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側撐開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側撐開關(side stand swtich),特別涉及能夠提高組裝性 并且實現部件數目的削減以及輕型化的側撐開關。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就機動兩輪車的側撐來說,已知將用于判定側撐桿位于 收納位置還是突出位置的開關安裝在側撐桿附近的結構。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在側撐桿的轉動軸上安裝了旋轉式開關的 機動兩輪車的側撐。
專利文獻1:日本特公平6-31038號公報
但是,專利文獻1的技術是這樣的結構設置成通過螺栓構件可轉 動地將側撐桿軸支撐在車架上,除此之外通過安裝螺絲將所述旋轉式開 關安裝于設置在所述螺栓構件頭部的螺紋孔的結構,所以具有安裝時的 作業(yè)工序、部件數目增加的問題。另外,在該結構中,為了用所述安裝 螺絲緊固而不產生變形等,需要由金屬等形成旋轉式開關的結構部件,
也具有重量等容易增加的問題。
另外,在專利文獻l的技術中,在旋轉式開關可動側的接點上,應 用了其中心點與側撐桿的旋轉軸相同的大致半圓形狀的板,所以難以將 開關的通電角度增大。在進一步增大旋轉式開關的通電角度并且將可動 接點與固定接點的接點壓力均勻化的結構上,還有進一步下功夫的余地。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以往技術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提高 組裝性并且實現部件數目的削減、輕型化的側撐開關。進而,本發(fā)明的 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使旋轉式開關的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的接點壓力 在幵關整周范圍內都均等的同時能夠確保較大的通電角度的側撐開關。
為達成所述的目的,本發(fā)明的能夠檢測安裝在車輛下部的側撐的轉 動位置的側撐開關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側撐開關包括旋轉部和固定在 所述車輛側的基礎部,該旋轉部卡定在轉動自如地軸支撐所述側撐的轉 動軸上;所述基礎部與所述旋轉部由樹脂形成,并且在所述基礎部與所 述旋轉部之間收納有接點;在所述旋轉部上,設有嵌合于所述轉動軸的 筒狀部;并且在所述基礎部上,設有嵌合于所述筒狀部的嵌合部;所述 旋轉部與所述轉動軸由第一卡定機構卡定;所述旋轉部與所述基礎部由 第二卡定機構卡定。
另外,其第二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機構被設置在所述筒狀部的 內周側,并且將所述筒狀部與所述轉動軸卡定;所述第二卡定機構被設 置在所述筒狀部的外周側,并且將所述筒狀部與所述嵌合部卡定。
另外,其第三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機構和所述第二卡定機構通 過被設置在一側的槽和設置在另 一側的凸狀部進行凹凸配合。
另外,其第四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機構被設置在比所述第二卡
定機構更靠軸向內側處。
另外,其第五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卡定機構的徑向外側,設有允 許所述筒狀部的擴張的間隙。
另外,其第六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機構由設置在所述轉動軸的 外周面上的槽和設置在所述筒狀部的內周面上的凸狀部構成。
另外,其第七特征在于所述凸狀部設置在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上; 在使所述側撐轉動到側撐的突出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的預定位置時,所 述間隙位于所述凸狀部的徑向外側。
另外,其第八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定機構由設置在所述筒狀部的
外周面上的槽和設置在所述嵌合部的內周面上的凸狀部構成。
另外,其第九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部具有將設置在所述側撐上的樞
軸部的側面卡定的側方卡定部。
另外,其第十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轉部上設有定位銷,該定位銷配
合于設置在所述樞軸部上的銷孔中。
另外,其第十一特征在于所述轉動軸被設為下述結構在軸支撐 所述側撐的主體上,安裝有具有構成所述第一卡定機構的槽的螺栓。
另外,本發(fā)明的能夠檢測安裝在車輛下部的側撐的轉動位置的側撐 開關的第十二特征在于所述側撐開關包括旋轉部和固定在所述車輛側 的基礎部,該旋轉部卡定在轉動自如地軸支撐所述側撐的轉動軸上;所 述基礎部與所述旋轉部由樹脂形成,并且在所述基礎部與所述旋轉部之 間收納有接點;構成所述接點的可動接點由板簧形成,并且相對于轉動 中心放射狀地配設;構成所述接點的固定接點在與所述轉動中心同心的 同心圓上配置多列。
另外,本發(fā)明的能夠檢測安裝在車輛下部的側撐的轉動位置的側撐 開關的第十三特征在于所述側撐開關包括旋轉部和固定在所述車輛側 的基礎部,該旋轉部卡定在轉動自如地軸支撐所述側撐的轉動軸上;在 所述基礎部與所述旋轉部之間收納有可動接點和固定接點;在所述可動 接點上,相對于接點中心呈放射狀配設有多個接點;所述固定接點在與 所述可動接點的轉動中心同心的同心圓上配置多列;所述接點中心相對 于所述轉動中心偏心。
另外,其第十四特征在于所述接點中心是連結所述多個接點的圓
的中心。
另外,其第十五特征在于所述基礎部與所述旋轉部由樹脂形成;
所述可動接點形成為在一面?zhèn)仍O置有所述多個接點并且在另一面?zhèn)仍O置
有多個凹部的圓環(huán)狀的板;在所述多個凹部內,收納有抵接于所述旋轉 部的彈性構件。
另外,其第十六特征在于所述多個接點是伴隨著由沖壓加工來成
形所述凹部而形成在該凹部的背面?zhèn)鹊耐共俊?br>
另外,其第十七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部是將內轉子與外轉子組合起 來而構成的;在所述內轉子與所述外轉子之間設有油封,該油封被收納 在所述基礎部與所述旋轉部之間。
另外,其第十八特征在于所述外轉子具有將設置在所述側撐上的 樞軸部的側面卡定的側方卡定部。
另外,其第十九特征在于所述側撐開關通過螺絲來結合在所述轉 動軸上。
根據第一發(fā)明,由于構成側撐開關的基礎部與以及旋轉部由樹脂形 成,所以能夠使側撐開關輕型化。另外,由于所述旋轉部與轉動軸以及 所述旋轉部與基礎部分別由卡定機構安裝,所以不需要安裝螺絲等結合 構件,安裝性提高,并且能夠降低部件數目。
根據第二發(fā)明,由于第一卡定機構以及第二卡定機構被設置在同一 筒狀部上,所以能夠使卡定機構小型化。
根據第三發(fā)明,由于第一卡定機構以及第二卡定機構由槽與凸狀部 的凹凸配合來構成,所以能夠由簡單的結構實現各自的卡定機構。
根據第四發(fā)明,在將側撐開關安裝在轉動軸上時,在第二卡定機構 上不會施加偏載荷,能夠使安裝良好。
根據第五發(fā)明,通過該間隙,允許了從轉動軸拆卸筒狀部時產生的 筒狀部的擴張,所以能夠使側撐開關相對于轉動軸的裝拆變得容易。
