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機動二輪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99198閱讀:26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機動二輪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動二輪車,其具有消音器、排氣室等在內(nèi)部形成有使從排氣管 流入的廢氣膨脹的空間的排氣裝置。
      背景技術
      機動二輪車具有排氣裝置,該排氣裝置在內(nèi)部形成有用于使從連接于發(fā)動機的排 氣管流入的廢氣膨脹的空間。例如有如下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即,作為排氣裝置設置將膨脹 的廢氣向外部排出的消音器,該消音器配置于后輪的側方、即擺動自如地支承后輪的后臂 的上方。另外,也有如下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即,將配置于位于發(fā)動機或者車體架中的發(fā)動 機之后的部分、和后輪之間即后臂的下方的排氣室作為排氣裝置而配置。通過在機動二輪 車設置排氣室,可以使設置于該排氣室的下游側的消音器小型化。另外,還有具有主支架的機動二輪車,該主支架相對于地面立起而支承車體,從而 使后輪為從地面浮起的狀態(tài)(例如專利文獻1)。這樣的機動二輪車中,不使用時的主支架、 即前端向車體底部側提起且處于收納狀態(tài)的主支架,在發(fā)動機和后輪之間按照向前后方向 延伸的方式配置。因此,具有主支架的機動二輪車中,難以將排氣室等排氣裝置設置于發(fā)動 機和后輪之間,排氣管直接連接于配置于后輪的側方的消音器。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2-87360號公報但是,在消音器直接配置于排氣管的機動二輪車中,增大發(fā)動機的排氣量時,為了 符合發(fā)動機的排氣量,也需要使消音器大型化。因此,這樣的機動二輪車中,增大發(fā)動機的 排氣量時,由于消音器配置于后輪的側方,所以使車體的后部大型化。另外,由于消音器配 置于后臂的上方,而難以實現(xiàn)低重心的車體。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動二輪車,其具有主支 架,能夠抑制車體后部的大型化,同時實現(xiàn)車體的低重心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機動二輪車,其具備發(fā)動機;車體架,其具 有在所述發(fā)動機之后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縱架部;后輪,其位于比所述縱架部更靠后方的位 置;后臂,其在所述縱架部之后,按照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進行配置,通過所述縱架部 與所述后輪一起被可擺動地支承;主支架,其在所述后臂的下方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具有 在車寬方向離開地配置的一對支承腳部,該一對支承腳部從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配置狀態(tài)轉 動,通過在地面立起,而支承車體;排氣裝置,其連接于從所述發(fā)動機延伸的排氣管,并在內(nèi) 部使從該排氣管流入的廢氣膨脹。而且,所述排氣裝置的至少后部位于比所述后臂更靠下 方的、所述后輪和所述縱架部之間的位置,俯視該排氣裝置和所述主支架時,位于在前后方 向延伸的配置狀態(tài)的所述一對支承腳部之間。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抑制車體后部的大型化。例如,通過不在后輪的側方設置消音 器,而將廢氣從配置于縱架部和后輪之間的排氣裝置排出,能夠抑制車體后部的大型化。另
      4外,在后輪的側方配置消音器的機動二輪車中,能夠使配置于該后輪側方的消音器小型化, 能夠抑制車體后部的大型化。另外,排氣裝置配置于比后臂更靠下方的位置,能夠實現(xiàn)車體 的低重心化。另外,在此,排氣裝置為在內(nèi)部使廢氣膨脹并向外部排出的消音器、或將在內(nèi) 部膨脹的廢氣輸送至消音器的排氣室。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的整體結構的側面圖;圖2是從圖3的箭頭P方向觀察到圖;圖3是從一側觀察到的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行駛時的主支架周圍的 側面圖;圖4是從另一側觀察到的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行駛時的主支架周圍 的側面圖;圖5是表示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行駛時的消音器及主支架周圍的平 面圖;圖6是從一側觀察到的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行駛時的主支架周圍的 側面圖;圖7是表示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行駛時的主支架及消音器的位置關 系的側面圖;圖8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的外觀側面圖;圖9是以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的主支架為中心而表示的車輛側面的 放大圖;圖10是表示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的車體架整體的立體圖;圖11是從車體前方觀察到的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的主支架的圖,該 圖中,主支架配置于收納位置;圖12是從車體前方觀察到的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的主支架的圖,該 圖中,主支架配置于立起位置;圖13是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的主支架、排氣室的側面圖;該圖中,主 支架配置于收納位置;圖14是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的主支架、排氣室的底面圖;該圖中,主 支架配置于收納位置;圖15是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的左側面圖;圖16是上述第三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的右側面圖,該圖中,車體蓋等從車體卸 下;圖17是上述第三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所具有的后臂及緩沖組件的立體圖;圖18是上述第三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所具有的排氣裝置組件的平面圖;圖19是圖18所示的排氣裝置組件的側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例子即機動二輪車1的整體結構的側面圖。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作為使從排氣管流 入的廢氣在內(nèi)部膨脹的排氣裝置,設置有消音器24。圖2 圖7是用于詳細說明消音器24 及主支架26的周圍結構的圖。另外,這些圖中,F(xiàn)WD方向表示機動二輪車1的行駛方向的
      、廣.> .
      目丨J萬。機動二輪車1中,如圖1所示,在頭管2的后方配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主車架 3。如圖1及圖2所示,在主車架3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附近設置有在發(fā)動機21的后方 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對樞軸支承板(縱架部)4、5。在樞軸支承板4、5之后設置有 在前后方向延伸而配置的一對后臂6、7,左右的后臂6、7在車寬方向上離開地配置。如圖3 所示,在樞軸支承板4上,以后臂6的前端部附近為中心,設置有可擺動地支承該后臂6的 樞軸4a。另外,如圖4所示,在樞軸支承板5上,以后臂7的前端部附近為中心,設置有可擺 動地支承該后臂7的樞軸5a。在發(fā)動機21的后方配置有后輪8 (參照圖1)。在后臂6及 后臂7的各自的后端部附近可轉動地安裝有后輪8的車軸8b (參照圖1),后臂6、7可與后 輪8 一起以樞軸4a、5a為中心擺動。另外,后輪8的車輪8b設置于比樞軸4a、5a更低的位 置,后臂6、7向后方延伸的同時向下方傾斜。如圖2所示,在一對樞軸支承板4、5的各自的 下端部安裝有在車寬方向(箭頭Xl及箭頭X2方向)延伸的連接部件9。在該連接部件9 的下表面,按照分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安裝有一對安裝部件10、11。這些安裝部件10、11分 別是為了可轉動地安裝后述的主支架26而設置的。另外,如圖1所示,在主車架3的后部和樞軸支承板4之間安裝有后撐桿12。另 外,在主車架3的后部和樞軸支承板5之間安裝有后撐桿13。