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用門框以及車輛用門框的中間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車輛用門框以及車輛用門框的中間體。車輛用門框具備:形成玻璃滑槽收納部的外側部件、以及構成為與外側部件結合的內側部件。外側部件具有剖面大致U字狀的折返部、以及返回部。返回部將玻璃滑槽收納部的相比折返部更接近基端部的部位平坦地隆起至少達到折返部的第1側端的位置。內側部件具有伸出部、以及設置于伸出部的緣部的前端面。在前端面設置有向第1側突出的突起部。突起部配置在內側部件的長邊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通過電阻焊接時的電流集中而被加熱熔融,從而將前端面以及折返部的對置的部分加壓接合。
【專利說明】
車輛用門框以及車輛用門框的中間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形成車輛車門的窗框的車輛用門框以及車輛用門框的中間體。
【背景技術】
[0002]以往,作為車輛用門框,例如已知有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結構。如圖11所示,該車輛用門框構成為具備外側部件110、與該外側部件110結合的內側部件120。外側部件110形成玻璃滑槽收納部111以及車外側的外觀面112。內側部件120具有形成窗框的框架的主體部121。
[0003]同時如圖12所示,外側部件110具有向車內側開口從而形成開口114的折返部113。該折返部113通過將形成玻璃滑槽收納部111的緣部向車外側彎曲并且向車內側折回而形成。內側部件120的向主體部121的車外側伸出的伸出部122的緣部122a被插入折返部113的開口 114。在伸出部122的緣部122a的前端面122b,向車外側突出形成突起部123,突起部123通過電阻焊接時的電流集中而被加熱熔融,將前端面122b以及折返部113的對置部113a加壓接合。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68181號公報
[0005]另外,專利文獻I的車輛用門框在外側部件110具有折返部113,由此玻璃滑槽收納部111的車內側的部位被劃分為折返部113的范圍與相比該折返部113向車內側凹進距離Δ的基端側的部位。因此,當想要利用玻璃滑槽收納部111的車內側的部位安裝其他部件的情況下,平坦的部位除去折返部113只有相比該折返部113向車內側凹進的基端側的部位,其他部件的安裝受到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簡單地安裝其他部件的車輛用門框以及車輛用門框的中間體。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一方式,提供一種車輛用門框或者車輛用門框的中間體,具備:外側部件,該外側部件由板材構成并形成玻璃滑槽收納部,該外側部件具有基端部并位于第I側;以及內側部件,該內側部件由板材構成并具有形成窗框的框架的主體部,該內側部件構成為在與上述第I側相反的第2側與上述外側部件結合。上述外側部件具有:緣部,該緣部在從上述基端部離開的位置形成上述玻璃滑槽收納部;剖面大致U字狀的折返部,該折返部設置于上述緣部且具有向上述第2側開放的開口,該折返部具有位于最靠第I側的第I側端;以及返回部,該返回部設置在上述玻璃滑槽收納部的相比上述折返部更接近上述基端部的位置,將上述玻璃滑槽收納部的相比上述折返部更接近上述基端部的部位平坦地隆起至少達到上述折返部的上述第I側端的位置。上述內側部件具有:伸出部,該伸出部設置于上述主體部并向上述第I側伸出;緣部,該緣部構成為設置于該伸出部且插入至上述折返部的上述開口 ;以及前端面,該前端面設置于上述伸出部的上述緣部。在上述前端面設置有向上述第I側突出的突起部,上述突起部配置在上述內側部件的長邊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并通過電阻焊接時的電流集中而被加熱熔融,從而將上述前端面以及上述折返部的對置的部分加壓接合。
[0008]在上述方式中,上述玻璃滑槽收納部在該玻璃滑槽收納部的相比上述折返部更接近上述基端部的部位具有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對能夠開閉地設置于上述窗框的車門玻璃的移動進行引導的溝道。
