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飛機起落架的快速釋放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飛機起落架的轉矩聯(lián)桿構件,包括:用于連接至飛機起落架的下部或上部的第一端以及用于連接至另一轉矩聯(lián)桿構件的第二端。鎖銷安置在上部、下部、第一端或第二端中的一個上。鎖銷可在接合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軸向地移動,在接合位置,鎖銷突出,以與第一端、第二端、上部、下部或其它轉矩聯(lián)桿構件的第二端上的配合孔接合。鎖銷朝接合位置偏壓并且可抵抗所述偏壓移動至脫離位置。
【專利說明】用于飛機起落架的快速釋放組件
[0001]本申請要求于2010年10月18日提交的序列號為61/394,250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的權益,其通過引用全部并入本文。
【技術領域】
[0002]本公開總體涉及一種快速釋放組件,具體涉及用于飛機起落架支柱的快速釋放組件,盡管該快速釋放組件也可適用于其它應用。
【背景技術】
[0003]飛機的前部起落架通常由具有上圓筒部和伸縮地或往復地容納在圓筒部中的下活塞部的類型的飛機起落架支柱構成。上圓筒部連接至飛機前部下側??尚D地安裝著陸輪的輪架固定至活塞部。下活塞部與上圓筒部之間的以及輪與飛機之間的相對運動可被液壓地或氣動地控制,以提供緩沖特性來允許支柱在飛機著陸時吸收地面沖擊。
[0004]在這種類型的起落架中,著陸輪可由飛機中的飛行員操縱,這對于著陸之后使飛機轉向是必要的。在一示例中,轉向設備包括安置在圓筒部上的轉向圈。轉向致動器根據(jù)飛行員所提供的轉向輸入旋轉轉向圈。一副轉矩聯(lián)桿構件將轉向圈連接至著陸輪,尤其是連接至輪架,以將轉向從轉向圈傳遞至著陸輪。轉矩聯(lián)桿構件防止轉向圈和著陸輪之間的相對旋轉,同時允許上圓筒部與輪之間的往復運動。
[0005]一般期望的是,著陸之后,將著陸輪與轉向圈分離并因此與轉向設備分離,以允許著陸輪自由旋轉。這可允許從地面上操縱飛機,諸如當飛機被拖車或其它陸地車輛拖拽時。為了使轉向輪架與轉向圈分離,轉矩聯(lián)桿構件通常互相分離或一起與圓筒部或活塞部分離。分離組件可與轉矩聯(lián)桿構件聯(lián)合設置以促進轉矩聯(lián)桿構件的這樣的分離;然而,已知的分離裝置或組件是重的、過于復雜的、易于使部件丟失的、通常是笨重的或繁瑣的、和/或很可能在處于分離狀態(tài)下成為妨礙物(例如,晃來晃去的短索)。
【發(fā)明內容】
[0006]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快速釋放組件包括具有至少兩個分支部分的夾緊結構(pinching structure)、被夾緊結構(pinched structure)以及安置在至少兩個分支部分的每一個上的鎖銷。所述鎖銷包括柄部、固定至分支部分的固定帽、滑塊管以及朝接合位置偏壓滑塊管的彈簧,其中滑塊管在固定帽內連同柄部一起在接合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滑動。被夾緊結構的襯套和夾緊結構的固定帽的孔尺寸是大致相同的尺寸,并且滑塊管的連接側的截面積略小于被夾緊結構的襯套和夾緊結構的固定帽的孔尺寸。
[0007]根據(jù)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飛機起落架支柱的快速釋放組件。所述支柱具有上部和下部,該下部可相對于該上部伸縮地且可旋轉地移動。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具有連接至上部的第一端。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具有連接至下部的第一端。轉矩聯(lián)桿構件的第二端被連接到一起,以防止上部與下部之間的相對旋轉??焖籴尫沤M件包括安置在第一構件上的鎖銷,其中第一構件是上部、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或下部中的一個。一配合結構安置在第ニ構件上,其中第二構件是上部、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或下部中的另ー個。鎖銷被軸向地朝接合位置推動,其中當鎖銷和配合結構對齊以將第一和第二構件連接到一起吋,鎖銷與第二構件的配合結構配合。鎖銷可抵抗所述推動從接合位置軸向地移動至脫離位置以使第一和第二構件分離。
[0008]根據(jù)再一方面,飛機起落架組件包括上部、可相對于上部伸縮地且可旋轉地移動的下部、具有連接至上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上聯(lián)桿、以及具有連接至上部的第一端和第ニ端的下轉矩聯(lián)桿。所述上和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連接到一起,以防止上部與下部之間的相對轉動。飛機起落架組件還包括連接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與上部中的ー個的快速釋放組件、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和下部、或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以及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所述快速釋放組件包括安置在以下部分中的ー個上的銷: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上部、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下部、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或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