根據第六發(fā)明,由于在由金屬等硬質構件形成的轉動軸側設有槽, 所以與在轉動軸側形成凸狀部的情況相比,生產工序變得容易。另外, 通過變更槽以及凸狀部的形狀,能夠容易地調整由第一卡定機構產生的 結合強度。
根據第七發(fā)明,通過將凸狀部設定在周方向的任意位置,能夠設定 成僅在將側撐轉動到預定位置時使側撐的裝拆變得容易。
根據第八發(fā)明,通過變更槽以及凸狀部的形狀,能夠容易地調整由 第二卡定機構產生的結合強度。
根據第九發(fā)明,能夠可靠地進行旋轉部與側撐的定位。另外,能夠 用較寬的面積承受由側撐的轉動施加在旋轉部上的載荷,從而降低旋轉 部的負擔。
根據第十發(fā)明,能夠通過結構部件的微量加工,可靠地進行旋轉部 與側撐的定位。
根據第十一發(fā)明,能夠使轉動軸為能夠應對以往方式的側撐開關的 通用部件,所述以往方式是指用安裝螺絲安裝。
根據第十二發(fā)明,通過將作為可動接點的板簧配置成放射狀,能夠 使與固定接點接觸的接觸壓力均等。另外,由于將固定接點在同心圓上 配置多列,所以能夠確保同一導通狀態(tài)下的可動接點的轉動角度較寬。
根據第十三以及十四發(fā)明,能夠得到下述的側撐開關使可動接點 相對于固定接點的接觸壓力在旋轉式開關的整周上均等,并且能夠確保 較大的通電角度。
根據第十五發(fā)明,由于可動接點由具有凹凸部的圓環(huán)狀板構成,所 以能夠容易地通過沖壓成形來制造品質的偏差較少的可動接點。另外, 由于在可動接點的多個凹部內收納彈性構件,所以能夠在各凹部中產生 均等的接觸壓力,從而在可動接點整體上產生均等的接觸壓力。另外, 通過使彈性構件配合于凹部,能夠相對于可動接點穩(wěn)定地保持彈性構件。
根據第十六發(fā)明,在通過沖壓加工等形成可動接點時,能夠同時形 成接點和凹部,從而能夠降低生產工時。
根據第十七發(fā)明,由于將內轉子與外轉子設為分體式,所以在兩者 之間組裝油封的作業(yè)變得容易。另外,由于油封收納在基礎部與旋轉部 之間,所以能夠確?;A部與旋轉部之間的密封性。
根據第十八發(fā)明,能夠通過簡單的結構進行旋轉部與側撐開關的定 位。另外,由于用側方卡定部的較寬的面積承受在側撐轉動時施加的載 荷,所以與形成定位銷的方法相比,能夠降低施加在旋轉部上的負擔。
根據第十九發(fā)明,由于能夠通過與以往構造同樣的螺絲緊固構造進 行側撐的轉動軸與側撐開關的結合,所以能夠提高側撐開關的通用性。
圖1是應用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側撐開關的機動兩輪 車的側視圖。
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側撐桿以及配設在其附 近的結構部件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側撐桿以及開關單元的主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開關單元的立體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開關單元以及側撐桿的主視圖。
圖6是沿圖5的A-A線的剖視圖。 圖7是圖6的局部放大圖。 圖8是沿圖7的B-B線的剖視圖。 圖9是沿圖7的C-C線的剖視圖。
圖10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轉式開關的可動接點的 俯視圖。
圖1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轉式開關的固定接點的俯 視圖。
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接點與可動接點 的接觸關系的俯視圖。
圖13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路圖。
圖14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開關單元以及側 撐桿的主視圖。
圖15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開關單元的立體圖。
圖16是沿圖14的D-D線的剖視圖。
圖17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第二變形例所涉及的開關單元的 剖視圖。
圖18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旋轉式開關的可 動接點的俯視圖。
圖19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旋轉式開關的固
定接點的俯視圖。
圖2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固定接點與 可動接點的接觸關系的俯視圖。
圖21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側撐桿以及開關單元的主 視圖。
圖22是沿圖21的K-K線的剖視圖。
圖23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開關單元的立體圖。 圖24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開關單元的立體圖。 圖25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動接點的主視圖。 圖26是沿圖25的L-L線的剖視圖。 圖27是沿圖25的M-M線的剖視圖。
圖28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動接點以及旋轉部 (rotary)的立體圖。
圖29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動接點以及基礎部(base) 的立體圖。
圖3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接點與可動接點 的接觸關系的俯視圖。
圖31是表示固定接點與可動接點的接觸關系的示意圖。 符號說明
20:側撐桿,21:托架,23:主體部,26:樞軸部,28:銷孔,29: 鉤銷,40:樞軸螺栓,44:配合軸,50:開關單元,5h基礎部,52: 連接器,53:旋轉部,54:筒狀部,55:定位銷,62:第一卡定機構, 63:第二卡定機構,110:開關單元,111:基礎部,113:樞軸螺栓(轉 動軸),114:安裝螺絲,116:第二油封,120:內轉子,130:外轉子,
131、 132:側方卡定部,140:可動接點,142 144:接點部,142b 144b: 凹部,142c 144c:彈性構件配合凹部,146:接點中心,147:轉動中 心,155:固定接點,162 164:彈性構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圖1是應 用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側撐開關的機動兩輪車的側視圖。
在機動兩輪車1的主架4的車身前方側,安裝有能夠通過把手2轉向的 前叉3,在該前叉3的下端部旋轉自如地軸支撐有前輪WF。所述主架4 在車身后方側與對乘客就座的車座8進行支撐的后架5連結。另外,擺
臂10的一端部被連結在主架4下方,該擺臂10通過安裝在所述后架5 上的后減震器9懸掛而可擺動,在擺臂10的另一端上,軸支撐有通過發(fā) 動機6產生的驅動力而旋轉的后輪WR。
