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修改帶輪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修改帶輪(修正テ-プロ-ラ-)裝置,尤其涉及這樣一種修改帶輪裝置,即在紙面上有寫錯的部分時,在修改液已干燥的狀態(tài)下把涂有修改液的膜帶按壓到該錯誤部分上,使修改液覆蓋到錯誤部分上,即可修改成需要的狀態(tài)。
背景技術:
一般,修改帶輪裝置,其構成部分有外殼,其形狀一定并具有開口;輪,其數(shù)量至少是一對,它被安裝在外殼內(nèi)部并能在其位置上旋轉;卷繞在輪子上的膜帶;導帶器,通過開口向外側伸出,對膜帶的移動進行導向,在必要時可以把膜帶按壓紙面上。
以下參照涉及這種修改帶輪裝置的附圖1,說明過去的修改帶輪裝置。
圖1是表示過去的修改帶輪裝置的一例的分解斜視圖。在圖1中表示出過去的修改帶輪裝置100。如圖所示,修改帶輪裝置100具有外殼110。在該外殼110的前側端和后側端上分別設有開口111、112。在該外殼110的上面一側設有止動孔113。在側面一側設有用于確認已使用的量的觀察孔。并且,在后側側面上設有用于在必要時插入到口袋內(nèi)的卡子115。這種外殼110用于在內(nèi)部安裝膜帶120和各種零件并對其進行保護,而且必要時很容易拆卸開。
如圖所示,在外殼110的下側有一種與外殼110內(nèi)部相結合的機芯130。該機芯130具有導帶器131,用于對膜帶120的移動進行導向。該導帶器131向前側伸出很長,被插入在外殼110的后側112內(nèi),通過前側開口111而向外側伸出,也具有按壓修改帶120的作用。這種導帶器131應當采用彈力良好的優(yōu)質材料。在該導帶器131的前側安裝有嵌合件132。該嵌合件132具有嵌合導帶器131的嵌合孔133,與導帶器131相結合,其作用也能防止膜帶120向左側或左側偏離。在導向器131的右側設有裝輪部134。該裝輪部134大體上呈園形,其周圍分別設有彈性支桿135。該彈性支桿135的作用是使機芯130容易在外殼110上裝卸,它具有與止動孔113相結合的止動凸起136。
在機芯130的一側面上分別表示出了第1輪140和第2輪150。該第1輪140和第2輪150是分別設置在機芯130的裝輪部134的兩側面上并能旋轉的部分。如圖所示,在第1輪140的一個側面設有第1齒輪180,其上安裝第1軸162,通過該第1軸162來安裝第1輪140。第1輪140是卷繞未使用的膜帶的部分。并且在裝輪部134上設有第2軸172。通過該第2軸172在裝輪部134的另一側面上安裝第2輪150并使其能夠旋轉,在其相反的側端部與第2齒輪170相結合。第2輪150是卷繞使用后的帶子122的部分。
也就是說,在第1軸162上裝配了第1齒輪180和第1輪140,在第2軸172上裝配了第2輪150和第2齒輪170。把膜帶120繞到導帶器137的末端上,插入到嵌合件132內(nèi),在對機芯130的彈性支桿135輕輕地按下的狀態(tài)下插入到外殼110內(nèi),于是一邊使止動凸起136進入止動孔132內(nèi),一邊進行裝配。在此狀態(tài)下導帶器131的末端伸出到前側開口111之外,使修改帶輪裝置100能夠使用。在不使用的情況下在把前側端向前拉,則如2點劃線所示進行移動,膜帶120受到保護。
在這種過去的修改帶輪裝置國100中,必須充分保證第1軸162和第2軸172之間的距離。因此機芯130和外殼110不得不制作得相對較大。不僅如此,而且也還有一缺點,即修改作業(yè)只能在一個方向上進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這樣一種修改帶輪裝置,即不需要確保至少一對的輪子的軸間距離,所以,通過提高整體空間利用率,即可相對地縮小其大小。
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是制作這樣一種修改帶輪裝置,具有卷繞規(guī)定帶子的第1輪和第2輪,包括外殼,具有預定的形狀,通過規(guī)定大小的開口至少使其一側敞開;機芯,具有能伸出上述開口外的導帶器,該導帶器的一側與裝輪部形成一個整體,上述導帶器形成彎曲狀,上述導帶器和裝輪部形成臺階,在該臺階部分具有穿通孔;第1齒輪,與上述第1輪相連結,被設置在上述裝輪部的一個側面上并能旋轉;第2齒輪,與上述第2輪相連結,被設置在上述裝輪部的另一個側面上并能旋轉;以及動力傳動齒輪,由上下2級齒輪構成,以便把上述第1齒輪的旋轉傳遞到第2齒輪上使其旋轉,通過上述機芯的穿通孔而使下級齒輪與第1齒輪相咬合,上級齒輪與第2齒輪相咬合。