另外,車體架由頭管2、主車 架3、樞軸支承板4、樞軸支承板5、連接部件9、后撐桿12及后撐桿13構成。在頭管2的上部可轉動地安裝有把手14。在頭管2的前方設置有前照燈15。在 頭管2的下方配置有具有懸架的一對前叉16,該懸架用于吸收上下方向的沖擊。在該一對 前叉16的下端可轉動地安裝有前輪17。在主車架3的后方的上部配置有車座18。在該車座18的前方配置有燃油箱19。在主車架3的下方安裝有發(fā)動機保持部件20,通過發(fā)動機保持部件20懸架發(fā)動機 21。該發(fā)動機21為四個氣缸((未圖示)在車寬方向排列而配置的并列式四缸發(fā)動機。發(fā) 動機21包含在內(nèi)部按照在車寬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曲軸的曲軸箱21a ;從曲軸箱21a 的上部向上側前方延伸,并按照在車寬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有四個氣缸(未圖示)的缸體 21b ;配置于缸體21b的上部的氣缸蓋21c。用于將在發(fā)動機21中產(chǎn)生的驅動力傳遞至后輪8的傳動鏈22從曲軸箱21a向的 后部向后方延伸。該傳動鏈22卷掛于設置在曲軸箱21a的驅動鏈輪(未圖示)、和設置在 后輪8的從動鏈輪8a上,與這些鏈輪嚙合。從動鏈輪8a配置于比后臂6更靠車寬方向的 中心側(后輪8側),傳動鏈22配置于比后臂6更靠車寬方向的中心側(參照圖1)。在氣缸蓋21c的前側部分安裝有將由于發(fā)動機21的驅動而產(chǎn)生的廢氣導出的四 個排氣管23的各自的一側(前端側)。各排氣管23從各氣缸蓋21c向后方延伸。該例中, 各排氣管23從氣缸蓋21c的前側部分向下方延伸后,向后方彎曲,并向發(fā)動機21的后方下 部延伸。如圖3及圖5所示,四個排氣管23的各自的另一側連接于一個消音器24。如圖1 所示,該消音器24配置于發(fā)動機21和后輪8之間,其具有凈化從發(fā)動機21排出的廢氣并 減小排氣聲的功能。即,在消音器24的內(nèi)部設有廢氣膨脹的空間(膨脹室),通過使廢氣在該空間內(nèi)膨脹后排出至外部,降低排出時產(chǎn)生的排氣聲。另外,在消音器24內(nèi)配置有催 化劑,通過催化劑的作用降低廢氣中的一氧化碳(CO)、碳化氫(HC)、氮氧化合物(NOx)等的量。如圖3 圖5所示,消音器24的后部24e從車體的側面看,配置于后臂6、7的下 方。另外,后部24e配置于發(fā)動機21的后方、S卩比后輪8更靠前。即,如圖5所示,消音器 24其后端部24a位于比后輪8更靠前,并且在后端部24a和后輪8的前側部分之間以具有 規(guī)定的間隔的狀態(tài)配置。該后輪8的前側部分和消音器24的后端部24a按照它們的下側 部分的間隔比它們的上側部分的間隔大的方式進行設置。即,消音器24的后表面24f配置 于后輪8之前,且隨著向下而從后輪8離開并向前方傾斜。另外,消音器24的后部24e位 于從車體的側面看的后臂6的下方、比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傳動鏈22的下部更靠車寬方向的 中心側(參照圖3)。如圖3、圖4及圖7所示,消音器24的后部24e位于發(fā)動機21之后的上下方向延 伸的樞軸支承板4、5的后方。而且,消音器24按照在樞軸支承板4、5的下方而向前方延伸 的方式形成。該例中,如上所述,在樞軸支承板4、5的下端部架設有連接部件9。消音器24 按照在連接部件9的下方而向前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如圖7所示,消音器24的前部24h位 于連接部件9的下方。而且,位于消音器24的前端且連接有排氣管23的連接口 24i位于 比樞軸支承板4、5及連接部件9更靠前。消音器24的后部24e位于比連結主支架26的轉 動中心26b、和后臂6、7的擺動中心即樞軸4a、5a的直線更靠后方。另外,如圖7所示,消音器24通過連接部件9支承。詳細而言,在消音器24的外 表面設有向上方延伸的板狀的托架24g。另一方面,在連接部件9具有托架%、和安裝于該 托架9b且從托架9b向后方延伸的后托架9c。而且,在該后托架9c安裝有消音器24的托 架 24g。如圖5所示,在消音器24的后部24e的車寬方向的外側(箭頭X2方向側)的部 分安裝有用于將廢氣排出至外部(大氣)的排氣口 24b。該排氣口 24b按照沿箭頭X2的方 向且向斜后方延伸的方式設置,排氣口 24b從消音器24的后部24e朝向后方且車寬方向的 外側傾斜地開口。另外,如圖4所示,排氣口 24b配置于機動二輪車1處于行駛狀態(tài)時的主 支架26和后臂7之間,并按照從排氣口 24b排出的廢氣不直接接觸后輪8的方式設置。另 外,設有覆蓋排氣口 24b的外周部分的蓋部件25。另外,如圖5所示,排氣口 24b的前端部 分從俯視來看,即俯視消音器24時,按照不從蓋部件25露出的方式,收納于蓋部件25的內(nèi) 部。另外,排氣口 24b的箭頭X2方向側的前端部(最外部)24c位于比主支架26的箭 頭X2方向側的最外部26a更靠箭頭Xl方向側(內(nèi)側)。即,排氣口 24b的最外部24c位于 比車寬方向上的主支架26的最外部26a更靠車寬方向的中心側。另外,該例中,在主支架 26的前部設有拉伸螺旋彈簧30,拉伸螺旋彈簧30的前端部的側部成為主支架26的最外部 26a。另外,蓋部件25的箭頭X2方向側的前端部25a也和排氣口 24b相同,位于比主支架 26的箭頭X2方向側的最外部26a更靠箭頭Xl方向側(內(nèi)側)。機動二輪車1上設有在該機動二輪車1停車時以使后輪8從地面浮起的狀態(tài)支承 車體的主支架26。如圖5所示,在消音器24的車寬方向(箭頭Xl方向及箭頭X2方向)的 兩側配置有主支架26。主支架26具有在后臂6、7的下方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在車寬方向上離開而配置的左右一對支承腳部27、28。主支架26以轉動中心26b為中心,向上方或下方 可轉動地構成。在以一對支承腳部27、28向后方提起并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 下(圖3所示的狀態(tài)),機動二輪車1可進行行駛。另一方面,一對支承腳部27、28通過從 在前后延伸而配置的狀態(tài)向下方轉動并立起在地面上,在車寬方向上離開的兩個位置支承 車體。即,主支架26以使后輪8從地面浮起的狀態(tài)支承車體。如圖3或圖5所示,主支架26的轉動中心26b設置于比消音器24的下表面的最 下部24d更靠上方,行駛時(如圖3所示的狀態(tài)),主支架26的最下部26c位于比消音器 24的最下部24d更靠上方。即,按照在行駛時主支架26的所有部分都位于比消音器24的 最下部24d更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設置主支架26。該例中,支承腳部27、28配置于比消音 器24下表面更靠上方,消音器24的后部24e的上部從車體的側面看,位于支承腳部27、28 和后臂6、7之間。如圖5及圖6所示,主支架26除了在上述停車時(圖6所示的狀態(tài))支承車體的 一對支承腳部27、28,還包連結一對支承腳部27、28的十字管29,另外,十字管29為本發(fā)明 的“連結部”的一例。如圖5所示,支承腳部27按照位于消音器24的箭頭Xl方向側的方 式而構成,且支承腳部28按照位于消音器24的箭頭X2方向側的方式而構成。即,消音器 24的后部24e從該消音器24和主支架26的俯視來看,處于以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的狀態(tài)的一對支承腳部27、28之間。在此說明的例中,如上所述,支承腳部27、28的轉動中 心26b設置于比消音器24的下表面更靠上方,因此,在支承腳部27、28按照在前后方向延 伸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在支承腳部27、28之間配置消音器24的后部24e。在行駛時(圖 3及圖5所示的狀態(tài)),按照主支架26的車寬方向(箭頭Xl方向及箭頭X2方向)的兩端 部位于比消音器24的車寬方向的兩端部分更靠車寬方向的外側的方式,設置該主支架26。另外,支承腳部27其一側(基部側)轉動地安裝于安裝部件10上,該安裝部件10 安裝于連接部件9的下面。具體而言,如圖2及圖5所示,在支承腳部27的一側安裝有軸 承部件27a。而且,支承腳部27在軸承部件27a插入到安裝部件10的一側板IOa和另一側 板IOb之間的狀態(tài)下,通過螺栓部件50和螺母51固定于安裝部件10。如圖5所示,支承腳部27形成為其另一側(接地側(前端側))部分向外側(箭 頭Xl方向側)突出的彎曲形狀。為了在停車時集中車體的負荷,而在該支承腳部27彎曲 的部分安裝有加強部件27b。另外,在支承腳部27的另一側(接地側)部分附近焊接有十 字管29的箭頭Xl方向側的端部。在支承腳部27的焊接有十字管29的部分附近,焊接有通過駕駛者踩踏而可容易 地使主支架26轉動至停車時的狀態(tài)的踏桿(側面突出部件)27c。如圖3所示,踏桿27c在 支承腳部27、28按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即在機動二輪車1行駛時,從車 體的側面看,在消音器24和后輪8之間向上方延伸地配置。在支承腳部27的另一方(接地側方向)端部安裝有能夠相對于地面以面相接的 接地板27d。S卩,支承腳部27按照立起于地面的方式配置時,接地板27d的下表面與地面接 觸。如圖2所示,接地板27d的端部27e按照在行駛時以后述的傾斜角α 1以下的傾斜角 度向內(nèi)側傾斜的方式形成。如圖5所示,支承腳部28的一側(基部側)可轉動地安裝安裝于安裝部件11,該 安裝部件11安裝于連接部件9的下面。具體而言,如圖2及圖5所示,在支承腳部28的一側安裝有軸承部件28a。