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壓式轉向機構及驅動轉向輪支撐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液壓來使操控驅動輪方向的液壓式轉向機構,以及一種支撐有由驅動源驅動而動作且可轉向的驅動轉向輪的驅動轉向輪支撐機構。
背景技術:
用拉桿(轉向橫拉桿)連接配設于橋殼兩端部的一對轉向殼(操舵ケ一ス),同時利用液壓作動裝置使上述一對轉向殼中的一個繞轉向軸(キングピン軸)轉動,由此來操控一對驅動輪轉向的液壓式轉向機構一直以來都是眾所周知的。
但是,以往的液壓式轉向機構在減小由上述液壓作動裝置產生的轉向力的問題上,并沒有充分地考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實現(xiàn)使轉向殼繞轉向軸轉動的液壓作動裝置的小型化、且結構簡單的液壓式轉向機構。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對由驅動源傳動驅動且可轉向的驅動轉向輪進行支撐的、結構簡單的驅動轉向輪支撐結構。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液壓式轉向機構,具備具有轉動自如地支撐沿車輛長度方向延伸的輸入軸的軸承部、并收容一對傳動連結于上述輸入軸上的、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的差動叉軸(デブヨ一ク)的橋殼;可繞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轉向軸自由轉動地被裝設在該橋殼的兩端部的一對第1及第2轉向殼,且是分別轉動自如地支撐傳動連結于對應的差動叉軸上的第1及第2驅動車軸的一對第1及第2轉向殼;分別被設置在上述一對第1及第2轉向殼上的第1及第2臂;被設置在上述橋殼上的第3臂;具有通過液壓的作用而相互相對移動的液壓缸和活塞的液壓作動裝置;以及使上述第1及第2轉向殼連帶動作的拉桿;其中,上述第1及第2臂具有用于安裝上述拉桿的拉桿安裝部;上述第1及第2臂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用于安裝上述液壓作動裝置的上述液壓缸及活塞中的一方的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上述第3臂具有用于安裝上述液壓作動裝置的上述液壓缸和活塞中的另一方的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上述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在車輛大體為直行狀態(tài)的平面圖中,比上述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更遠離上述差動叉軸的軸線。
優(yōu)選為上述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夾著上述輸入軸而與上述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被配置在車輛寬度方向的相反側。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拉桿安裝部、上述第1、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及上述軸承部被配置在上述橋殼的車輛長度方向的同一側。
在該實施例中,優(yōu)選為,在車輛大體為直行狀態(tài)的平面圖中,上述拉桿安裝部比上述第1、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更靠近上述差動叉軸的軸線;上述拉桿安裝部及上述第1、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被配置成,使得在正視圖中上述拉桿及上述液壓作動裝置位于上述輸入軸的更下方,并且,上述液壓作動裝置的可動部件的車輛寬度方向的外側端部位于上述拉桿的更上方。
在上述實施例中,優(yōu)選為上述第1及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被配置成,使得上述液壓作動裝置在正視圖中隨著從被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支撐的部分向被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支撐的部分前進而逐漸向下方傾斜。
另外,本發(fā)明又提供一種驅動轉向輪支撐結構,是支撐被驅動源驅動動作且可轉向的驅動轉向輪的驅動轉向支撐機構,其具備收容傳動連結于上述驅動源的差動叉軸的固定殼部件,且是在車輛寬度方向的外端部具有向下方延伸的中空的轉向軸部的固定殼部件;支撐傳動連結于上述驅動轉向輪的車軸的可動部件,且是具有可供上述轉向軸部從上方插入的中空的轉動部的可動部件;以上端部傳動連結于上述差動叉軸、且下端部向上述轉向軸部的更下方延伸的那樣,被貫穿于該轉向軸部的傳動軸;連結上述傳動軸及上述車軸的齒輪組;以及被介設于上述轉向軸部及上述轉動部之間,使該轉動部可繞該轉向軸部自由轉動的上部軸承及下部軸承。
