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成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使用靜電記錄方式、電子照相方式的復印機、打印機等的成像裝置。
這樣的裝置,把向成像部供給記錄材料的供給部作為具有多個卡盒的單元而構成,并配置在成像部的下部,借此縮小裝置的寬度。
但是,記錄材料的大小比成像部的底面積小,這就意味著仍留有節(jié)省空間的余地。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成像裝置,包括收納記錄材料的記錄材料單元;配置在所述記錄材料單元的上部,并在由所述記錄材料單元供給的記錄材料上形成圖像的成像單元;向裝置供給電力的電源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單元作為與所述記錄材料單元一體的單元而構成,配置在所述成像單元的下方。
本發(fā)明的其他目的,通過下面的詳細說明就會明白。
圖1是展示成像裝置的系統(tǒng)構成的框圖。
圖2是展示成像裝置內部構造的正面縱截面圖。
圖3是從右前側的上方看到的成像裝置的外觀斜視圖。
圖4是與圖3同方向看到的成像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圖5是從右后側上方看到的成像裝置的外觀斜視圖。
圖6是顯示從圖5所示狀態(tài)取下后罩的狀態(tài)的圖。
圖7是顯示把電源部配置在左側的狀態(tài)的背面斜視圖。
圖1~7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成像裝置。
在此,圖1為展示本實施方式的成像裝置的系統(tǒng)構成框圖,圖2為展示該成像裝置內部構成的正面縱截面圖,圖3為從右前側上方看到的該成像裝置的組合狀態(tài)的外觀斜視圖,圖4為從右前側上方看到的該成像裝置的模塊構成的分解斜視圖,圖5為從右后側上方看到的該成像裝置的組合狀態(tài)的外觀斜視圖,圖6為從右后側上方看到的該成像裝置的電源配置的斜視圖,圖7為顯示從背面看到的自圖6狀態(tài)把電源左右反向配置的斜視圖。
首先,參照圖1概略說明成像裝置的整體系統(tǒng)構成。
如該圖所示,成像裝置配備有電氣控制整個成像裝置的控制部2。在這個控制部2中,連接有電源部1、圖像讀取部3、記錄材料供給部4、成像部5、電話線路通信部6、網絡通信部7和操作部8等。
這其中,電源部1是構成電源單元的電氣系統(tǒng)單元之一。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配置于成像裝置內的電氣系統(tǒng)單元中,甚至也包括電氣系統(tǒng)單元以外的其它單元在內,上述電源部1是質量最大的單元。電源部1借助插座等與電力公司等的供電電源等連接,供給為驅動成像裝置各部所需要的電力。
圖像讀取部3通過向原稿等讀取對象物照射光線,并將其反射光轉換成電氣信號而作為圖像信息進行讀取。記錄材料供給部4收納多頁片狀的記錄材料,并將其一頁頁分離、輸送。成像部5根據(jù)圖像信息在從記錄材料供給部4輸送來的片狀的記錄材料上面進行成像。在上述控制部2中,備有用于對在圖像讀取部3中被變換成電氣信號的圖像信息實施圖像處理、存儲圖像信息等的裝置。電話線路通信部6用于把所讀取的圖像信息經由電話線等向其它傳真機等發(fā)送,或接收從其它傳真機等發(fā)送過來的圖像信息等。網絡通信部7與電腦網絡連接,經由網絡進行圖像信息或文字信息等的發(fā)送和接收,對成像裝置進行遠程控制。操作部8顯示成像裝置的狀態(tài),并且是用戶為操作成像裝置而進行輸入等的部分。
如此構成的成像裝置,具有把由圖像讀取部3讀取的圖像信息通過成像部5向記錄材料輸出的復印功能,另外還可以借助網絡發(fā)揮作為電腦等的掃描器及打印機的功能。
下面,參照圖2概略說明成像裝置的內部構造。
如該圖所示,成像裝置主體M的下部設置有記錄材料供給部4,中間部設置有成像部5,上部設置有圖像讀取部3。如此,記錄材料供給部4收納多頁成像前的記錄材料S、一頁頁分離后向成像部5輸送。成像部5在從記錄材料供給部送來的記錄材料S上用電子照相方式形成圖像。圖像讀取部3為讀取原稿圖像的機構。
在記錄材料供給部4中,配置有二格可以適宜地應對定型的A3到A5的各種大小尺寸記錄材料S的盒式供紙輸送部41、42。記錄材料S收納于盒式供紙輸送部41中的卡盒43。補給記錄材料S時,把卡盒43從成像裝置主體M向正面(圖2中的表面?zhèn)?拉出進行。在盒式供紙輸送部41中,設置有搓紙輪44和分離輥45等。在供給記錄材料S時,搓紙輪44依箭頭P方向降下,按壓在裝載的多頁記錄材料S的最上面的記錄材料S上,并且按箭頭F指示的方向回轉,借此開始供給記錄材料S。被開始供給的最上面的記錄材料S,依靠分離輥45與其它記錄材料S分離后,沿箭頭D指示的方向被輸送,并依靠輸送輥46向對位輥51輸送,并在此處一度停止。