而且,支承腳部28在軸承部件28a插入安裝部件11的一側板Ila 和另一側板lib之間的狀態(tài)下,通過螺栓部件52和螺母53固定于安裝部件11。如圖5所示,在支承腳部28的一側(基部側)和另一側(前端側)之間安裝有向 箭頭X2方向突出的彈簧安裝部件28b。在彈簧安裝部件28b上,安裝有拉伸螺旋彈簧30的 一側,拉伸螺旋彈簧30的另一側經(jīng)由金屬板部件30a與連接部件9的箭頭X2方向側的端 部連接。另外,如上所述,拉伸螺旋彈簧30的另一端部的附近成為主支架26的最外部26a, 最外部26a位于比排氣口 24b的箭頭X2方向側的前端部24c及蓋部件25的箭頭X2方向 側的前端部25a更靠箭頭X2方向的外側。另外,在支承腳部28的另一側部分的附近焊接 有十字管29的箭頭X2方向側的部分。另外,與支承腳部27的接地板27d相同,在支承腳部28的另一(接地側方向)端 部安裝有能夠與地面面相接的接地板28c。如圖2所示,接地板28c的端部28d按照在行駛 時以后述的傾斜角α 1以下的傾斜角度向內(nèi)側傾斜的方式形成。如圖3所示,十字管29按照在車輛行駛時位于消音器24和后輪8之間的位置的 方式而設置。即,在將一對支承腳部27、28按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十字 管29在消音器24的后方在車寬方向上延伸。而且,如圖3 圖5所示,在該狀態(tài)下,十字 管29配置于消音器24的后端部24a和后輪8之間,消音器24的后部24e的上部由一對支 承腳部27、28、十字管29、設置于樞軸支承板4、5的下端的連接部件9包圍。換而言之,機 動二輪車1中,利用比后臂6、7更靠下方且比樞軸支承板4、5更靠后方的空間、即由主支架 26圍成的空間,配置消音器24。如圖2所示,十字管29的車寬方向(箭頭Xl方向及箭頭X2方向)的中央部附近 按照在行駛時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構成。即,在支承腳部27、28按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 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按照車寬方向上的十字管29的中央部的位置比該十字管29的兩端部的 位置低的方式,形成十字管29。該例中,十字管29按照從車寬方向的中央向車寬方向的外 側延伸同時向上側傾斜的方式形成。而且,如圖3所示,十字管29的車寬方向(箭頭Xl方 向及箭頭X2方向)的中央部附近位于消音器24的后表面24f和后輪8之間的空間的下側 部分。另外,十字管29的下端部位于比消音器24的下端部更靠上側。因此,如在此所說明 的例子,即使是十字管29按照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時,也能夠抑制機動二輪車1的最 低地面高度降低。另外,如圖5所示,在行駛時,在俯視主支架26時,十字管29按照與后輪8重疊的 方式設置。即,十字管29按照使向后輪8的前方突出的部分(前端部)向下側回避的方式 形成,在支承腳部27、28按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位于后輪8的前端部的 下方。另外,如圖2所示,十字管29的車寬方向(箭頭Xl方向及箭頭X2方向)的兩端 部附近,按照在行駛時相對于垂直方向以車體的最大傾斜角度(傾斜角α 1)以下的傾斜角 度α 2、α 3向內(nèi)側傾斜的方式形成。即,如上所述,在一對支承腳部27、28按照在前后方向 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十字管29的兩端側向上方傾斜。而且,相對于垂直方向的十字 管29的傾斜角度α 2、α 3,為傾斜角α 1以下。由此,十字管29,在行駛時使向后輪8的前 方突出的部分向下側回避,并收納于傾斜角α 1的范圍內(nèi)。另外,傾斜角α 1是將車體向圖2所示的Al方向及Α2方向傾斜時允許的最大傾斜角度。在機動二輪車1設有用于使駕駛者識別傾斜角^1的傾斜傳感器31、32。如圖2 圖4所示,在通過樞軸支承板4、5支承的一對板部件33、34分別安裝有托架33a、34a,在各 托架33a、34a安裝有可載置駕駛者的腳的腳踏板(踏板)35、36。這些腳踏板35、36按照 分別在箭頭Xl方向及箭頭X2方向突出的方式設置,傾斜傳感器31、32安裝于腳踏板35、 36的下部。另外,在左側的托架33a和腳踏板35、右側的托架34a和腳踏板36之間,配置 有消音器24的后部24e。如圖2所示,傳感器31按照在車體向圖2的Al方向傾斜時首先與地面接觸的方 式設置。由此,駕駛者可識別出車體向Al方向傾斜時的相對于垂直方向的車體的傾斜角 α 1 (最大傾斜角度)。另外,傾斜傳感器32按照機動二輪車1向圖2的Α2方向傾斜時首 先與地面接觸的方式設置。由此,駕駛者可識別出車體向Α2方向傾斜時的車體的傾斜角 α 1(最大傾斜角度)。如圖3及圖5所示,在連接部件9的箭頭Xl方向側的端部安裝有在使車體傾斜的 狀態(tài)下支承車體的側支架37。側支架37具備在比后臂6更靠下方按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 方式配置的一個支承腳部38。支承腳部38以該支承腳部38的一側(基部側)為中心可轉 動地構成,通過以該一側為中心轉動并起立于地面,在車體在傾斜的狀態(tài)下被支承。如圖5 所示,在支承腳部38的箭頭Χ2方向側安裝有彈簧安裝部件38a,在彈簧安裝部件38a安裝 有拉伸螺旋彈簧39的一側。另外,拉伸螺旋彈簧39的另一側可轉動地保持支承腳部38,并 與將側支架37連接于連接部件9的安裝部37a連接。另外,如圖3所示,行駛時,側支架37的最下部37b位于比主支架26的最下部26c 更靠上方。另外,如圖2所示,側支架37在行駛時位于比圖2所示的傾斜角α 的邊界線
      更靠上方。如以上說明,機動二輪車1中,消音器24的后部24e位于比后臂6、7更靠下方,即 位于樞軸支承板4、5和后輪8之間,俯視消音器24和主支架26時,位于按照在前后方向延 伸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的一對支承腳部27、28之間。由此,可抑制車體后部的大型化。即,如 機動二輪車1,通過不在后輪8的側方設置消音器,而從配置于發(fā)動機21和后輪8之間的 消音器24排出廢氣,能夠抑制車體后部的大型化。另外,在后輪的側方配置了消音器的機 動二輪車中,能夠使配置于該后輪的側方的消音器小型化,能夠抑制車體后部的大型化。另 外,消音器24配置于比后臂6、7更靠下方,能夠實現(xiàn)車體的低重心化。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從車體的側面看,消音器24按照在樞軸支承板4、5的下方 向前方延伸的方式設置。由此,能夠增大消音器24內(nèi)的空間。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消音器24具有將廢氣向外部排出的排氣口 24b。由此,不 在后輪8的側方設置將廢氣向外部排出的消音器,而能夠將廢氣排出至外部,能夠進一步 抑制車體后部的大型化。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排氣口 24b從消音器24的后部24e朝向后方且車寬方向 的外側傾斜地進行開口。由此,抑制從排氣口 24b排出的廢氣與后輪8直接接觸。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在將一對支承腳部27、28按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的狀態(tài)下,排氣口 24b位于支承腳部27、28的上方。S卩,機動二輪車1中,在消音器24的后 方、且在行駛狀態(tài)下的主支架26和后臂7之間設有排氣口 24b。由此,能夠抑制排氣口 24b 接觸配置于消音器24的后方的后輪8,且能夠有效地利用主支架26和后臂7之間的空間,排出廢氣。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車寬方向(箭頭X2方向)的排氣口 24b的最外部24c位 于比車寬方向(箭頭X2方向)的主支架26的最外部26a更靠內(nèi)側(箭頭Xl方向側)。由 此,通過主支架26,能夠保護排氣口 24b不受來自排氣口 24b的側方(箭頭X2方向)的物 理沖擊。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主支架26包含連結一對支承腳部27、28的十字管29,在一 對支承腳部27、28按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十字管29按照在消音器24 的后方在車寬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夠通過十字管29保護消音器24。另外,在機動二輪車1中,在將一對支承腳部27、28按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 置的狀態(tài)下,十字管29位于消音器24的后端部24a和后輪8之間。由此,能夠有效地利用 消音器24的后端部24a和后輪8之間的很小的間隙,設置具有一對支承腳部27、28的主支 架26。S卩,在具備后輪、發(fā)動機、按照位于發(fā)動機的下部和后輪之間的方式配置的消音器 的現(xiàn)有的機動二輪車中,存在的問題是難以在發(fā)動機和后輪之間配置消音器以外的部件。 因此,目前的機動二輪車中,停車時難以在車體的車寬方向的兩側的兩處設置支承機動二 輪車的主支架。