托架21安裝在所述主架4的車身下方,側撐桿20經由作為轉動軸 的樞軸螺栓40可轉動地安裝在托架21上,機動兩輪車1在側撐桿20處 于圖示的突出位置通過前輪WF、后輪WR以及側撐桿20這三點可自己 站立。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所述樞軸螺栓40的軸上,安裝有后述的開關 單元(參照圖2),通過該開關單元能夠判定所述側撐桿20位于突出位置 還是收納位置。而且,配設在燃料箱7附近的點火單元11構成為從連 結在所述開關單元上的配線軟線13接受所述判定信息,并且能夠基于該 判定信息,禁止向連接在發(fā)動機6的火花塞(未圖示)上的高壓軟線12 供電。根據上述的結構,例如在側撐桿20位于圖示的突出位置時,能夠 使所述發(fā)動機6不起動。
圖2是表示所述側撐桿20以及配設在其附近的結構部件的立體圖。 托架21安裝在所述主架4上,在該托架21上設有供所述樞軸螺栓40嵌 合的嵌合孔30,在嵌合孔30附近安裝有具有槽部29a的鉤銷(hook pin) 29。另外,由金屬等形成的所述側撐桿20為下述結構在向車身外側方 向彎曲的主體部23上安裝有大致橢圓形的接地板24、鉤銷25、大致-字型的樞軸部26。在所述樞軸部26上形成有供所述樞軸螺栓40嵌合 的嵌合孔27;和供后述的定位銷所插入的銷孔28。另外,由金屬等一體 形成的所述樞軸螺栓40為具有下述部件的結構沿周向設有槽部44a的
配合軸44;在緊固時使用的六角頭部43;圓柱狀滑動部40;和與螺母
91旋合的螺紋部42。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開關單元50是在由樹脂等形成的 基礎部51的內部收納有旋轉式開關的結構,在所述基礎部51的一端部 上設有大致U字狀的配合部57和連接器52。所述連接器52為下述結構 與所述配線軟線13 (參照圖1)的一端側連接,將來自所述旋轉式開關 的信號向所述點火單元11輸出。
在將上述的各結構部件組裝起來時,首先, 一邊將所述樞軸部26的 -字型部分配合在所述托架21上, 一邊將所述樞軸螺栓40插入嵌合孔 27,在所述托架21的背面?zhèn)葘⒙菽?1旋合在所述螺紋部42上。然后, 所述開關單元50可以這樣安裝將配合部57配合在所述鉤銷29上,并 且將所述樞軸螺栓40的配合軸44推入到在所述基礎部51的背面?zhèn)仍O置 的配合孔(參照圖4)中進行配合。因此,在所述開關單元50的安裝時 不需要螺絲等,從而安裝作業(yè)容易。另外,彈簧90將上側鉤90a配合在 所述鉤銷29的槽部29a上,將下側鉤90b配合在所述主體部23的鉤銷 25上,由此具有施加將所述側撐桿20穩(wěn)定地保持在收納位置或者突出位 置的加載力的功能。
圖3是表示在所述托架21上安裝有側撐桿20以及開關單元50的狀 態(tài)的主視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本實施 方式所涉及的側撐桿20能夠在從圖示實線所示的突出位置到處于大致水 平的收納位置20a的大致110度的范圍內轉動。另外,在該圖中,作為 所述突出位置與收納位置20a之間的預定的中間位置20b表示中立位置, 即托架21側的鉤銷29的中心29c、配合軸44的中心44c與側撐桿20的 主體部23側的鉤銷25的中心25c (參照圖2)并列在一條直線上。
作為中間位置,除了上述中立位置外,只要是所述突出位置與收納 位置之間,可以任意地設定。
所述開關單元50的基礎部51由所述鉤銷29以及樞軸螺栓40這兩 點不能轉動地支撐在所述托架21上。與此相對,收納在所述基礎部51 上的旋轉式幵關為下述的結構具有設置有與所述銷孔28配合的定位銷 55的旋轉部53 (參照圖4),該旋轉部53與所述側撐桿20—體地轉動, 由此使開關輸出發(fā)生變化。
圖4是表示開關單元50的背面?zhèn)鹊牧Ⅲw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 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旋轉部53經由環(huán)狀的油封56轉動自如地配 合在所述基礎部51的背面?zhèn)?、即安裝在所述樞軸螺栓40上的一面?zhèn)取?該旋轉部53與所述基礎部51同樣由樹脂等形成,在該旋轉部53的大致 中央形成有供所述配合軸44配合的筒狀部54,并且在徑向外側的端部的 壁面上, 一體地形成有定位銷55。而且,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轉部
53的筒狀部54上,在其內周面54b上形成有作為與所述配合軸44的配 合槽44a配合的凸狀部的凸部54a (參照圖5)。
圖5是所述開關單元50以及側撐桿20的主視圖。與前面相同的符 號表示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該圖表示所述側撐桿20處于預定的中 間位置且中立位置(鉤銷29的中心29c、配合軸44的中心44c與鉤銷 25的中心25c并列在一條直線上的位置)的狀態(tài)。在所述筒狀部54的內 周面54b上,隔著中心在對角線上一體地形成有一對大致半月形狀的凸 部54a,該凸部54a與所述配合軸44的配合槽44a配合,由此所述旋轉 部53 (參照圖4)被軸支撐得相對于樞軸螺栓40的中心可轉動。另外, 所述樞軸螺栓40被構成為能夠與側撐桿20—體地轉動。另外,如圖所 示,能夠使所述凸部54a例如在所述鉤銷29與配合軸44的中心線上轉 動。而且,在將所述筒狀部54與配合軸44進行配合時,預先將基礎部 51與旋轉部53進行裝配,通過將所述基礎部51強力壓到配合軸44上, 從而使旋轉部53的能夠彈性變形的樹脂部件的一部分即所述凸部54a及 其附近稍微變形。
另一方面,所述旋轉部53與基礎部51被預先裝配起來,通過所述 筒狀部54與形成在所述基礎部51上的嵌合部60配合,使得所述旋轉部 53與基礎部51被軸支撐得可轉動。從而,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嵌合部 60上,在其內周面的一部分上,設有伴隨著形成不與所述筒狀部54的外 周面接觸的缺損部而形成的間隙61。該間隙61可以設置在例如連結鉤銷 29的中心29c與配合軸44的中心44c的線上。從而,根據該圖所示的所 述凸部54a與間隙61的配置關系,在將所述側撐桿20設置為預定的中 間位置且中立位置時,所述間隙61就被配置在所述凸部54a的徑向外側。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將所述側撐桿20設置為預定的中間位置且中 立位置時,由于在所述凸部54a的徑向外側存在著能夠允許該凸部54a 及其周圍變形的間隙61,所以所述配合軸44與筒狀部54的裝卸變得容 易。另外,在使所述配合軸44與筒狀部54配合的狀態(tài)下,當所述側撐 桿20轉動到不是預定的中間位置且中立位置的位置時,所述凸部54a與 間隙61的位置錯開,所以難以使所述凸部54a及其附近變形,即、可使 所述配合軸44與筒狀部54的裝卸變得困難。另外,通過將中間位置設 為中立位置,從而即使將開關單元安裝得相對于中心線反轉,中立位置 也不改變,從而提高了安裝自由度。
圖6是沿圖5的A-A線的剖視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前面相 同或等同的部分。在該圖中,也表示所述托架21與螺母91的配置關系。 如上所述,設置有定位銷55的旋轉部53構成為相對于由所述鉤銷29 以及配合軸44固定地支撐的基礎部51,該旋轉部53能夠與所述側撐桿 20—體地轉動。而且,在所述配合軸44與筒狀部54之間,設有由凸部 54a(參照圖5)以及配合槽44a構成的第一卡定機構62;并且在所述筒 狀部54與基礎部51之間,設有第二卡定機構63。根據該結構,第一卡 定機構62被設置在比第二卡定機構63更靠軸向內側的位置,所以通過 所述第二卡定機構63將基礎部51與旋轉部53預先裝配起來,然后將所 述旋轉部53嵌合在配合軸44上的作業(yè)變得容易。另外,在所述連接器 52的內部,配設有與后述的旋轉式開關的接點相連接的連接器端子52a。