上述上部軸承及下部軸承分別具有沿軸向不可移動地配合在上述轉動部上的外環(huán)體、內環(huán)體、以及介設于該外環(huán)體和內環(huán)體之間的滾動體。
上述轉向軸部具有在被從上方插入到上述轉動部內時、與上述上部軸承及下部軸承的上述內環(huán)體配合的內環(huán)體用配合部。
優(yōu)選為,進一步具備以與上述下部軸承的上述內環(huán)體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樣、可自由拆裝地裝設在上述轉向軸部上的下部軸承用固定件。
在該實施例中,進一步具備以與上述下部軸承的外環(huán)體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樣設置在上述轉動部上的上向第2階梯部;在上述上部軸承及下部軸承之間延伸的間隔墊;及以與上述上部軸承的外環(huán)體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樣可拆裝地裝設在上述轉動部上的上部軸承用固定件。
在這種實施例中,通過上述上向第2階梯部、上述間隔墊及上述上部軸承用固定件,上述上部軸承及上述下部軸承被設為相對于上述轉動部沿軸向不可移動。
在該實施例中,還可進一步具備以與上述上部軸承的外環(huán)體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樣設置在上述轉動部上的上向第1階梯部。
在上述各個實施例中,還可進一步具備以分別與上述上部軸承及上述下部軸承的內環(huán)體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樣被設置在上述轉向軸部上的下向第1階梯部及下向第2階梯部。
在其他的實施例中,還可進一步具備以分別與上述上部軸承及上述下部軸承的外環(huán)體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樣、被設置在上述轉動部上的上向第1階梯部及上向第2階梯部;以與上述上部軸承的內環(huán)體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樣,被拆裝自如、且沿軸向不可移動地鎖固在上述轉向軸部上的間隔墊;以與上述上部軸承的外環(huán)體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樣、被拆裝自如地裝設在上述轉動部上的上部軸承用固定件;及以分別與上述上部軸承及下部軸承的內環(huán)體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樣、被設置在上述轉向軸部上的下向第1階梯部及下向第2階梯部。
圖1是本實施例的液壓式轉向機構的從斜后方看的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的液壓式轉向機構的局部橫剖平面圖。
圖3是圖1及圖2所示的液壓式轉向機構的后視圖。
圖4是圖1~圖3所示的液壓式轉向機構的第1固定殼部附近的縱剖后視圖。
圖5是圖1~圖4所示的液壓式轉向機構的第1轉向殼的立體圖。
圖6是圖1~圖4所示的液壓式轉向機構的平面圖,顯示了使轉向殼向繞轉向軸的一個方向最大限度的轉動之后的狀態(tài)。
圖7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液壓式轉向機構的第1固定殼部附近的縱剖后視圖。
圖8是圖7所示的第1固定殼部附近的縱剖后視分解圖。
標號說明1 液壓式轉向機構 10 橋殼20a、20b第1轉向殼、第2轉向殼30a、30b第1臂、第2臂40 第3臂50 液壓作動裝置51 液壓缸52 活塞130差動叉軸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
圖1是本實施例的液壓式轉向機構1A的從斜后方看的立體圖,圖2和圖3分別是本實施例的液壓式轉向機構1A的局部橫剖平視圖和后視圖。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液壓式轉向機構1A包括橋殼10、分別設置于該橋殼10的長度方向的兩端部的第1及第2轉向殼20a、20b、分別設置于上述一對第1及第2轉向殼20a、20b上的第1及第2臂30a、30b、設于上述橋殼10上的第3臂40、包括液壓缸51及活塞52的液壓作動裝置50、以及使上述第1及第2轉向殼20a、20b連帶動作的拉桿60。
上述橋殼10被構成為可收容一對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的差動叉軸130(參照圖2)。
進而,該橋殼10在朝向車輛長度方向內側的面上還設有軸承部15(參照圖1及圖2)。
該軸承部15支撐傳動連結于車輛驅動源(省略圖示)的輸入軸110以使其沿車輛的長度方向繞軸線自由地轉動,并容許從上述輸入軸110的向上述一對差動叉軸130的驅動力傳遞。
