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技術(shù),尤指一種用于電子發(fā)熱組件的液冷式散熱裝置及其均溫板。
背景技術(shù):
隨著電子組件的運算速度不斷提升,其所產(chǎn)生的熱量亦越來越高,為了有效地解決此高發(fā)熱量的問題,業(yè)界已對鋁、銅等合金的散熱器、熱管或均溫板進行廣泛性的應用,但是此等散熱結(jié)構(gòu)不論是其導熱效能和制作容易度等皆存在有尚待加以改善的空間。
現(xiàn)有的散熱器,主要包括一底板及自底板延伸出的散熱鰭片所構(gòu)成,此種散熱器雖然具有良好散熱特性,但其導熱效能卻無法有效的獲得提升。均溫板則透過錫膏等焊接材料將散熱鰭片固著在均溫板上。
然而,現(xiàn)有的散熱器或均溫板,雖然具有導熱和散熱效能,但在實際使用上卻存在以下的問題點,由于其散熱鰭片和均溫板之間的界面所涂覆的焊接材料,極易造成熱量傳遞的阻礙。均溫板和散熱鰭片或均溫板和散熱器分別制作,之后再進行各組成構(gòu)件的組合,不僅組裝的程序繁復、耗時,且均溫板在被加熱后亦將造成內(nèi)部毛細組織的剝離等不良情況,亟待加以改善者。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及其均溫板,其是能夠以低熱阻的特性來快速地傳遞熱量,且其制作過程簡單容易。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包括一均溫板及一蓋體,該均溫板包括一第一殼體、一第二殼體、一毛細組織及一工作流體,該第二殼體對應該第一殼體封合,并于該第一殼體和該第二殼體之間圍設有一腔室,該第二殼體包含一基板及與該基板一體成型的多數(shù)散熱鰭片,該毛細組織布設在該第一殼體和該第二殼體內(nèi),該工作流體填注在該腔室內(nèi),其中該均溫板具有至少一彎曲段及自該彎曲段的兩端分別朝外側(cè)延伸出的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該蓋體罩蓋在該均溫板上并于該蓋體和該均溫板之間形成有一液體容腔,各該散熱鰭片形成在該液體容腔內(nèi),該蓋體開設有連通該液體容腔的一進水口及一出水口。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進水管及至少一出水管,該進水管對應該進水口連接,該出水管對應該出水口連接。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隔板,該隔板夾掣在各該散熱鰭片和該蓋體之間,在該隔板對應該進水管的位置設有一液體信道。
優(yōu)選地,上述均溫板系呈一「U」字形。
優(yōu)選地,上述各散熱鰭片是以擠制或鏟削方式間隔形成在該第二殼體的該基板上。
優(yōu)選地,上述第一殼體在該第二段區(qū)域成型的多數(shù)散熱片。
優(yōu)選地,上述均溫板系呈一「L」字形。
優(yōu)選地,上述各散熱鰭片是以擠制或鏟削方式間隔形成在該第二殼體的該基板上。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的均溫板,包括一第一殼體、一第二殼體、一毛細組織及一工作流體,該第二殼體對應該第一殼體封合,并于該第一殼體和該第二殼體之間圍設有一腔室,該第二殼體包含一基板及與該基板一體成型的多數(shù)散熱鰭片,該毛細組織布設在該第一殼體和該第二殼體內(nèi),該工作流體填注在該腔室內(nèi),其中該均溫板具有至少一彎曲段及自該彎曲段的兩端分別朝外側(cè)延伸出的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
優(yōu)選地,上述均溫板系呈一「U」字形。
優(yōu)選地,上述各散熱鰭片是以擠制或鏟削方式間隔形成在該第二殼體的該基板上。
優(yōu)選地,上述第一殼體在該第二段區(qū)域成型的多數(shù)散熱片。
優(yōu)選地,上述均溫板系呈一「L」字形。
優(yōu)選地,上述各散熱鰭片是以擠制或鏟削方式間隔形成在該第二殼體的該基板上。
本實用新型還具有以下功效,利用各散熱鰭片和基板一體成型及均溫板與發(fā)熱源直接做熱傳遞,得以低熱阻的特性來快速地傳遞熱量。藉由進水口形成在均溫板的受熱部正上方,液體在進入液體容腔后能夠直接沖擊各散熱鰭片,進而能夠有效地將發(fā)熱源的熱量快速地導離散逸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散熱結(jié)構(gòu)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外觀圖。
圖2 是本實用新型散熱結(jié)構(gòu)第一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圖3 是本實用新型散熱結(jié)構(gòu)第二實施例的組合外觀圖。
圖4 是本實用新型散熱結(jié)構(gòu)第三實施例的組合剖視圖。
