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紙幣存取款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在現(xiàn)金自動交易裝置等現(xiàn)金處理裝置中使用的紙幣存取款機。
背景技術(shù):
以往的紙幣存取款機在進行存款交易時,把顧客投入的紙幣中不能鑒別出幣種的拒收紙幣輸送到取款暫時保留部中進行收集,并把所收集的拒收紙幣疊原樣地輸送到紙幣返還部。另外,在進行取款交易時也一樣,將與取款金額相應的紙幣輸送到取款暫時保留部進行收集,并把所收集的紙幣疊原樣地輸送到紙幣返還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3-226442號公報(段落0047~0051、圖1)但是,在上述的以往技術(shù)中,在取款交易中,由于是把向顧客支付的紙幣輸送到取款暫時保留部進行收集,然后把該收集的紙幣以成疊的狀態(tài)輸送到取款口,所以延長了交易所花費的時間。
為此,在進行取款交易時,將紙幣逐張地直接輸送到取款口進行收集,在完成了與取款金額相應的紙幣的輸送后,打開設置在取款口處的門,支付給顧客,由此,可縮短與顧客的交易時間,實現(xiàn)高效率化。
此時,為了防止所收集的紙幣產(chǎn)生收集阻塞,在取款口的近前形成了紙幣輸送路,使紙幣在其輸送方向的上下方向上起伏,但形成了起伏的紙幣輸送路雖然在紙幣為單張時可以通過,但由于成疊的紙幣的厚度越厚其剛性越強,所以存在以下問題紙幣疊不能彎曲而形成起伏,在紙幣輸送路的中途發(fā)生阻塞而不能進行輸送。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解決上述的問題,提供一種裝置,該裝置用于在逐張地輸送并收集紙幣時防止收集阻塞,并且在成疊輸送紙幣時防止在紙幣輸送路的中途發(fā)生阻塞而不能輸送的情況。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紙幣存取款機,具有輸送紙幣的上下輸送帶;和收集被該上下輸送帶夾持輸送的紙幣,并交付給顧客的紙幣返還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壓桿,該壓桿在由上述上下輸送帶逐張地輸送紙幣時,按壓該紙幣的中央附近;在由上述上下輸送帶以成疊的狀態(tài)輸送紙幣時,使上述壓桿退避到與所輸送的紙幣疊不接觸的位置。
由此,本發(fā)明可獲得如下的效果,即,通過利用壓桿按壓紙幣,使其形成U字形狀,以中間彎曲的狀態(tài)收集在紙幣返還部中,所以,可防止收集阻塞的發(fā)生,并且在成疊輸送紙幣時,通過使壓桿退避,可防止壓桿碰到紙幣疊而妨礙輸送。
圖1是表示實施例1的紙幣存取款機的說明圖。
圖2是從箭頭A方向觀察實施例1的紙幣存取款機的向視圖。
圖3是表示輸送拒收紙幣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4是表示輸送向顧客支付的紙幣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5是表示利用壓桿和施彎凸臺使之中間彎曲的紙幣的說明圖。
圖6是表示實施例2的紙幣存取款機的說明圖。
圖7是表示實施例2的紙幣限制部件的說明圖。
圖8是表示實施例3的紙幣存取款機的說明圖。