[0009]隨著銷朝接合位置推進,銷可滑動地在接合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移動,其中當所述銷與其上的配合結構對齊時,所述銷與安置在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上部、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下部、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或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中的另ー個配合。可手動使所述銷抵抗推進移動至脫離位置,用于使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上部、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或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中的所述ー個與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上部、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下部、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或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中的所述另ー個分離。
[0010]根據(jù)再一方面,用于飛機起落架的轉矩聯(lián)桿構件包括用于連接至飛機起落架的下部或上部的第一端以及用于連接至另ー轉矩聯(lián)桿構件的第二端。鎖銷安置在第一端或第二端中的ー個上。鎖銷可在接合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軸向地移動,在接合位置,鎖銷突出,以與上部、下部或其它轉矩聯(lián)桿構件的第二端中的一個上的配合孔相互接合。鎖銷朝接合位置偏壓并且可抵抗所述偏壓移動至脫離位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飛機起落架的示意性正視圖,其具有通過ー副轉矩聯(lián)桿構件連接至上部的下部。
[0012]圖2是類似于圖1的飛機起落架的局部透視圖,但是包括安置在下連接部處并且示出為處于鎖定狀態(tài)(即,使轉矩聯(lián)桿構件中的下方的一個連接至下部)的快速釋放組件。
[0013]圖3是沿圖2中的線3-3所得到的下連接部的截面圖。
[0014]圖4是另一幅類似于圖3的截面圖,但示出了處于脫離狀態(tài)(S卩,與下部分離)下的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的第一端。
[0015]圖5是示出與起落架分隔開的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的平面圖。
[0016]圖6是示出根據(jù)替代實施例的快速釋放組件的類似于圖3的截面圖。
[0017]圖7是類似于圖5的根據(jù)替代實施例的四分支轉矩聯(lián)桿構件的平面圖。
[0018]圖8是類似于圖5的根據(jù)另ー替代實施例的三分支轉矩聯(lián)桿構件的平面圖。
[0019]圖9是類似于圖5的根據(jù)再ー個替代實施例的四分支轉矩聯(lián)桿構件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0020]現(xiàn)在參考附圖,附圖中所示是為了示出一個或多個示例性實施例而不是為了限制它們,圖1示出了總體上標為附圖標記10的飛機起落架或架組件。飛機起落架10由具有上部14和下部16的飛機起落架支柱12構成,其中下部16可相對于上部14伸縮地且旋轉地移動。上部14也可由具有一副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24和三個連接部A、B、C的轉矩聯(lián)桿11連接至下部16。