[0009]在上述方式中,上述返回部以與上述折返部重合的狀態(tài)將相比上述折返部更接近上述基端部的部位隆起達到上述折返部的上述第I側端的位置。
[0010]在上述方式中,上述外側部件具有剖面大致L字狀的玻璃滑槽收納部。
[0011]在上述方式中,上述返回部以從上述折返部向上述基端部偏移的位置為起點向上述第I側延伸。
[0012]上述折返部向上述開口的寬度增寬的方向延伸,以便在上述折返部與上述伸出部間形成間隔。
[0013]本實用新型具有能夠簡單地安裝其他部件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從車輛的寬度方向外側(車外側)觀察應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車輛車門的上部結構的車輛車門的側視圖。
[0015]圖2為沿著圖1的2-2線的剖視圖。
[0016]圖3為沿著圖1的3-3線的剖視圖。
[0017]圖4為將該實施方式分解后示出的剖視圖。
[0018]圖5(a)?圖5(d)為該實施方式的接合結構的剖視圖。
[0019]圖6為表示內側部件的立體圖。
[0020]圖7為表示本實用新型的變形方式的剖視圖。
[0021 ]圖8為表示其他變形方式的剖視圖。
[0022]圖9為表示其他變形方式的剖視圖。
[0023]圖10為表示其他變形方式的剖視圖。
[0024]圖11為表示現有方式的剖視圖。
[0025]圖12為將該現有方式分解后示出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以下,對于車輛用門框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27]如圖1所示,由車輛車體的側部支承的車輛車門I具備構成其下部的車門主體2。該車門主體2為構成車門外板的車門外側面板以及構成車門內板的車門內側面板(圖示略)結合而成的袋狀的結構體,設置有能夠從向上的開口伸縮的車門玻璃DW等。
[0028]另外,車輛車門I具備安裝于車門主體2的上端部且構成車輛車門I的窗框(即車門玻璃DW的框)的門框5。該門框5具有在車輛的前后方向后側固定于車門主體2(例如車門內側面板)且沿車輛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立柱部5a、在車輛的前后方向前側固定于車門主體2且連接于立柱部5a的上端的作為其他部件的大致弓形的上緣部5b,從而該門框5向下開敞。本實施方式的車輛車門I為前車門,門框5的上緣部5b以及立柱部5a與車輛車體的A支柱以及B支柱分別對應配置。
[0029]此外,以下,在門框5中,將面向車門玻璃DW—側稱為“內側”,其相反側稱為“夕卜偵Γ。另外,將朝向車室內側的車輛的寬度方向內側稱為“車內側(第2側),,,將朝向車室外側的車輛的寬度方向外側稱為“車外側(第I側)”。
[0030]如圖2所示,立柱部5a具備:將鋼板等板材沖壓成型而成的外側部件10、將相同的板材沖壓成型而成的內側部件20、向外側開敞的剖面大致C字狀的密封部件收納部30、配置于車外側且從門框5的外側延伸至內側的外觀部件40。外側部件10位于車外側,內側部件20在與車外側相反側的車內側與外側部件10結合。在內側部件20與外側部件10結合前,外側部件10以及內側部件20構成門框的中間體。
[0031]此外,內側部件20的板厚被設定為比外側部件10的板厚大。另外,外觀部件40的向車外側露出的端面形成立柱部5a的外觀面41。該外觀面41隨著向車輛的高度方向移動其寬度逐漸變化,實現了美觀性的提高。
[0032]外側部件10具有向內側開敞的剖面大致U字狀的玻璃滑槽收納部U。玻璃滑槽收納部11具有位于外側的基端部lid。玻璃滑槽收納部11在車內側,具有從外方向內側延伸的第I側壁11a,并且具有與該第I側壁Ila的內側端連續(xù)向車外側彎曲的階梯差壁11b,進而具有與該階梯差壁Ilb的車外側端連續(xù)且從外側延伸至內側的第2側壁11c。換句話說,第2側壁Ilc相對于第I側壁Ila向車外側隆起階梯差壁Ilb的大小。