另外,本實施例的液壓式轉向機構1A以操控車輛的一對前輪進行轉向的方式構成。因此,上述軸承部15設置在上述橋殼10的朝向車輛長度方向后方的側面上。
在本實施例中,從上述輸入軸110向上述一對差動叉軸130的動力傳遞,是通過收容于上述橋殼10內的差動齒輪裝置120來進行的。
具體而言,上述橋殼10具有收容上述第1及第2差動叉軸130a、130b的本體部11、和設置在該本體部11的兩端部的第1及第2固定殼部12a、12b。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本體部11具有分別收容第1及第2差動叉軸130a、130b的中空的第1及第2部分11a、11b。
該第1及第2部分11a、11b的相互對向的端部的開口寬度被設為大于上述差動齒輪裝置120的直徑,以挾持該差動齒輪裝置120的狀態(tài),使該對向的端部對接連結,由此,可收容該差動齒輪裝置120。
圖4是上述第1固定殼部12a附近的縱剖后視圖。
如圖4所示,上述第1固定殼部12a具有中空的第1基端部13a和中空的第1轉向軸部14a,該第1基端部13a被連結于上述第1部分11a的車輛寬度方向的外端部,該第1轉向軸部14a從上述第1基端部13a開始沿著大致上下方向延伸。
同樣,上述第2固定殼部12b具有中空的第2基端部13b和中空的第2轉向軸部14b(參照圖1)。
在上述第1及第2轉向軸部14a、14b內分別可繞軸線自由轉動地貫穿有連結在上述第1及第2差動叉軸130a、130b上的第1及第2傳動軸140a、140b(第2傳動軸140b省略圖示)。
具體而言,在上述第1及第2傳動軸140a、140b的上端部,不可相對轉動地設有斜齒輪141,該斜齒輪141與不可相對轉動地設于對應的差動叉軸130上的斜齒輪131嚙合。
并且,該第1及第2傳動軸140a、140b,其上端部通過軸承201而分別被第1及第2轉向軸部14a、14b可自由轉動地支撐,并且其下端部分別從上述第1及第2轉向軸部14a、14b向下方延伸。
如圖1~圖3所示,上述第1及第2轉向殼20a、20b分別以繞轉向軸自由轉動的狀態(tài)而被連結于上述橋殼10的兩端部。
另外,上述第1及第2轉向殼20a、20b實質上具有相同的構成。
因此,關于第1轉向殼20a的下述說明也適用于第2轉向殼20b。
圖5是第1轉向殼20a的立體圖。
如圖4和圖5所示,上述第1轉向殼20a包括第1轉動部21a和從該第1轉動部21a向車輛寬度方向外側延伸的第1外側部22a,上述第1轉動部21a被可自由轉動地外插在上述第1固定殼部12a的第1轉向軸部14a上。
上述第1轉動部21a上方部形成開口。也就是說,該第1轉動部21a被從下方外插在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上。
另外,上述第1轉動部21a的下方部被封閉,該第1轉動部21a的下方部通過軸承202而支撐上述第1傳動軸140a的下端部自由轉動。
上述第1外側部22a支撐對應的第1車軸150a自由轉動,同時收容使上述第1傳動軸140a與該第1車軸150a連帶動作的傳動部件。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第1外側部22a具有與上述第1轉動部21a形成為一體的基端部23a、以及可自由拆裝地連結在該基端部23a上的蓋部24a。
并且,上述基端部23a和蓋部24a構成為支撐著構成上述傳動部件的末端傳動齒輪160。
該末端傳動齒輪160動作地連結于上述第1傳動軸140a,同時不可相對轉動地被上述車軸150a支撐。
在此,就相對于上述第1固定殼部12a的上述第1轉向殼20a的防脫結構加以說明。
如圖4所示,上述第1轉向殼20a的第1轉動部21a,通過沿上下方向間隔配置的上部軸承210及下部軸承220,可繞軸線自由轉動地外插在上述第1固定殼部12a的第1轉向軸部14a上。
具體而言,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在其外周面上具有與上述上部軸承210的內環(huán)的上面配合的下向第1階梯部18、及與上述下部軸承220的內環(huán)的上面配合的下向第2階梯部19。
另一方面,上述第1轉動部21a,在其內周面上具有與上述上部軸承210的外環(huán)的下面配合的上向第1階梯部28、以及與上述下部軸承220的外環(huán)的下面配合的上向第2階梯部29。
也就是說,上述上部軸承210被上述下向第1階梯部18和上述上向第1階梯部28所夾持,上述下部軸承220被上述下向第2階梯部19和上述上向第2階梯部29所夾持。
最好是上述下向第1階梯部18、上向第1階梯部28、下向第2階梯部19及上向第2階梯部29遍及周面方向大體全部區(qū)域而形成。
由于具有上述這種構成,可將施加于上述上部軸承210及下部軸承220上的荷載平均化,由此,能夠有效地防止發(fā)生損壞等。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還具有設置成與上述上部軸承210的內環(huán)的下面相配合的間座71及保持該間座71的鎖固部件72,以防止上述第1轉動部21a從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上脫落。