[0021]更具體地,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具有第一端20和第二端22。第一端20在上連接部A處連接至上部14。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同樣具有第一端26和第二端28。第一端26在下連接部C處連接至下部16。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22的第二端22、28在中間連接部B處連接到一起,以防止上部14與下部16之間的相對旋轉。在示出的實施例中,在上連接部A處,上部14d的轉向圈52的突緣52a與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的第一端20連接到一起。在中間連接部B處,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的第二端22與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的第二端28連接到一起。在下連接部C處,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的第一端26與下部16的輪架56的突緣56a連接到一起。
[0022]如將在下面詳細描述的,飛機起落架組件10可包括能夠在三個連接部A、B、C中任ー個或多個處使用的快速釋放組件(例如,圖2中所示的快速釋放組件)。具體而言,快速釋放組件30能夠可釋放地將上轉矩聯(lián)桿18的第一端20中的ー個與上部14連接,將下轉矩聯(lián)桿24的第一端26與下部16連接,和/或將上轉矩聯(lián)桿18的第二端22與下轉矩聯(lián)桿24的第二端28連接。在所示出的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快速釋放組件用在下連接部C處,與其它構造相比該配置可提供的優(yōu)點在于可防止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24損壞其它結構。
[0023]如將在下面更詳細描述的,快速釋放組件30可包括安置在第一構件上的鎖銷(例如,圖3的鎖銷32、34),其中第一構件是上部14、上轉矩聯(lián)桿18、下轉矩聯(lián)桿24或下部16、以及安置在第二構件上的配合結構(例如,圖3的配合結構36、38)中的ー個;其中第二構件是上部14、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下轉矩聯(lián)桿24或下部16中的另ー個。鎖銷朝接合位置可軸向地推進,其中當鎖銷與配合結構對齊(或兩個鎖銷32、34與兩個對齊的配合結構36、38配合)以將第一和第二構件連接到一起吋,鎖銷與第二構件的配合結構配合。鎖銷可抵抗該推進從接合位置軸向地移動至脫離位置,以使第一和第二構件分離。
[0024]在圖2-5中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構件是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并且第二構件是下部
16。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包括一副鎖銷32、34,并且下部16包括一副對應的配合結構36、38。因而,鎖銷32、34安置在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上,并且構造成用于選擇性地容納鎖銷32、34的配合結構36、38安置在下部16上。更具體地,在圖2-5所示出的實施例中,鎖銷32、34安置在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的第一端26上。替代地,盡管沒有示出,鎖銷或銷可安置在以下構件上:下部16、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的第二端28、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的第二端22、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的第一端20、或上部14。
[0025]所示實施例的鎖銷32、34在相應接合或延伸位置與相應脫離或縮回位置之間可滑動地移動,使銷32、34朝它們的接合位置推迸。具體而言,可手動地使銷32、34抵抗推進而移動至用于使其它被連接部件分離的脫離位置。當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如圖2和3中所示),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的銷32、34處于它們的接合位置并且共同地使安置在下部16上的配合結構36、38接合以使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和下部16連接。當處于脫離狀態(tài)時(如圖4中所示),銷32、34從配合結構36、38中移除,并且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從下部16中移除。[0026]為了從鎖定狀態(tài)變成脫離狀態(tài),銷32、34被強制地抵抗推進(例如,彈簧66的推進)而從它們的接合位置移動或拉至它們的脫離位置,從而允許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移離下連接部C。即使處于脫離狀態(tài)下,由于朝向接合位置推進銷32、34,所以在沒有施加足夠的力以保持銷32、34從其接合位置返回的情況下,銷32、34回到它們的接合位置。為了使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與下部16重新連接(即,從脫離狀態(tài)移動至鎖定狀態(tài)),銷32、34再次從它們的接合位置強制地縮回至它們的脫離位置,然后與配合結構36、38對齊并且被釋放以允許推進,共同配合使銷32、34與配合結構36、38接合。