圖9是表示實施例3的輸送拒收紙幣疊時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10是表示實施例3的以單張輸送紙幣時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中1-紙幣存取款機;2-紙幣返還部;3-輸送路;4、5-上輸送輥;6-張緊輥;6a-旋轉(zhuǎn)軸;7-上輸送帶;8-上帶部;9、10-下輸送輥;11-下輸送帶;12-下帶部;13、14-彈簧;15-壓桿;16-壓桿限制部件;17-紙幣限制部件;19-施彎凸臺;20-曲面;21-支撐面;22-紙幣疊收集部;31、33-輸送輥;32-第1輥軸;34-第2輥軸;36-同步帶;36a-突起部;37-帶輪;39-軸齒輪;41-可動式齒輪;42-輸入軸齒輪;43-中間軸;43a-中間輥;46-下輸送軸;47-下輸送輥;49-可動輥;55-齒輪帶輪;56-可動齒輪帶輪;57-傳送帶;58-葉片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紙幣存取款機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1是表示實施例1的紙幣存取款機的說明圖,圖2是從箭頭A方向觀察實施例1的紙幣存取款機的向視圖。
在圖1中,1是紙幣存取款機。
2是紙幣返還部,在存款交易或存入交易等顧客投入紙幣的交易中,收集由未圖示的鑒別部不能鑒別的拒收紙幣,除此以外,在顧客的取款交易中,收集向顧客支付的紙幣,通過打開未圖示的門,把拒收紙幣或取款紙幣交付給顧客。
3是輸送路,由掛套在上輸送輥4、5上的環(huán)狀上輸送帶7等的上帶部8、和掛套在下輸送輥9、10上的環(huán)狀下輸送帶11等的下帶部12構(gòu)成,利用上輸送帶7和下輸送帶11夾持紙幣,并旋轉(zhuǎn)到向紙幣返還部2輸送的方向,以規(guī)定的速度將該紙幣輸送到紙幣返還部2。
上輸送輥4、5,按照其標記符號的從小到大的順序,配置在紙幣返還部2的一側(cè),通過在上輸送輥4上安裝彈簧13,使其在朝向下方的彈簧力的作用下,位置下降。
6是張緊輥,如圖2所示,其在上輸送輥4、5之間,以規(guī)定的間隔并排配置2個,并且可上下移動。該張緊輥6安裝有彈簧14,在朝向下方的彈簧力的作用下,其位置下降。
下輸送輥9配置在上輸送輥4與張緊輥6之間的下方,下輸送輥10配置在上輸送輥5與張緊輥6之間的下方。
上輸送帶7在張緊輥6受到彈簧14的朝向下方的彈簧力的作用而位置下降時,成為被下壓成壓在下輸送帶11上而彎曲的狀態(tài)。
由此,輸送路3在紙幣的輸送方向形成上下起伏。
下帶部12以下輸送帶11與上輸送帶7平行的狀態(tài)為基準狀態(tài),構(gòu)成為下輸送輥10移動,使得下輸送帶11以下輸送輥9為旋轉(zhuǎn)中心向下方旋轉(zhuǎn),由此形成了上帶部8與下帶部12之間的空間。
上述的上帶部8與下帶部12之間的空間,作為用于收集紙幣疊的紙幣疊收集部而發(fā)揮作用。
15是壓桿,其如圖2所示,被旋轉(zhuǎn)自如地安裝在張緊輥6的旋轉(zhuǎn)軸6a上的張緊輥6之間,在未圖示的彈簧的作用下,通常傾斜成使上輸送輥4側(cè)的端部突出到下輸送輥9之間,由此來按壓通過輸送路3的紙幣的中央附近。
另外,壓桿15的長度被定為,使其突出到下輸送輥9之間的端部的前端位于下輸送輥9的正上方,或比正上方稍微偏向于紙幣輸送方向的上游側(cè)。
16是壓桿限制部件,其位于壓桿15的上輸送輥5側(cè)的端部上方,限制圖1中的壓桿15向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
17是紙幣限制部件,避免與下輸送帶11發(fā)生干涉地設置在限制部件軸17a上,該限制部件軸17a轉(zhuǎn)動自如地設置在未圖示的下帶部12的邊框上。在使下帶部12向下方旋轉(zhuǎn)而形成紙幣疊收集部時,連動地向圖1所示的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而在垂直方向立起,由此使向紙幣疊收集部收集的紙幣的輸送方向的前端對齊。
在圖2中,19是與下輸送輥9成為一體的施彎凸臺,其直徑大于下輸送輥9的直徑。