圖5 是本實用新型液冷式散熱裝置的組合剖視圖。
【主要部件符號說明】
1、1a、1b…均溫板
100…彎曲段
110…第一段
120…第二段
10…第一殼體
11…邊板
12…散熱片
20…第二殼體
21…基板
22…散熱鰭片
30、30'…毛細組織
40…工作流體
A…腔室
5…蓋體
51…進水口
52…出水口
6…進水管
7…出水管
8…隔板
81…液體通道
B…液體容腔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guān)本實用新型之詳細說明及技術(shù)內(nèi)容,配合附圖說明如下,然而所述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請參閱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冷式散熱裝置及其均溫板,其中均溫板1(Vapor Chamber)包括一第一殼體10、一第二殼體20、一毛細組織30、30'及一工作流體40。
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皆可為銅、鋁或其合金所制成,首先在第一殼體10的內(nèi)部布設有由編織網(wǎng)、燒結(jié)金屬物或槽溝等組成的一毛細組織30、由螺旋彈簧或柱體等構(gòu)成的一支撐體(圖未示出)等組件,其次對此第一殼體10的周邊進行彎折加工而形成有復數(shù)邊板11;繼之將第一殼體10彎折呈一U字形。
第二殼體20包含一基板21,在基板21的一表面以擠制或鏟削等加工方式來間隔形成多數(shù)散熱鰭片22,在第二殼體20的內(nèi)部布設有由編織網(wǎng)、燒結(jié)金屬物或槽溝等組成的另一一毛細組織30';繼之將第二殼體20彎折呈一U字形,從而使各散熱鰭片22分別形成在U字形第二殼體20的底面和二側(cè)面位置。接著將第二殼體20對應第一殼體10封合,即是將基板21的周緣對應于前述各邊板11的周緣進行接合并且焊接封固,而于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之間圍設有一腔室A,此時的均溫板1具有二彎曲段100,在各彎曲段100的兩端分別朝外側(cè)延伸出有橫向配置的一第一段110和縱向配置的一第二段120,其中本實施例中的各第一段110是連接成一體者。
再者,將純水等的工作流體40通過一除氣充液管(圖未示出)注入前述腔室A內(nèi),最后對此均溫板1進行加熱除氣并且焊接封口,而得到一均溫板1的制成品。
使用時利用第一殼體10的底面與發(fā)熱源熱接觸,其中熱量可由均溫板1內(nèi)部的汽液相變化來快速導離,并且透過各散熱鰭片22將熱量散逸出去,進而提升其散熱效能。
請參閱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均溫板除了可為上述實施例外,其中圖3實施例中的均溫板1a是在第一殼體10的二側(cè)邊分別成形有多數(shù)散熱片12。圖4實施例中的均溫板1b則呈一「L」字形,其中均溫板1b具有一彎曲段100及自彎曲段100的兩端分別朝外側(cè)延伸出的一第一段110和一第二段120。
請參閱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液冷式散熱裝置,主要包括一均溫板1及一蓋體5,其中蓋體5罩蓋在均溫板1上,以蓋體5的底緣對應于前述第一殼體10的各邊板11封合,而在蓋體5和均溫板1之間形成有一液體容腔B,各散熱鰭片22形成在液體容腔B內(nèi),另在蓋體5開設有連通液體容腔B的一進水口51及二出水口52。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液冷式散熱裝置進一步包括一進水管6、二出水管7及一隔板8,其中進水管6對應于前述進水口51連接,各出水管7則分別對應于前述出水口52連接,隔板8夾掣在各散熱鰭片22的頂端和蓋體5之間,并在對應進水管6的隔板8中間處設有一液體通道81。當流體從進水管6進入液體容腔B后將直接沖擊中間區(qū)域的各散熱鰭片22,并將各散熱鰭片22所產(chǎn)生的主熱量帶離,繼之流經(jīng)兩側(cè)區(qū)域的各散熱鰭片22再將次熱量帶離,其后再沿著隔板8與蓋體5所形成的通道而從各出水管7流出,如此以達成液冷式散熱裝置內(nèi)部流體的流動過程。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之液冷式散熱裝置及其均溫板,確可達到預期之使用目的,而解決現(xiàn)有的缺失,又因極具新穎性及進步性,完全符合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要求,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并賜準本案專利,以保障申請人之權(quán)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