關于這一點,在機動二輪車1中,按照后端部24a位于比后輪8更靠前方的 方式,設置消音器24,并按照在行駛時十字管29位于消音器24的后端部24a和后輪8之間 的方式,設置主支架26。由此,可有效地利用消音器24的后端部24a和后輪8之間的很小 的間隙,在機動二輪車1設置具有一對支承腳部27、28的主支架26。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在將一對支承腳部27、28按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的狀態(tài)下,消音器24的后部24e由一對支承腳部27、28和十字管29包圍。由此,能夠更可 靠地保護消音器24。機動二輪車1中,在將一對支承腳部27、28按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狀 態(tài)下,將十字管29配置于后輪8的前端部的下方。由此,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消音器24和后 輪8之間的間隙。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在將一對支承腳部27、28按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的狀態(tài)下,按照車寬方向上的十字管29的中央部的位置比該十字管29的兩端的位置低的 方式,形成十字管29。即,十字管29形成為,十字管29的車寬方向(箭頭Xl方向及箭頭 X2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在行駛時朝向下方突出。由此,能夠按照避開后輪8的前側部分的 最突出的部分(前端部)的方式配置十字管29。另外,機動二輪車1具備在車體傾斜至最大傾斜角度α 1時與地面相接的傾斜傳 感器31、32。而且,在將一對支承腳部27、28按照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將 十字管29按照從車寬方向的中央向車寬方向的外側延伸且同時向上側傾斜的方式形成, 相對于垂直方向的十字管29的傾斜角度α2、α3為最大傾斜角度α 1以下。S卩,主支架26 的十字管29的車寬方向(箭頭Xl方向及箭頭Χ2方向)的兩端部分附近形成為,在行駛時 以車體相對于垂直方向的傾斜角α (最大傾斜角度)以下的傾斜角度α2、α3向內(nèi)側傾 斜。由此,能夠抑制由于在主支架26設置了十字管29而使車體的傾斜角α 1變小。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主支架26配置于比消音器24的下表面更靠上方。由此, 能夠通過主支架26保護消音器24的側面。
      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主支架26的轉動中心26b位于比消音器24的最下部24d 更靠上方。由此,在行駛時主支架26向上方轉動的情況下,可配置于比消音器24的最下部 24d更靠上方。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設置有在比后臂6更靠下方在前后方向延伸而配置的、通 過轉動而立起于地面從而以傾斜的狀態(tài)支承車體的側支架37。而且,側支架37配置于比主 支架26更靠上方。即,行駛時,側支架37配置于比主支架26更靠上方。由此,行駛時,機 動二輪車1中,側支架37不會成為位于最低位置的部件,因此,能夠抑制機動二輪車1的最 低地面高度由于設置了側支架37而降低。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按照行駛時主支架26的車寬方向(箭頭Xl方向及箭頭X2 方向)的兩端部位于比消音器24的車寬方向的兩端部更靠車寬方向的外側的方式,設置主 支架26。另外,行駛時,主支架26的最下部26c位于比消音器24的最下部24d更靠上方。 由此,主支架26向上方轉動時,能夠抑制與消音器24的下表面干涉。因此,可以不在消音 器24的下表面形成用于避免干涉的凹部,而使主支架26配置于比消音器24的最下部24d 更靠上方。其結果,能夠抑制消音器24的容積減小,并抑制行駛時從主支架26到地面的高 度減小。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除了主支架26之外還設置有側支架37。但是,也可以不設 置側支架37,而僅設置主支架26。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按照十字管29的車寬方向的中央部附近朝向下方突出的 方式,形成十字管29。但是,也可以按照不僅是十字管29的車寬方向的中央部附近,且車寬 方向的兩端部附近也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十字管29。另外,機動二輪車1中,在消音器24的后部24e設置了用于將廢氣排出的排氣口 24b。但是,可以在具有對從發(fā)動機21排出的廢氣進行凈化并減少排氣聲的功能的消音器 24的后方,進一步設置具有對從發(fā)動機21排出的廢氣進行凈化并減少排氣聲的功能的排 氣口。該情況下,可相對于排氣口整體設置具有對從發(fā)動機21排出的廢氣進行凈化并減少 排氣聲的功能的排氣口。另外,僅在比后輪8更靠前方部分設置具有對從發(fā)動機21排出的 廢氣進行凈化并減少排氣聲的功能的排氣口。接著,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8是本發(fā)明方式的機動二 輪車100的外觀側面圖,圖9是以機動二輪車100的主支架(中心支架)170為中心而表示 的車輛側面的放大圖。圖10是表示機動二輪車1的車體架整體的立體圖。圖11是從車體 前方觀察位于收納位置的主支架170的圖。圖12是從車體前方觀察位于立起位置的主支 架170的圖。圖13是位于收納位置的主支架170、排氣室171的側面圖,圖14是位于收納 位置的主支架170和排氣室171的底面圖。另外,在此所說明的例子中,做為在內(nèi)部使從排 氣管流入的廢氣膨脹的排氣裝置,設置有排氣室171。如圖8所示,在機動二輪車100中,轉動自如地支承前輪103的前叉105的上部由 頭管121按照可向左右自如地操作方向的方式支承。如圖10所示,在頭管121的后側焊接 前端部的主車架124的前后延伸部122從頭管121向后下降,并在車寬中央直線延伸。另 外,在頭管121進一步焊接有下管123的上端部,下管123從該上端部向下方直線延伸,在 該下管123的下端部安裝有托架123a。如圖8所示,托架123a固定于發(fā)動機102的曲軸箱 102a的前側。另外,在前后延伸部122的中途部經(jīng)由加強部件141安裝有吊架140,該吊架140從前后延伸部122的中途部向下方垂下,在其前端固定有發(fā)動機102的缸體121b。在發(fā)動機102的后方配置有車體的剛性部件的一部分即側板150L,在其上下方向 中央附近配置有在車寬方向延伸的貫穿螺栓172。在發(fā)動機102的后方,按照在前后方向 延伸的方式配置后臂(后擺動臂)160。后臂160的前端部通過貫穿螺栓172軸支承,后臂 160的后端部支承后輪104。由此,以貫穿螺栓172為中心,后臂160與后輪104 —起可上 下擺動。如圖8所示,在前后延伸部122上設有鞍型的燃油箱107,在其后方設有車座103。 燃油箱107的后部的下方及車座103的下方由樹脂制外裝蓋即側蓋106覆蓋。如圖10所 示,主車架124的前后延伸部122是從頭管121到燃油箱107的后端附近延伸的直線的圓 管,在前后延伸部122的后端,按照從上方覆蓋該后端的方式焊接有鞍狀托架176。在鞍狀 托架176的兩側面分別焊接有左右一對的車座導軌135L、135R的前端部。車座導軌135L、 135R也由圓管構成,分別從鞍狀托架176的側面向外方(朝向車寬方向的外側的方向)且 向斜后方延伸后,筆直向后方且向上方延伸。另外,車座導軌135L、135R從車體前方按照順 序通過十字管138-1、138-2、138-3在三處連結,并在其上載置車座103。在前后延伸部122的后端在發(fā)動機102的后方焊接有在車體的上下方向直線延伸 的上下延伸部(縱架部)125。前后延伸部122和上下延伸部125都焊接于鞍狀托架176及 加強部件144,通過鞍狀托架176及配置于連結處的內(nèi)角的加強部件144相互牢固地固定, 構成主車架124。另外,在前后延伸部122、頭管121及下管(圓管)123的連結處的內(nèi)角焊接有加強 部件143,進一步在前后延伸部122的中途部下側焊接有加強部件141。而且,在加強部件 141和加強部件143之間架設有加強管142。由此,前后延伸部122、頭管121及下管123相 互牢固地固定。上下延伸部125構成為,剖面分別為長方形的方管的前側管125F及后側管125B 以寬幅的側面分別朝向車體前后而排列配置,并且它們通過焊接而前后地粘在一起。上下 延伸部125的上部具有一定的寬度,在中途部,寬度慢慢擴大,下部也具有一定的寬度。艮口, 上下延伸部125按照根據(jù)延伸方向(上下方向)的位置的不同其厚度不同的方式構成,由 此,確保車體所必需的剛性。在上下延伸部125的后側管125B的后側面焊接有第一支承管126。第一支承管 126為圓管,在車寬方向直線延伸。在第一支承管126的左右兩端焊接有形成內(nèi)螺紋槽的帽 126a。在上下延伸部125中的第一支承管126的下側的兩側面焊接有L字狀的共用托架 127L、127R。共用托架127L、127R形成為其后端向內(nèi)方(朝向車寬方向的中心側的方向)彎 曲的平板狀。而且,彎曲的部分焊接于后側管125B的后面,在前后延伸的部分的內(nèi)面焊接 于前側管125F及后側管125B的側面。共用托架127L、127R的各前端向比上下延伸部125 的前側管125F的前表面更靠前側突出,在這些突出的部分形成有用于固定曲軸箱102a的 后側面上側的螺栓插通孔。