因此,被輸送的紙幣在通過了施彎凸臺19后,其在輸送方向上的左右兩端翹起而中間彎曲地被收集到紙幣返還部2。
下面,對上述構(gòu)造的作用進行說明。
在與顧客之間進行紙幣的存款交易時,把由顧客投入的紙幣輸送到鑒別部進行幣種的鑒別,對于被鑒別出幣種的紙幣,根據(jù)幣種輸送到未圖示的不同幣種的紙幣收納部,把不能鑒別出幣種的拒收紙幣返還給顧客。
為此,使處于基準狀態(tài)的下帶部12的下輸送輥10側(cè)下降,與其連動地使紙幣限制部件17向上方旋轉(zhuǎn),形成紙幣疊收集部,從而把從輸送路3的上游輸送來的拒收紙幣收集在紙幣疊收集部中。
然后,在收集了全部的拒收紙幣,并使下帶部12還原到基準狀態(tài)時,拒收紙幣疊被夾在上輸送帶7與下輸送帶11之間,利用該紙幣疊的厚度,抵抗彈簧14的彈簧力將張緊輥6頂起。
這里,圖3是表示輸送拒收紙幣時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
如圖3所示,張緊輥6被頂起,使得下輸送帶11的撓曲消失,因此,輸送路3的起伏部位成為接近平坦的狀態(tài)。
這里,壓桿15由于安裝在張緊輥6的旋轉(zhuǎn)軸6a上,所以與張緊輥6一同被頂起,但由于上輸送輥5側(cè)的端部被壓桿限制部件16所限制而不能向上方移動,所以上輸送輥4側(cè)的端部向上方旋轉(zhuǎn),離開下帶部12。
輸送路3把所夾持的拒收紙幣疊輸送到紙幣返還部2,由此將拒收紙幣收集在紙幣返還部2中,通過打開紙幣返還部2的門而將拒收紙幣返還給顧客。
另一方面,在與顧客之間進行紙幣的取款交易時,從未圖示的不同紙幣的紙幣收納部中導出、并從輸送路3的上游輸送來的紙幣,夾在上帶部8與下帶部12之間繼續(xù)進行輸送。
這里,圖4是表示輸送向顧客支付的紙幣時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5是表示利用壓桿和施彎凸臺使之中間彎曲了的紙幣的說明圖。
如圖4所示,被輸送的紙幣在通過張緊輥6的下方,并被帶到下輸送輥9的上方時,一邊被處于向下輸送輥9側(cè)傾斜的狀態(tài)的壓桿15按壓中央附近,一邊由與下輸送輥9成為一體的施彎凸臺19使兩端部翹起。
因此,如圖5所示,紙幣成被強制彎曲成U字狀的狀態(tài),并在此狀態(tài)下被送到紙幣返還部2進行收集。
如上所述,本實施例中,在逐張輸送紙幣的情況下,在由施彎凸臺使該紙幣的兩端部翹起時,利用壓桿按壓紙幣的中央附近,切實地使紙幣形成U字狀,成為中間彎曲的狀態(tài),因此可防止在被收集到紙幣返還部時發(fā)生收集阻塞。
另外,在如拒收紙幣等那樣成疊地輸送紙幣的情況下,通過利用紙幣疊的厚度頂起安裝有壓桿的旋轉(zhuǎn)軸,使壓桿退到不與成疊的紙幣接觸的位置,所以可防止因壓桿與紙幣疊接觸而妨礙輸送。
另外,在把紙幣疊夾持在上帶部與下帶部之間的情況下,由于使下輸送帶撓曲的上輸送輥被頂起,所以在輸送方向形成了上下起伏的輸送路成為接近平坦的狀態(tài),可防止紙幣疊在輸送路的中途被阻塞。
本實施例的紙幣存取款機的構(gòu)造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但在本實施例中,在紙幣限制部件17旋轉(zhuǎn)而朝向上方時,將張緊輥6向上方頂起。
圖6是表示實施例2的紙幣存取款機的說明圖,圖7是實施例2的紙幣限制部件17的動作的說明圖。
在圖6、圖7中,紙幣限制部件17被配置在其旋轉(zhuǎn)支點位于上述旋轉(zhuǎn)軸6a的正下方的位置,并且由圓弧面20和平坦的支撐面21構(gòu)成前端,旋轉(zhuǎn)支點配置在旋轉(zhuǎn)軸6a的下方。
