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將膜從底帶傳送到承受物上,具有相鄰設置的底帶輪的手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如權利要求1或3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手持裝置。
背景技術:
在這種類型的手持裝置中,卷帶輪的卷帶速度必須至少和供帶輪的松帶速度一樣大,這是因為不這樣的話,在卷帶的卷取的膜帶中能形成帶圈,有礙于卷繞,從而使手持裝置不能使用。當受該速度條件的限制時,必須考慮供帶輪和卷帶輪的各自有效的纏繞直徑的變化,因此卷帶速度是由供帶輪的相應纏繞大俠決定的。為了保證卷帶沒有問題,在供帶輪與卷帶輪之間設置驅動連接以選擇大于放松的速度來卷底帶,在供帶輪與卷帶輪之間的驅動連接中設置差速齒輪,以保證松帶和卷帶速度總是相等且在纏繞到卷帶輪上的底帶上的特定的拉緊力不超過限值。這種差速齒輪能由例如,滑動離合器形成。這樣確保纏繞的底帶總是以一定的張緊力來纏繞,該滑動離合器確保底帶不會斷裂。這種差速齒輪或這種滑動離合器在例如,DE4220712C2中進行了描述。在公知的手持裝置中,供帶輪和卷帶輪設置在同一轉動平面內。雖然這樣允許實現(xiàn)在帶輪軸向的方向上比較窄的結構,但是裝置結構在帶輪徑向的方向上則要求要大。
為了獲得在徑向方向上較小的結構,已研制了一種手持裝置,其具有相互之間軸向偏置且相鄰設置的供帶輪與卷帶輪。DE4104331C2示出了一種結構,其中供帶輪與卷帶輪在同一旋轉軸上,在帶輪之間設置形式為泡沫環(huán)的摩擦部件,從而形成滑動離合器。如果在使用模式中帶輪的纏繞直徑不斷變化,則這種構造很難保持上述的條件,即保證卷帶速度至少與松帶速度一樣大。因為帶輪軸向偏置且相鄰設置,這樣就產生了底帶的兩個相鄰的纏繞面。由于在帶輪之間延伸的循環(huán)底帶和附屬的涂敷件的存在,從而保證了底帶在相互相鄰設置的帶輪上的放松和纏繞。在該公知的手持裝置中,帶輪直徑必須不同以滿足上述的條件。這就要求結構在徑向的方向上更大。
在DE3837621C2的開頭部分中也能找出關于這樣一種手持裝置的描述。該裝置的結構和功能大體上與上述的手持裝置相同,但是其差速齒輪或滑動離合器由在帶輪之間工作的齒狀輪驅動形成,一種齒狀環(huán)的齒形成在可彎折設置的彈性臂上,這樣就滑動離合器而言該齒狀輪驅動能被超速。另外,可以以軸向相互相鄰來設置帶輪,帶輪的轉動軸相交成開口朝向涂敷件的鈍角,從而使松開的底帶和纏繞的底帶-從轉動軸的橫向方向看為-以鈍角朝涂敷件延伸,由此改善了底帶的卷帶和松帶。
在DE19609533C1的開始部分描述了這樣一種手持裝置,其具有相互軸向偏置相鄰設置的帶輪。在該公知的實施例中,帶輪在它們相面對的側邊直接相鄰,但是繞兩個相互之間徑向偏置的轉軸可轉動地安裝。這兩個帶輪都形成為具有升速傳動裝置的中空帶輪,該升速傳動裝置設置為供帶輪和內部小齒輪之間的供帶輪的自由空間中的齒輪傳動,該傳動裝置形成在轉動部分上,該轉動部分軸向伸出供帶輪并在該伸出部具有旋轉軸承部件,卷帶輪通過圓柱軸承內孔安裝在該軸承部件上。軸承件在其圓周上具有許多彈性臂,該彈性臂對卷帶輪的孔壁徑向施加彈性預應力,從而形成能實現(xiàn)上述速度平衡的滑動離合器。在該公知的設計中,需要考慮供帶輪與形成內齒齒輪傳動裝置的轉動件之間的傳遞比率,以使卷帶輪具有特定的最小直徑。從該公開文本推知的裝置中卷帶輪遠大于供帶輪。這也需要在徑向上具有較大尺寸的結構。
DE19611440A1中描述的手持裝置具有與上述結構相似的結構。在該公知的設計中,插入件的支撐壁設置在徑向偏置和軸向相鄰的帶輪之間,升速傳動裝置不設置在帶輪的內而設置在帶輪之間的徑向偏置的區(qū)域中。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形成在開始部分描述的手持裝置,能實現(xiàn)空間更經濟且體積小的、方便的設計。