圖7是圖6的局部放大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前面相同或等 同的部分。所述第一卡定機構62 (參照圖6)由所述筒狀部54的一對凸 部54a、 54a與在配合軸44的整周上設置的配合槽44a構成。另外,所述 第二卡定機構63 (參照圖6)由在所述嵌合部60的內周面整周上形成的 凸部58a與在所述筒狀部54的外周面整周上形成的配合槽54c構成。另 外,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轉式開關由支撐在所述基礎部51上的固定接 點85和支撐在所述旋轉部53上的可動接點70構成。支撐在所述旋轉部 53的支撐部53a上的可動接點70配設成該可動接點70與所述固定接 點85接觸,所述固定接點85與所述連接器端子52a連接,由于旋轉部 53伴隨著所述側撐桿20的轉動而轉動,由此可動接點70與所述固定接 點85接觸的接觸位置變化。第一卡定機構62也可以在筒狀部54上設置 槽而在配合軸44上設置凸部。另外,第二卡定機構63也可以在嵌合部 60的內周面?zhèn)仍O置槽,而在筒狀部54的外周面?zhèn)仍O置凸部。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開關單元50中,將用于防護旋轉式開 關受水分、灰塵等影響的油封56僅設置在所述基礎部51的接觸面51b
與旋轉部53的接觸面53b之間的一處。在用安裝螺絲將旋轉式開關安裝 在所述樞軸螺栓40的頭部上的以往方式中,在其構造上,在所述安裝螺 絲的配合孔附近也需要密封構件,所以密封構件的配置變?yōu)閮蓚€地方, 部件數目以及開關單元的厚度容易增大。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所涉 及的開關單元50中,能夠將部件數目和其軸向的厚度比以往方式大幅度 降低。另外,由于不需要具有承擔安裝螺絲的緊固力的剛性,所以能夠 由樹脂等形成所述基礎部51和旋轉部53,從而也實現了輕型化。
圖8是沿圖7的B-B線的剖視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前面相 同或等同的部分。該圖表示設置在所述配合軸44與筒狀部54之間并且 由所述凸部54a與配合槽44a構成的第一卡定機構62 (參照圖6)的部 分。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將所述側撐桿20設置為預定的中間位置(參照 圖5)時,間隙61位于所述凸部54a的徑向外側,所以容易使所述凸部 54a及其附近產生變形,從而開關單元50變得容易裝卸。所述預定的中 間位置是所述突出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是通常駕駛者用 腳部使側撐桿20突出或收納時所述彈簧90的加載力工作而難以使其停 止的位置。因此,除非在修整等時候特意地將側撐桿20保持在預定的中 間位置,否則難以裝卸所述開關單元50。
圖9是沿圖7的C-C線的剖視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前面相 同或等同的部分。該圖表示設置在所述筒狀部54與基礎部51之間并且 由所述凸部58a與配合槽54c構成的第二卡定機構63 (參照圖6)部分。 在該第二卡定機構63中,與所述第一卡定機構62不同,凸部58a形成 在周向整周范圍內,所以所述筒狀部54與基礎部51不會在某個預定的 轉動位置變得容易裝卸。之所以設為這樣的結構,原因是當將開關單 元50以單位部件進行裝配之后安裝在車身側的生產工序中的情況下,以 及從車身拆卸開關單元50時,如果先解除了所述筒狀部54與基礎部51 之間的配合則作業(yè)等難以進行。另外,從所述配合軸44拆卸開關單元50 時,容易使所述筒狀部54向徑向內側變形,所以也容易從所述基礎部51 拆卸旋轉部53。
圖10是支撐在所述旋轉部53上的可動接點70的俯視圖。該可動接
點70設為下述的結構在具有與所述旋轉部53的轉動軸相同的接點中 心71a的大致圓形的支架71上,以120。的等間隔呈放射狀安裝有板狀的 彈簧接點72、 73、 74。三個彈簧接點72、 73、 74為從與所述支架71結 合的結合部緩慢地向圖示的背面方向立起的形狀,構成為前端部72a、 73a、 74a與所述固定接點85接觸。根據上述那樣的由放射狀彈簧形成的 接點構造,與通過由多個螺旋彈簧對大致半圓形狀的接點進行支撐來確 保接觸壓力的以往方式相比,能夠在削減部件數目同時確保充分的接觸 壓力。另外,所述前端部72a、 73a、 74a也與所述彈簧接點72、 73、 74 同樣,分別以120。的等間隔進行配置。另外,所述前端部72a、 73a被配 置在以所述接點中心71a為中心的同心圓上,而只有所述前端部74a被 配置在比所述前端部72a、 73a更靠近接點中心71a處。即,將從接點中 心71a到前端部72a的中心點72b的距離(接點中心71a 中心點72b) 設為11,將從接點中心71a到前端部73a的中心點73b的距離(接點中 心71a 中心點73b)設為ll,將從接點中心71a到前端部74a的中心點 74b的距離(接點中心71a 中心點74b)設為12,將11與12的關系設為 11>12。另外,以靠近接點中心71a的方式設置的彈簧接點74,形成為其 寬度比其他彈簧接點72、 73窄,由此各接點的接點壓力變得均等。
圖11是支撐在所述基礎部51上的固定接點85的俯視圖。固定接點 85形成為以中心點85a為中心的圓弧狀,并且該固定接點由位于所述前 端部72a、 73a的轉動區(qū)域上的接點E、 F和位于所述彈簧接點74a的轉 動區(qū)域上的接點G構成。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從所述中心點85a到接點 E、 F寬度中心的距離設為ll,將從中心點85a到接點G寬度中心的距離 設為12。從而,在將所述基礎部51與旋轉部53配合時,在所述接點中 心71a與中心點85a重合的狀態(tài)下所述可動接點70與固定接點85接觸。
圖12 (a)、 (b)、 (c)分別是表示所述固定接點85與可動接點70 的接觸關系的俯視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圖12 (a)表示側撐下降的狀態(tài),即表示將所述側撐桿20轉動到突出位 置(參照圖3)的狀態(tài)。此時,接點的通電狀態(tài)為F-G,由所述固定接點 85和可動接點70構成的旋轉式開關被設為截止(OFF)狀態(tài),并且通過
后述的電路禁止來自所述點火單元11 (參照圖1)的供電。另外,圖12 (b)表示中間狀態(tài)(neutml),即表示將所述側撐桿20轉動到預定的中 間位置(且中立位置)的狀態(tài)。此時,接點的通電狀態(tài)為E-F-G,相互都 變?yōu)榻油?ON)狀態(tài)。進而,圖12 (c)表示側撐抬起的狀態(tài),即表示 將所述側撐桿20轉動到收納位置(參照圖3)的狀態(tài)。此時,接點的通 電狀態(tài)為E-F,所述旋轉式開關被設為接通狀態(tài),并且通過后述的電路允 許來自所述點火單元11的供電。根據上述那樣的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的 結構,能夠得到確保與以往同等的通電角度并且安裝性優(yōu)異且大幅度降 低了部件數目的旋轉式開關。
