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飾構件構造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內飾構件構造,其能夠在不降低內飾構件的安裝性能和外觀性的情況下,抑制供織帶貫穿的開口部發(fā)生打開變形。在內飾構件構造中,內飾構件(20)對連結有織帶(41)的織帶固定件進行覆蓋。在內飾構件(20)設置有開口部(26),該開口部用于將所述織帶(41)從被所述內飾構件(20)所覆蓋的具有所述織帶固定件的空間拉到車廂內的空間,拉出到車廂內側,開口部(26)呈狹縫形狀,即開口部延伸至內飾構件的(20)邊緣端部,且開口部(26)的一側端(26a)形成為邊緣端部是敞開的,在一側端(26a)設置有抵接于車身側的壁面部(32a)的抵接部。
【專利說明】
內飾構件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廂內的內飾構件構造,其用內飾構件覆蓋織帶固定件,該織帶固定件上連結有車輛用安全帶裝置的織帶。
【背景技術】
[0002]—般情況下,為將乘員約束在座位上,在車輛的座椅上設有安全帶裝置。在安全帶裝置安裝于構成車身側部的板(例如中柱)后,用由樹脂等形成的內飾構件(中柱下部裝飾物)來覆蓋該中柱的從中間部到下端的部分。此外,中柱的從中間部向上方去的部分被中柱上部裝飾物覆蓋。
[0003]安全帶裝置的織帶的卷取裝置即收縮器收容于在中柱的下端開口而成的收縮器収容部中。從收縮器拉出的織帶的另一端連接于織帶固定件。
[0004]織帶固定件安裝于收縮器収容部的下方的周圍。從收縮器拉出的織帶經過中柱下部裝飾物的內部,從中柱下部裝飾物和中柱上部裝飾物之間的對合部被拉出到廂內側,沿著中柱上部裝飾物布設到肩部固定件。
[0005]織帶在肩部固定件處折回,連接于下方的織帶固定件。通過在中柱下部裝飾物上設置開口部,能夠從中柱下部裝飾物的內部,將連結于被中柱下部裝飾物所覆蓋的織帶固定件的織帶拉出到廂內側。
[0006]在織帶固定件配置在比車身地板靠車輛下方的位置時,織帶固定件因地板地毯的存在而被隱藏,因此不會對外觀造成影響。相對于此,對于織帶固定件配置在比車輛地板靠車輛上方的位置的車型而言,織帶固定件無法在地板地毯處被隱藏。在這種情況下,利用中柱下部裝飾物等內飾構件來覆蓋。
[0007]對于上述那樣的,供使用者將連結于織帶固定件的編織部拉出到廂內側的開口部(狹縫)而言,如果織帶被拉拽到車廂內側,則該開口部可能沿打開方向變形。該變形會導致從開口處可以看到內飾構件的內部,可能有損于外觀性。作為供織帶貫穿的開口部,公知有例如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3所公開的構造。
[0008]專利文獻I:日本實開昭64-049448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2:日本實開昭64-044856號公報
[0010]專利文獻3:日本實開昭61-085553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11]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0012]對于上述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構造而言,相對于織帶的可動范圍獨立地形成用于安裝織帶的狹縫,容易進行帶的安裝。但是,乘員能看到狹縫的對合部,因而導致外觀性下降。另外,對于專利文獻2所示的構造而言,相對于中柱裝飾物獨立地安裝了蓋構件。由于需要安裝其他的構件,因此降低了安裝內飾構件的作業(yè)效率。另外,在專利文獻3中,在安裝裝飾物之后關閉蓋,因此提高了外觀性,但是,在專利文獻3中具有鉸鏈,該鉸鏈的樹脂成型的一部分被做成薄壁而使該鉸鏈具有撓性,因此,鉸鏈部變白,可能導致外觀性降低。而且,安裝作業(yè)的效率也降低。
[0013]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飾構件構造,該內飾構件構造能夠在不降低內飾構件的安裝性能及外觀性的情況下,抑制供織帶貫穿的開口部發(fā)生打開變形。
[0014]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5]為達到上述目的而提供的本發(fā)明的內飾構件構造,內飾構件覆蓋織帶固定件,該內飾構件與該織帶固定件之間隔有間隔,并且車輛用安全帶裝置的織帶連結于該織帶固定件,該內飾構件構造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內飾構件設置有開口部,該開口部用于將所述織帶從被所述內飾構件所覆蓋的具有所述織帶固定件的空間拉到車廂內的空間,所述開口部呈狹縫形狀,即,所述開口部延伸至所述內飾構件的邊緣端部,且所述開口部的一側的長邊方向端形成為所述邊緣端部是敞開的,在所述開口部的所述一側的長邊方向端設置有抵接部,該抵接部抵接于車身側的壁面。