上述間座71最好形成可外插在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上的環(huán)狀。
根據(jù)上述的最佳構成,可遍及周向全部區(qū)域地保持上述上部軸承210的內環(huán)。
上述鎖固部件72可拆裝地固定在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的周壁上。該鎖固部件72被鎖固在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上,以配合配合保持上述間座71的下面。
上述鎖固部件72被設為在將上述第1轉動部21a外插在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上的狀態(tài)下可從外側操作。
具體來說,是在上述第1轉動部21a的周壁上形成相對于上述鎖固部件72的操作開口73。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上述鎖固部件72被鎖固在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的外側面上。
因此,上述操作開口73被形成在上述第1轉動部21a的外側面上,以便能夠操作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的外側面。
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該操作開口73與在上述第1外側部22a上形成的車軸插通開口25相連通,操作者可通過該車軸插通開口25和上述操作開口73對上述鎖固部件72進行操作。
上述鎖固部件72可有各種各樣的結構,但是,從作業(yè)性等的觀點來看,最好選用螺栓。
另外,圖4中的標號75是防止上述上部軸承210向上方移動的止動環(huán)。
該止動環(huán)75,在將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插入上述第1轉向殼20a的第1轉動部21a內之前,被預先設置在該第1轉動部21a內。
也就是說,在連結上述第1轉動部21a與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時,首先將下方軸承220插入到上述第1轉動部21a內,以載置于上述上向第2階梯部29上,然后,插入上述間座71,此時,該間座71在上述下方軸承220上方被卡固。
之后,將上述上部軸承210插入到上述第1轉動部21a內以與上述上向第1階梯部28配合,利用上述止動環(huán)75實現(xiàn)防脫。
在該狀態(tài)下,將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插入到上述第1轉動部21a內,通過上述操作開口73鎖固上述鎖固部件72,將上述間座71固定到規(guī)定位置。
上述第1及第2臂30a、30b分別從上述第1及第2轉向殼20a、20b向車輛寬度方向的內側延伸。
如圖1和圖5等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第1及第2臂30a、30b分別與第1及第2轉向殼20a、20b形成為一體。
該第1及第2臂30a、30b分別具有用于安裝上述拉桿60的拉桿安裝部31。
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的液壓式轉向機構1A中,通過安裝在上述第1及第2臂30a、30b上的上述拉桿60,可使上述第1及第2轉向殼20a、20b繞對應的轉向軸連帶地轉動。
如上所述,上述液壓作動裝置50具有液壓缸51和活塞52。
上述活塞52具有可自由移動地收容于上述液壓缸51內的活塞本體、和從該活塞本體向液壓缸的外側突出的活塞桿53活塞桿。
該液壓作動裝置50,通過對上述液壓缸51內的液室供給排出壓力液,使液壓缸51及活塞52之間相對地發(fā)生相對移動。
也就是說,該液壓作動裝置50,若將上述液壓缸51和活塞52(活塞桿53)的一方作為被固定的固定部件,則隨著對上述液室的壓力液的供給排出,該液壓缸51和活塞52(活塞桿53)的另一方作為相對于上述固定部件作往復運動的可動部件而動作。
上述第1及第2臂30a、30b的至少任意一方(在圖示中為第1臂30a),除上述拉桿安裝部31外,還具有用于安裝上述液壓作動裝置50的液壓缸51和活塞桿53中的一方(在圖示中為活塞桿53)的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35。
并且,液壓作動裝置50的液壓缸51和活塞桿53的另一方(在圖示中為液壓缸51)被安裝在設置于上述第3臂40上的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45上。
根據(jù)上述構成,通過控制對上述液壓作動裝置50的壓力液的供給排出,從而使對應的轉向殼20(在圖示中為第1轉向殼20a)由該液壓作動裝置50的可動部件帶動而繞轉向軸轉動。
