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動緩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軌道交通車輛的停放制動缸,特別涉及一種停放制動缸的手動緩
解裝置。
技術(shù)背景現(xiàn)有手動緩解裝置通過彈簧蓄能機構(gòu)將拉銷卡在齒圈當(dāng)中,當(dāng)需要實施緩解的時候,通過克服彈簧彈力,使拉銷與齒圈脫開,使得停放制動缸的停放機構(gòu)得以緩解?,F(xiàn)有的手動緩解裝置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停放制動缸的安裝空間的特殊性,以及從可操作性上來考慮,現(xiàn)有的手動緩解裝置不方便操作,必須借助于其他的工具才可以較為方便地對制動缸進行停放制動緩解。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操作的手動緩解裝置。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手動緩解裝置,包括拉銷、緩解拉銷座、座蓋和彈簧,還包括拉繩總成和連接裝置,其中拉繩總成通過連接裝置連接拉銷,拉銷滑動配合地插在緩解拉銷座的銷孔中,座蓋固定在緩解拉銷座上,彈簧套在拉銷上且一端與拉銷上的臺階相抵、另一端與座蓋相抵,緩解拉銷座上設(shè)有彈性銷。所述連接裝置包括襯套、彈性墊片、螺母和螺栓,兩個襯套分別插在拉繩總成兩端的拉繩孔中,螺栓穿過襯套、拉銷的連接孔后采用彈性墊片、螺母固定。還具有防塵套,防塵套的一端固定在拉銷上、另一端固定在座蓋上。本實用新型產(chǎn)生的技術(shù)效果采用上述的手動緩解裝置之后,通過拉繩總成的多角度擺動,可以使得手動緩解操作過程很方便、簡潔,并且不需要借助其他任何的工具,即可輕松實現(xiàn)緩解操作;極大地簡化了實際應(yīng)用過程中的操作難度,提高了產(chǎn)品的適用性和可靠性。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手動緩解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圖I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I、2所示,一種手動緩解裝置,包括拉銷8、緩解拉銷座9、座蓋10和彈簧7,還包括拉繩總成13和連接裝置1,其中拉繩總成13通過連接裝置I連接拉銷8,拉銷8滑動配合地插在緩解拉銷座9的銷孔9-1中,座蓋10固定在緩解拉銷座9上,彈簧7套在拉銷8上且一端與拉銷8上的臺階相抵、另一端與座蓋10相抵,緩解拉銷座9上設(shè)有彈性銷14。緩解拉銷座9能通過彈性銷14限制拉銷8的轉(zhuǎn)動,使得拉銷8只能在緩解拉銷座9的導(dǎo)孔9-1中滑動。如圖I所示,所述連接裝置I包括襯套2、彈性墊片3、螺母4和螺栓5,兩個襯套2分別插在拉繩總成13兩端的拉繩孔中,螺栓5穿過襯套2、拉銷8的連接孔后采用彈性墊片
3、螺母4固定。如圖1、2所示,為了防塵,還具有防塵套6,防塵套6的一端固定在拉銷8上、另一端固定在座蓋10上。 本實用新型使用過程如下,當(dāng)制動缸沒有空氣壓力的時候,拉動拉銷8,停放制動缸上的齒圈的自轉(zhuǎn)限制被取消,松開拉繩總成13,則拉銷8由于彈簧7的彈性勢能而恢復(fù)原位,重新卡在停放制動缸上的齒圈內(nèi)部,限制齒圈的自轉(zhuǎn)。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手動緩解裝置,包括拉銷(8)、緩解拉銷座(9)、座蓋(10)和彈簧(7),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拉繩總成(13)和連接裝置(1),其中拉繩總成(13)通過連接裝置(I)連接拉銷(8),拉銷(8)滑動配合地插在緩解拉銷座(9)的銷孔(9-1)中,座蓋(10)固定在緩解拉銷座(9)上,彈簧(7)套在拉銷(8)上且一端與拉銷(8)上的臺階相抵、另一端與座蓋(10)相抵,緩解拉銷座(9)上設(shè)有彈性銷(14)。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手動緩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I)包括襯套(2)、彈性墊片(3)、螺母(4)和螺栓(5),兩個襯套(2)分別插在拉繩總成(13)兩端的拉繩孔中,螺栓(5)穿過襯套(2)、拉銷(8)的連接孔后采用彈性墊片(3)、螺母(4)固定。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手動緩解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有防塵套(6),防塵套(6)的一端固定在拉銷(8)上、另一端固定在座蓋(10)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軌道交通車輛停放制動缸用的手動緩解裝置,包括拉銷、緩解拉銷座、座蓋和彈簧,還包括拉繩總成和連接裝置,其中拉繩總成通過連接裝置連接拉銷,拉銷滑動配合地插在緩解拉銷座的銷孔中,座蓋固定在緩解拉銷座上,彈簧套在拉銷上且一端與拉銷上的臺階相抵、另一端與座蓋相抵,緩解拉銷座上設(shè)有彈性銷。本實用新型方便操作,能提高停放制動缸的適用性和可靠性。
文檔編號B61H13/02GK202728255SQ20122031227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王陽, 陳炳偉, 韓紅文, 馮行 申請人: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 常州南車鐵馬科技實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