[0016]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內飾構件構造的一方案中,在所述抵接部形成有縱壁,該縱壁從抵接于車身地板的底面向車輛上方立起,該縱壁跨上下且抵接于車身側的沿車輛上下方向延伸的壁面。
[0017]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內飾構件構造的一方案中,在所述內飾構件的所述縱壁設置有突出部,該突出部向所述縱壁所抵接的車身側的所述壁面突出,在車身側的所述壁面設置凹形狀部,該凹形狀部向所述突出部的突出方向凹陷,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凹形狀部相互嵌入口 ο
[0018]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內飾構件構造的一方案中,在所述抵接部的車廂外側部位設置有多個肋。
[0019]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內飾構件構造的一方案中,加強肋設置在所述開口部的與所述一側的長邊方向端相反側的長邊方向端,并且該加強肋向所述內飾構件的側端部延伸。
[0020]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內飾構件構造的一方案中,在所述內飾構件的車廂外側設置有安裝部,該安裝部用于將所述內飾構件安裝于所述車身側,該安裝部配置在所述開口部的車輛下端和所述內飾構件的車輛下端之間。
[0021]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內飾構件構造的一方案中,在所述內飾構件的覆蓋所述織帶固定件的部分設置有臺階部,該臺階部從所述內飾構件的主體部的車廂內側面向車廂內側突出,在該臺階部形成有臺階壁面,該臺階壁面立設于所述車廂內側面,所述開口部配置于所述臺階壁面,并且,所述開口部的所述一側的長邊方向端配置在所述臺階壁面的邊緣端部,在所述臺階壁面的邊緣端部配置有所述抵接部及所述突出部中的至少一者。
[0022]另外,在本發(fā)明的內飾構件構造的一方案中,與所述抵接部抵接的車身側的所述壁面被地毯或墊子覆蓋。
[0023]發(fā)明的效果
[0024]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在乘員系安全帶時,防止開口被織帶拉拽而打開。
[0025]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不僅有向車身地板抵接的抵接面,還能夠跨上下地以一定長度抵接,因此能夠防止開口部在打開方向上發(fā)生變形。
[0026]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案,如果開口部在打開方向上發(fā)生變形,由于突出部卡于凹形狀部,因此能夠可靠地阻止開口部在打開方向上發(fā)生變形。
[0027]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案,通過在內飾構件設置面肋,能夠增加與車身側的壁面(抵接面)抵接的面積,其結果,能夠進一步阻止開口部在打開方向上發(fā)生變形,并且,能夠提尚開口部的邊緣端的剛性。
[0028]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案,開口部的起點側(成為狹縫底部的部分)的剛性得到提高,從而能夠進一步阻止開口部在打開方向上發(fā)生變形。
[0029]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案,在容易向開口部朝下側打開的方向變形的部分設置用于向車身側安裝的安裝部,由此能夠進一步阻止開口部在打開方向上發(fā)生變形。
[0030]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案,在覆蓋織帶固定件的部分設置臺階部,由此能夠將設置抵接部的位置形成為立體形狀。其結果,與開口部設置于平面上的情況相比,能夠提高開口部的剛性。
[0031]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案,在抵接部隔著毯或墊子,由此能夠增大摩擦系數(shù),能夠進一步防止開口部在打開方向上發(fā)生變形。
【附圖說明】
[0032]圖1表示本發(fā)明的內飾構件構造的一實施方式,是表示從車廂內側到中柱周圍的構造的概略立體圖。
[0033]圖2是放大表示圖1的A部的放大立體圖。
[0034]圖3是圖2的B-B向視的剖面圖。
[0035]圖4是表示將圖1中的安全帶分解了狀態(tài)的分解立體圖。
[0036]圖5是從車廂內側觀察圖4的中柱下部裝飾物所得到的立體圖。
[0037]圖6是從車廂外側觀察圖5的中柱下部裝飾物所得到的立體圖。