上述第1齒輪和第2齒輪被分別設置在裝輪部的一個側面及其相反的另一面并位于同一軸線上。
圖1是表示過去的修改帶輪裝置一例的分解斜視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修改帶輪裝置構成的分解斜視圖;圖3A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修改帶輪裝置的機芯上設置了動力傳動齒輪的狀態(tài)的斜視圖;圖3B是表示從后觀看圖3A的狀態(tài)的斜視圖;圖4A是作為本發(fā)明修改帶輪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第1輪和化2輪相結合的機芯正面圖;圖4B是一發(fā)明修改帶輪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第1輪和第2輪相結合的機芯的構成的平斷面圖;圖5A是本發(fā)明的修改帶輪裝置的平斷面圖;圖5B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修改帶輪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動傳動齒輪的結合狀態(tài)的斷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例。
圖2是采用本方案的修改帶輪裝置的斜視圖。圖3A是表示在采用本設計方案的修改帶輪裝置的機芯上安裝了動力傳動齒輪的狀態(tài)的斜視圖;圖3B是表示從后面觀看圖3A的狀態(tài)的斜視圖,圖4A是第1輪和第2輪相結合的機芯的正面圖;圖4B是表示在上述機芯內(nèi)第1輪和第2輪相結合的主要部分的構成的斷面圖。圖5A是第1輪和第2輪相結合的機芯的平斷面圖;圖5B是表示動力齒輪的結合狀態(tài)的斷面圖。
如圖所示,采用本方案的修改帶輪裝置200具有外殼210。在該外殼210的前側后側分別設有開口211、212,兩者互相貫通。在這種外殼210的上面設有止動孔213。
如圖所示,采用本方案的修改帶輪裝置200,具有規(guī)定形狀的機芯230,該機芯230具有一種通過上述外殼210的后側開口212而被插入,其末端能伸出到前側開口211之外的導帶器231。在上述導帶器231的一側形成一體化的大體呈圓形的裝輪部234。
上述導帶器231形成彎曲狀,上述導帶器231和裝輪部234互相之間形成臺階。在上述導帶器231和裝輪部234形成臺階的部分上設有穿通孔238。
在上述裝輪部234的外側設有彈性支桿235。該彈性支桿235用于使機芯230容易在外殼210上裝卸,在其上面形成凸起236。該凸起236是被固定在上述外殼210的止動孔213的部分,它能使機芯230和外殼互相結合在一起。
在上述裝輪部234的一個側面上設有第1軸262,在另一側面上設有第2軸272。該第1軸262和第2軸272在同一軸線上面向相反方向。因此與過去設置一定間隔的結構相比,能提高空間利用效率。若進一步分析,則過去的修改帶輪裝置必須確保軸間間隔。但本設計方案的修改帶輪裝置,由于在同一軸線上面向相反的方向上而不需要確保軸間間隔,因此,與過去的結構相比,在體積大小相同的情況下,本方案的修改帶輪裝置200相對來說能容納更多的膜帶。
本方案的修改帶輪裝置200具有卷繞使用前的膜帶220的第1輪240和卷繞使用后的空帶222的第2輪250。在第1輪240上設有第1齒輪260;在第2輪250上設有第2齒輪270。第1輪240和第2輪250被設置在裝輪部234的互相相反的兩個面上,第1齒輪260和第2齒輪270分別有一側位于穿通孔238上,該穿通孔238位于機芯230的裝輪部234和導帶器231互相形成臺階的部分上。