另外,在沿共用托架127L、127R的前后延伸的部分的外表面上焊接有由圓管構成 的后撐桿136L、136R的各前端。后撐桿136L、136R向后上延伸,它們的后端分別焊接于車座 導軌135L、135R的后端側的下表面。另外,在后撐桿136L、136R的前端側焊接有橫梁139,由此,將后撐桿136L、136R連結。另外,在后撐桿136L、136R的中途部焊接有用于安裝同乘 者放置腳的腳踏板183 (參照圖8)的后腳踏板撐桿137L、137R,后腳踏板撐桿137L、137R從 基端部向下方延伸。在共用托架127L、127R的下方安裝有左右向前方彎曲的長板狀的樞軸托架128。 樞軸托架128的各彎曲部分焊接于前側管125F及后側管125B的側面,各彎曲部分之間的 部分焊接于后側管125B的后表面。樞軸托架128的各彎曲部分的前端也向比前側管125F 的前表面更靠前面突出,在這些突出的部分形成有用于插通在車寬方向直線延伸的圓管即 樞軸支承管129的插通孔。而且,樞軸支承管129插通這些插通孔,并通過焊接進行固定。在上下延伸部125的下端配置有在車寬方向直線延伸的第二支承管130,上下延 伸部125及第二支承管130相互連結,形成反T字狀。第二支承管130是剖面長方形的方 管,按照寬幅的側面朝向垂直方向的方式配置,在上下延伸部125的下端面焊接有第二支 承管130的上表面。在第二支承管130的左端按照閉塞開口端的方式焊接有平板狀的小板 131。另外,在第二支承管130的下表面左側焊接有由在下方延伸的平行的兩個板構成的主 支架托架133L。如圖9、圖13或圖14所示,在上下延伸部125的后方即后輪104的前方配置有大 致箱狀的排氣室171。另外,排氣室171位于后臂160的下方,該排氣室171的上表面171c 沿后臂160向后方且向斜下方延伸。在排氣室171連接有從發(fā)動機102通過發(fā)動機102的 下方向后方延伸的排氣管173。詳細而言,排氣室171的前表面171a位于比第二支承管130 更靠后方,在該前表面171a設置有連接口 171b。排氣管173通過第二支承管130的下方向 后方延伸,并連接于連接口 171b。排氣室171通過第二支承管130支承。詳細而言,在排氣室171的左側面171k設 有從該左側面171k向外方膨脹的安裝部171g。該安裝部171g安裝于焊接在第二支承管 130的主支架托架133L上。另外,圖13中,主支架托架133L由雙點劃線表示。另外,如圖 14所示,在第二支承管130的下表面設有向下方突出的安裝部130a。另一方面,在排氣室 171的下表面171d的右側設有從該下表面171d向前方延伸的板狀托架171h,該托架171h 安裝于安裝部130a。這樣,廢氣室171通過第二支承管130支承。在排氣室171的內(nèi)部設有從排氣管173流入的廢氣進行膨脹的空間。在后輪104 的側方(該例中,后輪104的右側)即比后臂160更靠上方配置有消音器179。消音器179 經(jīng)由連結部178連接于排氣室171。具體而言,連結管178從排氣室171的右側面171j向 車體的外方且向斜后方延伸,連接于消音器179。在消音器179的內(nèi)部也設有從排氣室171 流入的廢氣進行膨脹的空間。另外,在消音器179的后端部設有將廢氣排出至外部的排氣 口(未圖示)。另外,通過消音器蓋179a從車寬方向外側覆蓋消音器179。另外,在連結管 178的外周面設有板狀的托架178a。另一方面,在排氣室171的下表面171d安裝有朝向托 架178a延伸的板狀的托架171i。托架178a和托架171i重疊并通過螺栓177相互固定。 由此,連結管178通過排氣室171支承。在主支架托架133L上固定排氣室171,同時轉動自如地安裝有在收納位置包圍該 排氣室171的周圍的主支架170的左側基端部(參照圖9)。在第二支承管130的右端側也 焊接有主支架托架133R。主支架托架133R也由向下方延伸的平行的兩個板構成,外側的板 按照閉塞第二支承管130的右側開口端的方式焊接,內(nèi)側的板焊接于第二支承管130的下表面。而且,在主支架托架133R轉動自如地安裝有主支架170的右側基端部。另外,如圖10所示,在第二支承管130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地焊接有發(fā)動機托架 134L、134R,由此,固定曲軸箱102a的后側面的下側。即,發(fā)動機102的曲軸箱102a的前部 固定于下管123,后部的上側經(jīng)由共用托架127L、127R固定于上下延伸部125。另外,后部 的下側經(jīng)由發(fā)動機托架134L、134R及第二支承管130固定于上下延伸部125。另外,缸體 102b經(jīng)由吊架140及加強部件141固定于前后延伸部122。這樣,發(fā)動機102牢固地固定 于車體架的各部,承擔作為車體的剛性部的一部分的作用。另外,在前側管125F的前表面的右側下部形成有回避曲軸箱102a的膨脹的凹處 125a。另外,如圖12所示,在后側管125B的后表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兩個槽125b、 125b,該槽125b、125b從樞軸托架128的下方至共用托架127L、127R的后端側方。由此,實 現(xiàn)上下延伸部125的強度增大。如圖8及圖9所示,在主車架124的上下延伸部125的左側,離開上下延伸部125 而配置有側板150L。同樣,在上下延伸部125的右側,也離開而配置有側板(未圖示)。這 些側板是具有大致相同形狀的鋁壓鑄制的部件。如圖9所示,側板150L —體地具有在車體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狀的板部150a和 從該板部150a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腳踏板托架部150b,從側面看形成大致L字狀。在板部 150a的中途部形成有插通樞軸即貫穿螺栓172的插通孔。插通該插通孔的貫穿螺栓172通 過后臂160的各前端部、及樞軸支承管129,直至形成于車體的右側的側板的插通孔,并在 其前端螺著螺母。這樣,通過貫穿螺栓172擺動自如地支承后臂160。另外,側板150L的上部通過螺栓固定于第一支承管126的左端。另外,側板150L 的下部也通過兩個螺栓固定于小板131。這樣,以樞軸即貫穿螺栓172的上下,將側板150L 牢固地安裝于車體板側。在側板150L的腳踏板托架部150b形成有在其后端部支承腳踏板180 (參照圖9) 的基端部的腳踏板托架部。腳踏板托架部150b和腳踏板180配置于排氣室171的側方(右 方向及左方向)。另外,在腳踏板托架部150b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插通變速踏板181的轉動 軸的軸插通孔。另外,在腳踏板托架部150b的上緣形成有蓋托架部,并在蓋托架部上通過 螺栓連結覆蓋后臂160的側方的金屬蓋182。如圖9、圖11及圖12所示,在主支架170配置于收納位置的情況下,該主支架170 具備在后臂160的下方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對支承腳部(主管)170b、170i。支承腳部170b位于車體的左側,是在主支架170配置于立起位置的情況下在車體 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圓管,在其基端側焊接有在支承腳部170b的延伸方向進一步延伸的安 裝板170a。另外,在支承腳部170b的前端,焊接有車體的前后方向的緣向上方彎曲的小的 金屬板170f,以覆蓋端面。安裝板170a插入主支架托架133L的板之間。在安裝板170a形 成插通孔,螺著于主支架托架133L的螺栓193插通該插通孔,由此,旋轉自如地軸支承安裝 板 170a。同樣,支承腳部170i也位于車體的右側,是在主支架170配置于立起位置的情況 下在車體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圓管,在其基端側焊接有在支承腳部170i的延伸方向進一步 延伸的安裝板170k。在支承腳部170i的前端,焊接有車體的前后方向的緣向上方彎曲的小 的金屬板170h,以覆蓋端面。安裝板170k插入主支架托架133R的板之間。在安裝板170k形成插通孔,螺著于主支架托架133R的螺栓193插通該插通孔,由此,也旋轉自如地軸支承 安裝板170k。支承腳部170b、170i的前端附近通過由圓管構成的十字管(橫梁)170g連 結,另外,安裝板170a和安裝板170k的螺栓插通孔同軸地配置。由此,主支架170能夠以 通過這些螺栓插通孔的中心的線為軸一體地轉動。另外,在主支架托架133R上,向車體外方延伸地形成有彈簧安裝凸部174,該彈簧 安裝凸部174位于比用于插通螺栓193的安裝板170k的插通孔更靠車體的前側且更靠車 體的上側。另外,在支承腳部170i的中途部,在車體外方延伸地形成有鉤170j。而且,彈 簧194形成于彈簧安裝凸部174及鉤170j之間,按照牽引兩位置的方式進行施力。這樣, 主支架170按照在位于收納位置時停留在該位置、另外在位于立起位置時也停留在該位置 的方式被施力。另外,主支架托架133L設置于比主支架托架133R更靠近主車架124的上下延伸 部125的位置,據(jù)此,車體的左側的支承腳部170b在中途部稍微向車體的左側彎曲。由此, 能夠使金屬板170f的位置向左側靠近并在立起的位置穩(wěn)定地支承車體。在設置于車體的左側的支承腳部170b的前端側、即金屬板170f的側焊接有比支 承腳部170b直徑小的金屬棒即踏桿170d的基端部。踏桿170d相對于支承腳部170b大致 垂直地安裝,在踏桿170d和支承腳部170b的安裝處焊接有加強支承腳部170b的三角狀 的加強部件。踏桿170d朝向車體外方且車體上方直線延伸后,前端部170e向車體的內(nèi)方 (車寬方向的中心側)彎曲。如圖9及圖11所示,踏桿170d的前端部170e在收納位置筆 直朝向車體的內(nèi)方。