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與束緊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特別是指一種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
背景技術(shù):
參閱圖1、2所示,一般自行車的座墊(Saddle) 101是安裝在一座桿(SeatPost) 102上,而該座桿102插置于一座管(Seat Tube) 103內(nèi),再以一座桿束子(Seat PostClamp) 10束緊該座管103上端而使該座桿102固定于該座管103內(nèi)。普通的座桿束子10是包含一略呈C形的本體11、一螺絲12與一螺帽13,其中該本體11是具有一套置于該座管103的夾束空間111及一連通該夾束空間111的缺口 112,該本體11于缺口 112的兩側(cè)分別設有具有螺孔113的耳部114,該螺絲12是穿設于二螺孔113后,將該螺帽13螺設于該螺絲12,使該本體11鎖固并壓迫該座管103,進而使該座桿102被該座管103夾緊固定。
·[0004]然而,由于該本體11被該螺絲12及螺帽13鎖固后,該座桿束子10僅具有二個夾緊區(qū)域,如圖2圈注處A、B所示,使得本體11形變后施力于該座管103上并不平均,相對造成該座管103受力不平均,進而導致該座管103容易受損及夾緊效果不足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該座桿束子藉由一本體搭配一中間塊及二螺絲,使得該座桿束子鎖固于座管后具有三個夾緊區(qū)域,讓該座桿束子鎖固后施力于該座管上較為平均,相對使該座管受力平均,以降低該座管的損壞及提升夾緊效果。為了達成前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適用于組設在自行車座管上,該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包含一本體,具有一設于該本體一端的第一端部、一設于該本體另一端的第二端部、一設于該第一、二端部之間且靠抵在該自行車座管外管面的第一束緊面;一中間塊,設于該本體的第一、二端部之間,并具有一對應該第一端部的第一鎖部、一對應該第二端部的第二鎖部、及一設于該第一、二鎖部之間且靠抵在該自行車座管外管面的第二束緊面;一第一鎖件,鎖固于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一鎖部之間;一第二鎖件,鎖固于該第二端部與該第二鎖部之間?!N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適用于組設在自行車座管上,該束緊結(jié)構(gòu)包含—本體,具有一設于該本體一端的第一端部、一設于該本體另一端的第二端部、一設于該第一、二端部之間且靠抵在該自行車座管外管面的第一束緊面;一中間塊,設于該本體的第一、二端部之間,并具有一對應該第一端部的第一鎖部、一對應該第二端部的第二鎖部、及一設于該第一、二鎖部之間且靠抵在該自行車座管外管面的第二束緊面;一第一鎖件,鎖固于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一鎖部之間;一第二鎖件,鎖固于該第二端部與該第二鎖部之間。[0012]上述的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其中該本體的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螺孔,該中間塊的第一鎖部具有一對應該第一螺孔的第一穿孔,且該第一穿孔孔壁具有一第一環(huán)肩部,該第一鎖件具有一穿置在該第一穿孔且螺設于該第一螺孔的第一身部、及一連接該第一身部且靠抵在該第一環(huán)肩部的第一頭部。所述的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其中該本體的第二端部具有一第二螺孔,該中間塊的第二鎖部具有一對應該第二螺孔的第二穿孔,且該第二穿孔孔壁具有一第二環(huán)肩部,該第二鎖件具有一穿置在該第二穿孔且螺設于該第二螺孔的第二身部、及一連接該第二身部且靠抵在該第二環(huán)肩部的第二頭部。本實用新型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針對普通的自行車座桿束子只有兩個受力點導致座管受力不均勻容易受損以及夾緊效果不足的缺點。座桿束子由一本體及一中間塊及兩個螺絲組成,將座桿束子與自行車座管的受力區(qū)域增加為3個,使座管受力更均勻,降低了座桿束子對自行車座管的損壞,同時提升了夾緊效果。
圖I是普通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鎖固于座管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普通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鎖固于座管的上視剖面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鎖固于自行車座管的立體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上視圖,顯示本實用新型鎖固于自行車座管的狀態(tài)。