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履帶車測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履帶車輛履帶速度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坦克、步戰(zhàn)車、和自行火炮都會用履帶,在野外叢林、草原、沙漠和坡度不大的山區(qū)半山區(qū)都能用,優(yōu)點就是不受路況限制,特別是惡劣路況的機動速度和能力較輪式車輛的優(yōu)勢特別大。
在民用履帶技術領域中同樣有很多履帶車,如挖掘機、單鋼輪或雙鋼壓路機、攤鋪機、滑移式小型裝載機、履帶式吊裝機、履帶式收割機、履帶式播種機等。
現(xiàn)有的所有種類的履帶車,多數(shù)是通過轉速傳感器對車輛的驅動輪轉軸進行檢測,已達到測速的目的。而轉速傳感器屬于間接式測量裝置,會受到外部空氣濕度、溫度以及周圍各種電信號的干擾,從而導致測速出現(xiàn)偏差,測速精度受到影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種履帶車輛履帶速度檢測裝置,它包括編碼器安裝支架、編碼器保護罩、連接螺栓、編碼器連接器、編碼器、限位螺絲;編碼器安裝支架的上部用于連接在履帶車底盤機架上;編碼器安裝支架的底部焊接有編碼器保護罩;連接螺栓用于和履帶車轉軸相連接;連接螺栓的螺帽處焊接有編碼器連接器;編碼器連接器中心設有編碼器安裝孔;編碼器連接器的外側設有限位孔;編碼器保護罩的側邊中心設有圓孔;圓孔的四周設有三個固定螺紋孔;編碼器的中心轉軸穿過圓孔后插在編碼器安裝孔中,并通過限位螺絲從限位孔處進行固定;編碼器的外殼通過固定螺絲從固定螺紋孔處進行固定。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fā)明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履帶車輛履帶速度檢測裝置,它采用編碼器和履帶車的轉軸機械連接,在轉軸轉動的同時帶動編碼器的轉軸同步工作,已達到對履帶速度進行測量的目的;機械式的連接方式避免了外部信號和環(huán)境造成的干擾,具有非常高的測速精度。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
本技術:
的一部分,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連接螺栓連接關系的爆炸圖;
圖3是圖2另一角度的爆炸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履帶車轉軸、2-履帶車底盤機架、3-編碼器安裝支架、4-編碼器保護罩、5-連接螺栓、6-編碼器連接器、7-編碼器、8-限位螺絲、1-1連接螺栓安裝孔、3-1安裝板、3-2安裝板螺紋孔、4-1固定螺紋孔、4-2圓孔、6-1編碼器安裝孔、6-2限位孔、7-1平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其中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僅用來解釋本發(fā)明,但并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如圖1-3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一種履帶車輛履帶速度檢測裝置,它包括編碼器安裝支架3、編碼器保護罩4、連接螺栓5、編碼器連接器6、編碼器7、限位螺絲8;編碼器安裝支架3的上部用于連接在履帶車底盤機架2上;編碼器安裝支架3的底部焊接有編碼器保護罩4;連接螺栓5用于和履帶車轉軸1相連接;連接螺栓5的螺帽處焊接有編碼器連接器6;編碼器連接器6中心設有編碼器安裝孔6-1;編碼器連接器6的外側設有限位孔6-2;編碼器保護罩4的側邊中心設有圓孔4-2;圓孔4-2的四周設有三個固定螺紋孔4-1;編碼器7的中心轉軸穿過圓孔4-2后插在編碼器安裝孔6-1中,并通過限位螺絲8從限位孔6-2處進行固定;編碼器7的外殼通過固定螺絲從固定螺紋孔4-1處進行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編碼器安裝支架3為l形;編碼器安裝支架3的頂部設有安裝板3-1;安裝板3-1中設有安裝板螺紋孔3-2。
進一步地:所述編碼器保護罩4為一面封閉的u形。
進一步地:所述編碼器7的中軸一側為平面7-1。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履帶車輛履帶速度檢測裝置,它的在安裝時需要將履帶車轉軸1的外側軸心處打孔,使連接螺栓5能安裝在打好的連接螺栓安裝孔1-1中,擰緊連接螺栓5即可將連接螺栓5固定在連接螺栓安裝孔1-1中;采用固定螺栓從安裝板螺紋孔3-2處將編碼器安裝支架3固定在履帶車底盤機架2上,然后將編碼器7的轉軸從圓孔4-2中穿過,使編碼器7的轉軸插入編碼器安裝孔6-1中,用限位螺絲8從限位孔6-2處擰緊,使限位螺絲8頂在平面7-1處;然后用固定螺絲從固定螺紋孔4-1處將編碼器7的外殼固定在編碼器保護罩4上即可完成安裝;在履帶車的運動過程中,履帶車的轉軸1帶動編碼器7的轉軸轉動,編碼器7即可輸出脈沖信號,從而達到履帶測速的目的。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履帶車輛履帶速度檢測裝置,它采用編碼器和履帶車的轉軸機械連接,在轉軸轉動的同時帶動編碼器的轉軸同步工作,已達到對履帶速度進行測量的目的;機械式的連接方式避免了外部信號和環(huán)境造成的干擾,具有非常高的測速精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發(fā)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發(fā)明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