[0033]如圖4所示,在第2側壁Ilc的緣部形成有向車外側彎曲并且折返回車內側而成的折返部12。該折返部12為具有向車內側開口的開口 13的剖面大致U字狀。折返部12具有位于最靠車外側的車外側端12b(第I側端)。另外,在第2側壁Ilc形成有與折返部12的車內側端連接并且傾斜為隨著朝向外側而趨向車外側的返回部14。該返回部14延伸至比折返部12的車外側端12b的位置略靠車外側的位置。換句話說,第2側壁Ilc的相比折返部12靠外側的部位、即玻璃滑槽收納部11的相比折返部12更接近基端部Ild的部位通過返回部14平坦地隆起至比折返部12的車外側端12b的位置靠車外側的位置。
[0034]如圖2所示,內側部件20—體地具有:安裝部21,其在玻璃滑槽收納部11的外側延伸,并且以沿著外觀部件40的車內側的狀態(tài)從外側延伸至內側;剖面大致矩形狀的主體部22,其與該安裝部21的內側端連續(xù)并向車內側彎曲,而且從內側向車外側折回并面向折返部12的開口 13。此外,主體部22形成立柱部5a的框架,在內側具有從車內側朝向車外側的伸出部23。內側部件20以主體部22的車外側的部位從外側與外側部件10接觸的狀態(tài),將插入開口 13的伸出部23的緣部23a通過焊接與折返部12結合。
[0035]密封部件收納部30從外側與主體部22的車外側的部位接觸,例如通過焊接同外側部件10—起與主體部22結合。
[0036]此外,在玻璃滑槽收納部11,遍及長邊方向大致全長地液密地裝配例如由橡膠材構成的剖面大致U字狀的玻璃滑槽45。該玻璃滑槽45至少比玻璃滑槽收納部11的開口端向內側突出,抑制水朝向該玻璃滑槽收納部11內的浸入。特別是,通過使玻璃滑槽45的車內側端部相比外側部件10的折返部12以及內側部件20的伸出部23的緣部23a位于車內側,可抑制水朝向立柱部5a的內部空間的浸入。此外,上述車門玻璃DW的車外側以及車內側的兩周緣部能夠與玻璃滑槽45彈性接觸。玻璃滑槽45將車門玻璃DW彈性地保持為能夠開閉。另外,在立柱部5a(車輛車門I)的對置的車輛車體的開口部周緣部B,遍及內側部件20的長邊方向大致全長地保持與該主體部22液密地接觸的主體密封部件46。因此,在立柱部5a以及開口部周緣部B間形成的空間通過主體密封部件46在車外側以及車內側間被液密地分隔。
[0037]如圖3所示,上緣部5b通過對鋼板等的板材滾壓成型而成,遍及其長邊方向的大致全長具有恒定剖面。該上緣部5b—體地具有:上部主體部51、與該上部主體部51的車外側端連續(xù)的上部玻璃滑槽收納部52、與該上部玻璃滑槽收納部52的車外側的內側端連續(xù)的上部外觀部53、與該上部外觀部53的外側端連續(xù)的連接部54、與該連接部54的內側端連續(xù)的上部密封部件收納部55。
[0038]上部主體部51按照在與立柱部5a間的連接位置的主體部22的形狀形成,呈從車外側朝向車內側并且從內側朝向車外側折回的剖面大致矩形狀。該上部主體部51形成上緣部5b的框架。上部玻璃滑槽收納部52按照在與立柱部5a間的連接位置的玻璃滑槽收納部11的形狀形成,呈向內側開敞的剖面大致U字狀。因此,上部玻璃滑槽收納部52也在車內側,具有從外側延伸至內側的第I側壁52a,并且具有與該第I側壁52a的內側端連續(xù)向車外側彎曲的階梯差壁52b,進而具有與該階梯差壁52b的車外側端連續(xù)從外側延伸至內側的第2側壁52c。其中,第2側壁52c從階梯差壁52b向內側筆直地延伸并與上部主體部51的車外側端相連。換句話說,在第2側壁52c未形成外側部件10的第2側壁Ilc之類的與內側部件20的主體部22接合用的折返部12等。
[0039]上部外觀部53按照在與立柱部5a的連接位置的玻璃滑槽收納部11的車外側的部位以及安裝部21的形狀形成,以沿著上部玻璃滑槽收納部52的車外側的狀態(tài)從內側延伸至外側。連接部54以沿著上部外觀部53的車內側的狀態(tài)從外側延伸至內側,并且傾斜為隨著朝向內側而趨向車內側。上部密封部件收納部55按照在與立柱部5a的連接位置的密封部件收納部30的形狀形成,呈向外側開敞的剖面大致C字狀。
[0040]此外,上部玻璃滑槽收納部52的外側的部位以及上部密封部件收納部55的內側的部位以相對于上部主體部51的車外側的部位從內側以及外側分別重疊的狀態(tài),通過例如焊接結合。
[0041 ]另外,上述立柱部5a的內側部件20以使主體部22的車外側的部位從外側與外側部件10的外側的部位接觸的狀態(tài),將伸出部23的緣部23a插入折返部12的開口 13,由此被預裝于外側部件10。以下,對于通過外側部件10以及內側部件20的預裝而插入開口 13的伸出部23的緣部23a與折返部12的接合結構進行說明。
