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氣動管道傳輸?shù)慕邮辗椒把b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氣動管道物流傳輸領域,尤其涉及接收部分。
背景技術:
專利號為03105202. 9的傳票設備接收方法及裝置的接收方法為
1、傳輸載體在氣壓的作用下運動至接收艙時被接收艙側壁上進入的負壓氣流吸 附在接收艙壁上 2、處在接收狀態(tài)的接受裝置檢測到傳輸載體到達負壓氣源管口處并被吸附主時, 主控機關閉負壓氣源; 3、然后主控機將出傳輸載體門打開,傳輸載體從出口滑出。 其門的打開靠主控機將傳輸載體門打開,傳輸載體從出口滑出。這樣控制點多易
發(fā)生故障,不利于大面積推廣。 本發(fā)明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容
是這樣的實現(xiàn)的在接收艙壁上開負壓氣體進氣孔與負壓氣源相連;
當有任務傳輸時,傳輸系統(tǒng)內加入負壓氣體壓力,使傳輸載體向接收端運動,接收端負壓氣
源管打開,使傳輸載體經過傳輸管道在運動到接收端時,接收端用負壓氣流將傳送載體直
接吸附在接收艙管壁上;控制機關閉風機;然后傳輸器靠自重自動從此處落出。
即一種氣動管道傳輸?shù)慕邮辗椒ǎ砂l(fā)送端開始發(fā)送經過傳輸管道到達接收端
時,其特征在于 A、接收端用負壓氣流將傳輸器直接吸附在接收艙管壁上; B、控制機關閉風機; C、然后傳輸器自動從此處落出。 優(yōu)選地 傳輸器接收過程中獲得一重力勢能,以提高開門的力。
優(yōu)選地 A、設接收艙上管壁高于傳輸管道上管壁高;接收端用負壓氣流將傳輸器直接吸附
在接收艙上邊的管壁上,因此將傳輸器吸高一點,以提高開門的力; B、控制機關閉風機; C、然后傳輸器自動從此處落出。 優(yōu)選地 步驟C、然后傳輸器被氣流吹力自動從此處落出。
優(yōu)選地 步驟C、然后傳輸器靠自重自動從此處落出。
優(yōu)選地 在接近于接收工作站的兩端開有進氣孔,用于減緩接收時的速度。
進一步地 —種氣動管道傳輸?shù)慕邮昭b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負壓進氣孔,開在接收艙內通道 管壁上,此孔小于傳輸器,用于從此處進入負壓氣流將運動到此處的倒送桶吸??;包括傳送 捅落出孔,開在接收艙下側,此孔大于傳輸器,用于能讓傳輸器從此處自動落出到接收裝置
4外;包括門,安裝在接收艙內的傳送通道的下側的傳輸器落出孔處,為鉸軸連接,軸的另一 端設有配重,用于在配重力的作用下關閉,且關閉時能使其密封,在傳輸器的壓力下可以打 開將傳輸器釋放出來;包括接收艙,串接在管道上,是管道的一部分,艙壁與傳送通道為同 軸心同半徑,接收艙與傳輸器為動配合,用于連接管道,和支撐接收端的其它部件。
進一步地 包括負壓進氣孔,開在接收艙內通道管壁上,此孔小于傳輸器,用于從此處進入負 壓氣流將運動到此處的倒送桶吸?。话▊魉屯甭涑隹?,開在接收艙下側,此孔大于傳輸 器,用于能讓傳輸器從此處自動落出到接收裝置外;包括門,安裝在接收艙內的傳送通道的 下側的傳輸器落出孔處,為鉸軸連接,包括彈性元件,安裝在門或軸或管道壁上,用于在彈 性力的作用下關閉,且關閉時能使其密封,在傳輸器的壓力下可以打開將傳輸器釋放出來; 包括接收艙,串接在管道上,是管道的一部分,艙壁與傳送通道為同軸心同半徑,接收艙與 傳輸器為動配合,用于連接管道,和支撐接收端的其它部件。進一步地所述門是兩體的。進一步地所述兩體門分別與接收艙出口兩邊的壁鉸軸連接。有益效果使控制更簡單;故障率更低。
圖l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關下門力為配重元件1A-A的剖面圖。圖3為圖1關下門力為彈性元件的A-A的剖面圖。圖4為接收艙上面抬高的剖面圖。圖5為下門為兩個門的剖面圖。圖6為接收艙兩端設有進氣孔的剖面圖。圖7為接收艙兩端進氣孔與旁路氣管連接的示意圖。圖8為圖7的A-A的剖面圖。圖9為左、右截取的接收艙兩端進氣孔與旁路氣管連接的示意圖。圖10為接收艙截取端面進氣孔與旁路氣管連接的示意圖。結合實例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如圖1、2所示由接收艙l,接收艙與傳送管是同軸心同半徑的完整通道,接收艙
