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動轉泵回油管路卡夾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動轉泵回油管路卡夾,一種動轉泵回油管路卡夾,為刀形結構,包括刀身部和刀把部;卡夾的主體為平面結構;所述刀身部為前窄后寬形,其中部有一個圓形限位孔,其孔徑大小與動轉泵回油管相配合;所述刀身部的前后兩端部各有一個卡夾固定孔。本技術方案解決了動轉泵回油管固定的問題;減少了因卡夾問題而造成回油管脫落和漏油現(xiàn)象,提高了安全系數(shù);同時使周圍環(huán)境更整潔美觀。
【專利說明】一種動轉泵回油管路卡夾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輔助配件【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用于固定動轉泵回油管路的卡夾。
【背景技術】
[0002]動轉泵作為汽車轉向的動力源,是轉向系統(tǒng)的“心臟”部位。其主要作用是協(xié)助駕駛員作汽車方向調整,為駕駛員減輕打方向盤的用力強度。當然,助力轉向在汽車行駛的安全性、經(jīng)濟性上也有一定的作用。
[0003]目前,在輕型卡車上動轉泵回油管路的固定方式大多采用扎帶、卡扣等固定。采用扎帶、卡扣固定的固定方式在實際過程中常出現(xiàn)回油管脫落和漏油現(xiàn)象等安全隱患問題,并且整車進行精致工藝評價時,看上去不太美觀。因此開發(fā)一種新結構的部件來實現(xiàn)固定動轉泵回油管路是十分必要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種新結構的卡夾,此卡夾能夠使管路固定起來效果更好、更加的美觀。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0006]一種動轉泵回油管路卡夾,為刀形結構,包括刀身部和刀把部;卡夾的主體為平面結構;
[0007]所述刀身部為前窄后寬形,其中部有一個圓形限位孔,其孔徑大小與動轉泵回油管相配合;
[0008]所述刀身部的前后兩端部各有一個卡夾固定孔。
[0009]所述刀把部為彎形結構,與抓握方式和作用力配合。
[0010]所述卡夾的厚度為3mm。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
[0012]解決了動轉泵回油管固定的問題;減少了因卡夾問題而造成回油管脫落和漏油現(xiàn)象,提高了安全系數(shù);同時使周圍環(huán)境更整潔美觀。
[0013]【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卡夾結構示意圖。
[0015]符號實用新型:1_主體2-限位孔3-固定孔
具體實施例
[0016]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來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實例僅為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限制。在閱讀及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教導后相關的變化實施屬于業(yè)界技能。
[0017]如圖1所示,本動轉泵回油管路卡夾,外觀為刀形結構,包括刀身部和刀把部;卡夾的主體I為平面結構,起固定支撐的作用??▕A材料為3.2GB/T708??▕A的厚度均勻,其厚度的大小與其承載的作用力相適應。此實施例中,因只需固定管路,不會承載較大的作用力,所以設計厚度為3mm。
[0018]所述刀身部為前窄后寬形,其形狀也可以是其他類型,與其周圍安裝環(huán)境相配合。刀身的中部有一個圓形限位孔2,其孔徑大小與動轉泵回油管相配合,用于固定動轉泵回油管的走向;所述刀身部的前后兩端部各有一個固定孔3,孔位3用于打緊卡夾,將卡夾固定于動轉泵本體上,進而固定動轉泵回油管。
[0019]所述刀把部為彎形結構,與抓握方式和作用力配合。
[0020]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入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動轉泵回油管路卡夾,其特征在于:為刀形結構,包括刀身部和刀把部;卡夾的主體為平面結構; 所述刀身部為前窄后寬形,其中部有一個圓形限位孔,其孔徑大小與動轉泵回油管相配合; 所述刀身部的前后兩端部各有一個卡夾固定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轉泵回油管路卡夾,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把部為彎形結構,與抓握方式和作用力配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轉泵回油管路卡夾,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夾的厚度為3mm。
【文檔編號】B62D5/06GK203730917SQ201420125911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3月19日
【發(fā)明者】史慧星, 陳正江, 李雪禮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