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機動三輪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機動三輪車。
技術背景當前,機動三輪車的結(jié)構(gòu)都是前輪在駕駛室的正前方,兩個后輪分別位于貨廂的兩側(cè),沿用了兩輪車的前輪轉(zhuǎn)向和減振裝置,前輪承載力小,與路面的附著力也小,轉(zhuǎn)向方不夠,可操縱性能差。由于前輪的承載力小,并且前輪是獨輪,制動狀態(tài)平衡很難掌握,剎車時減振器容易彎曲變形。前輪的承載力小,還容易造成上坡時翹頭現(xiàn)象,影響安全駕駛。由于前輪位于駕駛座的前方,前輪轉(zhuǎn)向系統(tǒng)占用了駕駛室的空間,致使駕駛室內(nèi)有效空間很小,人機工程不合理。由于立梁的存在,致使駕駛室密封不嚴,駕駛環(huán)境惡化。要解決上述問題就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將前輪的位置向后移到駕駛座的正下方,另一方面要提高前減振的強度,使其能夠承受較大的荷載。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合理、前輪附著力大、軸荷分配比例更加合理的新型機動三輪車。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新型機動三輪車包括車架、設置在車架前部的前輪、設置在車架后部的后輪,其特征在于車架的前部左右兩側(cè)分別安裝有板簧,板簧上安裝有獨輪橋,前輪安裝在獨輪橋上。
所述的獨輪橋包括“幾”字形的橋體和通過縱軸安裝在橋體中間的前輪架,前輪架通過拐臂和拉桿與方向機連接。
前輪位于駕駛座的正下方。
將前輪設置在駕駛座的正下方改善了軸荷分配比例,提高了前輪的承載力,前輪的附著力提高,可操縱性能提高。同時由于將前減振裝置改成板簧減振,承載力大,基本不需要保養(yǎng)維護,還可以去掉前立梁,改善了駕駛室的密封條件。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側(cè)視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圖3是底盤的局部示意圖;圖4是獨輪橋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新型機動三輪車包括車架1、設置在車架1前部的前輪2、設置在車架1后部的后輪3,前輪2位于駕駛座的正下方。如圖3所示,車架1的前部左右兩側(cè)分別安裝有板簧4,板簧4上安裝有獨輪橋5,如圖4所示,獨輪橋5包括“幾”字形的橋體51和通過縱軸53安裝在橋體51中間的前輪架52,前輪架52通過拐臂6和拉桿7、8與方向機9連接。前輪2安裝在前輪架52上。
該機動三輪車的其他部分結(jié)構(gòu)為本領域的公知技術,在此不再重復。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機動三輪車,包括車架(1)、設置在車架(1)前部的前輪(2)、設置在車架(1)后部的后輪(3),其特征在于車架(1)的前部左右兩側(cè)分別安裝有板簧(4),板簧(4)上安裝有獨輪橋(5),前輪(2)安裝在獨輪橋(5)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機動三輪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獨輪橋(5)包括“幾”字形的橋體(51)和通過縱軸(53)安裝在橋體(51)中間的前輪架(52),前輪架(52)通過拐臂和拉桿與方向機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機動三輪車,其特征在于前輪(2)位于駕駛座的正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機動三輪車。包括車架、設置在車架前部的前輪、設置在車架后部的后輪,車架的前部左右兩側(cè)分別安裝有板簧,板簧上安裝有獨輪橋,前輪安裝在獨輪橋上。將前輪設置在駕駛座的正下方改善了軸荷分配比例,提高了前輪的承載力,前輪的附著力提高,可操縱性能提高。同時由于將前減振裝置改成板簧減振,承載力大,基本不需要保養(yǎng)維護,還可以去掉前立梁,改善了駕駛室的密封條件。
文檔編號B62D63/00GK2595628SQ03214539
公開日2003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月3日
發(fā)明者鄧秀余, 于春海, 孫玉民, 畢樹林 申請人:山東巨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