由此,在紙幣限制部件17與下帶部12的旋轉(zhuǎn)連動地向上方進行了旋轉(zhuǎn)時,首先,圓弧面20與旋轉(zhuǎn)軸6a抵接,將旋轉(zhuǎn)軸6a頂起,在旋轉(zhuǎn)到垂直方向時,旋轉(zhuǎn)軸6a被支撐在支撐面21的上面。
旋轉(zhuǎn)軸6a支撐在支撐面21上,使得張緊輥6成為被頂起而離開撓曲的上輸送帶7和下輸送帶11的狀態(tài)。
在圖7中,22是下帶部12旋轉(zhuǎn)而在與上帶部8之間展開的空間,是紙幣疊收集部,如上述的實施例1中所示的拒收紙幣那樣,在把紙幣以成疊的狀態(tài)輸送到紙幣返還部2的情況下,收集該成疊的紙幣。
下面,對上述構(gòu)造的作用進行說明。
另外,由于本實施例中的關(guān)于存取款交易的動作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在與顧客之間進行紙幣的存款交易時,把由顧客投入的紙幣輸送到鑒別部進行幣種的鑒別,對于被鑒別出幣種的紙幣,根據(jù)其幣種輸送到未圖示的不同幣種的紙幣收納部,把不能鑒別出幣種、或者因為分離不良而歪斜或2張重疊等不適合進行收集的拒收紙幣返還給顧客。
為此,使處于基準狀態(tài)的下帶部12的下輸送輥10側(cè)下降,與其連動地使紙幣限制部件17向上方旋轉(zhuǎn),形成紙幣疊收集部22,從而把從輸送路3的上游輸送來的拒收紙幣收集在紙幣疊收集部22中。
此時,如圖7所示,旋轉(zhuǎn)軸6a沿著紙幣限制部件17的圓弧面20被頂起,使紙幣限制部件17旋轉(zhuǎn)到垂直方向的位置,并停止,此時成為由支撐面21頂起了旋轉(zhuǎn)軸6a的狀態(tài)。
由此,因為張緊輥6被頂起而離開上輸送帶7和下輸送帶11,所以如圖7所示,紙幣限制部件17的輸送方向的下游側(cè)的空間擴大,使得紙幣疊收集部22進一步增大。
然后,從輸送路3的上游輸送來的拒收紙幣被送到上帶部8與下帶部12之間,收集于下帶部12。
然后,在收集了全部的拒收紙幣后,通過使下帶部12還原到基準狀態(tài),來使紙幣限制部件17向下方旋轉(zhuǎn),但張緊輥6成為因所收集的拒收紙幣疊的厚度而被頂起的狀態(tài)。
張緊輥6被頂起,使得下輸送帶11的撓曲消失,因此,輸送路3的形成了起伏的部位成為接近平坦的狀態(tài)。
這里,壓桿15由于被安裝在張緊輥6的旋轉(zhuǎn)軸6a上,所以與張緊輥6一同被頂起,但由于上輸送輥5側(cè)的端部被壓桿限制部件16所限制而不能向上方移動,所以上輸送輥4側(cè)的端部向上方旋轉(zhuǎn),離開下帶部12。
輸送路3把所夾持的拒收紙幣疊輸送到紙幣返還部2,由此將拒收紙幣收集在紙幣返還部2中,通過打開紙幣返還部2的門將拒收紙幣返還給顧客。
在完成了拒收紙幣的輸送后,通過打開未圖示的門,將拒收紙幣返還給顧客。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在本實施例中,不僅具有與實施例1相同的效果,而且,由于在收集拒收紙幣時使紙幣限制部件旋轉(zhuǎn)立起,此時,由該紙幣限制部件頂起上輸送輥,擴展了與紙幣限制部件相比更靠向輸送方向的下游側(cè)的空間,所以可防止因以下情況所導致的收集阻塞,即,當在比紙幣限制部件更靠向下游的下游側(cè),紙幣進入的間隙窄時,在傾斜的狀態(tài)下送到紙幣疊收集部的拒收紙幣的前端部,被夾在變窄了的輸送用帶之間,并在傾斜的狀態(tài)下停止,而與后續(xù)的紙幣相撞,由此造成收集阻塞。
另外,由于頂起上輸送輥,使得收集了拒收紙幣時的成為頂部的上輸送帶的高度增高,能擴展紙幣疊收集部,所以可增加拒收紙幣的可收集張數(shù)。
圖8是表示實施例3的輸送路的立體圖。
在圖8中,本實施例的上帶部8包括第1輥軸32,配置有多個輸送輥31;第2輥軸34,在紙幣的輸送方向的上游側(cè)與第1輥軸32平行排列,并且安裝有與上述輸送輥31相對配置的多個輸送輥33;和掛套在上述輸送輥31、33上的上輸送帶7等。
