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副車架,特別涉及一種前副車架。本技術還涉及設有上述前副車架的車輛。
背景技術:
1、相關技術中,前副車架作為整車碰撞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其對整車正面碰撞以及偏置碰撞時安全性有著重要影響。
2、當前,小偏置碰撞,也即車速為64km/h且15%重疊量的小重疊碰撞,是發(fā)生率和死傷亡率都比較高的一類交通事故。傳統(tǒng)前副車架在小偏置碰撞工況下,存在碰撞參與程度較低,以及碰撞應對能力較弱,碰撞力傳遞分散效果較差等不足,從而不利于前副車架碰撞性能的提升。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前副車架,以能夠提升前副車架的碰撞性能。
2、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3、一種前副車架,所述前副車架具有分設在左右兩側的副車架縱梁,分設在左右兩側的副車架吸能盒,以及副車架前橫梁;
4、兩側所述副車架吸能盒的后端與所述副車架前橫梁的前側連接,兩側所述副車架縱梁的前端與所述副車架前橫梁的后側連接,且沿整車左右方向,所述副車架前橫梁的各端均具有相對于對應側的所述副車架吸能盒外凸的凸出部分。
5、進一步的,各側所述副車架吸能盒與同側所述副車架縱梁在整車前后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
6、進一步的,從整車前后方向來看,各側所述副車架吸能盒偏置于同側所述副車架縱梁靠近車外的一側。
7、進一步的,兩側所述副車架縱梁與所述副車架前橫梁之間的連接位置均設有加強件,所述加強件的一端連接在所述副車架縱梁上,所述加強件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副車架前橫梁上。
8、進一步的,所述加強件包括位于所述副車架縱梁內(nèi)側的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為由所述副車架縱梁內(nèi)側延展至所述副車架前橫梁后側的弧形結構。
9、進一步的,所述加強板的頂部與底部均設有翻邊,并使所述加強板上形成有凹槽;
10、所述副車架縱梁和所述副車架前橫梁均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副車架縱梁、所述副車架前橫梁以及所述加強板之間圍構形成腔體。
11、進一步的,所述前副車架具有與兩側所述副車架吸能盒的前端連接的副車架防撞梁,連接在兩側所述副車架縱梁之間的副車架中橫梁,以及與兩側所述副車架縱梁后段連接的副車架后橫梁。
12、進一步的,兩側所述副車架縱梁上分別設有向上延伸的連接臂;
13、從整車上下方向來看,所述副車架中橫梁位于兩側所述連接臂之間,和/或,兩側所述連接臂的頂部之間連接有加強梁。
14、進一步的,所述副車架后橫梁沿整車左右方向的長度大于所述副車架前橫梁沿整車左右方向的長度;和/或,
15、所述副車架后橫梁的后側設有副車架后吸能盒,且沿整車左右方向,所述副車架后吸能盒位于所述副車架后橫梁的中部。
16、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勢:
17、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前副車架,通過在副車架前橫梁的兩端設置相對于副車架吸能盒外凸的凸出部分,可在小偏置碰撞時,利用凸出部分與碰撞壁障接觸,增加前副車架的碰撞參與程度,使得前副車架更充分地對碰撞力進行吸收與傳遞,從而能夠提升前副車架的碰撞性能。
18、此外,副車架吸能盒與副車架縱梁在整車前后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也即使得副車架吸能盒與副車架縱梁之間銜接設置,這樣可利于副車架吸能盒的碰撞力向副車架縱梁傳遞。副車架吸能盒偏置在副車架縱梁靠近車外的一側,可使得副車架吸能盒更好地參與偏置碰撞。通過在副車架縱梁與副車架前橫梁之間的連接位置設置加強件,可利用加強件將部分碰撞力向副車架前橫梁引導,有助于提升碰撞力的傳遞分散效果。
19、其次,加強件采用弧形的加強板,結構簡單,便于制備以及在副車架縱梁和副車架前橫梁之間連接設置,同時也能夠具有較好的碰撞力引導效果。在加強板頂部與底部設置翻邊,可增加加強板自身的結構強度,使得副車架縱梁和副車架前橫梁部分位于凹槽中,可提高加強板與副車架縱梁以及副車架前橫梁之間連接的可靠性,通過在副車架縱梁、副車架前橫梁和加強板之間形成腔體,可利用腔體結構強度大的特點,增加副車架縱梁和副車架前橫梁之間連接位置的剛度,有利于提升碰撞力傳遞能力。
20、再者,副車架防撞梁的設置,可利用副車架防撞梁對碰撞力的吸收與傳遞,提升前副車架的碰撞應對能力,同時副車架防撞梁也可作為行人防卷入橫梁,能夠增加行人碰撞的安全性。副車架中橫梁和副車架后橫梁的設置,可實現(xiàn)碰撞力在前副車架中的橫向傳遞,有助于提升碰撞力傳遞吸收效果。使得副車架中橫梁位于兩側連接臂之間,可借助副車架橫梁增加兩側連接臂的剛度。在兩側連接臂頂部之間設置加強梁,可增加兩側連接臂的連接強度,保證前副車架與車身之間連接的可靠性,并且加強梁也可與副車架中橫梁配合形成環(huán)形結構,以增加前副車架的整體剛度。
21、另外,使得副車架后橫梁沿整車左右方向的長度大于副車架前橫梁,也可在偏置碰工況,利用副車架后橫梁作為阻止梁與碰撞壁障的接觸,能夠減小向乘員艙內(nèi)的侵入量,而可提升碰撞安全性。通過在副車架后橫梁后側的中部設置副車架后吸能盒,能夠在前副車架因碰撞向后滑移時,通過副車架后吸能盒進行潰縮吸能,有助于增加對車身中部結構的保護效果。
22、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輛,所述車輛中設有如上所述的前副車架。
2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輛與上述前副車架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1.一種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前副車架,其特征在于:
10.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