開有氣孔ll,此孔小于傳輸載體,用于當傳輸載體運動到此氣孔處時,負壓氣流將傳輸載體
吸附在此氣孔處,傳輸載體停止運動;氣源管2,安裝在接收艙壁上與氣孔完好連接,用于 通過此管提供負壓氣流;通道3,用于傳輸載體的運動導軌;出傳輸載體口 4,設在水平接收 艙軸心線下側,用于為傳輸載體提供出口,鉸軸7,用于將出桶門6與接收艙進行鉸軸連接; 配重器9,以軸為界安裝門的另一側,用于使門在待機時保持封閉狀態(tài);吸氣孔ll,開在接 收艙上,小于傳送桶12,用于從此進入負壓氣流;吸氣機13、與氣源管相連接,用于為系統(tǒng)提供負壓氣源;12為傳輸載體其直徑小于傳輸通道,與通道成動配合。 工作過程當負壓風機啟動時傳輸載體被外氣壓力作用運動到通道3處,而后傳
輸載體進入到接收艙1的吸氣孔時,負壓氣流將傳輸載體吸附在此氣孔處,傳輸載體停止
運動;負壓吸氣機延時挺。傳輸載體12壓門6打開,傳輸載體從出口 4滑出,從而完成一個
工作循環(huán)。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9為彈簧,安裝門的軸上或接收艙壁上或門上,用于為關門提供動力。
其它同實施例1。
實施例3 如圖4所示8為接收艙上面抬高的部分,用于將傳輸器接收時提高高度,便于壓 開下門落出門外;2、13、11設在接收艙的上側。其它同實施例1。
實施例4 如圖5所示6、 16為兩個下門,分別軸連接在接收艙的開口的兩壁上,用于便于將 門打開,使傳輸器易落處。其它同實施例l。
實施例5 如圖6所示9、19為接收艙兩端設的進氣孔;有利于傳輸器進入接收艙時,使是傳 輸器緩速,較好的停在接收艙口處??谝∫恍植挥绊憣鬏斊魑^來為準,可以現(xiàn)場 調試該孔的直徑。其它同實施例l。
實施例6 如圖7所示29為旁路氣源管、一端與19接收艙端設的進氣孔連接,另一端與接 收艙的另一端較近處連接;使傳輸器減速進入接收艙,使是傳輸器較好的停在接收艙口處。 其它同實施例1 圖8所示29為旁路氣源管,中間孔徑大一些效果較好。 圖9中,上29為左接收的旁路氣源管,旁路氣源管左邊端口據(jù)接收艙遠一些;下 29為右接收的旁路氣源管,旁路氣源管右邊端口據(jù)接收艙遠一些。
圖10中,19為29與接收艙側端面的連接關系圖。
這樣,本發(fā)明實現(xiàn)了上述目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例,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 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 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如接收艙兩端設的進氣孔可用其它電磁閥或旁路管控制等;只要 滿足傳輸器快到位時,即可在傳輸器的逆向加入氣流即可;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所述 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一種氣動管道傳輸?shù)慕邮辗椒?,由發(fā)送端開始發(fā)送經過傳輸管道到達接收端時,其特征在于A、接收端用負壓氣流將傳輸器直接吸附在接收艙管壁上;B、控制機關閉風機;C、然后傳輸器自動從此處落出。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傳輸器接收過程中獲得一重力勢能,以提高開門的力。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 設接收艙上管壁高于傳輸管道上管壁高;接收端用負壓氣流將傳輸器直接吸附在接 收艙上邊的管壁上,因此將傳輸器吸高一點,以提高開門的力;B、 控制機關閉風機;c、然后傳輸器自動從此處落出。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然后傳輸器被氣流吹力自動從此處落出。