圖13表示通過由所述固定接點85和可動接點70構成的旋轉式開關 來進行所述發(fā)動機6 (參照圖1)的點火切斷的電路150。在以構成所述 點火單元11的點火線圈87以及火花單元88為代表的點火電路中,僅在 作為常開開關工作的點火繼電器89處于導通狀態(tài)時經由點火繼電器89 供電,進行點火。僅在收納在開關單元50中的固定接點85的接點85b (所述接點F)以及85a (所述接點G)為接通狀態(tài),即當所述側撐桿20 處于從收納位置到預定的中間位置(且中立位置)的范圍內時,或者空 檔開關94處于接通狀態(tài)時,所述點火繼電器89才變?yōu)榻油顟B(tài)可進行 點火,所述空檔開關94在變速器的換檔位置為空檔位置時接通。因此, 在變速器的換檔位置為空檔以外的行駛狀態(tài)下,在所述側撐桿20位于比 預定的中間位置(且中立位置)更靠突出位置側時,接點85b (接點F)、 接點85a (接點G)為截止狀態(tài),并且空檔開關94也處于截止狀態(tài),所 以所述點火繼電器89變?yōu)榻刂範顟B(tài),點火被禁止。此時,接點85b (接 點F)以及接點85c (接點E)變?yōu)榻油顟B(tài),所以表示所述側撐桿20 位于突出狀態(tài)的信號燈92點亮。另外,在空檔開關94為接通狀態(tài)時, 表示變速器的換檔位置處于空檔位置的信號燈93點亮。
另一方面,以發(fā)動機起動用的起動電動機99和控制給該起動電機 99供電的起動電動機開關97以及起動繼電器96為代表的起動電路,僅 在所述起動電機開關97以及起動繼電器96為接通狀態(tài)時才能夠使起動 電機99旋轉而使發(fā)動機起動,作為常開開關起作用的起動繼電器96,只
有在所述空檔開關94處于接通狀態(tài)或者離合器被切斷時變?yōu)榻油顟B(tài)的 離合器開關95以及接點85b (接點F)、接點85a (接點G)都為接通狀 態(tài)時起動電機開關97變?yōu)榻油?,才開始變?yōu)榻油ú⑾蛩銎饎与妱訖C99 供電。即,構成為在所述側撐桿20位于從預定的中間位置(且中立位 置)到突出位置為止的范圍內時,如果空檔開關94不是接通狀態(tài),則不 能使發(fā)動機6起動。另外,在蓄電池104附近,設有駕駛者通過點火鑰 匙進行操作的主開關98。
圖14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開關單元100以及 側撐桿20的主視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在本變形例中,其特征點在于在配合于所述基礎部51的背面?zhèn)鹊男D 部103 (參照圖15)上,設有抵接于樞軸部26的兩側面的配合板101、 102。另外,在本變形例中,所述旋轉部103構成為與配合軸106配合。
圖15是表示所述開關單元100的背面?zhèn)鹊牧Ⅲw圖。與前面相同的符 號表示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本變形例所涉及的旋轉部103上, 在徑向外側的端部的壁面上, 一體地形成有與所述定位銷55在相同方向 上延伸的作為側方卡定部的配合板101、 102。而且,在使所述開關單元 100配合于配合軸106 (參照圖14)上時,形成在該配合板IOI、 102上 的抵接面101a、 102a,采用以較寬的面積將所述樞軸部26夾入的方式抵 接。由此,所述旋轉部53加上所述定位銷55在合計三處與所述樞軸部 26配合,從而能夠降低使側撐桿20轉動時施加在定位銷55上的負擔。 另外,也可以構成為不設置定位銷55,而僅通過所述配合板IOI、 102進 行配合。
圖16是沿圖14的D-D線得剖視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前面 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本變形例中,其特征點在于在所述旋轉部103 上設有配合板101、 102,并且用于將所述旋轉部103配合在樞軸螺栓105 上的配合軸106由與樞軸螺栓105旋合在一起的螺栓構成。根據該結構, 通過將配合軸106從樞軸螺栓105卸下來,并準備旋合在該螺紋孔中的 其他安裝螺絲,就能夠通過安裝螺絲來安裝以往方式的開關單元。因此, 能夠將樞軸螺栓105設為通用部件,從而根據車種等選擇安裝本發(fā)明所
涉及的開關單元100和以往方式的開關單元。另外,對于支撐在所述旋 轉部103上的可動接點80以及支撐在所述基礎部51上的固定接點86將 在后面敘述。
圖17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第二變形例所涉及的開關單元100 的剖視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本變形 例中,其特征點在于作為所述旋轉部103的側方卡定部的配合板101、 102,設置在與所述旋轉部103分體式且能夠裝拆的側方卡定構件103a 上。通過與所述第二卡定機構63 (參照圖9)同樣利用凹凸配合的第三 卡定機構64,將由樹脂等形成的所述側方卡定構件103a配合在所述旋轉 部103上。本變形例所涉及的第三卡定機構64,在側方卡定構件103a側 設置凸部,在旋轉部103側設置凹部,但它們也可以互相相反。從而構 成為在所述側方卡定構件103a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定位突起107,該定 位突起107與設置在所述旋轉部103上的配合槽配合,由此所述側方卡 定構件103a與所述旋轉部103—體地轉動。根據該結構,即使是設置配 合板101、 102的情況下,油封56的裝拆也變得容易,從而能夠提高開 關單元100的組裝性。
圖18是支撐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所述旋轉 部103上的可動接點80的俯視圖。該可動接點80為下述結構在大致 圓形的支架81上,以120。的等間隔呈放射狀地安裝有相同長度的板狀的 彈簧接點82、 83、 84。三個彈簧接點82、 83、 84被設為從與所述支架 81的結合部緩慢地向圖示的背面方向立起的形狀,構成為在前端部82a、 83a、 84a與所述固定接點86接觸。另外,所述前端部82a、 83a、 84a也 分別以120。的等間隔進行配置。本變形例所涉及的支架81構成為偏心 軸81b從所述前端部82a、83a、84a的接點中心81a偏置預定量進行設置, 并且該偏心軸81b與所述旋轉部103的轉動軸一致。另外,將從偏心軸 81b到前端部83a的中心點83b的距離(偏心軸81b 中心點83b)設為 13,將從偏心軸81b到前端部84a的中心點84b的距離(偏心軸81a 中 心點84b)設為13,將從偏心軸81b到前端部82a的中心點82b的距離(偏 心軸81b 中心點82b)設為14,將13與14的關系設為13<14。
圖19是支撐在所述基礎部51上的固定接點86的俯視圖。形成為以 中心點86a為中心的圓弧狀的固定接點86,由位于同一圓周上的接點H、 I和位于與該接點H、 I同心圓上靠內側的圓環(huán)狀的接點J構成。在本實 施方式中,將從所述中心點86a到接點H、 I的寬度中心的距離設為14, 將從中心點86a到接點J的寬度中心的距離設為14。從而,在將所述基礎 部51與旋轉部103配合時,在所述偏心軸81b與中心點86a重合的狀態(tài) 下,所述可動接點80與固定接點86接觸。