[0027]當鎖銷或銷安置在其它地方時,諸如安置在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的第一端26上時,上部14、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的第二端22、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的第二端28或下部16、一個或多個配合結構可安置在上部14、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的第一端20、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的第二端28、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的第二端22或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的第一端中對應的一個上。在這些備選構造中,可手動地移動一個或多個銷以使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的第一端20、上部14、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的第二端22、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的第二端28或下部16中的一個與上部14、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的第一端20、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的第二端28、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18的第二端22或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的第一端26中的所述另一個分離。
[0028]如圖1中所示,上部14可包括具有轉向圈52的圓筒50。下部16可包括往復地或伸縮地容納在上部14的圓筒50內或相對于上部14的圓筒50而得以容納的活塞54。輪架或叉56可牢固地固定至活塞54以隨活塞54移動,從而相對于上部14往復運動。輪架或叉56能夠可旋轉地支撐輪58。如圖所示,由轉矩聯(lián)桿18、24構成的轉矩聯(lián)桿11將轉向圈52連接至輪架56,以將來自轉向圈52的轉向力傳遞至叉56用于輪58的轉向。具體而言,當轉向圈52的被引導的轉向由轉向致動器60控制時,這樣的轉向通過聯(lián)桿18、24傳遞至輪架56和輪58。聯(lián)桿18、24傳遞這類轉向力,同時允許輪架56和輪58經(jīng)由活塞54產(chǎn)生相對地往復運動(即,相對于上部14)。
[0029]然而,有時候期望的是,使輪架56與轉矩聯(lián)桿11分離以允許輪架56和輪58自由旋轉,以相對于上部14(特別是轉向圈52)自由旋轉。例如,在著陸之后當飛機被拖車或其它陸地車輛拖拽時,輪58的自由轉向也許是期望的。這可以通過提供用于聯(lián)桿18、24的可移動連接(例如,在一個或多個連接部A、B或C處)進行配置,并且這樣的可移動連接能夠經(jīng)由本文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30而得以促進。
[0030]在圖2-5的實施例中,快速釋放組件30在下轉矩聯(lián)桿24的第一端26處設置在下轉矩聯(lián)桿24上。如圖5中最佳所示,下轉矩聯(lián)桿24構造成雙分支結構(two-prongedstructure)或叉,其在第一端26處具有間隔開的第一和第二叉臂62、64,因而,端26可稱為叉或分支端(pronged end)。該實施例的快速釋放組件30包括兩個銷,S卩,鎖銷32、34。第一鎖銷32安置在第一臂62上并且第二鎖銷34安置在第二臂64上。在該構造中,當處于相應的接合位置時,銷32、34朝彼此突出;而當移動至相應的脫離位置時,銷32、34彼此脫離(即,被拉開)。因而,下轉矩聯(lián)桿24特別是叉狀端26得以構造成夾緊結構。
[0031]下部16包括構造成共同地容納銷32、34的配合結構36、38。具體而言,下部16具有形成在輪架56上的突緣或突緣部56a。在示出的實施例中,突緣部56a形成為包夾或夾緊在包含于臂62、64上的雙分支叉端26之間的單支結構。因而,突緣部56a還可替代地被稱為“被夾緊結構”。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的是,突緣部56a不必局限于形成為單支結構而是能夠替代地形成為(例如雙分支結構)的分支結構。同樣,夾緊結構(即,下轉矩聯(lián)桿24)、尤其是其雙分支端26不必局限于形成為雙分支結構而是能夠替代地形成為單支或三分支或多分支結構。