本發(fā)明的目的分別由權利要求1和3的特征實現(xiàn)。從屬權利要求是本發(fā)明的有利展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1的結構,在其他特征中,本發(fā)明的特征是,第二帶輪轉動軸相對于轉動件的轉動軸徑向偏置設置,從而產生下列優(yōu)點。一方面,第二帶輪的位置在可能的偏心結構的范圍內的所有可能的方向中都能夠徑向偏置,從而產生一種適用于手持裝置的殼體的方式且因此可能優(yōu)化殼體內部的利用。從而能夠實現(xiàn)小的、緊湊的結構,因為手持裝置在使用時是被手握住的,限制了有效的尺寸范圍,因此上述優(yōu)點是重要的基礎。
另一方面,可能在旋轉件和第二帶輪之間以一種簡單的方式設置旋轉調節(jié)傳動裝置,因此,有利地利用有效的元件大小,以及相應的形狀。
在根據(jù)權利要求3的實施例中,在旋轉件和第二帶輪之間設置旋轉差速傳動裝置。該傳動裝置可以是升速傳動裝置或降速傳動裝置,由手持裝置的結構決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使得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xiàn)最少數(shù)量的轉動件,和最小的纏繞速度成為可能。必須考慮這樣一個方面,雖然公知的轉動調節(jié)傳送裝置也能實現(xiàn)轉動件的數(shù)目的變化,但是因為有效空間的大小受到限制使得該傳動裝置的升速或降速比受到了限制。然而,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兩個轉動調節(jié)傳動裝置出現(xiàn)在兩個相鄰的空間內,這樣不僅更好地實現(xiàn)了空間經濟性,也實現(xiàn)了更大的速度調節(jié)。后者對于實現(xiàn)可能的最小結構尤其重要,因為小的結構也產生相對小的纏繞直徑,尤其是第二帶輪。這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也可能在第二帶輪具有小的尺寸結構時,獲得最小數(shù)量的轉動件或最小的纏繞速度。
當在轉動件的第二帶輪之間存在的傳動裝置是摩擦齒輪傳動裝置時,則實施方式非常簡單。這種傳動裝置的特征不僅是簡單、便宜的結構,功能也可靠。它允許差速齒輪或滑動離合器與摩擦齒輪連接整體成形,從而獲得相當簡單、便宜且功能可靠的實施例。
當兩個相鄰的徑向壁具有軸向應力,一個或兩個摩擦齒輪都是彈性可恢復的且相互承受固有的彈性應力時,摩擦齒輪傳動裝置尤其簡單。這種實施例不需要任何特殊的部件,例如彈簧以產生所需的傳送的彈性應力。因為徑向壁的尺寸比規(guī)定的更大或更小,所以在通過由在預定位置的部件引起的摩擦應力實現(xiàn)在第二帶輪的轉動件的安裝中的摩擦所需要的拉應力。
下文結合優(yōu)選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及其能實現(xiàn)的其他優(yōu)點。
圖1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持裝置的側視圖,該手持裝置具有扁平的,豎直的殼體,該殼體包括兩個半殼,一個殼體部件被移開了,以使能看見另一殼體部件的內側;圖2表示根據(jù)圖1的殼體外殼的仰視圖;圖3表示沿圖1中線III-III剖開的視圖;圖4表示圖1中未示出,在圖3示出的殼體外殼。
具體實施例方式