由此,使搭乘者更易在位于收納位置的主支架170的前端部170e放置 腳尖。如上所述,在上下延伸部125和后輪104之間配置有排氣室171。如圖9或者圖13 所示,排氣室171按照從車體的側面看定位在位于收納位置的主支架170和后臂160之間 的方式進行設置。另外,如圖14所示,從車體的底面看,在主支架170位于收納位置的狀態(tài) 下,即在按照支承腳部170b、170i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排氣室171位于支 承腳部170b和支承腳部170i之間。該例中,如圖13所示,在主支架170位于收納位置的狀 態(tài)下,支承腳部170b、170i位于比排氣室171低的位置。詳細而言,將支承腳部170b、170i 按照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該支承腳部170b、170i配置于和排氣室171的 下表面171d大致相同高度,支承腳部170b、170i的外周面的下側的部分位于比下表面171d 低的位置。另外,十字管170g也配置于和排氣室171的下表面171d大致相同高度,排氣室 171按照其下表面171d被主支架170包圍的方式設置。另外,排氣室171的后表面171e的 下側的部分向后方傾斜,排氣室171的后端部171f位于十字管170g的上方。另外,設置于左側的支承腳部170b的前端側的踏桿170d在按照支承腳部170b、 170 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向上方延伸,從車體的側面看,位于排氣室171 的后表面171e和后輪104之間。根據(jù)以上所說明的機動二輪車100,與目前的機動二輪車相比,存在以下優(yōu)點。目 前,存在具有在踏桿的前端安裝小的板狀踏板部而使搭乘者易于踩踏踏桿的構成的機動二 輪車。但是,在踏桿的前端通過焊接等安裝分體的踏板部會引起成本上升,另外,小的板狀 的踏板部對于駕駛者來說不一定容易踩踏。相對于此,也存在具有使踏桿的前端向車外方 彎曲的構成的其他的機動二輪車。根據(jù)該構成,駕駛者能夠容易地踩踏踏桿的前端部,也能
      16夠實現(xiàn)主支架的成本降低。但是,在將踏桿的前端向車體的外方彎曲的構成中,踏桿的前端部向車體的外方 延出,另外,從機動二輪車的側方看踏桿時,踏桿的前端面朝向面前側,存在外觀質量不好 的問題。另外,也存在踏桿的前端成為干擾而難以進行主支架旋轉的問題。主支架旋轉為 如下所述的操作,即,站立在車體一側的搭乘者使主支架處于立起狀態(tài)的車體向面前側倒, 并僅用面前側的支承腳部的前端支撐車體的整體,之后以該前端為中心改變機動二輪車的 朝向,該操作用于在狹窄處改變機動二輪車的朝向。在使踏桿的前端向車體的外方彎曲的 構成中,進行該主支架旋轉而使車體傾倒時,使踏桿的前端容易地與地面接觸并僅用一個 支承腳部的前端支承車體的整體是困難的,其結果是,難以進行主支架旋轉。在這一點上,機動二輪車100中,主支架170具備設置于前輪103和后輪104之間 的車體的底部的左右一對支承腳部170b、170i。而且,按照支承腳部170b、170i在朝向地面 分別延伸的立起位置、和各自的前端(金屬板170f、170h)接近車體的底部側的收納位置之 間可轉動的方式,支承腳部170b、170i的基端側相對于車體的框架被支承。而且,在車體的 左側的支承腳部170b的前端側安裝有踏桿170d的基端部,該踏桿170d在支承腳部170b 位于收納位置時向車體的上方且向車體的外方延伸,且前端部170e朝向車體內(nèi)方彎曲。因 此,踏桿170d的前端部170e向車體內(nèi)方延伸,另外,從機動二輪車100的側方看踏桿170d 時,踏桿170d的前端面朝向進深側,能夠提高外觀質量。另外,即使將車體傾斜,踏桿170d 的前端也難以接觸地面,因此,易于進行主支架旋轉。具體而言,主支架旋轉時,在使車體傾斜并僅使設置于支承腳部170b的前端的金 屬板170f接地,金屬板170h從地面浮起且僅由金屬板170f支承車體整體的情況下,增大 車體的傾斜時,如圖9及圖12所示,踏桿170d的彎曲部170m最先與地面接觸。這時,根 據(jù)本實施方式,前端部170e向車體內(nèi)側延伸,與向車體外側延伸的情況相比難以與地面接 觸。尤其是,在機動二輪車100中,如圖11所示,支承腳部170b的前端的金屬板170f 在收納位置位于比后臂160的外側面更靠車體內(nèi)方的距離Ll處。而且,踏桿170d在支承 腳部170b位于收納位置的情況下,從金屬板170f的附近,超越后臂160的外側面向車體外 方延伸。因此,需要機動二輪車100的踏桿170d較長。另外,如圖11所示,左右一對支承腳部170b、170i的轉動軸位于比車體架的最下 面即第二支承管130的下表面更靠近下方的距離L2處,從該位置至搭乘者易于放置腳的位 置,踏板170d需要延伸,這也意味著踏板170d有長度的需要。另外,如圖9所示,在比主車架124的上下延伸部125及側板150L更靠車體后方 設置腳踏板180,另外,主支架170的轉動軸位于比腳踏板180更靠前側。因此,為了使踏 板170d與腳踏板180隔開距離,只能使基端部靠近支承腳部170b的前端側,另外,只能使 踏板170d的延伸方向相對于支承腳部170b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從這種情況來看,可以說在機動二輪車100中,在主支架旋轉時特別容易使踏板 170d與地面接觸。但是,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踏板170d的前端部170e向內(nèi)方彎曲,因此,能夠 防止此類不良。另外,機動二輪車100中,一對支承腳部170b、170i在該一對支承腳部170b、170i 向前后方向延伸而配置的狀態(tài)下,從車體的側面看位于比排氣室171更低的位置。由此,能夠通過支承腳部170b、170i保護排氣室171。另外,機動二輪車100中,主支架170具備安裝于一個支承腳部170b的前端側的 踏板170d,在一對支承腳部170b、170i向前后方向延伸而配置的狀態(tài)下,所述踏板170d向 上方延伸地配置,從車體的側面看位于排氣室171的后表面171e和后輪104之間。由此, 能夠通過踏板170d保護排氣室171的后表面171e。另外,踏板170d的前端部170e向車寬方向的中心側彎曲。由此,能夠通過前端部 170e保護排氣室171的后表面171e。另外,機動二輪車100中,設置有用于在搭乘者乘車時載置腳的腳踏板180、支承 腳踏板180的腳踏板托架部150b。而且,腳踏板180和踏板托架部150b配置于排氣室171 的側方。由此,能夠通過腳踏板180和腳踏板托架部150b保護排氣室171。接著,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5是本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 車210的左側面圖。圖16是將車體蓋等卸下的狀態(tài)下的機動二輪車210的右側面圖。圖 17是表示機動二輪車210所具有的后臂260及緩沖組件270的構成的立體圖。如圖15所示,機動二輪車210具備前輪220及后輪290。機動二輪車210通過發(fā) 動機240產(chǎn)生的驅動力驅動后輪290。在發(fā)動機240的上方配置有儲存燃料的燃油箱254。 在燃油箱254的后方配置有駕駛者就座的車座255。發(fā)動機240為單氣缸的四沖程發(fā)動機。發(fā)動機240為空冷式且小排氣量的發(fā)動機。 發(fā)動機240安裝于形成機動二輪車210的骨架的車體架230。在發(fā)動機240的后方配置有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后臂(擺臂)260。后 輪290通過后臂260大致上下方向可擺動地被支承。后臂260具有可轉動地支承后輪290 的車軸291的左右一對臂部262L、262R(參照圖17),該臂部262L、262R在車寬方向上離開 地配置。車體架230具有可擺動地支承后臂260的樞軸部234。在后臂260的前部260a連結有緩沖組件270。緩沖組件270吸收后輪290所承受 的沖擊。在發(fā)動機240連結有排氣裝置組件2100。排氣裝置組件2100具有排氣管2110和 消音器2190。另外,排氣裝置組件2100具有排氣室2120,作為在內(nèi)部使從排氣管2110流 入的廢氣膨脹的排氣裝置。排氣室2120連接于發(fā)動機240。具體而言,排氣室2120經(jīng)由排 氣管2110連接于發(fā)動機240的氣缸蓋240a。如圖16所示,車體架230具有主車架231、下管232、車座導軌233及上下延伸部 (中心框架(縱框架部))237。主車架231從頭管238朝向后方延伸。下管232從頭管238 向后方且向斜下方延伸。車座導軌233經(jīng)由托架235與主車架231連結。在車座導軌233 上連結支承消音器2190的撐桿236。上下延伸部237在發(fā)動機240的后方,具體而言,在機 動二輪車210的中央部向機動二輪車210的上下方向延伸。在上下延伸部237設置樞軸部 234。即,上下延伸部237樞軸支承后臂260。另外,上下延伸部237也可設置一個或多個。在上下延伸部237的下方配置有在后輪290離開地面的狀態(tài)下支承車體的主支架 250。主支架250具備左右一對的支承腳部251、252,支承腳部251、252以通過上下延伸部 237支承的轉動軸為中心上下可轉動。主支架250的構成與上述的機動二輪車100所具有 的主支架170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詳細的說明。在托架235上直接連結有緩沖組件270的上端部270b (參照圖17)。緩沖組件270的下端部270a直線連結于后臂260。