在成像部5中,設置有作為像載體的滾筒式的電子照相感光體(以下稱“感光鼓”)52。感光鼓52被沿圖2中的逆時針方向回轉驅動,充電輥(一次充電器)53使其表面被均勻地帶上規(guī)定的極性電位的電。充電后的感光鼓52的表面由激光掃描器(曝光裝置)54照射對應于圖像信息進行發(fā)光控制的激光,照射部分的電荷被除去而形成靜電潛像。顯影裝置55使微粒狀的調色劑靜電吸附于該靜電潛像上而將其顯影為調色劑像。
這樣,在感光鼓52上形成的調色劑像被轉印輥(轉印裝置)56轉印到由對準輥51按照規(guī)定的時機輸送來的記錄材料S的表面上。
轉印有調色劑像的記錄材料S被輸送到定影裝置57,在此被加熱、加壓,調色劑像被定影在其表面上。排紙輥58使形成有調色劑像的面朝向下面地,即所謂“正面向下”地將定影有調色劑像的記錄材料S排出到排紙托盤59上。
圖像讀取部3配備了由接觸型圖像傳感器讀取圖像的薄型平板狀掃描部31和自動原稿供給輸送部32。前者的平板狀掃描部31是一個光電信號轉換機構用光源34照射載置于原稿臺玻璃33上的原稿的與原稿臺玻璃33接觸一側的圖像面,同時通過由反射鏡及透鏡等構成的光學系統(tǒng)進行掃描,借此把原稿的光學圖像用CCD35等的光電轉換元件轉換成電氣信號。后者的自動原稿輸送部32是利用上述平板狀掃描部31的光學系統(tǒng)以及光電轉換元件部等將多頁的原稿一頁頁分離輸送進行讀取的機構。
下面,參照圖3~圖6說明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成像裝置的構成。另外,如圖3所示,在成像裝置主體M中,將前面定為A、背面定為B、右側面定為C、左側面定為D。
圖3為從正面A側且右側面C側的斜上方俯視成像裝置整體時的外觀斜視圖。如該圖所示,成像裝置自上而下順序配置有自動原稿供給輸送部32、平板狀掃描部31、成像部5以及記錄材料供給部4??紤]到用戶的操作性,操作部8配置在成像裝置主體M的正面A側、上方的平板狀掃描部31的前側。
圖4是將各模塊分離,從成像裝置正面A側且右側面C側的斜上方俯視其空間分離狀態(tài)的外觀斜視圖,用于表示將構成圖3中的成像裝置的各部分功能化的構成。自動原稿供給輸送部32、平板狀掃描部31、成像部5、記錄材料供給部4被模塊化,且自上而下依次層疊排列。
圖5為從背面B側且右側面C側的斜上方俯視圖3的成像裝置的外觀斜視圖。在成像部5的背面B側,安裝了后罩5A,另外在記錄材料供給部4的背面B側安裝了后罩47。
圖6是從背面B側且右側面C側的斜上方俯視圖3的成像裝置的從處于圖5的狀態(tài)取下后罩5A、47的狀態(tài)的外觀斜視圖。在上述后罩5A的內側,配置有包含控制部2的最重要部分的電路的控制基板21。另外,在成像裝置主體M的右側面C的后部下方配置有用于連接電源1和成像裝置外的來自電力公司等的電源等的電源線13。
電源1是形成為長方體狀的箱型單元,相對于高度(上下方向尺寸)及寬度(左右方向尺寸)而言,其厚度(前后方向尺寸)t較小地形成。由此,相對于設置于記錄材料供給部4背面B側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尺寸比較大、前后方向尺寸比較小的收納空間R,其在配置上的自由度變大。在電源1的內部組裝有轉換電壓的變壓器及將交流的來自電力公司的電源變?yōu)橹绷鞯恼麟娐贰⑦^電流保護電路等。在電源1上還設有用于與電源線13連接的輸入端口11以及把成像裝置外部的來自電力公司的電源與成像裝置內部的電源1連接、斷開的開關12。由于電源1還備置有變壓器及用于內藏元件的散熱的散熱板等,所以,其質量比其它的電氣系統(tǒng)單元要大。也就是說,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源部1是成像裝置內的多個電氣系統(tǒng)單元(未圖示)中質量最大的一個單元。還有,在本實施方式中,不僅在電氣系統(tǒng)單元中,即使在包含其它單元的情況下,電源部1也是作為質量最大的單元而構成的。這個電源1和控制基板21、其它電氣系統(tǒng)單元(未圖示)、電氣系統(tǒng)部件之間以電線直接或間接地連接。
另外如圖5所示,在后罩47的下部設置有左右方向的槽48。通過這個槽48可以把從成像裝置主體M的右側面C側伸出的電源線13引出至成像裝置主體M的左側面D面。