另外,輸送輥31、33安裝有單向離合器,由此,在第1輥軸32和第2輥軸34向圖8所示的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時,第1輥軸32和第2輥軸34一體地旋轉(zhuǎn),相對于逆時針方向的旋轉(zhuǎn),為空轉(zhuǎn)。
另外,第1輥軸32和第2輥軸34安裝有用于在相互之間掛套環(huán)狀同步帶36的帶輪37。
在該同步帶36上設有朝向外側(cè)突出的突起部36a,該突起部36a接觸紙幣,由此將該紙幣推出。
在第2輥軸34上,具有與可動式齒輪41嚙合的軸齒輪39,來自可動式齒輪41的旋轉(zhuǎn)被傳遞到該軸齒輪39。
可動式齒輪41構(gòu)成為始終與軸齒輪39嚙合,并且利用未圖示的驅(qū)動機構(gòu),在與配置在下方的輸入軸齒輪42嚙合的位置和脫離的位置之間移動。
輸入軸齒輪42安裝在未圖示的驅(qū)動馬達上,在驅(qū)動馬達的驅(qū)動下旋轉(zhuǎn),在與可動式齒輪41嚙合時,通過可動式齒輪41、軸齒輪39,將旋轉(zhuǎn)傳遞到第2輥軸34。
然后,第2輥軸34旋轉(zhuǎn),該旋轉(zhuǎn)通過同步帶36傳遞到第1輥軸32,使得第1輥軸32與第2輥軸34同步旋轉(zhuǎn)。
43是中間軸,配置在上述第1輥軸32與第2輥軸34之間,使得與該兩軸平行,而且從上輸送帶7中穿過。另外,中間軸43在穿插于上輸送帶7中的部位,可旋轉(zhuǎn)地安裝有中間輥43a,而且在中央部配置有本實施例的壓桿15。
中間軸43與上述實施例1、實施例2所示的張緊輥6一樣,位置因未圖示的彈簧的向下方的彈簧力而下降。
由此,位置下降了的中間輥43a按壓上輸送帶7和下輸送帶11,使其呈撓曲狀態(tài)。
壓桿15與上述各實施例一樣,旋轉(zhuǎn)自如地安裝在中間軸43上,通過利用未圖示的彈簧使其傾斜,使得向下帶部12突出,來按壓通過輸送路3的紙幣的中央附近。另外,壓桿15由于其輸送方向上游側(cè)的端部受到未圖示的壓桿限制部件的限制,所以其向圖8中的順時針方向的旋轉(zhuǎn)受到限制。
本實施例的下帶部12包括在第1輥軸32的下方平行配置的下輸送軸46;在各輸送輥31的下方,安裝在下輸送軸46上的下輸送輥47;和比下輸送輥47更靠向紙幣輸送方向的上游側(cè)、與下輸送輥47之間掛套有環(huán)狀的下輸送帶11的可動輥49等。
下帶部12以下輸送帶11與上輸送帶7平行的狀態(tài)為基準狀態(tài),構(gòu)成為可動輥49移動,使得下輸送帶11以下輸送軸46為旋轉(zhuǎn)中心向下方旋轉(zhuǎn),由此,形成了上帶部8與下帶部12之間的空間。
55是齒輪帶輪,安裝在下輸送軸46上,與位于輸送方向上游側(cè)的可動齒輪帶輪56之間掛套有環(huán)狀的傳送帶57。
可動齒輪帶輪56構(gòu)成為利用未圖示的驅(qū)動機構(gòu),能夠在與上述輸入軸齒輪42嚙合的位置、和下降到下方而脫離輸入軸齒輪42的位置之間移動。
因此,在可動齒輪帶輪56與輸入軸齒輪42嚙合的情況下,當輸入軸齒輪42被驅(qū)動時,其旋轉(zhuǎn)通過可動齒輪帶輪56、傳送帶57、齒輪帶輪55被傳遞到下輸送軸46。
然后,下輸送軸46的旋轉(zhuǎn),使下輸送輥47、下輸送帶11以及可動輥49旋轉(zhuǎn)。
58是葉片部,安裝在下輸送軸46上,隨著下輸送軸46一同旋轉(zhuǎn),由此進行以下的動作將被送到紙幣返還部中的紙幣敲落而進行收集,對收集的紙幣進行按壓。
下面,對上述構(gòu)造的作用進行說明。
在與顧客之間進行紙幣的存款交易時,把由顧客投入的紙幣輸送到鑒別部進行幣種的鑒別,對于被鑒別出幣種的紙幣,根據(jù)其幣種輸送到未圖示的不同幣種的紙幣收納部,把不能鑒別幣種的拒收紙幣返還給顧客。
