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轎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實用新型轎摩是一種便捷的交通工具,夏季能防雨,冬季能御寒,節(jié)油減 少污染。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喜愛的便捷交通工具兩輪摩托車, 一但遇到大雨或嚴寒的冬天, 就傻眼了,這是最叫人煩惱的事。另外現(xiàn)有的摩托車行駛前進的空氣阻力大, 當然就費油。造成這些后果是老式摩托車的先天不足,現(xiàn)在必須對其進行改進。 為此特研制出實用新型轎摩,分別為內(nèi)燃式的和電動式的兩種,解決了上述缺 點,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發(fā)明內(nèi)容
為克服現(xiàn)有兩輪摩托車,夏天不能防雨,冬天不能御寒,前進空氣阻力大費 油,立不穩(wěn)的固有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交通工具轎摩,分別為內(nèi)燃式的 和電動式的兩種。該轎摩設有整流罩(車棚),解決了夏季防雨,冬季御寒,前 進空氣阻力大的問題。另設有立輪解決了平衡穩(wěn)立問題。還設有傘翼,高速行 使時可以產(chǎn)生一定升力減輕了轎摩的載重,能提高速度。而且在順風順路時, 傘翼可豎起當帆用,起助推作用,節(jié)省燃油,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內(nèi)燃式的轎摩,由傘翼、整 流罩、方向把、前輪、后輪、立輪、內(nèi)燃機與車底架相連接架構成。傘翼、支 架、傘桿、后支架、拉桿、沖角撥桿與車底架相連接構成傘翼升力機構。整流 罩與車底架相連接構成防雨防寒減阻力機構。方向把、前叉、前輪與車底架相 連接構成轉向機構。立輪撥桿、連桿、立輪、立輪主軸與車底架相連接構成穩(wěn) 立平衡機構。內(nèi)燃機、小鏈輪、鏈條、大鏈輪、后叉、后輪與車底架相連接構 成前進驅動機構。油門把、化油器、油箱、內(nèi)燃機、排氣管、起動桿與車底架 相連接構成點火發(fā)動機構。離合把、檔位桿、剎車踏板、剎車轂、后輪、車底 架相連接構成起車停車機構。
轎摩其特征有3個,l.傘翼升力機構,頂部設有傘翼,它的平面積約5ltf,
輕度弧狀。如果轎摩以80km/h速度行駛,傘翼獲得的升力為,P-CpSWV2
C二0.5升力系數(shù),p=0.125空氣密度,S=5m2 V=22m /秒,代入公式P=76 ^,結果傘翼獲得76kg升力。設轎摩總重為150kg,減去76kg,剩下74紹, 對輪胎和地面的壓力減少一半,這時行駛速度肯定要快。在順風順路時,傘翼 可豎起當帆用,起助推作用,節(jié)省燃油,當然在市區(qū)里是不能用的,可卸下。
2. 防雨防寒減阻力機構,設置了整流罩(車棚),它趨近于流線型,空氣阻 力系數(shù)為0.03,而現(xiàn)有摩托車的空氣阻力系數(shù)為0. 6,用阻力公式Q《pSVH十 算,以80km/h速度行駛時,現(xiàn)有摩托車所產(chǎn)生的空氣阻力為36kg,而轎摩僅 為1.8kg。如換算成功率,現(xiàn)有摩托車克服空氣阻力損失為10馬力,而轎摩僅 為0.5馬力,是20分之一。另外在整流罩底部設有冬季可以關閉的散熱通道, 打開內(nèi)循環(huán)通道,發(fā)動機的余熱可使車內(nèi)溫暖。
3. 穩(wěn)立平衡機構,設置了立輪,立輪是保證轎摩停車或慢行時平衡不傾倒快速行駛時,可通過立輪撥桿把立輪升起,脫離地面接觸,免受無謂的磨損, 更重要的是,使轎摩仍保持兩輪摩托車行駛彎道時的靈活性。
轎摩的運行操作過程,首先撥動沖角撥桿,把傘翼的沖角定在8度的位置上。 然后踏動起動桿,發(fā)動起內(nèi)燃機,駕駛人員迸入整流罩(車棚)內(nèi)坐好。右手 扣動離合把切斷離合,左手撥動檔位桿,掛上一檔,右手慢慢松開離合把,同 時逆時針扭動油門把加油,起車后達到轎摩直立不倒的速度時,立刻撥動立輪 撥桿升起立輪,脫離與地面接觸,進入正常行使。欲要停車,先扣動離合把切 斷離合,迅速撥動檔位桿摘下檔,同時右腳點剎車踏板,根據(jù)速度抓準時機, 撥動立輪撥桿落下立輪,保證滑行停車后不傾倒,最后關閉內(nèi)燃機。