[0042]如圖6所示,在伸出部23的緣部23a的前端面23b沿內側部件20的長邊方向形成向車外側呈梯形狀隆起的多個底座部24,并且在各個底座部24的長邊方向中央部形成更向車外側突出的突起部25。如圖5(a)以及圖5(b)所示,在外側部件10以及內側部件20的預裝的階段中,在伸出部23的緣部23a被插入折返部12的開口 13的狀態(tài)下,在突起部25抵接折返部12的對置部(折返的底部)12a,在該對置部12a以及底座部24(前端面23b)間形成車內外方向的縫隙。
[0043]在該預裝狀態(tài)下,通過電阻焊接裝置的一對焊接電極(圖示略)對折返部12以及伸出部23夾持以及加壓,在一對焊接電極間流過焊接電流。由此,如圖5(c)以及圖5(d)所示,通過電阻焊接時的電流集中將突起部25加熱熔融,使折返部12的對置部12a最終與底座部24接觸,將底座部24(前端面23b)以及折返部12的對置部12a加壓接合。換句話說,突起部25作為電阻焊接(所謂的凸焊)的突起發(fā)揮功能。此外,將外側部件10以及內側部件20結合。此時,在對置部12a以及前端面23b間形成車內外方向的縫隙,上述對置部12a以及前端面23b未接觸。換句話說,底座部24在將折返部12(外側部件10)以及伸出部23(內側部件20)結合時成為定位的基準位置。
[0044]接下來,對于本實施方式的作用進行說明。
[0045]如上所述,上緣部5b的剖面形狀按照在與立柱部5a的連接位置的該立柱部5a的剖面形狀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立柱部5a以及上緣部5b在它們的連接位置將前端面彼此對接,并通過焊接結合。
[0046]第2側壁Ilc的相比折返部12靠外側的部位通過返回部14平坦地隆起至比折返部12的車外側端12b的位置靠車外側的位置。即,第2側壁Ilc的相比折返部12靠外側的部位由于返回部14的介入而成為相比折返部12的車外側端12b不向車內側凹進的平坦的部位。此夕卜,該平坦的部位在與上緣部5b的連接位置與上緣部5b的第2側壁52c抵接,由此能夠可以利用作為與該第2側壁52c的結合余量(焊接余量)。
[0047]如上文中詳細說明的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可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0048](I)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將第2側壁IIc的相比折返部12更接近基端部IId的部位利用作為與上緣部5b的第2側壁52c的結合余量(焊接余量)。換句話說,能夠增加通過焊接接合立柱部5a以及上緣部5b時的可焊接范圍。由此,能夠在立柱部5a簡單地安裝上緣部5b。
[0049](2)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玻璃滑槽收納部11的第2側壁Ilc的剖面形狀更多地接近上部玻璃滑槽收納部52的第2側壁52c的剖面形狀從而將立柱部5a以及上緣部5b接合,由此能夠抑制在它們的連接位置(拐角部)產生不連續(xù)的部位,能夠抑制例如在車輛行駛時的風噪等異響的發(fā)生。
[0050]此外,上述實施方式可以進行如下變更。
[0051 ].如圖7所示,作為外側部件60,可以采用具有剖面大致L字狀的玻璃滑槽收納部61的結構。該玻璃滑槽收納部61具有位于外側的基端部61b。另外,玻璃滑槽收納部61在車內側,具有從外側延伸至內側的側壁61a。此外,在側壁61a的緣部形成向車外側彎曲并且向車內側折回而成的折返部62。該折返部12形成向車內側開口的開口63。另外,在側壁61a形成有與折返部12的車內側端連接并且傾斜為隨著朝向外側而趨向車外側的返回部64。該返回部64延伸至比折返部62的車外側端62a(第I側端)的位置靠車外側的位置。換句話說,側壁61a的相比折返部62靠外側的部位、即玻璃滑槽收納部61的相比折返部62更接近基端部61b的部位通過返回部64平坦地隆起至比折返部62的車外側端62a的位置靠車外側的位置。此外,折返部62的與內側部件20的伸出部23的緣部23a的接合結構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對其說明。
