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折疊方形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方形盒子,具體涉及一種在非使用狀態(tài)可以折疊起 來的可折疊方形盒。
技術背景傳統(tǒng)采用紙質或其它材料制成的方形盒體,在制造、儲運、使用過程都 是以三維立體形態(tài)存在的,即在制造者、儲運者、使用者手中都是不可折疊 的。這樣,在運輸、儲存過程或閑置過程需要占用大量空間,耗費大量成本。 同時,中空的盒體在運輸過程中容易由于外力的意外碰撞、擠壓而損壞。為解決這個問題,人們設計了一些款式的可折疊盒,但這些可折疊盒存 在以下問題1、結構復雜;2、從折疊形態(tài)演變到三維形態(tài)的步驟、從三維 形態(tài)演變到折疊形態(tài)的步驟均比較麻煩,存在不易演變的缺點。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可折疊方形 盒,它結構簡單,從折疊形態(tài)演變?yōu)槿S立體形態(tài)和從三維立體形態(tài)演變?yōu)?折疊形態(tài)的操作步驟簡單容易。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可折疊方形盒包括一底面和四面硬質的 側壁,其主要特點在于,每相鄰兩側壁之間在轉角位置形成可折疊連接;在 其中兩面相對側壁的中間位置設有豎向折疊線;每條豎向折疊線將對應的側 壁分為兩部分,兩部分之間在豎向折疊線位置形成可折疊連接;所述底面采 用柔軟面料制成。所述底面可以采用紡織面料制成。上述兩面設有折疊線的側壁的長度是另兩面?zhèn)缺陂L度的兩倍。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效果
1、 本實用新型的可折疊方形盒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2、 從三維立體形態(tài)可以非常容易地轉化演變?yōu)檎郫B形態(tài),從折疊形態(tài)也可以非常容易地轉化三維立體形態(tài),操作步驟簡單容易;3、設有折疊線的兩面?zhèn)缺诘拈L度是另兩面?zhèn)缺诘拈L度的兩倍,則該盒體 可以折疊成為體積較小的正方形的小盒。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具體實施例在使用狀態(tài)下的三維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可折疊方形盒在折疊過程中的中間狀態(tài)示意圖。圖3是圖1中可折疊方形盒折疊基本到位后的折疊形態(tài)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具體實施例的盒體折成為體積較小的正方形小盒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圖1、圖2所示的可折疊方形盒包括一底面5和四面硬質的側壁(前側 壁、后側壁、左側壁3、右側壁4),其中前側壁分為兩部分ll、 12,在兩部 分ll、 12中間位置設有豎向折疊線13,兩部芬ll、 12之間在豎向折疊線13 位置形成可折疊連接。后側壁分為兩部分21、 22,后側壁中間位置設有豎向 折疊線23,兩部分21、 22之間在豎向折疊線23位置形成可折疊連接。底面 5采用柔軟的紡織面料制成。每相鄰兩側壁之間在轉角位置形成可折疊連接。圖2、圖3所示,當要將上述盒體從三維立體形態(tài)轉化為折疊形態(tài)時, 可以將前側壁兩部分沿豎向折疊線13向內折疊,同時將后側壁兩部分沿豎向 折疊線23向內折疊,折疊過程和方法如圖2所示,折疊基本到位后的形態(tài)如 圖3所示。實施例二該可折疊方形盒中,設有折疊線的前后側壁的長度是左右側壁3、 4的長 度的兩倍,其余與實施例一相同。該盒體可以折疊成為體積較小的正方形的 小盒,折疊方法和折疊后最終形態(tài)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相鄰硬質板材之間的可折疊連接關系可以是在兩板材 表面之間黏結柔軟紙片或其它柔性薄片材料而形成,或在相鄰板材之間設置轉軸、合頁等連接件而形成,等等,
權利要求1.一種可折疊方形盒,包括一底面和四面硬質的側壁,其特征在于每相鄰兩側壁之間在轉角位置形成可折疊連接;在其中兩面相對側壁的中間位置設有豎向折疊線;每條豎向,折疊線將對應的側壁分為兩部分,兩部分之間在豎向折疊線位置形成可折疊連接;所述底面采用柔軟面料制成。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方形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采 用紡織面料制成。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疊方形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兩 面設有折疊線的側壁長度是另兩面?zhèn)缺陂L度的兩倍。
專利摘要一種可折疊方形盒,包括一底面和四面硬質的側壁,每相鄰兩側壁之間在轉角位置形成可折疊連接;在其中兩面相對側壁的中間位置設有豎向折疊線;每條豎向折疊線將對應的側壁分為兩部分,兩部分之間在豎向折疊線位置形成可折疊連接;所述底面采用柔軟面料制成。本實用新型的可折疊方形盒結構簡單,從折疊形態(tài)演變?yōu)槿S立體形態(tài)和從三維立體形態(tài)演變?yōu)檎郫B形態(tài)的操作步驟簡單容易,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B65D6/16GK201099395SQ20072017160
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9月1日
發(fā)明者陳南濤 申請人:陳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