為此,使可動輥49下降,以使處于基準狀態(tài)的下帶部12向下方傾斜,與上述實施例2同樣地在上帶部8與下帶部12之間形成用于收集拒收紙幣的紙幣疊收集部,并在該處收集拒收紙幣。
此時,使可動式齒輪41和可動齒輪帶輪56在不與輸入軸齒輪42嚙合的位置待機,使得不驅(qū)動上帶部8和下帶部12。
輸送來的拒收紙幣被送入上帶部8與下帶部12之間,并收集到紙幣疊收集部。
然后,把顧客投入的紙幣輸送到不同幣種的紙幣收納部,在全部的拒收紙幣被收集到紙幣疊收集部中后,使下帶部12還原成基準狀態(tài),由此中間輥43a和中間軸43因拒收紙幣疊的厚度而被頂起。
中間輥43a被頂起的上輸送帶7和下輸送帶11的撓曲被緩和而成為接近平坦的狀態(tài)。
另外,安裝在中間軸43上的壓桿15也被頂起。此時,由于其在紙幣輸送方向的上游側(cè)的端部受到限制,所以被頂起的中間輥43a的向下帶部12突出的端部向上方旋轉(zhuǎn),使得離開下帶部12。
這里,圖9是表示實施例3的輸送拒收紙幣疊時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
如圖9所示,在輸送拒收紙幣疊時,通過預先將可動式齒輪41和可動齒輪帶輪56移動到與輸入軸齒輪42嚙合的位置,將輸入軸齒輪42被驅(qū)動時的旋轉(zhuǎn)通過可動式齒輪41和可動齒輪帶輪56分別傳遞到第1輥軸32和第2輥軸34,使上輸送帶7和下輸送帶11同時旋轉(zhuǎn)。
這是由于在輸送紙幣疊時,如果上輸送帶7或下輸送帶11的任意一者停止或成為從動狀態(tài),則將導致紙幣疊的錯位,所以,如果不使上輸送帶7和下輸送帶11同時旋轉(zhuǎn),則不能在保持紙幣疊的狀態(tài)下輸送紙幣。
另外,此時由于第1輥軸32旋轉(zhuǎn),所以同步帶36也旋轉(zhuǎn)。
然后,夾在上帶部8與下帶部12之間的拒收紙幣疊被輸送到未圖示的紙幣返還部,在完成了輸送后,通過打開紙幣返還部的門,將拒收紙幣返還給顧客。
下面,對與顧客之間進行紙幣的取款交易的情況進行說明。
在上述的存款交易中,是在把拒收紙幣收集在紙幣疊收集部中之后,將該收集的拒收紙幣疊輸送到紙幣返還部,而在取款交易中,是將從不同幣種的紙幣收納部一張一張地導出的紙幣直接輸送到紙幣返還部。
這里,圖10是表示實施例3的以單張輸送紙幣時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
如取款交易那樣,在把向顧客支付的紙幣一張一張地輸送到紙幣返還部中時,如圖10所示,可動式齒輪41在不與輸入軸齒輪42嚙合的位置待機,使可動齒輪帶輪56移動到與輸入軸齒輪42嚙合的位置。
由此,輸入軸齒輪42被驅(qū)動時的旋轉(zhuǎn)通過可動齒輪帶輪56傳遞到第2輥軸34,使下輸送帶11旋轉(zhuǎn)。
然后,從下輸送帶11的上游輸送來的紙幣通過旋轉(zhuǎn)的下輸送帶11被進一步輸送。
此時,由于中間輥43a按壓上輸送帶7和下輸送帶11,使得上輸送帶7與下輸送帶11成為接觸的狀態(tài),所以下輸送帶11的旋轉(zhuǎn)通過上輸送帶7被傳遞到輸送輥31、33。
此時,被傳遞到輸送輥31、33的旋轉(zhuǎn)方向是單向離合器相對于第1輥軸32和第2輥軸34空轉(zhuǎn)的旋轉(zhuǎn),所以第1輥軸32和第2輥軸34保持靜止的狀態(tài)。
因此,同步帶36成為靜止的狀態(tài)。