并且,設置有動力傳動齒輪280,以便把第1齒輪260的旋轉傳遞到第2齒輪270上進行旋轉,在該動力傳動齒輪280上設置了第3軸282,該第3軸282與上述動力傳動齒輪280一起旋轉,以便使得使用后的空帶222容易卷繞。該第3軸282與設置在導帶器231的孔232相結合。
該孔232在其外周面的一側形成凸出鄂232a,與該凸出顎232a相嵌合的槽子282a形成在上述動力傳動齒輪280上所具有的第2軸282的外側。通過使上述凸出顎232a和槽子282a互相嵌合,即可使動力傳動齒輪280的結合狀態(tài)確實。
上述動力傳動齒輪280,其構成分上下2級,通過機芯230的穿通孔238,使下級齒輪280A與第1齒輪260相咬合,第1齒輪280B與第2齒輪270相咬合,利用與其相咬合的動力傳動齒輪280,把第1齒輪260的旋轉傳遞到第2齒輪270上。
這種結構的本發(fā)明,把設置在機芯230的裝輪部234外側的彈性支桿235,在輕輕按壓的狀態(tài)下,通過上述外殼210的后側開口212而壓入到外殼210內(nèi),于是凸起236與止動孔231相結合,制成修改帶輪裝置200。在此狀態(tài)下把導帶器231的末端按壓到欲修改的位置上進行移動,即可完成修改作業(yè)。有時也可把膜帶220卷繞到第2輪250上,把使用后的空帶222卷繞到第1輪240上。
膜帶全部用完后,欲更換新膜帶時,在按壓彈性支桿235的狀態(tài)下向后側拉動機芯230,即可使其脫離外殼210。然后,更換第1輪240和第2輪250即可。
本發(fā)明的修改帶輪裝置,分別與第1輪240和第2輪250相結合的第1齒輪260和第2齒輪270,在裝輪部234的一個側面及其相反面上分別位于同一軸線上,由于通過動力傳遞齒輪280而進行旋轉,所以不需要保證軸間距離,因此,能提高空間利用率。
并且,本發(fā)明的修改帶輪裝置,當通過使設置在動力傳動齒輪280上的第3軸282和動力傳動齒輪280一起進行旋轉,使用后的空帶222被第2軸282導向,卷繞在第2輪250上時,由于第3軸282的旋轉而引導空帶222進行卷繞,因此能防止使用時產(chǎn)生卷繞故障,即能防止空帶222卡住,使其很容易卷繞到第2輪250上。
發(fā)明的效果從以上的說明中可以看出在本發(fā)明的修改帶輪裝置中,第1輪和第2輪被設置在裝輪部的方向相互相反的面上并位于同一軸線上,所以,不僅能相對地縮小其體積,而且由于不需要確保距離,所以還能提高整體空間利用率。
權利要求
1.一種修改帶輪裝置,具有卷繞規(guī)定帶子的第1輪和第2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具有預定的形狀,通過規(guī)定大小的開口至少使其一側敞開;機芯,具有能伸出上述開口外的導帶器,該導帶器的一側與裝輪部形成一個整體,上述導帶器形成彎曲狀,上述導帶器和裝輪部形成臺階,在該臺階部分具有穿通孔;第1齒輪,與上述第1輪相連結,被設置在上述裝輪部的一個側面上并能旋轉;第2齒輪,與上述第2輪相連結,被設置在上述裝輪部的另一個側面上并能旋轉;以及動力傳動齒輪,由上下2級齒輪構成,以便把上述第1齒輪的旋轉傳遞到第2齒輪上使其旋轉,通過上述機芯的穿通孔而使下級齒輪與第1齒輪相咬合,上級齒輪與第2齒輪相咬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修改帶輪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齒輪和第2齒輪被分別設置在裝輪部的一個側面及其相反的另一面并位于同一軸線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修改帶輪裝置,過去的這種裝置因難于確保軸間間隔,所以其缺點是體積相對較大,本設計方案由于輪子在互相相反的方向上設置在同一軸線上,所以不僅消除了軸間距離,提高了整體空間利用率,而且能更改成各種形態(tài),能用于修改錯字和掉字。
文檔編號B65H37/00GK1410334SQ01136070
公開日2003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柳光浩 申請人:柳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