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艦載運輸類飛機的垂尾結(jié)構(gòu)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屬于飛機設(shè)計技術(shù),涉及對艦載運輸類飛機的垂尾結(jié)構(gòu)的改進。有一個通過垂尾前舵面轉(zhuǎn)軸(16)安裝在垂尾翼盒(1)前端的垂尾前舵面(15);在垂尾翼盒(1)內(nèi)部有一個由垂尾后舵面第一鉸鏈(4)、垂尾后舵面第二鉸鏈(5)、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6)、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7)、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桿(8)、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桿(9)、十字搖臂(10)、十字搖臂軸(11)、作動器單元(12)、垂尾前舵面第一鉸鏈(13)和垂尾前舵面第二鉸鏈(14)組成的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前舵面操縱桿系。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操縱效率高、具有雙操縱余度的艦載運輸類飛機的垂尾結(jié)構(gòu),提高了艦載運輸類飛機的航向操縱效率和余度。
【專利說明】一種艦載運輸類飛機的垂尾結(jié)構(gòu)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飛機設(shè)計技術(shù),涉及對艦載運輸類飛機的垂尾結(jié)構(gòu)的改進。
【背景技術(shù)】
[0002]目前的艦載運輸類飛機的垂尾結(jié)構(gòu)由垂尾翼盒、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后舵面轉(zhuǎn)軸組成,垂尾后舵面通過垂尾后舵面轉(zhuǎn)軸安裝在垂尾翼盒的后端。其缺點是:第一、僅靠垂尾后舵面偏轉(zhuǎn)提供飛機的航向偏轉(zhuǎn)力矩,操縱效率較低,在某些非正常飛行條件下,不足以讓飛機改出,容易導(dǎo)致飛行事故;第二、只有一套操縱桿系,余度較低,一旦操縱失效,則易導(dǎo)致飛行事故。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操縱效率高、具有雙操縱余度的艦載運輸類飛機的垂尾結(jié)構(gòu),以便提高艦載運輸類飛機的航向操縱效率和余度。
[0004]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艦載運輸類飛機的垂尾結(jié)構(gòu),包括垂尾翼盒1、垂尾后舵面2和垂尾后舵面轉(zhuǎn)軸3,垂尾后舵面2通過垂尾后舵面轉(zhuǎn)軸3安裝在垂尾翼盒I的后端;其特征在于:
[0005](I)有一個垂尾前舵面15,它通過垂尾前舵面轉(zhuǎn)軸16安裝在垂尾翼盒I的前端;
[0006](2)在垂尾翼盒I內(nèi)部有一個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前舵面操縱桿系,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前舵面操縱桿系由垂尾后舵面第一鉸鏈4、垂尾后舵面第二鉸鏈5、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6、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7、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桿8、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桿9、十字搖臂10、十字搖臂軸11、作動器單元12、垂尾前舵面第一鉸鏈13和垂尾前舵面第二鉸鏈14組成;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6的左端通過垂尾后舵面第一鉸鏈4與垂尾后舵面2前端的上部連接,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7的左端通過垂尾后舵面第二鉸鏈5與垂尾后舵面2前端的下部連接;十字搖臂10上有沿圓周均布的4個鉸鏈,分別是十字搖臂第一鉸鏈10a、十字搖臂第二鉸鏈10b、十字搖臂第三鉸鏈IOc和十字搖臂第四鉸鏈10d,十字搖臂第一鉸鏈IOa和十字搖臂第四鉸鏈IOd朝下,十字搖臂第二鉸鏈IOb和十字搖臂第三鉸鏈IOc朝上,在十字搖臂第一鉸鏈IOa和十字搖臂第四鉸鏈IOd的中間有操縱臂,在操縱臂的端頭有操縱鉸鏈10e,在十字搖臂10的中心有十字搖臂軸11,十字搖臂軸11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垂尾翼盒I的承力構(gòu)件上,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6的右端與十字搖臂第四鉸鏈IOd連接,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7的右端與十字搖臂第三鉸鏈IOc連接,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6和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7不接觸;作動器單元12的活塞桿端與十字搖臂10的操縱鉸鏈IOe連接,作動器單元12的固定端與垂尾翼盒I的承力構(gòu)件連接,作動器單元12的控制信號輸入端通過導(dǎo)線與飛控計算機的垂尾控制信號輸出端連接;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桿8的左端與十字搖臂10的十字搖臂第二鉸鏈IOb連接,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桿8的右端通過垂尾前舵面第一鉸鏈13與垂尾前舵面15后端的上部連接,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桿9的左端與十字搖臂10的十字搖臂第一鉸鏈IOa連接,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桿9的右端通過垂尾前舵面第二鉸鏈14與垂尾前舵面15后端的下部連接;