在本實施例的液壓式轉向機構1A中,如圖2所清楚顯示的那樣,在車輛大體為直行狀態(tài)的平面視圖中,上述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35比上述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45更遠離上述差動叉軸130的軸線,由此,可實現(xiàn)上述液壓作動裝置50的小型化。
也就是說,從設有上述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35的上述第1及第2臂30a、30b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在圖示中為第1臂30a)、以及設有上述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45的第3臂40所要求的強度的觀點來看,上述第1及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35、45最好靠近上述差動叉軸130的軸線而設置。
另一方面,從與上述液壓作動裝置50連結的一側的轉向殼20(在圖示中為第1轉向殼20a,下述稱為操作側轉向殼)轉動所需的力的觀點來看,最好使上述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35離開上述差動叉軸130的軸線。
也就是說,上述操作側轉向殼,通過上述液壓作動裝置50的可動部件的往復運動,繞著轉向軸轉動。該轉向軸的軸線,在車輛的長度方向的位置,與上述差動叉軸130的軸線大致相同。因此,通過使液壓作動裝置50的可動部件與上述操作側轉向殼的連結位置(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35的位置)離開轉向軸,則以較小的力就能使操作側操作殼繞轉向軸轉動,其結果可實現(xiàn)液壓作動裝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圖3所示,其構成為將上述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45,夾著上述輸入軸110而沿車輛的寬度方向配置于上述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的相反側,由此,可更順利地進行上述操作側轉向殼的轉動。
也就是說,由于具有上述構成,所以能夠抑制在使上述操作側轉向殼繞轉向軸轉動時的上述液壓作動裝置50的繞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的擺動角度。因此,可更順利地進行利用液壓作動裝置50實現(xiàn)的操作側轉向殼的轉動。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上述拉桿安裝部31、上述第1及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35、45以及上述軸承部15配置在上述橋殼10的沿車輛長度方向的相同側(參照圖2等)。
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將上述拉桿安裝部31、上述第1及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35、45設置在與輸入軸110相同的一側(即車輛長度方向的內側),由此,縮短了包含該液壓式轉向機構1A在內的車輛整體的縱長方向的長度。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以上述橋殼10為基準,將上述拉桿安裝部31、上述第1及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35、45以及上述軸承部15配置于車輛的縱長方向的同一側的形態(tài)下,為防止上述各部件之間的干擾,同時盡可能地控制車輛高度,因而還具有下述構成。
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在車輛大體為直行狀態(tài)的平面視圖中,使上述拉桿安裝部31比上述第1及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35、45更加靠近于上述差動叉軸130的軸線(參照圖2)。另外,在正視圖中,上述拉桿安裝部31、及上述第1及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35、45,被配置成,使得上述拉桿60及上述液壓作動裝置50位于比上述輸入軸110偏下方的位置,并且,使得上述液壓作動裝置50的可動部件的車輛寬度方向的外側端部位于比上述拉桿60更偏上方的位置(參照圖3)。
根據(jù)上述構成,不需確保在上述輸入軸110的上方設置液壓式轉向機構1A的空間,因此,能夠盡可能地控制車輛的高度。
另外,在最大程度地使操作側轉向殼(在圖示中為第1轉向殼20a)轉動時,也能有效地防止液壓作動裝置50與拉桿60之間的干涉(參照圖6)。