[0038]附圖標記說明
[0039]10、中柱;10a、收縮器收納部;10b、裝飾物安裝用孔;10c、托架安裝用孔;11、車身板;11a、固定件安裝用孔;15、托架;19、中柱上部裝飾物;20、中柱下部裝飾物;21、主體部;21a、主壁面;22、固定件覆蓋部;22a、底面;22b、縱壁;22c、突出部;23、臺階部;23a、臺階壁面;25、抵接部;26、開口部;26a、長邊方向端;26b、起點;27、安裝部(嵌插件);28a、面肋;28b、加強肋;32、地板構件;32a、壁面部;32b、凹形狀部;32c、地板面部;35、后腳踏板;38、前部座椅;38a、座椅座墊;39、地毯;40、安全帶裝置;41、織帶;42、織帶固定件;43、收縮器;44、肩部固定件;45、舌片;46、帶扣。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以下,參照附圖(圖1?圖6),對本發(fā)明的內飾構件構造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內飾構件構造是織帶固定件42被覆蓋中柱10的內飾構件(中柱下部裝飾物20)隔開間隔地覆蓋的部分的構造及其周圍的構造,該織帶固定件42對車輛用安全帶裝置40的織帶織帶41的一端進行固定織帶。該例中的安全帶裝置40為車輛前部座椅38的副駕駛席的座椅用裝置。
[0041]如圖1所示,中柱10配置在車輛寬度方向外側部,是沿車輛上下方向延伸,構成車身骨架的剛性較高的構件。在中柱10的靠車廂內側的部位安裝有樹脂制的中柱上部裝飾物19及中柱下部裝飾物20,該中柱上部裝飾物19及中柱下部裝飾物20沿車輛上下方向排列。
[0042 ]另外,如圖1及圖2所示,在中柱1的車輛寬度方向內側配置有地板構件32。在地板構件32設置有地板面部32c和壁面部32a,該地板面部32c成為車身地板,該壁面部32a相對于地板面部32c向車輛上方立起并面向車輛后方。在壁面部32a的車輛上部配置有車輛的前部座椅38的座椅座墊38a等。中柱下部裝飾物20的抵接部25抵接于地板構件32。對于地板構件32和中柱下部裝飾物20的抵接部25之間的關系,將后面加以說明。
[0043]首先,利用圖1?圖4,對安全帶裝置40的構成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安全帶裝置40具有織帶41、收縮器43以及織帶固定件42,織帶41的一端連結于該織帶固定件。另外,該安全帶裝置40具有供織帶41貫穿的肩部固定件44和用于與帶扣46結合的舌片45。另外,帶扣46僅在圖1中示出,在圖4中省略。
[0044]如圖4所示,收縮器43收納在設置于中柱10的收縮器收納部10a。收縮器收納部1a設置于在中柱10的車輛下端且在車輛寬度方向上開口的部分。收縮器43借助螺栓等零件螺紋固定于收縮器收納部10a??棊?1的一端連接于收縮器43,該織帶41以能夠被拉出的狀態(tài)卷裝于收縮器43。
[0045]如圖4所示,從收縮器43拉出的織帶41的端部(與連接于收縮器43的端部相反側的端部)連結于織帶固定件42??棊Ч潭?2借助螺栓螺紋固定于固定件安裝用孔11a,該固定件安裝用孔Ila設置在收縮器收納部1a的車輛下方的車身板11。該車身板11的車輛上部連接于中柱10的車輛下部。
[0046]如圖4所示,肩部固定件44隔著托架15安裝于中柱10的車輛上部。托架15借助螺栓安裝于在中柱10的車輛上部設置的托架安裝用孔10c。另外,肩部固定件44也可以不隔著托架15而是直接安裝于中柱10。肩部固定件44構成為能夠供收縮器43和織帶固定件42之間的織帶41貫穿、滑動。舌片45能夠滑動地安裝于收縮器43和織帶固定件42之間的織帶41,且能夠安裝于圖1所示的帶扣46。
[0047]如圖1所示,從收縮器43拉出的織帶41穿過中柱下部裝飾物20的內部,并從中柱下部裝飾物20和中柱上部裝飾物19之間的對合部(未圖示),向車廂內側被拉出,沿著中柱上部裝飾物19的車廂內側面布設到肩部固定件44。
[0048]如圖1及圖4所示,織帶41在貫穿肩部固定件44時折回,延伸至車輛下方的織帶固定件42。
[0049]如上所述,織帶41的端部連結于織帶固定件42。
[0050]如圖1及圖2所示,像上述那樣布設的織帶41中的處于肩部固定件44和織帶固定件42之間的部分,貫穿設置于中柱下部裝飾物20的開口部26。如圖4所示,織帶固定件42固定于收縮器收納部1a的下方周圍的車身板11,且位于比地板面部32c及圖4中省略圖示的后腳踏板35靠車輛上側的位置,因此,織帶固定件42與收縮器43同樣地被中柱下部裝飾物20
所覆蓋。
[0051]因此,與織帶固定件42相連的織帶41通過貫穿在中柱下部裝飾物20上設置的開口部26,從而能夠在由中柱下部裝飾物20從車廂內的空間中通過覆蓋所劃分出的空間內移動。即,通過設置該開口部26,能夠從中柱下部裝飾物20的內部,將連結于被中柱下部裝飾物20所覆蓋的織帶固定件42的織帶41拉出到車廂內側。
