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噴盤飛行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飛行器,一種噴盤飛行器 背景技術。目前在航空運輸中通用的運輸工具是飛機,但是,由于飛機是靠機翼產(chǎn)生升力,因 此機翼非常扁平寬大,因材料與結構的關系,很是脆弱,所以它在空中飛行時安全性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航空運輸飛機機翼非常扁平寬大,因材料與結構 的關系,很是脆弱,它在空中飛行時安全性差的問題。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設計噴盤飛行器,其特征上部是盤形客艙,客艙下部是升力排氣 管和進氣口,排氣管和進氣口下部是下艙,排氣管內有噴氣式發(fā)動機,噴氣式發(fā)動機連接四 根兩組排氣管,其中一組排氣管位于中軸線上的兩端,另一組排氣管位于橫軸線上的兩端, 排氣管前、后、左、右管道相通,是特制的復合體,上部呈穹蒼形,四根兩組排氣管由頂部中 心向四周邊緣下斜,使整個復合體的排氣管呈傘狀,四根兩組排氣管末端都設有可調節(jié)活 動擋板,后排氣管末端還設有上、下、左、右尾翼。下艙的上部除復合體排氣管外,剩余的空 間就是通向發(fā)動機的四個進氣口,每根排氣管水平間隔一個進氣口,四根排氣管,四個進氣 口,四個進氣口也設有可調節(jié)活動擋板,開關調節(jié)自如。排氣管內的噴氣式發(fā)動機配置轉動 裝置,可以垂直,可以轉向水平,發(fā)動機水平在管道內時,關閉左、右排氣管和四個進氣口, 只留下前、后排氣管,此時,前排氣管為進氣,后排氣管向后噴氣。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噴盤飛行 器無機翼、無需跑道,提高了飛行器的結構強度,增加了飛行器的安全性。因本技術要求飛 行器下部是密封體,自然可在水中行,下艙外底部安裝車輪,可在陸地跑。故可作為海、陸、 空三域交通工具。
附圖為本發(fā)明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是噴盤飛行器垂直起飛狀態(tài)側視圖,圖中其特征上部是盤形客艙1,客艙1 下部是復合體四根兩組排氣管4,排氣管4內有噴氣式發(fā)動機3,噴氣式發(fā)動機3連接四根 兩組排氣管4,其中一組排氣管4位于中軸線上的兩端,另一組排氣管4位于橫軸線上的兩 端,后排氣管末端是左尾翼8,復合體四根兩組排氣管4下部是下艙2,下艙2的上部除復合 體排氣管4外,剩余的空間就是四個兩組進氣口 5。圖2是噴盤飛行器在發(fā)動機垂直狀態(tài)下的向左飛行前視圖,圖中左排氣管4被活 動擋板7調小,使飛行器以一定傾斜角度向左運動。圖3是噴盤飛行器在發(fā)動機垂直狀態(tài)下的向右飛行前視圖,圖中右排氣管4被活
3動擋板7調小,使飛行器以一定傾斜角度向右運動。圖4是噴盤飛行器在升空后發(fā)動機由垂直轉向水平過程側視圖,用尾部擋板7減 小尾部排氣管4,使飛行器向后傾斜,機頭翹起一定角度,此時噴氣式發(fā)動機3由垂直逐漸 轉為水平,增大尾部排氣量,結合前部排氣大于尾部排氣而造成的向后推力,使飛行器呈現(xiàn) 一定角度向上傾斜爬升。圖5是噴盤飛行器爬升狀態(tài)側視圖,圖中噴氣式發(fā)動機3已轉向水平,水平時完全 在管道內,關閉左、右排氣管4和四個進氣口 5,以減小空氣阻力。尾部擋板7尚未收起。圖6是噴盤飛行器平行飛行狀態(tài)側視圖,尾部擋板7已收起,使飛行器能以水平姿 態(tài)飛行。圖7是排氣管垂直起飛狀態(tài)側視圖,圖中排氣管4是特制的復合體,前、后、左、右 管道相通,上部呈穹蒼形,四根兩組排氣管4由上部中心向四周邊緣下斜,整個復合體的排 氣管呈傘狀,此時噴氣式發(fā)動機3是垂直的。圖8是排氣管平行飛行狀態(tài)側視圖,同上,此時噴氣式發(fā)動機3已轉向水平狀態(tài), 水平時完全在管道內。圖9是排氣管及下艙俯視圖,圖中下部是下艙2,下艙2上部是復合體排氣管4,下 艙2上部除排氣管4外,剩余的空間就是四個進氣口 5。圖10是排氣管仰視圖,圖中四根兩組排氣管4,當中是噴氣式發(fā)動機3,后排氣管 左尾翼8和右尾翼9,上尾翼10和下尾翼11。圖11是噴盤飛行器仰視透視圖,圖中上部是客艙1,客艙1下部是升力排氣管4, 排氣管4內有噴氣式發(fā)動機3,連接四根兩組排氣管4,每根排氣管4水平間隔一個進氣口 5,下艙底部6,后排氣管末端有左尾翼8和右尾翼9 ;上尾翼10和下尾翼11。圖12是噴盤飛行器外部仰視圖,圖中上部是客艙1,客艙1下部是升力排氣管4, 排氣管4下部是下艙2,后排氣管末端是上尾翼10,下艙2底部6,下艙2周邊是縱、橫四根 兩組排氣管4和四個兩組進氣口 5。