[0052]在玻璃滑槽收納部61安裝有向內側開敞的作為其他部件的剖面大致U字狀的溝道65。即,溝道65以其外側的部位從內測與玻璃滑槽收納部61的外側的部位接觸并且車內側的部位從車外側與側壁61a接觸的狀態(tài),通過沿車內外方向將上述各部貫通的作為結合部的緊固件66而結合于玻璃滑槽收納部61。換句話說,側壁61a的相比折返部62靠外側的經由返回部64形成的平坦的部位被利用作為溝道65的結合余量。這樣,通過利用位于玻璃滑槽收納部61的相比折返部62(返回部64)更接近基端部61b的位置的平坦部位,能夠通過緊固件66在玻璃滑槽收納部61簡單地安裝溝道65。該溝道65被用于引導車門玻璃DW的移動。此夕卜,結合部并不局限于緊固件66,也可以通過激光焊接等的焊接來結合。另外,在內外方向上,與溝道65的車外側的部位的內側端相比,緊固件66配置在內側,因此當在溝道65的車內側的部位插入緊固件時,能夠不受溝道65的車外側的部位干擾地插入以及緊固緊固件,溝道65的相對于玻璃滑槽收納部61的安裝性提高。
[0053]此外,根據上述實施方式,當具備這樣的外側部件60的立柱部相對于上緣部以各自的前端面彼此對接的狀態(tài)通過焊接結合的情況下,當然可以利用側壁61a的相比折返部62靠外側的平坦部位作為上緣部的焊接余量(結合余量)。
[0054]?如圖8所示,也可以是與折返部12、62折疊地向車外側延伸的返回部71。在這種情況下,玻璃滑槽收納部11、61的相比折返部12、62靠外側的部位以緊貼在該折返部12、62的狀態(tài)平坦地隆起。因此,側壁llc、61a的平坦的部位將延伸至與折返部12、62緊貼的內側的位置,能夠進一步增大與上緣部等其他部件的結合余量。由此,能夠更為簡單地安裝該其他部件。
[0055]特別是,如雙點劃線所示,玻璃滑槽收納部11、61的相比折返部12、62靠外側的部位通過返回部71而平坦地隆起的車外側的位置可以與折返部12、62的車外側端12b、62a的位置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折返部12、62以及相比該折返部12、62靠外側的部位都利用作為其他部件的結合余量。由此,能夠更為簡單地安裝該其他部件。
[0056].如圖9所示,也可以是以從折返部12、62向外側偏移的位置作為起點向車外側延伸的返回部72。
[0057].如圖10所示,也可以是在與伸出部23間形成縫隙地向開口的寬度變寬的方向延伸的折返部74。折返部74具有車外側端74a。
[0058].也可以是使玻璃滑槽收納部的相比折返部更接近基端部的部位平坦地隆起至該折返部的車外側端的位置的返回部。
[0059].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可以省略底座部24,在前端面23b筆直地突出形成突起部25。
[0060].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外側部件10或者內側部件20也可以通過對板材進行滾壓成型而形成。在這種情況下,外側部件10或者內側部件20可以在長邊方向具有恒定剖面形狀。
[0061].本實用新型也可以應用于例如后車門的門框。
[0062]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63]I:車輛車門;5:門框;5a:立柱部;5b:上緣部(其他部件);10、60:外側部件(車輛用門框的中間體);11、61:玻璃滑槽收納部;12、62、74:折返部;12a:對置部;13、63:開口; 14、71、72:返回部;20:內側部件(車輛用門框的中間體);22:主體部;23:伸出部;23a:緣部;23b:前端面;25:突起部;65:溝道(其他部件);66:緊固件(結合部)。
【主權項】
1.一種車輛用門框, 該車輛用門框具備: 外側部件,該外側部件由板材構成并形成玻璃滑槽收納部,該外側部件具有基端部并位于第I側;以及 內側部件,該內側部件由板材構成并具有形成窗框的框架的主體部,該內側部件構成為在與所述第I側相反的第2側與所述外側部件結合, 所述車輛用門框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側部件具有: 緣部,該緣部在從所述基端部離開的位置形成所述玻璃滑槽收納部; 剖面大致U字狀的折返部,該折返部設置于所述緣部且具有向所述第2側開放的開口,該折返部具有位于最靠第I側的第I側端;以及 返回部,該返回部設置在所述玻璃滑槽收納部的相比所述折返部更接近所述基端部的位置,將所述玻璃滑槽收納部的相比所述折返部更接近所述基端部的部位平坦地隆起至少達到所述折返部的所述第I側端的位置, 