更優(yōu)選地,上述液壓作動裝置50,可將該第1及第2液壓作動裝置35、45設置為,使得在正視圖中,隨著從被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35支撐的部分向被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45支撐的部分前進而逐漸向下方傾斜(參照圖3)。
根據(jù)上述構成,能防止液壓作動裝置50的干涉,同時能將輸入軸110盡可能地向下方設置,還能夠提高涉及到車輛高度等的設計自由度。
實施例2下面參照圖7和圖8說明本發(fā)明的其他的較佳實施例。
圖7是本發(fā)明的液壓式轉向機構1B的固定殼部附近的縱剖后視圖。
另外,圖8是該固定殼部及轉向殼的縱剖后視分解圖。
另外,圖中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或相當?shù)牟考褂猛瑯拥臉颂枺适÷云湔f明。
本實施例的液壓式轉向機構1B,只有上述第1固定殼部12a和上述第1轉向殼部20a的防脫結構與實施例1不同,其他方面實質上具有相同的構成。
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液壓式轉向機構1B,代替上述實施例1中的上述間座71和鎖固部件72,而具有在上述上部軸承210及下部軸承220之間延伸的間座76、及防止沿第1轉向軸部14a和上述第1轉動部20a的上下方向發(fā)生相對移動的止動環(huán)77。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在第1固定殼部12a與第1轉向殼20a的連結狀態(tài)(參照圖7)下,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的下端部較上述下部軸承220的下面向更下方延伸,可從外面對該轉向軸部14a的下端部進行操作處理。
也就是說,如圖7和圖8所示,在上述第1轉向殼20a上設置朝向外側的開口78,以容許從上述第1傳動軸140a向上述末端斜齒輪160的動力傳遞。
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的下端部,可在與上述第1轉向殼20a相連結的狀態(tài)下,通過上述開口78而從外側進行操作處置。
上述止動環(huán)77與上述轉向軸部14a的下方延長部連結,以便與上述下部軸承220的內環(huán)的下面配合。
上述間座76被設置在上述第1轉向殼20a的第1轉動部21a內,以使得其上端面與上部軸承210的外環(huán)的下面配合,同時其下端面與上述軸承220的外環(huán)的上面配合。
最好是該間座76被設為遍及周向大體全部區(qū)域地上與上述上部軸承210及下部軸承220配合。
在此,參照圖8對將第1轉向殼20a組裝到上述第1固定殼部12a上的順序加以說明。
首先,使上述下部軸承220配合到上述第1轉動部21a的上述上向第2階梯部29上。然后,將上述間座載置在該下部軸承220的上面。
此時,該間座76也起到將上述下部軸承220準確地載置到上述上向第2階梯部29上的夾具的作用。
然后,使上述上部軸承210配合在該間座76及上述第2上向階梯部28上,并設置上述止動環(huán)75。
在該狀態(tài)下,從上述第1轉動部21a的上方將上述第1轉向軸部14a插入,并將上述止動環(huán)77連結在該第1轉向軸部14a的下部延伸部上。
然后,在支撐有上述末端斜齒輪160的狀態(tài)下,將上述蓋部24a連結到上述基端部23a上。
根據(jù)具有上述防脫結構的液壓式轉向機構1B,能夠更加牢固準確地支撐來自上述橋殼10的高載荷。
也就是說,在上述實施例1中,利用上述鎖固部件72這一點來支撐施加于上述間座71上的載荷,但與此相對,在本實施例中,以上述的下部軸承220整體支撐施加于上述間座76上的載荷,因此,能夠更加可靠地支撐高載荷。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液壓式轉向機構,因為使安裝有液壓作動裝置的可動部件的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比安裝有該液壓作動裝置的固定部件的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從車輛大體直行狀態(tài)下的平面圖看,更加遠離差動叉軸的軸線,所以,能夠實現(xiàn)使轉向殼轉動的上述液壓作動裝置的小型化。
另外,如果將上述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夾著將來自驅動源的驅動力向橋殼傳遞輸入的輸入軸,沿車輛的寬度方向配置于與上述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相反的一側,則可抑制上述液壓作動裝置的繞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的擺動角度,由此,可順利的進行由液壓作動裝置實現(xiàn)的轉向殼的轉動。
