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集裝箱換位的升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集裝箱操作的裝置,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用于集裝箱換位的升降裝置。
集裝箱運輸因其貨物承載量大、安全可靠性高及易于貨物裝卸等特點,現(xiàn)已被廣泛地用于各種貨物的航空運輸、海洋運輸及陸路運輸中。目前,在陸路集裝箱運輸中,較為常見的是采用掛車裝載40’集裝箱運輸各種散狀貨物,從起運地裝載貨物并運送到目的地之后,打開箱門將貨物卸完。但在掛車上同時裝載兩個20’集裝箱的情況下,由于裝載在前面的20’集裝箱的箱門被后面的集裝箱擋住而打不開箱門,運送至目的地后,不能將兩個集裝箱的箱門同時打開,只能先卸掉掛車后面的20’集裝箱內(nèi)的貨物,然后移走后面的集裝箱再打開前面集裝箱的箱門并卸下其中的貨物。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由于有些集裝箱運輸企業(yè)沒有吊裝工具,因此,在卸貨時,集裝箱必須處于掛車的后部才能進行卸貨,這些企業(yè)在運輸20’集裝箱時只能在掛車后面裝載一個集裝箱,由此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運輸效率也很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的用于集裝箱換位的升降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即一種用于集裝箱換位的升降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多個起升部件,設(shè)置在該集裝箱兩側(cè),用于起升承載的集裝箱;多個橫梁,分別設(shè)置在所述多個起升部件上,其中該每一橫梁設(shè)置有若干導向槽,從所述橫梁上隆起,并沿該橫梁分布;多個叉槽吊梁,與所述集裝箱底部的叉槽配合,其端部分別置于所述位于該集裝箱兩側(cè)的導向槽中;以及多個鎖定裝置,用于將所述叉槽吊梁鎖定在所述導向槽中。
一種用于集裝箱換位的升降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每一鎖定裝置包括第一固定孔,設(shè)置在所述橫梁上;第二固定孔,設(shè)置在所述導向槽上,并對準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三固定孔,設(shè)置在所述叉槽吊梁的端部;和一安全銷,穿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孔。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集裝箱換位升降裝置中,所述的用于升降集裝箱的升降部件可以是千斤頂,其中千斤頂可以為四個即每兩個為一組所述的每一組千斤頂即兩個千斤頂分別位于20英尺集裝箱叉槽的兩側(cè);所述的橫梁為四根,分別置于每個千斤頂上,其中,以每兩根橫梁為一組,分別平穩(wěn)對稱地安裝在兩個相對設(shè)置的千斤頂之上;所述的吊梁為四根,以每兩根為一組分別置于兩根對稱的橫梁之上所述的導向槽為八個,以每兩個為一組分別安裝于每根橫梁之上;所述的每組導向槽以兩個所述導向槽的中心距與20英尺集裝箱叉槽中心距相同的方式安裝于所述的橫梁上。
本實用新型的升降裝置中所述的起升部件可以是液壓油缸或手拉葫蘆及其它類似的升降器件。
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集裝箱換位升降裝置的使用過程中,將每兩個千斤頂為一組分別置于20英尺集裝箱叉槽的兩側(cè),每個千斤頂上面安裝一根橫梁,在該橫梁上面安裝兩個導向槽,將兩個叉槽吊梁分別通過導向槽插入20英尺集裝箱的叉槽和另一側(cè)橫梁上面的兩個導向槽中,然后將安全銷插入叉槽吊梁和導向槽的孔內(nèi),將20英尺集裝箱兩側(cè)的千斤頂同時加壓,從而使集裝箱向上升起離開運載集裝箱的掛車。
利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換位裝置可以容易地實現(xiàn)集裝箱的換位,具體操作中,可以在掛車后面位置上的20英尺集裝箱卸完貨之后,把箱門關(guān)好后將掛車開到集裝箱升降裝置的中間位置,將叉吊梁對準20英尺集裝箱叉槽并插入叉槽和對面的起升裝置上橫梁的導向槽中,將千斤頂同時升起則兩個20英尺集裝箱同時都離開掛車表面,將掛車向前開動使前面的集裝箱落到后面集裝箱原來的位置,卸完貨后用同樣的方法再將兩個空集裝箱裝到掛車上。
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裝置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集裝箱換拉升降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集裝箱換位升降裝置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圖3A和3B為集裝箱換位升降裝置非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按照
圖1所示的集裝箱換位升降裝置結(jié)構(gòu)圖,此裝置可以由兩套相同的機構(gòu)所組成,每套機構(gòu)由兩個千斤頂,兩套機構(gòu)共有4個千斤頂,分別用201、202、203、204表示;起升裝置橫梁,兩套機構(gòu)共有4根橫梁,分別用301、302、303、304表示;叉槽吊梁,兩套機構(gòu)共有4根叉槽吊梁,分別用401、402、403、404表示;導向槽,兩套機構(gòu)共有8個導向槽,分別用501、502、503、504、505、506、507、508表示;安全銷,兩套機構(gòu)共有8個安全銷,分別用601、602、603、604、605、606、607、608表示;所組成。起升裝置橫梁301、302和303、304上面分別裝有兩個中心距與20英尺集裝箱叉槽中心距相同的導向槽501、502和505、506以及503、504和507、508,叉槽吊梁401、402、403、404通過導向槽501、502和505、506以及叉槽插入另一側(cè)的導向槽503、504和507、508中,每套機構(gòu)上的兩個叉槽吊梁401、402和403、404分別承載整個20英尺集裝箱701、702的總重。
圖2是集裝箱換位升降裝置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按圖2所示掛車1上裝載兩個20英尺集裝箱701和702,在將集裝箱701內(nèi)的貨物卸完之后,把門關(guān)好并將掛車開到集裝箱起升機構(gòu)的中間位置,把起升裝置上的橫梁301、302、303、304旋轉(zhuǎn)90度使之處于