圖20 (a)、 (b)、 (c)分別是表示所述固定接點85與可動接點80 的接觸關系的俯視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圖20 (a)表示側撐下降的狀態(tài),即表示將所述側撐桿20轉動到突出位 置(參照圖3)的狀態(tài)。此時,接點的通電狀態(tài)為J-I,由所述固定接點 85和可動接點80構成的旋轉式開關被設為截止狀態(tài),并且禁止來自所述 點火單元ll (參照圖1)的供電。另外,圖20 (b)表示中間狀態(tài),即表 示將所述側撐桿20轉動到預定的中間位置(參照圖3)的狀態(tài)。此時, 接點的通電狀態(tài)為J-I-H,相互都變?yōu)榻油顟B(tài)。進而,圖20 (c)表示 側撐抬起的狀態(tài),即表示將所述側撐桿20轉動到收納位置(參照圖3) 的狀態(tài)。此時,接點的通電狀態(tài)為J-H,所述旋轉式開關被設為接通狀態(tài), 并且允許來自所述點火單元ll的供電。根據上述那樣的具有偏心軸的接 點結構,通過接點接觸部進行偏心動作,能夠將接觸壓力確保為均等, 并且確保較大的通電角度。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側撐開關,由于構成側撐開關的基 礎部以及旋轉部由樹脂形成,所以能夠使側撐開關輕型化。另外,所述 旋轉部與轉動軸、所述旋轉部與基礎部分別由卡定機構安裝,所以不需 要安裝螺絲等結合構件,從而安裝性提高,并且實現了部件數目的削減 以及側撐開關整體的小型化。進而,通過構成卡定機構的槽以及凸部的 形狀設定,能夠得到這樣的側撐開關在使側撐轉動到任意位置時,側 撐開關與車輛側的裝拆都變得容易。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由凹凸卡合
構成了第一 第三卡定機構,但凹凸也可以互相相反。
另外,形成開關單元的各部件的形狀、材質、旋轉式開關的結構等,
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當然能夠進行各種變形。另外,在上述的 實施方式中,側撐的軸與設為與側撐桿一體轉動,但也可以設為固定在 托架側的結構。
圖21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側撐幵關的開關 單元110以及配設在其附近的結構部件的主視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 示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側撐桿20能夠在從實 線所示的突出位置到雙點劃線所示的大致水平的收納位置20a為止的大 致110度的范圍內轉動。另夕卜,在該圖中,作為突出位置與收納位置20a 之間的預定的中間位置20b表示中立位置,即托架21側的鉤銷29的中 心29c、安裝螺絲114的中心114c與鉤銷25的中心25c并列在一條直線 上。
安裝在主架4上的由板狀構件構成的托架21上,設有供作為轉動軸 的樞軸螺栓113 (參照圖22)嵌合的嵌合孔,在該嵌合孔附近安裝有鉤 銷29。另外,由金屬等形成的側撐桿20與圖2所示的側撐桿同樣為下述 結構在向車身外側方向彎曲的棒狀的主體部23上,安裝有鉤銷25和 以夾著所述托架21的方式形成為大致-字型的樞軸部26。
開關單元110為在由樹脂等形成的基礎部111的內部收納有旋轉式 開關的結構,在基礎部111的一端部上,設有大致U字狀的配合部和連 接器112。該連接器112為下述結構與配線軟線13 (參照圖1)的一端 側連接,將來自旋轉式幵關的信號向點火單元ll輸出。
開關單元110使鉤銷29配合于大致U字狀的配合部來進行定位,并 且通過將樞軸螺栓113以及安裝螺絲114緊固而不能轉動地支撐在托架 21上。與此相對,在收納在基礎部lll內的旋轉式開關上,轉動自如地 內裝有卡定在樞軸部26上的旋轉部(參照圖22),該旋轉部與側撐桿20 一體地轉動,開關輸出發(fā)生變化。另外,彈簧90使其上下鉤部配合在鉤 銷25、 29上,由此具有施加將側撐桿20穩(wěn)定地保持在收納位置或者突
出位置的加載力的功能。
圖22是沿圖21的K-K線的剖視圖。托架21與側撐桿21的結合這 樣進行以將樞軸部26的-字型部分配合在托架21上的狀態(tài),將樞軸
螺栓113貫通,將螺母91旋合在形成于主體部113b的前端部的螺紋部 113a上。而且,如上所述,開關單元110通過將形成有六角頭部114a以 及凸緣部114b的安裝螺絲114旋合在形成在樞軸螺栓113上的螺絲孔 113c中而進行安裝。開關單元IIO主要由基礎部111和將內轉子120以 及外轉子130組合起來的旋轉部160構成,該旋轉部160被支撐得相對 于基礎部111可轉動。另外,由安裝螺絲將開關單元安裝在樞軸螺栓上 的結構與一般的以往方式相同,所以能夠將樞軸螺栓113設為通用部件, 可任意地選擇并安裝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開關單元110和以往方式的開關單 元。
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外轉子130上,形成有以從兩側夾持樞軸部 26的方式延伸出的側方卡定部131、 132。另夕卜,在外轉子130上,形成 有與內轉子120配合的定位用突起130a,由此,伴隨著側撐桿20的轉動, 外轉子130以及內轉子120 —體地轉動。從而,伴隨著側撐桿20的轉動, 配設在基礎部111上的固定接點155與配設在內轉子120上的可動接點 140的接觸位置轉動變位,從而開關輸出發(fā)生變化。
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開關單元110上,安裝有用于防護旋轉式開 關受水分、灰塵等影響的第一油封115以及第二油封116。第一油封115 配設在從內轉子120的中心部向圖示下方延伸出的圓筒部120a的外周面 與形成在基礎部111上的貫通孔的內周面llla之間,通過緊固所述安裝 螺絲114,從而具有將基礎部111與內轉子120之間密閉的功能。另外, 第二油封116配設在基礎部111與內轉子120之間,防止水分等從基礎 部111的徑向外側進入。該第二油封116設為與外轉子130分體式,所 以在安裝時不需要使其較大地變形,能夠容易地安裝在內轉子120與外 轉子130之間。另外,在安裝開關單元110時,第二油封116被收納在 基礎部111與旋轉部160之間,配設成外轉子130的一側面被第二油封 116覆蓋,所以水分等難以進入到第二油封116的附近。另外,對于支撐 在內轉子120上的可動接點140以及支撐在所述基礎部111上的固定接 點155將在后面敘述。
圖23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開關單元110的立體圖。與前面相同的
符號表示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基礎部111上形成有供內轉子120 的圓筒部120a插入的貫通孔lllb,在其內周面llla與所述圓筒部120a 之間配設有第一油封115。形成為圓環(huán)狀板的可動接點140被配設在內轉 子120的上表面?zhèn)?,并與該內轉子120 —體地轉動。另外,內轉子120 以及外轉子130、基礎部lll能夠由樹脂等形成。
圖24是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開關單元110的背面?zhèn)鹊牧Ⅲw圖。與前 面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如上所述,在外轉子130 上形成有側方卡定部131、 132,側方卡定部131、 132各自的內側面131a、 132a構成為抵接于側撐桿20的樞軸部26的兩外側面。在基礎部111的 背面?zhèn)扰湓O有固定接點155,該固定接點155在開關單元110的組裝時與 可動接點140抵接。