圖13是噴盤飛行器平行飛行左轉狀態(tài)尾部后視圖,圖中后排氣管左尾翼8不動, 右尾翼9向左轉,使尾部氣流偏向左側,飛行器向左轉。圖14是噴盤飛行器平行飛行右轉狀態(tài)尾部后視圖,圖中后排氣管右尾翼9不動, 左尾翼8向右轉,使尾部氣流偏向右側,飛行器向右轉。圖15是噴盤飛行器平行飛行俯沖側視圖,圖中后排氣管上尾翼10向下,飛行器向 下俯沖。 圖16是噴盤飛行器平行飛行上仰側視圖,圖中后排氣管下尾翼11向上,飛行器向 上仰起。 圖17是噴盤飛行器待機狀態(tài)側視圖,圖中噴盤飛行器上部是客艙1,中部是排氣 管和進氣口的擋板7,下部是下艙2,此時噴盤飛行器在待機狀態(tài)下,管道全部封閉。本發(fā) 明四根排氣管和四個進氣口,共八個口,都設有可調節(jié)的活動擋板,開關調節(jié)自如,在垂直 起飛時升力保持裝置是復合體管道內上部穹蒼形、傘狀的頂部,當升力排氣管內的噴氣式 發(fā)動機垂直工作時,通過四個進氣口,吸入強大的氣流由下而上噴向穹蒼形、傘狀的復合體 排氣管的頂部中心,首先作用于上方頂部,再分流至前、后、左、右排氣管對稱排出,提供升 力,可調節(jié)活動擋板來控制垂直飛行時前、后、左、右姿態(tài),垂直飛行時可利用四個排氣管末端的擋板,調節(jié)飛行器傾斜角度,四根排氣管任何一根被擋板調小氣流,都會使飛行器以一 定傾斜度向排氣口小的方向運動。噴氣式發(fā)動機由垂直轉向水平過程是逐漸進行的,利用 尾部擋板調小尾部排氣口,其他排氣口不動,使飛行器向后傾斜運動、機頭翹起一定角度, 此時噴氣式發(fā)動機由垂直逐漸轉為水平,增大尾部排氣量,結合前部排氣大于尾部排氣而 造成的向后推力,使飛行器呈現(xiàn)一定角度向上傾斜爬升,并不斷加速,在保持升力的前提下 實現(xiàn)發(fā)動機由垂直到水平工作狀態(tài)的平穩(wěn)過渡,達到一定速度后,收起尾部擋板使飛行器 達到水平飛行狀態(tài),由飛行器盤形機體上、下的空氣壓力差產(chǎn)生的升力來支持機身重量,在 平行飛行時升力保持裝置是整個飛行器如機翼般的盤形外形,依靠速度來保持升力。當噴 氣式發(fā)動機轉向水平,完全在管道內時,關閉左、右排氣管和四個進氣口,只留下前、后排氣 管,此時前排氣管為進氣,后排氣管向后噴氣,上仰時,拉起后排氣管末端的下尾翼;俯沖時 拉起后排氣管末端的上尾翼;左轉時拉起后排氣管末端的右尾翼;右轉時拉起后排氣管末 端左尾翼;利用尾翼來控制飛行器平行飛行時仰、俯、左、右姿態(tài),推動飛行器平行向前飛 行。
權利要求
噴盤飛行器,其特征上部是盤形客艙,客艙下部是升力排氣管和進氣口,排氣管和進氣口下部是下艙,排氣管內有噴氣式發(fā)動機,噴氣式發(fā)動機連接四根兩組排氣管,其中一組排氣管位于中軸線上的兩端,另一組排氣管位于橫軸線上的兩端,排氣管前、后、左、右管道相通,是特制的復合體,上部呈穹蒼形,四根兩組排氣管由頂部中心向四周邊緣下斜,使整個復合體的排氣管呈傘狀,四根兩組排氣管末端都設有可調節(jié)活動擋板,后排氣管末端還設有上、下、左、右尾翼。下艙的上部除復合體排氣管外,剩余的空間就是通向發(fā)動機的四個進氣口,每根排氣管水平間隔一個進氣口,四根排氣管,四個進氣口,四個進氣口也設有可調節(jié)活動擋板,開關調節(jié)自如。排氣管內的噴氣式發(fā)動機配置轉動裝置,可以垂直,可以轉向水平,發(fā)動機水平在管道內時,關閉左、右排氣管和四個進氣口,只留下前、后排氣管,此時,前排氣管為進氣,后排氣管向后噴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噴盤飛行器,其特征上部是盤形客艙,客艙下部是升力排氣管和進氣口,排氣管和進氣口下部是下艙,排氣管內有噴氣式發(fā)動機,發(fā)動機連接四根兩組排氣管,一組排氣管位于中軸線上兩端,另一組排氣管位于橫軸線上兩端,排氣管前后左右相通,上部呈穹蒼形,四根排氣管由頂部向四周下斜,使整個排氣管呈傘狀,排氣管末端設有活動擋板,后排氣管末端設有尾翼。下艙上部除排氣管外,剩余空間是通向發(fā)動機四個進氣口,每根排氣管水平間隔一個進氣口,四個進氣口設有活動擋板。排氣管內發(fā)動機可以垂直也可轉向水平,水平在管道內時,關閉左右排氣管和四個進氣口。本發(fā)明優(yōu)點是飛行器無機翼、無需跑道,提高飛行器結構強度,增加飛行器安全性。
文檔編號B64D27/20GK101962077SQ20101028971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21日
發(fā)明者陶玉蘭 申請人:陶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