手持裝置整體標為1,用于將粘貼在底帶3上的膜2傳送到承受物上,底帶3被纏繞在殼體6中的供帶輪4和卷帶輪5上。底帶3通過從供帶輪4運行的膜帶3a和運行到卷帶輪5上的膜帶3b形成環(huán)路3c。該環(huán)路3c環(huán)繞從殼體6突出的涂敷件7。使用時,當手動將涂敷件7壓在承受物8上,同時以底帶3的放松的方向,如箭頭9所示,移動手持裝置1時,環(huán)路3c的膜帶3a從供帶輪4拉出,同時帶3b自動地纏繞在卷帶輪5上。
殼體6具有平面或圓盤狀結構,其大小方便使用者將其抓住和夾持在手中。在當前簡化的實施例中,殼體6設置在其操作方向的豎直方向,且朝涂敷件7的方向成楔形,該涂敷件從殼體6的內部通過開口11延伸到外側。殼體6的寬側壁標為12,13。在這些側壁之間延伸有窄的圓周壁14,其中形成有開口11,開口的大小使得環(huán)路3c在涂敷件7與開口的附屬的相對邊緣之間能滑出殼體6且又滑回。
殼體6包括兩個殼體元件或殼體外殼6a,6b,其分離結合處15能向中心或離開中心平行于側壁12,13延伸。在當前實施例中,所述的涂敷件7由刮板(spatula)形成,該涂敷件的軸7a,通過橫向延伸插入插座10的插入拴7b連接到殼體外殼6a,6b的其中之一上或連接到兩個外殼上。手持裝置尤其適合于傳送覆蓋的和/或有色的和/或粘性材料的膜2。在其他的可能性中,施壓滾軸能有利地用于傳送粘性膜。在本發(fā)明的結構中,也能采用其他的涂敷件7。
帶輪4,5相鄰設置,使它們的轉軸4a,5a相互之間徑向偏置,從而使每個帶輪4,5能繞各自的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當前的實施例中,供帶輪4由帶輪直徑小于卷帶輪5的帶輪直徑的帶輪形成。設置卷帶輪5的轉軸5a,使其相對于供帶輪4的轉軸4a朝涂敷件7的方向偏置,該偏移量V在近似5至15mm之間,一般近似于9mm。這樣的構造保證了當供帶輪4完全纏繞且卷帶輪5無纏繞或當供帶輪4無纏繞且卷帶輪5完全纏繞時,能容納各自相應的纏繞直徑,遠離涂敷件7的圓周部分上的最大纏繞直徑近似在同一水平面,從而節(jié)約了殼體的長度。橫向偏移V1的結果是,膜帶3a,3b-相對于轉軸4a,5a橫向-相互之間呈一精確的角度。
每個帶輪4,5包括圓柱纏繞本體16,17,它們作為一個部件整體從徑向帶輪環(huán)壁18,19伸出。附屬的樞軸承21,22由高圓柱環(huán)形軸承23,24形成,其一般都在附屬的殼體外殼6a,6b上形成,以及纏繞本體16,17能設置在該軸承上并由此安裝在其上。
卷帶輪5包括額外的徑向帶輪環(huán)壁25,其位于纏繞本體17中且與該本體17連接成一體,優(yōu)選設置在纏繞本體17的中心位置。卷帶輪5的樞軸承22也能具有額外的軸承座套6,它們作為一個部件整體從帶輪環(huán)壁25朝附屬的殼體外殼6b延伸,及能嚙合在高圓柱環(huán)形軸承24中且一小部分與該圓柱環(huán)形軸承配合或設置在其上。設置帶輪環(huán)壁18,19相互面對帶輪4,5的側邊,且其它們相互能直接連接。
在帶輪4,5之間設有傳動結構27,該結構包括在供帶輪4與轉動件29之間作用的第一傳動裝置28和在轉動件29與卷帶輪5之間作用的第二傳動裝置31。第一傳動裝置28是升速傳動裝置,其由齒狀的傳動裝置形成,且在轉動件29上形成的外齒環(huán)32,該外齒環(huán)與在供帶輪4上形成的,優(yōu)選地在供帶輪4朝向卷帶輪的一側上形成的內齒環(huán)33嚙合,其中傳動裝置28設置在卷帶輪5的中空的空間5b中。轉動件29的直徑小于內齒環(huán)3,及轉動件29可轉動地安裝在平行于轉動軸4a,5a的第三轉動軸29a上,且相對于圓柱軸承座套34徑向偏置運行,該軸承座套在殼體外殼6a上整體成型。