[0007]當作動器單元12的活塞桿伸出量為最大伸出量的50%時,垂尾前舵面15和垂尾后舵面2均處于中立位置;當作動器單元12的活塞桿伸出量為最大伸出量時,垂尾前舵面15和垂尾后舵面2均處于向下偏轉(zhuǎn)的最大位置;當作動器單元12的活塞桿伸出量為最小伸出量時,垂尾前舵面15和垂尾后舵面2均處于向上偏轉(zhuǎn)的最大位置。
[0008]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提出了一種操縱效率高、具有雙操縱余度的艦載運輸類飛機的垂尾結(jié)構(gòu),提高了艦載運輸類飛機的航向操縱效率和余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中上方為飛機實際方向的右方,下方為飛機實際方向的左方,圖中左方為飛機實際方向的前方,右方為飛機實際方向的后方。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1,一種艦載運輸類飛機的垂尾結(jié)構(gòu),包括垂尾翼盒1、垂尾后舵面2和垂尾后舵面轉(zhuǎn)軸3,垂尾后舵面2通過垂尾后舵面轉(zhuǎn)軸3安裝在垂尾翼盒I的后端;其特征在于:
[0011](I)有一個垂尾前舵面15,它通過垂尾前舵面轉(zhuǎn)軸16安裝在垂尾翼盒I的前端;
[0012](2)在垂尾翼盒I內(nèi)部有一個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前舵面操縱桿系,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前舵面操縱桿系由垂尾后舵面第一鉸鏈4、垂尾后舵面第二鉸鏈5、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6、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7、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桿8、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桿9、十字搖臂10、十字搖臂軸11、作動器單元12、垂尾前舵面第一鉸鏈13和垂尾前舵面第二鉸鏈14組成;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6的左端通過垂尾后舵面第一鉸鏈4與垂尾后舵面2前端的上部連接,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7的左端通過垂尾后舵面第二鉸鏈5與垂尾后舵面2前端的下部連接;十字搖臂10上有沿圓周均布的4個鉸鏈,分別是十字搖臂第一鉸鏈10a、十字搖臂第二鉸鏈10b、十字搖臂第三鉸鏈IOc和十字搖臂第四鉸鏈10d,十字搖臂第一鉸鏈IOa和十字搖臂第四鉸鏈IOd朝下,十字搖臂第二鉸鏈IOb和十字搖臂第三鉸鏈IOc朝上,在十字搖臂第一鉸鏈IOa和十字搖臂第四鉸鏈IOd的中間有操縱臂,在操縱臂的端頭有操縱鉸鏈10e,在十字搖臂10的中心有十字搖臂軸11,十字搖臂軸11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垂尾翼盒I的承力構(gòu)件上,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6的右端與十字搖臂第四鉸鏈IOd連接,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7的右端與十字搖臂第三鉸鏈IOc連接,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6和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7不接觸;作動器單元12的活塞桿端與十字搖臂10的操縱鉸鏈IOe連接,作動器單元12的固定端與垂尾翼盒I的承力構(gòu)件連接,作動器單元12的控制信號輸入端通過導(dǎo)線與飛控計算機的垂尾控制信號輸出端連接;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桿8的左端與十字搖臂10的十字搖臂第二鉸鏈IOb連接,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桿8的右端通過垂尾前舵面第一鉸鏈13與垂尾前舵面15后端的上部連接,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桿9的左端與十字搖臂10的十字搖臂第一鉸鏈IOa連接,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桿9的右端通過垂尾前舵面第二鉸鏈14與垂尾前舵面15后端的下部連接;
[0013]當作動器單元12的活塞桿伸出量為最大伸出量的50%時,垂尾前舵面15和垂尾后舵面2均處于中立位置;當作動器單元12的活塞桿伸出量為最大伸出量時,垂尾前舵面15和垂尾后舵面2均處于向下偏轉(zhuǎn)的最大位置;當作動器單元12的活塞桿伸出量為最小伸出量時,垂尾前舵面15和垂尾后舵面2均處于向上偏轉(zhuǎn)的最大位置。