進而,假設在將拉桿及液壓作動裝置配置于與上述輸入軸相同的一側的形態(tài)下,使拉桿安裝部,在車輛大體為直行狀態(tài)的平面圖中,比上述第1及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更靠近上述差動叉軸的軸線;并將上述拉桿安裝部及上述第1及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配置為,使得上述拉桿及上述液壓作動裝置在正視圖中位于上述輸入軸的更下方,并且,上述液壓作動裝置的可動部件的車輛寬度方向的外側端部位于上述拉桿的更上方,則能有效地抑制車輛長度及車輛高度。另外,假設將上述液壓作動裝置,將上述第1及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配置為,使得在正視圖中,隨著從被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35支撐的部分向被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45支撐的部分前進逐漸向下方傾斜,則能將輸入軸盡可能地向下方設置,提高設計自由度。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壓式轉向機構,其特征在于,具備橋殼,其具有轉動自如地支撐沿車輛長度方向延伸的輸入軸的軸承部,并收容一對傳動連結于上述輸入軸上的、沿車輛寬度方向延伸的差動叉軸;一對第1及第2轉向殼,是被繞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轉向軸轉動自如地裝設在該橋殼的兩端部上的一對第1及第2轉向殼,其分別轉動自如地支撐傳動連結于對應的差動叉軸上的第1及第2驅動車軸;第1及第2臂,分別被設置在上述一對第1及第2轉向殼上;第3臂,被設置在上述橋殼上;液壓作動裝置,其具有通過液壓的作用而相互相對移動的液壓缸和活塞;以及使上述第1及第2轉向殼連帶動作的拉桿;其中,上述第1及第2臂具有用于安裝上述拉桿的拉桿安裝部;上述第1及第2臂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用于安裝上述液壓作動裝置的上述液壓缸及活塞中的一方的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上述第3臂具有用于安裝上述液壓作動裝置的上述液壓缸和活塞中的另一方的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上述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在車輛大體為直行狀態(tài)的平面圖中,比上述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更遠離上述差動叉軸的軸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式轉向機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夾著上述輸入軸而沿車輛寬度方向配置在與上述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相反的一側。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壓式轉向機構,其特征在于,上述拉桿、上述第1、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及上述軸承部被配置在上述橋殼的車輛長度方向的同一側;在車輛大體為直行狀態(tài)的平面圖中,上述拉桿安裝部比上述第1、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更靠近上述差動叉軸的軸線;上述拉桿安裝部及上述第1、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被配置成,使得在正視圖中,上述拉桿及上述液壓作動裝置位于上述輸入軸的更下方,并且,上述液壓作動裝置的可動部件的車輛寬度方向的外側端部位于上述拉桿的更上方。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壓式轉向機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及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被配置成,使得上述液壓作動裝置在正視圖中隨著從被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支撐的部分向被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支撐的部分前進而逐漸向下方傾斜。