然后,在紙幣通過中間輥43a的下方,帶到齒輪帶輪55的上方時,由壓桿15按壓其中央附近,強制地使其形成U字狀,并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把其送到紙幣返還部2進行收集。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在本實施例中,不僅具有上述實施例1的效果,而且,由于在上帶部的輸送輥上安裝單向離合器,在以單張輸送紙幣時,不使第1輥軸和第2輥軸旋轉(zhuǎn),而利用輸送輥的空轉(zhuǎn)使上輸送帶從動旋轉(zhuǎn),因此,雖然在輸送紙幣疊時必須對上輸送帶和下輸送帶這兩者進行驅(qū)動,但在以單張輸送紙幣時,可防止因上輸送帶與下輸送帶的表面產(chǎn)生速度差而不能進行良好的輸送,在以紙幣疊輸送紙幣時和以單張輸送紙幣時都能夠進行良好狀態(tài)的輸送。
另外,以往為了對同步帶進行定位等,需要使上輸送帶與同步帶的驅(qū)動相互獨立,通常,在上輸送帶和下輸送帶、以及同步帶的驅(qū)動傳遞中使用與輸入軸齒輪嚙合的3個齒輪,但通過把單向離合器內(nèi)置于輸送輥中,能夠只通過可動式齒輪來兼顧進行上輸送帶與同步帶的驅(qū)動傳遞,從而可簡化構(gòu)造。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紙幣存取款機,具有輸送紙幣的上下輸送帶;和收集被該上下輸送帶夾持輸送的紙幣,并交付給顧客的紙幣返還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壓桿,該壓桿在由上述上下輸送帶逐張地輸送紙幣時,按壓該紙幣的中央附近,在由上述上下輸送帶以成疊的狀態(tài)輸送紙幣時,使上述壓桿退避到不與被輸送的紙幣疊接觸的位置。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紙幣存取款機,其特征在于,具有上下可動的輥,該上下可動的輥壓下上述上輸送帶的一部分,使之壓在上述下輸送帶上;與該輥同軸配置上述壓桿,在上述輥被由上述上下輸送帶輸送的紙幣疊頂起時,使上述壓桿避開。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紙幣存取款機,其特征在于,在向上述紙幣返還部成疊輸送紙幣時,通過使上述下輸送帶的紙幣輸送方向的上游側(cè)下降,在上述上下輸送帶之間形成收集紙幣的空間,設置使收集在該空間內(nèi)的紙幣的前端對齊的紙幣限制部件,在形成上述空間時,利用上述紙幣限制部件頂起上述輥。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紙幣存取款機,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轉(zhuǎn)的輸入軸齒輪;移動到與該輸入軸齒輪嚙合的位置而將旋轉(zhuǎn)傳遞到上述上輸送帶的齒輪;和移動到與上述輸入軸齒輪嚙合的位置而將旋轉(zhuǎn)傳遞到上述下輸送帶的齒輪帶輪,在向上述紙幣返還部成疊輸送紙幣時,使上述齒輪和上述齒輪帶輪與上述輸入軸齒輪嚙合,在逐張輸送紙幣時,只使上述齒輪帶輪與上述輸入軸齒輪嚙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紙幣存取款機,在逐張輸送紙幣并收集時可防止發(fā)生收集阻塞,并且在成疊輸送紙幣時可防止在紙幣輸送路的中途發(fā)生阻塞而不能輸送的情況。該紙幣存取款機(1)具有上輸送帶(7)、下輸送帶(11)和紙幣返還部(2),其特征在于,具有壓桿(15),該壓桿(15)在由上輸送帶(7)和下輸送帶(11)逐張輸送紙幣時,按壓該紙幣的中央附近,在由上輸送帶(7)和下輸送帶(11)以成疊的狀態(tài)輸送紙幣時,使壓桿(15)退避到不與紙幣疊接觸的位置。
文檔編號B65H5/08GK101054136SQ200610168090
公開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4月11日
發(fā)明者高田敦, 利谷一 申請人:沖電氣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