[0014]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在某些非正常飛行條件下,出現(xiàn)飛機的航向操縱效率不足時,由飛機上的飛控計算機向操縱單元發(fā)出操縱指令,操縱單元驅(qū)動十字搖臂繞十字搖臂軸旋轉(zhuǎn),十字搖臂旋轉(zhuǎn)時帶動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桿、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桿運動,驅(qū)動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前舵面繞自身轉(zhuǎn)軸同向偏轉(zhuǎn),從而改變垂尾的彎度,增加垂尾的氣動載荷,增加垂尾的操縱力及力矩,提高飛機的航向操縱效率。本發(fā)明的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前舵面分別采用了兩個拉桿連接,具有兩個操縱余度,當一個拉桿出現(xiàn)斷裂時,不影響另一拉桿正常操縱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前舵面,可以提高飛機的安全性。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艦載運輸類飛機的垂尾結(jié)構(gòu),包括垂尾翼盒(I)、垂尾后舵面(2)和垂尾后舵面轉(zhuǎn)軸(3),垂尾后舵面(2)通過垂尾后舵面轉(zhuǎn)軸(3)安裝在垂尾翼盒(I)的后端;其特征在于: (1)有一個垂尾前舵面(15),它通過垂尾前舵面轉(zhuǎn)軸(16)安裝在垂尾翼盒(I)的前端; (2)在垂尾翼盒(I)內(nèi)部有一個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前舵面操縱桿系,垂尾后舵面和垂尾前舵面操縱桿系由垂尾后舵面第一鉸鏈(4)、垂尾后舵面第二鉸鏈(5)、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6)、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7)、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桿(8)、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桿(9)、十字搖臂(10)、十字搖臂軸(11)、作動器單元(12)、垂尾前舵面第一鉸鏈(13)和垂尾前舵面第二鉸鏈(14)組成;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6)的左端通過垂尾后舵面第一鉸鏈(4)與垂尾后舵面(2)前端的上部連接,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7)的左端通過垂尾后舵面第二鉸鏈(5)與垂尾后舵面(2)前端的下部連接;十字搖臂(10)上有沿圓周均布的4個鉸鏈,分別是十字搖臂第一鉸鏈(10a)、十字搖臂第二鉸鏈(10b)、十字搖臂第三鉸鏈(IOc)和十字搖臂第四鉸鏈(IOd),十字搖臂第一鉸鏈(IOa)和十字搖臂第四鉸鏈(IOd)朝下,十字搖臂第二鉸鏈(IOb)和十字搖臂第三鉸鏈(IOc)朝上,在十字搖臂第一鉸鏈(IOa)和十字搖臂第四鉸鏈(IOd)的中間有操縱臂,在操縱臂的端頭有操縱鉸鏈(IOe),在十字搖臂(10)的中心有十字搖臂軸(11),十字搖臂軸(11)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在垂尾翼盒(I)的承力構(gòu)件上,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6)的右端與十字搖臂第四鉸鏈(IOd)連接,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7)的右端與十字搖臂第三鉸鏈(IOc)連接,垂尾后舵面第一拉桿(6)和垂尾后舵面第二拉桿(7)不接觸;作動器單元(12)的活塞桿端與十字搖臂(10)的操縱鉸鏈(IOe)連接,作動器單元(12)的固定端與垂尾翼盒(I)的承力構(gòu)件連接,作動器單元(12)的控制信號輸入端通過導(dǎo)線與飛控計算機的垂尾控制信號輸出端連接;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桿(8)的左端與十字搖臂(10)的十字搖臂第二鉸鏈(IOb)連接,垂尾前舵面第一拉桿(8)的右端通過垂尾前舵面第一鉸鏈(13)與垂尾前舵面(15)后端的上部連接,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桿(9)的左端與十字搖臂(10)的十字搖臂第一鉸鏈(IOa)連接,垂尾前舵面第二拉桿(9)的右端通過垂尾前舵面第二鉸鏈(14)與垂尾前舵面(15)后端的下部連接; 當作動器單元(12)的活塞桿伸出量為最大伸出量的50%時,垂尾前舵面(15)和垂尾后舵面(2)均處于中立位置;當作動器單元(12)的活塞桿伸出量為最大伸出量時,垂尾前舵面(15)和垂尾后舵面(2)均處于向下偏轉(zhuǎn)的最大位置;當作動器單元(12)的活塞桿伸出量為最小伸出量時,垂尾前舵面(15)和垂尾后舵面(2)均處于向上偏轉(zhuǎn)的最大位置。
【文檔編號】B64C1/00GK103569346SQ201310566577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1月13日
【發(fā)明者】段卓毅, 王勇, 李小衛(wèi) 申請人: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shè)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