5.一種驅動轉向輪支撐機構,是對由驅動源傳動驅動且可轉向的驅動轉向輪進行支撐的驅動轉向支撐機構,其具備固定殼部件,是對傳動連結于上述驅動源的差動叉軸進行收容的固定殼部件,其在車輛寬度方向的外端部具有向下方延伸的中空的轉向軸部;可動部件,是對傳動連結于上述驅動轉向輪的車軸進行支撐的可動部件,其具有可供上述轉向軸部從上方插入的中空的轉動部;傳動軸,以上端部傳動連結于上述差動叉軸、并且下端部向上述轉向軸部的更下方延伸的那樣,被貫穿在上述轉向軸部中;連結上述傳動軸及上述車軸的齒輪組;以及上部軸承及下部軸承,被介設于上述轉向軸部及上述轉動部之間,使該轉動部可繞該轉向軸部自由轉動;其中,上述上部軸承及下部軸承分別具有沿軸向不可移動地配合在上述轉動部上的外環(huán)體、內環(huán)體、以及介設于該外環(huán)體和內環(huán)體之間的滾動體;上述轉向軸部具有內環(huán)體用配合部,當其被從上方插入到上述轉動部內時,該內環(huán)體用配合部與上述上部軸承及下部軸承的上述內環(huán)體配合。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驅動轉向輪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具備以與上述下部軸承的上述內環(huán)體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樣、可自由拆裝地裝設在上述轉向軸部上的下部軸承用固定件。
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驅動轉向輪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具備以與上述下部軸承的外環(huán)體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樣設置在上述轉動部上的上向第2階梯部;在上述上部軸承及下部軸承之間延伸的間隔墊;以及以與上述上部軸承的外環(huán)體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樣可拆裝地裝設在上述轉動部上的上部軸承用固定件;通過上述上向第2階梯部、上述間隔墊及上述上部軸承用固定件,上述上部軸承及上述下部軸承被設為相對于上述轉動部沿軸向不可移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驅動轉向輪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具備以與上述上部軸承的外環(huán)體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樣設置在上述轉動部上的上向第1階梯部。
9.如權利要求5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驅動轉向輪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具備下向第1階梯部及下向第2階梯部,其以分別與上述上部軸承及上述下部軸承的內環(huán)體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樣被設置在上述轉向軸部上。
10.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驅動轉向輪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具備上向第1階梯部及上向第2階梯部,其以分別與上述上部軸承及上述下部軸承的外環(huán)體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樣被設置在上述轉動部上;間隔墊,其以與上述上部軸承的內環(huán)體的下面相配合的那樣,被拆裝自如、且沿軸向不可移動地鎖固在上述轉向軸部上;上部軸承用固定件,其以與上述上部軸承的外環(huán)體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樣被拆裝自如地裝設在上述轉動部上;以及下向第1階梯部及下向第2階梯部,其以分別與上述上部軸承及下部軸承的內環(huán)體的上面相配合的那樣被設置在上述轉向軸部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實現(xiàn)使轉向殼繞轉向軸轉動的液壓作動裝置的小型化、且結構簡單的液壓式轉向機構。在車輛大體為直行狀態(tài)的平面圖中,安裝有液壓作動裝置的可動部件的第1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比安裝有該液壓作動裝置的固定部件的第2液壓作動裝置安裝部更加遠離差動叉軸的軸線。
文檔編號B62D7/18GK1572623SQ200410046179
公開日2005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6月2日
發(fā)明者長田健太郎, 鳥取寬, 冢本道雄, 石井宣廣 申請人:株式會社神崎高級工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