在左右的車座導軌233之間配置有對供給向發(fā)動機240的空氣進行凈化的空氣濾 清器241。空氣濾清器241配置于緩沖組件270的上端部270b的后方??諝鉃V清器241經(jīng) 由吸氣通道243與氣缸蓋240a連通。在吸氣通道243安裝有噴射燃料的化油器242。來自 空氣濾清器241的空氣通過化油器242混合燃料后吸入發(fā)動機240。排氣室2120與排氣管2110連通。如圖17所示,消音器2190經(jīng)由連結管2170與 排氣室2120連通。S卩,排氣室2120設置于發(fā)動機240和消音器2190之間。排氣室2120配置于后臂260的下方。而且,在該實施方式中,在主支架250的支承 腳部251、252按照在后臂26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狀態(tài)下,排氣室2120從車體的 側面看位于主支架250和后臂260之間。排氣室2120和主支架250的位置關系與機動二 輪車100所具有的排氣室171和主支架170的位置關系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詳細的說明。排氣管2110具有與排氣室2120的下部連通且使廢氣回流到排氣室2120的回流 管2160。回流管2160從排氣室2120的前表面向前方延伸,經(jīng)由上下延伸部237的下方到 達發(fā)動機240的后部的下方。排氣室2120構成箱狀的膨脹室(參照圖19),發(fā)動機240經(jīng)由排氣管2110排出的 廢氣在排氣室2120內(nèi)膨脹。在此所說明的例中,排氣管2110具有收納于排氣室2120內(nèi)的 連通部2122。另外,如上所述,排氣管2110具有回流管2160?;亓鞴?160與連通部2122 的下游側連接,且配置于排氣室2120的外部。因此,在排氣管2110內(nèi)流動的廢氣通過排氣 室2120內(nèi)后,排出到排氣室2120的外部后向排氣室2120內(nèi)流入,并排出至排氣室2120內(nèi)。消音器2190配置于后輪290的右側方,位于排氣裝置組件2100的后端部分。從 排氣室2120在連結管2170內(nèi)流動并流入消音器2190內(nèi)的廢氣從位于消音器2190的后端 的排氣口 2190a排出至外部。排氣室2120及消音器2190降低發(fā)動機240產(chǎn)生的排氣聲。即,廢氣在排氣室2120 內(nèi)和消音器2190內(nèi)兩處進行膨脹。這樣,機動二輪車210中,與機動二輪車100相同,除了 消音器2190之外還設置有排氣室2120,因此,消音器2190的尺寸比沒有設置排氣室2120 的情況相比更小型化。即,排氣裝置組件2100的全長與沒有設置排氣室2120的情況相比縮短。使用圖17 圖19,對后臂260、緩沖組件270及排氣裝置2100進行說明。圖18 是排氣裝置組件2100的平面圖。圖19是排氣組件2100的側面圖。如圖17所示,后臂260在上述臂部262L、262R的基礎上,還具有位于臂部262L、 262R的前端的被支承部261L、261R、和設置于后臂部260的前部260a并從上下延伸部237 向后方離開而配置的橋接部263。另外,在后臂260安裝有后擋泥板265,該后擋泥板265 覆蓋后輪290的一部分。該例中,后擋泥板265配置于橋接部263的上表面和臂部262L、 262R的后部的上表面,并從前方且從斜上方覆蓋后輪290。被支承部261L、261R通過車體架230支承。即,在設置于上下延伸部237的樞軸 部234、被支承部261L、261R插通樞軸(未圖示),被支承部261L、261R可旋轉地被支承。臂 部262L、262R從被支承部261L、261R向后方延伸,臂部262L、262R的后端可旋轉地支承后 輪290的車軸291。由此,后臂260與后輪290 —起,以樞軸為中心上下可擺動。橋接部263向車寬方向延伸設置,連結左右的臂部262L、262R。如上所述,橋接部263從上下延伸部237向后方離開,并在臂部262L、262R的前部、和被支承部261L、261R、和 橋接部263的內(nèi)側形成有空隙G。在橋接部263安裝有從該橋接部263向上方立起的托架 264。在托架264連結有緩沖組件270的下端部270a,由此,緩沖組件270的下端部270a不 經(jīng)由連桿機構而直接與后臂260連結。排氣室2120配置于比上下延伸部237更靠后方。具體而言,排氣室2120配置于 比被支承部261L、262R更靠后方,且比后輪290的前端290a更靠前方,位于空隙G的下方。 尤其是,機動二輪車210中,排氣室2120的位置是機動二輪車21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 且為機動二輪車210的最低位置。緩沖組件270具有緩沖器271及螺旋彈簧272。緩沖器271通過往復運動降低后 輪290承受的沖擊。緩沖器271形成為圓筒狀。緩沖器271的長度方向沿機動二輪車210 的上下方向配置。詳細而言,緩沖器271按照位于空隙G的上方的方式傾斜地配置。螺旋 彈簧272配置于緩沖器271的外周部。在空氣濾清器241的前端(前表面)形成有沿緩沖組件270的外周形狀彎曲的凹 部241a。吸氣通道243從位于空氣濾清器241的前表面中的凹部241a的左側的部分向前 方延伸。如圖18所示,回流管2160具有第一管部2161和第二管部2163。第一管部2161 從排氣室2120的前表面的下部向前方延伸。第二管部2163與第一管部2161連接,并與排 氣室2120連通。詳細而言,在第一管部2161的前端連接有使第一管部2161的延伸方向反 轉的返回管部2162。而且,第二管部2163從返回管部2162向后方延伸,該前端部在排氣室 2120內(nèi)開口。如上所述,在排氣室2120內(nèi)收納連通部2122。排氣管2110的上流側、第一 管部2161經(jīng)由該連通部2122連通。另外,第一管部2161、第二管部2163、連通部2122在 排氣室2120內(nèi)位于相同的高度,在排氣室2120內(nèi),廢氣容易膨脹。該例中,設置為第一管 部2161、第二管部2163、連通部2122位于排氣室2120內(nèi)的下部,且在排氣室2120內(nèi)的上 部設置用于使廢氣膨脹的空間。如圖17或圖18所示,在第一管部2161設置有托架2131。托架2131架設于第一 管部2161的外周面和排氣室2120的前表面。另外,在排氣室2120的側面設有從該側面向 側方膨脹的托架2121 (參照圖18)。托架2131、2121安裝于車體架230,由此,排氣室2120 和回流管2160通過車體架230被支承。如圖19所示,在排氣室2120的前部2120a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2120b。 突出部2120b位于空隙G的下方(參照圖17)。排氣室2120具有位于后臂260的下方、具 體而言位于橋接部263的下方的上面部2120c。上面部2120c隨著向機動二輪車210的后 方而向下方傾斜,并沿后臂260設置。以上所說明的機動二輪車210中,在排氣室2120的基礎上,還設有使從排氣室 2120流入的廢氣在內(nèi)部膨脹并向外部排出的消音器2190。由此,與僅設置排氣室2120的 情況相比,容易降低排氣聲。另外,根據(jù)以上說明的機動二輪車210,與目前的機動二輪車相比,有如下優(yōu)點。 在發(fā)動機和消音器的中途具有排氣室的目前的機動二輪車中,為了確保車體的最低地面高 度,在設置于發(fā)動機下部的油盤的前方配設排氣室,在油盤的后方配設消音器。但是,這樣 的機動二輪車中,由于排氣室配設于油盤的前方,因此,在前輪越過路面的突起物的情況下等,存在排氣室與該突起物接觸而易遭損傷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機動二輪車210中,設置有大致上下方向可擺動地支承后輪290的后 臂260、與后臂260連結并吸收后輪290所承受的沖擊的緩沖組件270、產(chǎn)生后輪290的驅 動力的發(fā)動機240、設置于發(fā)動機240和消音器2190的中途的排氣室2120。而且,緩沖組 件270的下端部270a不經(jīng)由連桿機構而直接連結于后臂260。由此,即使在后臂260擺動 的情況下,緩沖組件270也不會向后臂260的下方突出。因此,能夠避免后臂260和排氣室 2120發(fā)生干涉,能夠將排氣室2120配置于接近后臂260的位置,能夠確保最低地面高度并 減少由于與地面的突起物等接觸而導致的排氣室2120的損傷。另外,排氣室2120配置于比被支承部261L、261R更靠后方,且比后輪290的前端 290a更靠前方。后臂260在大致上下方向擺動的量隨著越接近被支承部261L、261R越小。 因此,通過將排氣室2120設置于比被支承部261L、261R更靠后方,且比后輪290的前端 290a更靠前方,能夠使排氣室2120接近被支承部261L、261R。而且,能夠避免后臂260和 排氣室2120發(fā)生干涉,并能夠將排氣室2120配置于接近后臂260的位置。另外,重的排氣室2120在機動二輪車21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且機動二輪車 210的最低位置配置。因此,機動二輪車210的重心下降,能夠提高行駛穩(wěn)定性及操作性。另外,機動二輪車210中,排氣室2120的上面部2120c隨著向機動二輪車210的后 方而向下方傾斜。因此,能夠避免后臂260和排氣室2120發(fā)生干涉,能夠確保排氣室2120 的容積(體積),并能夠將排氣室2120配置于接近后臂260的位置。另外,上面部2120c位于橋接部263的下方。橋接部263在臂部262L、262R之間 沿車寬方向配置,因此,通過使上面部2120c向下方傾斜,易于避免上面部2120c和橋接部 263的干涉。另外,機動二輪車210中,后臂260連接于被支承部261L、261R,具有可旋轉地支 承后輪290的車軸291的一對臂部262L、262R、連結一對臂部262L、262R的橋接部263。