5. 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C、然后傳輸器靠自重自動從此處落出。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近于接收工作站的兩端開有進氣孔,用于減緩接收時的速度。
7. —種氣動管道傳輸?shù)慕邮昭b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負壓進氣孔,開在接收艙內通道 管壁上,此孔小于傳輸器,用于從此處進入負壓氣流將運動到此處的倒送桶吸??;包括傳送捅落出孔,開在接收艙下側,此孔大于傳輸器,用于能讓傳輸器從此處自動落出到接收裝置外;包括門,安裝在接收艙內的傳送通道的下側的傳輸器落出孔處,為鉸軸連接,軸的另一 端設有配重,用于在配重力的作用下關閉,且關閉時能使其密封,在傳輸器的壓力下可以打 開將傳輸器釋放出來;包括接收艙,串接在管道上,是管道的一部分,艙壁與傳送通道為同 軸心同半徑,接收艙與傳輸器為動配合,用于連接管道,和支撐接收端的其它部件。
8. —種氣動管道傳輸?shù)慕邮昭b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負壓進氣孔,開在接收艙內通道 管壁上,此孔小于傳輸器,用于從此處進入負壓氣流將運動到此處的倒送桶吸住;包括傳送 捅落出孔,開在接收艙下側,此孔大于傳輸器,用于能讓傳輸器從此處自動落出到接收裝置 外;包括門,安裝在接收艙內的傳送通道的下側的傳輸器落出孔處,為鉸軸連接,包括彈性 元件,安裝在門或軸或管道壁上,用于在彈性力的作用下關閉,且關閉時能使其密封,在傳 輸器的壓力下可以打開將傳輸器釋放出來;包括接收艙,串接在管道上,是管道的一部分, 艙壁與傳送通道為同軸心同半徑,接收艙與傳輸器為動配合,用于連接管道,和支撐接收端 的其它部件。
9. 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門是兩體的。
10. 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體門分別與接收艙出口兩邊的 壁鉸軸連接。
1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門靠配重力或彈性力恢復關閉。
12. —種氣動管道傳輸?shù)慕邮昭b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旁路氣源管,一端與工作站端面聯(lián)通,另一端與傳輸管道聯(lián)通,用于使傳過來的傳輸器迅速定位。
13. —種氣動管道傳輸?shù)慕邮昭b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旁路氣源管,與工作站兩端的 傳輸管道聯(lián)通,用于使傳過來的傳輸器迅速定位。
14.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個旁路氣源管,其中一根的一端與工作站端面聯(lián)通,另一端與傳輸管道聯(lián)通;另一根的一端與工作站的另一端面聯(lián)通,另一端跨國工作站與傳輸管道聯(lián)通;用于使傳過來的傳輸器迅速定位。
1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門靠傳輸器的重力打開。
全文摘要
一種氣動管道傳輸?shù)慕邮辗椒把b置;屬氣動管道物流傳輸領域,現(xiàn)有裝置中其門的打開靠主控機將傳輸載體門打開,傳輸載體從出口滑出。這樣控制點多易發(fā)生故障,不利于大面積推廣。本發(fā)明是這樣的實現(xiàn)的在接收艙壁上開負壓氣體進氣孔與負壓氣源相連;當有任務傳輸時,傳輸系統(tǒng)內加入負壓氣體壓力,使傳輸載體向接收端運動,接收端負壓氣源管打開,使傳輸載體經過傳輸管道在運動到接收端時,接收端用負壓氣流將傳送載體直接吸附在接收艙管壁上;控制機關閉風機;然后傳輸器靠自重自動從此處落出。
文檔編號B65G51/00GK101759034SQ20081030479
公開日2010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0月9日
發(fā)明者陸洪瑞 申請人:北京銀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