所述內側部件具有: 伸出部,該伸出部設置于所述主體部并向所述第I側伸出; 緣部,該緣部構成為設置于該伸出部且插入至所述折返部的所述開口 ;以及 前端面,該前端面設置于所述伸出部的所述緣部, 在所述前端面設置有向所述第I側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配置在所述內側部件的長邊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并通過電阻焊接時的電流集中而被加熱熔融,從而將所述前端面以及所述折返部的對置的部分加壓接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門框,其中, 所述玻璃滑槽收納部在該玻璃滑槽收納部的相比所述折返部更接近所述基端部的部位具有結合部,該結合部結合溝道,該溝道對車門玻璃的移動進行引導,該車門玻璃能夠開閉地設置于所述窗框。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門框,其中, 所述返回部以與所述折返部重合的狀態(tài)將相比所述折返部更接近所述基端部的部位隆起達到所述折返部的所述第I側端的位置。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門框,其中, 所述外側部件具有剖面大致L字狀的玻璃滑槽收納部。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門框,其中, 所述返回部以從所述折返部向所述基端部偏移的位置為起點向所述第I側延伸。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門框,其中, 所述折返部向所述開口的寬度增寬的方向延伸,以便在所述折返部與所述伸出部間形成間隔。7.一種車輛用門框的中間體,其中, 該車輛用門框的中間體具備: 外側部件,該外側部件由板材構成并形成玻璃滑槽收納部,該外側部件具有基端部并位于第I側; 內側部件,該內側部件由板材構成并具有形成窗框的框架的主體部,該內側部件構成為在與所述第I側相反的第2側與所述外側部件結合, 所述外側部件具有: 緣部,該緣部在從所述基端部離開的位置形成所述玻璃滑槽收納部; 剖面大致U字狀的折返部,該折返部設置于所述緣部且具有向所述第2側開放的開口,該折返部具有位于最靠第I側的第I側端;以及 返回部,該返回部設置在所述玻璃滑槽收納部的相比所述折返部更接近所述基端部的位置,將所述玻璃滑槽收納部的相比所述折返部更接近所述基端部的部位平坦地隆起至少達到所述折返部的所述第I側端的位置, 所述內側部件具有: 伸出部,該伸出部設置于所述主體部并向所述第I側伸出; 緣部,該緣部構成為設置于該伸出部且插入至所述折返部的所述開口 ;以及 前端面,該前端面設置于所述伸出部的所述緣部, 在所述前端面設置有向所述第I側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配置在所述內側部件的長邊方向的規(guī)定位置,并通過電阻焊接時的電流集中而被加熱熔融,從而將所述前端面以及所述折返部的對置的部分加壓接合。
【文檔編號】B60J5/04GK205686149SQ201490000980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4年8月26日 公開號201490000980.9, CN 201490000980, CN 205686149 U, CN 205686149U, CN-U-205686149, CN201490000980, CN201490000980.9, CN205686149 U, CN205686149U, PCT/2014/72302, PCT/JP/14/072302, PCT/JP/14/72302, PCT/JP/2014/072302, PCT/JP/2014/72302, PCT/JP14/072302, PCT/JP14/72302, PCT/JP14072302, PCT/JP1472302, PCT/JP2014/072302, PCT/JP2014/72302, PCT/JP2014072302, PCT/JP201472302
【發(fā)明人】佐藤榮亮, 柳井利文
【申請人】愛信精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