附圖標記說明《普通》101是座墊102是座桿103是座管10是座桿束子11是本體111是夾束空間112是缺口113是螺孔114是耳部12是螺絲13是螺帽A、B夾緊區(qū)域《本實用新型》21是座管22是座桿30是本體31是第一端部311是第一螺孔 32是第二端部321是第二螺孔 33是第一束緊面40是中間塊41是第一鎖部411是第一穿孔 412是第一環(huán)肩部42是第二鎖部421是第二穿孔422是第二環(huán)肩部43是第二束緊面51是第一鎖件511是第一身部512是第一頭部52是第二鎖件 521是第二身部[0040]522是第二頭部A、B、C是夾緊區(qū)域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3至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適用于組設在自行車座管21上,且該座管21是供自行車座桿2 2所插置定位,該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主要是由一本體30、一中間塊40、一第一鎖件51、及一第二鎖件52所組成,其中該本體30呈一 C型塊體,并具有一設于該本體30 —端且具有一第一螺孔311的第一端部31、一設于該本體30另一端且具有一第二螺孔321的第二端部32、一設于該第一、二端部31、32之間且靠抵在該自行車座管21外管面的第一束緊面33。該中間塊40,設于該本體30的第一、二端部31、32之間,并具有一對應該第一端部31的第一鎖部41、一對應該第二端部32的第二鎖部42、及一設于該第一、二鎖部41、42之間且靠抵在該自行車座管21外管面的第二束緊面43,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鎖部41具有一對應該第一螺孔311的第一穿孔411,且該第一穿孔411孔壁具有一第一環(huán)肩部412,該第二鎖部42具有一對應該第二螺孔321的第二穿孔421,且該第二穿孔421孔壁具有一第二環(huán)肩部422。該第一鎖件51,鎖固于該第一端部31與該第一鎖部41之間,并具有具有一穿置在該第一穿孔411且螺設于該第一螺孔311的第一身部511、及一連接該第一身部511且靠抵在該第一環(huán)肩部412的第一頭部512。該第二鎖件52,鎖固于該第二端部32與該第二鎖部42之間,并具有一穿置在該第二穿孔421且螺設于該第二螺孔321的第二身部521、及一連接該第二身部521且靠抵在該第二環(huán)肩部422的第二頭部522。以上所述即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各主要構(gòu)件的結(jié)構(gòu)及其組態(tài)說明。據(jù)此,本實用新型在進行自行車座桿夾緊作業(yè)后,該座桿束子鎖固于該座管21后具有三個夾緊區(qū)域,即該本體30提供二個夾緊區(qū)域,如圖5圈注處A、B所示,以及該中間塊40提供一個夾緊區(qū)域,如圖5圈注處C所示,藉以改變夾緊區(qū)域的分布,而以較為平均的型態(tài)進行該自行車座桿22的夾緊作業(yè),據(jù)此,該座桿束子施力于該座管21上較為平均,相對使該座管21受力平均,以降低該座管21的損壞及提升夾緊效果。綜上所述,上述實施例及圖示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適用于組設在自行車座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包含 一本體,具有一設于該本體一端的第一端部、一設于該本體另一端的第二端部、一設于該第一、二端部之間且靠抵在該自行車座管外管面的第一束緊面; 一中間塊,設于該本體的第一、二端部之間,并具有一對應該第一端部的第一鎖部、一對應該第二端部的第二鎖部、及一設于該第一、二鎖部之間且靠抵在該自行車座管外管面的第二束緊面; 一第一鎖件,鎖固于該第一端部與該第一鎖部之間; 一第二鎖件,鎖固于該第二端部與該第二鎖部之間。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的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螺孔,該中間塊的第一鎖部具有一對應該第一螺孔的第一穿孔,且該第一穿孔孔壁具有一第一環(huán)肩部,該第一鎖件具有一穿置在該第一穿孔且螺設于該第一螺孔的第一身部、及一連接該第一身部且靠抵在該第一環(huán)肩部的第一頭部。
3.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的第二端部具有一第二螺孔,該中間塊的第二鎖部具有一對應該第二螺孔的第二穿孔,且該第二穿孔孔壁具有一第二環(huán)肩部,該第二鎖件具有一穿置在該第二穿孔且螺設于該第二螺孔的第二身部、及一連接該第二身部且靠抵在該第二環(huán)肩部的第二頭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自行車的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其主要針對普通座桿束子結(jié)構(gòu)鎖固于自行車座管后,僅具有二個夾緊區(qū)域,造成該座管受力不平均,進而導致該座管容易受損及夾緊效果不足所進行的創(chuàng)作,本實用新型藉由一本體搭配一中間塊及二螺絲,使得該座桿束子鎖固于座管后具有三個夾緊區(qū)域,讓該束緊座桿束子施力于該座管上較為平均,相對使該座管受力平均,以降低該座管的損壞及提升夾緊效果。
文檔編號B62K19/36GK202464050SQ201120538668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2月21日
發(fā)明者連浩 申請人:明系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