[0032]圖7-9中示出了具有替代的分支結構(例如,具有至少三個分支的夾緊結構)的轉矩聯(lián)桿構件示例。具體而言,圖7中所示的轉矩聯(lián)桿或夾緊結構24’包括適于共同地接合雙或三分支配合結構或被夾緊結構25’的四個分支24a’、24b’、24c’和24d’。圖8中所示的轉矩聯(lián)桿或夾緊結構24’’包括適于共同地接合雙分支配合或被夾緊結構25’’的三個分支24a’ ’、24b’ ’和24c’ ’。類似于圖7,圖9中所示的轉矩聯(lián)桿或夾緊結構24’ ’ ’包括適于共同地接合雙或三分支配合或被夾緊結構25’ ’ ’的四個分支24a’ ’ ’、24b’ ’ ’、24c’ ’ ’和24d’’’。當然,除以上所示之外的其它變體也是可能的并且被認為在本公開的范圍之內。
[0033]另外在所示實施例中,每個鎖銷32、34都通過螺旋彈簧66連續(xù)地朝它們相應的接合位置(即,圖3和4中所示的位置)推迸。即使當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與下部16分離時(即,即使當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與突緣56a分離時),鎖銷32、34也通過彈簧66朝它們的接合位置推迸。銷32、34可在它們的接合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軸向地移動:在接合位置,銷
32、34突出,以便與下部16突緣56a上的配合結構36、38相互接合;在脫離位置,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可與下部16分離(或重新連接在一起)。螺旋彈簧66朝接合位置偏壓鎖銷32、34,但是銷32、34可抵抗螺旋彈簧66的偏壓移動至脫離位置,諸如通過手動施加的拉カ。每當施加至銷32、34的外力不足(沒有力)時,每個彈簧66都可具有足夠的彈カ以使相應的銷32、34返回至接合位置。
[0034]如圖所示,所示實施例的每個鎖銷32、34都具有插入端70,當銷32、34處于它們的接合位置時插入端70可容納于對應的配合結構36、38中。配合結構36、38由突緣56a形成和/或形成在突緣56a中。更具體地,在所示出的實施例中,突緣56a包括通孔72。在通孔72的每端處,套筒式襯套74部分地容納在通孔72中用于為銷32、34提供接合表面。所示實施例的襯套74包括容納在通孔72中的軸部74a和用于使襯套72座靠于突緣56a上的頭部74b。軸部74a限定了孔75,當銷32、34接合時,對應的銷32或34可滑動地容納在孔75中。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配合結構36、38可具有替代構造(例如,可用兩個獨立的孔或凹部取代通孔72,用于銷32、34的容納孔可由從突緣56a向外延伸的套筒狀壁形成,等等)。
[0035]在插入端70對面,每個鎖銷32、34可包括柄或柄部78以便于手動地將鎖銷32、34抵抗彈簧66的推進從接合位置拉至脫離位置。彈簧66的弾性力可以調節(jié)或設定成使得鎖銷32、34牢固地連接該連接部C,并且當連接部C脫離時可通過手動來拉動柄部78。柄部78能夠使銷32、34的操控相對容易。
[0036]示出的鎖銷32、34構造成使得彈簧66的第一或內端66a抵靠鎖銷32、34的徑向凸緣80而作用。凸緣80隨它們的相應鎖銷32、34移動。彈簧66的第二或外端66b抵靠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的相應頭部82而作用,其不隨鎖銷32、34移動。更具體地,滑塊管84可從徑向凸緣80環(huán)形懸垂下來,以限定在徑向上圍繞每個銷32、34的環(huán)狀空間86。由于滑塊管84被附接或安裝至其相應的銷32、34并且隨之移動,因此滑塊管84可被稱為移動環(huán)狀壁或移動滑塊管。頭部82形成了座部,在處于接合位置吋,銷32、34的柄部78可抵靠在所述座部上。[0037]包括示出實施例中頭部82的帽88或襯套88具有壁部90,該壁部90從頭部82環(huán)形懸垂下來,以進一步限定環(huán)狀空間86。壁部90被容納穿過限定在每個臂62、64中的孔91。限定在臂62、64中的孔91的孔尺寸可以與限定在輪架56的突緣56a中的通孔72的孔尺寸相同或大致相同。壁部90的內表面限定了其中可滑動地容納滑塊管84的孔93。固定帽88的孔尺寸(即,孔93的孔尺寸)和襯套74的孔尺寸(即,孔75的孔尺寸)可以是大致相同的尺寸,而滑塊管84的截面積或外徑可幾乎相同于或略小于固定帽88和襯套74的孔尺寸,以便于滑塊管84的相對滑動。
[0038]帽88還包括安置在與頭部82相對的軸向端附近的襯套面92。襯套面92抵靠在下轉矩聯(lián)桿24上(即,至臂62、64中的一個),以將每個銷32、34的固定帽88牢固地連接至其相應的臂62、64。安裝或附接至其相應的臂62、64的帽88可被稱為固定環(huán)狀壁或固定帽。襯套面92可焊接或以其它方式固定至臂62或64,以將固定帽88固定至臂62或64。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帽88可具有其它構造和/或以其它方式固定至臂62、64。在示出的實施例中,襯套面92接合并且由此形成用于突緣56a上的對應的襯套74的接觸面。
[0039]帽88可具有兩種功能。一個可以是用于滑塊管84的容納及引導功能。具體而言,帽88提供用于滑塊管84的外殼并且還提供用于引導固定帽88中的滑塊管84的滑動運動的引導表面。滑塊管84伸縮地容納在固定帽88內以限定環(huán)狀空間86為封閉環(huán)狀空間,并且當相應的銷32、34在其接合與脫離位置之間移動時滑塊管84相對于其伸縮地移動。具體而言,彈簧66在銷32或34周圍容納在環(huán)狀空間86中,從而完全地被由銷32或34形成的外殼圍繞或包圍。另一功能是用于彈簧66的支承功能(seat function),其允許彈簧66朝接合位置偏壓或推進滑塊管84。具體而言,帽88的頭部82形成壁表面,彈簧66可從該壁表面將彈力施加到滑塊管84上。