圖25 27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動接點140的詳細情況。圖 25 (a)是與固定接點155抵接的表面?zhèn)鹊闹饕晥D,圖25 (b)是背面?zhèn)?的主視圖,圖26是沿圖25 (b)的L-L線的剖視圖,進而,圖27是沿圖 25 (b)的M-M線的剖視圖及其局部放大圖??蓜咏狱c140由金屬制圓 環(huán)狀板形成,例如可以通過在銅合金上實施沖壓加工而得到。根據本實 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動接點140,與使用板簧的結構相比,能夠大幅度降低 作業(yè)工時和生產成本。
主體部141形成為在圖示上下方向上具有寬幅部,在以接點中心146 為中心的具有預定半徑的圓146a上,以120。的等間隔形成有接點部142、 143、 144。而且,可動接點140以轉動中心147與旋轉部160的轉動軸 一致的方式安裝在內轉子120上,由此,以從接點中心146偏置預定量 的轉動中心147為中心轉動。從該轉動中心147到各接點的中心點的距 離構成為從轉動中心147到中心點142a以及中心點143a的距離相等, 被設定為Ll,并且從轉動中心147到中心點144a的距離被設定為L2, 滿足LKL2。
另外,在主體部141上設有定位孔145,該定位孔145以120°的等 間隔配設在以轉動中心147為中心的具有預定半徑的圓上,由該定位孔 145確定安裝在內轉子120上的安裝位置。另外,該定位孔的數目、配置
在本實施方式中沒有限制。進而,也可以構成為通過在可動接點140側 形成配合突起等而進行相對于內轉子120的定位。
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動接點140的接點部142、 143、 144是在對 主體部141進行沖壓加工時形成的凸部,在其背面?zhèn)?,配設有伴隨著各 凸部的形成而形成的凹部142b、 143b、 144b。如圖27 (b)所示,這些 凹部與固定接點抵接的大致長方形的接點部最深,在比該接點部淺一層 的部分上形成有大致圓形的彈性構件配合凹部144c。另外,凹部142b、 143b也設為與凹部144b同樣的結構,在彈性構件配合凹部142c、 143c、 144c上,收納有各種由金屬制彈簧、樹脂等構成的彈性構件。在該圖中, 表示收納有后述的螺旋彈簧164 (參照圖29)的狀態(tài)。
另外,可動接點140的主體部141也可以不連續(xù)形成為圓環(huán)狀,而 構成為在其一部分上具有切縫、間隙等的結構。另外,可動接點140的 各接點也可以不由沖壓加工形成,而構成為對分體式的接點構件進行焊 接的結構。進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包括彈性構件配合凹部的凹部142b、 143b、 144b形成在了接點部142、 143、 144的背面?zhèn)?,但也可以將它?設置在與各接點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之所以將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動接點140設為上述結構,是為了 使施加在旋轉式開關的各接點上的接觸壓力均等地分布在開關整周上, 并確保較大的通電角度。例如,在如圖IO所示的在大致圓形的支架上以 120。的等間隔呈放射狀地安裝有臂長不同的板狀彈簧接點的可動接點 中,具有難以使三個彈簧接點的接觸壓力均等的問題。另外,在通過調 整彈簧接點的寬度而實現接觸壓力的均等化時,為了使彈簧接點的加工 精度進一步提高或者提高加工精度,產生了使用高價的材料的需要。
另一方面,如果板狀彈簧接點的臂長相等,則容易使接觸壓力均等, 但在可動接點的各接點的中心點(接點中心)與作為可動接點的轉動軸 的轉動中心相同時,具有不能確保較大的通電角度的問題。因此,如圖 18 20所示的旋轉式開關那樣,使可動接點的接點中心相對于可動接點 的轉動中心偏心的方法在本第二實施方式中也應用。在這里,參照圖31, 對使可動接點的接點中心相對于可動接點的轉動中心偏心時的可動接點
的動作進行說明。
在圖31的示意圖中,可動接點180被設為以120。的等間隔配置距接 點中心184的距離相等的3個接點181、 182、 183的結構。另一方面, 固定接點170由圓形的內側接點U和與該內側接點U配置在同心圓上的 圓弧狀的外側接點S、 T構成。而且,可動接點180的轉動中心構成為與 固定接點170的中心點171 —致。其結果為,可動接點180的接點中心 184被配設成相對于固定接點170的中心點171偏心。
圖31 (a)表示側撐下降、即將側撐桿20轉動到突出位置(參照圖 21)的狀態(tài)。此時,接點的通電狀態(tài)為U-T,由固定接點170和可動接 點180構成的旋轉式開關被設為截止狀態(tài)。另外,圖31 (b)表示中立、 即將側撐桿20轉動到預定的中間位置的狀態(tài)。此時,接點的通電狀態(tài)為 U-T-S,相互都變?yōu)榻油顟B(tài)。進而,圖31 (c)表示側撐抬起、即將側 撐桿20轉動到收納位置的狀態(tài)。此時,接點的通電狀態(tài)為U-S,旋轉式 開關被設為接通狀態(tài)。根據這樣的具有偏心軸的結構,通過接點接觸部 進行偏心動作,能夠將接觸壓力確保為均等,并且確保較大的通電角度。
圖28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動接點以及旋轉部的立 體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由內轉子120 以及外轉子130構成的旋轉部160的中央部,形成有樞軸螺栓113通過 的貫通孔120b。在內轉子120的上表面上,形成有與可動接點140的定 位孔145配合的3個配合突起121。另外,在與可動接點140的接點部 142、 143、 144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有彈性構件配合孔122、 123、 124。
圖29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動接點以及基礎部的立 體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本實施方式 中,在形成在可動接點140的背面?zhèn)鹊膹椥詷嫾浜习疾?42c、 143c、 144c上,分別收納有作為彈性構件的線圈彈簧162、 163、 164。從而, 在開關單元110的組裝時,由于該彈性構件的彈性力,可動接點140在 其整周上具有均等的接觸壓力并抵接于配設在基礎部111的背面?zhèn)鹊墓?定接點155。由此,即使使可動接點140反復轉動,也能一直實現與固定 接點155的穩(wěn)定的通電狀態(tài)。另外,彈性構件并不局限于金屬制的彈簧,
也可以由具有彈性的樹脂等形成。
圖30 (a) (c)分別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 接點155與可動接點140的接觸關系的俯視圖。與前面相同的符號表示 與前面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動接點140設為以120° 的等間隔配置距接點中心146的距離相等的3個接點142、 143、 144的 結構。另一方面,固定接點170由圓形的內側接點P和與該內側接點P 配置在同心圓上的圓弧狀的外側接點Q、 R構成。而且,可動接點140 的轉動中心構成為與固定接點155的中心點147 —致。其結果為,可動 接點140的接點中心146被配設成相對于可動接點140的轉動中心147 偏心。而且,將從固定接點155的中心點147到內側接點P的距離設為 所述Ll,將從固定接點155的中心點147到外側接點Q、 R的距離設為 所述L2。