如圖7所示,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成像裝置也可以將電源1以左右反置的狀態(tài)安裝到記錄材料供給部4的背面B側的左側面D側。
如圖4所示,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成像裝置,將各個被模塊化了的記錄材料供給部4、成像部5、平板狀掃描器31以及自動原稿輸送部32自下而上依次疊置,構成裝置整體。
由此,可以簡單地改變記錄材料供給部4和成像部5的組合,所以對于開發(fā)人員而言,可以高效率地進行成像裝置的開發(fā)。另一方面,對于使用者的用戶而言,可以根據(jù)需要適宜地將記錄材料供給部4和成像部5進行組合,所以可以根據(jù)使用狀態(tài)構筑最合適的成像裝置。
另外,由于記錄材料供給部4和成像部5容易分離,可以高效率地進行回收利用之際的分解及解體。
進而,在構成成像裝置的單元中,作為質量最大的電氣系統(tǒng)單元的電源部1配置在位于最下部的記錄材料供給部4中,因此成像裝置整體的重心變低,從而提高了應對成像裝置的傾覆的平衡性,具有不容易傾覆的效果。
另外,通過把發(fā)熱量較大的電源部1與其它電氣系統(tǒng)單元分離配置,可以降低對其它電氣系統(tǒng)單元的熱影響。
如以上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將記錄材料供給部4與成像部5分體構成并將其組合,所以對于開發(fā)人員而言,可以高效率地進行成像裝置的開發(fā),另一方面,對于使用者而言,可以根據(jù)需要適宜地將記錄材料供給部4和成像部5進行組合,所以可以根據(jù)使用狀態(tài)構筑最合適的成像裝置。另外,回收利用之際的分解及解體變得容易。進而,把單元中質量最大的單元配置在位于下方的記錄材料供給部中,由此成像裝置整體的重心變低,從而提高了應對成像裝置的傾覆的平衡性,變得不容易傾覆。
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在技術思想內可以進行各種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成像裝置,包括收納記錄材料的記錄材料單元;配置于所述記錄材料單元的上部,并在由所述記錄材料單元供給的記錄材料上形成圖像的成像單元;向裝置供給電力的電源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單元作為與所述記錄材料單元一體的單元而構成,配置在所述成像單元的下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進一步具有控制裝置動作的電氣系統(tǒng)基板單元,所述電氣系統(tǒng)基板單元和所述成像單元構成為一體單元,配置在所述記錄材料單元的上方。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單元比所述電氣系統(tǒng)基板單元質量重。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單元配置在記錄材料單元后側。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連接于所述電源單元的電源線,并且所述記錄材料單元的側面有供電源線穿過的孔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部設置于所述記錄材料單元的兩個側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單元的上部具有排出記錄材料的排出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進一步具有在所述成像單元的上方讀取要被復印的原稿的圖像的讀取單元。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置面積較小的成像裝置。為此,本發(fā)明的成像裝置包括如下構成收納記錄材料的記錄材料單元;配置在上述記錄材料單元的上部,并在由上述記錄材料單元供給的記錄材料上形成圖像的成像單元以及向裝置供給電力的電源單元;向裝置供給電力的電源單元。其中上述電源單元和上述記錄材料單元構成為一體單元,配置在上述成像單元的下方。
文檔編號B65H1/00GK1469204SQ0314827
公開日2004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7月4日
發(fā)明者船越雅浩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