[0040]參考圖3,具有徑向凸緣80和孔80a的滑塊管84裝配在銷尖94上并且座靠在相應的銷32、34的肩96上。螺母100通過螺紋安裝到銷尖94上,以將滑塊管84和銷32或34牢固地固定在一起。如圖所示,滑塊管84可包括環(huán)狀地包圍螺母100和銷尖94的插入端70??纱笾孪嗤耐?2和孔91的孔尺寸可略大于插入端70和滑塊管84的截面積。
[0041]滑塊管84可充當用于配合結構36或38的襯套,如下面更詳細所述,并且能夠另外提供支承表面,潤滑脂或其它潤滑劑可提供在所述支承表面上,用于促進襯套74與固定帽88之間的滑動運動,尤其促進銷32、34與它們的相應的臂62、64之間的滑動。如圖所示,圖4中潤滑脂配件102可設置在帶有相應的通道(未示出)的臂62、64上,用于將潤滑脂引入或推送至滑塊管84的外表面(即,承靠在固定帽88上或相對于固定帽88移動的表面)。
[0042]處于接合位置并且與配合結構36、38配合或相互接合的鎖銷32、34將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和下部16連接在一起并且在下連接C處形成可旋轉接合,允許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與下部16之間的相對旋轉。具體而言,每個銷32、34的軸線在下轉矩聯(lián)桿24的第一端26與下部16、特別是其突緣56a之間形成可旋轉軸線。類似地,如果鎖銷安置在上部14與上轉矩聯(lián)桿18的第一端20之間或在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22、28之間,那么銷32、34會在這些部件之間(即,在連接部A和B處)繞它們的軸線形成可旋轉連接。在圖2-5的實施例中,布置成使得它們相應的軸線彼此成共線關系的銷32、34兩者在下轉矩聯(lián)桿24和下部16之間形成可轉動連接。
[0043]與現(xiàn)有技術的快速釋放機構不同,彈簧66朝接合位置偏壓鎖銷32、34。就是說,除了從接合位置移動至脫離位置,鎖銷32、34不可從轉矩聯(lián)桿構件24移動。這代表一種緊湊的組件,因為接合/脫離結構被高效地置于臂62、64的外殼中。另外,除彈簧66的彈簧カ或其它對使用者方便的方式之外,本發(fā)明借助于止擋器結構通過滑塊管84和帽88的頭部而不會使鎖銷32、34丟失。這樣的好處在于:裝置是自成一體的并且即使當銷32、34處于它們的相應脫離位置時也保持自成一體。而且,沒有松動的硬件(例如,晃來晃去的短索)丟失或損壞,或者導致起落架的其它結構損壞。額外的好處是:與現(xiàn)有技術的連接裝置相比,需要相同數(shù)量的或更少的部件,這最終會減小重量和成本。另外,快速釋放組件30的操作僅需要在使連接部C分離時拉動銷32、34。本發(fā)明的接合與脫離操作對于使用者是非常容易的。相比之下,一些常規(guī)的鎖銷需要使用者按壓鎖銷的按鈕,然后從連接部拉鎖銷。
[0044]參考圖6,示出了根據(jù)替代實施例的快速釋放組件30’。除如下所示的之外,快速釋放組件30’可與上述快速釋放組件30相同。因而,相似的附圖標記被用于表示相似的部件并且具有右上角符號的同樣的附圖標記用于表示類似的對應部件??焖籴尫沤M件30’與快速釋放組件30之間的主要不同是在銷32’、34’與快速釋放組件30’中的配合結構36’、38’之間使用錐形界面。在快速釋放組件30中,滑塊管84的插入端101具有大致恒定的圓柱形外廓,其與襯套壁部分74a的大致匹配的恒定的圓柱形內廓配合。相比之下,快速釋放組件30’具有滑塊管84’的插入端70’,其具有與襯套壁部分74a’的錐形內廓配合的錐形外廓。結果,彈簧66’朝對應的襯套74’偏壓滑塊管84’,以鎖定連接部。由于相配的錐形,滑塊管84’與對應的襯套74’之間的余隙通過彈簧66’的カ而減小,并且連接部得以更牢固地固定,不具有空間。錐形的角度(或不使用錐形)可被調節(jié)以控制接合部件之間(即,銷32’、34’與配合結構36’、38’之間)的移動自由度。本發(fā)明能夠在連接聯(lián)桿24與突緣56a時使臂62、64與突緣56a易于對齊。
[0045]盡管已經(jīng)針對飛機起落架描述了在此公開的快速釋放組件,但應當理解的是,它們可用作其它應用和環(huán)境中的通用連接結構。此外,應當理解的是,以上公開的不同變體及其它特征和功能、或其替代或改型可按期望結合到很多其它不同系統(tǒng)或應用中。另外,本領域技術人員以后可做出目前未預見到的或未預料到的本發(fā)明的替代方案、改進、變體或改善,其也被以下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
