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外徑向臂貨車轉向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貨車徑向轉向架。
最近幾年對普通火車貨車轉向架設計進行的試驗表明三大件轉向架的直線臨界速度大部分取決于轉向架的抗菱剛度。但是,現(xiàn)有三大件轉向架在運行一段時間后,側架與搖枕間的間隙增大,引起輪對在直線上不能正位,從而造成臨界速度降低,在曲線上面輪對不能自然呈徑向排列,輪緣磨耗過大,安全性較差。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增加轉向架的抗菱剛度,提高轉向架高速通過曲線的能力和輪對的自然復位能力,保證轉向架在直線上具有較高的臨界速度,能夠高速順利地通過曲線。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貨車轉向架的設計,具有增加的軸間剪切剛度,并允許側架與輪對之間有局限的轉動。
本發(fā)明還有一個目的是將輪對與側架間的剛性定位改為彈性定位,從而在降低輪軌作用力的同時提高輪對復位能力。
本發(fā)明是在側架外側安裝由左、右徑向臂和限力器組成的徑向裝置及在側架與承載鞍之間安裝彈性剪切墊,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轉向架的臨界速度和高速通過曲線的能力,減少了輪緣磨耗,提高了運行安全性。
通過說明書、附圖及權利要求書會對本發(fā)明其他目的、優(yōu)點、特點有更清楚地了解,附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的鐵路貨車轉向架的俯視圖;圖2是徑向裝置主視圖;圖3是徑向裝置的俯視圖。
圖1中,輪對、側架和搖枕為普通鐵路貨車轉向架的基本部件,兩輪對通過徑向裝置連接起來,改變了普通貨車轉向架的松散連接狀況,增加了轉向架的抗菱剛度。同時也改變了普通轉向架輪對正位能力差的現(xiàn)狀,提高了轉向架高速通過曲線的能力和安全性。
圖2、圖3表明了徑向裝置的具體組成結構,徑向裝置是由左右徑向臂、限力器、板簧、連接銷(1)、連接銷(2)等零部件組成。
雖然上述實例示出并說明了本發(fā)明的結構形式,但是應當明白,在本發(fā)明的結構原理范圍內,可作出許多改型、替換和變動。
權利要求1.一種鐵路貨車徑向轉向架,其特征在于是由一對側架、一組輪對、一個搖枕、一對徑向裝置和8個彈性剪切墊組成,輪對、側架和搖枕等零部件組成了轉向架的基本結構,兩個側架通過搖枕聯(lián)結后座落在徑向裝置兩端的承載鞍上,其間安裝有彈性剪切墊,一對徑向裝置呈斜對稱狀座落在輪對兩端的軸承上。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架,其特征是徑向裝置由左右徑向臂、限力器、板簧、連接銷等零部件組成,左、右徑向臂由限力器通過銷連接,懸掛于兩側架外側,板簧一端通過銷和螺栓固定在左右徑向臂上,另一端處于懸臂狀態(tài);承載鞍頂部呈八字形,與徑向臂成一體,彈性剪切墊安裝在側架與承載鞍之間,彈性剪切墊與承載鞍通過銷定位。
專利摘要一種鐵路貨車徑向轉向架,包括一對側架、一組輪對和坐放各輪對的軸端上的徑向裝置以及安裝于側架和承載鞍之間的彈性剪切墊,徑向裝置懸掛于兩側架外側。以上結構可減少輪緣磨耗,提高了運行安全性。
文檔編號B61F5/00GK2471666SQ0022378
公開日2002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7月25日
發(fā)明者肖穎, 孫加明, 王璞, 林江, 肖乾佑, 周凌 申請人:眉山車輛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