[0052]另外,乘員在系安全帶時,將舌片45嵌合于帶扣46,該舌片45能夠滑動地套于肩部固定件44和織帶固定件42之間的織帶41。由此,從肩部固定件44到舌片45之間布設的織帶41以對角式的狀態(tài)約束乘員的身體。即,利用從舌片45到織帶固定件42之間布設的織帶41,能夠以橫過乘員腰部的狀態(tài)對乘員加以約束。另外,將織帶41中的從舌片45到織帶固定件42之間布設的部分稱為安全腰帶,但在以下的說明中,對于如上述那樣布設的部分,也稱為織帶41。
[0053]接下來,對中柱下部裝飾物20及其周圍的構造加以說明。中柱下部裝飾物20為安裝在中柱10的靠車廂內側的部位的樹脂制的內飾構件,如上所述,配置于中柱上部裝飾物19的車輛下方。
[0054]如圖5所示,中柱下部裝飾物20主要包括主體部21和固定件覆蓋部22,該主體部21覆蓋中柱10的靠車廂內側的部位,該固定件覆蓋部22覆蓋織帶固定件42及其周圍部分。固定件覆蓋部22配置于主體部21的車輛下部,與主體部21形成為一體。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輛前部抵接于地板構件32的壁面部32a。另外,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輛下部中的靠車輛后側的部分抵接于后腳踏板35之上。
[0055]在固定件覆蓋部22上,從車輛上部到車輛前部地設有開口部26。如上所述,設置開口部26的目的在于,將織帶41從織帶固定件42被固定件覆蓋部22所覆蓋而劃分出的空間拉出到車廂內的空間。
[0056]開口部26在固定件覆蓋部22中的車輛上部沿車輛前后方向延伸,而且連續(xù)延伸到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輛前側的邊緣端部。該開口部26的車輛前方的長邊方向端26a在固定件覆蓋部22的邊緣端部開口。即,呈從固定件覆蓋部22的邊緣端部向車輛后方切入的狹縫形狀。
[0057]在開口部26的車輛前方的長邊方向端26a及其周圍,設置有抵接于地板構件32的壁面部32a和地板面部32c的抵接部25。通過設置抵接部25并使抵接部25抵接于壁面部32a,從而開口部26的長邊方向端26a(車輛前端部)的剛性得到提高,因此,能夠防止在乘員系安全帶時,開口部26因被織帶41拉拽而打開。
[0058]另外,在將安全帶裝置40安裝于車身之后,將中柱下部裝飾物20安裝于中柱10。開口部26延伸至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輛前側的邊緣端部,并且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輛前部開口,因此,即使在已經布設了織帶41的狀態(tài)下,也能夠容易安裝中柱下部裝飾物20。而且,在安裝中柱下部裝飾物20之后,開口部26的靠車輛前側的部分被地板構件32的壁面部32a封堵,因此,狹縫狀的開口部26成為向車輛上方開口的貫通孔,織帶41不會偏離可動區(qū)域。
[0059]抵接部25具備底面22a和縱壁22b,該底面22a抵接于地板面部32c,該縱壁22b形成為從該底面22a向車輛上方立起??v壁22b形成于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輛前側。該縱壁22b跨上下地抵接于地板構件32的沿車輛上下方向延伸的壁面部32a。通過像這樣設置縱壁22b,不僅使底面22a抵接于地板面部32c,還能夠將縱壁22b跨上下地以一定長度抵接于地板構件32的壁面部32a,因而能夠防止開口部26在打開方向上發(fā)生變形。
[0060]另外,在縱壁22b的車輛上部設置有突出部22c,該突出部22c朝向地板構件32的壁面部32a向車輛前方突出。另一方面,在地板構件32的壁面部32a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部分,設置有向突出部22的突出方向(車輛前方)凹陷的凹形狀部32bο在中柱下部裝飾物20安裝于中柱10的狀態(tài)下,突出部22c和凹形狀部32b相互嵌合。通過設置這樣的突出部22c及凹形狀部32b,即使滑動著的織帶41接觸開口部26的邊緣等,使開口部26要在打開的方向上發(fā)生變形,也由于突出部22c卡于凹形狀部32b,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該變形的發(fā)生。
[0061 ]在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輛上部設置有臺階部23,該臺階部23從主體部21的車廂內側的外觀面即主壁面21a向車廂內側突出。在臺階部23形成有臺階壁面23a,該臺階壁面23a從主體部21的主壁面21a向車輛寬度方向內側立設。即,臺階壁面23a是體現(xiàn)臺階部23的厚度的部分,成為沿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表面。
[0062]臺階壁面23a延伸至突出部22c,且連接于縱壁22b。