1.一種快速釋放組件,包括: 具有至少兩個分支部分的夾緊結構; 被夾緊結構;以及 安置在所述至少兩個分支部分的每一個上的鎖銷,所述鎖銷包括柄部、固定至分支部分的固定帽、在所述固定帽內連同所述柄部一起在接合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滑動的滑塊管、以及朝所述接合位置偏壓所述滑塊管的彈簧; 并且其中,所述被夾緊結構的襯套和所述夾緊結構的固定帽的孔尺寸是大致相同的尺寸,并且所述滑塊管的連接側的截面積略小于所述被夾緊結構的襯套和所述夾緊結構的固定帽的孔尺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其中所述滑塊管和被夾緊結構的襯套是錐形的,以當每個鎖銷處于接合位置時共同配合地彼此接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其中所述夾緊結構具有至少三分支部分,并且所述被夾緊結構具有至少雙分支部分,并且所述鎖銷安置在所述夾緊結構的兩側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其中所述夾緊結構具有四分支部分,并且所述被夾緊結構具有三分支部分。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其中,所述夾緊結構安置在飛機起落架支柱的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處,所述被夾緊結構安置在輪架突緣處和/或飛機起落架支柱的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其中,所述夾緊結構安置在飛機起落架支柱的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處,所述被夾緊結構安置在所述圈的突緣處和/或飛機起落架支柱的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處。
7.一種用于飛機起落架支柱的快速釋放組件,所述支柱具有上部和下部,該下部可相對于該上部伸縮地且可旋轉地移動,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具有連接至所述上部的第一端,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具有連接至下部的第一端,所述轉矩聯(lián)桿構件的第二端被連接到一起以防止所述上部與下部之間的相對旋轉,包括: 安置在第一構件上的鎖銷,其中所述第一構件是上部、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或下部中的一個;以及 安置在第二構件上的配合結構,其中所述第二構件是上部、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或下部中的另一個; 并且其中所述鎖銷被朝接合位置軸向地推進,其中當所述鎖銷和所述配合結構對齊時所述鎖銷與所述第二構件的配合結構配合以將所述第一和第二構件連接在一起,所述鎖銷可抵抗所述推進而從接合位置軸向地移動至脫離位置以使第一構件和第二構件分離。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其中所述鎖銷包括柄部、固定至第一構件的固定帽、在所述固定帽內連同所述柄部一起在接合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滑動的滑塊管、以及朝接合位置軸向地推進鎖銷的彈簧。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其中配合結構的襯套和第一構件的固定帽的孔尺寸是大致相同的尺寸,滑塊管的連接側的截面積略小于配合結構的襯套和第一構件的固定帽的孔尺寸。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其中所述滑塊管和所述配合結構的襯套是錐形的,以當鎖銷處于接合位置時共同配合地彼此接合。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其中第一構件具有至少三分支部分,并且第二構件具有至少雙分支部分,并且所述鎖銷是安置在第一構件的兩側上的兩個鎖銷中的一個。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其中,第一構件具有四分支部分,并且第二構件具有三分支部分。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其中,第一構件是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并且第二構件是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或所述下部。
14.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還包括: 安置在第一構件上的第二鎖銷; 安置在第二構件上的第二配合結構; 所述第二鎖銷朝延伸位置被軸向地推進,其中在第二鎖銷與第二配合結構對準時,第二鎖銷與第二構件的第二配合結構配合以將第一構件和第二構件連接到一起,所述第二鎖銷可抵抗所述推進從所述延伸位置軸向地移動到縮回位置,處于縮回位置的第一和第二鎖定構件兩者都允許第一構件和第二構件的分離。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釋放組件,其中,第一構件是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構件并且第二構件是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構件或所述上部。