電動式的轎摩,由整流罩、方向把、前叉、前輪、立輪、蓄電池組、后叉、 后輪、驅動電機與車底架相連接構成。變速箱、蓄電池組、驅動電機、后輪、 后叉與車底架相連接構成前進驅動機構。變速箱、蓄電池組與驅動電機電連接。 其他結構與內(nèi)燃式相同,實際上就是蓄電池組,驅動電機取代了內(nèi)燃機的動力。 因運行速度低故不設傘翼。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變了現(xiàn)有摩托車的夏天不能防雨,冬天不能御 寒情況,因減小了空氣阻力的損耗和減輕總重量,提高了行駛速度和節(jié)約燃油 減少排放污染,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l是內(nèi)燃式轎摩的總裝圖。
圖2是內(nèi)燃式轎摩的底盤頂視圖。
圖3是傘翼的平面圖。
圖4是電動式轎摩的總裝圖。
在圖中,l傘翼、2支架、3傘桿、4整流罩(車棚)、5離合把、6油門把、 7方向把、8沖角撥桿、9前叉、IO前輪、ll車底架、12檔位桿、13立輪撥桿、 14內(nèi)燃機、15連桿、16立輪、17立輪主軸、18風扇、19小鏈輪、20后叉、21 鏈條、22大鏈輪、23后輪、24油箱、25拉桿、26后支架、27坐墊、28車門、 29剎車踏板、30化油器、31排氣管、32剎車轂、33起動桿、34變速箱、35蓄 電池組、36驅動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在
圖1、 2中,內(nèi)燃式,傘翼(1)、支架(2)、傘桿(3)、車底架(11)相 連接,傘翼(1)、后支架(26)、拉桿(25)、沖角撥桿(8)、車底架(11)相 連接。整流罩(4)、車底架(11)相連接。油門把(6)、離合把(5)、方向把(7)、 前叉(9)、前輪(10)、車底架(11)相連接。立輪撥桿(13)、連桿(15)、立 輪(16)、立輪主軸(17)、車底架(11)相連接。內(nèi)燃機(14)、小鏈輪(19)、 鏈條(21)、大鏈輪(22)、后輪(23)、后叉(20)、車底架(11)相連接。檔 位桿(12)、內(nèi)燃機(14)、風扇(18)、車底架(11)相連接。方向把(7)、油 門把(6)、化油器(30)、油箱(24)、離合把(5)、內(nèi)燃機(14)、起動桿(33)、 排氣管(31)、車底架(11)相連接。車門(28)、整流罩(4)相連接。坐墊(27)、車底架(11)相連接。
在圖4中,電動式,驅動電機(36)、后輪(23)相連接,蓄電池組(35)、 車底架(11)相連接,變速箱(34)、車底架(11)相連接。變速箱(34)、蓄 電池組(35)、驅動電機(36)電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轎摩,內(nèi)燃式的,由傘翼、整流罩、方向把、前叉、前輪、立輪、內(nèi)燃機、小鏈輪、鏈條、大鏈輪、后叉、后輪與車底架相連接構成,其特征是傘翼、支架、傘桿、后支架、拉桿、沖角撥桿與車底架相連接,整流罩與車底架相連接,方向把、前叉、前輪、與車底架相連接,立輪撥桿、連桿、立輪、立輪主軸與車底架相連接,內(nèi)燃機、小鏈輪、鏈條、大鏈輪、后叉、后輪、與車底架相連接。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轎摩,其特征是防雨防寒減阻力機構,由整流罩與 車底架相連接構成,并且車門設在整流罩右側。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轎摩,其特征是穩(wěn)立平衡機構,由立輪撥桿、連桿、 立輪、立輪主軸、車底架相連接構成。
4. 一種轎摩,電動式的,由整流罩、方相把、前叉、前輪、立輪、蓄電池組、 后叉、后輪、驅動電機與車低架相連接構成,其特征是整流罩與車底架相連 接,方向把、前叉、前輪與車底架相連接,立輪撥桿、連桿、立輪、立輪主軸 與車底架相連接,驅動電機、后輪、后叉相連接,蓄電池組、后叉依次固定在 車底架上,變速箱、蓄電池組與驅動電機電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交通工具轎摩,它有兩種實施方式,第一種內(nèi)燃式的,由傘翼、整流罩、方向把、前叉、前輪、立輪、內(nèi)燃機、小鏈輪、鏈條、大鏈輪、后叉、后輪與車底架連接構成。第二種電動式的,由整流罩、方向把、前叉、前輪、立輪、蓄電池組、后叉、后輪、驅動電機與車底架連接構成。解決了原兩輪摩托車夏季不能防雨,冬季不能御寒,前進空氣阻力大,不能平衡站立的問題。實現(xiàn)了節(jié)約能源提高生活質量。
文檔編號B62K11/00GK201362316SQ200820072479
公開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9月23日
發(fā)明者李廣山 申請人:李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