圖30 (a)表示側撐下降、即將側撐桿20轉動到突出位置(參照圖 21)的狀態(tài)。此時,接點的通電狀態(tài)為P-Q,旋轉式開關被設為截止狀態(tài), 并且禁止來自所述點火單元11 (參照圖1)的電力的供給。另外,圖30 (b)表示中立(neutml)、即將側撐桿20轉動到預定的中間位置(參照 圖21)的狀態(tài)。此時,接點的通電狀態(tài)為P-Q-R,相互都變?yōu)榻油顟B(tài)。 進而,圖30 (c)表示側撐抬起、即將側撐桿20轉動到收納位置的狀態(tài)。 此時,接點的通電狀態(tài)為P-R,所述旋轉式開關被設為接通狀態(tài),并且允 許來自所述點火單元11的電力的供給。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開關單元,具有使 可動接點的接點中心相對于可動接點的轉動中心偏心的接點構造,所以 能夠將施加在各接點上的接觸壓力確保為均等,并且確保較大的通電角 度。
權利要求
1.一種側撐開關,該側撐開關能夠檢測安裝在車輛下部的側撐的轉動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撐開關包括旋轉部和固定在所述車輛側的基礎部,該旋轉部卡定在轉動自如地軸支撐所述側撐的轉動軸上;所述基礎部與所述旋轉部由樹脂形成,并且在所述基礎部與所述旋轉部之間收納有接點;在所述旋轉部上設有嵌合于所述轉動軸的筒狀部;并且在所述基礎部上設有嵌合于所述筒狀部的嵌合部;所述旋轉部與所述轉動軸由第一卡定機構卡定;所述旋轉部與所述基礎部由第二卡定機構卡定。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機構被設置在所述筒狀部的內周側,并且將所述筒狀 部與所述轉動軸卡定;所述第二卡定機構被設置在所述筒狀部的外周側,并且將所述筒狀 部與所述嵌合部卡定。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機 構和所述第二卡定機構通過被設置在一側的槽和設置在另一側的凸狀部 進行凹凸配合。
4. 如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卡定機構被設置在比所述第二卡定機構更靠軸向內側。
5. 如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第一卡定機構的徑向外側,設有允許所述筒狀部擴張的間隙。
6. 如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機構由設置在所述轉動軸的外周面上的槽和設置在所述筒狀部的 內周面上的凸狀部構成。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狀部設置在周向的至少一部分上; 在使所述側撐轉動到側撐的突出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的預定位置 時,所述間隙位于所述凸狀部的徑向外側。
8. 如權利要求1 7中任一項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二卡定機構由設置在所述筒狀部的外周面上的槽和設置在所述嵌合部的 內周面上的凸狀部構成。
9. 如權利要求1 8中任一項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 轉部具有將設置在所述側撐上的樞軸部的側面卡定的側方卡定部。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轉部上設 有定位銷,該定位銷配合于設置在所述樞軸部上的銷孔中。
11. 如權利要求1 10中任一項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 轉動軸被設為下述結構在軸支撐所述側撐的主體上,安裝有具有構成 所述第一卡定機構的槽的螺栓。
12. —種側撐開關,該側撐開關能夠檢測安裝在車輛下部的側撐的轉 動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撐開關包括旋轉部和固定在所述車輛側的基礎部,該旋轉部 卡定在轉動自如地軸支撐所述側撐的轉動軸上;所述基礎部與所述旋轉部由樹脂形成,并且在所述基礎部與所述旋 轉部之間收納有觸點;構成所述觸點的可動觸點由板簧形成,并且相對于轉動中心呈放射狀配設多個;構成所述觸點的固定觸點在與所述轉動中心同心的同心圓上配置多列。
13. —種側撐開關,該側撐開關能夠檢測安裝在車輛下部的側撐的轉 動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撐開關包括旋轉部和固定在所述車輛側的基礎部,該旋轉部卡定在轉動自如地軸支撐所述側撐的轉動軸上;在所述基礎部與所述旋轉部之間收納有可動接點和固定接點; 在所述可動接點上,相對于接點中心呈放射狀配設有多個接點; 所述固定接點在與所述可動接點的轉動中心同心的同心圓上配置多 列;所述接點中心相對于所述轉動中心偏心。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點中心是連結所述多個接點的圓的中心。
15. 如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礎部與所述旋轉部由樹脂形成;所述可動接點形成為在一面?zhèn)仍O有所述多個接點并且在另一面?zhèn)仍O 有多個凹部的圓環(huán)狀板;在所述多個凹部內收納有抵接于所述旋轉部的彈性構件。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接點是伴 隨著由沖壓加工來成形所述凹部而形成在該凹部背面?zhèn)鹊耐共俊?br>
17. 如權利要求13 16中任一項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部是將內轉子與外轉子組合起來而構成的; 在所述內轉子與所述外轉子之間設有油封,該油封被收納在所述基礎部與所述旋轉部之間。
18. 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轉子具有將 設置在所述側撐上的樞軸部的側面卡定的側方卡定部。
19. 如權利要求13 18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側撐開關,其特征在于 所述側撐開關通過螺絲來結合在所述轉動軸上。
全文摘要
一種能夠提高組裝性并且實現部件數目的削減以及輕型化的側撐開關。在可轉動地將側撐桿(20)軸支撐在車身側的托架(21)上的樞軸螺栓(40)上,安裝有由樹脂制的基礎部(51)以及旋轉部(53)構成的并檢測側撐桿(20)的轉動位置的開關單元(50)。在形成在旋轉部(53)上的筒狀部(54)與配合軸(44)之間,設置由槽以及凸部構成的第一卡定機構(62),并且在基礎部(51)與所述筒狀部(54)之間,設有由槽以及凸部構成的第二卡定機構(63)。安裝有由板簧構成的可動接點的旋轉部(53),通過將形成在其一端部上的定位銷(55)配合于樞軸部(26)的銷孔(28)中,從而與側撐桿(20)一體地轉動,使來自連接器(52)的開關輸出發(fā)生變化。
文檔編號B62H1/00GK101356090SQ20068005088
公開日2009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月12日
發(fā)明者中島廣幸, 中澤祥浩, 乾秀二郎, 竹中正彥, 角田敬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