第二傳動裝置31設置在轉動件29和卷帶輪5之間,也位于卷帶輪5的空間中;在當前實施例中,該傳動裝置一方面是降速傳動裝置和另一方面是摩擦傳動裝置。后者由兩個徑向凸壁35a,35b形成,該凸壁呈叉狀伸出帶輪環(huán)壁25的內邊緣,凸壁35a,35b之間的距離稍小于帶輪環(huán)壁25的厚度。當安裝第二傳動裝置31時,帶輪環(huán)壁25在凸壁35a,35b之間被擠壓,其中后者進行彈性伸展。由此而產生的柔性夾緊力產生摩擦齒輪傳動裝置使用時的摩擦。因此形成差速齒輪或滑動離合器37,具有較長的運送時間,以使底帶3在卷帶過程中產生的拉緊力大而不會使底帶3過度拉緊。帶輪直徑d,D相互協(xié)調,以使卷帶輪5在各自的纏繞區(qū)域38a,38b中以圓周速度被驅動,該速度大于供帶輪4的放松速度。由于滑動離合器37的作用,因此在卷帶過程中底帶被拉緊,從而防止損壞環(huán)路的形成。由于滑動離合器37的滑動作用,卷帶速度總是與松帶速度對應。
當兩個凸壁35a,35b只存在其中之一時及當凸壁35a或35b與帶輪環(huán)壁25通過軸向彈性應力相互橫向擠壓時,所述的滑動離合器37也能正常工作。這可以通過設置轉動件29和卷帶輪5偏移一個相應的軸向變量來實現(xiàn),因此,在安裝過程中,一個壁或兩個壁軸向向外彎曲,且由此自動生成軸向彈性力。
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通過使輪齒的相關齒隙(未示出)的增加和凹入可能實現(xiàn)摩擦效果,所述的相關齒隙優(yōu)選地在帶輪環(huán)壁25和凸壁35a,35b的環(huán)形區(qū)域內形成,凸壁35a,35b相互面對且相互接觸。在這樣的另一種實施例中,帶輪環(huán)壁25和凸壁35a和/或35b不需要通過軸向力來相互鄰接。通過齒在轉動方向上擊打輪齒間隙的側邊來彈性可彎曲地正向鎖定,從而實現(xiàn)扭矩傳送或轉矩傳送,其中一個壁或兩個壁都出現(xiàn)軸向屈服,因此當要傳送的轉矩超過特定的不損壞底帶的最大值時,嚙合的壓力過大。
手持裝置1的上述所有部件都是由塑料制成,除了底帶3和膜2稍微費時可以由注模方法加工制成。
權利要求
1.一種手持裝置(1),用于將有粘性的,覆蓋或有色彩的材料的膜(2)從底帶(3)傳送到承受物(8)上,該裝置具有殼體(6),殼體內可轉動地安裝有用于底帶(3)的供帶輪(4)和卷帶輪(5),其中底帶(3)從供帶輪(4)伸出,繞過突出于殼體(6)的涂敷件(7),延伸到卷帶輪(5),且其中轉動件(29)設置在帶輪(4,5)之間的驅動連接中,轉動件(29)通過第一傳動裝置(28)與帶輪之一(4)連接并具有轉動軸(29a),該轉動軸相對于帶輪之一(4)的轉動軸(4a)徑向偏置,其特征在于,另一帶輪(5)的轉動軸(5a)相對于轉動件(29)的轉動軸(29a)徑向偏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傳動裝置(31)設置在轉動件(29)與另一帶輪(5)之間的驅動連接中。
3.一種手持裝置(1),用于將有粘性的,覆蓋或有色彩的材料從底帶(3)傳送到承受物(8)上,該裝置具有殼體(6),殼體內可轉動地安裝有用于底帶(3)的供帶輪(4)和卷帶輪(5),其中底帶(3)從供帶輪(4)延伸,繞過突出于殼體(6)的涂敷件(7),延伸到卷帶輪(5),且其中轉動件(29)設置在帶輪(4,5)之間的驅動連接中,轉動件(29)通過第一傳動裝置(28)與帶輪之一(4)連接并具有轉動軸(29a),該轉動軸相對于帶輪之一(4)的轉動軸(4a)徑向偏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傳動裝置(31)設置在轉動件(29)與另一帶輪(5)之間的驅動連接。
4.如前述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另一帶輪(5)的轉動軸(5a)相對于轉動件(29)的轉動軸(29a)朝遠離涂敷件(7)的方向偏置。