[0063]在本實施方式中,開口部26配置于臺階壁面23a上,開口部26的車輛前方的長邊方向端26a延伸至臺階壁面23a的邊緣端部,在該例子中,延伸至與突出部22c的位于車輛前部的位置相應的位置。即,在臺階壁面23a的邊緣端部配置突出部22c。像這樣在固定件覆蓋部22上設置臺階部23,從而能夠將設置抵接部25的位置形成為立體形狀。與在沒有臺階部23的狀態(tài)下將開口部26設置于固定件覆蓋部22的情況相比,能夠提高開口部26的剛性。另外,由于開口部26配置于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輛上部,因此不需要設置開口部26的對合部等,外觀性變得良好。
[0064]接下來,對中柱下部裝飾物20的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的構造加以說明。如圖6所示,在抵接部25的車廂外側面設置面肋28a。上述面肋28a與固定件覆蓋部22的底面22a和縱壁22b接近,并立設于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廂外側面。在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廂外側面,與面肋28a連續(xù)地設置了肋,在此省略對其詳細的說明。面肋28a抵接于地板面部32c和壁面部32a,以輔助底面22a和縱壁22b的抵接。通過在固定件覆蓋部22設置面肋28a,能夠增加與地板構件32的壁面部32a等抵接的面積,能夠進一步阻止開口部26在打開方向上發(fā)生變形,并且,能夠提高固定件覆蓋部22的邊緣端的剛性。
[0065]另外,在成為開口部26的起點26b的車輛后方的端部,S卩,在上述的一側的長邊方向端26a的相反側的長邊方向端(起點26b),設置加強肋28b。該加強肋28b立設于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廂外側面上,從成為起點26b的車輛后方的端部,延伸至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輛后端。像這樣設置開口部加強肋28b,從而成為開口部26的起點26b的端部的剛性得到了提高,且防止開口部26在打開方向上發(fā)生變形的效果得到了提高。另外,在比加強肋28b靠車輛上方的主體部21也設置了多個肋,該多個肋處在車廂外側面的車輛后部且彼此之間在車輛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
[0066]如圖6所示,在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廂外側面設置有安裝部27,該安裝部27用于將中柱下部裝飾物20安裝于中柱10。該例中的安裝部27是從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廂外側面向車輛寬度方向外側突出地設置的嵌插件27。在該例中,在車輛前后方向上相互隔開間隔地配置了兩個嵌插件27。如圖4所示,各個嵌插件27插入到在中柱10的車輛下部設置的裝飾物安裝用孔10b,由此中柱下部裝飾物20安裝于中柱10。
[0067]固定件覆蓋部22中的比開口部26靠車輛下側的部位是開口部26在打開方向上容易發(fā)生變形的部分。該例中的嵌插件27安裝于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廂內側面(外觀面)的背面,因此提高了面的剛性。能夠抑制例如乘員的腳踢到該面的情況等時發(fā)生的變形。其結果,能夠進一步阻止開口部26在打開方向上的變形。另外,開口部26處于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輛上部,因此嵌插件27能夠配置的區(qū)域變多,提高了嵌插件27的安裝的設計自由度。
[0068]另外,如圖3所示,抵接部25的底面2 2a所抵接的地板面部3 2c以及抵接部2 5的縱壁22b所抵接的壁面部32a被地毯39覆蓋。抵接部25隔著地毯39進行抵接,從而能夠增加摩擦系數(shù),其結果,能夠進一步防止開口部26打開。在圖3中,示出了隔著地毯39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地毯39之上鋪設墊子,隔著地毯39及墊子。在隔著墊子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墊子增加摩擦系數(shù)。另外,也可以使用墊子來替代地毯39。
[0069]由以上的說明可知,采用本實施方式的內飾構件構造,能夠在不降低中柱下部裝飾物20的安裝性和外觀性的情況下,抑制織帶41貫穿的開口部26發(fā)生打開變形。
