦輪傳動軸均設置在車架底部,前輪摩擦輪傳動軸兩端分別連接有前輪摩擦輪,前輪摩擦輪設置在前輪輪盤用于跟行駛過程的前輪輪盤表面摩擦,后輪摩擦輪傳動軸兩端分別連接有后輪摩擦輪,后輪摩擦輪設置在后輪輪盤用于跟行駛過程的后輪輪盤表面摩擦,在前輪摩擦輪傳動軸中心位置、在后輪摩擦輪傳動軸中心位置均開有安裝三角皮帶輪的皮帶輪槽,三角皮帶輪通過三角皮帶與放置于汽車后備箱內的發(fā)電機相連;前輪摩擦輪、后輪摩擦輪均為小直徑摩擦輪,本發(fā)明應用于汽車。
【IPC分類】B60L11-18
【公開號】CN104608652
【申請?zhí)枴緾N201510042657
【發(fā)明人】盧正杰
【申請人】盧正杰
【公開日】2015年5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