而 且,緩沖組件270的下端部270a與橋接部263連結。由此,能夠將重的緩沖組件270配置 于車體中心位置,能夠提高機動二輪車210的行駛穩(wěn)定性。另外,可通過一個緩沖組件270 吸收后輪290所承受的沖擊,如上所述,能夠確保最低地面高度并抑制機動二輪車210的大 型化。另外,機動二輪車210中,在被支承部261L、26IR和橋接部263之間形成空隙G,排 氣室2120配置于空隙G的下方。因此,后臂260向下方擺動時,易于避免后臂260和排氣 室2120 (具體而言為突出部2120b)的干涉。因此,能夠將排氣室2120配置于后臂260附 近。另外,機動二輪車210中,緩沖組件270的上端部270b不經(jīng)由連桿機構而直接連 結于車體架230。因此,不需要連桿機構的配設空間,如上所述,能夠確保最低地面高度,并 抑制機動二輪車210的大型化。另外,機動二輪車210中,對供給至發(fā)動機240的空氣進行凈化的空氣濾清器241 配置于緩沖組件270的上端部270b的后方。S卩,由于不需要連桿機構,能夠抑制機動二輪 車210的大型化并確保配置空氣濾清器241的空間。另外,機動二輪車210中,緩沖組件270包含通過往復運動而降低后輪290所承受 的沖擊的圓筒狀的緩沖器271,緩沖器271的長度方向沿機動二輪車210的上下方向延伸而配置。因此,能夠使用一般結構的緩沖組件270來確保最低地面高度。另外,機動二輪車210中,在排氣室2120的外側設有回流管2160,因此,能夠容易 地確保所需長度的排氣通路。另外,與在排氣室2120內(nèi)配置相當于回流管2160的長度的 排氣管的情況相比,排氣室2120的實質的容量增大。因此,可提高排氣噪音的降低性能。以上所說明的機動二輪車210中,排氣室2120配置于比被支承部261L、261R更靠 后方,且比連結部分(托架264及下端部270a)更靠前方,但排氣室2120的一部分也可配 設于比連結部分(托架264及下端部270a)更靠后方。另外,機動二輪車210中,緩沖組件270的上端部270b不經(jīng)由連桿機構而直接連 結于車體架230。但是,緩沖組件270的上端部270b也可經(jīng)由連桿機構連結于車體架230。另外,機動二輪車210中,排氣室2120配置于空隙G的下方,但排氣室2120不一 定必須配置于空隙G的下方。另外,機動二輪車210中,空氣濾清器241配設于緩沖組件270的上端部270b的 后方,但空氣濾清器241也可配設于緩沖組件270的上端部270b的前方或側方。另外,機動二輪車210中,緩沖組件270包含通過往復運動降低后輪290所承受 的沖擊的圓筒狀的緩沖器271,緩沖器271的長度方向沿機動二輪車210的上下方向配設。 即,使用了一般的構成的緩沖組件270,但也可使用特殊的構成的緩沖組件。另外,機動二輪車210中,上面部2120c的大致整體向下方傾斜。但是,上面部 2120c的前側也可為不傾斜的形狀?;蛘撸厦娌?120c的前側也可隨著向機動二輪車210 的前方去而向下方傾斜。另外,也可比中央部更低地形成上面部2120c的左右側部。具體而言,在上面部 2120c,通過比中央部更低地形成位于臂部262L的下方的部分、和位于臂部262R的下方的 部分,能夠可靠地避免上面部2120c和后臂260的干涉。但是,如果能確保排氣室2120的 體積(容積),則也可以不使排氣室2120沿寬度方向延伸至與臂部262L、262R在上下方向
      上重疊的位置。如上所述,通過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公開了本發(fā)明的內(nèi)容,但并不應理解為形成 該公開的一部分的論述及附圖是限制本發(fā)明的,其當然也包含在此未記載的各種實施方式。
      2權利要求
      一種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具備發(fā)動機;車體架,其具有在所述發(fā)動機之后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縱架部;后輪,其配置于比所述縱架部更靠后方的位置;后臂,其在所述縱架部之后,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與所述后輪一起由所述縱架部可擺動地支承;主支架,其在所述后臂的下方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在車寬方向上離開地配置的一對支承腳部,通過該一對支承腳部從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配置狀態(tài)轉動,對于地面立起,來支承車體;排氣裝置,其連接于從所述發(fā)動機延伸的排氣管,并在內(nèi)部使從該排氣管流入的廢氣膨脹,所述排氣裝置的至少后部位于比所述后臂更靠下方的、所述后輪和所述縱架部之間的位置,在俯視排氣裝置和所述主支架時,位于在前后方向延伸的配置狀態(tài)的所述一對支承腳部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裝置設置為,從車體的側面看在所述縱架部的下方向前方延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包含連結所述一對支承腳部的連結部,在將所述一對支承腳部配置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狀態(tài)下,所述連結部配置為在所述排 氣裝置的后方在車寬方向延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在將所述一對支承腳部配置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狀態(tài)下,所述連結部位于所述排氣裝 置的后端部與所述后輪之間。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在將所述一對支承腳部配置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狀態(tài)下,所述排氣裝置的至少所述后 部由所述一對支承腳部和所述連結部包圍。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在將所述一對支承腳部配置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狀態(tài)下,所述連結部配置于所述后輪 的前端部的下方。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配置于比所述排氣裝置的下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的轉動中心位于比所述排氣裝置的最下部更靠上方的位置。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在將該一對支承腳部配置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狀態(tài)下,從車體側面看,所述一對支承 腳部位于比所述排氣裝置更低的位置。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裝置配置于比所述縱架部更靠后方的位置。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還具備在內(nèi)部使從所述排氣裝置流入的廢氣膨脹并向外部排出的消音器。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還具備連結于所述后臂且吸收所述后輪所承受的沖擊的緩沖組件, 所述緩沖組件的下端部不經(jīng)由連桿機構而直接連結于所述后臂。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組件的上端部不經(jīng)由連桿機構而直接連結于所述車體架。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具備對提供給所述發(fā)動機的空氣進行凈化的空氣濾清器, 所述空氣濾清器配置于所述緩沖組件的上端部的后方。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機動二輪車,其為具有主支架的機動二輪車,能夠抑制車體后部的大型化并同時實現(xiàn)車體的低重心化。在機動二輪車上設有以在發(fā)動機(21)的后方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后臂(6)、在后臂(6)的下方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在車寬方向離開地配置的一對支承腳部(27)、(28)的主支架(26)、在內(nèi)部使從排氣管(23)流入的廢氣膨脹的消音器(24)。消音器(24)的后部(24e)位于比后臂(6)更靠下方的、后輪(8)和樞軸支承板(4)、(5)之間的位置。另外,俯視消音器(24)和主支架(26)時,后部(24e)位于在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的一對支承腳部(27)、(28)之間。
      文檔編號B62K25/20GK101909979SQ20088012339
      公開日2010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水谷昌己, 片野航, 飯塚利男 申請人:雅馬哈發(fā)動機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