圖1所示的位置,將兩個叉槽吊梁401和402及403和404分別通過導向槽501、502和505、506插入另一側(cè)的導向槽503、504和507、508中,將安全銷601至608插入導向槽501至508、叉槽吊梁401、402、403、404和橫梁301、302和303、304分別對正的孔中,將集裝箱701、702兩側(cè)的千斤頂201、202、203、204分別同時升起,使集裝箱701和702的底面離開掛車1一段距離;此時將掛車向前開,使集裝箱702對準掛車1后面原701集裝箱的轉(zhuǎn)鎖位置并鎖定,拆下安全銷605至608和兩個叉槽吊梁403和404,把掛車1開到卸貨平臺卸掉702內(nèi)的貨物。卸完集裝箱702內(nèi)的貨物之后,再將掛車開到集裝箱起升機構(gòu)旁,將掛車倒至如圖2所示的位置,再將集裝箱702升起,然后掛車繼續(xù)倒車直到集裝箱702落到掛車前面集裝箱的位置,集裝箱701落到掛車后面集裝箱位置,用掛車1上的轉(zhuǎn)鎖固定好兩個集裝箱后將掛車開走。
圖3A、圖3B表示了集裝箱換位升降裝置的非工作狀態(tài),當不使用此集裝箱換位移動裝置時,將四個千斤頂裝置上橫梁301和302旋轉(zhuǎn)90度,然后將千斤頂201和202上的叉槽吊梁401和402分別穿到對方的導向槽501至504,再用安全銷601至604分別插入相應(yīng)的孔中。千斤頂203和204上的叉槽吊梁也同樣操作放置,如圖3B所示。
在本實用新型的升降裝置中,可以用液壓油缸或手拉葫蘆代替此裝置中的千斤頂,此裝置也可用于其它規(guī)格的集裝箱換位和大型貨物的裝卸。具體操作中只需將裝置中各機構(gòu)的尺寸及規(guī)格做相應(yīng)的變化即可。
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集裝箱升降換位裝置可以使集裝箱掛車同時承運兩個集裝箱且可極大地方便裝載貨物的裝卸,另外,本實用新型的裝置結(jié)構(gòu)簡單,制造成本低,易于操作,其在集裝箱運輸領(lǐng)域具有廣泛的使用前景。
應(yīng)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上述公開的內(nèi)容及本權(quán)利要求書中所要求保護的范圍,本領(lǐng)域內(nèi)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對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集裝箱升降換位裝置可以作出多種的改進及改變,任何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改進及改變都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用于集裝箱換位的升降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多個起升部件,設(shè)置在該集裝箱兩側(cè),用于起升承載的集裝箱;多個橫梁,分別設(shè)置在所述多個起升部件上,其中該每一橫梁設(shè)置有若干導向槽,從所述橫梁上隆起,并沿該橫梁分布;多個叉槽吊梁,與所述集裝箱底部的叉槽配合,其端部分別置于所述位于該集裝箱兩側(cè)的導向槽中;以及多個鎖定裝置,用于將所述叉槽吊梁鎖定在所述導向槽中。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每一鎖定裝置包括第一固定孔,設(shè)置在所述橫梁上;第二固定孔,設(shè)置在所述導向槽上,并對準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三固定孔,設(shè)置在所述叉槽吊梁的端部;和一安全銷,穿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孔。
3.按照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升部件是千斤頂。
4.按照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升部件是液壓油缸或手拉葫蘆。
5.按照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升降集裝箱的千斤頂為四個即每兩個為一組。
6.按照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組千斤頂即兩個千斤頂分別位于集裝箱叉槽的兩側(cè)。
7.按照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橫梁為四根,分別置于每個千斤頂上,其中,以每兩根橫梁為一組,分別平穩(wěn)對稱地安裝在兩個相對設(shè)置的千斤頂之上。
8.按照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槽吊梁為四根,以每兩根為一組分別置于兩根對稱的橫梁之上。
9.按照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向槽為八個,以每兩個為一組分別安裝于每根橫梁之上。
10.按照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每組導向槽以兩個所述導向槽的中心距與集裝箱叉槽中心距相同的方式安裝于所述的橫梁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用于集裝箱換位的升降裝置,其包括多個用于升降的起升部件,用于升降其承載的集裝箱;多根置于起升部件上的橫梁;多根叉槽吊梁;多個安裝于橫梁之上的導向槽;以及多個安全銷,用于固定集裝箱叉槽吊梁。所述起升部件可以是千斤頂,其中每兩個千斤頂為一組分別置于集裝箱的兩側(cè),千斤頂頂部橫梁上安裝兩個導向槽,將兩個叉槽吊梁分別通過導向槽插入集裝箱底部叉槽和另一側(cè)橫梁上的兩個導向槽中,兩側(cè)的千斤頂同時加壓,使集裝箱向上升起離開掛車。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升降裝置可以使集裝箱升降移位更為方便。
文檔編號B65G67/02GK2478988SQ01202500
公開日2002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1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1年1月15日
發(fā)明者孫洪利, 宋延文 申請人: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