[0070]上述實施方式的說明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的示例,不限制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發(fā)明。另外,本發(fā)明的各部分的構成也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能夠在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技術范圍內進行各種變形。
[0071 ]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固定件覆蓋部22設置向車廂內側突出的臺階部23,在該臺階部23形成開口部26,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將開口部26設置成在比臺階部23靠車輛下方的位置向車輛寬度方向內側開口。該情況下,開口部在車輛前后方向上延伸至固定件覆蓋部22的車輛前端部即可。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構造除應用于前部座椅38之外,還能夠應用于例如對后部座椅用的安全帶裝置的固定件進行覆蓋的內飾構件。
【主權項】
1.一種內飾構件構造,其中,內飾構件覆蓋織帶固定件,該內飾構件與該織帶固定件之間隔有間隔,并且車輛用安全帶裝置的織帶連結于該織帶固定件,該內飾構件構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內飾構件設置有開口部,該開口部用于將所述織帶從被所述內飾構件所覆蓋的具有所述織帶固定件的空間拉到車廂內的空間, 所述開口部呈狹縫形狀,即,所述開口部延伸至所述內飾構件的邊緣端部,且所述開口部的一側的長邊方向端形成為所述邊緣端部是敞開的, 在所述開口部的所述一側的長邊方向端設置有抵接部,該抵接部抵接于車身側的壁面。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飾構件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抵接部形成有縱壁,該縱壁從抵接于車身地板的底面向車輛上方立起,該縱壁跨上下且抵接于車身側的沿車輛上下方向延伸的壁面。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飾構件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內飾構件的所述縱壁設置有突出部,該突出部向所述縱壁所抵接的車身側的所述壁面突出, 在車身側的所述壁面設置凹形狀部,該凹形狀部向所述突出部的突出方向凹陷, 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凹形狀部相互嵌合。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飾構件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抵接部的車廂外側部位設置有多個肋。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飾構件構造,其特征在于, 加強肋設置在所述開口部的與所述一側的長邊方向端相反側的長邊方向端,并且該加強肋向所述內飾構件的側端部延伸。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飾構件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內飾構件的車廂外側設置有安裝部,該安裝部用于將所述內飾構件安裝于所述車身側,該安裝部配置在所述開口部的車輛下端和所述內飾構件的車輛下端之間。7.根據(jù)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飾構件構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內飾構件的覆蓋所述織帶固定件的部分設置有臺階部,該臺階部從所述內飾構件的主體部的車廂內側面向車廂內側突出,在該臺階部形成有臺階壁面,該臺階壁面立設于所述車廂內側面, 所述開口部配置于所述臺階壁面,并且,所述開口部的所述一側的長邊方向端配置在所述臺階壁面的邊緣端部, 在所述臺階壁面的邊緣端部配置有所述抵接部及所述突出部中的至少一者。8.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內飾構件構造,其特征在于, 與所述抵接部抵接的車身側的所述壁面被地毯或墊子覆蓋。
【文檔編號】B60R13/02GK105857208SQ201610082780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2月5日
【發(fā)明人】名波達, 名波達一
【申請人】鈴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