16.一種飛機起落架組件,包括: 上部; 可相對于所述上部伸縮地且可旋轉地移動的下部; 具有連接至所述上部的第一端以及具有第二端的上聯(lián)桿; 具有連接至所述下部的第一端以及具有第二端的下轉矩聯(lián)桿,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和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被連接到一起,以防止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之間的相對旋轉;以及 快速釋放組件,其連接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與所述上部、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與所述下部、或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與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之中的ー個,所述快速釋放組件包括: 銷,其安置在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所述上部、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所述下部、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或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中的ー個上, 所述銷在接合位置與脫離位置之間可滑動地移動,使所述銷朝接合位置推進,其中當所述銷與所述配合結構對準時,所述銷與安置在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所述上部、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所述下部、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或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中的另ー個上的配合結構配合,并且 抵抗所述推進手動地將所述銷移動至所述脫離位置,使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所述上部、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所述下部、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或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中的所述ー個與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所述上部、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所述下部、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或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中的所述另ー個分離。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飛機起落架,其中,所述銷的軸線形成了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所述上部、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所述下部、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或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中的所述ー個與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所述上部、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一端、所述下部、所述上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或所述下轉矩聯(lián)桿的第二端中的所述另一個之間的可旋轉軸線。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飛機起落架,其中,所述鎖銷包括柄部、固定帽、在所述固定帽內連同所述柄部一起在所述接合位置與所述脫離位置之間滑動的滑塊管、以及朝所述接合位置軸向地推進所述鎖銷的彈簧。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飛機起落架,其中所述配合結構的襯套和所述固定帽的孔尺寸是大致相同的尺寸,并且所述滑塊管的連接側的截面積略小于所述配合結構的襯套和所述固定帽的孔尺寸。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飛機起落架,其中所述滑塊管與所述配合結構的襯套是錐形的,以當所述鎖銷處于所述接合位置時共同配合地彼此接合。
【文檔編號】B64C25/58GK103596843SQ201180058732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18日
【發(fā)明者】C.T.奧康奈爾 申請人:本田專利技術北美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