5.如前述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傳動裝置(28)形成為具有在帶輪之一(4)上的中空的齒環(huán)(33)的齒輪傳動裝置。
6.如前述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傳動裝置(28)是升速傳動裝置。
7.如前述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轉動件(29)或第一傳動裝置(28)設置在帶輪之一(4)的面對另一帶輪(5)的一側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轉動件(29)或第一傳動裝置(28)設置在另一帶輪(5)的中空的空間(5b)內。
9.如前述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帶輪(4,5)軸向相互相鄰。
10.如權利要求2至9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傳動裝置(31)是一種摩擦齒輪傳動裝置。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另一帶輪(5)具有帶輪環(huán)壁(25),該環(huán)壁利用軸向力通過轉動件(29)的凸壁(35a和/或35b)橫向鄰接在帶輪的內邊緣部分上。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帶輪環(huán)壁(25)和/或凸壁(35a,35b)由彈性可彎曲的材料制成,且通過固有的彈性力相互鄰接。
13.如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轉動件(29)具有兩個凸壁(35a,35b),該兩個凸壁之間具有軸向間隙,所述的凸壁通過軸向力突出帶輪環(huán)壁(25)的兩側。
14.如前述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手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殼體(6)具有兩個殼體部件(6a,6b),該兩個部件之間的分開點平行于帶輪(4,5)的轉動平面延伸,并且用于相鄰的帶輪(4,5)的樞軸承(21,22)設置在每個殼體部件(6a,6b)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手持裝置,用于將膜(2),例如有粘性的、覆蓋或有色的材料,從底帶傳送到承受物(8)上,該裝置具有盒體(6),其內安裝有用于底帶(3)的可轉動的供帶輪(4)和卷帶輪(5),其中底帶(3)從供帶輪(4)環(huán)繞伸出盒體(6)的涂敷件(7),延伸到卷帶輪(5),且其中轉動件(29)設置在帶輪(4,5)之間的驅動連接中,轉動件(29)通過第一傳動裝置(28)連接到帶輪之一(4),和具有相對于帶輪之一(4)的轉動軸(4a)徑向偏置的轉動軸(29a)。從確保空間得到更好的利用的角度考慮,另一帶輪(5)的轉動軸(5a)相對于轉動件(29)的轉動軸(29a)徑向偏置。
文檔編號B65H37/00GK1406200SQ01805611
公開日2003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2月25日
發(fā)明者溫夫萊德·胡斯馬修, 喬治·塞穆勒, 羅蘭·施奈德 申請人:Bic德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